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赏析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4.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頂,一览众山小。

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怎样的生活哲理?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6.古诗词鉴赏。

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

初二下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检测试卷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草宫①怀古(唐)刘长卿君王不可见,芳草旧宫春。

犹带罗裙色②,青青向楚人。

【注】①春草宫是隋炀帝所建的离宫。

此地春色芳草浓盛,故而命名。

②罗裙色:古代宫妃罗裙的颜色。

(1)自然的规律是严峻无情的,历史的法则也是严峻无情的,曾不可一世的隋炀帝终被人民前进的激浪吞没。

面对久已消沉的隋宫废殿遗墟,诗人发出“________”(用诗中的原句回答)的感慨,这既是对历史法则的深刻揭示,也同时深含着对暴君隋炀帝的鞭笞。

(2)请你说一说诗中“犹带罗裙色”一句的作用。

2.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本诗每一节开头都写景,这些景物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2)重章叠句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5.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渺渺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居于黄州(今湖北黄冈)。

①作:建造。

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

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平山堂:在江苏扬州市,欧阳修所建。

③兰台公子:指宋玉,他曾任兰台令,相传兰台故址在湖北钟祥县境内。

④天籁:万物发出的自然之声音,这里指风声。

⑤刚道:硬要说,偏说。

(1)词的上片写景,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2)作者通过“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词的下片作简要阐释。

(3)词的上片描写快哉亭下及其远处的胜景,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4)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评价这首词“其精微超旷,真足以开拓心胸,推倒豪杰”,这句评语中的“超旷”表现在下片哪些方面?(3分)【参考答案】:(1)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开头四句,先实写,描绘了亭下江水与碧空相连,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或卷起窗帘,看见的亭台连水,碧水连空,水天一色的胜景)。

“长记”一词点明“平山堂”之景是回忆,属虚写,描绘了作者在此领略的江南那种山色若隐若现,高远空濛的景致。

(2)下片先写平静澄澈的江面突然大浪掀起,老渔翁沉着与风浪搏击的场景,来表现虽然人生风云变幻,但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气”(指正气和节操),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如同领略“千里快哉风”那样舒适快意的哲理。

(3)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2024年《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2024年《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①人鬼:三门峡中的南归门和北人。②一峰:黄河中的砥柱山。③骑鲸客:指李白。陆游《长歌行》:“人生不作安期生,醉人东海骑长鲸。”李东阳《李太白》: “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首词开篇句“黄河九天上”与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描绘的意境极为相似,接下来的三句,写黄河之长与黄河之险。
此词纯以气势胜。上片多写景,下片多抒情、议论。但就全词而言,写景、抒情、议论又融为一体;诗人既写出了三门峡雄险的气势,又融进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景物雄伟壮阔,感慨亦激愤难平。
《水调歌头》阅读答案 篇3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将迁新居不成,有感戏作。时以病止酒,且遣去歌者,末章及之。
我亦卜居者,岁晚望三间。昂昂千里,泛泛不作水中凫。好在书携一来,莫问家徒四壁,往日置锥无。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2.词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不可抑制的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壮志豪情(2分)三门津奇伟峻壮,险恶无比,作者借用“骑鲸客”的典故,联想到只有唤取像李白那样漫游江海的骑鲸豪客(2分),才能击着鼓,稳渡波涛如银山般叠起的三门津水的壮志豪情。(2分)
参考译文
黄河之水似乎是从天上而来,黄河之险让人鬼都要俯瞰而欲过不敢。大风起时,波涛汹涌,怒浪滔天,飘飞的浪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黄河水所掀起的水浪高过那吕梁山,水浪声势之状可比那八月的钱塘潮,横空之下,一洗尘寰。黄河水浪冲斥万象,但是中流的砥柱山面对滔天巨浪,却依旧气定神闲。
A、词人开篇表达了对屈原的仰慕与追思,"亦"暗示了自己与屈原被逐的.相似遭遇。
B、词人借物抒怀,表明自己愿作一匹器宇轩昂的千里马,不愿作一只随波逐流的野鸭。
C、作者感慨幸好还携带一束书籍,塑造了火灾后虽家徒四壁但心境乐观的诗人形象。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

《苏轼词二首》同步练习一、课内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苏轼的词和苏辙的散文(节选),完成(1)—(2)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黄州快哉亭记苏辙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1)苏轼苏辙兄弟都与张偓佺(即张怀民,字梦得)是朋友,以上两篇作品是他们同写黄州快哉亭的姊妹篇,都表现了人物共同的精神世界。

试结合作品内容简析。

(2)从虚实手法角度简要分析苏轼词《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写景特点。

参考答案:(1)从苏轼词“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句和苏辙文“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将何适而非快”等句可知张偓佺(怀民)的精神世界:不管身处何等境遇,只要心中坦然,胸中有浩然正气(气节、节操),泰然处之,不求名利,到哪里都能无限快乐。

(2)卷帘远望所见美景,都是以快哉亭为立足点所见,从正面直接描写,属于实写。

“长记”以下五句是以回忆平山堂之胜景来类比快哉亭美景,是侧面烘托快哉亭,属于虚写。

虚实结合,使诗歌描写手法富于变化,避免了单调,也拓展了诗歌思维空间,丰富了内容。

2.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3)题。

定风波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能表达本词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山头斜照却相迎”中的“相迎”运用了修辞手法,请你分析其表达效果。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

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及鉴赏《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由苏轼所创作的,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宋代:苏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译文落日中卷起绣帘眺望,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的夕阳与亭台相映,空阔无际。

为了我的来到,你特意在窗户上涂上了清油的朱漆,色彩犹新。

这让我想起当年在平山堂的时候,靠着枕席,欣赏江南的烟雨,遥望远方天际孤鸿出没的情景。

今天看到眼前的景象,我方体会到欧阳醉翁词句中所描绘的,山色若隐若现的景致。

广阔的水面十分明净,山峰翠绿的影子倒映其中。

忽然江面波涛汹涌,一个渔翁驾着小舟在风浪中掀舞。

见此不由得想起了宋玉的《风赋》,像宋玉这样可笑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庄子的风是天籁之说的,硬说什么风有雄雌。

其实,一个人只要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在任何境遇中都处之泰然,享受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平山堂: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古诗词鉴赏苏轼《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鉴赏苏轼《水调歌头》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完成第5—11题(23分)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本词的作者是宋代的________(人名),小序中的“子由”是_______(人名)。

(2分)
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词的小序中交代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B.词的上阕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

C.词的下阕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D.全词跌宕有致,情景交融,显示了词人浪漫、洒脱、超逸的词风。

5、苏轼(1分)苏辙(1分)
6、A(2分)。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四 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

(北京专用)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精练(含解析)不分版本专题四古典诗歌鉴赏古典诗歌鉴赏专题训练(一)1.(XXXX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问题。

(12分)水调歌头·与李长源游龙门元好问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

回头洛阳城阙,尘土一何深。

前日神光牛背,今日春风马耳②,因见古人心。

一笑青山底,未受二毛③侵。

问龙门,何所似,似山阴④。

平生梦想佳处,留眼更登临。

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

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注] ①神光牛背:面对他人侮辱不与之计较。

②春风马耳:比喻对外界议论漠然无所动心。

③二毛:头发白黑相间。

④山阴:语出《世说新语·言语》“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1)词中描写的龙门景色美不胜收,请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龙门美景的特点。

(2分)答: (2)“我有一卮芳酒,唤取山花山鸟,伴我醉时吟〞是词人形象的生动写照,词中多有这样的传神之笔,请结合相关词句对词人形象加以分析。

(6分)答: (3)如果将“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一诗句作为赠言与朋友共勉,请你说说其中的寓意。

(4分)答: 答案(1)壮观清静(清幽、幽静、静谧、清雅) 山青水绿(山清水秀) 鸟语花香(写出整体特点或局部特点均可)(2)(例如)“滩声荡高壁,秋气静云林〞两句中,“荡〞字为传神之笔,写出了水急声喧的非凡景色。

“静云林〞也写出了秋日风和、云止林静的特有画面。

词人写景,用笔甚简,以短短二句,包容龙门山水之胜,一动一静,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其间融进了词人对祖国河山的由衷热爱。

(3)(例如)这两句的本意是说身处一个美好的环境里,根本不用弹琴作乐,因为山水流动的声音本身就是一首乐曲。

其寓意是词人勉励朋友,让他不要受外界所扰,不要计较世俗议论的得失,让朋友和自己一样,洁身自好,独善其身。

2.(XXXX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12分)燕子来舟中作杜甫湖南①为客动经春②,燕子衔泥两度新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①,刚道②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①庄生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谓自然界的声响。

②刚道:硬说。

12.下列对词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在扬州建造了平山堂,苏轼曾为平山堂写词,“山色有无中”句就选自该词。

B.上阕写景,虚实结合;下阙写景议论,借驳宋玉表达“风无雌雄,不以谪为患”一旨。

C.“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借描写眼前美景,寄寓词人身受贬斥际遇的感慨。

D.词人在篇末写出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词的一项是()。

A.刚健遒劲B.慷慨激昂C.典雅庄重D.旷达豪迈
14.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阕的画线句。

8.第①段开篇直接点题,首先从“生活姿态”“寻找自我”“人生境界”三个层次解释“清欢”,确立了全文的结构思路,继而用对比性文字描述了清欢生活的直观特点,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清欢生活的喜爱之意,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础。

9.窗子和镜子是比喻说法,是说人需要认识外部世界,也需要认识自己。

然而,如何认识世界、认识自我,根本还是取决于人自己的心态,所以窗子或镜子并不重要。

10.“字”是用做记录和固定记忆的,而“水”又是流动不定的。

将生命的历程比作水上的字,形象地写出了生命的流动性和人生记忆的转瞬即逝。

这一比喻提示人们要回归自我,主掌自我,保持清欢的心境。

恰切地呼应了本文的主旨
11.本文所主张的“清欢”的人生态度是有价值的,这一主张自陶渊明以来就一直被知识分子所推崇。

在当下繁乱的社会生活中,许多人被功利、欲望和诱惑所羁绊,在富足中感受到的是压抑、困惑、紧张。

因此,学会过“清欢”的生活是万分必要的。

只有秉持“清欢”的人生态度,放下心灵深处冗余的负担,纯净灵魂,放松灵魂,才能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12.B
13.D
14.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前后动静斗转,动心骇目,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解析】
【分析】
12.此题考核考生对诗歌综合分析的能力。

常见的错误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风格不正确,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解答此类题型,需要考生通读全诗,从标题、作者、正文到注释,要务求全面。

然后要看准要求,看清题干要求选择正确的选项还是错误的选项,是选择一项还是两项。

再细品选项,要落实选项的内容在诗词中的位置,要注意是从语言、形象、手法还是情感角度设置,诗词中有无相应的关键词或提示点。

最后要学会排除。

A项张冠李戴,“山色有无中”是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中的诗句,上片最后一句话说“认得醉翁语”,可见这是欧阳修的诗句。

C项“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一句是虚写。

作者用“长记”二字,唤起他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那种若隐若现、若有若无、高远空蒙的江南山色的美好回忆。

D项词人在篇末用“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这一豪气干云的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的千里雄风。

苏轼这种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坦荡的人生态度,显然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而不是说只要有长风千里,令人痛快,内心便会充满浩然之气,坦荡洒脱。

故选B。

13.此题考核考生对诗词风格特点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一般从诗词的类型、语言、手法、意境、感情等方面加以分析。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

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因此,它的风格特点是“旷达豪放”。

故选D。

14.此题考核考生对诗句的赏析。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等角度赏析。

诗歌中画线的句子是描写景物的句子,考生可从意象意境、描写手法、情感等角度分析。

从意象的选取上来看,诗歌前三句写眼前广阔明净的江面,碧山映江,优美平静;后三句,狂风忽起,涛澜汹涌,白头翁驾一叶扁舟,在巨浪中掀舞。

从表达技巧上看,此处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动心骇目,凸显白头老翁搏击风浪的泰然气象,为后面阐发人生感悟做铺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