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过程的分析解说

合集下载

汶川地震的三分钟演讲稿

汶川地震的三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沉重的心情,向大家讲述一场让我们永远铭记的灾难——汶川地震。

三分钟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能让你们深刻体会到这场地震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的巨大伤痛,以及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精神。

一、灾难降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20公里。

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瞬间将汶川、北川、茂县等地区夷为平地,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统计,地震共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受灾群众超过1500万人。

二、众志成城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一级响应。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克时艰。

在这场抗震救灾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1. 救援队伍的英勇无畏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队伍纷纷奔赴灾区,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营救被困群众。

消防官兵、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废墟中寻找生命的希望。

其中,有这样一个感人故事:一位消防队员在救援过程中,发现了一具遗体,但遗体身边有一个小女孩,她紧紧地抱着一个玩具熊,脸上带着微笑。

消防队员被这一幕深深打动,决定将小女孩带出废墟,给她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2. 群众的顽强拼搏在地震灾区,广大受灾群众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他们互相搀扶,共度难关。

有的群众在废墟中挖出食物和水,分给其他被困人员;有的群众自发组织起来,开展自救互救。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父子情深”、“母女相依”等。

3. 国际友人的援助地震发生后,国际社会纷纷向我国伸出援手。

许多国家派出了救援队伍,提供了大量物资援助。

在灾区,国际救援队伍与我国救援队伍并肩作战,共同营救被困群众。

这种国际友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战胜灾难的信心。

三、重建家园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灾区人民在全国人民的关心支持下,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重建工作。

悲情时刻——汶川地震情况解说 PPT课件

悲情时刻——汶川地震情况解说 PPT课件


46、在浩瀚的宇宙里,每天都只是一瞬,活在今天,忘掉昨天。

47、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

48、凡真心尝试助人者,没有不帮到自己的。

49、人往往会这样,顺风顺水,人的智力就会下降一些;如果突遇挫折,智力就会应激增长。

50、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不是无知,而是对无知的无知,才是知的死亡。

51、对于最有能力的领航人风浪总是格外的汹涌。
悲伤的学生家长
母亲安慰被埋在废墟中的孩子
甘肃陇南市民在露天避震场所睡觉
6层高的住院部大楼瞬间垮塌
我们的家?
新生,希望!
新生的力量
灾民们与外界联系
早一点到达,多一份希望!
市民踊跃献血
总理灾区慰问
温家宝在专机上研究布置抗震救灾工作
来自台湾的祝福
烛光点燃希望
让我们为他们默默祈祷!

76、好习惯成就一生,坏习惯毁人前程。

77、年轻就是这样,有错过有遗憾,最后才会学着珍惜。

78、时间不会停下来等你,我们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79、在极度失望时,上天总会给你一点希望;在你感到痛苦时,又会让你偶遇一些温暖。在这忽冷忽热中,我们学会了看护自己,学会了坚强。

80、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让我们伸出援助之手!

1、再长的路一步一步得走也能走到终点,再近的距离不迈开第一步永远也不会到达。

2、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3、现在决定未来,知识改变命运。

4、当你能梦的时候就不要放弃梦。

5、龙吟八洲行壮志,凤舞九天挥鸿图。

汶川故事剧情介绍

汶川故事剧情介绍

汶川故事剧情介绍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这场地震造成了数以
万计的人员伤亡,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场灾难中,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成为了汶川地震的历史记忆,也成为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烙印。

故事一,地震发生时。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许多人都被吓得不知所措,房屋纷纷倒塌,道路被切断,
通讯中断,人们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在这个时候,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地去救援被困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人间大爱,成为了灾难中的英雄。

故事二,灾后重建。

地震过后,汶川县面临着巨大的重建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地的人们纷
纷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志愿者纷纷前往汶川,帮助当地人民重建家园。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故事,有的是小孩为了筹集救灾款而卖掉了心爱的玩具,有的是医生把自己的食物分给了灾民,这些故事让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了社会的温暖。

故事三,希望重生。

经过数年的重建,汶川县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和活力。

在这个过程中,许许
多多的汶川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们不屈不挠,克服重重困难,最终重建了家园,重振了家乡的风采。

这些故事让人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看到了希望的重生,也让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汶川地震是一场巨大的灾难,但在这场灾难中,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看到
了社会的温暖,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这些故事让人们铭记于心,也成为了汶川地震的历史记忆。

愿逝者安息,愿生者坚强,愿汶川永远不再有灾难发生。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

地震案例分析与总结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发生于四川省汶川一带的里氏8.0级大地震,是沿龙门山构造带的浅源逆冲型地震[1],断裂带长达240km,宽约30km。

断层错动持时达100s~120s。

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高达11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9度以上地区破坏极其严重,其分布区域紧靠发震断层,沿断层走向成长条形状。

超越6度区的面积合计达44万平方公里[2]。

导致震区桥梁损毁的因素很多,有桥位处的烈度、地面运动加速度、强震持时、频域特征、距震源的距离、断裂带情况、场地土特征、桥梁自身的结构特性等。

但在本次地震中,地震诱发的地质次生灾害,如滑坡、落石、地基液化等也给震区桥梁造成不小的损害。

本文结合5·12汶川大地震震后现场考察及相关资料,选择了断裂带附近的3座梁桥和3座拱桥,详细地描述了其桥位、结构及震害情况,初步分析了桥梁倒塌或损伤的原因。

最后,对震区桥梁的一般破坏形式进行了总结,从抗震设防标准、结构的易损性、构造细节及设计理念等方面,讨论了汶川地震对桥梁工程的启示。

桥梁震害案例分析汶川大地震共造成24条高速公路受损,161条国省干线受损,8618条乡村公路受损,6140座桥梁受损(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何建中,2008年6月19日)。

震区桥梁的破坏形式多样,这里结合现场考察并参考相关报道,对位于龙门山断裂带区域中6座严重损毁的桥梁进行破坏形态描述和简要分析。

其中都江堰市庙子坪大桥、汶川县百花大桥和绵竹市回澜立交桥为混凝土梁桥;彭州市小鱼洞大桥、什邡市红东大桥和青川县井田坝大桥为混凝土拱桥。

其桥位见图1。

庙子坪大桥庙子坪岷江大桥位于建设中的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上(国道317线),跨越紫坪铺水库,为东南-西北走向。

2003年动工.地震发生时已接近完工。

桥梁全长1436m,主跨为(125+220+125)m连续刚构,墩顶梁高13.5m,跨中及边跨直线段梁高4m。

《汶川地震案例讨论》课件

《汶川地震案例讨论》课件

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方式
地震预警系统通过在地震高发区布设大量地 震和次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测地壳运动状况 。一旦检测到地震波,系统将迅速计算出地 震参数,并通过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将预警
信息发送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地震预防措施和抗震设计
01 02
建筑抗震设计
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是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建筑物进行 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保障人民生命财 产安全。
详细描述
汶川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派遣救援队伍赶赴灾区,全力搜救被困人员。同时,社会 各界也积极伸出援手,为灾区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经过几年的努力,灾区重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果, 许多新家园拔地而起,基础设施得到全面提升,人民生活重回正轨。
02
地震成因和影响分析
地震的成因和机制
地震成因
地震主要是由于地球板块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板块间的碰撞、俯冲和相互分离 等。这些相互作用导致地壳的应力累积 ,当应力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地壳会发 生断裂,释放出能量,形成地震。
救援物资保障
在地震救援中,物资保障是关 键,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提供
救援物资。
地震预警系统的改进和优化
预警系统的完善
汶川地震后,政府对地震预警系统进 行了升级和完善,提高预警的准确性 和时效性。
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拓展
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地震预警信息,包 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确保公 众及时获取预警信息。
日本关东大地震
地震发生在人口密集的关东地区,由于建筑抗震能力较强,减轻了人员伤亡。应对措施包 括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建筑抗震标准等。
智利大地震
地震发生在人口较少的地区,但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对地表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应对措施 包括加强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提高建筑抗震标准等。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引言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汶川地震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地震的原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1. 地震背景汶川地震是一次里氏7.9级的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附近。

地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4:28,造成了近7.9万人死亡,数百万人受伤,成千上万的房屋被毁。

2. 地震原因地震是地球板块运动引起的,而地球板块的运动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汶川地震是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引起的。

这种板块运动造成了大量的应力积累,最终导致了地震的发生。

3. 地震影响汶川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人员伤亡:近8万人丧生,成千上万人受伤。

- 经济损失:数以十亿计的财产损失,包括房屋、基础设施和农田等。

- 生态环境破坏:大面积山体滑坡和地质灾害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4. 应对措施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来减轻灾害带来的影响,并为灾区的重建提供支持。

主要的应对措施包括: - 救援行动:迅速组织救援队伍,派遣医疗人员和救援物资到灾区,尽力挽救生命。

- 紧急救助:提供紧急救助金和物资,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

- 重建工作:投入大量资源和资金,重建被毁的房屋、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 防灾减灾:加强地震预警系统的建设,提高社会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

5. 教训与启示汶川地震是一次巨大的灾难,给人们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 - 加强地震科学研究,提高对地震的预测和预警能力。

- 加大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力度,提高公众的地震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 加强重建工作,使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发展。

结论汶川地震是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地震事件,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然而,通过政府的应对措施和社会的支持,灾区正在逐渐重建和恢复。

我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吸取教训,不断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以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1引言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

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

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

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

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

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

地貌反差极其强烈。

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

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

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

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

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

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相关推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1 引言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

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

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

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

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

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

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

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到11度。

2、震源深度浅、破裂长度大。

汶川地震震源发生在地表以下19千米处,所产生的地面运动十分剧烈,地震破裂面从震中汶川开始向北偏东49度方向传播,破裂长度达240千米。

3、发震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弱震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 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有感地震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 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 坏。
中强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 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 多种因素有关。
汶川7.8级地震的震中位置 在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度, 东经103.4度),余震沿映 秀—北川—青川断裂带及相 邻区域分布,呈北东30度方 向。主震及余震分布的长度 约为240公里,其最严重的 破坏区域也是沿映秀—北 川—青川断裂。表明这次地 震是龙门山中间的一条主断 裂活动的结果。
汶川7.8级地震强余震时序图
地壳
地幔
外核
内核
刚性 塑性
地幔对流带动刚性板块运动 在板块边界上产生地震
Thermochemical convection
?
地幔热对流示意图
大洋与大洋板块碰撞
大陆与大陆板块碰撞
印度板块插入青藏高原
地震波传播示意图 Seismic Wave Propagation
Receiver Array (seismometers)
发生地震的根本原因是地球内部物质处在不断运动中,一般把地球分为地 壳、地幔和地核等部分。其中地幔又分为岩石圈、软流圈以及下地幔部分。由于 温度的差异,地幔发生大规模的对流,带动了上覆的岩石圈运动,板块产生大规 模的漂移运动。在各板块的缝接部位或张裂部位,产生岩块的碰撞、挤压和强烈 变形,应力在某些部位高度集中,在超过岩块强度极限的时候,产生突然破裂, 引起大地剧烈振动,地震波向四周发射。产生地面变形、开裂和建筑物的严重破 坏。
Source (Earthquake)
Conclusions
全球可以划分为20余块大小不同的岩石圈板块, 其边界是应变集中产生大地震的部位
全球地震分布主要是沿板块边界,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使青藏高原 剧烈变形,应力集中,它的自身和周边也是地震集中,频度和强度很高的地方
Conclusions
强震等于或大于6级。 强烈地震等于或大于7级。 巨大地震大于等于8级。
按烈度划分为十二度,不同烈度的地震,其 影响和破坏大体如下:
小于三度人无感觉,只有仪器才能记录到; 三度在夜深人静时人有感觉; 四~五度睡觉的人会惊醒,吊灯摇晃; 六度强烈有感,器皿倾倒,房屋轻微损坏; 七~八度房屋受到破坏,地面出现裂缝; 九~十度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 十一~十二度毁灭性的破坏;
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或地块的边缘,在陆地上主要集中在活动的断裂上。我 国西部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移挤压,青藏高原强烈变形,高原内部及其 边缘的活断层上经常发生强烈地震,是世界大陆内部最活跃的地震区。
汶川7.8级特大地震就发生在青藏高原东缘与扬子地块(四川盆地)交界的 龙门山断裂带上。龙门山断裂带共有三条主要断裂,最东边的一条为都江堰—江 油断裂,中间一条为映秀—北川—青川断裂,靠西边一条为茂汶—汶川断裂。这 次地震就发生在汶川县的映秀镇—北川—青川断裂上。5月12日14时28分首先从 映秀产生破裂(震源区),这一破裂过程继续向北东方向延伸,经过北川最后终 止于青川。破裂持续时间约2分钟,长度约240公里。地震发生后,强余震基本上 沿活断层在主震区和断层另一端的青川地区来回发生。但频度和强度均衰减较快。
Cross-section of slip断di层st距rib离ution
断层破裂时间(秒)
断层两盘位移的距离

川沿
7.8



的 极
地震

区 烈
烈 度
度 为
11

度 ,
布都

江 堰

9-10
观度

, 成
估都
6-7
计 图度
中国及邻近地区地震分布
塔里木地块 羌塘地块
拉萨地块
喜玛拉雅地块
印度板块
松潘—甘孜地块
华北地块
扬子地块
400
高从
程四
从川

陡 然 变 为
地 ( 扬 子 地


) 到


4000

甘 孜 地 块 在
50 波 在 中 国 境 内 的 传 播 过 程
地震波在全球的传播过程
中国国家数字地震台网震源机制解
汶川地震震源机制表明松潘—甘孜板块逆冲到龙门山之上,然后 沿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走滑。其断层走滑方向为北东30度
美国哈佛大学(HRV)历史地震震源机制解分布图
汶川7.8级沿映秀-北川-青川破裂过程:主震在南端发生后,断裂带以每秒 约3公里速度向北东方向破裂,最后终止于断层北端。
美国哈佛大学(HRV)震源机制解
M200805120628A EASTERN SICHUAN, CHINA
Date: 2008/05/12 Centroid time: 06:28:41.4 GMT Lat=31.49 Lon=104.11 Depth=12.0 Half duration=22.2 Centroid time minus hypocenter time: 41.4 Moment Tensor: Expo=28 0.563 0.026 -0.589 -0.285 0.620 -0.313 Mw=7.9 mb=7.8 Ms=7.8 Scalar Moment=0.943e+28 Fault plane: strike=229 dip=33 slip=141 Fault plane: strike=352 dip=70 slip=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