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
统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 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 《地球——我们的家园》课件

举例说说你知道的新能源有哪些。
太阳能
风能
地热能
海洋能
新能源对保护环境有什么意义?
保护环境,你还可以做些什么?
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让 我们行动起来,让天更蓝、山更绿、水 更清。
与保护地球有关的日子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6月17日 世界防止荒漠化和
3月22日 世界水日 干旱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9月14日 世界清洁日
6.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签订协 定、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我国把 环境保护
列为基本国策。 7.人与自然是生命 共同体 。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危及人类
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8.为了保护地球家园,人类不断探索创新,运用聪明才智,将自然界 赋予人类的清洁能源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 ,
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 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里约奥运会奖牌
里约奥运会奖牌制作过程十分注重 天然和可持续性,金牌所用的金在提炼 过程中没有使用水银,而银牌和铜牌均 使用30%的可循环材料。奖牌挂带则由 回收使用的塑料瓶制成。木质奖牌盒子 外形像一粒种子,所使用的木材也是相 关森林保护机构认证的可循环资源。
4月7日 世界卫生日 9月16日 国际臭氧层保护日
5月31日 世界无烟日 10月26日 环卫工人日
6月11日 世界人口日
板书设计
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
我们生存的家园 尊重自然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古老智慧
地球—— 我们的家园 环境问题敲响了警钟 人类不当的行为导致各种环境问题
人类不尊重自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教学设计活动帮助卡4.播放三种制作地球模型的指导视频,指导学生小组商量后选择其中一种进行制作。
(采取小组自愿与教师分配原则,保证每种地球模型都有2组及以上小组进行制作,便于后续研讨)活动意图说明:本部分内容有2个探索活动。
探索活动1是学生利用气泡图整理已知的丢球知识,通过整理和分析已知的知识让其结构化,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还为模型制作提供正面的引导。
探索活动2是利用各种材料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来表达已知的地球知识。
环节三:研讨(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4:展示交流地球模型1.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
要求:(1)汇报时声音洪亮,描述全面细致(2)认真倾听,思考其他组的地球模型与小组制作的有何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还可以怎样改进。
2.想一想,说一说:不同模型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的模型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活动41.组织学生分组上台展示交流制作的模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汇报:①地球模型是怎么制作的②制作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③制作的地球模型可以如何改进?2.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不同的模型,总结不同模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的模型表达的地球知识是不同的;选择的材料、制作的方法不同,使用的范围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模型都有着地球的基本特征:是一个球体)3.提问: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我们的模型?(①让模型更精确表达地球知识②让模型更美观③从材料方面改进制作方法④增加表达的知识内容以增强模型功能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交流研讨,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制作过程以及模型所表达的地球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模型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评价反思,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改进地球模型。
环节四:拓展(指向目标3)学生活动5:观察分析地球仪1.看一看,说一说:常用的地球仪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之处?它又表达了哪些知识?教师活动51.提问:观察常用的地球仪,它和我们制作的模型有哪些不同?它表达了哪些知识?2.小结:我们制作的模型只能展示地球的部分特点,而真正的地球是涵盖了以上所有的特征,因此模型是需要不断完善的。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二单元 地球——我们的家园 课时练习 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4地球——我们的家园一、填空题1.世界环境日是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日。
2.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水俣病”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向大海中排放未处理的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
让我们行动起来,把碧绿还给____________,把蔚蓝还给海洋,把清澈留给天空。
4.地球出现了____________、环境污染和____________等问题。
如果人类不能尊重自然,随意破坏默默奉献的地球,就必然会受到____________。
5.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地球,实现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通过____________、制定法律等方式来限制人类对地球的伤害。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精选】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
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
以下是该单元的主要内容:
1. 大地球和小地球
-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它是一个圆球状的物体。
-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绕太阳运动。
- 地球有大洲、海洋和岛屿等不同的地理特征。
2. 地球的两极与四大洲
- 地球的两极是南极和北极,它们是地球表面上最冷的地方。
- 地球上共有四大洲,分别是亚洲、非洲、欧洲和大洋洲。
3. 中国的大陆与海岛
- 中国是一个位于亚洲的大陆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景观。
- 中国还包括一些海岛,比如台湾、海南岛等。
4. 台湾的位置与特点
- 台湾是中国的一个海岛,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南沿海。
- 台湾的气候温和,四季如春,适宜农业生产。
- 台湾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
5. 海南岛的位置与特点
- 海南岛是中国的一个海岛,位于中国大陆的南部。
- 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湿润,适宜种植水果和农作物。
- 海南岛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地理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汇总。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的大陆和海岛的位置与特点。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是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平的)。
2、最初,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但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交替循环又使古人做出了另一种猜想: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3、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平面下面。
4、因为坚信地球是球形,(1519年)9月,(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从(西班牙)出发,一直朝着一个方向航行,1522年,船队又回到了西班牙。
麦哲伦的航行是人类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他们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5、地球的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
6、2003年,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州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7、在桌面上模拟船进出港时,可以看到(船身和桅杆同时出现)。
8、18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9、人类登上太空第一人是(苏联)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中国登上太空第一人是(杨利伟)。
10、1969年,(美国人)登上月球,清楚的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1、地球上有(高山峡谷)、(峭壁悬崖)和深浅不一的(沟壑),地球上还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海洋)。
地球表面是千姿百态的,有(高原、海洋与岛屿、平原、山地、峡谷)等。
12、观察地形地图或地形地球仪:(蓝色代表水;绿色代表耕地、平原、森林;黄色代表山地、沙漠;白色代表冰川。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

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第1课:我们的地球模型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
地球表面主要由海洋和陆地组成,其中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约占29%。
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是一颗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动,这个运动叫做地球公转。
同时,地球还在自转。
地球形成的时间相当古老,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年。
不同的模型适合表达不同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地球知识,选择制作不同的地球模型。
观察常用的地球仪,我们可以知道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指示东西方向的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指示南北方向的线是经线。
第2课:昼夜交替现象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地球上被阳光照到的地方处于白昼,没被照到的地方处于黑夜。
昼夜交替是地球常见的天文现象。
地球上一昼夜的时间是24小时(或1天)。
我们可以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用地球模型(或乒乓球等球体)模拟地球。
通过模拟实验可以证明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
第3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在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地心说”和“日心说”两种学说。
地心说认为地球不动,太阳绕地球转;日心说认为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转,同时地球自转。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证明,地球会绕地轴自转,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地球还会绕着太阳公转。
第4课:谁迎来XXX地球上不同的地区,每天迎来XXX的时间不同。
东边的北京比西边的XXX先迎来XXX。
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用红色纸片模拟太阳,围成一圈的同学模拟地球,按某种方向转动模拟地球的自转,贴有地名的同学模拟不同的地区,先看到红纸片的同学模拟先迎来XXX。
1.当地球自西向东转动时,北京先迎来太阳,而当地球自东向西转动时,乌鲁木齐先看到太阳。
观察窗外的树木在前进的汽车上运动方向是向后的。
在转动的转椅上观察周围的景物,景物的转动方向与转椅转动的方向相反。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和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部分,也是我们最接近的部分,其平均厚度约为6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地核则位于地幔之下。
地核是地球最厚的部分,平均厚度约为2900千米。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力的作用和地壳运动的结果。
火山是因为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地震则是地壳的岩层在互相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会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
此外,地震方位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进行自动测定,但目前还无法预测地震。
如需更全面的信息,可以阅读课本教辅或者请教老师。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知识点整理

2021年秋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2.1.我们的地球模型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地球上有水、空气、岩石、生物等等。
2.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地球的地核、地幔和地壳的分界面,主要是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急剧变化推测而确定的。
4.在地球的结构中,地壳是最薄的一层,厚度约17千米,并且地壳的厚度是不均匀的,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大陆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而高山、平原地区的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海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只有6千米左右。
5.地幔是介于地表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厚度将近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岩造物质构成。
地幔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6.地核平均半径为3500千米。
7.地球上陆地不是全部连接在一起的,而是分散在世界各地,分成7大板块,海洋也被这些陆地划分出了不同的区域。
8.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公里,比全球陆地面积约为1.5亿平方公里的两倍还要大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
9.地球上,海洋不仅面积广大,而且是相互连通的,各大洋之间都有宽阔的水域或者比较狭窄的水道相连。
10.海洋和陆地在地球表面分布很不均匀,全球陆地面积的67%集中在北半球,而世界海洋面积的57%集中在南半球,海洋面积在北半球约战海陆总面积的61%,在南半球约占81%,海陆分布存在着不太标准的南北对称现象。
11.“我知道和感兴趣的地球知识”记录表我所知道的地球知识我感兴趣的地球知识地球的形状是球状的。
地球运动是围绕太阳转。
地球的年龄已经超过了40亿岁。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3颗行星。
目前地球上生活着70亿左右的人口。
地球是上百万生物的家园,包括人类。
地球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地球上昼夜是如何形成的?地球是怎样围绕太阳转动的?转动周期大约是多长时间?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夏季白天的时间比冬季长?12.研讨问题1:我们是如何制作地球模型的?我们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什么知识?地球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地球的结构及特点方面的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区域划分、人种分布等常识。
了解世界主要国家,了解人种和语言、文化差异及与居住环境、气候的关系。
懂得对差异持尊重和理解的态度。
学会使用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并能运用于生活。
2、过程与方法:在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体会“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家乡生态环境,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二、教材解读:第二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是由(1)人类的家园——地球;(2)重负的大地;(3)我们能为地球作些什么;(4)当灾害降临的时候四个主题构成。
本单元主要是从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切入,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地球本身的地理学认识、以及地球的外部环境——自然风光、生活在地球上的国家和人的认识。
在客观认识世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对世界的亲近感以及确立最为基本的全球意识。
三、教学措施1、采用分组调查的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学会在收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
2、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
3、发挥各种资源,如:光盘、网上资料等,让学生视野更宽阔,更好地主动探究相关内容。
四、课时安排:第一课2课时第二课2课时第三课2课时第四课2课时备课时间: 2010 年 9 月 21 日教案总序号:10 课题人类的家园—地球(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2、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2、难点: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要尊重、欣赏、接纳。
激情导入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非常熟悉的母亲,今天我们了解地球上人类的共同的母亲——地球。
活动一地球的形象1 设想:每个人的母亲都有自己的照片,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吗?请同学们畅谈如果给地球照相,该怎么照。
2 思考与分析:收集地球的照片,分析这些照片是怎么拍摄的。
结合教材,针对大家初看“从太空看地球”照片感到新奇与疑惑的地方,组织学生讨论。
3 创作:根据理解,用彩色笔等文具画画地球,并设计解激情导入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
说词。
活动二“美丽的地球村”图片展1 将课前收集的地球风景图片和有关资料,分组整理手抄报的形式展现。
有关的文字资料,小组总结归纳。
2 小组汇报,教师总结分类。
根据小组汇报情况,安排下一步教学。
3 将手抄报贴在教师的四周,组织学生欣赏、参观。
然后分组交流看后的感受和收获,并提出自己相知道的问题。
活动三介绍“世界之最”1 结合教材第21页提供的材料,课前布置学生广泛收集“世界之最”。
教师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尽可能调动课外或其他学科信息资源。
2 教师提供给学生空白的世界地图,让学生将收集的“世界之最”以图片或文字形式放到相应的地方。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谈谈最想去看看哪个“世界之最”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了解了什么?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板书设计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的形象美丽的地球村教学反思1、通过激情导入,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2、通过设计各种活动的环节,让学生真正明白地球的美丽。
3、教学过程一定要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人类的家园—地球(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有关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常识2、过程与方法: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地球村自然环境的多样性,感受地球的美丽与神奇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2、难点:知道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要尊重、欣赏、接纳。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进行实地观察。
但是,地区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
于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的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那么从地球仪上我们都能看到一些什么呢?教学过程:活动一地球仪上的信息(一)观察1观察大小各异的地球仪,通过比较,初步了解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仪。
2分小组仔细观察地球仪。
首先,引导学生发现地球仪上有什么。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第23页的知识,初步了解经线、纬线和赤道。
(二)动手制作地球仪1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乒乓球等材料,尝试制作地球仪,画上经线、纬线和赤道。
能够识度读和运用地球仪,知道地球的经线、纬线、赤道、东西半2在地球仪上找到西经20度、东经160度两条经线。
确认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活动二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1 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被划分为七大洲和四大洋,并从地图上找出来。
2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设计一个关于七大洲与四大洋的问题,如:中国在哪个大洲,在地图上指出某国的位置,大西洋在地球仪的哪个地方?3 阅读小资料,了解亚洲名字的来历,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其它大洲的名字的来历。
活动三奥运会上话国家1引导学生想一想,奥运会哪些地方展现不同国家的标志。
如:运动员入场方阵前的标牌,各国代表队的简称及国旗标志,运动员服装标记,颁奖时的国歌与国旗。
2 通过国旗图案、国名的英语简称等,识记不同的国家。
3 想象2008北京奥运会。
设计运动员入场式课堂小结:通过地球仪来了解世界,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方便,也知道了世界各大洲的名字的来历。
布置作业:搜集四大洋名字的来历知道世界有不同的人种,探讨人种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树立人种无优劣观念。
板书设计人类的家园——地球地球仪上的信息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学反思1、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观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找到生活中对地球的认识。
3、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的。
重负的大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
2、过程与方法:理解一个地球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一个地球的含义,培养热爱地球的情感2、结合实际,说说以后在学习及生活中该如何做。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会唱《我们的田野》这首歌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放声歌唱吧!是谁带给我们美丽的田野?是谁带给我们清澈的小河?是谁带给我们无边的稻田?让我们共同感受地球母亲无私奉献给我们的这一切吧!感悟地球的奉献播放反映地球美丽富饶的录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资源。
以水、森林、矿产资源国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生活,说说地球给我们提供了什么。
我们身上穿的衣服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吃的食物离不开哪些资源?我们的住房离不开什么资源?我们的交通离不开什么资源?让学生了解当今地球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更深刻的加深学生保护地球的认识。
我们喜欢的自然风光在哪些?师生共同总结: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地球的无私奉献,我们居住的美丽环境是地球无私的为我们奉献,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师生同唱《我们的田野》进一步感受地球的奉献。
(二)地球变挤了1、观察教材中的漫画,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 、漫画的主题是什么?3、漫画中表现的是什么问题?你能为漫画取一个名字吗?4、你能为漫画中的“地球”和“人类”各配上一句台词吗?5、调查小组展示自己调查的结果,看看我国现在一共有多少人口,了解人们对我国人口数量的看法。
6、发给每个小组一张贴有漫画的白纸,在漫画周围写下问题: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住房会……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交通会……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我们的粮食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你有什么感受呢?地球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共同保护我们的共同家园。
板书设计重负的大地我们的田野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地球变挤了教学反思1、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整节课显得特别活跃。
2、学生们对地球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地球资源了解较少。
3、加强对学生知识的介绍,注重学科整合。
课题重负的大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2、过程与方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环境恶化、人口剧增、资源匮乏是当前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2、难点:培养学生爱护地球,保护地球的意识一、导入教学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往日的地球美丽、富绕,非常可爱,可是如今的地球变成什么样了呢?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课下的调查和搜集的资料。
二、教学活动专科门诊——资源科1、展示教材P31的图片和师生收集到的有关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图片或漫画。
2、让每组学生选择其中的三幅漫画或照片(分别体现人类破坏资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三个方面),先在组内讨论。
(1)当你看到这些照片或漫画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2)结合有关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3、让学生思考自然资源的破坏一短缺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专科门诊——环境科1、准备几组对比鲜明的图片:蔚蓝的天空——漫天黄沙;清澈见底的湖泊或河流——又臭又黑且浮着垃圾的河流;绿茵茵的草地和森林——被垃圾覆盖的大地;……2、让各学习小组负责一组图片,围绕图片展开讨论。
小组内部的成员再一分为二,让一部分人生活在好的环境中,另一部分人生活在坏的环境中,并让学生仔细观察各自的生活环境,尽量让自己置身其中。
(1)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学生分别描述他们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2)让学生交换生活环境,再说说此时可能的感受和心情。
3、我们都希望自己生活在没有被污染和破坏的环境中,但是我们当前的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组织调查环境的小组展示他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当前环境爱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
4、老师朗诵《寂静的春天》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及其带来的后果。
三、活动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2、师总结:地球“变挤”、“变穷”“变脏”这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让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人类和地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板书设计重负的大地地球变挤了地球变穷了地球变脏了教学反思1、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整节课显得比较活跃。
2、学生们对于地球资源、环境的保护知识了解太少。
3、加强对学生知识的介绍,注重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