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坐标与位置计划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从三个方面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并学会正确地画出直角坐标系;理解平面内点的坐标的意义,会根据坐标确定点和由点求得坐标。
2、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量随另一种量变化的现象,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
3、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点与坐标之间关系的探究过程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创新精神,通过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全体活动)1、出示西夏区卫星图片,图中标示出十八中、十四中、北民大、宁大北校区的位置。
2、问题:你能表示出这种位置关系吗?3、问题:如果引入方格线,现在你能表示图中十八中、十四中的位置吗?4、问题:如果在此基础上,以十八中为原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向上为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出十六中、二民院、宁大北校区的位置吗?活动二、探索新知,形成概念(全体活动、小组活动)1、出示平面直角坐标系发明人数学家笛卡尔资料。
2、通过教师引导、操作、逐步演示的方式,师生共同板演画图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
3、教师引导,利用多媒体演示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的方法。
4、在建立好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题图中,那么你能表示十六中的位置吗?其余的各地点坐标如何表示?小组交流,并请一位同学为大家叙述E、G、F坐标得到的过程。
5、问题:图中各地点的坐标是否永远不变?明晰:当坐标轴的位置发生变动时,各点的坐标相应地变化。
即坐标随坐标系的变化而变化。
活动三、操作演练、形成技能(小组活动,全体活动)1、提出问题:①、写出图中的多边形ABCD各顶点的坐标。
②E(-2,3),F(-2,-2)G(3,-2)H(3,3)你能在图中描出以上各点吗?③B、E、H、C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其所在的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征?图中还有具备这种关系的点吗?④E、F的坐标之间有什么关系,线段EF的位置有什么特征?⑤你得到了什么结论?2、小组讨论。
八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确定位置》教案(1) 北师大版

山东省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八年级数学第五章《确定位置》教案(1)北师大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和丰富的情法指导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引入:师: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课件出示:)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生:蜘蛛.师:蜘蛛捕食大家见过没有?生:在电视里见过.师:蜘蛛网的结构可以使蜘蛛精确的感知到猎物挣扎产生了的震动在哪个位置,从而精确定位,快速出击,抓住猎物,饱餐一顿.另外,人类也是如此,比如我国古代的指南车,到航海用的罗盘,一直到最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无不是在想方设法的确定物体的位置.(师说的同时多媒体配合出示以下图片:)指南车:罗盘:全球定位系统: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五章第一节确定位置(多媒体出示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影片,能够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并思考有关确定位置的方法.二、师生互动,探索新知:(一)行列定位法师:不知道班主任老师给大家通知了吗,咱们学校将于近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那家长可能会问了:‘我到你们教室坐哪儿呀?’你准备怎么给家长很简单的说明你的位置?生1:我在第一排,一进门第二个位置.生2:我在第四排,从左往右数第3个位置.生3:我在最后一排,从左往右数第2个位置.生4:我在第4行,第5列.…………师:大家看,这几位同学都是用几个数据来说明自己的位置?生:两个.师:先说自己的行,在说自己的列.那这种定位法就称为:行列定位法.(板书)我们如果用行列定位法,就要先指定一个规则,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从前往后数,从左往右数(这个过程可以说慢一些让学生来和说,这同时体现了这种数法的广泛认可性.)(二)直角坐标定位法师:我感觉这种说法还是有些麻烦,你能不能说的更简单一些?生思考,小组讨论,举手回答.生1:我可以说(1,3),“1”表示第一排,“3”表示第三列.师:那(3,1)表示那位同学的位置?该生起立.师(恍然大悟状):哦!原来(1,3)和(3,1)表示的是不同的位置啊.咱们同学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表示自己的位置吗?学生纷纷尝试.师:因为行列式互相垂直的,所以我们把这种定位法称为直角坐标定位法.(板书)师:那这种定位方式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多媒体出示:)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生:一定要注意顺序.师:对.直角坐标定位法用横纵坐标表示位置,常先横后纵,顺序不能颠倒.实际上刚才所说的(1,3)和(3,1),还有这儿的(4,6)和(6,4)都是有序实数对.好,刚才我们所说的定位方法是在什么范围内进行的定位?生:在平面内.师:在平面内进行定位我们需要几个数据?生:两个.(三)想一想师:在此之前我们应该学过数轴.(多媒体出示)生:-1.师:用了几个数据?生:一个.师:为什么只用一个数据就可以了?生:因为这是在直线上定位.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进行小结)那,同学们进一步想一想,如果我们去一个双层的电影院去看电影的话,需要几个数据来确定位置?生:3个.师:请举个例子说……学生小声讨论.师:我们来个小游戏吧.我小声的把一个字告诉这位同学,请这位同学以间接地方法告诉大家,大家来猜是什么字?(师悄悄的指着这页书本上的一个字告诉这位同学.)生:数学课本,第144页,第4行,第一个字.师:大家说是什么字:生:“位”.师:刚才这位同学给了大家几个信息?生:3个.师生共同小结: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入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把这些知识和经验系统化、数学化,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应用两个数据确定位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的欲望,进一步巩固有序数对,掌握用有序实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三、讲练结合,巩固提高:(一)方位角、距离定位法.师:除了刚才谈到的方法以外,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出示例1.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引导学生探索.在这里教师要带着学生复习方位角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渗透极坐标的思想,但不介绍极坐标.学生活动:观察分析,回答问题,交流,总结出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还是需要2个数据——方位角和距离.设计意图:刚刚从实例中体会了一些位置的确定,但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这里就介绍了从角和距离的表示.其实这是极坐标的定位,但不需要严格的介绍极坐标,而是渗透极坐标的思想.在这里希望学生体会到平面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有多种方式,但基本都需要两个数据.(二)区域定位法例2.如图是如图是各塔埠社区地图的一部分,如何向同伴介绍“枣庄市第四十二中学”所在地的区域?“馨苑小区”呢?教师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交流,相互探讨,走入到学生中去,听听他们的思考与想法,加强个别指导.学生活动:相互交流探讨,积极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准确的描述位置,体会用区域定位法确定位置.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巩固新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也使学生体会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位置的方法,掌握用用区域定位法确定位置.(三)随堂练习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题目并组织学生完成.学生活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讨论,理清思路后代表回答.1.经度、纬度定位法.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地理位置的确定需要纬度和经度,同时给一个经度和纬度也能唯一确定一个位置.2.议一议师:生活中还有那些用类似的方法确定位置的实例?学生踊跃发言.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体会,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在一列和一行中找某各位置只需要1个数据;多层电影院需要3个数据;某人的住家在6号楼2单元3楼3号等等,可用多个数据确定.但我们今天探究的主要是平面内确定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据确定,并可采用有序实数对的表示方法.四、总结提炼: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几个数据可以确定平面内物体位置?可以用什么来表示?表示时注意什么?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总结.教师活动: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注意学生回答时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得出结论后板书:在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多样性和实质统一性:都需要两个数据,用(a,b)表示,其中a和b是有顺序的;一个数对表示的位置是唯一的,它只能表示一个位置.学生活动:小结由学生来完成,同时其他学生进行补充.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出今天探索的知识点,让学生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这就是常说的“读书要把厚书变薄”的方法.五、学有所用---当堂训练1.在平面内,下列数据不能确定物体位置的是()A.3楼5号B.北偏西40°C.解放路30号D.东经120°,北纬30°2.海事救灾船前去救援某海域失火轮船,需要确定()A.方位角B.距离C.失火轮船的国籍D.方位角和距离3.某电影院,可以把4排5号记为(4,5),则(7,8)表示的含义是.4. 如图,雷达探测器测得六个目标A、B、C、D、E、F出现按照规定的目标表示方法,目标C、F的位置表示为C(6,120°)、F(5,210°),按照此方法在表示目标A、B、D、E的位置时,其中表示不正确的是().A.A(5,30°)B.B(2,90°)C.D(4,240°)D.E(3,60°)六、作业:课本146页习题5.1 第2题七、板书设计教后记:收获:1.本节课是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感受物体定位的多种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总结、归纳,能较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方式对物体定位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力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2.本节课以生活中学生能感观的一些实例,能较好的体现数学的现实性,有利于学生良好数学观的形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3.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层层设问,帮助学生思路更清晰,更接近于发现平面内位置确定的方法,然后锻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4.在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索法,创造性的选用现实生活中的有关题材,呈现教学内容,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通俗、活泼的风格呈现传统的坐标系内容,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对头脑中原始的、粗浅的、局部的、零碎的经验进行调整、提升,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感悟等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发现、探究、获取有关确定位置的知识,掌握表示确定位置的方法,拓展知识视野,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不足: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同时也十分感兴趣,所以一旦有机会发言,就非常的踊跃,几近“失控”,所以整体来看在时间处理上有些前松后紧,练习做的较少.改进:积累教学经验,争取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能更从容的驾驭课堂,防止被学生“牵着鼻子走”.。
第五章《位置的确定》教案

5.1确定位置(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确定位置的必要性,掌握确定位置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从位置的确定学习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中点的位置的表示。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观察、操作与活动,感受丰富的现实背景,体验形式多样的确定位置的方式,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感受确定物体位置的多种方式与方法,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三、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四、教学手段:交流讨论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提问一学生:今天你回家,母亲问你在班级中的座位,你会怎样说?(例如:第3小组,第4排)师: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确定物体的位置。
如:确定学校、家庭的位置、城市的位置等,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为什么要确定位置,掌握确定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讲授新课:1、师:去电影院看电影需买票,如果你买的票是10排12号,在电影院如何找到这个位置呢?(从电影院里的横排找到10排,再在这一排中找到12号)师:在电影票上“6排3号”与“3排6号”中的“6”的含义有什么不同?师:如果将“8排3号”简记作(8,3),那么“3排8号”如何表示(5,6)表示什么含义?[“6排3号”中的“6”指的是第6排,“3排6号”中“6”指是第3排中的6号座位,3排8号可以记作(3,8),(5,6)表示“第5排6号”]2、议一议(1)在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要几个数据?为什么?(2)在生活中,确定物体的位置还有其他方法的吗?与同伴交流。
(在只有一层的电影院内,确定一个座位一般需两个数据。
一个用来确定排,一个用来确定号,如果是多层的电影院,一般还需要另外一个数据,确定位置在几层)。
(如:生活中家庭住址,寝室的位置等)。
3、投影图5-1出示例1:图5-1是某次海战中敌我双方舰艇对峙示意图,对我方潜艇来说:(1)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哪些目标?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还需要什么数据?(2)距我方潜艇图上距离1cm处的敌舰有哪几艘?(3)要确定每艘敌舰的位置,各需几个数据?解:(1)对我方潜艇来说,北偏东40°的方向上有两个目标:敌舰B和小岛,要想确定敌舰B的位置,仅用北偏东40°的方向是不够的,还需要知道敌舰B距我方潜艇的距离。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5篇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6.1.2节平面直角坐标系又称笛卡儿坐标。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图形与数量之间的桥梁,有了它我们便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也可以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
本章内容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对学生以后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6.1.2节平面坐标系主要是介绍如何建立平面坐标系,如何确定点的坐标和由点的坐标寻找点的位置,以及平面坐标系中特殊部位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我把本内容分为2课时,这是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建立坐标系和在给定的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数学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知识能力:①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系;②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坐标。
数学思考:①通过寻找确定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②通过学习用坐标的位置,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通过运用确定点坐标,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①通过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确定坐标系中点的坐标,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与探索精神;②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3、重难点根据本章知识内容以及学生对坐标横纵坐标书写易出错误,确定本节重难点为:重点:认识平面坐标系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一、教法分析针对学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有知识水平,通过科学家发现点的坐标形成的经过启迪学生思维,通过小组合作与交流及尝试练习,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并用肯定和激励的言语鼓舞、激励学生。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5.1《确定位置》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确定位置》是鲁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坐标系的概念和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的位置。
这一节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意义,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意义,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坐标系的概念,掌握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坐标系的概念和利用坐标系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2.难点:坐标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坐标系的意义。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坐标系的图像和实际应用问题。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物体,如小球、卡片等,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坐标系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实际情境,如在一个教室里确定某个学生的位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物体的位置。
然后引入坐标系的概念,解释坐标系在确定物体位置方面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坐标系的图像,并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坐标系的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坐标系中的点和线,让学生理解坐标系中各个坐标轴的表示意义。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8
2)、相对定位
• 确定同步跟踪相同的GPS信号的若干台接收机之间的相对 位臵的方法。可以消除许多相同或相近的误差(如卫星钟、 卫星星历、卫星信号传播误差等),定位精度较高。但其 缺点是外业组织实施较为困难,数据处理更为烦琐。
• 在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地壳形变监测等精密定位领域内 得到广泛的应用。
j为卫星数,j=1,2,3,…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27
三、用测距码来测定伪距的特点
• 利用测距码测距的必要条件
– 必须了解测距码的结构
(1)易于将微弱的卫星信号提取出来。
卫星信号的强度一般只有噪声强度的万分之一或更低。 只有依据测距码的独特结构,才能将它从噪声的汪洋大海中 提取出来;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接收机钟差
t tk t tk (G) t (G) tk t
j j
j
信号真正传播时 间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22
如果不考虑大气折射的影响,则有:
' ct c[tk t ]
j
c tk (G ) t (G ) c(tk t )
j j
ρ = τ*C= △t*C 上式求得的距离ρ并不等于卫星至地面测站的真正距 离,称之为伪距。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19
二、伪距测量的观测方程
• 码相关法测量伪距时,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卫星钟和接 收机钟是完全同步的。
• 但实际上这两台钟之间总是有差异的。因而在R(t) =max 的情况下求得的时延τ就不严格等于卫星信号的传播时间 Δt,它还包含了两台钟不同步的影响在内。
第五章 GPS定位基本原理 17
《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单元教学设计

第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平面直角坐标系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通过数学模型来解决生活中关于位置变化的描述以及几何图形变化过程中数量的变化。
学会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利用一对有序实数来描述点的位置,同时会读出一些简单几何图形的顶点坐标。
将坐标系运用于生活,比如电路板的焊接指示,公园景点的寻找,宝藏的发现,让这些实际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明确坐标系建立的实际意义,同时发现物体位置的变化可以和数量联系起来,最后联系到具体的生活,掌握生存的技能。
2.学习者分析初中生知道了经纬度的概念,了解通过经纬度可以描述位置(地理常识);知道了有序实数对可以表示点的位置,会读出一些点的坐标。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运动后的图形,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一些基本方法。
3.学习目标确定(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能画出直角坐标系;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2)在实际问题中,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确定物体位置等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4)感受成功的快乐,体验独自克服困难、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具备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习重点难点符合认知规律,学生也容易接受。
这样的理论来的自然,可谓水到渠成,自然得法。
6. 板书设计第五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活动一:寻找空间物体的位置 活动三: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活动二:刻画平面物体的位置 活动四:建立合适的平面直角坐标系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A 层次:某市区有3个加油站,如图所示,若加油站1的位置表示(B ,1),则加油站2的位置表示为 ,加油站3的位置可表示为 .B 层次:四边形ABCD 的四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 (-6,1)B (-3,3),C (-6,-4),A (-3,-2),(1)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这个四边形并判断它是什么四边形。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第五章1确定位置(鲁教版七年级上·五四制)

【点拨】在现实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式很多,不管什么定位 方式,平面内确定位置都需要两个数据. 【预习思考】北偏东30°能否确定物体的位置? 提示:不能.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要用两个数据,而 北偏东30°只有一个数据,故不能确定该物体的位置.
灿若寒星
知识点1生活中确定位置的方法 【例1】小明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图上距离: OA=2cm,OB=2.5cm,OP=4cm,且C为OP的中点. (1)图中与小明家距离相等的是哪些地方? (2)从图上看商场、学校、公园、停车场分别在小明家的什么 位置?
【高手支招】 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时,先确定两个实数的先后顺序, 同学们在做题时易由于颠倒而出错,应加强注意.
灿若寒星
1.某人站在A点,他不能确定B点位置的情况是( ) (A)B点离A点30m (B)B点离A点30m,且在A点北偏西30°方向上 (C)B点在A点向东30m,再向南20m位置 (D)B点在A点正南方向,且AB=50m 【解析】选A.B点离A点30m只能确定点B在以A为圆心,30m为半 径的圆上,不能确定具体位置.
灿若寒星
【互动探究】从商场向东多少cm,再向南多少cm恰好就是小明
家的位置?
提示:过点B作南北方向线的垂线,垂足为D,则∠BOD=30°,
所以BD=O1B=cm,5 由勾股定理可得OD=cm,则5 向3 东cm, 5
24
4
4
再向南c5m.3
4
灿若寒星
【规律总结】 平面上确定位置常用的三种方法
1.行列定位法:常把平面分成若干行、列,然后利用行号和列 号表示平面上点的位置.注意,同样的两个数据若顺序不同, 表示的位置则不同. 2.方位角距离定位法:该定位法常应用于航海和军事上,运用 此法需要两个数据:方位角和距离. 3.经纬定位法:该法需要两个数据经度和纬度.此方法在地理 学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灿.若寒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位置与坐标》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和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以及用坐标地理位置和用坐标表示平移等内容,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点和坐标的对应关系,提高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合作交流和小组探讨,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知识,然后结合生活中的现实位置让学生直观感受有序实数对的应用,同时要采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生动形象的展示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有序实数对,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
2. 掌握平面内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关系,能熟练地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能由点的位置写出坐标
3. 了解象限概念,能根据象限内和坐标轴的特征,熟练地由点的坐标判断点所在的象限
4. 再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和说出坐标平移的变化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到坐标,掌握各象限的点和坐标轴点的坐标和符号规律。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描述点的位置,再同一直角坐标系中,能用坐标表示平移变化。
难点:能在坐标系中根据坐标找到点,由点得到坐标,掌握各象限的点和坐标轴点的坐标和符号规律点的平移引起坐标的变化点的坐标的变化引起点的平移
四、课时分配
7.1 确定位置 1课时
7.2 平面直角坐标系 3课时
7.3 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3课时
回顾与思考 2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教师有序的组织和关键性的问题和活动中,让学生自我去探究表示位置的方法,在学生多样化表示的基础上去优化,体会数对表示位置的简明、方便的优点。
2、关注学生易错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有两个地方学生会出现问题,(1)第一个问题使学生可能习惯用排和行等来表示位置,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
一般是先列后行,这和中学的直角坐标系是一致的。
(2)是学生在今后的练习的时候有部分学生不习惯用括号把行列括起来,也就是书写的时候,要用括号把列数与行数括起来,并在列数和行数之间写个逗号,把两个数隔开。
3、注意知识的综合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在综合、对比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全面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加强对前后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和把握,同时进一步巩固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