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发展和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和传统文化形式,既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也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价值:
1. 文化传承:书法作为汉字文化的一部分,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传统。
书法作品通过墨宣纸上的线条,传达着历代文人的情感和智慧。
2. 历史记录:古代书法作品常被用于记录历史事件、表达政治理念。
一些历史文献、碑刻等成为了历史的见证和重要的研究资料。
3. 审美价值:古代书法注重笔墨的运用、结构的谋划,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许多书法家的作品成为艺术品,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
现代意义:
1. 文化自信: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国人文化自信心。
2. 审美教育: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书法的练习有助于培养耐心、专注力和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3. 文化交流:书法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可以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今天,书法通过艺术展览、交流活动等途径,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
4. 身心健康:书法练习需要专注和放松,有助于缓解现代社会中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
总体而言,书法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有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同时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和教育价值。
学习中国书法的意义

学习中国书法的意义中国书法艺术,是我国众多的优秀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是亿万人代代追求的、创造和欣赏的艺术,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甚至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的一种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学习中国书法的意义:学习中国书法的意义:书法自在的抒发最早的抒发应该是文字。
这在我们的讨论中具有双重意义:作为汉字这一语言传播的物质媒介,抒发的侧重点在于它的表意功能,所谓的“诗言志”,即是指此而言。
但要构成能言志的“诗”(泛指文字系统),则它已有相当完整的成热期特征,这是后来的事了。
那么,在尚未出现能言志的文字系统之前,抒发的媒介是什公如果当时尚未有表意功能的存在,缺乏系统的初生文字包括族徽、刻符讨于原始人而言究竟有什么仁随呢?中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或许,在族徽或某些刻符中寻找直接的表意性的抒发痕迹是荒诞不经的。
这是一种象征符号系统而不是指事符号系统。
族徽具有笼统的象征意蕴但没有直接的实指意义。
除数字以外的早期文字刻符也大率如是,那么,当祖先要以它来表诉某些感情、传达某种心绪时,他们最注目的必然不会是它的严枷勺文字意义,而是对它的造型意蕴报以更热切的垂青。
考虑到原始丛林中部落人等的生活环境的残酷严峻,考虑到原始人思维能力的低下,又考虑到表诉、传达媒介—文字刻划之类的缺乏系统性,这种抒发显然是十分初级的。
文字符号的缺乏系统性使抒发不会带有多少文学性;而生产力低下所导致的思维能力的低下,又决定了它必然采取直观的视觉立场而不采取抽象的思维立场一一严格地说,是一种迫不得已,而不是有意回避。
此外,这种客观环境与主观条件的限定,还决定了抒发不会有任何理性支配的倾向,一切都是简单而出于本能的。
中国名人书法作品欣赏:彩陶刻划向我犷随出了这样一个信息,作为文学性抒发,它简直连最基本的文字系统特征也不具备。
作为丰富的感情抒发,它又缺乏理性而沉沦于本能。
但正因抽象思维能力的缺乏,故它必然对视觉立场一见钟情。
这对于书粗a赏至关重要,有了这一前提,我们才可以进而断定,彩陶刻划上刀剐及其简单的横竖线与斜线,以及有意的交叉,虽然也许有一些特别的含义,但它基本上仍然是代表了部落人民的感悄形态的。
学书法的目的和意义总结

学书法的目的和意义总结
学书法的目的和意义如下:
1.传承中华文化: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书法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2.艺术熏陶:书法是一门艺术,学习书法能够提高审美能力,使人更加敏感于美的事物。
3.增强个人修养:书法讲究笔墨气韵,需要耐心细致、自律自控、活泼灵动,学习书法可以提高人的修养和素养。
4.善于沟通表达:书法可以让人的表达能力更加清晰、准确和得体,有利于平时与人的交流和沟通。
5.增强文化自信:学习书法可以让人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从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心。
6.增加乐趣:书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写好一件作品,但是书写的过程也是一种享受和乐趣,可以让人心情舒畅和放松。
如何学习书法及意义

如何学习书法及意义如何学习书法及意义--------学习书法的意义书法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艺术,是世界文化艺术的璀璨。
中华民族在历朝历代都非常重视文字的书写,因为他不只是生活、文化、思想和科学交流的媒介,而且其艺术价值非常高。
但随着科学的进步,电脑的普及,人们逐步忽视了写字的训练,所以,写出的汉字很难看。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学习书法不只是提高写字的水平,还能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人的良好心里素质。
一.静心的培养学习书法,首先要求人要坐得住。
心静是学习书法的首要问题。
静亦净,就是要求人能平静下来,停止一切活动,心里没有一切与写字无关的杂念,心静如水,专心致志,精神集中。
古人曾说“静能养神”、“静能养身”。
习书需要静,静能延年。
因此学习书法不但使人能做到静得下来、做得下来,对人身的健康有好处,还对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工作、学习、和做事的良好习惯,都有很好的帮助。
二.持之以恒的培养学习书法,其次要求人要有顽强的毅力。
持之以恒是学习书法的关键性的问题。
学习书法,要提高写字水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得到的事情,它需要坚持不懈每天不间断的临摹学习才能获得。
而临摹学习是比较枯燥的,进步又是很慢的,所以,一部分人就丧失了信心,认为自己不是那块料。
学习训练起来就不积极主动,今天高兴了就写几个字,明天不高兴了就不写了。
因此习书没有成功。
然而,另一部分人坚定了信心不间断的练习,最后不但提高了写字水平,还磨炼了人的毅力。
三.一丝不苟的培养一丝不苟是书法临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习书法的主要途径就是临摹,而不少人就不会临摹,甚至不喜欢临摹。
大家是不是知道,提高写字的水平是临摹,而学习其他任何知识都需要临摹。
如学写作文时要按例文写,学解数学题时要按例题作,这不都是临摹吗?如果你不按例文写和按例题去解题,你能学到写作和解题的方法吗?既然是临摹,就要一丝不苟,不能改变原意。
原貌是什么样,写出字就什么样。
而这时,有的人一临写不像,就丧失了意志,不能控制自己随意乱写了起来。
孩子学书法的好处和重要性

孩子学书法的好处和重要性
1 学书法的好处
学书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书法作为其中一个门派,首先来
自国学,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结合书写理念,打造出一种完整的
文化体系。
学书法可以帮助孩子增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甚至
通过书法实践体现其中的哲学思想。
2 学书法的重要性
书法被认为是注重艺术性和审美意识的文化修养的体现,它使以
书法人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水平。
书法的交流和欣赏也可以帮
助培养孩子的两眼关系,从而增强孩子的空间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孩子的视觉和情感开发,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3 练习书法的方法
练习书法的方法以书写宋体为主,书写的前期最重要是学会挥毫法,掌握正确的笔画书写姿势和方法,如知字书写直行、横行、撇、捺、折弯等动作轨迹。
另外,在书写实践中要多认真观察书法高手书
写的精神气质,借鉴他书写中的韵律,充实理解书法,使书法作品有
超然之美、有生机之灵。
4 总结
无论是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还是为了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都
显示了学书法的重要性。
它既可以帮助孩子增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
理解,又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
所以,让孩子学习一点书法,对他们来说,一定会极大地促进他们身心发育及文化素养的提高。
学习书法的意义

学习书法的意义学习书法的意义在于学习美,发现美,感悟美,享受美。
书法是世界公认的高深的文化艺术,时刻闪烁着美的光辉。
梁启超说:写字有线条的美,光的美,表现个性的美,在美术上价值很大。
书法家沈尹默:它无色而有图画的灿烂,无声而有音乐的旋律,引人欣赏,心旷神怡。
当打开书法名家字帖那一瞬间,美随之扑面而来,墨香起舞,线条飞动,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
学习美,才能发现美1.学习书法美,先学点画、结构美。
书法是由字组合而成,字又由点画构造,各有各的美,点画、结字又需要基本技法来支撑,基本技法是学习书法的工具,也是审美的工具,所以学习书法,先掌握基本技法,通过反复的读帖、临帖,逐渐掌握其规律。
2.学习章法的美章法的美,是整体的美,当章法与局部产生矛盾的时候,不计局部得失,把握通篇的美。
丰子恺在自己的《艺术三味》曾经这样描述书法家吴昌硕: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的字,觉得单看笔画并不好看,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不好看,然而看这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
章法的美,是书法美的高级境界,需要持之以恒的通临名家碑帖,感受线条墨法折射出来的性情雅韵。
感悟美,享受美书法有雄浑美之美,粗犷之美,妍丽之美,遒劲之美,有质朴茂密之美,又有灵动飘逸之美。
中国文化自古受儒家文化思想影响,书法自自不例外,王羲之书法既出,中和之美便成了审美取向,成为书家追求典范。
颜真卿一改初唐瘦劲之风,化雄浑之大气,突破二王江山,为书法美,开辟新的方向。
历代书法家不断发掘书法美,唐朝尚法之美,宋朝尚意之美,元明尚态之美,让后世有更多的美去学习领悟。
美的东西总需要去领域琢磨,不同的书法有不同的美,不同的感悟。
王羲之的中和之美,《兰亭序》是其代表,这种人格美,境界美,需要有一定的阅历,需要放浪于山水,需要在自然的环境中,感受大自然的恬静舒适,崇山峻岭,河流溪水都是感悟的源泉,领会人与自然的融合,反过来再读《兰亭序》,境界自然不一样。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看看帖,读读帖,享受着书法的美,那是真的惬意。
我们学习书法的意义

我们学习书法的意义何铁山现代科学的发展,电脑的普及,使我们似乎离书法越来越远了。
现在不少人,特别是一些年青人,或由于长时间已习惯使用电脑,或宥于认识上的原因,已很少拿笔写字,有些连基本的汉字书写都有了困难,就更无遑学习书法了。
那么我们今天还需要学习书法吗?学习书法究竟还有意义吗?我认为答案是无庸置疑的!学习书法,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无论是青少年、壮年还是老年,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1、有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和发展现代先进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夏商开始的甲骨文,就与书法紧密相联。
书法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现代著名哲学家、艺术家、法籍华人熊秉明语〕”,是“不朽之盛事〔唐代著名学者、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语〕”,也是“中国现代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中国书协主席沈鹏先生语〕”。
晋“书圣”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云:“夫三端〔文士之笔端,武士之剑端,辩士之舌端,是为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即孔子所说的礼、乐、御、射、书、数〕之奥,莫重乎银钩〔此银钩代指书法〕”,这句话告诉我们:“三端”之中,书法是最为奇妙的,六艺之中,书法是最为深奥的;在汉代国家设有专门的书学博士;在唐代书法是考进士的必考课;可见在古代中国,书法为统治者和社会所重视之程度。
为什么?因为书法艺术是以汉文字为基础的,而汉文字不仅是中国几乎所有传统文化的载体,而且也是现代中国文明进步的基石。
近代汉字拉丁化的失败,现代汉字数字输入法的成功,说明汉字不仅能与时俱进,而且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继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就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也就是宣传和发展现代中国先进文化。
2、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国学修养,激发我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干。
它以先秦诸子经典为基础,涵盖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与之同时之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还包括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学等。
为什么学习书法,学习书法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把字体写好吗?即是传承,也是利己共勉!

为什么学习书法,学习书法的意义何在,只是为了把字体写好吗?即是传承,也是利己共勉!1书法养神《黄帝内经》说:“静则神藏,躁则消亡”。
书法能让人的心静下来,让学者通过学习书法凝神静虑,少躁动,书法之动是专一不杂、养神之动。
2书法养心学习书法培养耐心,细心的素质。
耐心恒也,细心微也。
老子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杜甫有诗曰:“始知豪放在精微”。
书法的起笔收笔处可培养学员精微的好习惯。
3书法养目书法要心悟手出,耳濡目染,而观察最为重要。
孙过庭在《书谱》中说:“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我们尤其注重眼的观察能力。
4书法养美学习书法是学会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
5书法养正柳公权说:“心正则字正”,通过写字提升人格,书法是人心灵的心电图,即:“写好字,做好人”。
6书法养学我们时刻培养其大书法观,一定要知道,学习书法不仅仅在学写字,在学写字的同时,注重传统文化的学习,诸如经子史集等传统文化。
7书法养气孟子说:“吴善养我浩然之气”,此气至大至刚也。
我们注重书法的气息、气韵的培养,更强调“浩然正气”的培养。
这是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
8书法养敬《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
我们做学问,学写字要有虔诚之心,敬重之心,唯敬重之心才能领略其妙。
9书法养礼不知礼无以立,通过一笔一画的学习,我们注重礼的培养。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通过学习书法“克己复礼”。
礼的精神在当今尤有提倡的必要。
[总之,写得一手正确、清楚、流畅、美观的好字。
不但对工作和学习很有益处,而且也是一种文化素养的体现,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的发展和学习书法的意义
书法的发展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了当今的文字,又因祖先发明了文字,开始用毛笔书写,便产生了书法。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直至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
书法一直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大家都知道,秦统一六国,统一了文字,丞相李斯取史籀大篆而创其小篆,由于小篆,篆法苛刻,书写不便,于是演变成隶书体的出现。
隶书体实为篆体之捷,也就是说篆体的快写的演变。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上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到了西汉,隶书完成了由篆书到隶书的最终蜕变。
特别是东汉,隶书鼎盛,碑刻林立,东汉石刻中尤以《石门颂》等为最著名,书法家视为"神品"。
《西狭颂》、《乙瑛》、《史晨》、《张迁》、《曹全》等诸碑也为后人称道仿效,或朴拙或秀巧,或方刚或圆柔,或含蓄或张扬,各臻妙绝。
可以说,每碑各出一奇,此时隶书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汉代书法家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汉隶书家,以蔡邕为代表。
一类是草书书家,以张芝为代表,张芝后被世人称之为"草圣"。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是各种书体交相大发展的时期。
三国
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时期的地位化落衍变出楷书,成为书
法艺术的又一主体。
三国(魏)时期钟繇的《宣示表》《荐季直表》,成为楷书经典的开山之作。
陆机《平复帖》(作者用秃笔写于麻
纸之上,墨色微绿。
笔意婉转,风格平淡质朴,其字体为草隶书,
它一方面是隶书发展过程中的标本,同时更是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
渡的重要佐证)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名人墨迹。
楷书经过魏、西晋的
发展,到东晋已趋成熟,南北朝碑刻书法大都是以楷书书体为胜。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两晋最有
创新意义的是创造其流美飘逸的行书,其代表作“三希帖”,即王珣《伯远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等。
在书法
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两晋的王羲之,世人称其为"书圣"。
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称其笔势为"飘若
浮云,矫若惊龙"之书也。
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进入北碑南帖时代。
北朝碑刻书法,以北魏、东魏最精,风格亦多姿多彩,似又重复汉碑之辉煌。
代表
作有《张猛龙碑》《敬使君碑》以及郑道昭的《郑文公碑》,为北魏
摩崖刻石。
碑帖之中代表作有《真草千子文》等。
唐代文化辉煌灿烂,名家辈出,灿若繁星。
整个唐代书法,从六朝书法遗法中蝉脱而出,以楷书为主流,结构严谨笔法具臻。
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并称初唐四家。
稍晚的孙过庭、李邕
以及陆柬之、怀素、张旭等一大批书法家也都有相当的成就。
唐玄
宗时,以李白的诗、裴Error!的剑舞和张旭的草书号为三绝。
到了中唐,楷书再度有新的突破。
以颜真卿为代表为楷书奠定了标准,树
立了楷模,形成为正统。
柳公权是继颜真卿之后的重要书法家,其
字遒劲圆润,楷法精严。
至此中国书法文体基本已全部确定。
五代十国时期,朝代频繁更替,战乱不已,人们有一种不
安的心绪,再加唐人已把书法上的法度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境地,于
是书法家们转向以书法抒发个人意趣的轨道,在这方面取得高度成
就的是杨凝式。
杨凝式擅长楷、行、草书,并按唐代书法发展的脉
络上溯魏晋书法。
融入楷、行、草书与篆、隶二体的结构和笔法,
创造出一种楷兼行、行兼草、并寓篆、隶遗意的新风貌。
宋代书法尚"意",是对唐人书法尚"法"的超脱更新。
书法于法度之外,多几分意趣内涵。
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
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他们都力图在表现自已的书法风貌的同时,凸现出一种标新立异的姿态,并给人以一种新的意境趣味。
元代书法也得到一定的发展。
书法总的趋势是崇尚复古,
宗法晋、唐,而少有创新。
元朝书坛的核心人物是赵孟頫,赵孟頫
擅长篆、隶、楷、行、草诸体,用笔秀研飘逸,体势姿媚。
他所创
立的楷书"赵体"与欧体、颜体、柳体并称中国书法四体,成为后代
规摹的主要书体。
在元朝书坛也享有盛名的还有鲜于枢,邓文原,
二人与赵孟頫、并称元初三大书法家。
明朝中期文人书法重新抬头,在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其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王宠。
另外,在祝、文、王等周围,还云集着一批书法家。
如陈淳、文彭、文嘉、周天球、王登等人,都是属于吴门四派的书法家,所以当时有“天下书法尽归吴门”的说法。
晚明书坛,徐渭、邢侗、董其昌、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许友、米万钟等人继起,开始了一种复古运动,书风离俗而趋雅。
其中影响最大,开一代书风的应推董其昌。
董其昌法唐而入晋,兼工楷、行、草书,形成生拙秀雅的书法风格。
清代书法的总体倾向是尚质,同时分为帖学与碑学两大发展时期,帖学书法家中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家为代表。
清代金石日出甚多,士大夫从热衷于尺牍转而从事金石考据之学,加之包世臣、康有为大力张扬,碑学作为一种与帖学相抗衡的书学系统而存在。
当时著名的书家如金农、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赵之谦、杨守敬、吴昌硕、康有为等纷纷用碑意写字作画,达到了尽性尽理
这时期还有一些画家兼书法家,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汪士慎、李方膺等,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近现代,书法艺术,流衍数千年之后,更是百川汇聚而归于大海,蔚为大观,多姿多彩。
尤其是现代的书法艺木,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出现了更多的书法形态,如:隶行书、隶草书、隶篆书、草篆,行书、隶书、篆书综合的现代书法等等。
大化流衍,或许是
因现代的文明典盛,造就出繁荣昌盛的现代书艺,现在的书法艺术景象,这是非常好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景象繁荣,但书家水品却难达到过去那种出神入化的高度,原因诸多,其一,现代人日常书写工具已不在所谓的毛笔了,更有甚者诸笔不在有,电脑代之尔;其二经济科技的高度发展,尚古之风不有,断难有人在书法上耗费很大的精力,更不用说有唐人怀素那种“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木板为纸,板穿叶尽,秃笔成冢”的精神了,凡此种种,书法的高度似以达到顶端,逾越不得。
从某种意义上说,书法尤其是楷书在唐朝已经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后世虽然书法风格迥异或者在书法意境气韵上有种超越,但无不先宗法晋唐。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书法大多也基于此。
书法学习的意义
我们知道过去古人有“六艺”之说,即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也称之为“孔子六艺”或者“古代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这里提到“书”,也就是书法,实际这时的书法作为一种基本技能提出来的,你须会写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书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艺术。
大概到唐代人们对书法的看法是更臻于高雅。
比如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有云:“辩才俗姓袁氏,梁司空昂之玄孙。
辩才博学工文,琴棋书画,皆得其妙”,始有“琴棋书画”的提法,终而有四大才艺之说。
“书之为妙,近取诸身,远取诸物。
”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书
法源于象形,是人之自身及世界万物形象的高度浓缩和抽象,所以
美妙绝伦。
今天,汉字仍保留了这种特性。
唐孙过庭在他的《书谱》中说“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资,鸾舞蛇
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如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
之列河汉;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
以此推之,我们学习书法,就能提高我们对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认识,同时提高我们的
审美水平。
再者《书谱》中说,书法的学习和创作,如能“凛之以风神,温之以妍润,鼓之以枯劲,和之以娴雅”,便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
又,唐张怀瓘在《书议》中云:书法还可“骋纵横之志”,“散郁
结之怀”。
这些都能说明书法是可成为人的精神寄托,可改善人的心理状态的。
书法艺术它“囊括万殊,裁成一相”(唐张怀瓘语),是
抽象和具象的有机结合,它即具有东方民族固有的含蓄隽永的特点,又具有极大的开放性。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它可激发人们无限的想
象力。
它可能是一幅怡人的风景画,是一首荡气回肠抒情诗,一段
美丽的神话传奇,一幕动人的歌剧,一段美妙的音乐,一幕激情飞
扬的芭蕾┄┄但它同时还可能是:一个曼妙的天体阵列,一幅神奇
的元素图,一个有序的电子矩阵┄┄
古人云:“琴棋书画,此四者,君子之好也”。
又云:“试笔消
长日,耽书消百忧;闲来得如此,万事复何求?!”书法可以促使
内心的和谐!
书法可以教人学会观察、模仿、领悟,可培养人的细心、耐心
、恒心等等;同时,书道高雅,学习书法,必须加强修养,拓宽意境;必须丰富学识,博古通今,故能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增加人的智慧;书
法更能让人神定气健,古人云:“写字用于养心,愈病君子之乐。
”
人在写字时“不思声色,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恼,形无劳倦”,
说明练习书法也能祛病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