地质勘查各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
地质勘查各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

交通位置图、研究程度图、实际材料图、地质矿产图、物化探参数图、物化探推断成果图、遥感解释图、地质和工工程编录图等。
附件:
有关预查项目的批复文件。
附表:
样品登记和分析结果表;预测资源量评价数据表(各工程、各剖面、各块段的矿体平均品位、平均厚度或面积、体积计算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各类数据表;物化探异常登记和异常查证结果表;探矿工程一览表;生产矿井、劳硐、民采坑道等资料汇总表;质量验收资料;插图图册、照片图册;新发现矿产地和可供普查的矿产地登记表;以及重要的原始资料清单等。
3、对影响矿床开采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要详细查明。
附件和附表:
地质勘查许可证及工作任务书等;资源量估算指标;矿石可选性或加工技术性能试验资料;地质工作质量验收材料;样品化学分析表;样品内外检结果计算表;有关岩、矿石物性测定表;水文地质调查表;推断的资源量估算表。
附图:
研究程度图,地形地质图,实际材料图,各种异常图,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推断图,矿产及预测图,主要矿体图件,资源量估算图,以及其他必要图件。
预查工作提交334级别的资源量。
普查
工作比例尺:1:10万-1:1万
普查工作重在找矿,要求对整个普查区的矿产潜力作出评价。
对预查阶段提出的可供普查的矿化潜力较大地区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区,通过开展面上的普查工作、已发现主要矿体(点)的稀疏工程控制、主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及推断的含矿部位的工程验证,对普查区的地质特征、含矿性和矿体(点)作出评价,提出是否进一步详查的建议及依据。
在综合分析、系统研究普查区内已有各种资料基础上,进行地质填图,露头检查,大致查明地质,构造概况,圈出矿化地段;对主要矿化地段采用有效的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方法,用数量有限的取样工程揭露,大致控制矿点或矿体的规模、形态、产状,大致查明矿石质量和加工利用可能性,顺便了解开采技术条件,进行概略研究,估算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等。对有详查价值地段圈出详查靶区。
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方案

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方案一、前言。
地质勘查是指通过地质勘探技术手段,对地下资源进行勘察、评价和预测,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重要工作。
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保障勘查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施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目标。
本次地质勘查工作的目标是全面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地质构造、岩性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为后续的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三、工作内容。
1. 地质资料收集。
在开始地质勘查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勘查区域的地质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包括地质图、地质报告、矿产资源调查报告等,全面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
2. 地质调查。
地质调查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核心内容,包括地质地貌调查、地层岩性调查、构造地质调查等,通过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全面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情况。
3. 地球物理勘查。
地球物理勘查是指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地下的物理性质进行测定和解释,包括地震勘探、电磁勘探、重力勘探等,为勘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矿产资源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4. 化探勘查。
化探勘查是指利用化学方法对地下的化学性质进行测定和解释,包括地球化学野外调查、岩矿样品分析等,为勘查区域的矿产资源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5. 数据分析与评价。
在完成地质调查、地球物理勘查和化探勘查之后,需要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综合报告,为后续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四、工作计划。
1. 地质资料收集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
2. 地质调查阶段,预计耗时3个月。
3. 地球物理勘查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
4. 化探勘查阶段,预计耗时2个月。
5. 数据分析与评价阶段,预计耗时1个月。
五、工作保障。
1. 人员保障,组建专业的地质勘查团队,包括地质工程师、地球物理学家、化学分析师等。
2. 装备保障,配备先进的地质勘查仪器设备,包括地质钻机、地球物理勘查仪器、化探仪器等。
3. 安全保障,严格遵守地质勘查作业安全规范,确保勘查作业的安全顺利进行。
六、工作总结。
地质勘查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是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环节,只有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保障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取得良好的勘查成果。
地质勘查工作步骤

地质勘查工作步骤地质勘查是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研究地球外部的物质构造、性质及其演变规律的一门科学。
地质勘查工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矿产资源、水文地质、土壤地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情况,从而为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下面将介绍地质勘查的经典工作步骤。
一、前期调查与准备阶段:1.了解勘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流域情况、地层构造等。
2.收集勘查区域的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地图、报告以及现场实地考察等。
3.制定勘查计划:根据前两步的调查资料,确定勘查区域、勘查深度及勘查方法。
4.准备工具和设备:根据勘查任务的需要,准备合适的勘查工具和设备。
二、实地调查阶段:1.进行地貌调查:记录地表形态、地貌发育过程和特征,为后续工作提供地貌背景资料。
2.进行地质调查:包括地层岩性、构造特征、地震地质等方面的调查。
3.进行水文地质调查:包括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和水质调查等。
4.进行土壤地质调查:包括土壤类型、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等调查。
5.进行地球物理勘查:如地磁、重力、电磁等勘查方法,用于确定地下物质分布情况。
6.进行地球化学勘查:包括岩石、土壤、水体等样品的采集和分析。
7.进行地震调查:包括地震活动性、震源参数等方面的调查。
8.进行遥感调查:利用航空遥感、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勘查区域的地表信息。
三、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1.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预处理和分析。
2.进行地质资料统计和编制地质图、水文图、土壤图等。
3.利用地质与水文地质等数据分析,制作地质剖面图和分析图,以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和地层情况。
4.利用遥感数据进行影像解译和信息提取,为勘查成果的绘制和分析提供支持。
四、成果编制与报告阶段:1.根据勘查结果制定勘查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勘查区域的地质、水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调查结果。
2.绘制地质图、水文图、土壤图等,展示勘查成果。
地质勘察工作内容

地质勘察工作内容地质勘察是工程实施前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和效益。
以下是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内容:一、现场调查现场调查是地质勘察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对工地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初步了解。
通过现场调查,可以获取工地的初步地质资料,为后续的地质勘察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二、土样采集土样采集是地质勘察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土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土样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在采集土样时,需要注意土样的代表性、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岩样分析岩样分析是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了解岩石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
通过对岩石的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四、地质构造分析地质构造分析是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对工地的断裂带、节理裂隙、岩层产状等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地质构造对工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五、地层划分地层划分是根据地层的岩性、年代、含水条件等因素将地层进行分类和分层。
通过对地层的划分,可以了解地层的工程性质和稳定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六、地下水分析地下水分析是了解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和运动规律。
通过对地下水的分析,可以了解地下水对工程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同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治理或利用。
七、稳定性评价稳定性评价是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对工地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通过稳定性评价,可以了解工地的安全状况和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或防护措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八、报告编制报告编制是根据地质勘察的结果,编制相应的地质勘察报告。
报告中需要包括现场调查、土样采集、岩样分析、地质构造分析、地层划分、地下水分析、稳定性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报告需要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质勘查详勘阶段要求

地质勘查详勘阶段要求地质勘查的详勘阶段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最后一步,是对已完成的前期阶段工作进行验证和深入研究的过程。
详勘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目标区域进行精细的地质调查和勘探,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地质信息,为工程决策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地质勘查详勘阶段的要求。
1.编制详细的勘查方案:详细勘查阶段需要制定勘查方案,明确勘查的目标、范围、方法和程序,并安排好勘查人员和装备。
勘查方案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实施详细勘查工作:根据勘查方案,对目标区域进行详细地理、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查,获取详尽的地质信息。
详细勘查工作包括采样、测量、钻探、地质剖面绘制等环节,要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3.进行地质分析与评价:将获得的详细勘查数据进行分析与评价,解释地质现象和规律,揭示地质内部结构、构造演化、岩性、地质过程等信息。
评价地质工程的风险与潜力,为工程设计提供科学指导。
4.编制勘察报告:根据详细勘查工作的结果,编制详细勘察报告,包括目标区地质背景、勘察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地质调查的主要发现和分析、勘查的局限和建议等内容。
报告要准确全面,内容丰富,论述逻辑清晰。
5.结果验证与修正:对勘察工作的结果进行验证,与已有的地质知识和勘测成果进行对比,发现勘查结果中的问题和矛盾之处,并进行修正和改进。
保证勘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交流与验收:将编制完成的勘察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交流和验收,接受审查和评价。
与相关专家进行讨论,解答问题,接受指导,提高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8.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勘查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采取恰当的措施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总之,地质勘查详勘阶段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要求勘查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只有通过详细勘查,我们才能全面了解目标区域的地质情况,为工程设计与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地勘报告各阶段

地勘报告各阶段地勘报告是地质勘探工作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工程建设前必须进行的必要性阶段。
它将地层、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地下情况,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地勘报告的编制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预备阶段、桩基勘察阶段、钻探阶段和勘查报告编制阶段。
预备阶段预备阶段是地勘报告编制的第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项目的初步设计、勘察区域的范围界定、勘查内容的制定、调查基本资料的收集等。
这个阶段的任务主要是对工程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勘查目标和任务,确定勘查的范围和方案。
在预备阶段,必须尽可能地获取相关的资料,如工程位置、大小、性质、用途、设计标准、相关规范和标准等。
另外,对该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气候特点、地下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资料也要进行收集整理。
预备阶段的工作对于后续的勘查工作至关重要,它为决定勘察的方向、范围和方法,为确保勘查任务的质量和效果提供了前提保障。
桩基勘察阶段桩基勘察阶段是地勘报告编制的第二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对选定的勘察区域进行桩基勘察,获取地下岩石的情况和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为工程设计提供更加准确、完整的地质资料。
在桩基勘察阶段,采样和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整个报告的质量。
因此,在桩基勘察阶段,应该根据方案选取合适的取样装置,进行准确判断和实验分析,以确保数据准确无误。
同时,还应该将所得到的数据在图表和文字中进行详细阐述,并进行分析和解释,为后续的勘查报告编制奠定基础。
钻探阶段地勘报告的第三个阶段是钻探阶段。
这个阶段是对前两个阶段的深化、进一步的工作。
在这个阶段,主要的工作是进行组合取样或钻井取样、进行岩土物理力学指标测试、通过小地震仪器对区域进行声波测量等。
钻探阶段主要的作用是继续深入探测地下结构和物质的性质,为工程建设提供稳固的依据。
钻探阶段的工作需要只击立体和多角度的建构,因为地层的布局、土质的性质、水文地质、断层等各个因素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地质勘查工作内容
地质勘查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调查:对勘探区域进行全面的地质调查,包括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矿物组成等方面的调查,以了解地质背景和基本情况。
2. 地球物理勘查:利用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进行地下结构和物性特征的勘查,包括地震地质勘查、地电勘查、重力勘查、磁力勘查等,以获取地下地质信息。
3. 钻探勘查:通过钻探设备将地下岩层取样,并进行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的分析,以获取地下岩层的详细信息,包括岩石类型、厚度、含矿情况等。
4. 地质测量:利用测量仪器进行地表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的测量,以获取地质环境的信息。
5. 野外地质观察:对勘探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包括地表地貌特征、岩石露头、河流沉积物等的观察,以获取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的信息。
6. 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样品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岩石薄片观察、岩石化学成分分析、矿物学鉴定等,以获取更精确的地质信息。
7. 数据处理与解释:将采集到的地质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形成地质勘查报告,包括地质图、剖面图、岩性图、矿产资源评价等,为后续的工程建设或矿产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地质勘查工作内容的具体组成和方法会根据勘探目的和区域特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上仅为一般性的工作内容。
地质勘察岗位职责

地质勘察岗位职责地质勘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为各个领域的建设项目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依据。
地质勘察岗位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介绍地质勘察岗位的职责,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职位的工作内容。
一、勘查区域分析与评估地质勘察岗位的首要职责是对勘查区域进行分析与评估。
该岗位的工作人员需要仔细研究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貌特征、构造情况等,以确定勘查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他们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为勘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勘查方案设计与组织地质勘察岗位还负责勘查方案的设计与组织。
根据勘查区域的特点和需求,岗位人员需要制定详细的勘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全体勘查人员按照方案进行工作。
他们需要合理规划勘查路线和目标区域,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三、地质勘探与取样地质勘察岗位具体负责地质勘探与取样工作。
这一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勘查方案,利用各种地质勘探仪器和设备进行地质勘探,获取目标区域的地质数据。
同时,他们还需要准确地进行地质取样,并记录相关信息,为后续实验和分析提供可靠的样本数据。
四、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地质勘察岗位也负责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
在工程建设前,勘察人员需要对勘查区域的地质灾害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他们需要评估地质灾害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五、数据分析与报告撰写地质勘察岗位还需要进行勘察数据的分析和报告的撰写工作。
勘察得到的大量数据需要经过仔细的整理和分析,以提取其中的有用信息。
岗位人员还需要将勘查结果进行全面归纳和总结,并撰写详细的报告,向相关的部门和领导汇报勘查工作的成果和发现。
六、工程监督与指导地质勘察岗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还承担着工程监督与指导的职责。
他们需要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进行监督,并提出专业意见和建议。
他们需要及时发现和解决工程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总结:地质勘察岗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勘查各个工作阶段的工作内容
编制:孙小平复核: 2008年9月18日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部分)
注: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一、储量分类
1、可采储量(111):探明的、科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2、预可采储量(121):探明的、预可
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3、预可采储量(122):控制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二、基础储量
1、探明的、科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11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2、探明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21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3、控制的、预可研、经济的基础储量(122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4、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5、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1);
6、控制的、可研、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22)。
三、资源量
1、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2、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21);
3、控制的、可研、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22);
4、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5、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6、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7、预测的资源量(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