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 沥青马歇尔试验配合比
AC-20I型改性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3. 3 马歇尔试验结果分析
(1) 绘制油石比物理力学指标关系图 。根据表
3 ,以油石比为横坐标 ,以毛体积密度 、空隙率 、饱和
度 、稳定度和流值为纵坐标 ,绘制油石比与各物理 、
力学指标关系图 。见图 2 。
(2) 根据稳定度 、密度和空隙率确定最佳油石比
初始值 OAC1 。从图 2 中取相应于密度最大值的油 石比 a1 为 4. 8 % ,相应于稳定度最大值的油石比 a2
≤3
闪点 (COC)
℃
290
≥230
溶解度 (三氯乙烯)
%
99. 9
≥99
离析 、软化点差
℃
0. 7
≤2. 5
压碎值
%
18. 9
≤22
洛杉矶磨耗损失
%
15. 2
≤30
毛体积相对密度 S9 S12
吸水率
%
坚固性 粗集料
%
软弱颗粒含量
%
2. 837 2. 833 0. 1 5. 2 0. 2
≥2. 50
≤2 ≤12 ≤5
针片状含量 S9
%
8. 9
≤15
S12 %
11. 2
< 0. 075 颗粒 S9
%
0. 3
含量
S12 %
0. 6
≤1
与沥青粘附性
级
4级
≥5
表 观 相 对 密 石屑
度
砂
2. 770 2. 616
≥2. 5
细集料 砂当量
石屑
砂
%
73. 6 81. 3
≥60
坚固性
石屑
砂
%
5. 1 3. 4
马歇尔试验报告AC-16C目标配合比

AC-16C型马歇尔试验报告一、概述设计目的:本设计用于253、254省道养护大中修沥青砼面层,供施工参考使用。
二、混合料类型确定及设计要求级配范围1.混合料类型为AC-16C型,沥青混凝土碎石级配采用设计书规定级配,本设计其它标准均采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要求。
(1)设计要求:击实次数:两面各75次稳定度:>8.0(kN)流值:20~40(0.1mm)空隙率:4%~6%沥青饱和度:65%~75%残留稳定度:≥85%(2)级配范围:筛孔(mm) 31.5 26.5 19.0 16.0 13.2 9.5 4.75通过率(%) 100 100 100 90-95 76-8460-70 37-49筛孔(mm) 2.36 1.18 0.6 0.3 0.15 0.075通过率(%) 24-36 13-24 9-17 7-13 5-10 4-8三原材料(附)四矿料级配组成计算(附)五马歇尔试验结果1.马歇尔试验物理---力学技术指标汇总表(附)2.最佳油石比的确定及其相对应的密度:a1=5.10%a2=4.60%a3=4.30%a4=4.50% OAC min=4.00% OAC max=5.00%OAC1=(a1+a2+a3+ a4)/4=4.63%OAC2=(OACmax+OACmin)/2=4.50%且OACmin<OAC1<OACmax OAC= (OAC1+ OAC2)/2=4.6% 最佳油石比OAC=4.6%六配合比设计结果:9.5mm-19.0mm碎石:21.0%4.75mm-16.0mm碎石:30.0%2.36mm-9.5mm碎石:8.5%机制砂: 37.0%矿粉: 3.5%七、目标配合比马歇尔试验结果八、目标配合比浸水马歇尔试验结果九、马歇尔指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注:当马歇尔试验指标达不到时,表中提供的途径可供参考。
表中“+”号表示指标随因素变量的增加而增加;“-”表示指标随因素变量的增加而减小。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式中: rse ……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无量纲);
pb ……试验采用的沥青用量(占混合料总量的百分率),(%);
rt ……试验沥青用量条件下实测得到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无量纲);
rb ……沥青的相对密度(25℃/25℃),(无量纲);
b) 改性沥青难以分散的混合料,有效相对密度宜直接由矿料的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 与合成表观相对密度按式 A.2.2-5 计算确定,其中沥青吸收系数 C 值根据材料的吸水率由式 A.2.2-6 求得,材料的合成吸水率按式 A.2.2-7 计算:
3 确定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a) 非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选择混合料初始沥青用量拌和 2 组的混合料,采用真空
法实测最大相对密度,取平均值。然后由式 A.2.2-4 反算合成矿料的有效相对密度 γSe。
se
100 100
Pb pb
t b
---------------------- (式 A.2.2-4)
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要求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26519161329547521011115121315311121251314164121313514151719沥青混合料的矿料间隙率要求续矿料间隙率vma设计空隙率相应于以下公称最大粒径mm的最小vma2651916132954755131414515161861415155161719表a442ogfc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马歇尔试件尺寸mm1016635t0702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两面击实50次t0702空隙率1825t0705马歇尔稳定度kn35t0709析漏损失03t0732肯塔堡飞散损失20t0733动稳定度次mm1500次干道3000主干道和快车道t0719a153种级配的试验结果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目标配合比设计概述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目标配合比设计概述关键词:沥青混合料马歇尔配合比内容提要: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粘弹性材料,影响其路用性能的因素可分为材料内在性能与外部环境条件。
集料的岩石类型和质量(含颗粒形状、针片状颗粒含量、粉尘和泥土含量、软弱风化颗粒含量、压碎值、磨耗值等物理—力学指标),以及矿料级配,对沥青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为关键的影响。
本文结合实践,重点阐述了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意义、重要影响因素、设计过程,为科研和生产应用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1.前言近年来,沥青路面在公路面中占居主导地位。
沥青路面具有行车舒适、噪音低、维修方便、可以回收利用等优点,在我国公路中占了极大比重,其中高速公路几乎全部是沥青路面,而在欧洲沥青路面占据公路总量比例的90%,在美国则高达96%。
然而沥青路面在行车荷载、温度应力以及阳光、雨雪等不利条件作用下会发生车辙、疲劳、裂缝、坑槽、松散等破坏,大大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轴载迅速增长,车速不断提高,沥青路面发生的质量问题也越来越多,有的前修后坏,有的使用周期达不到设计年限。
这给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而影响沥青面层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是混合料的级配组成,因而如何提高路面使用性能成为公路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2.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意义沥青混合料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其用途也越来越广泛,已到了跨行业、跨学科、互相渗透的非常广泛的领域。
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牵涉到几个方面的内容:(1)保证摊铺后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和耐久性;(2)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的工作性;(3)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用量;(4)对上述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5)达到上述要求的同时,设法降低成本。
3. 目标配合比设计的重要影响因素3.1级配类型的选择选择合适的沥青混合料级配类型是确保沥青凝土路面面层质量的前提。
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62T 3136-2023测验试题及答案

甘肃地方标准《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DB62/T 3136-2023)测验试题(总分:100分)姓名:岗位:得分: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SBS改性沥青运动粘度(135℃),Pa.s规范要求为( )。
A.1.8~3.0B.2.0~3.0C.1.5~3.0D.2.2~3.02.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高于()应当废弃。
A.180℃B.185℃C.190℃D.195℃3.采用70#基质沥青拌合ATB-25 沥青混合料时,其性能验证技术要求中车辙试验动稳定度性不小于()次/mm。
A.800B.1000C.1200D.13004.下列哪个选项的集料可以判定为水锈面颗粒含量()。
A.有一个面为水锈面,水锈面面积占该面总面积的80%B.有两个面为水锈面,水锈面面积占该面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30%、40%C.有三个面为水锈面,水锈面面积占该面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20%、30%、45%D.有三个面为水锈面,水锈面面积占该面总面积的比例分别为10%、40%、55%5.Superpave-13沥青混合料,在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通过旋转压实制做试件,其空隙率应满足()。
A.4±0.2B.4±0.5C.4D.4±0.36.对于表面层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其表观相对密度不应小于()。
A.2.60B.2.55C.2.50D.2.457.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对于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少于( )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改性沥青和SMA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适当延长。
A.30B.35C.40D.458.沥清老化后,在物理力学性质方面,表现为针入度(),延度(),软化点()。
A.降低增大减小B.增加减小增大C.降低减小增大D.降低增大增大9、沥青混合料用粗集料与细集料分界粒径尺寸为()。
A.1.18mmB.2.36mmC.4.75mmD.9.5mm10.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
AC-16C改性沥青目标配合比

施工单位 试验单位
混合料类型
AC-20C
0~4mm 2.708 2.678 10.5
密度(g/cm3)
实测 2.412
理论
2.518
编号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湛徐高速总监办中心试验室
第 页共 页 使用范围 试验日期
上面层掺水 泥目标配比
2010.08.21
沥标号Leabharlann 击实次数击实温度试验规程
SBS改性沥青
12.8
4.0
16.5
76.0
10.02
27.0
3 6.00 6.23 6.38 6.40 6.30 6.33 1192.3 701.6 1195.8 2.413 2.518
12.7
4.2
16.7
75.1
10.53
26.5
23.70 5.44
4 6.00 6.31 6.29 6.36 6.42 6.34 1189.8 697.7 1191.2 2.411 2.518
自检 意见
监理 意见
试
记
验
录
计算
复核
质检 工程师
项目 主管
0.777
合成矿料的沥青吸 收系数
0.77703645
木纤维
水泥
1.2
3.040
1.2
3.040
2
沥青被
集料吸 收的比
例
有效沥 青含量
(%)
有效沥青 体积率(%)
ba(%)
75X2 矿粉
160℃ 表观相对密度rsa
JTG F40-2004 JTJ052-2000
2.766
2.702 2.702 9.5
矿料合成 毛体积相对密度rsb
温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由于这些原因,长期以来煤沥青 的道路应用受到了较大的影响。随着道 路工程技术的不断进步,沥青的加热方 式的改进和沥青改性工艺的出现使得煤 沥青的道路应用出现了转机。在长期从 事道路施工技术和管理工作中,笔者认 为只要认真做好下述各点,煤沥青的道 路应用是完全可行的。
高温稳定性试验
试验发现普通温拌沥青混合料的 高温稳定性并不能满足高等级高速公路 路用性能要求,因此研究的侧重点主要 放在了考察改性温拌乳化沥青混合料的 高温稳定性能。在改性温拌乳化沥青混 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仍然不能满足技 术要求的情况下,在混合料中加入了 0.25%的聚酯纤维来提高其高温抗车辙 性能,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温拌混合料室内实验研究
水稳定性试验
由于改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 空隙率比热拌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空隙率 高,过高的空隙率将有可能不利于沥青 混合料的抗水损害能力,因此有必要对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性进行研究。在最佳 油石比下,选用双面击实50次的马歇尔 试件分别对普通温拌沥青混合料和改性 温拌沥青混合料进行冻融劈裂试验,试 验结果如表3所示。
图1给出了4.5%SBR改性温拌沥 青(油石比5.9%、5.6%)以及5.5SBR 改性温拌沥青(油石比5.6%)用于 UTA10超薄级配,试件空隙率随击实温 度 的 变 化 规 律 。 根 据 U TA 1 0 级 配 的 性 质,不必以4%为设计空隙率,其设计 空隙率可以适当放宽允许有更大的空隙 率。同时试验表明混合料的空隙率不易 高于6%。而且当击实温度高于130℃将 失去温拌料的意义,综合判定将击实温 度定于130℃,在此温度下成型试件进 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冻融劈裂试验、 高温车辙试验来验证温拌料配合比设计 的合理性。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VCADRC
T 0705
沥青饱和度VFA
%
75~85
T 0705
稳定度[4]不小于
kN
5.5
6.0
T 0709
流值
mm
2~5
-
T 0709
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的结合料损失
%
不大于0.2
不大于0.1
T 0732
肯塔堡飞散试验的混合料损失
或浸水飞散试验
%
不大于20
不大于15
T 0733
注:①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也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
②对高温稳定性要求较高的重交通路段或炎热地区,设计空隙率允许放宽到4.5%,VMA允许放宽到16.5%(SMA-16)或16%(SMA-19),VFA允许放宽到70%。
③试验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的的关键性筛孔,对SMA-19、SMA-16是指4.75mm,对SMA-13、SMA-10是指2.36mm。
SMA混合料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不使用改性沥青Leabharlann 使用改性沥青马歇尔试件尺寸
mm
φ101.6mm×63.5mm
T 0702
马歇尔试件击实次数[1]
两面击实50次
T 0702
空隙率VV[2]
%
3~4
T 0705
矿料间隙率VMA[2]不小于
%
17.0
T 0705
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mix[3]不大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合料种类 试件类型 矿料名称
击实温度(℃) 沥青用量Pb(%)
2#热料仓 1#热料仓
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γ t 矿料合成毛体积相对密度γ sb 矿料合成表观相对密度γ sa 矿料合成有效相对密度γ se 孔隙率 矿料间隙率 沥青饱和 VV(%) VMA(%) 度VFA(%) 4.4 4.4 4.3 4.4 4.3 4.4 14.5 14.5 14.4 14.5 14.4 14.5 69.7 69.7 70.1 69.7 70.1 69.9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密度试验(表干法)(施工版)
工程名称: 北戴河区鸽赤路、海坡路道路改造工程 施工单位 样品名称 样品描述 取样地点 河 北 省 公 路 用 途 试验单位 秦皇岛市一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AC-13C 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拌合均匀、无花白料 沥青拌和站 路基/路面工程/面层 唐山大成路桥有限公司工地试验室 改性沥青 标准试件 3#热料仓 2.738 2.755 27 试件厚度(mm) 单值 63.6 64.3 63.7 64.1 64.6 64.4 63.7 64.2 64.2 64.4 63.9 64.7 64.1 63.9 63.9 ’ 2.726 2.774 26 沥青标号 沥青相对密度γ b 矿粉 2.806 2.806 2.676 2.676 SBS I-D 1.012 合同号: 试验依据 取样人 取样日期 仪器设备 环境条件 试验日期 郭达 2014-05-27 静水天平、恒温水浴、马歇尔试验仪、流值稳定度试验仪等 温度21℃、湿度52% 2014-05-28 170 4.40 锤击次数 油石比Pa(%) 75 4.6 2.536 2.711 2.727 试验编号: JTG E20-2011(T0705-2011、T0709-2011) 2014-JG40A-0007
2.725 马歇尔模 稳定度 流值 数 (KN) (mm) (KN/mm) 2.98 18.93 6.35 20.03 19.53 46 19.15 19.42 3.10 3.23 3.03 3.23 3.11 6.46 6.05 6.42 5.93 6.24
平均值 结论:所得试验结果符合《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工 毛体积相对密度γ 程 表观相对密度γ 成分比例ρ 质 试件 量 编号 监 1 64.1 督 2 64.0 站 3 64.7 监 制 4 5 6 64.0 64.6
43 4 试件空气 试件水中 试件表干 试件毛体积 中质量 质量(g) 质量(g) 相对密度γ f 平均值 (g) 64.0 1216.8 715.4 1217.3 2.424 64.2 64.2 64.1 64.4 1223.9 1217.5 1221.8 1217.3 719.5 717.4 718.8 716.5 1224.3 1219.1 1222.8 1218.1 2.424 2.427 2.424 2.427 2.425
试验:
复核:
试验(技术)负责人:
第 1 /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