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通用5篇

儿童心理咨询案例及分析篇1近年来,儿童成长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的情况有所增加,儿童心理咨询也成为了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儿童心理咨询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小学三年级男生小林,是个可爱的男生,他数学和英语成绩都能达到9 O多分,数学思维上匕较敏锐,英语成绩也能保持9 5以上的优异成绩。

问题是,他的语文很糟糕,尤其是对写汉字有恐惧感。

他在学校表现:上课搞小动作,不听讲,不做课堂作业,出操时大家都做操,他就站在原地东张西望,或者自己玩自己的,就是不做。

午睡时,其他同学在休息,他就去打扰同学,或者涂画黑板,造成班级扣分。

他的班主任老师曾经多次请家长到学校,最近还惊动了校长请来了他的父母。

他的家庭情况:父亲在外忙碌,较少在家,母亲也有一间店面需要打理,但是尽量抽时间监督他学习。

家里还有个弟弟,上匕较霸道,常对他大吼大叫。

他的父母对他要求很严格,他爸爸妈妈常斥责他,他父亲偶尔也打他。

据观察,他的父亲是个脾气比较爆的人。

他现在在家里写作业,常常是要做到1 1点多甚至1 2点,主要是语文作业花时间,写一个字休息3 O多秒,发呆或者说话。

然后字体基本上是结构松散,笔画错乱。

案例分析(一)从偏科和文字书写结构松散、笔画错乱等原因看,有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原因1、从生理原因看,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儿童的左右脑发育不均衡;左脑发育优于右脑,或者是两脑不能协同活动(不能对所接受的感觉信息进行合理加工)o 因为左脑偏于对继时性信息的加工,而右脑偏于同时性信息的加工。

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偏于右脑,数学学习偏于左脑。

2、从儿童心理的原因看,孩子也许不喜欢语文老师,或者孩子的心理受到过语文老师的伤害。

致使孩子由不喜欢语文老师而导致讨厌语文课。

(二)上课不能专心听课和不遵守学校规则的原因1、从脑科学的角度讲,很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额叶(前额)比同龄孩子发育缓慢,还不能监控自己的行为。

因为额叶是主控人的注意力的关键部位。

也可能是前面说到的,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信息的统合出现障碍,在医学和心理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小强(化名),男,10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家庭情况: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小强由爷爷奶奶照顾。

小强性格孤僻,不合群,课堂上注意力难以集中,成绩较差。

二、案例经过1. 第一次辅导:小强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

我与他沟通时,他总是低头不语。

我决定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他提高注意力。

我们一起玩了一些简单的益智游戏,如拼图、找不同等。

在游戏中,我逐渐发现小强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2. 第二次辅导:小强逐渐适应了游戏辅导的方式,开始愿意与我交流。

我了解到小强非常喜欢画画,于是我们共同创作了一幅画,并在画中表达了友情、关爱和鼓励。

这让他感受到了被关注和爱护,逐渐变得愿意与同学交往。

3. 第三次辅导:小强开始主动与同学交流,但仍然存在自卑心理。

我引导他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应该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同时,我也鼓励他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增强自信心。

4. 第四次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小强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他开始主动参与班级活动,并担任了班级文艺委员。

在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和赞赏。

三、案例分析小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是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离异使他缺乏关爱和安全感。

同时,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小强缺乏家庭教育,导致学习成绩较差、性格孤僻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采用了游戏辅导、沟通交流、鼓励参与等方式进行个体辅导。

通过这些方法,小强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学会了与他人交往,增强了自信心。

四、建议和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给予孩子关爱和支持。

同时,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小学生心理实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实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实例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通过对一位小学生心理实例的分析,深入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2. 实例背景小明(化名)是一位12岁的小学生,就读于某小学。

根据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小明在学习上表现优秀,但最近在班级中出现了一些心理问题。

3. 实例分析3.1 社交障碍小明在班级中缺乏主动与同学交流和互动的能力,经常独自行动,不愿意参加班级的集体活动和游戏。

他的同学们认为他比较内向害羞,很少主动与人交流。

与此同时,小明也没有亲密的朋友,缺乏良好的社交关系。

3.2 情绪问题小明常常情绪低落,容易沮丧和消沉。

在课堂上,当遇到难题或者犯错误时,他容易自责和对自己失去信心。

这种情绪问题也使得小明在班级中的学习积极性和表现受到影响。

3.3 自卑感尽管小明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但他总是感到自己不如别人优秀。

当同学们赞扬他时,他往往回避,并认为自己只是偶然取得好成绩,而非真正有能力。

4. 分析结果4.1 原因分析小明的社交障碍和情绪问题可能源于他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经历。

可能是因为过去曾经受到过排斥、嘲笑、羞辱等不良社交体验,导致他形成了对社交的恐惧和自卑心理。

同时,过高的自我要求和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关注,使得小明在面对挑战时缺乏自信。

4.2 影响分析小明的心理问题给他的学习、成长和社交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

他与同学们的疏远使得他在班级中的集体行动和团队合作能力受到阻碍。

情绪低落和自卑感也影响了他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使得他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影响到未来的学业选择和发展。

5. 解决方法针对小明的心理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法:5.1 调整思维方式鼓励小明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学会接受和欣赏自己的优点和进步。

减少对自身过高的要求,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提高自信心。

5.2 培养社交技巧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辅导,帮助小明建立与同学们的良好关系。

可以通过参加社交活动、组织小组互动等方式,让小明逐渐适应和融入集体生活。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总结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分析与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生教育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总结有效的做法和经验。

案例一:情绪管理小明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经常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和哭泣。

他的班主任通过观察和了解,发现小明的情绪问题可能是因为家庭环境不稳定所致。

班主任决定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小明:1. 定期与小明交流:班主任每周一次和小明单独交流,用心倾听他的内心感受,了解他的困惑和不安。

2. 情绪管理训练:班主任邀请学校心理咨询师进行情绪管理培训课程,教授小明及其他学生一些调节情绪和压力的方法,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同时,班主任鼓励小明在日记中记录自己的情绪变化。

3. 家校合作:班主任与小明的家长保持沟通,向他们传达小明的情绪管理进展,并提供一些家庭活动,如亲子阅读、户外运动等,以促进家庭团结和情感交流。

通过以上措施,小明的情绪问题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他变得更加稳定和开朗,学习和人际关系也都有了积极的改变。

案例二:如何应对压力小华是一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在学习上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因而影响到了他的身心健康。

班主任决定通过以下方式来帮助小华:1. 建立压力管理机制:班主任在班级内建立了一个“心理压力监测表”,鼓励学生们记录每天的压力感受,例如学习、家庭、人际关系等。

同时,班主任还邀请心理专家来给学生们进行压力释放讲座,让他们具备应对压力的能力。

2.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班主任组织学生们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减轻学习时的紧张氛围。

同时,班级还建设了一个学习小组,鼓励学生们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3. 个体关怀和支持:班主任经常与小华进行个别沟通,了解他的学习困难,并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鼓励。

班主任也鼓励小华多参与体育运动和艺术活动,以缓解压力。

通过以上措施,小华的心理压力得到了舒缓,他的学习状态逐渐恢复,并展现了积极的变化。

案例三:建立自信心小杰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的情绪。

小学生心理案例与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案例与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案例与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就读于某小学的五年级学生,他是班级里的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模范生。

然而,在最近的一段时间内,班主任老师发现小明出现了一些问题,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二、案例描述1. 学习压力上升:以前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他感到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开始担心自己的成绩是否能够保持在优秀的水平上。

2. 过度自我要求:小明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他总是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如果一旦出现了一点小错误,他会非常自责和沮丧。

3. 社交焦虑:小明在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相对较好,但他总是感到有一种压力,害怕自己与同学们的关系出现问题,导致被孤立。

4. 焦虑情绪的体现:小明经常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尤其在接近考试或者被老师提问时更为明显。

他会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或者回答问题。

三、案例分析从小明的案例来看,他表现出了明显的心理压力和焦虑。

这种压力和焦虑主要源于以下因素:1. 学业压力:小明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这种良好的成绩给他带来了随之而来的巨大学业压力。

他可能害怕失去优秀的名次,害怕辜负老师和父母对他的期望。

这种过高的自我期待和担心可能导致他产生紧张和焦虑。

2. 完美主义倾向:小明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尤其是学习方面。

他不容许自己犯错,一旦出现了小的不如意,就会自责和沮丧。

这种完美主义倾向可能增加了他的心理压力。

3. 社交焦虑:小明可能对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人际关系过于在意。

他害怕自己与同学们的关系出现问题,可能因此产生了社交焦虑。

他可能一直在迎合他人的期待,以求得他人的认可。

4. 考试压力:小明在面对考试或者被提问时会感到紧张和焦虑。

他可能过度担心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害怕自己回答错误而被同学嘲笑或者老师批评。

四、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心理压力和焦虑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措施,来帮助他调整心态、减轻压力和焦虑。

1. 调整学习心态:教育小明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同时也是为了获得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五篇)XXX: XXX StudentsIn the last semester。

a new student named Long ** joinedour class。

He was mischievous but cute。

with a score of 30 in Chinese and 18 XXX his homework。

and even when he did。

it was messy and anized。

He ignored all the school rules and never wore the red XXX him to。

and he often spoke out of turn。

XXX。

after observing him。

I XXX。

XXX (ADHD)。

When I spoke to his mother。

she thought her child was doing well and was well-behaved。

However。

after our n。

she realized that her child often skipped school。

and his grandparents were unaware of it。

Long **'XXX shaped his free-spirited and XXX parents worked outside and left him with his grandparents。

XXX。

XXX。

but his XXX.To help Long **。

I took the following steps:1) XXX him love and care。

making him feel that he was not abandoned。

After class。

I provided him with nal support and arranged for him to sit with more outgoing children。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案例分析报告1000字【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上学期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是自从新学期开始,他就变得越来越不开心,课堂上总是神情恍惚,考试成绩也开始下滑,而且还出现了反复发生的腹痛和头痛的症状。

老师和家长发现后开始关注他的心理健康情况。

【分析报告】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和观察,我们认为小明可能存在以下心理问题:1. 学习压力过大由于原来的优异成绩,家人和老师的期望值增加,而小明自己也逐渐有了更高的学习要求。

在新学期里,来自老师和自己的期望让小明倍感压力,导致他的注意力转移,无法集中学习。

2. 认知失调当小明的学习成绩下降时,他的自我评价也随之下降。

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他对自己的自信心遭到了极大的打击。

这种负面的认知自我拖累了他的情绪,导致了抑郁情绪的出现。

3. 家庭教育不足尽管小明的家庭生活和学习环境较为和谐,但是家长在日常教育方面有些过于强调“优秀”而忽略了小明的身心健康。

这种家庭教育模式没有给予小明支持和关爱,反而给了他更多的责任和压力,让他感到失望和疲惫。

【干预建议】1. 科学解压缓解学习压力家长和老师应该尽量减轻小明的学习压力。

可以给他减少课余负担,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休息和放松。

同时可以安排一些适当的活动或娱乐,让小明愉快地度过课外时间,缓解学习压力。

2. 促进积极认知通过一些积极的教育和支持,教小明如何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并鼓励他发展自己的更多潜能。

使小明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挑战,树立积极的目标,增强自我肯定和自信心。

3. 加强关爱教育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对小明心理健康的关爱以及照顾。

增强家长对孩子内在需求的观察和理解,关注他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变化,及时给出实际有效的建议和支持。

提高小明的安全感和对家庭,学校环境的信任度。

4. 专业心理治疗如果小明情况严重,长时间处于恶劣的心理状态,需要寻求专业心理治疗师的帮助。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心理治疗师通过采用不同的认知和行为方案,来帮助小明缓解情绪、调整心态,增加自信,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应对挑战的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一一.案例介绍邓某是我班一位六年级的女同学,她长着一对会说话的大眼睛,头发黄黄的,稍稍有些蜷曲,成绩上游,中等智商,非常腼腆,性格内向,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听不清,脸蛋涨得绯红。

下课除了上厕所外总是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发呆,老师叫她去和同学玩,她会冲你勉强笑一下,仍坐着不动。

平时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和同学玩。

遇到节假日,父母叫她一起玩、作客,她都不去,连外婆家也不去。

二.案例分析自卑畏怯的心理大家都不同程度的有,有的同学在小学五年里顺利地走过来了,也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优势,面对激烈的竞争,却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自卑的心理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走进六年级的学习,特别是参加毕业会考,心理可能就忐忑不安。

一旦中途受到了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在激烈的竞争中,这种心理障碍是走向成功的大敌。

1.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难以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就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现在的家庭多是独生子女家庭,造成家长对孩子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导致许多的小学生肩负重担,过重的压力在学生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学生形成自卑心理,否定自己,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

母亲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力不从心,父亲每晚工作到深夜才回家,偶尔才过问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期望也很高,但表达的方式十分粗暴。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叹,久而久之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就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却慢慢占了上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问题案例分析报告
田家寨镇中心学校永丰小学:蔡延春
案例:李寿梅的心事
一、案例基本资料
姓名:李寿梅;性别:女;年龄:12岁;
二、问题概述
悲观厌世,常抱怨人情冷漠,觉得自己是世上多余的人。

不能接纳自己,老发脾气,不团结同学。

三、个案背景资料
1、家庭情况
李寿梅小时不在父母身边,是由奶奶带大,奶奶对她并不疼爱,常常无端对她发脾气,对她露出厌恶的情感。

上小学,李寿梅跟父母住在一起,由于早先的成长环境不利,小小的李寿梅已养成一些坏毛病,因此父母认为这个女儿很不乖巧,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好,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了李寿梅的古怪脾气。

上初中后,父母开始闹离婚,李寿梅长大了,但心事更重了。

2、学校生活
李寿梅读低年级时,由于成绩不好,好动,说谎,班主任经常向家长告状,家长因此经常打骂她,所以李寿梅不喜欢老师。

进入初中后,这种情况有所缓解,但她对同学仍有高度的戒备心,认为同学都很虚伪,势利,爱向老师打小报告,而同学却都觉得她有点古怪,反复无常。

渐渐地她觉得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人活在世上还得处处有防人之心,这样的生活实在没有意思,逐渐出现被班集体遗弃终将被社会淘汰的感觉。

3、个性与兴趣
性格内向,脾气古怪,有双面性。

爱好文学,看书,写作。

四、分析与诊断
1、成长环境造成人格障碍
幼年时,由于奶奶的厌恶,使年幼的李寿梅没有得到足够的温
暖和爱,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不信任、恐惧。

上小学时,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但并未弥补幼时的心理创伤,反之父母认为这个女儿不乖巧,并不疼爱。

加之父母本身感情不和,常把气出在她身上,这样更造就李寿梅的古怪脾气。

一次,李寿梅偷了家里的钱到外面买零食吃,被父母发现后,挨了一顿刻骨铭心的打,还罚跪了整整一天一夜,不许哭,不许睡觉。

加之小学表现欠佳,老师的告状对李寿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挨打、挨骂成了家常便饭,因此,在她的内心深处播下的全是“恨”的种子。

在她的日记中,几乎每篇都是“恨”开头,“恨”结尾,恨父母,恨老师,恨同学,恨自己,有一篇我数了一下,竟有53个“恨”字,可谓“雪海深仇”。

2、人际关系危机造成自我意识欠缺
自生下来,李寿梅就没有过好的人际关系,由于奶奶的不完全接纳,造成李寿梅从小就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认同;而最亲近的父母的不完全接纳,造成李寿梅认为自己是家里多余的;老师的指责、同学的冷落造成李寿梅认为自己是班里多余的人;而她自己也认为自己笨,虚伪、心胸狭窄,成绩不好,样子又丑(其实她并不丑),不会讨好别人,不值得别人爱,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有时痛苦无法排遣时,真想一死了之。

这些都是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她无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本个案有明显焦虚倾向,属自我意识不良。

五、辅导策略
1、采用合理情绪和认知调整的辅导方法。

2、学校和家庭的配合辅导。

六、辅导经过
1、信任、宣泄、发现心结
根据李寿梅的兴趣,我把班上的板报工作交给她负责,她表现出空前的热情和认真,板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

别班的板报一月一换,我班板报两周一换,雷打不动,且常办常新,我经常因此在班上表扬她。

看得出她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在班上还是有用的。

因为小学她从未如此被重用过,连小组长都未当过,当她从我这里找到了信任和自身的价值后,开始逐步向我敞开了心扉。

一天,我把哭肿了眼睛来上课的李寿梅带到心理辅导室,关切地问她:“今天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了?”她再次非常伤心地哭起来,然后把自己的心事告诉了我。

为了便于我了解,她把自己从未给别人看过的两本日记向我敞开,于是她辛酸的往事便历历在目,许多处,我也不由自主地流泪了。

后来李寿梅在一篇日记中写道:“上了中学,遇上了张老师,第一次有一种十分放心的感觉,对着张老师,我大倒苦水,第一次在老师面前哭泣,我不知道那时哭泣的是否是自己,我有一丝怀疑,但我现在确实感觉好多了。

”从李寿梅日记中可了解到,她看这个世界是灰色的,没有欢乐,没有理解,没有信任,没有爱。

她认为父母吵架闹离婚都是自己的错,因为父母也经常说:“要不是为了你,我们早就离婚了。

”这样她老是不断指责自己,同时又怨恨父母:“当初你们就不该把我生下来,让我死了算了。

”从另篇日记还可看出她对待同学也是这种态度,一天,她去等别班一个同学放学一起回家,谁知那个同学竟失约忘了,她没有去把事情弄清楚,而是单方面认为自己肯定哪里得罪了那个同学,才使得那个同学不理她,从而大发感概:天下朋友难交,真诚朋友没有等等。

其实那个同学是无心忘了,并未有意冷落她,只不过是她自我疑虑罢了。

一方面她抱怨别人,另一方面她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总之,李寿梅认为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使她感觉美好的东西,但她又渴望得到美的东西,这便是导致李寿梅焦虑的真正原因。

2、与家长配合
我们从李寿梅母亲那里了解到:李寿梅的家庭与李寿梅在日记中描述的基本相符,父母对于她物质上、学习上的一切要求都尽量满足,只是教育方式简单,疏于对她心理的关怀,动辄打骂,有时吵架时说一些不该说的话,李寿梅听后就把它们牢牢记住,并不断扩大,造成自己巨大的心理压力。

当我把李寿梅在校的情况向其母亲作了反映后,家长马上说:“她就这德行,从小到大都是,怎么打,怎么骂都没用,就跟她父亲一个样”。

鉴于她母亲的反应,我忙说:“其实,你女儿在许多方面都表现得相当不错,如果我们能给她一个较宽松的环境,让她呼吸得更自由些,或许她的脾气会好得多。

”她的母亲还是比较能接受我的说法,毕竟她只有一个女儿,还是很爱的。

我建议
她每周到学校来一趟了解女儿的情况,并保证在家尽量少指责女儿。

而在李寿梅那里,我也有意讲一些有关母女关爱的故事,让她体会到母亲是真的爱她,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通过两个月的这种互动,李寿梅母女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母女俩能在一起逛街买东西了。

3、沟通——改变认识,赏识教育——增强自我意识
鉴于李寿梅的错误认识,我通过直接交谈向她介绍一些心理健康知识,使其能形成一些比较正确的认识,从而能正确对待自己遇到的麻烦。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书信方式(因为李寿梅爱写作,是她建议用这个方式的)帮她分析自己的情况,问题出在哪里,应如何面对遇到的问题,例如:父母闹离婚是由于她们自己的感情出问题了,跟你没有直接关系,不要过多怪罪自己,而应振作起来,让他们因为有你这个女儿而骄傲;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包括我们自己,所以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周围的同学和自己;自己就是自己,任何人无法替代,我是独一无二的,要活得不卑微,不自践,要有骨气;当我们无法改变一些既成的事实时,何不把心灵的窗户投向那些美好的事物呢?这样的天是蓝的,海是绿的,人是愉快的。

七、后记
从李寿梅的案例中,我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善的一面和最脆弱的时候,对于那些已经存在一定问题的学生也不例外。

我们只有善于发掘,真诚理解和帮助,才能真正打动他们,接受帮助,自觉从泥潭中振作起来,找回失去的自我。

李寿梅之所以能有积极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尊重了她,信任了她,在她最感自卑的时候给了她精神上的安慰。

由此,她把向所有人关闭的日记向我敞开,还感谢我能够理解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