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规划环评

合集下载

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的区别(仅限借鉴)

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的区别(仅限借鉴)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3 年9 月1 日起开始施行。

该法除了对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做了规定外,还将规划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明确规定了规划也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该法的颁布施行,为在规划层面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法律依据。

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是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对拟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在1979 年引入EIA 制度,通过20 多年的实践,我国的EIA 制度在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都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EIA 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的,评价时空范围窄,不能考虑累积影响,不能从决策的源头防止污染等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EA) 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系统和综合的评价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的战略层次的应用。

SEA 可将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的一些政策和规划纳入EIA 的范畴,有利于从决策的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强化综合决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国外开始将EIA 扩展到政策、规划层次,SEA 体系逐渐形成。

90 年代起,SEA 开始得到了广泛接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欧盟、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都制定了有关文件,推进了SEA 的发展。

我国SEA 开展的较晚,目前主要是对规划进行环评,开展最多的是区域规划环评。

目己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区开发规划等,还有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环评报告书等。

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但对一些大项目也做过一些类似的规划环评工作。

林业工程建设督查方案

林业工程建设督查方案

林业工程建设督查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国家林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林业工程建设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

然而,由于林业工程建设涉及面广、工程复杂,加之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不合规的现象,导致了一些负面影响,如违规砍伐、不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等问题频发。

为了加强对林业工程建设的督查,确保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特制定本督查方案。

二、目的本督查方案旨在规范林业工程建设行为,加强对林业项目的监管,促进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基本原则1. 法制原则:严格按照国家林业法律法规进行监督,杜绝一切违法违规行为。

2. 全面性原则:对林业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全面、系统的监督检查,确保不遗漏任何问题。

3. 公开透明原则:督查过程及结果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督查工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4. 整合资源原则: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合力,提升督查效能。

四、督查内容1. 项目规划及环境影响评价的合规性督查(1)督查对象:涉及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相关批复文件;(2)督查内容:对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对环境影响评价的严谨性、全面性及科学性进行审核;2. 项目施工过程监督(1)督查对象: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施工过程,包括森林砍伐、植树造林、土地开垦等环节;(2)督查内容:对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措施、安全生产管理、资源利用情况进行检查;防止乱砍滥伐、违规开发,保障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3. 项目验收及后期监督(1)督查对象: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的验收文件和后期管理情况;(2)督查内容:对项目验收文件的真实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后期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四、督查方法1. 实地检查督查人员深入到林业工程建设现场,对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检查,实地查看项目的建设情况。

2. 数据核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数据库,对项目的规划、环评、验收文件等进行核查,确保项目的合规性。

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世界银行贷款山东生态造林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单位: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编制时间:二零零九年四月前言山东省是我国10个沿海省市之一,地处黄河下游,大致介于东经114°19′53″至122°43′之间,北纬34°22′52″至38°15′02″(岛屿达38°23′)。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计跨经度8°23′07″,纬度3°52′10″。

南北最宽处距离约420公里,东西最长处距离约700公里。

山东省现辖17个市,139个县、县级市和市辖区。

境内地形,中部突起,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东部半岛大都是起伏和缓的波状丘陵区;西部、北部是黄河冲积而成的鲁西北平原区。

境内平原约占陆地总面积的55%,山地约占15.5%,丘陵占13.2%,洼地占4.1%,湖沼占4.4%,其他占7.8%。

目前,全省有林地面积达到4400万亩,林木蓄积量82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3.44%。

在全国各省中位次靠后。

根据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在82,384km2的水土保持区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土地被森林覆盖。

由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效益脆弱,工业又不断发展,致使部分区域土壤流失、干旱、沙化和涝灾经常发生。

这不仅严重降低了农业的生产力、影响人们的居住生活环境,而且降低了自然资源质量。

虽然省委、省政府历来对造林绿化工作高度重视,并逐年对造林绿化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大力发展植树造林,森林资源状况有所改善,但这些造林地多集中在条件较好的立地上,发展以速生丰产林为主的经济林。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林业工作重点也发生了转变,开始要求在生产力较低的立地上发展生态公益林、防护林,并将林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完善和提高作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拟建项目将在省内多处地区营建生态林,充分发挥生态林的生态功能,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符合省委、省政府规划目标。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1.08.11•【文号】环发[2011]99号•【施行日期】2011.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9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厅(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也是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加强规划环评工作,避免环境因素考虑不足而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规范和严格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在规划编制和审批决策过程中更加充分考虑环境因素,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条例》,现就进一步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要求通知如下:一、按照《条例》规定,编制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等综合性规划,以及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等专项规划,应在编制过程中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

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

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应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适时组织进行。

规划编制机关在报送审批综合性规划草案和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草案时,应当将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作为规划草案的组成部分一并报送规划审批机关。

未编写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规划审批机关应当要求其补充;未补充的,规划审批机关不予审批。

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但总体看来 ,因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起步较晚 ,
现 状规 划环 境影 响评 价关键 技术 还不 成熟 。
13实践 现状 -
《 环评法》 实施 以来 , 我国在城市总体规划 、 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 、 化工行业规划 、 城市轨道交通规划 、 流 域水 电梯级开发规划 、 炭矿 区总体规划 、 口总体 煤 港 规划等领域 , 开展 了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 为我 国
项 规范 以及 促进 规 划 环 境影 响 评 价 工作 的规 范 性 文 件, 主要包括 :0 3 以“ 20 年 国家环 境保 护总局令第 1号 ” 8
月 1日, 国务 院出台的《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 闭以 下简称《 条例》 正式开始实施 ,条例》 环评法》 ) 《 在《 的
文 章 编 号 :0 5 44 (0 2 0 — 0 8 0 10 — 9 4 2 1 )1 0 5 — 4
我国 20 0 3年 9月 1日起 实施 的 《 环境 影 响评 价
1 我国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现状
11制度体 系建设概 况 .
法》1 _ 以下简称《 J ( 环评法 》首次以法律 的高度确立 了 )
环 境 管理 ・ N l E VR.MA A ME T N GE N
我 国农业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的 问题与对 策
米长虹 , 李无双 , 张 爱 , 洁 肖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 监测所 , 天津 30 9 ) 0 1 1

要: 综述 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建设 、 评价技术方法以及评价实践现状 的概况 。 针对 当前开展农业规划
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关 键 技 术是 有 效 开 展 规 划 环
导则( 试行 )( J 3_ 20 )J  ̄H / 10 _0 3 I 以下简称《 T 9 ( 导则》 , )

森林公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森林公园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2345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78环境质量状况9评价适用标准10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1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2环境影响分析1314151617181920212223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24结论与建议25第三章工程分析3.1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官昌水库坝址位于外洋村附近,厂房布置在坝址左岸。

该水电站在七都溪六级水电梯级开发规划中是作为第六级电站进行建设的,其回水位于已建成的大港电站(第五级)相接。

官昌水库坝址区有外洋(上坝址)、马板(下坝址)两个比较坝址,本报告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对该项目选址可行性进行简要分析。

3.1.1库区坝址选择首先由于电站水头较低,水库沿河道蓄水,正常蓄水位69m,回水距离约8.25Km,库区两岸山体宽厚,山峦连绵起伏,没有低矮垭口地形,不会形成通往库外的渗漏通道,淹没面积小,只淹没河床两岸零星果树及库区两侧的少量公益林和耕地,库区不存在重要矿藏、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珍稀或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和名木古树保护地、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人口密集区、文教卫生区以及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目标,淹没损失小。

但库区局部有不稳定边坡体存在,主要出现于库区中游至坝区段,以右岸一侧居多,蓄水浸没后土质易软化,会加剧不稳定边坡的滑移破坏,应高度重视,进行必要的护坡处理。

其次坝址选择有上下坝址之分,河谷均呈槽状,外洋坝址河谷狭窄,马板坝址则开阔,河谷底比外洋坝址宽2—3倍。

在正常蓄水位69m 时,河谷比外洋坝址宽50—140余米。

其中马板址距离马板村较近,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爆26破、施工噪声对马板村的影响较上坝址大,同时施工过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用量下坝址大约是上坝址的1-2倍,因此下坝址的施工对原有地形地貌的破坏比上坝址严重。

因此从环保角度出发,所选定的上坝址比下坝址有利。

所选坝址左右两岸边坡稳定性较好,均没有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存在,均能满足河床式地面发电厂房枢纽工程选址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

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的区别

规划环评与建设环评的区别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已于2003 年9 月1 日起开始施行.该法除了对目前已广泛应用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关内容做了规定外,还将规划纳入了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明确规定了规划也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该法的颁布施行,为在规划层面上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法律依据.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概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EIA) 是对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对拟建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术、经济论证,提出建设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建设项目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在1979 年引入EIA 制度,通过20 多年的实践,我国的EIA 制度在管理体系和技术方法上都已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在保护环境、防止污染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但EIA 主要是针对单个项目进行的,评价时空范围窄,不能考虑累积影响,不能从决策的源头防止污染等弊病也逐渐显露出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EA)是指对政策、计划和规划及其替代方案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规范、系统和综合的评价过程,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政策、计划和规划的战略层次的应用。

SEA 可将环境影响范围广、时间长的一些政策和规划纳入EIA 的范畴,有利于从决策的源头抓起,预防为主,强化综合决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20 世纪80 年代初期,国外开始将EIA 扩展到政策、规划层次,SEA 体系逐渐形成.90 年代起,SEA 开始得到了广泛接受,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欧盟、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都制定了有关文件,推进了SEA 的发展.我国SEA 开展的较晚,目前主要是对规划进行环评,开展最多的是区域规划环评.目己完成的区域规划环评有: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沈阳市浑南新区规划、厦门东海岸区开发规划等,还有上海市城市交通白皮书环评报告书等。

铁路系统目前尚未开展规划环评工作,但对一些大项目也做过一些类似的规划环评工作。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及建议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及建议

□ 李强标,张丽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及建议1 引言众所周知,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Assessment,英文缩写为“EIA”,以下简称“环评”)是一项技术,也是一项重要的环境管理制度。

它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目前,在国际上,按照评价对象,环评主要分为建设项目环评和战略环评两大类。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战略环评在法规、政策层面的应用往往很难推行。

为了有效推进环保事业和环评工作的开展,环评研究人员就根据我国实际国情创造了“规划环评”的名词,以称谓“战略环评”在规划层次的工作。

因此,我国的规划环评,是战略环评在规划层次的一种应用形式,是战略环评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

在我国环评相关立法与制定政策时,也基本上紧紧围绕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两大类来进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就是以建设项目环评和规划环评两种分类来立法的。

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的《环评法》,到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以[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实施标志着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入一个新阶段。

但中国至今尚无明确的、具体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的相关规定,这种状况阻碍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规划层面的发展。

研究认为,中国后续制定或修改的相关条例、导则、办法、规定和通知等均应在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法定框架范围内,环境影响评价法规与城乡规划法规对规划名词的提法应尽可能统一。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杭州市城乡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具体划分方式,提出了协调环境影响评价与城乡规划两者之间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界定;杭州下简称《规划环评条例》),我国规划环评的法规政策历程跨越了6年多的时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划分析
1 .规划概述 阐明并简要分析述林业规划的编制背景、规划总目标、阶段性目标、 总体区划布局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 2 . 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林业规划目标与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分析;与区域总体规划、经 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的相容性分析;与区域环境保 护规划、生态建设规划的协调性分析;规划的可持续性分析等。 3 .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识别 识别林业规划所包含的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活动、林道建设、森林 采伐、集材与伐区清理等)可能对规划区域各环境(包括土壤、水、 大气、生态系统等)要素的影响,采用专业判断法、核查表法、矩阵 法等方法进行筛选,初步确定环境可行的规划方案。
评价原则
a)注重分析环境资源对林业规划实施的实际支撑能力; b)突出林业规划实施的累积性、整体性、宏观性和长远性 环境影响分析; c)强调林业规划目标与环境保护政策、法规以及地方和部 门发展规划的协调性、公平性和均衡性; d)提倡公众参与,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 e)保证规划环评的层次、工作内容深度、详尽程度与林业 规划保持一致。
.
现状分析与评价
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质量现状 进行初步分析与评价, 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a)规划区域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b)规划区域环境质量分析。从生态完整性的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确 定当前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c)规划区域敏感区域分析。识别规划区域范围内可能受规划实施影响 的重点水源保护地、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特殊人文、自然景观 等,确定对评价规划反应敏感的地域及环境脆弱带。
主要预测内容包括: a)林地适宜性评价:评价规划区域自然生态条件是否适合林地的营造, 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沙地的造林,分析人工林地的形成是否 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否会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 b)树种结构、林分结构合理性分析;分析林分、树种构成对区域植物群 落产生的影响; c)分析规划方案是否符合生态环境保育的特殊要求:为物种种群提供足 够大的栖息地空间,这些物种包括原始森林和其他各类森林中的植物, 以这些森林作为其生存繁衍栖息地的鸟类和兽类,和以林中河流为其 洄游性产卵孵化区的鱼类; d)预测森林经营活动(造林、抚育、采伐、林道建设等)可能造成的对 区域土壤环境、水环境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e)预测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f)预测规划实施后对区域生产结构及经济生产能力的影响;
林业规划环评
姓名:任文涛 学号:2014520531
主要概念
1.林业规划 以流域、地区(省、市、区、县)、林区为单位,在查明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 区划、森林资源、副产资源、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情况、交通运输条件、 林业生产现状等的基础上,根据规划对象与目的不同,对林业区划、林业生产 力布局、森林资源及其他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和林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进行的 比较宏观的、全面的、长远的、战略性的部署和安排。 2.林区 森林基本集中连片分布,以林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地区。 3.林地适宜性评价 根据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研究土地对林业用途的适宜与否、适宜程 度及其限制情况,从而阐明区域土地适宜于林业生产的土地资源数量、质量、 主要限制因子及其分布状况,摸清区域后备林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其分布。 4.森林承载力 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的森林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阈值及可供 养的具有一定生活质量的人口最大数。
3 .环境质量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和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土壤与水土流失现状、土地覆被及利用现状等。 4 社会经济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产业构成、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人均资源量、人口发展情况以及生活水平、科技和文化水平等。 5 .敏感区域调查 对规划区域内或可影响到的重点水源保护地、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 水土流失控制区、特殊人文、自然景观等的分布情况和现状进行调查。
评价基本内容
1 .分析和评价拟议规划方案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是否在合理开发 森林资源的同时,注重对污染的预防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分析评价拟 议林业规划方案与相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与国家、地方、行业有 关规划、计划以及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 2 .分析和评价林业规划实施所依赖的环境条件(包括社会、经济和自然 环境),识别区域敏感环境问题以及制约拟议规划实施的主要环境因 素,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指标。 3 .预测拟议林业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 4 .对不同规划方案可能导致的环境影响进行比较,提出推荐的环境可行 的规划方案和减缓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5 . 开展公众参与工作。 6 .拟定环境监测、跟踪评价与环境管理计划。
3 森林承载力分析评估 通过森林承载力分析和评估,评价拟议规划方案是否坚持可持续发展 原则。 4 规划合理性分析 在环境预测、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林 业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评价。主要分析评价内容包括: a)林业规划与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相容性、环境合理性分析; b)林业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的环境合理性分析; c)林业规划环境目标的可达性分析; d)林业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环境协调性分析; e)对环境可行的林业规划方案进行综合评述,提出供有关部门决策的环 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
2 . 预测方法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预测方法一般可采用类比分析法、叠图 法+地理信息系统集成法、趋势外推法、数学模型法、情 景分析法及费用效益分析法等。
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1 .分析与评价内容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 a)规划实施对规划区域及其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 b)规划实施对规划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评价,包括拟定规划的实施将带 来的直接、间接及累积环境影响,可从水、大气、土壤、植被、生态 等方面评价。 c)规划方案合理性的综合分析,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变化趋势与区域 生态承载力的 2 .分析与评价方法 分析与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加权比较法、专业判断法、层次分析法、趋势 外推法、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法、环境承载力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
2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主要包括: a)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b)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c)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d)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对濒危物种的影响减缓与保护措施。 Nhomakorabea 现状调查
1 现状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对规划区域的自然环境状况、社会经济状况、环境质量状况、敏感区 域等特征进行现状调查,调查方法可采用资料收集法、现场调查法、 现状监测法、卫星遥感解译和地理信息系统分析法等。
.
2 .自然环境状况
包括规划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土壤、植被 类型,土地利用现状,森林资源,森林类型及分布,动、植物资源, 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分布和生理生态习性等环境要素,其中对规划区域 的植被类型与分布现状、野生动植物种类及分布、珍稀濒危种植物种 类及分布等作重点调查和论述。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 .基本原则 林业规划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包括污染防治措施和生态破坏减缓与修复、 重建措施。在拟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时,应遵循“预防为主”的方针 和下列优先顺序: a)预防措施,用以消除拟议规划的环境缺陷。 b)最小化措施,限制和约束行为的规模、强度或范围,使环境影响最小 化。 c)减量化措施,通过行政措施、经济手段、技术方法等降低不良环境影 响。 d)修复补救措施,对已经受到影响的环境进行修复或补救。 e)重建措施,对无法恢复的环境,通过重建的方式替代原有的环境。
d)确定受到规划影响后明显加重,并且可能达到、接近或超过地域环 境承载力的环境因子。
环境影响预测
1 .预测内容 预测规划实施后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预测 内容包括其直接的、间接的环境影响,特别是规划的累积 影响以及规划方案实施后对规划区域及其周围特殊生境、 水源保护地、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地、特殊人文和自然景 观等敏感区域的影响预测以及规划方案影响下的可持续发 展能力预测。预测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