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名窑

合集下载

五大名窑作文素材

五大名窑作文素材

五大名窑作文素材瓷器这张名片,为中国带来的影响力有目共睹。

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从泥土中创造了品类众多的精良瓷器,其中话题讨论度最高的,就是宋代“五大名窑”。

五大名窑,分别叫汝、官、哥、钧、定。

五大名窑的说法初见于明朝时期的古籍——《宣德鼎彝谱》。

这个排名分先后,当然不是按照笔画顺序,而是它们在宋人心目中的地位。

而它们的身份,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国企,四个民企。

那就分别说说这一个国企和四个民企。

官窑青釉方花盆,在宋代,皇宫使用瓷器的方式还是皇家下单,民间生产。

但到了“主业艺术家,副业是皇帝”的宋徽宗时期,宫廷的艺术热情喷涌而出,民间窑口都不能满足需求了,于是在他的批准下,成立了官窑。

官窑青釉弦纹瓶,当时的官窑因为是皇家办厂,所以产品都是直供官府,件件都是按照最高规格烧制的精品。

再来看看大名鼎鼎的汝窑。

说它大名鼎鼎,主要就是因为少,有据可查的目前也只有不到100件。

汝窑天青釉碗,汝窑的名字来源于窑口的位置,河南汝州。

广义上的汝窑是指汝州境内的所有瓷器,但我们平时说这个词,默认就是狭义的汝窑——北宋时期专为宫廷生产的天青色的瓷器。

原本是个民营企业的汝窑,因为出品质量特别之好,加入了北宋瓷器“全家桶”,给朝廷的供货,让宋徽宗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得到这种殊荣,就是因为这一抹“天青色”。

这种独特的颜色,是将玛瑙类的珍贵宝石熔进釉料中产生的色彩,正所谓“一分钱一分货”。

汝窑天青釉弦纹樽,这种“低调的炫富”,除了北宋徽宗,还俘获了那位弹幕狂魔——乾隆皇帝。

汝窑天青釉三足樽承盘,和汝窑一样,钧窑的名字也是来源于地名钧州,不过汝州今天还在,钧州则因为万历皇帝叫朱翊钧,为了避讳改名叫了禹州,沿用至今。

钧窑能加入名窑系列,得益于它勇于创新(误打误撞)的精神。

北宋时期,瓷器的流行颜色和今天的时尚圈轮回差不多,逃不出青、白、黑这几种,受技术限制,当时的人只知道含铁量的高低左右着瓷器的发色。

论五大名窑的传世之美

论五大名窑的传世之美

论五大名窑的传世之美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统称为我国古代五大名窑,它们代表了中国单色釉瓷器的最高水平,其珍贵与稀有使得世界各大博物馆及顶级私人藏家都以拥有五大名窑瓷器为荣。

【汝窑】天青骄子非他莫属汝瓷属五大名窑之首,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自宋初以来便有了汝窑的烧制,地点在汝州(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北宋晚年是其鼎盛时期。

汝窑以青瓷为主,瓷胎体一般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温润而细腻。

除了“釉色天青色”外,鉴别汝窑的术语还有“蟹爪纹”、“香灰色胎”、“芝麻挣钉”等。

【官窑】“北官”厚重“南官”轻薄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官”厚重,“南官”轻薄。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棱线来修饰。

由于胎料中含铁量较高,因此官窑的口部边缘呈现灰或灰紫色,而底端胎体多为黑褐或深灰色,因而又称“紫口铁足”,大有古朴典雅之美。

【哥窑】金丝铁线别具一格学界对哥窑的烧造年代有分歧,有人认为并非是宋代,而是元代。

哥窑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大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小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

【钧窑】多种色彩创新境界钧窑主要烧造时期有说为宋、金、元,甚至明初的。

五大名窑中,汝、官、哥都是青瓷,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钧窑典型特征就是“蜓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定窑】白瓷至尊温润美感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宋代五大名窑简介
● 北京故宫藏有钧窑月白釉出戟尊、台北故宫藏有宋代钧窑丁香紫釉出戟尊等。 [1]
● 出戟尊的造型仿古代青铜器式样,喇叭形口,扁鼓形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之四面均塑贴条 形方棱,俗称“出戟”。通体施月白色釉,釉内气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器身边棱处因高温烧成 时釉层熔融垂流,致使釉层变薄,映现出胎骨呈黄褐色。圈足内壁刻划数目字“三”。
定窑
● 简介 ● 定窑是最早为北宋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的窑场,也是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窑址在河北曲
阳。 ● 艺术特征 ● 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
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定 窑造型以盘、碗最多。元朝文人刘祁在其《归潜志》中曾撰文赞扬定窑的精美,称“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 白”。 ● 传世代表作 ● 北京故宫藏有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折沿盘、定窑白釉刻花渣斗、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等 [1]。 ● 文化历史
● 由于汝窑传世的作品很少,据传不足百件,又因其工艺精湛,所以非常珍贵。
官窑
● 简介
● 宋代官窑由官府直接营建,分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北宋官窑在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才开始烧造,具体的窑址 没有发现。宋高宗南渡后,在临安(今杭州)另设新窑,一个“置窑于修内司”,后又在“郊坛下别立新 窑”。据分析,“修内司官窑”在杭州凤凰山脚下,而“郊坛官窑”则位于杭州的乌龟山一带。为了做出区 分,北宋官窑被称为“旧官”,南宋官窑就称为“新官”。其中,“旧官”厚重,“新官”轻薄。
● 艺术特征
● 宋代官窑瓷器主要为素面,既无华美的雕饰,又无艳彩涂绘,最多使用凹凸直棱和弦纹为饰。其胎色铁黑、 釉色粉青,“紫口铁足”增添古朴典雅之美,“紫口铁足”是指青瓷胎料中含铁量高达3.5%-5%,致使制品 的口缘釉薄处露灰或灰紫色、而底端刮釉露胎处呈黑褐或深灰色。官窑的器形除常见的盘、碟、洗等之外, 仿商、周、秦、汉古铜器中的各式瓶、炉样式也很多。

五大名窑顺口溜记忆法

五大名窑顺口溜记忆法

在陶瓷的世界中,五大名窑是每一位收藏家、艺术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一个个名字背后都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这五大名窑,我们可以采用顺口溜记忆法。

“汝官哥钧定,一二三四五。

”这就是五大名窑的顺口溜。

汝窑为首,官窑随后,哥窑、钧窑、定窑依次排列。

汝窑,以其温润如玉的釉色和独特的蟹爪纹而著称。

汝瓷的釉色天青、豆青、卵青,犹如雨后的天空,清新自然。

官窑,以其胎薄釉厚,釉面开片如冰裂纹而著名。

官瓷的釉色粉青、月白,犹如玉器的光泽,典雅高贵。

哥窑,以其独特的金丝铁线纹和釉面开片如鱼子纹而闻名。

哥瓷的釉色米黄、油灰,犹如大地的色彩,沉稳大气。

钧窑,以其千变万化的釉色和独特的蚯蚓走泥纹而著称。

钧瓷的釉色海棠红、玫瑰紫,犹如晚霞的辉映,瑰丽多姿。

定窑,以其精细的白瓷和刻划花工艺而著名。

定瓷的釉色乳白、牙白,犹如东方的明珠,清丽脱俗。

通过这样的顺口溜记忆法,我们可以轻松记住五大名窑的顺序和特点。

汝官哥钧定,一二三四五。

每次念起这个顺口溜,五大名窑的美丽形象就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顺口溜,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的陶瓷文化。

这种顺口溜记忆法不仅有趣而且实用是一种高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五大名窑的名称和特点。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与八大窑系

中国陶瓷-宋代五大名窑和八大窑系宋代是我国瓷业发展史上的一个繁荣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官窑、哥窑、汝窑、定窑、和钧窑。

八大窑系——是指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窑系、建窑系和越窑系。

宋代瓷器集前代之大成,创出丰富多采的造型,有唐八百、宋三千之说,并不夸张。

有碗、盘、碟、洗、砚滴、盏、托、瓶、壶、罐、钵、尊、盆、奁、唾壶、渣斗、炉、腰鼓、瓷塑等,大都施纯色或驳色单彩釉,表面平滑或有碎纹。

釉色有多种深浅不一的白、蓝灰、紫灰、鲜红、暗紫、青绿、褐、黑等色,更有因酸化作用而产生的光怪奇丽、变化如行云流水的窑变色,绚烂如霞,美不胜收。

装饰方面有划花、绣花、印花、锥花、堆花、暗花、珐花等。

纹饰题材极其丰富,常见的有花卉、龙凤、鹤、麒麟、鹿、兔、游鱼、鸳鸯、鸭、山水纹、回纹、卷枝、卷叶、曲带、云头、莲瓣、钱纹等。

北宋的瓷器,胎质较厚,釉上有蜡泪痕。

至大观政和之时,所烧瓷器胎薄如蛋壳,釉薄如纸,胎釉结合紧密,尤如相溶,轻敲可闻声如玉磬,可谓美不胜收。

宋代瓷窑众多,各具特色,其中以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为代表,最能突显沉静素雅的美学风格。

宋代在中国陶瓷史上是一个名窑蜂起、名瓷迭出的承上启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在我国陶瓷史上作出了杰出贡献。

1定窑名瓷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

古属定州,故名。

始烧于唐代,宋代时发明覆烧工艺,规模扩大,宋、金时期繁盛时期,至元代时衰没。

定窑在唐代时就已是著名瓷场,专烧白釉、黄釉瓷,到宋代发展迅速,比之前更大更有名,大量烧制白瓷,其次有黑釉、酱釉、绿釉、白地褐花等品种。

白瓷胎土细腻,胎质薄而有光,釉色纯白滋润,上有泪痕,釉为白玻璃质釉,略带粉质,因此称为粉定,亦称白定。

其它瓷器胎质粗而釉色偏黄俗称土定;紫色者为紫定;黑色如漆的为黑定,传世极少。

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等类,早期较流行刻花,后兴起刻花与篦划纹结合,中期盛行印花装饰,至晚期更为成熟。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

宋代五大名窑中国宋代瓷器生产,以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五个窑口产品最为有名,后人统称其为“宋代五大名窑”。

一、官窑官窑是宋徽宗政和年间在京师汴梁建造的,窑址至今没有发现。

官窑主要烧制青瓷,大观年间,釉色以月色、粉青、大绿三种颜色最为流行。

官瓷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是因胎、釉受热后膨胀系数不同产生的效果。

瓷器足部无釉,烧成后是铁黑色,口部釉薄,微显胎骨,即通常所说的"紫口铁足"。

这是北宋官窑瓷器的典型特征。

在琳琅眩目的中国瓷器中,"北宋官窑青瓷"出类拔萃,精美绝伦,古气盎然,朴人眉于,被视为瑰宝。

官瓷是官办瓷窑制器,专供皇家使用,是北宋末年宋徽宗时代的宫廷御瓷,权臣贵胄也只能望瓷兴叹,可见而不可及。

因而高贵、难得便成为人们对北宋官瓷的第一印象。

相传官窑造出以后,宫里的太监便来检查,发现有稍稍瑕疵的便摔碎。

剩下的精品才可呈到皇宫里,供皇室使用。

正因为这个,所以,官窑存世量极少。

特点:1、官窑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2、官府经营的瓷窑。

也泛指明、清时期景德镇为宫廷生产的瓷器。

元代景德镇官窑称“枢府窑”。

明清景德镇官窑,近代常以帝王年号分别命名,如;“宣德窑”、“成化窑”、“康熙窑”等。

明清官窑亦称“御窑”,存世量极少。

3、胎体较厚,天青色釉略带粉红颜色,釉面开大纹片。

这种开片与同期的哥窑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二、汝窑汝窑是北宋后期的宋徽宗年间建立的官窑,前后不足20年。

窑址在河南汝州神垕镇(一说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因此而得名。

汝窑以青瓷为主,釉色有粉青、豆青、卵青、虾青等,汝窑瓷胎体较薄,釉层较厚,有玉石般的质感,釉面有很细的开片。

汝窑瓷采用支钉支烧法,瓷器底部留下细小的支钉痕迹。

器形多仿造古代青铜器式样,以洗、炉、尊、盘等为主。

汝窑传世作品不足百件,因此非常珍贵。

瓷器五大名窑

瓷器五大名窑

瓷器五大名窑我国从古自今都着瓷器之国的美誉,到了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从当时历史条件下讲:无论从质地,工艺,技术还是美感可以说已达到了瓷器顶峰。

,也出现了一批珍贵的瓷器艺术品,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这五种,被后人赞誉为宋代五大名窑,也是中国五大名窑。

一、汝窑五大名窑之首,天青釉、薄胎满釉、蟹爪纹汝窑因窑址在汝州得名,汝瓷造型极简,最大的特点在于釉色,特别是天青釉,颜色如同“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薄胎满釉能产生出“似玉非玉而胜玉”的效果。

被宋徽宗钦定为御用瓷,由于靖康之变,汝窑开窑时间非常短,产出不多,至今已知传世的作品仅有65件。

(玛瑙工艺的入釉是汝窑工艺的一大特征,玛瑙起的是着色稳定剂的作用,会出现蟹爪纹),汝窑整体上显示含蓄沉静、温柔敦厚的风格,为五大名窑之首,也是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窑。

二、官窑官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有南北之分。

官窑釉厚者开大块冰裂纹,釉较薄者开小片,哥窑则以细碎的鱼子纹最为见长。

南宋宋高宗时期一些窑口专为宫廷烧制的瓷器,在当时俗称官窑。

南宋官窑瓷器沿袭北宋风格,规整对称,宫廷气势,手感沉重,胎土呈深黑褐色,后称紫口铁足。

由于胎料中含铁量很高,导致瓷器口沿釉薄的地方呈灰紫色,而底座没有釉的地方呈黑褐色。

大件较少、以小件为主。

三、哥窑这里所说的哥窑是指传世的哥窑瓷。

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

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

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

四、钧窑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瓷器之一,以独特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钧窑烧的也是青瓷,然而釉面却并不止青色,由于复杂的配釉工艺。

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正是说的钧窑,传说这也是一种缺陷美。

流传至今的钧窑,名气最大的当属故宫博物院的钧窑花盆。

五大名窑 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 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名词解释
五大名窑是指中国古代的五个著名的瓷窑,它们分别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位于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而闻名。

汝窑的青瓷釉色青翠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官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是宋代的官窑之一,主要烧制青瓷和白瓷。

官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哥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市,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青瓷和黑瓷而闻名。

哥窑的青瓷釉色青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黑瓷釉色漆黑如墨,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钧窑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钧瓷而闻名。

钧瓷的釉色以红、蓝、紫、绿等多种颜色交相辉映,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定窑位于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是宋代的著名瓷窑之一,以烧制白瓷而闻名。

定窑的白瓷釉色洁白如玉,釉面光泽柔和,釉中有细纹,形如蟹爪,被称为“蟹爪纹”。

五大名窑的瓷器以其精湛的工艺、优美的釉色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大名窑
一、官窑紫口铁足话官窑
宋徽宗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建窑烧制的御用瓷器,称为官窑,所制器物,有鼎、有炉、瓶、觚(饮酒器)等仿古铜器器形,另有陶瓷文具用品如笔筒、水滴、印泥盒等,均属佳品。

图:冰裂纹小茶壶
官窑的特色是土质细腻,胎釉俱薄如纸。

色有月白、粉白、粉青、大绿、油质等,当时最受重视为月白,粉青次之。

开片,以冰裂纹为上品,梅花片次之,细碎纹最下。

其中器面有釉斑的。

以鳝血为上,黑纹次之。

可见北宋官窑的制作水准极高。

因金的入侵,汴京破灭,官窑随着北宋消失。

康王高宗在杭州建都是为南宋,宋高宗奠都后,即命邵成章在杭州凤凰山,仿官窑旧朱,建窑烧瓷,称为「内窑」,即是南宋官窑。

内窑比北宋官窑更成熟更精致,釉色以粉色为主,晶莹澄澈,足以比美青瓷,所用瓷土坯,略带亦色,所以露胎处烧成后颜色如铁,烧制时,器口向上釉下,口上的釉极薄,赤土隐隐透出,所以当时称「紫口铁足」。

两京官窑,因温度控制不善,釉中的铁质,氧化不均而产生窑变,呈现出紫红或褐色的斑点,古代民智末开,将窑变瓷器视为鬼怪作崇,不予保留,故迄今窑变传器不多。

故宫这一季展示了宋代文物特展,精品尽出,其中有粉青水仙四方盘号称故宫之宝,另有冰裂荷花器皿也极精美,展期至六月三十日,盼同仁都能拨空参观。

二、汝窑
我国青瓷器从魏晋有瓷器以来,就是主要产品。

它釉中所含氧化铁是经过还原焰烧成的(氧化焰与还原焰是烧结过程中的空气控制,让空气氧完全燃烧称氧化,注入新空气称还原)。

若是烧得太过,就会呈现深众绿色,若烧的不过,就呈灰青色,所以氧化与还原是青瓷制造历史上两大技术。

到了宋代,这项技术被充份掌握,它是陶瓷发展史的重大成就,最著名的就是河南窑瓷器,河南生产青瓷的窑址,遍及临汝四乡,而以临汝县为集散地,宋代并在此设汝州窑务以抽税捐。

汝窑青瓷贵重当代,士大士尤其喜欢视为珍品。

有印花、刻花、素面三种,以素面为贵,釉色有天青、粉青、鸭蛋青、虾青、茶青等不同。

纹片有牛毛黄纹,细碎冰裂纹、蟹爪纹等,釉中气泡比官窑稍大,有如满天星斗,清澈度在宋代诸中,堪称第一。

汝窑成品形式不多,仅盘、碗、洗盏、托等,最大件作品不过一尺,胎骨薄,有深灰、浅灰两种,底足满釉工整,因文钉烧成之故,细小四至五支文钉芝麻点为收藏家鉴别汝器的特征,汝窑成就高,时代短,传世宝物不多,今人有仿造汝窑釉色、器形者用在茶具上,故称仿汝窑。

三.哥窑
宋代名窑,多以釉色见长闻名,只有哥窑以表面纹片著名,在宋五大名窑,排名第二。

宋人有二兄弟,在浙江龙泉设窑造器,哥哥章生一的称哥窑,弟弟章生二的为弟窑,哥窑的冰裂纹,非自然碎裂,而是刻意烧成,在当代即被当为「百圾碎」。

百圾碎的称呼,只外表冰裂的泛称,因釉色的不同胎质的不同,出现红、黑、金与黄等深浅不同颜色,裂纹又分网状、榆花、冰裂、大小裂,这些纹片肉眼看来好像釉上生裂,用放大镜看釉质又紧结合,毫无裂痕,因此而而人寻味。

传世哥窑,多属一尺左古的圆形器,如香炉、花器等,装饰很少只有几道弦纹,颜色有白灰、深灰、黑、杏黄、沉香色等,釉色有深末、淡黄、深青、蟹壳青、竭、黑条、月香、鱼肚白等,成器特色在于沉稳而有光泽,釉中有小气泡如珍珍,隐隐暗存,十分别致。

哥窑虽然特别,不知何故,传器真品不多,民间仿哥窑极多,形似而神不似,要看真正哥窑,认识真品哥窑,可能只在故宫博物院。

哥窑虽然突出,然弟窑也不差,哥以百圾碎出名,弟却以纯如玉,不冰裂贵,颜色粉青最上品,葱翠纯洁,有如翡翠,一般称弟窑为龙泉窑。

龙泉青瓷烧造特色在于还原焰控制的准确,除了翠青,粉青两种特征外,边沿沿白,底是工整,雾胎紫江为真识别,龙泉窑亦以生产生活用器为主,自宋至清不曾中断,民国初年曾停止,后在中共恢复传统工艺政策下,龙泉窑加入餐具制作行列,所产餐具,外销欧美,极受欢迎。

四.定窑
以颜色来区别,中国的瓷器,青翠色系的有汝窑及龙泉窑的产品,白色系的有三个地方,一是德化白瓷,一是浮梁白瓷,一是定州白瓷,德化是明朝产地,浮梁是唐朝产地,定州则是宋朝产地。

定窑指宋代定州白瓷窑,在河北省回阳县,鼎盛繁华期超过二百年,北宋被金灭亡,定窑与之共亡。

定窑产品种类不少,有尊、爵、碗、盘、佛像等,胎土幼细白净,故胎薄坚,胎土上有印花,以刀刻的叫划花,以陶模压的叫印花,以针刺的叫绣花,图案鸟、鱼居多,在烧窑时与一般瓷器相反,用口在底下足朝上的覆烧法,成品底有釉口无釉,所以要在口缘包箍金属保护。

定窑以白色为主,也有窑变成红色紫色或金花色,但皆少见,故宫定窑珍品不多,以现代观点来看,略嫌粗糙,陈列之定州日瓷水注,拙而不雅,釉色不金,个人并不十分欣赏。

五、钧窑
中国瓷器在宋朝前都是单一釉色,如青色、白色,在宋时发展成多釉色的术,这是瓷器史上划时代的成就,在河南的禹县,即以生产彩色釉器闻名,俗称窑。

钧窑的烧造,充份掌握还原焰的烧造技术,使釉色中的铜元素产生变化,产品以碗碗盘、香炉、花盆居多,胎质厚重,釉色混浊,一件作品素烧后,又重复釉,故成器后,器物表面有蚯蚓走泥纹,釉色多呈紫、红青斑,有云霞流动的感觉,色彩厚重沈稳速人,例如故宫在宋代文物展中,展示一花盆叫天蓝紫玫瑰盆,即是蓝紫红色调的釉色。

钧窑在宋代是珍品,在今世已成雕虫小技,仿间钧窑作品,比古代更精,只不过少了年代感及拙趣。

古时称“钧窑无双”,原因就是在成釉的过程中,釉厚下垂不均,即蚯蚓走泥纹的纹路,故即使是一个胚也是不一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