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正在使用的电缆剪断卖掉的行为属于( )。
A、牵连犯B、结合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正确答案:C2.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甲因为家人需要一大笔医疗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了下属单位领导的贿赂20万元。
一周后,甲的哥哥通过其他途径筹集到了医疗费。
于是,甲将这20万元退回了下属单位的领导。
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正确答案:B3.铁路扳道工甲因和恋人分手而饮酒自醉,未能及时扳道,致使火车相撞,构成犯罪。
甲的义务来源于()A.法律规定的义务B.由于法律行为而产生的义务C.由于先行行为而产生的义务D.职务上或者业务上要求的义务4.下列何种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犯罪()A.抢夺罪B.招摇撞骗罪C.贪污罪D.行贿罪5.下列情形中不适用数罪并罚的有( )。
A、犯罪行为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继续状态的犯罪B、以一个故意,实施一个犯罪行为,同时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C、出于数个故意,多次实施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的犯罪D、以某一犯罪为目的,而其犯罪方法又触犯其他罪名的犯罪正确答案:ABCD6.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A.从新原则B.从旧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7.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简单客体的是()A.故意杀人罪B.绑架罪C.医疗事故罪D.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8.甲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在缓刑考验期内,有发现其过去曾犯有贪污罪,对甲的处理应当是()A.对贪污罪另行判决B.撤销缓刑,实行数罪并罚C.采取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从重判处D.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9.犯罪的刑事违法性是指行为人的行为()A.损害了国家利益B.危害了社会C.违反了刑法D.触犯了法律10.犯罪未遂只能发生在( )。
A、犯罪着手以前B、犯罪着手之后C、犯罪预备阶段D、犯罪完成之后正确答案:B11.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合法权益的范围不同,可将犯罪客体分为( )。
20秋东北大学《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答案

1.甲贩运鸦片,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被工商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朱某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朱抓住汽车的把守不放,甲为摆脱朱某,在疾驶后突然急刹车,朱某被摔在地,头部着地死亡,甲对朱某的死亡的心理态度是()A.直接故意B.间接故意C.过于自信的过失D.疏忽大意的过失答案:B2.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普遍违法性答案:A3.甲意图杀害乙。
一日晚甲携带猎枪藏于乙家院内,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乙,遂举枪射击,并击中该目标。
次日早晨,甲才得知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妻子丙。
对甲应如何处理()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刑事责任B.因未造成乙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C.应负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D.应负故意杀人既遂的刑事责任答案:D4.认定犯罪的法律标准是()A.犯罪的概念B.犯罪构成C.犯罪的特征D.犯罪的本质5.根据法律规定,在管制的判决和执行方面,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管制的期限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3年B.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C.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劳动中应酌量发给报酬D.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附加刑与主刑刑期相等,同时执行答案:C6.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答案:B7.甲乙积怨较深,一日见乙被人砍伤在路边,奄奄一息,但未死亡,甲未采取任何措施而走开,后乙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行为构成作为的犯罪B.甲构成见危不救罪C.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D.甲构成不作为犯罪答案:C8.重刑主义是与下列哪一刑法基本原则相违背的?()A.罪刑法定原则B.罪刑相适应原则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D.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9.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含义的解释属于()A.历史解释B.论理解释C.司法解释D.立法解释答案:D10.我国第一部刑法典的生效时间是()A.1979年7月1日B.1980年1月1日C.1997年3月14日D.1997年10月1日答案:B11.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A.可以从重处罚B.应当从重处罚C.可以加重处罚D.应当加重处罚答案:B12.甲被同时判处死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和有期徒刑10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在执行中应当采取()A.吸收原则B.限制加重原则C.折衷原则D.相加原则13.对于尚未开始的不法侵害采取所谓防卫行为的属于()A.假想防卫B.挑拨防卫C.事前防卫D.事后防卫答案:C14.下列关于没收财产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没收财产是指没收犯罪分子个人所有财产的一部或全部B.没收全部财产的,可以对犯罪分子个人及其扶养的家属保留必要的生活费用C.在判处没收财产时,不得没收属于犯罪分子家属所有或者应有的财产D.没收财产以前犯罪分子所负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的财产偿还的,经债权人请求,应当偿还答案:B15.冬季某日,爆破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
刑法总论在线作业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单项选择题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分,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B 补充C 限制D 特别正确答案:A多项选择题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法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正确答案:ABC推断题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标准,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单项选择题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成心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表达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公平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正确答案:D单项选择题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B 组织淫秽表演罪C 寻衅滋事罪D 无罪正确答案:D单项选择题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B 类推解释C 文理解释D 扩张解释正确答案:B多项选择题7.【第02章】以下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正确答案:BCD多项选择题8.【第02章】以下选项中,表达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B 自首C 缓刑D 减刑正确答案:ABCD多项选择题9.【第02章】以下哪种情形表达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最新奥鹏东北大学21春学期《刑法总论》在线平时作业3-参考答案

【选项】:
A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
B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D犯罪地国家未对其予以处罚的
【答案】:C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D年以上有期徒刑,并按照犯罪地法律应受处罚的|
22.根据犯罪主观要件、犯罪形态的理论分析,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选项】:
A甲为杀人而与李某商量并委托购买毒药,李某果然为其买来了剧毒药品。但10天后甲放弃了杀人意图,将毒药抛入河中。甲成立犯罪中止,而李某不应成立犯罪中止。
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答案】:B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C丙对仇人王某猛砍CA刀后离开现场。C小时后,丙为寻找、销毁犯罪工具回到现场,见王某仍然没有死亡,但极其可怜,即将其送到医院治疗。丙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D丁为了杀害李四而对其投毒,李四服毒后极端痛苦,于是丁将李四送往医院抢救脱险。经查明,毒物只达到致死量的5A%,即使不送到医院,李四也不会死。丁将被害人送到医院的行为和被害人的没有死亡之间,并无因果关系,所以丁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21.犯罪构成的特征包括()
【选项】:
A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
B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事实特征的相加之和
C犯罪构成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
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
【答案】:A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客观要件的有机整体|C犯罪构成是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法律标志|D犯罪构成是认定犯罪的唯一标准|
东北师范大学14秋《刑法总论(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答案

刑法总论(高起专)《刑法总论(高起专)》14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1. 犯罪分子具有刑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 )判处刑罚。
A. 法定刑幅度内B. 法定刑之下C. 法定刑以内D. 法定刑以下?正确答案:D2. 美国公民从日本劫持新加坡的民用飞机到泰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适用中国刑法对该行为人追究刑事责任,所体现的是A. 保护管辖原则B. 普遍管辖原则C. 属地管辖原则D. 折中管辖原则?正确答案:B3. 村民张某,为了赚钱,盗窃国防通信线路,销赃后得赃款,致使该线路中断通信10个多小时。
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 盗窃罪B. 破坏公用通信设备罪C. 破坏军事通信罪D. 故意毁坏财物罪?正确答案:C4. 甲为了逞威风,与乙的车在高速路上超车,造成乙的车司机重伤,另有一人死亡。
甲驾车逃离。
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交通肇事罪C. 破坏交通工具罪D.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B5. 甲强行占用乙的摩托车,乙已找到甲索要该车,某甲拒不交还。
某甲的行为:A. 不构成犯罪B. 构成侵占罪C. 构成抢劫罪D. 构成盗窃罪?正确答案:B6. 强奸罪的危害性体现在 .A. 使用暴力、胁迫手段B. 违背妇女意志C. 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手段D. 使用其他手段?正确答案:B7. 被告人张某为发泄对社会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
当场轧死6人,撞伤12人。
张某的行为构成 .A. 交通肇事罪B.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C. 重大责任事故罪D. 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D8. 某甲在聚众斗殴的过程中将对方参与斗殴的某乙打成重伤,某甲的行为构成A. 聚众斗殴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伤害罪D. 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正确答案:C9. 甲在走私过程中,将海关缉私人员全部打落水中。
对某甲的行为进行处罚的原则是A. 以走私罪进行处罚B. 以妨害公务罪进行处罚C. 按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进行数罪并罚D. 走私行为和妨害公务行为构成牵连罪;一从一重罪处罚?正确答案:C10. 犯罪客体体现的是一种 .A. 社会关系B. 人际关系C. 物质关系D. 思想关系?正确答案:A11. 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属于A. 结果加重犯B. 想象竞合犯C. 法规竞合犯D. 转化犯?正确答案:A12. 根据10题陈述,张某为闫某和行贿人之间介绍的行为,构成什么罪?A. 受贿罪B. 行贿罪C. 介绍贿赂罪D. 斡旋受贿罪?正确答案:C13. 李某欲杀害妻子朱某之念。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总论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罪刑法定原则B. 罪刑相适应原则C. 无罪推定原则D. 罪责自负原则答案:A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适用范围?A. 地域管辖B. 属人管辖C. 属地管辖D. 属事管辖答案:D3.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是指什么?A. 违反刑法的行为B. 违反民法的行为C. 违反行政法的行为D. 违反宪法的行为答案:A4. 刑法中规定的“刑罚”包括以下哪一项?A. 罚款B. 拘留C. 有期徒刑D. 以上都是答案:D5.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6.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预备”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B8.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既遂”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C9.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中止”是指什么?A. 犯罪的准备行为B. 犯罪的实施行为C. 犯罪的完成行为D. 犯罪的中止行为答案:D10. 刑法中规定的“犯罪集团”是指什么?A. 犯罪的个人B. 犯罪的组织C. 犯罪的团伙D. 犯罪的集体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盗窃C. 贪污D. 诈骗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免责事由?A. 正当防卫B. 紧急避险C. 精神病人D. 未成年人答案:ABC3. 以下哪些刑罚可以适用于未成年人?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无期徒刑答案:AC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刑法规定,犯罪行为必须有主观过错才能构成犯罪。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3

东北大学智慧树知到“法学”《刑法总论》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A.已满10周岁不满14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D.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2.我国刑法将所有犯罪划分为十类,依据的是()A.犯罪的一般客体B.犯罪的同类客体C.犯罪的直接客体D.犯罪的复杂客体3.根据故意形成的时间,可将犯罪故意分为( )。
A、预谋故意B、确定故意C、突发故意D、不确定故意正确答案:AC4.牵连犯的构成特征包括()A.必须出于一个犯罪目的B.必须出于数个犯罪目的C.必须是其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了其他罪名D.数行为之间存在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的牵连关系5.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犯罪概念是()A.实质概念B.形式概念C.法律特征概念D.形式和实质相统一的概念6.甲唆使乙杀丙,乙将丙杀死。
甲和乙属于()A.必要共犯B.任意共犯C.简单共犯D.复杂共犯7.各国确定刑事管辖权的原则包括()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普遍原则8.我国《刑法》规定,凡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A.一律适用我国刑法B.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我国刑法C.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不适用D.我国公民适用我国刑法,外国人通过外交途径解决9.下列选项中能够成为单位犯罪主体的有( )。
A、某区人民检察院B、某高校中文系C、某市工商局D、某私营企业正确答案:AC10.下列何种犯罪属于特殊主体犯罪( )。
A、抢夺罪B、招摇撞骗罪C、贪污罪D、行贿罪正确答案:C1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为()A.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B.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C.原判刑期以上,3年以下,但不得少于6个月D.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不得少于1年12.成立防卫过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A.防卫行为超过必要限度B.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C.防卫行为造成不必要的损害D.防卫行为造成重大损害13.死刑只适用于()的犯罪分子A.罪行极其严重B.罪大恶极C.多次实施严重罪行D.社会影响极其恶劣14.犯罪的本质特征是()A.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普遍违法性15.下列关于我国刑法规定的罚金刑执行方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奥鹏吉大21年春季《刑法总论》在线作业一.doc

1.王某等人在周某开的饭店就餐后未付钱。
两天后,王某等人再次路过周某的饭店时,周某向其催讨所欠饭款。
王某等人认为有失脸面,遂对周某拳打脚踢,并扬言次日会再来饭店教训周某。
第二天,周某为防不测,随身携带了一把尖刀。
中午时分,王某等人再次来到周某的饭店滋事,要周某赔偿名誉损失,周某不从。
王某遂用携带的斧头砍向周某的头部,周某侧身躲开,但仍被砍伤了手臂。
当王某再次砍来时,周某拔出早已准备好的尖刀还击,厮打中刺中王某胸部,致其死亡。
周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故意杀人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参考答案】: A2.甲为杀害仇人林某在偏僻处埋伏,见一黑影过来,以为是林某,便开枪射击。
黑影倒地后,甲发现死者竟然是自己的父亲。
事后查明,甲的子弹并未击中父亲,其父亲患有严重心脏病,因听到枪声后过度惊吓死亡。
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D.甲对林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对自己的父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应择一重罪处罚【参考答案】: A3.下列哪一项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
A.禁止习惯法的适用B.禁止类推制度C.重法有溯及既往的效力D.法律的规定必须明确、具体【参考答案】: C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下列情形属于没收财产刑范围的是:()A.王某买卖伪劣商品,案发后查获的用于生产伪劣商品的进口机器B.邓某犯诈骗罪,案发后被冻结在银行的合法收入10000元C.郭某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发后查获的3公斤吗啡D.张某拦路抢劫,将被害人打昏后所得的3万元人民币【参考答案】: B5.我国《刑法》中的追诉时效是指()。
A.经过一定期限,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或对判刑的人不再执行刑罚 B.刑法的溯及力 C.刑法的时间效力 D.经过一定期间,对犯罪分子不再追究刑事责任【参考答案】: D6.彭某因私愤蓄意杀害韩某。
一天在韩某回家途中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1.【第01章】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其中的“但书”表示的情况是对前段的()。
A 例外B 补充C 限制D 特别正确答案:A2.【第01章】在我国对刑法的立法解释的方式有()。
A 刑法中用条文明确规定的解释B 国家立法机关在法律的起草说明中所作的解释C 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实施中发生的歧义所进行的解释D 国家立法机关工作人员撰写的刑法释义正确答案:ABC3.【第01章】只要含有剥夺人身自由的内容的法律规范,均属于广义的刑法。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4.【第02章】刑法分则中对故意杀人罪规定了比虐待罪更高的法定刑,这体现了()。
A 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B 罪刑法定原则C 罪责自负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正确答案:D5.【第02章】甲男和乙女于某日在公园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对甲乙的行为如何认定()。
A 聚众淫乱罪B 组织淫秽表演罪C 寻衅滋事罪D 无罪正确答案:D6.【第02章】罪刑法定原则排斥的刑法解释是()。
A 限制解释B 类推解释C 文理解释D 扩张解释正确答案:B7.【第02章】下列关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法不溯及既往B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事立法制定合理的刑罚体系C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和罪犯的人身危险性相适应D 罪刑相适应原则要求在行刑中合理地运用减刑.假释等制度正确答案:BCD8.【第02章】下列选项中,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刑罚制度有()。
A 累犯B 自首C 缓刑D 减刑正确答案:ABCD9.【第02章】下列哪种情形体现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A 对累犯从重处罚B 对自首、立功的从宽处罚C 对中止犯的处罚宽大于未遂犯、预备犯D 对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正确答案:ABCD10.【第02章】刘某,17岁,因犯盗窃罪被公安机关逮捕,法院根据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对其从轻处罚,符合刑法的()。
A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B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罪刑法定原则正确答案:CD11.【第02章】禁止溯及既往原则是司法原则,但不是立法原则。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12.【第02章】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刑法中的体现。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13.【第03章】甲国公民从乙国劫持丙国的飞机到丁国,后逃至我国领域内,我国司法机关对该人追究刑事责任,这体现了()。
A 保护原则B 属地原则C 普遍原则D 折中原则正确答案:C14.【第03章】我国刑法规定的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 犯罪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B 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C 受害人与犯罪人均居住在我国领域内D 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正确答案:D15.【第03章】我国民航飞机在飞越日本领空时,机上一美国公民杀死一巴西乘客,犯了故意杀人罪,对这一犯罪的美国公民应适用()。
A 美国刑法B 中国刑法C 日本刑法D 巴西刑法正确答案:B16.【第03章】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地包括()。
A 犯罪结果地B 犯罪行为地C 罪犯住所地D 罪犯被捕地正确答案:AB17.【第03章】对根据普遍管辖原则所审理的犯罪,其实体法的适用根据是国际条约,而不是国内刑法。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18.【第03章】我国现行刑法典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19.【第03章】只有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内,才可以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20.【第04章】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应理解为()。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 不构成犯罪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正确答案:C21.【第04章】下列哪一个不是犯罪的基本特征()。
A 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 刑事违法性C 刑罚处罚性D 主观恶性正确答案:D22.【第04章】甲开车时打了个喷嚏,使方向盘失控,车冲到路边,将电线杆撞倒,电线被拉断,供电中断30余小时。
甲的行为()。
A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B 故意毁坏财物罪C 意外事件D 交通肇事罪正确答案:C23.【第04章】下列哪些行为不是犯罪()。
A 甲酒后驾车将人撞死B 乙驾车时,刹车突然失灵,致行人被撞死C 丙趁黑夜盗得他人50元钱D 丁狞猎时,误击了从树丛中跑出的一个人正确答案:BCD24.【第04章】如果某种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就表明该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25.【第05章】下列犯罪中,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的有()。
A 诬告陷害罪B 故意杀人罪C 盗窃罪D 诈骗罪正确答案:A26.【第05章】伪造货币罪的犯罪对象是伪币,行为人通过伪币所获得的非法收入是犯罪所得之物。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27.【第05章】法益实际上就是犯罪客体,二者只是称谓不同,并无实际变化。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28.【第06章】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A 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B 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资C 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D 甲菜农在公共汽车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正确答案:D29.【第06章】甲系某医院内科医生。
在为病人乙治疗的过程中,与病人家属发生争执。
后乙发病,甲不闻不问,病人家属百般恳求。
甲称:“平时你们不是什么都懂吗?现在来找我干嘛?”结果乙因并发症死亡。
对于甲的行为()。
A 应当批评教育B 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C 甲的行为系由于病人家属吵闹引起,乙的死亡应由家属和甲共同承担责任D 甲对乙的死亡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正确答案:BD30.【第06章】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特定行为的法律义务,而不履行该义务。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31.【第06章】认定因果关系则基本上完成了对于刑事责任的认定。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32.【第06章】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研究的是对行为与结果本身和行为与结果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33.【第07章】甲15岁时盗窃一辆宝马车价值50万元;年满16岁后盗窃一辆摩托车价值1万元。
关于本案正确的说法是()。
A 甲不负刑事责任B 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数额为1万元C 甲应负刑事责任,犯罪金额为51万元D 对甲可以从轻、减轻处罚正确答案:B34.【第07章】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
2011年3月20日,甲以特别残忍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
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本案不适用《刑法修正案(八)》B 对甲故意杀人的行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C 甲在审判时已满18周岁,可以适用死刑D 甲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正确答案:B35.【第07章】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
A 10周岁以下B 不满14周岁C 18周岁以下D 不满16周岁正确答案:B36.【第07章】路某(15岁)先后唆使张某(15岁)盗窃他人财物折价1万余元;唆使李某(19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计2000余元;唆使王某(15岁)抢劫他人财物计1500元。
路某的行为构成何罪?A 盗窃罪B 抢劫罪C 绑架罪D 抢劫罪、绑架罪正确答案:B37.【第07章】对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B 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C 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D 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正确答案:ABCD38.【第07章】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但可以适用死缓。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39.【第07章】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40.【第07章】根据刑法规定,国家机关也可以成为犯罪的主体。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对41.【第07章】没有辨认能力一定没有控制能力,没有控制能力也必然没有辨认能力。
正确错误正确答案: 错42.【第08章】甲蓄意杀乙,一日,将乙骗至郊外,用木棍击打乙的头部。
甲认为乙必死无疑,便弃尸而去,后乙被人救起。
甲的认识错误是()。
A 客体错误B 对象错误C 假想犯罪D 因果关系的错误正确答案:D43.【第08章】甲某贩运假酒,驾车路过一检查站时,工商部门工作人员张某登车检查,甲某为摆脱张某,突然发动汽车夺路而逃,疾驶后又突然刹车,导致张某头部摔地而死。
甲某对张某死亡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B44.【第08章】下列哪一行为构成故意犯罪?A 他人欲跳楼自杀,围观者大喊“怎么还不跳”,他人跳楼而亡B 司机急于回家,行驶时闯红灯,把马路上的行人撞死C 误将熟睡的孪生妻妹当成妻子,与其发生性关系D 作客的朋友在家中吸毒,主人装作没看见正确答案:D45.【第08章】甲酒醉后在街上被人撞了一下,话不投机,就拔出刀子向对方刺去,对方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甲的心理态度是()。
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疏忽大意的过失D 过于自信的过失正确答案:B46.【第08章】下列哪些案件不构成过失犯罪?A 老师因学生不守课堂纪律,将其赶出教室,学生跳楼自杀B 汽车修理工恶作剧,将高压气泵塞入同事肛门充气,致其肠道、内脏严重破损C 路人见义勇为追赶小偷,小偷跳河游往对岸,路人见状离去,小偷突然抽筋溺毙D 邻居看见6楼儿童马上要从阳台摔下,遂伸手去接,因未能接牢,儿童摔成重伤正确答案:ABCD47.【第08章】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A 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B 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C 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D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ABC48.【第08章】下列哪些行为属于过失犯罪?A 甲没有驾驶执照,却在马路上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缺乏驾车技能,而没有避免事故的发生B 乙持有驾驶执照,但在极度疲劳时驾驶汽车,行至一急拐弯处时,因为无力控制汽车而发生交通事故C 丙持有驾驶执照,驾驶面包车行至某商店时因购物,未使发动机熄火,让12岁小孩坐在副驾驶位上。
后者驾车前行,导致他人重伤D 猎人丁在深山老林打猎,误把上山采药的老农当作野猪,开枪致其死亡正确答案:ABCD49.【第08章】打击错误,是指行为本身的误差所导致的欲攻击对象与实际受害对象的不一致,它不同于方法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