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福建省2020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五)

合集下载

【立体设计】2020高考政治 2.5 文化创新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立体设计】2020高考政治 2.5 文化创新课后限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立体设计】2020高考政治 2.5 文化创新课后限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70分)1.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版本的《新华字典》在对同一个字词的释义上,出现了一些变化,如对“社”、“资”的新解释。

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佐证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这表明文化创新( )A.来自社会实践B.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C.就是推陈出新D.应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2.我国改革开放和又好又快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群众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创造活力,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舞台和丰富素材。

这表明(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B.人民群众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直接创造者C.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D.文化创作的成果要服务于社会实践3.没有本民族的灵魂又何来创新?经典的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娱乐大片,除了名字与原著相同之外,其他都改的面目全非了,这算是创新吗?当下,最重要的是让中国人都热爱和熟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并非无厘头的创新。

网友的观点表明( ) A.创新要立足于社会实践B.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C.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D.创新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我国古代称民歌为“风”,因此搜集民间歌谣就被称为“采风”,现在则泛指搜集民间的一切风俗、艺术和文化。

据此回答4、5题。

4.之所以要采风,是因为(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③没有采风就没有文化的发展④只要采风就能创作出优秀作品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这启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必须( )A.抛弃旧的文化形式B.继承优秀传统文化C.充分发挥聪明才智D.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6.欧洲文化经历了漫长而黑暗的中世纪神学垄断时期。

人跪拜于上帝面前,不能有任何的创新思想,文化发展极其缓慢。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大师们不满于中世纪的沉闷、枯燥,转向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寻找艺术创作的灵感,以无比的创新激情创造出人类历史上一个辉煌灿烂的文化时期。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十三)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十三)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十三)【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十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和〞之内涵与定位李中华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

随着该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

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

“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

据《国语·郑语》,郑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

〞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

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

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

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东西。

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

《说文》:“继者,续也。

〞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

史伯认为,这样的道理随处可见,如“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无讲〞。

一种声音构不成动听的音乐,一种颜色构不成美丽的图画,一种味道构不成美味佳肴,一种事物则无从比较.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

“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涵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

(整理版)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二十)

(整理版)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二十)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二十〕1.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修辞格,另写一组句子。

要求: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如果赋予城市以人格,我说深圳,是位勇于探险、搏击风浪的少年,是位富于浪漫、才华横溢的诗人,是位器宇轩昂、顶天立地的英雄。

【答案】例如:①我说昆明,是个心貌皆美、笑声爽朗的姑娘,是个心无芥蒂、胸怀坦荡的朋友,是个宽容豁达、慷慨好助的长者。

②我说成都,是位古灵精怪、天真无邪的孩子,是位处变不惊、镇定自假设的雅士,是位一笑倾城、再笑倾国的女子。

③我说长沙,是位血气方刚、朝气蓬勃的青年,是位学识渊博、通晓古今的学者,是位敢于探索、无所畏惧的勇士。

(任选其一即可)2.仿照下面句子的句式和修辞,另写一组以“一个成熟的人〞开头的排比句。

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烦恼,只不过他善于把烦恼当作一阵清风一刮而过;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忧伤,只不过他善于把忧伤化为希望的力量;一个坦荡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只不过他善于把痛苦的痕迹演变成前进的轨道。

【答案】例如: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脆弱,只不过他善于把脆弱当作一缕青烟一吹而散;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畏惧,只不过他善于把畏惧化作信心的砝码;一个成熟的人并非没有失败,只不过他善于把失败的压力演变成前进的动力。

3.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续写一个表达对故土或亲人的思念之情的句子。

我国古典诗歌内蕴丰富,很能激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吟咏这脍炙人口的诗句,谁不为春回大地祖国母亲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例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土〞,读着这优美动人的诗句,哪个浪迹天涯的游子不希望飞回生养自己的故土?4.学习古典诗歌,我们徜徉在诗歌长廊中,感受魏晋风骨,领略大唐气象……我们仰视历史天空灿烂的诗星,我们鉴赏诗歌,解读人品,体验真情。

新课标福建省2020届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图文转换专题作业256.doc

新课标福建省2020届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五图文转换专题作业256.doc

专题五图文转换1.(2017广东佛山期末)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

(6分)答:2.(2016福建质检)下面是某中学国庆七日游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6分)答:3.(2016甘肃兰州实战演练)今年元宵节,南京秦淮灯会主景区设在夫子庙大成殿,主办方规定了游客观赏的进、出路线。

请根据示意图写一段文字,简要说明游客赏灯的进、出路线。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6分)答:4.(2016安徽淮南一摸)下图是河北省第一届园林博览会的会徽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字。

(6分)答:5.(2016浙江杭州下城、拱墅模拟)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相关任务。

(5分)双休日,江敏与奶奶一起散步,看见社区的宣传栏里贴着有关G20杭州峰会的宣传资料。

奶奶指着会徽图案(见下图)问:“这图画的是啥意思呀?”又说:“这G20在我们杭州开有什么好啊,不是说开会那几天出门都不方便吗?”江敏不仅把图片上会徽的设计意思解释给奶奶听,还针对奶奶的话,对G20峰会在杭召开的意义进行了解说。

请以江敏的身份,先结合上图解释会徽,再把自己对G20杭州峰会的认识告诉奶奶。

要求解说合理,语言得体。

答:6.(2016甘肃兰州诊断)下面是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标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6分)答:7.(2016河北石家庄二检)下面是中国邮政为宣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而发行的邮票中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

(6分)答:8.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家庭服务徽标”,请描述该徽标的中心图案,并说明其中的寓意。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4节 准确、鲜明、生动限时作业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四 第4节 准确、鲜明、生动限时作业

1.下面一段文字中有三处错误,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①报纸资料的积累,最忌积压和不能持之以恒。

②一下子整理一星期或五六天的报纸,往往事倍功半,而且会出错。

③读报是每天都要做的事,积累报纸资料也要有恒心。

④最初的积累,可能是零星的、不系统的,而且积以时日,就会越来越丰富。

其间,要防止间断和疏忽。

⑤一疏忽,一间断,就有可能被有价值的资料白白遗漏。

陈毅同志给儿女的诗中一再告诫:“应知学问难,在于点滴勤。

”⑥积累报纸资料,就要发扬这种“点滴勤”的精神。

(1)第________处,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________处,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________处,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②去掉“一星期”或“五六天”;(2)④把“而且”改为“但是”;(3)⑤把“被”改为“把”。

2.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请就以下新闻事件进行点评。

要求:见解独到,观点鲜明,语言简洁,50字左右。

一个花季女孩,利用暑假赴贵州山区支教。

2010年7月21日,在穿越崎岖山路的途中,被滚落的山石击中头部,不幸当场遇难,将青春和微笑永远留在了苗岭深处——她叫赵小亭,江苏如阜人,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大二学生,此前两个月,她刚刚过完20岁的生日。

(摘自《中国教育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90后”绽放出绚丽的生命之花,赵小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乐于奉献、关爱他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立体设计】福建省2020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1节 名句名篇课后限时作业(一)

【立体设计】福建省2020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1节 名句名篇课后限时作业(一)

课后限时作业(一)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________________,声断衡阳之浦。

(王勃《滕王阁序》)(2)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3)舞殿冷袖,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4)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5)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

(荀子《劝学》)【答案】(1)雁阵惊寒(2)术业有专攻(3)风雨凄凄(4)俯察品类之盛(5)池鱼思故渊(6)锲而不舍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户庭无尘杂,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锦瑟》)(3)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5)穷且益坚,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6)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答案】(1)虚室有余闲(2)蓝田日暖玉生烟(3)一尊还酹江月(4)以手抚膺坐长叹(5)不坠青云之志(6)羡长江之无穷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句读之不知,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韩愈《师说》)(2)匪来贸丝,______________。

(《诗经·氓》)(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_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4)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________________。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八)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 课后限时作业(八)

【立体设计】福建省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八)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的叙述或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大学时代聂赫留朵夫善良,热情,充满理想,热衷于西方进步思想。

后来他在营中腐化堕落,思想发生了巨变。

法庭上与玛丝洛娃巧遇,他的心灵受到猛烈撞击,他开始进行灵魂大扫除,对自己十年的堕落生活进行反省,从而走向精神上的复活。

(《复活》)B.《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中有“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之说,其中“伏龙”指诸葛亮,“凤雏”指徐庶。

徐庶后虽被曹操用老母骗取,但终生不曾为曹操设一谋,因此后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歇后语。

C.巴金的《家》,对觉慧在鸣凤死后的内心描写极细致,作者利用梦幻来剖示人物内心的隐秘,笔墨中透露出人物内心极度的悲哀与懊悔。

D.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

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克洛德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顶楼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

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巴黎圣母院》)E.姑苏城乡宦甄士隐可怜寄居庙内穷儒贾雨村,赠银让他赶考。

因葫芦庙失火,甄家被烧毁。

不久以后的元宵之夜,女儿英莲被拐走。

一日,他听到了道人的《好了歌》,顿悟人生,遂与道人一起飘然而去。

(《红楼梦》)【解析】B项,“徐庶”错,应为“庞统”;E项,应是英莲被拐走后甄家被烧毁。

【答案】BE2.简答题。

(1)在决定跟玛丝洛娃赴西伯利亚之后,聂赫留朵夫来到库兹明斯科耶。

他决定把土地分给农民,但在这件事情上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

请简要说说聂赫留朵夫的思想斗争。

(100字左右)【答案】聂赫留朵夫知道现在的土地经营方式是不公平的、残酷的,准备赴西伯利亚也促使他放弃庄园;可是,他又觉得有责任把土地留给后代,还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担忧,甚至怀疑自己的行为动机只是炫耀品德。

(2)吕布在白门楼被缢死前曾说过一句话:“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吕布为什么说这句话,这句话所指的是什么事?请简述。

高考课后限时作业七试题

高考课后限时作业七试题

【立体设计】2021高考语文课后限时作业〔七〕制卷人:打自企;成别使;而都那。

审核人:众闪壹;春壹阑;各厅……日期:2022年二月八日。

1.以下各项中,对作品的表达有误的两项是( )A.突然他(卡西莫多)轻轻拉她(爱斯梅拉达)的袖边。

她转过身,他装出心平气和的样子,对她说:“您要我帮您去找他吗?〞卡西莫多得知爱斯梅拉达爱弗比斯,便把一切痛苦藏在心里,主动提出这个恳求。

卡西莫多找到了卫队长,求他去见爱斯梅拉达。

弗比斯虽然想见她,可是实在脱不开身,卡西莫多只得无功而返。

爱斯梅拉达虽然很绝望,但并没有责怪他。

(?巴黎圣母院?)B.聂赫留朵夫很想像上次那样对待她(玛丝洛娃),但他不能像上次那样主动同她握手。

此刻他对她反感极了。

聂赫留朵夫对她反感的事因是,玛丝洛娃上诉案被院驳回后,他要把这消息告诉玛丝洛娃,当他赶到监狱时,被告知玛丝洛娃因与医务助理员勾搭,从监狱被赶回了狱中。

聂赫留朵夫不知玛丝洛娃受了冤枉,以为真有其事,因此很生气。

(?复活?)C.元宵节刚过,新旧HY阀展开了剧烈的混战。

张太太带着琴和正在张家玩的梅来到高公馆避难。

这一来,瑞珏知道了觉新和梅的过去,非常生气。

她找梅交谈,梅表示不再和觉新来往,她们在新的根底上开场了交往。

(?家?)D.贾雨村由于贪财被革职,到盐政林如海家教林的女儿林黛玉读书。

得知京城起复参革人员,贾雨村托林如海求他的岳父家荣国府帮助。

正好贾母因黛玉丧母,要接黛玉到身边,林便托贾雨村送黛玉到京。

不久金陵应大府缺出,贾家便帮他谋补了此缺,贾雨村又上任去了。

(?红楼梦?) E.进来的是楼下营业部的主任,哈着腰,轻灵地蹑着脚尖快步跑到王和甫跟前,低声说道:“又是一注没有到期的定期存户要提存款。

……他在底下吵了好半天了。

该怎么办,请总经理吩咐罢!〞引发这次提款风潮的原因是,赵伯韬想把吴荪甫的企业吞掉,就利用吴荪甫资金短缺的时机,广布流言,说他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煽动大家去提款。

吴荪甫贴出告示说,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限时作业(五)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其一)李贺箨落长竿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

【注】箨(tuò):竹笋皮。

母笋:指竹子。

(1)“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泥”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一夜千尺,冲霄直上,形象生动地表现出竹子拔节上长、远离池泥的勃勃生机和非凡气势。

(2)刘禹锡《庭竹》诗云:“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

”与李贺同是写竹,但其象征意义有所不同,请作简要比较。

【答案】两首诗都表现了竹的生命力。

李贺诗中的竹象征了胸怀大志、报效国家的人才,刘禹锡诗中的竹象征了不避贫困、随遇而安的君子。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和《淮上遇便风》苏舜钦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注】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曾为朝官,因议论权贵,被免职多年。

诗与梅尧臣齐名,称“苏梅”,诗风超迈横绝。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描绘了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的壮阔景象。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

诗人发愁是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

愿乘长风万里破浪,驰入茫茫大海,获得真正的自由!表达了诗人想要冲破一切人为羁绊,追求尊严和自由的理想。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秋[南宋]黄公度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因反对朝廷投降求和而被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答案】颔联融情于景。

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寄寓了诗人怅惘、孤独的情感。

(2)后人评此诗“格调高致”,请结合诗的内容作简要分析。

【答案】古人写悲秋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别,寄愁思,多作“儿女悲”的个人感慨;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不念个人得失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出新亭[魏晋南北朝]阴铿大江一浩荡,离悲足几重?潮落犹如盖,云昏不作峰。

远戍唯闻鼓,寒山但见松。

九十方称半,归途讵有踪?【注】新亭:在建康(今南京市南),地近江畔,是朝士们游宴之所。

讵:岂,哪里。

(1)这首诗情景交融,请联系中间四句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中间四句通过对落潮、晚云、远戍鼓、寒山松的描绘,具体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晚出新亭、乘船入江后的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凄凉、冷落而又令人胆寒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孤舟远征的内心悲苦。

“潮落”二句通过写落潮昏云,暗示诗人心潮不平,心情沉重。

戍鼓声声,自非太平之日;天寒草衰,也非远游之时。

“远戍”二句通过所闻所见来进一步渲染“离悲”气氛。

(2)杜甫曾赞美李白:“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请从炼字和修辞方面谈谈本诗斟词酌句的妙处。

【答案】炼字:“寒山”二字,用得极妙,不仅使人看到秋山万木落叶的萧瑟景象,而且读来使人顿生寒意。

修辞:中间四句对仗工整,讲究声律,与唐人的五律相当接近;最后两句采用反问修辞,直抒情怀,感叹征程艰难、归程无期。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柳宗元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这是作者被贬永州迁居愚溪后的诗作。

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

夜榜:夜航。

(1)请结合具体意境,对“夜榜响溪石”进行赏析。

【答案】诗人在天黑的宁静中,荡着小船归来,夜船触溪石而发出声响。

这里以有声表现无声,烘托出诗人“溪居”之所静谧的氛围,反衬了四周环境的寂静。

这看似随意的一笔,深含高超的艺术辩证法。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

”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全诗表面写溪居生活的闲适,一个“幸”字表达了自己的“庆幸”,故言“不怨”。

但诗中实际表达了作者谪居时的抑郁之气,“闲依”其实是不能为世所用的百无聊赖,“偶似”则表明诗人并非真有隐士的淡泊心境,“来往不逢人”则写出诗人的孤寂。

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陆游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注】这首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陆游初任隆兴(治所在今江西南昌)通判时,当时41岁。

二鼓尽,二更结束。

琼糜:琼浆玉液,比喻精美的食品。

糜,糊状食物。

(1)全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答案】一个安贫乐道,孜孜以学(或勤奋读书)的清苦诗人形象。

(2)“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被认为是最精彩的两句,请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具体分析其妙处。

【答案】“白发”对“青灯”,“无情”对“有味”,“老境”对“儿时”,形式上对仗工整,对比鲜明;“侵”字点出岁月无情,而头有“白发”逼近“老境”之人,对着“青灯”夜读,唤起的却是儿时读书的记忆,“有味”二字体现了诗人一生以读书为乐的情趣。

7.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神子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忽闻筵上弄哀筝。

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拟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注】苏轼在游览西湖时,一位少妇慕名拜见并为其弹奏了一首古筝曲,苏轼由此为她写下了此词。

湘灵:古代神话中说尧帝有两个女儿,一个名叫娥皇,一个名叫女英,她们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故称为湘灵。

唐代诗人钱起写有《省试湘灵鼓瑟》诗,内有名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1)上阕以写景为主,但又不纯是写景。

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以景喻人,用芙蓉的美丽比喻少妇的美丽;“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以景拟人,表面上写白鹭在欣赏少妇仪态之美,实则写出了作者对少妇的欣赏,表现了作者对少妇的赞赏之情。

(2)下阕写音乐,乐曲有怎样的特点?是怎样写出这种特点的?【答案】哀伤、悲苦的特点。

直接抒发感受,写自己听到了哀怨的筝曲,但又不忍心去听;拟人手法,烟霭为之敛容,云彩为之收色,无知的大自然也为之感动;用典故,用娥皇、女英之典故,说这哀伤的乐曲就好像是湘水女神在奏瑟倾诉自己的哀伤。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如梦令秦观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1)分析末句中“瘦”字在词中的妙处。

【答案】“人与绿杨俱瘦”用了拟人手法。

一个“瘦”字,写出了主人与绿杨的消瘦与憔悴。

人因伤春而瘦,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伤春忧思的哀伤之情。

(2)本词前两句较后面的句子在情感上有何变化?请简要分析。

【答案】前两句直笔写春,写莺嘴啄花,写燕翔点绿,旨在突出自然春光之美好。

后四句却转作悲苦语,一个“冷”字,一个“寒”字,一个“瘦”字,表达了伤春凄冷之情。

本词用了反衬的手法,从愉快之景象叙起,乃欲反衬其心境之愈为悲苦,表达了词人借春光盛衰之过程,展示流转在节序交替中的伤春念远之感,因伤春而引发怀人之悲苦与忧伤之情。

9.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退隐张养浩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

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依仗立云沙,回首见山家。

野鹿眠山草,山猿戏野花。

云霞,我爱山无价。

看时行踏,云山也爱咱。

(1)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有人说用得很好,请说说好在何处。

【答案】这首曲子的一、二句中用了“来”“去”二字,好在既写出了山的动态,又写出了山色变化,更表现了云、山的浑然一体。

(2)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怎样的心境?【答案】从这首曲子勾画的山中行乐图中可以看到作者相机而退,隐居山野的恬淡自适的心情,以及静穆自守、自由自在、轻舒飘逸的气度。

10.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钱塘逢康元龙[明]谢肇淛黄梅细雨暗江关,我入西吴君欲还。

马上相逢须尽醉,明朝知隔几重山。

【注】钱塘:与诗中的“江关”都指钱塘江边的杭州城。

康元龙:作者同乡诗友,“尝游历边塞,无所遇”而归故乡。

(1)请分析此诗起句中的“暗”字对全诗有什么艺术效果。

【答案】本诗起句用一“暗”字,形象传神地描绘出黄梅时节杭州城细雨纷飞暗淡凄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低回迷茫的离别氛围,也给全诗蒙上了一层依依惜别的感伤色彩(或,为全诗定下伤感的情调)。

(2)请结合全诗,具体评析“马上相逢须尽醉”所表现出来的诗人复杂而丰富的情感。

【答案】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在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要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不得志的朋友的劝慰,以及对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

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

(意思对即可)11.阅读下面一首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前调]阊门夜泊[明]陈所闻风雨萧然,寒入姑苏夜泊船。

市喧才寂,潮汐还生,钟韵俄传。

乌啼不管旅愁牵,梦回偏怪家山远。

摇落江天,喜的是蓬窗曙色,透来一线。

【注】阊门:苏州城西北的城门。

(1)作者在曲的前大半部分营造了怎样的氛围?全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这首曲借风雨夜泊、潮汐钟韵营造了萧索、清寒、冷寂的氛围。

诗人表达的情感是羁旅之愁及行人见到曙色的喜悦之情。

(2)这首散曲写夜泊、钟声、乌啼,意境与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有相似之处。

试比较此曲与张继诗在内容和手法方面的不同。

【答案】内容上:张继诗写的是半夜不眠;这首曲写的是从入定到拂晓似乎都难以入眠,时间跨度长。

手法上:张继诗纯写羁旅愁怀;此曲结尾以喜悦反衬夜来的愁闷孤寂,有振起全篇之势。

1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寒柳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

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1)这首词上阕借物言志,用众多诗人常用之“柳”在诗中暗示别离,但纳兰性德所写之“柳”却让读者耳目一新,营造出一种新的审美感受。

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这里的柳显然附着了一层作者独特的心灵色彩。

以冰雪之后的柳之“寒”,写出作者那空孤、落寞和冰冷的情怀。

柳本是远人骚客、娈妇、佳人思春之物。

它摇曳、飘荡、飞絮飘花的季节,就足以使人睹物断肠了,更何况那春归无处以后,又面对着冰雨雪霜的摧残,只剩下满树扶疏垂飘的柔枝,映着天上一轮寒月,孤单地站立在午夜以后清冷的中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