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平板试验

合集下载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1、概述平板运动试验(treadm illexercise test,TET)就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心电图负荷试验用于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预后评价。

对于可疑冠心病与评价冠心病的严重程度,TET仍然就是最易被接受与相对廉价的诊断方法。

应该成为冠心病患者负荷试验的第一选择。

1.1运动试验的发展简史1903年, Einthoven 发明的心电图应用于临床。

1931年,Wood医生开始研究运动诱发心绞痛心电图。

1932年,Goldhamer提出运动引发的缺血性心电图改变,作为CHA的辅助诊断。

1938年,Master发明了二级梯运动试验用于CAH诊断。

1942年,Master使二级梯运动试验的操作标准化,广泛应用于临床长达40余年。

1970年,Bruce做出分级运动试验的研究,并推出标准的运动方案。

1979年5月19日,我国开始了平板运动试验。

目前,等级医院都开展了运动试验。

1、2基本概念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就是运动平板试验。

1.3运动平板试验的优点:(1)运动方式自然,较接近日常活动的生理特点;(2)运动为全身运动,容易测得最大运动强度;(3)运动强度固定,可直接测得MET值;(4)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较高;(5)在实验中连续用心电图监测,提高了安全性,AMI与死亡率<1/2500;(6)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1、4运动试验对缺血性心脏病的应用价值:(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与运动耐量,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与劳动强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2、原理与方法2、1次级量确定的标准及次级量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的实验方案目前次极量的运动未有一公认的标准,有研究按照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85%,或心率达到200-年龄、195-年龄作为次极量运动试验的终止运动心率;也有报道按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预计心率的90%时作为标准。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运动平板是一种能够通过触控屏幕和重力感应器实现交互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学习、办公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运动平板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平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其与常规台式电脑的异同,为用户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提供参考。

2. 实验过程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运动平板为品牌X的最新型号,其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Android 10.0- 处理器:八核2.5GHz- 内存:4GB- 存储:64GB- 屏幕尺寸:10.1英寸,分辨率1920x12002.2 实验内容本实验通过对比运动平板和常规台式电脑在以下方面的性能表现,来评估运动平板的优劣势:- 处理速度:使用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进行加载和运行,观察响应速度和流畅度;- 电池续航:运行相同应用程序,在相同亮度下观察电池的耗电情况;- 便携性: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出门,感受其便携性。

2.3 实验步骤1. 打开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分别加载相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比如浏览器、视频播放器、文字处理器等;3. 在两个设备上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观察其运行速度和流畅度;4. 在相同亮度下,设置相同的任务,并记录电量使用情况;5. 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外出,观察其携带便携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处理速度比较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运动平板在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和响应速度上表现优异。

与台式电脑相比,运动平板的处理速度更快,应用程序加载更迅速。

同时,运动平板的触控屏幕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良好的操作体验。

3.2 电池续航性能比较在相同亮度和相同任务下,运动平板的电池续航性能明显优于台式电脑。

我们运行同样的应用程序,并观察两者的电量消耗情况。

结果显示,运动平板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明显少于台式电脑,这意味着用户在室外或无电源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工作或娱乐。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心脏功能评估方法,通过观察患者在平板运动状态下的心电图变化,可以判断心脏功能是否正常。

而阳性标准则是指在平板运动试验中,出现了哪些异常情况,以及这些异常情况可能代表的疾病风险。

下面将详细介绍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

首先,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包括ST段压低、ST段抬高、运动性室性心律失常、运动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等情况。

ST段压低是指在运动负荷过程中,ST段下降超过0.1mV,这可能代表心肌缺血。

而ST段抬高则是指ST段上升超过0.1mV,这可能代表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

此外,运动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运动性室上性心律失常也是阳性标准的重要内容,这些心律失常可能代表心脏病变或猝死的风险。

其次,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还包括运动耐力不足、心率失常、血压升高等情况。

运动耐力不足是指患者在运动负荷过程中出现疲劳、气促等症状,这可能代表心肌功能不全。

心率失常是指在运动过程中出现心率不齐、过快或过慢等情况,这可能代表心律失常的存在。

而血压升高则是指在运动负荷过程中,收缩压升高超过200mmHg,舒张压升高超过110mmHg,这可能代表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最后,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还包括心电图变化持续时间延长、运动后心电图恢复缓慢等情况。

心电图变化持续时间延长是指在运动负荷后,ST段压低或抬高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这可能代表心肌缺血的严重程度增加。

而运动后心电图恢复缓慢则是指在运动负荷后,心电图变化恢复时间延长,这可能代表心肌缺血的恢复能力下降。

综上所述,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涵盖了多种心电图异常情况、心率、血压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持续时间等内容,这些标准对于评估心脏功能和判断心脏病变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进行平板运动试验时,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心率、血压等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提高对心脏病变的警惕,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平板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首先,平板运动试验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方式,它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然而,对于不同的参与者来说,阳性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姿势稳定性,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身体姿势是否稳定,特别是核心部位的稳定性。

如果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出现明显的摇晃或者姿势不稳定,那么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2. 持续时间,平板运动的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一般来说,阳性标准要求参与者能够保持一定时间的平板姿势,例如1分钟或更长时间。

如果参与者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坚持平板姿势,那么也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3. 肌肉参与度,平板运动主要是锻炼核心肌群,因此阳性标准还应该考虑参与者的肌肉参与度。

如果参与者在进行平板运动时,无法充分激活核心肌群,那么也可以认为其未达到阳性标准。

在实际的平板运动试验中,我们可以根据以上几个方面来评估参与者是否达到阳性标准。

如果参与者未达到阳性标准,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其运动方案,帮助其更好地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

总之,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对于评估参与者的身体状况和指导其运动方案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设定阳性标准,并及时评估参与者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从而达到更好的健康管理效果。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04
缺点
01
存在风险
虽然平板运动试验安全性较高 ,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如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需要 医生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
02
受患者身体状况影响
患者的身体状况如肥胖、体力 不足等会影响平板运动试验的 结果,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患者 的实际情况。
03
费用较高
平板运动试验需要使用专业的 设备和试剂,因此费用相对较 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心肌梗死后患者的运动耐量评估有助于制定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和指导药物治疗。
心绞痛诊断与评估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心绞痛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绞 痛发作和心电图变化,有助于诊断稳定型心绞痛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平板运动试验可以评估心绞痛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平板运动试验有助于发现心肌缺血和预测心 血管事件风险。
动态调整
随着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运动康复方案需及时调整,以适应患者 的需求和变化。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心电图表现
诊断与治疗
通过平板运动试验观察心电图变化, 有助于诊断心肌缺血,并指导进一步 的治疗措施。
心肌缺血时,心电图上可能出现ST段 压低、T波倒置等异常表现。
03
平板运动试验的临床应用
冠心病诊断
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观察运动过程中心电图的变化,可以 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
多模态数据采集
未来平板运动设备将融合多种生理 参数的采集,如心电、呼吸、血压 等,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运动耐 力和健康状况。
平板运动试验与其他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
心电图监测
平板运动试验可与心电图监测联 合应用,通过实时监测患者的心 电变化,更准确地评估心脏功能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诊断:
医生应首先进行无创性检查,包括运动心 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评价轻、中度症状患者的病 情,并有助于危险分层。
在有创性检查中,冠脉造影可以确定冠脉 有无狭窄,其目的是为了确诊,确定治疗 方向及评估预后。
运动平板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见的一 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 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板束试支验 阻。滞,降③低特运异性动。 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ACIP方案运动负荷增加较平缓,心率和氧耗增加呈线性相关,较其他方案能更精确测定缺血阈值,对已知冠心病人,了解其病情进展
有② 2、独有稳特 陈定优旧 性点性心。心④压绞梗痛或运休危单险支动克分病层变中者((D多血。uk见e平于S压板右T评冠下段分状)动降呈:脉)超近; 过似1水0m平m下H移g,或或J点伴下全移身或反T应波,改如变低或血运 动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均不能作为运动试验阳性指标。 ⑧急性非心脏性功能失调影响运动试验或被运动试验加剧;
试验前准备:
主要包括:①试验前应禁食或禁吸咽3小时, 同时12小时内须避免剧烈体力运动;②尽可 能在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 但应注意β受体阻滞剂骤停后的反弹现象; ③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发展了CM5双极 导联,以增强检测的敏感性及稳定性,尤 其对某些参数如QTc、ST/HR斜率等。
34%、8%,其中左主干的假阳性率仅1%,在单支病变中,运动试验诊断左前降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右冠脉病变其次,最低为左回
旋束支支病 阻变滞 。,降②低特无异性病。 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 抬高≥0.1mV,持续时间>1分钟; 假阴性反应:总发生率12%~37%。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

运动平板试验临床应用运动平板试验是一种心脏负荷试验,通过改变运动时的速度和坡度逐级增加运动负荷量,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并对患者进行监护和心功能评定,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已从单纯判断心肌缺血,逐渐发展到分析病情及评价疗效和预后等方面。

一、运动心电图的应用范围☆初选冠心病☆检测冠心病人缺血的部位和程度,判断病变血管☆从冠心病中选择高危病人进行PCI和CABG☆检测心梗病人有无存活心肌或缺血心肌☆心梗病人出院前运动量的制定☆PCI或CABG后再狭窄的判定☆评估心脏病患者预后☆心脏病内外科治疗疗效评定☆评定心脏功能,安排病人活动量☆评价窦房结功能☆体育疗法运动量的制定☆运动员体力状态的鉴定☆飞行员体检二、运动试验适应证与禁忌证运动试验能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目前国内外广泛开展了运动心电图试验。

应当引起重视的是运动中常常引起严重的缺血反应、室性心动过速、心脏停搏或心室颤动,甚至引起猝死。

为减少并发症,确保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必须选择好适应证和禁忌证。

(一)、适应证1、用于查体目的男性30岁以上,女性50岁以上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无明显器质性疾病,运动试验并发症发病率很低。

是安全性最大的群体,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出问题的也常有预测不到的年轻人。

2、用于诊断目的(1)帮助诊断胸痛原因。

(2)早期检出冠心病中的高危人群。

(3)检出早期高血压。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5)了解各种和运动有关症状(如胸闷、心悸)的原因。

(6)鉴别多支冠脉病变中的罪犯血管(7)鉴别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

(8)鉴别心梗后有无存活心肌。

3、用于研究目的(1)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

(2)评估抗心肌缺血药物的疗效。

(3)评估冠状动脉再血管化的疗效。

(4)了解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

4、用于评估目的(1)评估冠心病预后。

(2)检出冠心病中高危病人,筛选冠脉造影病人。

(3)评估冠心病药物及再血管化治疗效果。

平板运动试验

平板运动试验
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 突然过度运动
运动试验中血压下降的其他情况
心肌病 心律失常 血管迷走反应 左室流出道梗阻 服用降压药 低容量 长时间剧烈运动
影响运动试验结果的因素
达不到运动终点 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服地高辛 左心室肥大、复极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人工起搏器 肌肉骨骼疾病
运动试验终止标准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
或损伤型抬高 ≥2.0mV)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紫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态不稳等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仪器故障
显异常变化 不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常伴有早搏、短阵心动
过速等心律失常发生
运动试验中非冠心病性ST段下降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室内传导阻滞 严重低氧血症 预激综合征 应用洋地黄
严重容量负荷过渡 (二尖瓣、主动脉返流)
2
总运动时间 (min)
3
3
6
5
9
7
12
10
15
13
18
16
21
Balke平板运动试验方案
级别
1 2 3 4 5 6 7
速度 (mph)
3.2 3.2 3.2 3.2 3.2 3.2 3.2
坡度 (%)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时间 (min)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in 量(METs)
运动试验禁忌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评价:
大规模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结果对照研究表明, 运动试验对于管径狭窄≥60%的冠脉病变诊断的预 测敏感性为61%,特异性为73%,在冠脉单支、两 支和三支/左主干病变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68%、 81%、81%,特异性分别为77%、66%、53%,假 阳性率分别为57%、34%、8%,其中左主干的假 阳性率仅1%,在单支病变中,运动试验诊断左前 降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右冠脉病变其次,最低 为左回旋支病变。 因女性有较多自主神经功能失 调及有较高的雌激素水平而易出现不归因于冠心 病的ST-T异常,使女性运动试验假阳性率高。
Lee等回顾分析1282例既往无心肌缺血男性
病人运动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比,有糖尿 病者,38%运动试验异常,冠脉造影示冠心 病者69%,运动试验敏感性为47%,特异性 为81%;无糖尿病者,38%运动试验异常, 冠脉造影为冠心病者58%,运动试验敏感性 52%,特异性80%。结论为平板运动试验对 有或无糖尿病者的诊断特性是相似的。
应用价值:
(1)协助确诊冠心病,并对无症状者筛选有 无隐性冠心病。
(2)估计冠状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筛选高 危病人以便进行手术治疗。
(3)测定冠心病病人心脏功能和运动耐量, 以便客观地安排病人的活动范围和劳动强 度,为康复锻炼提供可靠的依据。
(4)观察冠心病患者治疗(药物或手术)的效果。
总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 病变程度判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但活动 平板运动试验有一定假阳性及假阴性比例, 应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冠心病危险因素 及其他合并症综合分析。如需进一步明确 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案,若可以结合药物负 荷试验或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心肌灌注显 像等技术,则能更大程度地提高其评估的 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绝对终止指征:
①在无病理性Q波导联ST段抬高>1.0mm(V1或aVR除外); ②收缩压下降>10mmHg且伴有其他缺血证据; ③中度至重度心绞痛; ④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共济失调、眩晕、晕厥; ⑤低灌注体征,如紫绀、苍白; ⑥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⑦检查心电图或收缩压在技术上发生困难; ⑧病人要求终止。单纯性早搏、新发生的轻度心绞痛等,
试验前准备:
主要包括:①试验前应禁食或禁吸咽3小时, 同时12小时内须避免剧烈体力运动;②尽可 能在试验前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药物, 但应注意β受体阻滞剂骤停后的反弹现象; ③除常规12导联心电图外,发展了CM5双极 导联,以增强检测的敏感性及稳定性,尤 其对某些参数如QTc、ST/HR斜率等。
优点是运动中便可观察心电图的变化,运动量可 按预计目标逐步增加。
运动平板试验优势
无创性 安全性 特异性:77%
运动实验的用途:
一、诊断 1、帮助真的不明原因的胸痛 2、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了解运动有关症状(晕厥、心悸、胸闷)
的原因。 4、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
运动试验的用途
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
稳定型心绞痛定义:典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 表现为胸部、 下颌部、肩背部或上臂部的 不适感,常因劳力 或情绪压力而诱发,休息 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
诊断:
医生应首先进行无创性检查,包括运动心 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或心肌灌注扫描。
这些检查可以评价轻、中度症状患者的病 情,并有助于危险分层。
小结
1、安全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危险度分层 依据。
2、牢记禁忌症和绝对终止指征。 3、准确测量ST段下移程度,降低假阳性率。 4、有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备好抢救
用品。
在有创性检查中,冠脉造影可以确定冠脉 有无狭窄,其目的是为了确诊,确定治疗 方向及评估预后。
运动平板试验:
心电图运动试验是心电图负荷试验中最常见的一 种,故又称运动负荷试验,它是目前诊断冠心病 最常用的一种辅助手段。
心电平板实验通过运动或其它方法给心脏以负荷, 增加心肌耗氧量,诱发心肌缺血,辅助临床对心 肌缺血做出诊断。这种通过运动增加心脏负荷而 诱发心肌缺血,从而出现缺血性心电图改变的试 验方法,叫心电图运动试验,目前采用最多的是 运动平板试验。
二、评价 1、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预后 2、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分层(Duke平板评分): Duke评分=运动时间(Min)-5*ST偏移数
(mm)-48心绞痛指数(无心绞痛为0,有 心绞痛为1,心绞痛导致试验停止为2)
最广泛应用的是Bruce方案、 Naughton方案和ACIP方案。
Bruce方案为变速变斜率运动,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较 易达到预定心率,但对心功能差或病重病人不易耐受,也 不宜精确测定缺血阈值
假阳性反应:总发生率10%~20%,除女性 易出现假阳性反应外,还有下列影响因素: ①药物:常见的有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 物、噻嗪类利尿剂;②电解质紊乱如低钾; ③饱餐及注射葡萄糖后;④过度换气;⑤ 胸廓畸形如漏斗胸;⑥贫血。
假阴性反应:总发生率12%~37%。影响因 素:①药物:抗心绞痛药;②有陈旧性心
Naughton方案为恒速变斜率试验,总做功量较小,对病重 者较适宜,也能较精确测定缺血阈值;
ACIP方案运动负荷增加较平缓,心率和氧耗增加呈线性相 关,较其他方案能更精确测定缺血阈值,对已知冠心病人, 了解其病情进展有独特优点。
绝对禁忌证包括:
①急性心肌梗死(2天内); ②高度危险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③引起症状或影响血流动力学的未控制的心律失常; ④活动性心内膜炎; ⑤有症状的主动脉瓣狭窄; ⑥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⑦急性肺血栓形成或肺梗死; ⑧急性非心脏性功能失调影响运动试验或被运动试验加剧; ⑨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⑩躯体障碍影响安全性或运动量。
不再作为绝: ①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缺血型
下移≥0.1mV,持续时间>2分钟,运动前原有ST段下移者, 应在原有基础上再下移≥0.1mV,持续时间应>2分钟; ②无病理性Q波导联在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弓背向上 抬高≥0.1mV,持续时间>1分钟; ③运动中出现典型心绞痛; ④运动中血压下降超过10mmHg,或伴全身反应,如低血 压休克者。ST段呈近似水平下移或J点下移或T波改变或运 动中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均不能作为运动试验阳性指标。
梗或单支病变(多见于右冠状动脉);③ 运动量不足:心率反常增快。
影响结果分析的常见因素:
1、洋地黄类药物:ST段降低,需停药两周。 2、左心室肥大伴复极异常。束支阻滞,降低
特异性。 3、心房复极造成假阳性。
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有
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恶性心律失常等, 发生率1.2~2.4/10 000,其中半数以上是室 颤,死亡发生率0.24~1.0/10 000。鉴于严重 心律失常有时发生在运动终点后,因而强 调运动停止后必须继续监测数分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