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运动试验指南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试验方案
平板运动试验 Bruce方案
分级运动,自动调节平板坡度和转速 预测心率(次极量):最大心率的85% (相当于195-年龄) 进餐前或餐后2h以上进行 运动前记录卧立位12导ECG,运动中每3min记录一次,并持续ECG 监测,达到运动终点后立即平卧,记录运动后即刻、2、4、6min的12 导联ECG。直至恢复原状 运动前测卧立位血压,运动开始后3min复测1次,运动终止后2、4、 6min再测血压,直至恢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
达不到运动终点 服用β受体阻滞剂 服地高辛 左心室肥大、复极异常、左束支传导阻滞、 预激综合征、人工起搏器 肌肉骨骼疾病
运动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
敏感性
68%
特异性
77% 66% 53%
1支血管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 左主干或
25%~71%
81% 86%
3支血管病变
运动中, ST段下降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下斜或水平下降, 低运动量出现等均提示多支病变
262例运动试验中心率变慢的2.5年存活率显著低于2191例正常心率反应者。
运动时同步测定氧摄取量 运动中最大氧摄取量(VO2max)为运动耐力指标
运动试验中非冠心病性ST段下降
严重阿斯综合征 严重高血压 左心室肥大 心肌病 过度通气 贫血 二尖瓣脱垂 低血钾
运动试验报告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平板运动试验

心率达到预计标准 出现典型心绞痛 ECG出现阳性结果(ST:水平型或下斜型下降≥0.15mV
或损伤型抬高 ≥2.0mV) 收缩压较运动前下降≥10mmHg, 或上升至≥210mmHg 出现严重心律失常(频发室早、 室性心动过速) 出现头晕、紫绀、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步态不稳等 下肢无力不能继续运动 ST段抬高≥1.0mm 仪器故障
3
3
6
5
9
7
12
10
15
13
18
16
21
级别
1 2 3 4 5 6 7
速度 (mph)
3.2 3.2 3.2 3.2 3.2 3.2 3.2
坡度 (%)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时间 (min)
耗氧量 代谢当 ml/kg.min 量(METs)
2
15.1
4.3
2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最大ST段压低值 异常ST 段改变的导联数 收缩压异常反应
结论
缺血型ST段下降:J点后80ms处ST段水平型、下 斜型下降>0.10mV,持续> 2min
原有ST段下降者,在原有基础上再下降> 0.10mV,持续> 2min
ST段弓背状急性抬高> 0.20mV ST段上斜型下降> 0.20mV,同时 avR导联ST段
抬高> 0.10mV 出现一过性异常高耸T波伴对应导联T倒置 出现缺血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束支传导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

运动平板试验实验报告1. 引言运动平板是一种能够通过触控屏幕和重力感应器实现交互的便携式电子设备。
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学习、办公等领域。
为了深入了解运动平板的性能和特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试验研究。
本实验旨在探究运动平板在不同使用场景下的性能表现,并分析其与常规台式电脑的异同,为用户选择合适的电子设备提供参考。
2. 实验过程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的运动平板为品牌X的最新型号,其配置如下:- 操作系统:Android 10.0- 处理器:八核2.5GHz- 内存:4GB- 存储:64GB- 屏幕尺寸:10.1英寸,分辨率1920x12002.2 实验内容本实验通过对比运动平板和常规台式电脑在以下方面的性能表现,来评估运动平板的优劣势:- 处理速度:使用不同类型的应用程序进行加载和运行,观察响应速度和流畅度;- 电池续航:运行相同应用程序,在相同亮度下观察电池的耗电情况;- 便携性: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出门,感受其便携性。
2.3 实验步骤1. 打开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确保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2. 分别加载相同类型的应用程序,比如浏览器、视频播放器、文字处理器等;3. 在两个设备上同时运行相同的应用程序,观察其运行速度和流畅度;4. 在相同亮度下,设置相同的任务,并记录电量使用情况;5. 分别携带运动平板和台式电脑外出,观察其携带便携性。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处理速度比较经过多次试验,我们发现运动平板在应用程序的运行速度和响应速度上表现优异。
与台式电脑相比,运动平板的处理速度更快,应用程序加载更迅速。
同时,运动平板的触控屏幕能够提供更直观的交互方式,为用户提供更良好的操作体验。
3.2 电池续航性能比较在相同亮度和相同任务下,运动平板的电池续航性能明显优于台式电脑。
我们运行同样的应用程序,并观察两者的电量消耗情况。
结果显示,运动平板在相同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明显少于台式电脑,这意味着用户在室外或无电源环境下,可以更长时间地使用运动平板进行工作或娱乐。
平板运动试验

附:与运动方案有关的参数
速度(单位:mph 1mph=1.609km/h) 坡度(单位:%,1°的角度=1.75%坡度) 代谢当量(是运动中氧耗量和安静时氧耗量之比。
单位:METs,1METs相当于机体在休息状态时,每公 斤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氧,即 1METs=3.5ml/min·kg)
六.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1.冠脉左主支狭窄 2.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3.血清电解质紊乱 4.严重高血压(>220/110mmHg) 5.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6.肥厚型心肌病及其他形式的流出道梗阻 7.年老体弱者不能运动 8.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七.试验中止绝对指征
1. 中、重度心绞痛。 2.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3. 低灌注体征(面色苍白、发绀)。 4. 增多的神经系统症状(共济失调、眩晕)。 5. 收缩压较基础水平降低大于10mmHg伴心肌缺血症状。 6. 受试者要求停止。 7. 由于技术上的困难无法检测心电图或收缩压。
3
16
四.平板运动试验方法
试验过程 1.运动试验前应描记受检者立位12导联心电图
并测量血压作为对照。 2.按预定方案每级记录心电图和测量血压一次。 3.达到亚极量负荷后,使预期心率保持1-2min
再终止运动。 4.终止后,每2min记录一次心电图,一般至少
观察6min,如果6min后ST段缺血性改变仍未恢复, 应继续观察到恢复。
阴性指标:运动已达到预计心率,心电图无 ST段下移或ST段下移较运动前小于1mm。
SUCCESS
THANK YOU
2019/5/13
心率的负荷量。极量为运动量虽然增加,耗氧量已达峰值不再增加的值,表 明心排出量已不能按所需增加。
平板运动试验

<6METs即开始,累及≥5个导联 持续时间≥5min 运动诱发ST 段升高(V1除外) 低运动负荷时发生心绞痛
持续(>30s)或症状性VT
1支血管病变 多支血管病变 左主干或 3支血管病变
敏感性
68% 25%~71%
81% 86%
特异性
姓名、病例号、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检查日期 试验指征 动脉硬化危险因素、治疗药物、休息时心电图表现 运动试验结果
运动方案 血流动力学资料:静息和峰值心率、血压,峰值METs,总运动时间
心肌缺血证据:出现ST段改变或心绞痛的时间和恢复时间
最大ST段压低值 异常ST 段改变的导联数 收缩压异常反应
77%
66% 53%
运动中, ST段下降出现早,持续时间长,下斜或水平下降, 低运动量出现等均提示多支病变
19.0
5.4
2
22.4
6.4
2
26.0
7.4
2
29.7
8.5
2
33.3
9.5
2
36.7
10.5
主要特点是运动的起始负荷低,每级运 动时间为2min,耗氧能增加1METs,它的总 做功量小,对健康人或可疑冠心病患者显 得运动量较轻,需较长时间才能达到预期 心率,但重患者较易耐受,也能较精确的 判断缺血阈值。
AMI (2天) 不稳定性心绞痛,休息时胸痛 未经治疗的威胁生命的心律失常 高度AVB 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 重度阿-斯综合征 严重梗阻型肥厚性心肌病 未控制的高血压 肺栓塞或主动脉夹层
• 试验前准备:
1. 采集病史、体格检查; 2. 审查适应症、禁忌症; 3. 签署知情同意书; 4. 心肺复苏设备和药物; 5. 试验前禁食2小时以上; 6. 建议停用β-受体阻滞剂48小时; 7. 解释、避免精神紧张。
运动平板试验标准操作规程

运动平板试验标准操作规程Ⅰ.目的:规范运动试验操作。
Ⅱ.范围:适用于运动平板测定。
Ⅲ.责任人:运动平板试验操作人员。
Ⅳ.标准操作规程:1. 受试者的筛选:1.1 试验前3 小时禁食;1.2 停用抗心律失常及抗缺血等药物(或遵医嘱);1.3 对血压>150/110mmHg 者,须降至:〈140/90mmHg g 以内方可进行运动试验;1.4 受试者不具备运动试验的禁忌症(见ACC/AHA2002 年运动试验指南)。
2. 试验前准备:2.1 绑扎血压计袖带:以食指触摸上臂内肌间沟的肱动脉搏动,将袖带上的传感器置于搏动最强处正上方,袖带下缘位于肘正中线以上2-3cm,系好腕带。
2.2 皮肤准备:2.2.1 使用剃刀剃净所有电极位置的毛发;2.2.2 使用毛毡笔在电极位置作记号;2.2.3 使用砂纸擦去每一电极位置的皮肤表皮,放置电极;2.2.4 通过导联检测屏(lead-check screen)观察电极与皮肤接触是否优良;2.2.5 绑扎采集组件(acquisition module)的固定腰带。
3. 电极放置方法:4. 开机:依次打开运动平板电源,显示器电源,计算机主机电源:4.1 以鼠标左键点击“New Patient”;4.2 输入患者“Last name”,按“Tab”键移动至下一栏目;4.3 使用“Space”键修改“Pacemaker check”设置栏;4.4 点击“accept”储存病人资料,点击“select”选择病人。
5. 试验信息:5.1 验证病人”name “及”ID“;5.2 选择”Test protocal”;5.3 确认”Max predicted HR”;5.4 输入”Target HR”,通常为85%。
6. 输入试验和个人信息:6.1 点击“Test/Personal”键;6.2 在“Medical History”栏编辑信息;6.3 在“Reason for test”栏选择试验目的;6.4 在“Test type”栏选择“Treadmill Stress test” ;6.5 输入“Ordering MD ,Attending MD,Ref MD,Technician“;6.6 在“comment”栏编辑信息。
运动平板和直立倾斜实验

健康教育
试验结束后电话回访,并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因病而异: (1)室性早搏是生理性的,指导门诊复查EKG; (2)室性早搏是病理性的,指导按时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定时、定量,不可多服、漏服; (3)心肌炎的恢复期:复查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指导患儿注意休息,多食蔬菜、水果,避免剧 烈运动。
感谢您观看!
1.血压下降 收缩压≤80mmHg和(或)舒张压≤50mmHg, 或 平均动脉压下降≥25%。 2.心率减慢 窦性心动过缓(<50/min),窦性停搏代以交界性 逸搏心律,一过性二度或二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长达3s以上的 心脏停搏。罕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一旦遇到必须静脉注射阿托 品或进行短暂的心肺复苏,但结果必能完全而快速的恢复。 3.接近晕厥 指试验中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胸闷、过度换气, 继之黑蒙、听力减退、反应迟钝,但无意识丧失,恢复平卧位后 症状立即消失,如不恢复平卧位,可能很快发生意识丧失。 4.晕厥、突发的、短暂的意识丧失伴不能维持自主体位, 晕厥前 可伴有或不伴有接近晕厥的先兆症状,恢复平卧位,意识可在几 秒后自行恢复,5min内应完全恢复正常。
的
的顺利开始)。
d. 部分患儿在试验进行至10min时出现气紧、大汗淋漓等情况,此时
观
(2)消除试验中潜在的不良因素
应鼓励患儿坚持完成试验。
察 及 护
a.患儿稍做运动后可能因劳累导致紧张程度加重,提前出现双下肢 e. 针对心肌炎恢复期的患儿,在运行中常诱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成
极度乏力、气急等症状,不利试验的继续进行。
(2)患儿准备:
心理护理 、熟悉环境、禁食2小时 更换衣服,穿布鞋,清洁皮肤并固定好导线(以免运动中脱落从而干扰心电图,影
响判断 )
临床护理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须知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须知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须知
1. 活动平板试验为无创伤相对安全检查,应消除紧张心情。
2. 活动平板试验是大运动量心脏负荷试验,需耗氧。
3. 运动中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下降、恶心、头晕,体力不支等症状。
4. 运动中可能出现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恶性心律失常等意外症状。
5. 检查前需和就诊临床医师做好一切运动试验必需的准备,包括必要的体检和常规心电图、X胸片、心脏B超血脂血糖等检查。
6. 停服抗洋地黄及抗心绞痛累药物至少3-4个半衰期。
7. 检查前2小时禁食并禁烟酒。
8. 试验禁忌症:急性和近期(4-6周)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炎、心包炎、肺梗塞;重度瓣膜狭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未被控制的高血压(220/120mmHg);严重未被控制的恶心心律失常,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等;下肢运动不便,体弱或不合作者。
9. 受检者充分理解检查中注意事项及不良后果,同意检查,在知情书上签名为准。
10. 在运动过程中受检者面色苍白、呼吸不顺、血压陡高或下降明显、胸闷、胸痛、头晕等症状及体力不支,应立即停止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试验中止相对指征
1. 收缩压降低大于 10mmHg ,不伴心肌缺血症状。 2.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0.2mV 。 3. 多源PVC、短阵VT、SVT、AVB 。 4. 乏力、呼吸困难、腿痉挛、步伐乱。 5. 胸痛加重。 6. 高血压( >250 /115mmHg )。
?65岁女性,活动后胸闷憋气待查
14
例4: 平板诱发流出道 VT(67岁男性,频发室早待查)
15
例5: 平板诱发 RBBB 型VT(24岁女性,心悸待查)
RBBB 型 电轴左偏 V1导联R型 III导联QS型 V6R/S<1 左后分支折返
型VT
16
例6: 平板诱发多形性VT
50岁女性,心前区不适5天,曾晕 厥1次,门诊ECG正常。
27
17
例6: 平板诱发多形性VT
住院后平板诱发多形性 VT
18
例6: 平板诱发多形性VT
胸外按压复律
19
例7: 平板诱发Vf
22岁男性,门诊 ECG示早复极, 曾运动后晕厥 1次, 平板诱发 Vf。
20
影响结果分析的常见因素
? 1. 洋地黄类药物: ST段降低,需停药两周。
21
影响结果分析的常见因素
? 2. 左心室肥大伴复极异常,束支阻滞,降 低特异性。
22
影响结果分析的常见因素
? 3. 心房复极造成假阳性:可通过校正避免。
ST段下移
80
23
运动试验并发症
? 1. 心脏性猝死:0.5%以内。 ? 2. 严重心律失常:窦性停搏、 III度AVB 、
持续性VT、室颤,。
24
运动试验并发症
? 3. 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SBP<70mmHg 伴窦缓、窦停或AVB );高血压脑病。
? 4. 心肌梗死。 ? 5. 极度疲劳和肌肉损伤:1%。
25
小结
? 1. 安全性和特异性高,可作为危险度分层依据。 ? 2. 牢记禁忌症和绝对中止指正。 ? 3. 准确测量 ST段下移程度,降低假阳性率。 ? 4. 有诱发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备好抢救用品。
26
Thank you for your patience
3
运动试验的用途
二. 评价
1. 冠心病和心肌梗死的预后。
2. 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分层( Duke 平板评分) : Duke 评分=运动时间( Min )-5? ST偏移数( mm ) -4 ?心绞痛指数(无心绞痛为 0,有心绞痛为 1,心 绞痛导致试验停止为 2)
4
运动试验绝对禁忌症
? 1. AMI (2天内) ? 2. 高危不稳定型心绞痛。 ? 3. 严重心律失常。 ? 4. 严重主动脉瓣狭窄。 ? 5. 临床未控制的心衰。 ? 6. 急性肺栓塞或肺梗死。 ? 7. 急性心肌炎或心包炎。 ? 8. 急性主动脉夹层分离。
5
运动试验相对禁忌症
? 1. 冠脉左主干狭窄。 ? 2. 中度狭窄的心脏瓣膜病。 ? 3. 血清电解质紊乱。 ? 4. 严重高血压(> 200/110 mmHg )。 ? 5. 快速性或缓慢性心律失常。 ? 6. 肥厚型心肌病。 ? 7. 年老体弱者。 ? 8.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6
试验中止绝对指征
8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 1. ST段阳性标准:
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 ≥0.1mV ,持续>2min 。 ST段上斜型下降 > 0.2mV 伴aVR导联ST段抬高> 0.1mV 。
9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ST段下移测量方法( J点后40或80ms )
ST段下移 10
80
运动试验阳性标准
? 2. 症状阳性:中重度心绞痛。
? 3. 收缩压反应:较基础血压降低大于 10mmHg 伴心肌缺血症状为阳性。
? 4. 心率反应:运动期间心率突然下降,较 基础心率下降大于25%。
? 5. 严重心律失常:致命性室速、室颤。
11
例1: ST段下移阳性(53岁,男,胸闷待查)
12
例2: ST段抬高阳性(56岁,男,胸闷待查)
13
例3: 心率骤降伴ST段下移
最新运动平板试验指南
2009ACC/AHA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 杨洪涛
运动平板试验优势
1932年Goldhammer 提出, 通过分级运动增加心脏负 荷和心率,评价冠脉供血。 无创性:三大无创检查之一 安全性: AMI 和死亡率 <1/2500 特异性: 77%
2
运动试验的用途
一. 诊断
1. 帮助诊断不明原因的胸痛。 2. 早期检出高危患者中隐性冠心病。 3.了解运动有关症状(晕厥、心悸、胸闷)的原因。 4. 了解运动引起的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