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

合集下载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9篇)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篇1当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

《怀念母亲》主要讲的是:作者季羡林读大二时,年仅四十多岁的母亲就过世了,这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很怀念生身母亲。

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了自己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怀念着自己的祖国母亲,从未断过。

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季羡林的这种爱母亲与想要迎养母亲的信心真令人感动!“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爱母的情感呐!我想了我自己:有一次妈妈正在看新闻,我看了看时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看动画片!”妈妈不肯,我一把夺过遥控板,把电视调少儿屏道,还惬意的躺在沙发上,翘着二郎腿,抖抖脚,喝着酸牛奶,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完全不顾妈妈的感受。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促А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

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篇2我读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我深有感触。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1位是亲生母亲,1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对祖国母亲不变的,深深地爱意。

和季羡林相比,我爱妈妈的情就等于一盆水,季羡林对母亲就像广阔无边的大海。

我爱祖国的情怀就好比一棵“小树”,而季羡林对祖国可以说是怀着深情厚谊,好比一棵“苍天巨树”一般高大。

比起季羡林我比他幸福多了,我从来没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更加没有和妈妈远在千里之外,我在老师和父母的教育和呵护下慢慢长大,还有同学真心的帮助,这都是祖国给予的,没有祖国,我也不会拥有这些。

在文章中有一段话我深有感触:“我六岁离开我的生母,到城里去住。

《怀念母亲》读后感(通用10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通用10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通用10篇)《怀念母亲》读后感1“母”“亲”两字何为其意也?“母”为已母也;“亲”为与自己有血液关系并对自己有不一般的感情的人也。

但“母亲”并不是一方面的母亲,比如“祖国母亲”。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课文,我的感触很深:我何时能理解生我的母亲对我的良苦用心呢?又何时能清楚那些漂泊在外的海外学子对祖国的思念呢?惭愧!惭愧!《怀念母亲》这篇__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亲生的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读完这篇__,我便想起了我那母亲。

我的母亲对我的那份“爱”,但那种“爱”我又能理解几分?说来惭愧,我小时候体弱多病,如果没有母亲,我能像现在这样健健康康的成长?人言“父爱如山,母爱如海”,母亲对我的爱就像海一样宽广,我又能如何回报?正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样,我能给我的母亲什么?物质上的并不是母亲真正想要的,她想得到的只是一点点心灵上的安慰啊!难道我们连这点也不能满足母亲吗?不知道母亲几时离去,到那时我不知又会如何伤痛!假如我离开了我的祖国母亲,我又会怎样伤痛?这点,我现在无论如何也体会不到。

像“钱学森”是多么想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啊!历经了千辛万苦才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这两个母亲,我对她们没有回报任何好处,这样又怎能让自己的心,得到安慰呢?《怀念母亲》读后感2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多花朵,我学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感人__。

读了《怀念母亲》这篇__,我觉得我要向季羡林学习。

我有时不听母亲的话,惹母亲生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的学习。

而他从小就失去了母亲,没有得到母亲的关爱,得不到母亲的呵护。

我却这么不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这些日子,和季羡林这么一比,我感到很惭愧。

季羡林懂得感恩,当他取得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的时候,他也没有忘记母亲。

在《永久的悔》这篇__中,他写道:“我一生中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精选5篇)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篇1)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

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

这篇感人至深的*,深深地写出了作者对母亲的遗憾和愧疚,还有对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使我真的好感动。

*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

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

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

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

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读了这篇*,我觉得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

我有时对母亲发脾气;有时还不肯做家务,没有更努力地学习。

而他从小失去了母亲,得不到母亲的呵护,却没有受到任何一点影响,反而更加热爱、思念母亲,更加勤奋学习,考取了博士学位,并去德国留学。

在哥廷根的时候,他并没有忘记母亲。

在《永久的悔》这篇*中,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悔,就是没能孝敬母亲。

”这样一位大学者,取得了那么多成就,最终后悔的却是没能孝敬母亲。

记得有一次,妈妈做饭,有点忙不过来,让我去帮忙。

我为了能够安心地看喜欢电视,就说:“还没看完呢,你自己没长手。

”读完季老的这篇课文,我觉得心里酸酸的,我的脸红了。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

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这篇感人至深的课文,教会了我要敬重祖国母亲,善待生身母亲。

否则,就会后悔一辈子……成为灵魂不全的单翼天使……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篇2)今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读了季羡林爷爷写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后,让我思潮起伏。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篇一今日,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

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难过难受。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

季羡林6岁时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高校二班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高校毕业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在季羡林读大二时就离开了人世,仅仅活了40多岁,为此季羡林特别后悔。

后来,去哥廷根留学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国母亲。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泪珠。

当我读到“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担心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的时候,我准确的体会到了,由于母亲去世而苦痛、后悔、自责的心情,再联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对生母的敬意和喜爱是那样真挚,读到这儿时,我不禁感到一股哀痛之情涌上心头,一个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该那么难过。

我带着这种难过的心情,连续读了下去,当我又读到“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读了对两位母亲的爱,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我6岁那年的一个北风咆哮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发烧到了39度,妈妈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拿水给我喝,我隐模糊约看到妈妈的额头上消失了晶莹的汗珠,嘴里叨念着:“怎么办?怎么办?”妈妈突然张开双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风,把我送到医院,守在床边等我醒来。

虽然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内容仍在我的脑海。

以后,我肯定会爱我的妈妈。

篇二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受。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叙述了季羡林爷爷对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季羡林爷爷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懊悔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

季羡林爷爷6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直到他上高校二班级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得到一点安抚和暖和,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圆满,我立刻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

七年级《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三篇今天,我读了季羡林先生上写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

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伤心难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季羡林爷爷怀念她两位母亲的事。

季羡林6岁时则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用大学毕业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在季羡林读大二时就离开了临终,仅仅活了40多岁,班莱班县季羡林非常懊悔。

后来,作者去哥廷根留学的夏夜,思念独花了祖国母亲。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颗又嘴唇一颗的泪珠。

当我读到“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妻子于地下。

”的时候,我确切的见识到了,作者因为母亲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责的心情,再联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再以了解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爱慕是那样真挚,读到这儿时,我不禁感到一股悲伤之情涌上用心头,一个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因,该那么伤心。

我带着这种难受的思绪,继续读了下去,当我又读到“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动身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寂寞季羡林爷爷想念祖国的情感。

读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爱,我回想了自己的妈妈,我6岁那年的一个北风圣诞夜呼啸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发烧到了39度,妈妈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拿水给我喝,我隐隐约约看到妈妈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珠,嘴里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妈妈正要张开双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风,把我送到医院,守在床边等我醒来。

虽然我念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内容仍在我的脑海。

以后,我一定会爱我的姐姐。

最近,我学习了《怀念母亲》这一篇课文,心潮起伏,心中颇有感触。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讲起了季羡林爷爷对侃侃而谈两位母亲——亲生母亲和祖国母亲都怀有同样的怀念和不变的情怀,充分表达了季羡林爷爷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这篇课文让我感慨万千,心中有说不完的话。

季羡林爷爷6三岁离开了自己的生母,连母亲的面影就是迷离迷糊,直到他上大学二年级双亲母亲弃养,这么多年来他没有诚心得到过最无私的母爱,没有重新得到一点安抚和温暖,他反而怪罪自己没有尽孝而在心中留下了永久的遗憾,我顿时肃然起敬,热泪盈眶,如今看作我们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可是有几个人对母亲说了“我爱你”。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

思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思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精心的思念母亲读后感600字(通用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天,我读了季羡林先生写的《思念母亲》这篇文章。

读完之后,我颇为感动,不时的伤心难过。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季羡林爷爷思念她两位母亲的事。

季羡林6岁时就离开了他的生母,直到大学二年级,这段时间,他在家中只待了几天,他原本想大学以后,就奉养母亲,补下多年的亏欠,可偏偏“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母亲在季羡林读大二时就离开了人世,仅仅活了40多岁,为此季羡林非常懊悔。

后来,作者去哥廷根留学的日子,思念中多了祖国母亲。

读着读着,我的眼睛里冒出了一颗又一颗的泪珠。

当我读到“我痛哭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我真想随母亲于地下。

”的时候,我确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因为母亲去世而痛苦、懊悔、自责的心情,再联系下文我更加深刻的了解到,作者对生母的敬意和爱慕是那样真挚,读到这儿时,我不禁感到一股悲伤之情涌上心头,一个失去了最亲最爱的人,该那么伤心。

我带着这种难受的心情,继续读了下去,当我又读到“我的祖国母亲我是第一次离开她,不知道为什么,我这个母亲也频来入梦。

”从这句话中,我读出了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

读了作者对两位母亲的爱,我想起了自己的妈妈,我6岁那年的一个北风吼叫的夜晚,我躺在床上,发烧到了39度,妈妈的眉头紧锁,不停地拿水给我喝,我隐隐约约看到妈妈的额头上出现了晶莹的汗珠,嘴里念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妈妈突然张开双臂,抱着我就跑,迎着北风,把我送到医院,守在床边等我醒来。

虽然我读完了这篇文章,可是文章的内容仍在我的脑海。

以后,我一定会爱我的妈妈。

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思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7篇

《怀念母亲》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一位是亲生母亲,一位是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思念”,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生母亲的内疚,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那么,《怀念母亲》读后感该怎么写呢?下面一起看一下吧。

篇一《怀念母亲》读后感今天,我学习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身母亲永久的悔恨,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我一定要向季羡林学习。

我知道,天下的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想季羡林爷爷那样好好学习他哪种对母亲的爱。

篇二《怀念母亲》读后感《怀念母亲》的作者母亲过世早,对作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

他很怀念生身母亲。

后来去外国留学,他进一步感受到了自己的孤寂与伤感,又一遍遍怀念着自己的祖祖国亲,从未断过。

这种怀念之情,一直伴随着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十一年。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季羡林的这种爱母亲与想要迎养母亲的信心真令人感动!“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爱母的情感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妈妈正在看天气预报,我看了看时间,对妈妈说“妈妈,我要看动画片!”妈妈不肯,我一把夺过遥控器,看着电视,完全不顾妈妈的感受。

现在,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

篇三《怀念母亲》读后感今天,我们老师叫我们了一篇课文叫怀念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主要讲得是季羡林大学二年级时母亲去世,后来他去了德国,在那儿,他不仅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还怀念起了自己的祖国母亲。

作者还引用了几段加以说明,构思新颖独特,写作手法很有创意,表达了作者季羡林的爱国之情。

这也正照应了前文中的“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两样真挚的爱慕”这句话。

最初看到“怀念母亲”这个题目上,我还以为是写作者怀念生母,没想到还写怀念祖国母亲,表现作者爱国之情。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3篇_读后感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 3篇篇一:《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这学期我学习了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课文。

课文以回忆的形式介绍了作者对两位母亲——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亲身母亲和祖国母亲的爱意。

我读完这篇课文,想起了自己和妈妈。

记得九岁那年暑假的某天,半夜里,我突然觉得混身发烫,满头大汗,感觉呼吸不过来,我意识的要想要起来找妈妈,但怎么用力都无法坐起来,幸好,妈妈每天半夜都有起来看看我的习惯,正在这时,妈妈推开房门,见状,飞步跑过来,着急的问:“儿子,你怎么啦?脸色这么苍白”说着用手摸了摸我的额头,“呀!好烫啊,你好高烧了,快,要上医院去。

”妈妈想扶我自己,但我混身无力,无法自行,我的当时的体重有五十多斤,要把我从六数背下一楼,是相当的吃力,那时爸爸刚好出差不在家,这时妈妈一把把我背上,一步一步吃力的小心走着,还没到三楼,妈妈已经累得满身大汗,气喘吁吁,我无力的说:“妈妈,放我下来吧,我能走。

”但妈妈执意不让,非得背着我上医院,到了医院,为了我跑上跑下的,一会交费处,一会取药窗,一会输液室,我看在眼里,心疼死了。

打了点滴吃了药,烧退了,身体也有力了,妈妈才放下心头大石,一屁股坐了下来休息。

现在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天下的母亲是伟大的,我们应该想季羡林爷爷那样好好学习他哪种对母亲的爱。

篇二:《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今天,我们学了第六课,是作家季羡林的《怀念母亲》。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

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

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

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优秀4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优秀4篇)怀念母亲读后感篇一通过阅读季羡林爷爷的《怀念母亲》这篇文章,从中知道了季羡林爷爷一生当中有两个让他深爱了一辈子的母亲,一个是他的生母,而另一个是祖国母亲。

生母给了他生命,而他却六岁就离开了生母去城里住,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几乎很少与母亲相聚,而母亲的英年早逝也成为他终生的悔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折磨着他,他只能将对母亲的爱化作无尽的泪水和缠绵的哀伤藏在心底。

等他长大了,我留学异国他乡,这一次他不仅仅离开了生母,也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土地和故乡,离开了祖国母亲。

在他留学期间,他曾经很多次将对祖国母亲、亲生母亲的思念写到日记中去,字里行间流露着一个游子的思亲思乡之情,读起来让人感动不已。

当读完季羡林爷爷的这篇《读后感怎么写》之后,我不禁为季羡林爷爷少年时代的不幸和青年时代的漂泊而同情不已,也为他对两个母亲的爱而感动。

同时,也想到了自己。

一方面,想想父母是多么无私的爱着我们,想想今天的生活条件是多么优越,而自己还经常埋怨父母这点做的不好,那点做的不好,内心不禁无比惭愧。

另一方面,想到自己如今的学习环境是多么舒适,不像季羡林爷爷那样孤身一人远渡重洋到海外留学,自己身边有亲人、同学、老师的陪伴,跟季羡林爷爷当年在异国留学相比,自己的是多么的幸福。

所以我默默告诉自己,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好好孝敬父母,尊敬老师,爱同学,爱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只有这样才不辜负父母、老师和祖国母亲伟大的爱!怀念母亲读后感篇二季羡林老爷爷在六岁时就离开生母,去城里住。

中间只回过故乡两次,都是奔丧,只在他母亲身边呆了几天,仍然回到城里。

在他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的母亲弃养,只活了40多岁。

季羡林老爷爷当时很痛苦。

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

他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一想到母亲,就泪流不止,数十年如一日。

作品第三节,写水生嫂深夜编席。

“她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象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怀念母亲读后感3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3篇怀念母亲读后感3篇母亲是崇高的,母亲是伟大的,而祖国母亲又培养了千千万万个花朵,今天我学了一篇叫做《怀念母亲》的感人的文章。

下面是关于怀念母亲读后感3篇的内容,欢迎阅读!怀念母亲读后感1我的妈妈,是一位和蔼可亲、善良,爱我的人。

她在我脑海中是印象最深的,她每一次在我运到困难时,都会用那种沉重的语气告诉我∶“不要灰心,你一定会行的,妈妈永远相信你。

”我的妈妈在我7岁时,就离开了人世,她恨心的把我们抛弃了。

每次看到妈妈的照片,我就会流泪,她那雪白雪白的头发,让我感到心痛。

在我六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叫我把那些玩具收拾起来,并把它们放回房间。

我把玩具一个一个的放在箱子里,我拿到最后一个时,玩具把我的手割伤了。

我当时嚎嚎大哭,妈妈立刻跑过来,把我的伤口吹吹,之后妈妈告诉我:“不要灰心,你一定行的,妈妈永远相信你!”听了这句话,我马上站起来把玩具抬到房间里。

我兴高采烈的告诉妈妈∶“妈妈你会在我身边永远给我鼓励吗?”妈妈微笑对我说∶会,永远都会!”妈妈你走了,现在你都看不到我爱你了?看不到我和爸爸了。

我会想你的妈妈,你在天上要给我加油哦!怀念母亲读后感2朝鲜这片土地啊!人们为你做出了多大的牺牲啊!朝鲜人民对志愿军这比天还高,比海还深,让人怎能忘怀?中朝军民,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我在生活中要向季羡林学习,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

何况我已经长大了,能作一些复杂的家务了。

不然,如果她像作者的母亲一样早逝,再想孝敬她也没时间了。

而生活中,有许多人总是嘴上一大套,整天说孝、孝、孝,但却总不付之于行动。

即使是在母亲劳累的时候给她们敲敲背,在她们口渴的时候递上一杯温暖的茶水,也是少有人能做到。

有的人,母亲向他们送去关切的话语,他们却埋怨母亲唠叨;有的人,总向母亲要这要那,只要哪稍不顺心,他们就破口大骂;有的人,从来都不关心母亲,只关心着自己,不知道母亲内心的痛苦,即使母亲生病了,他们也漠不关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
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1 《怀念母亲》一文是季老的回忆录《留德十年》中的一篇。

《留德十年》从1934年,青年季羡林大学毕业期待赴德留学终于成行写起,一直写到1946年归国返乡为止。

数十篇文章,洋洋十数万言,写尽了十一年羁旅生涯中的跌宕起伏。

《留德十年》中的文章,每一篇自成一体,各自独立;连在一起则以时间为序,整体呈现了先生十多年的经历。

在这些文章中,《怀念母亲》显得有些特别,它没有像其他的文章那样以写事或写人为中心,而是在叙述文字中夹杂了相当比例的日记、文章片段,头绪比较多。

它的主要内容,对母亲(生身母亲、祖国母亲)的怀念是年轻的季羡林欧洲十一年中不间断的情感。

写羁旅生活中对生母、故国的深切怀念,既没有像其他文章那样以叙事或写人为中心,也没有恣意抒情,这在季老是有原因的。

季老在《留德十年》的《楔子》中说,”我特别强调‘实事求是’四字,因为写自传不是搞文学创作,让自己的幻想纵横驰骋。

我写自传,只写事实。

”为了遵从这样一个写作原则,写《怀念母亲》时,季老为了“避免用今天的情感篡改当时的感情”,几次引用当年的日记和文章片断,来“保存自己当时的感情”。

这样一种组织语言材料的方式,是服从于整本书作为回忆录的性质的。

读作者的其他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解读文本。

季老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回忆幼时的生活和表达对母亲早逝而自己无从迎养的愧疚、悔恨,对解读《怀念母亲》很有帮助。

此外,《怀念母亲》中有两段文字摘自季老写于1936年的《寻梦》。

《留德十年》附录中有《寻梦》全文,不但有助于解读《怀念母亲》,而且此文写得情深意切,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2 当读了《怀念母亲》一文后,我心潮难平,震动很大。

这篇文章中写了季羡林六岁离开母亲,在他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他母亲弃养,只活了四十多岁。

母亲去世,他食不下咽,寝不安席,痛哭了好几天。

从此,他失去了母亲,一想到母亲,他就会泪流不止,感到十分凄楚。

他到德国之后,经常梦到自己的母亲和祖国母亲。

在1935年11月写的四篇感人的日记中,我读出他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爱
着祖国和远在祖国的朋友。

在那之后,他写了一篇名叫《寻梦》的文章,表达了他热爱两个母亲的情感。

我读完这篇文章之后,觉得季羡林的这种爱母亲与想要迎养母亲的信心真令人感动!“我痛哭了几天,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这句话深深的打动了我。

他因为母亲的死去,伤心了一天又一天,痛哭了一天又一天,着真是出自深深的爱母的情感。

季羡林还曾经写过一篇很有名的.散文《永远的悔》一个获得那么那么多成就和荣誉的人,最后悔的竟是没能孝敬自己的母亲,这多么令人惊讶啊!而我们呢,有时连帮母亲提一提鞋,烧一烧水都不愿意,我们的母亲是多么的伤心!
俗话说,“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当我们的母亲驾鹤西去时,我们会想什么?我以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应该从小孝敬母亲,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

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那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趁后悔前,尽自己的力,孝敬母亲。

《怀念母亲》这篇课文中,作者对母亲的爱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怀念母亲读后感600字3 今天,我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语文课文《怀念母亲》一课,让我有许多感受。

在这里,我就与大家分享一下。

这篇课文通过会议的形式,介绍了两位母亲——生母与祖国母亲,以及对他们的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生母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

我对这句感受颇深:“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我真是可怜作者呀!由于作者长期在外求学,在母亲身边的时间不多,对母亲容貌记忆不深,因此只能尽力的怀念,不断地回想。

正好,我也刚从济南市素质教育基地回来,作者思念母亲的迫切新型我也深有感触。

刚到基地一天,便是仲秋佳节,这本是应该一家人团团圆圆吃月饼的时候,高高的围墙却把我们与家人分离开来。

虽然这里有圆圆的月饼,却不如家里吃得香甜;虽然这里有噼啪的礼炮,却不如家里看的热烈。

我想家,想母亲,想得简直不能忍耐!在梦里,我梦到母亲,梦到母亲慈祥的看着我,梦到母亲用手轻抚着我,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着这梦的时候,梦,却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因此,我应该帮助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哪怕只是帮她泡一杯热茶、拿一双拖鞋。

何况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是以前的我了,不是这个只会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孩子了,我必须尽自己之力,孝敬母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这里,我便怀着这寸草之心,像普天下所有母亲说声:“万事如意,永远健康!”
【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精选3篇)】相关文章:
1.《怀念母亲》精选教学设计
2.怀念母亲的句子精选
3.怀念母亲读后感500字范文
4.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
5.《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550字
6.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550字
7.《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600字
8.关于《怀念母亲》读后感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