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的建议
指导孩子学写字的建议

指导孩子学习写字的建议
不少有孩子上学朋友问我,假期想让孩子练练字,怎么进行指导?在这里,针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做一简单的统一回复,希望大家做一参考:
一、关于练习时间的问题,孩子练字(钢笔、毛笔)每次练习时间不宜过长,这和有老师指导不一样,自行练习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即可。
二、关于书写数量的问题,不要强制规定练习的数量,多少行,多少张纸,主要看练习的认真态度,在相应的学习时间内,学习态度决定学习效果。
三、关于书法的学习态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书法练习,尽量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氛围,比如:和孩子进行写字比赛,写字游戏,看看汉字演变故事等等,强制的学习效果是不好的,这一点家长朋友们一定要记住。
四、关于书法字帖的选择,这里只谈谈钢笔字帖的选择,新华书店里的钢笔字帖很多,书写者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书写水平很差,只是其营销手段好而已,选不好,反而起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尽量选择水平公认好的书法家字帖来练。
在这里我个人推荐选择:田英章、王正良、沈鸿根书写的字帖。
五、关于书法学习的习惯,书法练习过程中,对孩子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又很好地锻炼作用。
所以学习书法要以潜移默化地锻炼孩子的这些能力为主,鼓励孩子养成好习惯,每天坚持,这是检验自己耐心、毅力的一种手段。
六、关于临摹方法的应用。
在字帖上描写,我们称为“摹”,与字帖对照进行联系,我们称为“临”,两种学习方法合起来就是“临摹”,建议假期孩子练字,这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会不错。
关于进一步加强书法教育打造书法特色教育品牌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书法教育打造书法特色教育品牌的思考和建议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和京剧、中医、武术并称为“四大国粹”。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指出要加强美育的渗透和融合,突出以美育课程建设为重点,以艺术课程为主体,构建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大中小幼相互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
通过书法教学,对于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培养积极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水平、促进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部也多次出台加强书法教育、推动“书法进课堂”的实施意见。
而能否真正实现“书法进课堂”,书法教师成了关键要素。
畅通教师招聘渠道、增设书法教师编制就成了解题之策、破壁之举。
多年来,我市书法教育方兴未艾,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呈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县域内率先招收美术、书法、音乐中招特长生,也向高等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书法专业人才。
2014年至今,有45名学生被高等院校书法专业录取。
作为县级市来讲,能有这么多学生短时间内考入高校书法专业,全国绝无仅有。
打破教师招聘编制壁垒、充分发挥江北特有的书法教育专业人才优势、打造我市书法教育特色品牌,是推动江北基础教育建高地、起高峰的有力措施,是拓宽学生考学门路的创新之举,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坚持“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一、现状概述近年来,我市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由于教师编制限制、江北教师招聘人数偏少、且常年不招体音美教师,导致我市学校教师结构极不合理,根本无法实现“五育并举”目标。
书法教师更为奇缺,全市没有一名书法专业教师,大都由语文、美术等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兼任,且开课率较低。
有的学校只是简单地布置了书写任务,不仅增加了课业负担,也没有学习实效,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成长进步。
二、政策要求多年来,中共中央、国务院“两办”和教育部出台了许多书法教育、书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意见,明确了一定的要求。
学书法的朋友们建议

学书法的朋友们建议
作为一位热爱书法艺术的朋友,我非常欣赏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也深知学习书法需要耐心和恒心。
以下是我给学书法的朋友的一些建议:
一、学习书法需要懂得基本功
学习书法需要从基本功开始做起,如造字法、汉字结构、笔画运用等
基础知识。
在掌握了这些基本技巧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去体现书法
作品的美感。
二、注重笔顺和笔画的运用
书法作品的美感不仅在于书法家的笔法,也在于符号的取舍及排列。
笔画的运用产生出来的暗淡以及错落有致的笔法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
书法是一种精神的艺术,对书法家的文化素养有很高的要求。
只有懂
得文化、历史`,知道字的含义才能真正理解书法艺术,才能在自己的
作品中展现出来。
四、用心去领悟
书法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需要用心去领悟。
我们要注重从书中
获取学问、从字里寻找道理,通过借鉴先人的书法作品更好地提高自
己的水平和领悟书法之美。
五、多练习笔法
不能不经常且坚持不断地练习笔法,只有得到稳定的基础手艺之后才
能产生出优美的书法艺术作品。
由于学习书法是一个长期不断努力的
过程,我们要勇于尝试,不断挑战自己。
六、修身养性
书法除了从字形、字体方面的学习外,还需要从精神世界上进行修炼。
艺术源自于生活,需要我们在平稳淡静的心情中,经过不断的沉淀和
磨砺,才能够在书法作品中展现出真正的韵味。
学习书法需要长期的坚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希望所有热爱书
法的朋友都要脚踏实地,多多练习,不断提高自我,展现优雅独到的
书法风范。
如何在家进行简单的书法练习

如何在家进行简单的书法练习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通过书法练习可以培养我们的耐心、专注力和美感。
然而,由于忙碌的生活和外出限制,很多人可能无法参加正式的书法课程。
不必担心,本文将为你介绍如何在家进行简单的书法练习,以便提高你的书法水平。
一、准备书写工具在开始书法练习之前,你需要准备以下书写工具:1. 毛笔:选择一支适合你的练习的毛笔,练字用的毛笔一般较软,适合初学者。
可以购买专门的练字毛笔,也可以选择一支适合的字画毛笔。
2. 墨汁:使用质量好的墨汁,确保书写的质量和效果。
3. 宣纸或练习纸:宣纸是传统的书法纸张,可以让你感受到真正的书法乐趣。
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使用练习纸进行练习,这样不会浪费太多宝贵的宣纸。
二、练习基本笔画书法练习的基础是掌握基本的笔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书法基本笔画:1. 横:横向的一笔,可以通过练习横向直线来掌握。
2. 竖:竖直的一笔,通过练习竖直的直线可以掌握。
3. 撇:从左上方向右下方斜向下一笔,通过练习这种笔画可以提高你的书写速度和流畅性。
4. 捺:从右上方向左下方斜向下一笔,与撇相反。
亦是通过练习这种笔画可以提高你的书写速度和流畅性。
三、练习常见字体学习并练习常见的字体是提高书法水平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字体和练习方法:1. 楷书:楷书是最常见的书法字体,它的字体规范和结构清晰。
可以通过拼写常用的字词和短句来练习楷书。
2. 行书:行书是楷书和草书的中间形态,更加书写迅速,但仍保持一定的规范。
你可以选择一些简短的古诗句或成语来练习行书。
3. 草书:草书是最具艺术感和个人特色的字体之一,其书写风格潇洒难捉摸。
初学者可以通过模仿一些简单的草书作品来练习草书。
四、注意书写姿势与规范在进行书法练习时,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规范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坐姿:保持舒适的坐姿,背部挺直,能够保持良好的书写姿势和笔触。
2. 手腕:手腕保持放松和稳定,避免过度的紧张。
3. 速度:初学者应该慢慢书写,注意每个笔画的技巧,逐渐提高书写速度和连贯性。
关于写字(书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于写字(书法)教学的几点建议作者:王忠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20年第07期[摘要]写字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
写字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故事引领、及时评价、竞赛激励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写字教学质量。
[关键词]写字教学;培养兴趣;注重基础[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0)21-0017-02热爱祖国文字,具有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具备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也是基础教育课程的目标之一。
怎样开展书法教学,并使之达到良好的效果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兴趣,激发热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发生的一种内在动力。
写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
我们首先要让顽皮好动的孩子喜欢上写字,能够自觉坐下来,静下心来书写,并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故事引领,激发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我们可以通过讲述从古至今名人、书法家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之情,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每节书法课前,我总会给学生讲一个古人学习书法的故事,如王羲之“入木三分”“笔山墨池”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坚持的重要性;王献之“太”字的故事,让学生明白了不能骄傲自满,要学会谦虚;蔡邕看工匠粉刷墙壁而领悟了习字时蘸墨、用力及行笔速度之讲究,“草圣”张旭由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姿领悟了草书“使转”笔锋之驰骋美妙,米芾三天写一“永”字的故事,让学生明了习字需要用心;陈毅元帅“胸有碗墨”的故事,让学生懂得了学习书法要勤奋……每节课前五分钟的小故事既勾住了学生那颗躁动的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为课堂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巧立榜样,激发动力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而来自学生之中的榜样的力量是最有说服力的。
因此,我们要不断地在学生中间树立一个个榜样,这是激励学生学习书法的重要手段。
林曦---书法学习的建议和片段

听林曦老师讲书法林曦老师与儿子最近看到年轻貌美的书画家林曦老师(83年出生,不到30岁)讲书法的系列视频(讲座)。
我从头至尾仔细地聆听了好几遍,觉得讲得蛮好有深度,比起上回的范曾老师,年轻貌美的林曦老师不卑不亢、温文尔雅。
一双水灵灵的会说话的大眼睛透着智慧和真诚。
林老师对书法、对艺术的理解与诠释入木三分。
对学习书法的目的、作用和价值等的讲解生动、深刻、深入浅出,见解与认知独到并精辟。
林曦老师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悟性极高,手高的没有眼低的。
很多观点令我折服,听后开朗不少,甚至觉得很温暖,觉得她说出了我临帖学书的心情和感受,不由的信任与欢喜。
看着人家年轻漂亮,字画水平那么高,不由得悲怜自己太老、水平太洼,咋整呢?老也不是我的错。
洼,最近总感觉自己水平洼,没进步,啥时能不再洼?只有天知道。
一个人瞎摸索,可能还没入门。
容自己慢慢来,看到洼也是进步啊,不能气馁,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
不花钱不走路,上了一堂生动、实用、开眼界、收获大的课,欣喜、感激...其实根本不怕花钱不怕走路,就是不知道门在哪,给不给入,自己有没有能力入...我根据视频整理、记录了比较喜欢的文字及观点,附上,方便自己随时学习。
“书法的历史性格”书法是最直接呈现你人生状态和心像的心电图,好像是你的神经末梢的一个外观的东西,跟人本身永远是最直接近的。
书法的练习可能不会那么直接的影响到体察微的这件事,但是它会帮你得到察微的能力。
我们学写字的时候,实际上是放大了对当下的体察的密度,信息量更丰富了。
写字锻炼了这个能力。
写字需要的能力只有二个:第一是眼的观察能力。
(通过眼和心来运作,难度是体察的眼睛。
)第二是手的练习能力。
手上的技术完全没有速成的捷径。
多一天,多一个小时,多一分钟都是不一样的。
哪个比较难?老实说我觉得第一个比较难。
眼高手低是学任何门类艺术的第一个要求,眼界没到,基本上手没法跟上。
很多民间的书法爱好者,那是超级勤奋,最后写出来的高度令人遗憾,就是因为眼界问题。
关于高中《书法》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于高中《书法》教学的几点建议【摘要】高中《书法》教学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能力。
内容设置应该注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注重基础训练和创意实践。
教学方法应多样化,结合理论与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评价方式应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师资建设上要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建议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开展书法比赛和展览活动,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促进高中《书法》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书法》教学、重要性、目标与意义、内容设置、教学方法、评价方式、师资建设、建议总结。
1. 引言1.1 高中《书法》教学的重要性高中《书法》教学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中具有重要性。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自身的审美观和文化修养。
书法也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致感和审美能力。
高中《书法》教学也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书法是一种需要专注和耐心的艺术,通过练习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耐心,提高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思维能力。
在书写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书法带来的美感和愉悦,有助于他们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高中《书法》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审美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在当前重视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书法》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出更多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的优秀青年。
2. 正文2.1 关于高中《书法》教学的目标与意义高中《书法》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通过学习书法,学生可以感受到汉字的美感和历史文化的底蕴,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培养出一种良好的审美情趣。
适合书法作品初学者的内容

适合书法作品初学者的内容
对于书法初学者来说,适合的内容应该是简单明了、容易实践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书法初学者的内容建议:
1. 基础笔画练习:学习基本的横、竖、撇、捺、提、点等笔画,掌握笔画的正确书写顺序和力度。
2. 常见字体练习:从简单的楷书字体入手,如“心”、“一”、“山”等字,逐渐扩展到更复杂的字体,如“篆书”、“行书”等。
3. 模仿名家作品:选择一些著名的书法作品进行模仿练习,可以有助于学习书法的结构和美感。
4. 短句和成语练习:选择一些简单的句子或成语进行练习,例如“一心一意”、“青山绿水”。
5. 常用生活用语练习:如“春”、“夏”、“秋”、“冬”等与四季有
关的字,或者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字,如“家”、“友”、“爱”等。
6. 字母练习:可以尝试书写字母,了解西方书法的基本结构和规则。
无论选择哪种内容进行练习,初学者需要注重正确的姿势和笔画顺序,经常进行反复的练习和模仿,逐渐提高书法的技巧和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学习的建议林曦“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蔡邕《笔论》书法的基本功可以说就是掌握“中锋”的基本功。
中锋的练习就是武功内功的修习,是招式和套路的基础。
虽然书法中,也还有别的笔法,但是这些笔法都基本建立在中锋的基础上。
当其他的笔法出现问题时,往往都能在中锋上找到原因。
这可能和运动员基本功训练之后的竞技发挥,持续产生影响类似。
中锋的稳定练习,通常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
你可以选择篆书(《峄山碑》)来让线条的质量过关,练习藏锋和训练基本用笔的稳定性。
当中锋掌握之后可以选择一个隶书(比如《张迁碑》)加强提按和方笔的练习。
随后可以选择一个魏碑(《张猛龙碑》)作为和楷书之间的过度,加强用笔力量。
最后可以专注临写一个唐代楷书(颜真卿或其他楷书名家作品),或是更古朴的小楷(钟繇小楷)。
如果对自己要求更高些,也可以选择魏晋二王风格行书作为深入学习的路径。
(《兰亭序》或其他王羲之墨迹摹本)用这个思路练习,前后的次序过程非常重要。
一些书法爱好者,可能埋头练习了多年,还是没有度过中锋这一关口。
写出来的笔画仍然单薄缺乏质感。
中锋的练习最初可能很枯燥,但是狠狠心坚持一下,出手的笔画质量就会事半功倍地进步。
古人说,“用笔生结构,结构生用笔”,有时就是基本的技术笔法有问题,如何用功都和字帖上的字有巨大差距。
关于中锋线条的描述,大家可以去读一些古人的书论著作。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邱振中老师在《愉快的书法》中这样解释中锋:“毛笔线条有一定的宽度,线条两侧各形成一条边缘线,书写时,笔尖就在两侧的边缘线之间移动。
如果书写时笔尖一直处于线条中线的位置,这时的书写方式,就被称为‘中锋’;这样写出的线条,两条边缘线具有同样的特征,线条因此而显得圆浑、凝重、厚实。
中锋是书法中最基本的一种笔法。
”古人说是中锋如“锥划沙”。
你用一个尖锐物体划过沙的表面,从剖面上会看到一个底尖上宽的三角。
这说明笔画的力量始终在线的中心。
你还可以细心观察下雨时的车窗,当雨点往下滑落时,是随力积点成线地坠落,那也是中锋的表现。
水滴的每个点都能停住。
在写字时,墨水随着笔头中最长而尖的“锋”流注,均匀渗开,四面俱到,通体饱满。
中锋到后来是一种手上的感觉,万毫齐力,无论如何提按转笔,笔画仍圆润立体。
沈尹默先生说:字必须能够写到不是平躺在纸上,而呈现出飞动的其实,才有艺术的价值。
能够写出不是平躺,而是站起来的字,饱满的密度是由中锋的力量决定的。
除了中锋的力度,笔画还讲究“送到”,在各个笔画的端点末梢,用笔一定“停住”。
书写时,不要刻意描画“藏锋”(这是最常见的写字弊病)。
其实,笔只要能停住,笔锋就会自然收藏。
当你欣赏一些古代书家的字,尤其是经典之作,比如张旭、王羲之、王献之、怀素……他们即使是在书写得最龙飞凤舞的时刻,一笔的末端,放大到十倍以上,仍像一量稳稳踩实刹车的跑车,力量饱满且富有控制。
最后,就是如何细腻也不过分地注意观察字的“接笔处”和字中间的“空白处”。
接笔就是一个笔画和另一个笔画发生连接的地方,往往是一个字结构和细节的关键。
空白是气韵流动的地方,当一个字如何都与帖有很大差距时,琢磨一下空白处,往往会获得答案。
关于书法初学的基本问题可能就在中锋、停住、接笔、看空白这四个简单的词汇里面。
我自己仍在学习非常粗浅的阶段,只能奉上些心得,为求抛砖引玉。
掌握一门手艺的路径都是相似的,起点方法正确,加上持续的努力,就能在不断的成就感和惊喜中获得享受和激励。
如果方法不对,很容易就耗尽热情,无法坚持而最终放弃。
希望大家享受习字的过程。
每天坚持至少半小时的练习时间,安定情绪,有益身心。
字为心画,当你让一条线条饱满、有力、润泽时,你必定有了均匀的呼吸和安静的心灵。
学习书法不是要让你成为一个字比别人写得好看的人,而是在一遍一遍的古人最直接的揣摩交流中,学到教养、风骨、耐心和趣味,最珍贵的是,学会欣赏万千笔墨,欣赏这功利世界里难得的抽象之美。
糊糊微博中关于书法学习的片段:(有同学告诉我说很有用,就原文摘录,分享于下)书法,古代叫做“法书”,依法而书,法度是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但是你会发现每一位后世名家都是从一个祖宗那里学出来的,只是加上了自己的性情。
我练习书法20 年的路线:赵孟頫、《九成宫》、《颜家庙》、《张猛龙》、《龙门二十品》、《圣教序(怀素,褚遂良)》、《峄山刻石》、《张迁碑》、《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石门颂》、《汲黯传》、一大堆北魏墓志(元字开头的)、《兰亭序》(这个曾经每天一遍)、王羲之尺牍、《韭花帖》、《伯远帖》、《倪宽赞》、《宣示表》。
有个好老师当然好。
如果没有,那么王羲之或者颜真卿你随便拜师。
关键是方法对,依法不依人。
这就是古代很多中医秘方被搞得很神秘,实际上书上都写啦,只是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读古书。
其实除了最初的中锋掌握和进阶的笔法掌握之外,每练一个帖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
所以目的明确,进步就明显。
比如楷书中颜真卿解决气势和厚度,欧阳询解决结构不要那么俗。
褚遂良解决仙气和细节。
要再气息更好,就往晋人追,想写得帅点,就往下找苏东坡、黄庭坚和米芾。
行气要好看,那么《韭花帖》和《伯远帖》很解决问题,包括《兰亭序》。
看空白处比看字要重要。
《祭侄稿》相对来说难一些,疏要比密容易好看。
中锋基础练习的最佳教材当然是《峄山刻石》,掌握中锋的同时还能兼顾造型能力。
如果没问题,那么接下来可以选择一个隶书来解决提按的变化。
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再就可以选择一个楷书,或是行书长期练习。
建议不要选择宋以后的字临摹,但是可以多看,我喜欢杨维帧,他和徐灵胎还挺像的,哈哈,扯远啦。
说说临摹的具体问题。
临和摹其实是分开的,临通常是对临,就是看着帖,对着写。
摹是更准确、更基础的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双钩描红。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做这项工作了,但是真的很管用。
虽然方法比较笨和累,但收获是丰盛的。
跟书法最像的艺术我想是音乐和舞蹈,有学乐器经验的朋友很容易理解,音准和节奏的准确是一切的唯一基础,一套体操或舞蹈里,五分钟可能包括了1000 个规定的动作和细节。
在可以做到形似了之后,才有神似的可能。
所以,书法的临帖工作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一招一式的准确之后,生熟巧妙,才能一步一步把书法的法度变为自然。
古人掌握书法比较容易的原因是他们的日常书写都是毛笔。
我们就必须要加大书写的量才能有气的连贯。
经常看见现在习惯用电脑人写的字,一排字里面大小不一,好像刚学写字的小朋友写的,很可爱。
如果对临,那么开始的时候,一个字至少写三遍:第一遍,一丝不苟地用分析的态度把字的结构用笔写下来,写一笔看一笔;第二遍,把刚刚分析完的字试图较连贯地写下来,通常这一遍最像;第三遍,不看字帖,凭记忆把之前记下来的每一笔的要点一次性地写出来。
最后检查漏掉了什么,或是再来一遍。
书法是国画的笔法母体,但是就书法本身的训练和要求来说,要比画画严格很多,也难一些。
你可以想想京剧或昆曲唱段的审美,是在一个集体的审美记忆里面,重现并且自然流露的性情。
所谓的当代书法不能有大众的共鸣,就是因为他们所试图打破的,恰恰是中国艺术都有的程式。
没有了难度,那么就缺乏趣味。
读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曾经有位老师跟我说,他的老师非常狠,一天只准他写十个字。
导致他常常要看一天帖之后才敢下笔写。
只有十个字的机会,却让他在读帖时心里写上一千遍。
老实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黄宾虹说,画夺造化。
“夺”字最难,要得神才能夺。
要把帖上的神夺下来,全靠眼睛。
大家可以去看看《纪昌学箭》的故事,这个故事和临帖有很大的关系,什么时候你能看见字中黑白变化的玄机,挤让间如武林高手在桌上过招,出桌者败且死,那么出手必不会差太多了。
所以,手上功夫容易掌握,古人说,写字不费百日功。
眼睛里的功夫练起来比较难。
就练字而言,用羊毫开始比较好,笔要比较大。
先难后易是捷径。
要尽量站着,悬腕和手臂练习。
别偷懒坐着把胳膊放桌上。
毡子是必备的,有一种黑色的毡子很好用,不会觉得被墨染得很黑。
然后是毛边纸,手工的比机制的好。
墨汁不用很讲究,但是不要兑水多,写出的字才精神。
去宜家买个能升高腿的桌子,高度起码比一般书桌高出10 到15 公分,桌子太矮很快就驼背啦。
要练的帖一定要去复印十页以上,放在所有能看到的地方,床头、沙发、包里、桌上……你跟它的视觉接触次数越多,思考越多,写的时候才不会慌乱。
此时才发现,原来我跟他不是很熟。
如果是碑,建议PS 一个白底黑字的版本,黑底白字容易有视觉上的误差。
(这种不传之密,都被我说出来啦,呵呵)在熟练掌握中锋和提按之后,尽量选墨迹研究,信息量比较大。
碑的损减太多,不容易学到精妙细节。
临二王时,可以用熟宣(书法的纸和画画的纸很不一样)甚至是打印纸,容易写出细节。
关于练习的时间,首先要做一个计划,比如每天一个多小时,三个月是约100 个小时。
如果你把这100 个小时,分摊到一年中完成的话,成绩是小于三个月的。
因为成果始终无法积累。
同样地,如果这100 小时,你用一个月完成了,那么成绩很容易大于三个月。
写写停停也可以,但是要有一定的量作底。
写到快要想骂人和摔笔的时候(这只是形容遇到了瓶颈),再熬一步,就是进步和突破,很多人都是在非常接近质变的时候放弃的。
所以,方法正确,足够的时间积累,你就可以让书法在你的体内长出来。
如同练瑜伽的时候,你是让姿势长在你的身体里一样。
我的经验是,欲速则不达,不要觉得自己是个聪明人,做好花别人3 倍的时间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能够发现最火速的高速路。
往往都是在怕麻烦,或是觉得我是否可以绕一下的时候,绕到坑里去的。
另外,“我”要小一点,不要上来就想到个性,个性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局限。
但是,局限是必然的,建议大家看石涛的《一画论》。
学习和表达是两个不太一样的过程,就学习阶段而言,彻底放空,打通关节是最重要的。
就表达而言,哈哈,也是彻底放空,出来什么就是什么。
刻意的,预谋的,都不见得是自己的那一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