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比一比》课件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2 比一比|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 - 2 比一比|苏教版一、课程背景本次课程是一年级上册苏教版数学课,主要介绍比较大小的概念,通过比较大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加深对数字大小关系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比大小的概念,会用正确的方式比较大小。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比较大小,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主动思考,勇于发现数字背后的规律。
三、教学内容1. 比一比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比较大小的情况,比如小学生身高的高低、两个数字的大小等。
比一比,就是用“比较”这种方式来判断大小关系。
2. 比一比的方法在比较大小时,我们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观察法:把要比较的两个事物放在一起,通过观察直接判断大小。
•计算法:把要比较的两个数字相减,比较其差值的正负判断大小。
•标线法:把要比较的两个数字分别标线在同一根数轴上,比较其位置判断大小。
•表格法:把要比较的数字罗列在表格中,逐一比较其大小。
3. 数字的大小关系在比一比中,我们还需要学习数字的大小关系,掌握数字大小规律。
•个位数:数值越大,数字越大。
•十位数:十位相同时,个位数越大,数字越大;十位数不同时,十位数越大,数字越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举例说明比较大小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比较大小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比一比的方法介绍比一比的四种常用方法,并通过具体例子示范比较大小方法。
3. 数字的大小关系以十位数为例,通过大屏幕呈现数字,让学生逐一比较大小,引出十位数的大小比较规律。
4. 练习巩固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比一比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关系。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在比较大小中掌握了四种方法,并能够理解数字大小关系。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鼓励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角度上认识比较大小,形成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
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比一比》课件PPT

同样粗的圆柱,绕的绳子的圈数越多,这根绳子就越长。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课堂小结
比长短、高矮有 什么好方法?
在比较多个物体的 轻重时,有哪些需 要注意的地方?
1.把物体一端对齐,再进行比较;或者使两个人站在 同一块地面上,再比较。
2.可以利用天平称一称,也可以用手掂一掂。在比 较多个物体的轻重时,应该注意只有一个最重的, 也只有一个最轻的。
易错提醒
错解分析:
1个菠萝比1个梨重,1个梨又比1个桃重,所以菠萝最重,桃最轻。 在比较多个物体的轻重时,最重的只有1个,最轻的也只有1个。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易错提醒
√
○
○
√
○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学以致用
现在上面两根差不多长,但第 二根拉直后,就比第一根长了。 第三根是最短的。
在长的后面画“√”。
√
你觉得哪根绳长一些,哪根绳短一些? 可以把绳子拉直,一端对齐,看另一端就可以比出绳子长短。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
红绳比黄绳长
黄绳比红绳短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比高矮
√
你觉得两人谁高一些?还是一样高呢? 要能一眼看出来他俩的高矮,你觉得怎样站着比,比较方便?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
说说哪个比哪个高,哪个比哪个矮, 比高矮一般要怎样比?
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探究新知
比轻重
√
如果两边一样重,天平会怎样?如果不一样重,天平又会怎样?
义பைடு நூலகம்教育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知识讲解比轻重素材苏教版

比轻重
问题导入和哪个重?重的画“√”。
(教材5页
例题)
过程讲解
l.理解题意
要比较从树上采下的石榴和柿子哪个重,哪个轻。
2.理解轻重
同一种物体大小不同,它们的质量也不同;大小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
方法一把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左、右手中,用手掂一掂两种物体,感受两种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方法二借助简易天平称量,较重物体的那一端会向下
倾斜。
如图所示:
归纳总结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比较两种物
体的轻重;(2)可以用工具(如天平)来称量。
误区警示
【误区一】比较下面两支铅笔的长度,长的画“③”。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正确解答
温馨提示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比较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
【误区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的( )里画“△”。
(1)小丽和小明同样高。
(△)
(2)小丽比小明高。
( )
(3)小明比小丽高。
( )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小丽和小明没有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比高矮。
正确解答 (3)小明比小丽高。
(△)
温馨提示
比高矮时,要让比较的事物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比一比》知识讲解比轻重素材苏教版

比轻重
问题导入和哪个重?重的画“√”。
(教材5页
例题)
过程讲解
l.理解题意
要比较从树上采下的石榴和柿子哪个重,哪个轻。
2.理解轻重
同一种物体大小不同,它们的质量也不同;大小相同的不同物体,质量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探究比较轻重的方法
方法一把石榴和柿子分别放在左、右手中,用手掂一掂两种物体,感受两种物体哪个轻,哪个重。
方法二借助简易天平称量,较重物体的那一端会向下
倾斜。
如图所示:
归纳总结
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1)可以用手掂一掂来比较两种物
体的轻重;(2)可以用工具(如天平)来称量。
误区警示
【误区一】比较下面两支铅笔的长度,长的画“③”。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掌握比较长短的方法。
正确解答
温馨提示
比较物体的长短时,要把比较物体的一端对齐,看另一端进行比较。
【误区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的( )里画“△”。
(1)小丽和小明同样高。
(△)
(2)小丽比小明高。
( )
(3)小明比小丽高。
( )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小丽和小明没有站在同一水平面上比高矮。
正确解答 (3)小明比小丽高。
(△)
温馨提示
比高矮时,要让比较的事物处在同一水平面上。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2 比一比-苏教版(2021秋)

第一课时比一比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知道怎样作长短、高矮的比较,初步懂得直接比较的思维方法。
3.能准确地应用长短、高矮的基本词语表达出比较的结果。
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长短、高矮的含义。
2.初步懂得直接比较长短、高矮的思维方法。
3.掌握比较的标准和方法。
4.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实物、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小朋友们,你们会跳绳吗?有两位小伙伴淘淘和兰兰也喜欢跳绳。
瞧,他们跳得多好!(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仔细观察,淘淘手中的跳绳是什么颜色?兰兰的跳绳呢?(注意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比一比,这两个小朋友的绳子哪根长,哪根短?这是豆角先生给我们提出的一个问题。
板书课题:比一比二、新知探索1、比长短(1)你认为哪根长,哪根短?学生兰兰的长一些,淘淘的短一些。
(2)你是怎样比的?(拿出准备的跳绳)谁来比给大家看。
指名上台比一比。
学生比的方法不一定准确,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比长短的时候,应该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再比较另一端,多出一段的要长一些,少一段的要短一些。
(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引导:下朋友们用手指一指,书中画的两根拉直了的跳绳,哪端是对齐了的?(指名在实物投影仪上指一指)引导:茄子先生还有一个要求,它要小朋友在长的那根绳子后面的方框里画“√”小朋友们会画吗?试一试。
2、比高矮。
引出第二位“老师”:白菜老师。
白菜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问题——图中准备玩滑梯的两个小朋友,谁高一些,谁矮一些?引导学生用穿绿上衣的高一些,穿红上衣的矮一些。
怎样比较高矮?指名两人上台比一比。
一人站讲台上,一人站讲台下。
能这样比吗?引导:比高矮时,两人站的位置应该是同一高度,并且双脚放平,背伸直,最好是背靠背。
反馈练习:同桌比一比,看谁高谁矮。
引导学生继续看图,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比高矮?两棵树路灯的杆子和树比较桌子和凳子……3、比轻重。
引出第三位“老师”——茄子老师。
苏教版新教材一上《数数比比》优秀课件

数学游戏分享
数数比比
报数拿球
数数比比
3
报数拿球
数数比比
1人报数,其余 3人听数拿球。
4个人可以 轮流报数。
比一比,看谁拿 得又对又快。
拿对一次 得一颗 。
报数拿球
数数比比
我先报数, 我报2。
我拿出 2个球。
我来检查一下, 1、2,对了!
我也拿 好了。
报数拿球
数数比比 先画一画,再和老师手上的比一比。
画绿花,要比红花少。
数数比比 两人一组玩一玩,一人画 ,另一人画 。
数数比比 两人一组玩一玩,一人画 ,另一人画 。
数数比比 两人一组玩一玩,一人画 ,另一人画 。
活动分享
数数比比
反思与评价
数数比比
数学游戏好玩吗?你最喜欢哪个游戏? 你还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数数比比 数出10个花片,摆成不同的样子。
Hale Waihona Puke 数数比比 数出10个花片,摆成不同的样子。
数数比比 数出10个花片,摆成不同的样子。
数数比比 数出10个花片,摆成不同的样子。
……
数数比比 先画一画,再和老师手上的比一比。
数数比比 先画一画,再和老师手上的比一比。
数数比比 先画一画,再和老师手上的比一比。
数数比比 反思与评价 数一数、比一比谁的 最多?
课后活动
数数比比
数宝宝漫游记
你最喜欢的数宝宝是几呢?找出相同
数量的物品,再把它们画出来。
画画比比
每个盘子里除了放2个苹果,还可以放 几个呢?跟爸爸妈妈一起画一画、比一比。
数数比比
我报7。
拿出7个球。
报数拿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课件全套(上)

第1单元 数一数
数一数
SJ 一年级上册
1 课堂探究点
1.数数的方法 2.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数数的方法
探究点 用圆点表示相应物体的数量
小试牛刀 一.数一数,照样子涂一涂。
二.数一数,在
里画圆点。
三.看图圈数。
二、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
○
√
○
√
○
√
○
三、你能把下面的图形分一分吗?(把序号填在圆圈里)
①④⑨
②⑤⑦ ③⑥⑧
③④⑦
②⑧⑨
①⑤⑥
归纳总结: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的方法:把同一类事物放 在一起,就是分类。可以根据事物的特征(如 颜色、形状)、功能和用途(如衣、食、住、 行)等对事物进行分类。选择不同的标准把物 体进行分类,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 也就不同。
提升点 熟练掌握分类的方法
3.把卡片分在3个圈里,用线连一连。
略
第四单元 认位置
认位置
SJ 一年级上册
拍手游戏
做法: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 右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1 课堂探究点
认左右、前后、上下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探究点 认左右、前后、上下
要发言的请 举右手。
3.连一连。
提升点 2 在具体情境中数多种实物的数量
4.数一数,画“△ ”。
△△△ △△△△△△ △△△△△△△ △△△△△△△△ △△△△△ △△△△△
第2单元 比一比
新版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比一比》优质课课件.ppt

口令游戏 长 短
宽窄 高矮 轻重 大小 远近
√
√
底是长还是短? 是高还是矮? 是轻还是重?
我们来闯关喽!
比一比
同桌和你谁的铅笔长?
再和老师的比一 比哪枝铅笔最长?
第第第第第关一一三二一关关关关
走哪条路近?近的画“ ”。 第第第第二二二三关关关关
○
√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2021年1月14日星期四2021/1/142021/1/142021/1/14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1月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1/142021/1/14January 14,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 7:06:44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1/142021/1/142021/1/14Jan-2114-Jan-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1/142021/1/142021/1/14Thursday, January 14,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1/142021/1/142021/1/142021/1/141/14/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