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论文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第一篇范文: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初中化学课程特点,提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生兴趣;教学策略;学业成绩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不仅对于学生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学科之一。
初中阶段是学生化学学科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由于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实验操作的复杂性和学习内容的繁杂性,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因此,探索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是每位化学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
二、理论依据1.行为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通过刺激和反应的联结来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正向增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给予表扬、奖励等,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行为。
2.认知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过程,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基于原有知识结构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在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3.人本主义理论:该理论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情感的重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安全、自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接纳。
三、教学策略1.生活情境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入化学知识点,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
通过设计有趣、安全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增强对化学的兴趣。
3.故事化教学:将化学史、科学家趣事等融入教学,以故事化的方式呈现化学知识,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4.鼓励提问和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思考和解决能力。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通过分析初中生心理特点及化学学科特性,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激发和培养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策略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不仅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而且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初中阶段是化学学习的入门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提高学科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
因此,探索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模式。
教师通过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氧气制备实验时,教师可以先提问:“为什么会有氧气产生?”引导学生思考,然后逐步揭示实验原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化学的乐趣。
2.实践性教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增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师应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实验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生活化教学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涤剂的原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等。
通过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从而提高其学习积极性。
4.情感关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以亲切、耐心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强信心。
5.多元化评价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范文

初中化学兴趣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兴趣培养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入门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兴趣、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兴趣的培养。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驱动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富有趣味性的环节,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化学变化的奥秘。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惊奇与疑问中产生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以亲切、幽默、生动的语言,为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同时,注重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讲解化学方程式时,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烹饪、环保、健康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应加大实验教学力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和创新能力。
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故事法:将化学知识与科学家的事迹、历史故事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图片法:运用生动有趣的化学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3.游戏法:设计富有创意的化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
5.案例分析法:选取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论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有了兴趣,什么事情都会取得成功。
初中化学对于刚刚进入中学的学生是一门比较抽象而且生疏的学科。
他们学习起来会有难度,长此以往,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
那么,如何能够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个问题的一些做法和尝试,以供大家参考。
一、以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化学科的最突出特点是以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理解性。
实验更能使学生增强直观性,提高理解能力,更能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化学教师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实验教学手段。
比如,我执教碱金属钠的性质演示实验,如果老师除去外皮让学生看银白色,只有前面的学生能看到,后面的是不能看明白的。
因此,我就把这个演示实验同钠受热、钠与水反应等三个演示实验放到一起,让前后桌4人一组进行学生实验。
通过这样做,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轻松地学化学。
二、让化学走进生活化学比较抽象,但它与生活则是十分密切的,我们时时处处都和化学发生着联系。
所以,我要率领学生走进生活,让他们知道化学是我们生活的依托就喜欢学习了。
如,我教学“氧气”一节时,他们只知道氧气与我们人类密不可分,但是对怎样制作氧气,生活中一些东西和氧气反应都很陌生。
我就列举了食物变馊的问题,就是氧气和食物的化学反应。
接着又举了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就自然高兴起来,感到非常有意思。
我们要抓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进行启发,和生活相结合的课堂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增加兴趣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够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快乐,更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并能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比如,办黑板报或办专栏的形式,结合与化学有关联的突发热点新闻,来宣传、研讨、答疑、解惑以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发初中生化学兴趣(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激发初中生化学兴趣第一篇范文:激发初中生化学兴趣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激发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注重实验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兴趣;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探究精神一、引言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对化学学科缺乏兴趣,这无疑影响了化学教学的效果。
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关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二、运用生动的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化学知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分子的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Flash动画展示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2.故事导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与化学知识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时,可以引入“腐蚀与金属的寿命”这一故事,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化学知识。
三、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1.生活情境:将化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解溶液的稀释时,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食盐水如何稀释,从而加深对溶液稀释知识的理解。
2.实验情境: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如在讲解氧气的制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取氧气,并观察氧气的性质,从而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四、注重实验教学1.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如在讲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的现象,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第一篇范文: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策略摘要:本文以我国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和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
通过分析当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现状,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本文从教学方法、课程内容、评价体系、教师素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策略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这无疑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如何培养初中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成为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现状分析1.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2.课程内容偏重理论,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学方法单一,过分依赖讲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评价体系过于强调成绩,忽视学生过程性表现,使学生产生压力,影响学习兴趣。
5.部分教师素养不高,教学语言乏味,缺乏感染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开展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提高学习兴趣。
2.优化课程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1)结合生活实际,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交叉,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拓宽学生知识视野。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学科前沿动态。
3.完善评价体系,减轻学生压力(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过程性表现,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和反馈作用。
(2)降低考试压力,注重考查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化学竞赛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

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在教育领域,化学学科一直被视为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一门科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化学学科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还能够激发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化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独立思考能力逐渐形成。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新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吸引学生的环节之一。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化学反应的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有趣的学习情境,如通过化学实验、魔术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化学。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解化学知识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方法等方面。
五、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化学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小发明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化学素养。
六、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主导者,其教学水平和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初中化学学生兴趣论文(3篇)

提高初中化学学生兴趣论文(3篇)第一篇:提升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分析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来说,因为内容比较枯燥、繁多易引起抵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就能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经久不衰的求知欲,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就一定会学好化学这门功课。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习兴趣;情境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
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会全神贯注地进行学习,千方百计地想办法去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化学学习中去,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如果没有兴趣,那就会视化学学习为一种苦差事,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差,成绩下降。
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和培养,让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并以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为化学学习过程的催化剂,来保证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上好第一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如果能把第一堂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兴趣就会被点燃。
因此,我们对第一节课应该精心设计和实施,让化学的“第一乐章”精彩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争取让学生感到自己正在走进一个“有趣而奇妙的世界”。
第一节课应该是妙趣横生的,应该是别开生面的,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造成渴望、追求学习新知识的最佳心理状态,才能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思维过程中获取知识,这是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的关键一步。
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有趣的化学小实验来引起学生兴趣,这比一上课就给学生讲化学如何重要,应如何去学好它,效果要好得多。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一切理论知识都源于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
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
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关键词】化学教学认真备课激发兴趣培养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
反之,即他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
”吃饭如此,学习化学亦是如此。
如果学生对化学学习提不起兴趣,学习就会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只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枯燥无味的灌输,那势必会造成知识接受困难、易忘、上课不专心学习分心。
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
那么怎样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
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指他们力求接近、探索某种事物和从事某种活动的态度和倾向。
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
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
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下面是我带初三化学毕业班5年来在这方面的做法。
一、上好绪言课,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有趣即化学教学富有趣味性,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化学知识以特殊的方式变得富有魅力;二是传授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有趣并不等于兴趣,因为有趣不属于人的个性心理品质,而仅属于对形成兴趣起作用的对象和动作的品质。
鉴于有趣对初中生学习化学兴趣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化学教学中应努力挖掘化学教材,尤其是化学知识中现有的和潜在的趣味性,力求采用趣味性强的、易引起警觉的、激发情绪的启发式教学,使学生产生愉悦的学习情绪,为他们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由生动活泼的绪言课揭开学习化学的序幕,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
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
因此,把第一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
要想上好绪言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
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
二、重视化学实验教学
(一)、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
础的学科。
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科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
如:(1)自制“饮料”;(2)“巧点蜡烛”等,使学生觉得新奇,随着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学科的决心。
(二)、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走出学习困境重视实验,培养学习兴趣
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较强,对于变幻莫测的化学实验现象,往往有浓厚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认真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到化学知识。
例如,讲到“缓慢氧化和自燃”时,教师可不先讲概念,而是设计一个非常有趣的演示实验:将滤纸浸到溶有白磷的二硫化碳溶液中,然后把滤纸挂起晾干,不到半分钟,就会看到滤纸先冒白烟,最后发火燃烧。
不用火点燃,滤纸为什么能够燃烧呢?这个实验引起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此时水到渠成,要解开这个谜,答案就在课本的某页里。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打开课本,比平时百倍认真地看着,之后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最终找到了答案。
通过这样的教学,一种强烈的印象在学生的脑海里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比起教师硬性要学生枯燥无味地死背概念要省事很多。
另外,在教学中,除了做好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外,还应设计一些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实验。
粉笔炸弹、彩色焰火、冰块着火检验尿糖、吸附法分离——
红糖制白糖、从花中提取酸碱指示剂等趣味实验。
三、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把较抽象的化学知识变成看得见、用得上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能用学到的化学知识去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确保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持续存在和稳步发展。
例如,在讲解完净化水的方法后,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净水器,并在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的兴奋程度难以用语言来描述。
另外,对于一些家庭小实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都可要求学生在家进行,例如:会跳舞的鸡蛋,制取炭黑、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等。
由于条件限制,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比如:制作柠檬汽水,研究洗发和护发、制作书签等。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就是在他们不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实验等手段,精心安排化学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断激发、培养、发展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