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配筋规范要求

合集下载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概述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概述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概述混凝土梁柱是建筑结构中常见的构件,使用适当的配筋是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关键。

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是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可靠性,下面将对混凝土梁柱配筋规范要求进行概述。

一、混凝土梁柱配筋类型根据梁柱的承载力和受力方式,混凝土梁柱配筋通常分为压力区配筋和拉力区配筋两种类型。

压力区配筋主要是增加梁柱的承载力,拉力区配筋则主要是为了抵抗外力引起的拉伸应力。

二、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几何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几何要求包括截面尺寸、配筋数量和位置等方面。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梁柱的截面尺寸和形状需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和要求。

配筋的数量和位置需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考虑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三、混凝土梁柱配筋的钢筋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钢筋要求包括钢筋的级别、直径、张力和间距等方面。

根据结构设计要求和受力分析,选取适当级别的钢筋进行配筋。

钢筋的直径要满足强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要注重施工的可行性。

钢筋的张力和间距需要根据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布置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布置要求主要涉及配筋的排布方式和间距。

配筋的排布方式可以采用单排、双排等不同方式,根据结构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配筋的间距需要根据受力分析和结构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五、混凝土梁柱配筋的连接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连接要求包括钢筋之间的连接和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钢筋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焊接、绑扎等方式,确保钢筋之间的协调和相互支撑。

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锚固等措施,确保钢筋能够牢固地嵌入混凝土中,保证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六、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施工要求混凝土梁柱配筋的施工要求涉及钢筋的加工、安装和固定等方面。

钢筋的加工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钢筋的尺寸和形状满足配筋的要求。

钢筋的安装需要按照结构设计图纸进行,保证配筋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钢筋的固定需要采取适当的固定方式,确保配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

梁板柱配筋规范最牛总结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结构设计规范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

梁板柱结构作为建筑结构中常见的组合形式,在设计和构造方面要求相对较高。

本文将从规范的角度出发,总结一下梁板柱配筋规范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一、梁的配筋规范1.梁的受力特点:梁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梁截面布置要求:梁的截面应该布置合理,能够满足受力要求,同时尽量减小截面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3.配筋率:梁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配筋率过小会导致截面受力不均匀,配筋率过大则会浪费材料。

4. 钢筋直径和数量:梁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16mm、20mm等。

5.最小配筋率:梁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在弯矩和剪力作用下,截面中钢筋的最小面积占截面面积的比例。

一般按规范规定的数值计算。

6.钢筋的保护层:钢筋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防止钢筋锈蚀。

二、板的配筋规范1.板的受力特点:板一般承受弯矩和剪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板的厚度和配筋率:板的厚度和配筋率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板的厚度越大,配筋率越小。

3. 钢筋直径和数量:板的钢筋直径和数量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采用直径为6mm、8mm、10mm等。

4.面筋和肋筋:板的配筋主要有面筋和肋筋两种形式。

面筋一般平行于板的一侧,用于抵抗板的弯矩。

肋筋一般垂直于面筋,用于增加板的刚度和强度。

5.钢筋的保护层:与梁相同,板的钢筋也应该与混凝土表面保持一定的间距,以提供足够的保护层厚度。

三、柱的配筋规范1.柱的受力特点:柱一般主要承受压力,因此在配筋时需要考虑受力特点和力的传递路径。

2.柱的截面尺寸: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受力计算确定,一般来说,柱的截面尺寸越大,承载能力越大。

3.配筋率:柱的配筋率是指钢筋面积与截面面积的比值,一般在0.01~0.08之间。

构造柱钢筋配筋要求

构造柱钢筋配筋要求

构造柱钢筋配筋要求(三篇)篇⼀⼀、纵向钢筋规格与数量:构造柱纵筋不宜⼩于4Φ12,对于边柱、⻆柱不宜少于4Φ14。

在地震烈度为7度且层数超过6层、8度且层数超过5层、9度时,纵向钢筋应采⽤4Φ14。

构造柱的竖向受⼒钢筋的直径也不宜⼩于16mm。

布置与锚固:纵向钢筋应在基础梁和楼层圈梁中锚固,并应符合受拉钢筋的锚固要求。

⼆、箍筋规格与间距:构造柱箍筋最⼩直径采⽤Φ6。

在⼀般情况下,箍筋间距不宜⼤于250mm。

在地震烈度为9度时,箍筋间距不应⼤于200mm。

在柱上、下端⼤于等于h/6(h为层⾼)及⼤于等于450mm范围内,箍筋间距应加密⾄100mm。

布置要求:箍筋应沿柱的全⾼布置,且应封闭、连续。

三、其他要求钢筋级别:钢筋级别⼀般为1级钢。

混凝⼟保护层:构造柱的混凝⼟保护层厚度为20mm,且不得⼩于15mm,也不宜⼤于25mm。

构造柱截⾯:构造柱的最⼩截⾯可采⽤240×180mm,房屋四⻆的构造柱可适当加⼤截⾯尺⼨。

施⼯顺序:在施⼯时,应先砌墙后浇柱。

混凝⼟强度:构造柱的混凝⼟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15。

篇⼆⼀、纵向钢筋配置钢筋规格:纵向钢筋的直径通常不⼩于12mm,具体规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对于较⾼的楼层或地震烈度较⾼的地区,纵向钢筋的直径可能需要适当增⼤。

钢筋数量:构造柱的纵向钢筋数量应根据其受⼒情况确定,通常不少于4根。

在地震多发区或结构要求较⾼的情况下,纵向钢筋的数量可能需要适当增加。

钢筋布置:纵向钢筋应沿柱的全⾼均匀布置,不得有接头。

钢筋的间距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通常不⼤于200mm。

⼆、箍筋配置钢筋规格:箍筋的直径通常不⼩于6mm,具体规格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在需要较⾼抗剪承载能⼒的情况下,箍筋的直径可能需要适当增⼤。

钢筋数量与间距: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应根据构造柱的截⾯尺⼨和受⼒情况确定。

箍筋的间距通常不⼤于200mm,但在柱的上下端、节点处或受⼒较⼤的部位,箍筋的间距可能需要适当加箍筋形式:箍筋应采⽤封闭式,即两端应弯成135°的弯钩,并与纵向钢筋紧密绑扎。

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规范要求

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规范要求钢筋混凝土柱是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构件,其配筋规范要求直接影响到其承载能力和安全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钢筋混凝土柱的配筋规范要求,包括主筋、箍筋的布置要求以及柱截面尺寸的设计等。

一、主筋的配筋规范要求1. 主筋的布置要求:主筋是钢筋混凝土柱中起主要承载作用的钢筋,其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主筋数量应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并考虑到柱的受力情况和截面形状;- 主筋的直径和间距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主筋应布置在柱截面的受力区域,避免集中在角部或者边缘位置。

2. 主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主筋的最小配筋率是指单位长度或单位截面积内主筋钢材的总面积与整个截面的面积之比,其数值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

最小配筋率的目的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柱的抗弯和抗剪承载能力的要求。

3. 主筋的弯曲及连接要求:主筋的弯曲和连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弯曲后的主筋应保持良好的弯曲形状,并且不得出现明显裂缝、折断等缺陷;- 主筋的连接点应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例如焊接、扭接或者搭接等,确保主筋之间的传力良好。

二、箍筋的配筋规范要求1. 箍筋的布置要求:箍筋是钢筋混凝土柱中用于约束主筋的钢筋,其布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箍筋的间距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通常是根据柱截面尺寸和主筋直径来确定;- 箍筋应沿柱的高度均匀分布,并且在受力区域布置。

2. 箍筋的截面积和弯曲要求:箍筋的截面积和弯曲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箍筋的总截面积应满足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以保证柱的抗震能力;- 箍筋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避免出现弯曲过小导致破坏的情况。

三、柱截面尺寸的设计要求柱截面尺寸的设计要求应满足以下方面的考虑:- 柱的截面尺寸应满足承载力设计要求,以保证柱的承载能力;- 柱的截面尺寸应根据结构设计的要求和受力情况来确定,同时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柱的截面尺寸应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包括高度、宽度和厚度等方面的规定。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汇总1.配筋的选择:根据结构荷载和工程要求,选择适当的型号和规格的钢筋,满足强度和刚度要求。

一般使用HRB335或HRB400等钢筋。

2.钢筋的弯曲:钢筋的弯曲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弯曲过度。

在弯曲钢筋时,应采用专用弯机,确保钢筋弯曲度达到规定标准。

3.钢筋的间距:钢筋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根据结构荷载进行合理的布置。

钢筋的间距一般不超过柱或梁截面的1/44.钢筋的排列:钢筋的排列应符合构造要求,应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布置。

在柱和梁中,钢筋应平行于主应力方向,以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

5.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是指钢筋与混凝土外表面之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要求设置。

一般情况下,梁和板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20mm,柱的保护层厚度应不小于40mm。

6.钢筋的连接:钢筋的连接应牢固可靠,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连接方式有焊接、机械连接和胶结连接等。

7.钢筋的锚固长度: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钢筋进入混凝土内的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钢筋的锚固长度一般应大于等于25倍钢筋的直径。

8.钢筋的弯曲角度:9.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钢筋的弯绝对值和截面变形限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在使用时,需要考虑钢筋的强度、刚度和变形性能。

10.钢筋的锈蚀: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钢筋,防止其锈蚀。

如发现钢筋已经生锈,应及时处理,刷一层防锈漆以延长使用寿命。

总结起来,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钢筋的选择、弯曲、间距、排列、保护层厚度、连接、锚固长度、弯曲角度、变形限度和防锈等方面。

严格遵守这些规范要求,可以有效地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

梁板柱配筋规范要求1. 梁的截面应设计为长方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300mm,高度不宜小于截面厚度的6倍。

2.梁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梁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梁顶筋总面积的50%。

3. 梁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梁的全长布置。

4.梁的端部和支座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 板的截面应设计为矩形或T形,截面宽度不宜小于板厚的6倍,高度不应小于板厚的50mm。

2.板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板底筋应足够,不得小于板顶筋总面积的50%。

3. 板的主筋与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300mm,箍筋应沿板的全长布置。

4.板的边缘处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1.柱的截面应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截面尺寸应满足承受受力的要求。

2.柱的配筋应满足受力要求,主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不得少于横向主筋总面积的30%。

3. 纵向主筋和箍筋的间距一般不应超过250mm,箍筋应沿柱的全长布置。

4.柱的底部和顶部应设置必要的加强筋和传力钢筋。

四、配筋要求的计算和验算在进行梁板柱配筋设计时,需要进行配筋的计算和验算。

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结构的受力情况,材料的强度和要求,以及相关配筋规范的要求。

配筋计算包括确定筋材的截面积、数量和布置等,需要满足构件的受力要求和规范的要求。

验算是指通过计算和分析验证设计的配筋方案是否满足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求。

在进行配筋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根据结构的受力分析确定构件的截面形状和尺寸,确定梁板柱的截面尺寸和布置。

2.材料的强度和特性:根据结构材料的强度和特性,确定配筋的材料和规格。

通常使用的钢筋的强度等级有HRB335、HRB400和HRB500等。

3.受力分析和设计:通过受力分析计算出梁板柱在工作状态下的受力和变形情况,确定所需的配筋量和布置方式。

4.配筋布置和间距:根据配筋规范的要求和受力分析结果,确定配筋材料的布置方式和间距。

包括纵向主筋和箍筋的布置,以及配筋的间距和要求。

构造柱配筋规范要求

构造柱配筋规范要求

构造柱配筋规范要求柱的配筋规范是为了确保柱子在荷载作用下不会发生破坏或挠曲,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下面将针对柱的配筋规范要求进行构造,包括柱的尺寸与配筋率、钢筋的直径与间距、锚固长度以及柱的构造材料等。

1. 柱的尺寸与配筋率柱的尺寸应根据建筑结构设计荷载和构造要求进行确定,一般包括柱的高度、宽度和截面形状等。

配筋率是指柱截面中钢筋面积与截面总面积之比,用于控制柱的受力性能。

柱的配筋率取决于柱的受压和受拉区域,一般要求受压区域钢筋率不小于0.2%,受拉区域钢筋率不小于0.15%。

2. 钢筋的直径与间距柱的配筋主要由纵向钢筋和箍筋组成。

纵向钢筋一般采用直径为12mm至40mm的钢筋,根据柱的尺寸和荷载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数量和间距。

柱截面的尺寸越大,纵向钢筋的直径和间距一般相应增加。

箍筋一般采用直径6mm至16mm的钢筋,其间距根据柱的尺寸和荷载要求进行确定。

3. 锚固长度柱的底部和顶部需要进行钢筋的锚固处理,以保证柱的连接和传力性能。

柱的底部锚固长度一般不小于12倍的钢筋直径,柱的顶部锚固长度一般不小于16倍的钢筋直径。

锚固长度的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的规范和要求。

4. 柱的构造材料柱的构造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和钢筋。

混凝土要符合相关的强度要求,一般采用C30至C50的标号。

钢筋要符合相关的强度和规格要求,一般采用HRB335、HRB400等级的钢筋。

总结起来,柱的配筋规范要求主要包括柱的尺寸与配筋率、钢筋的直径与间距、锚固长度以及柱的构造材料等。

这些要求的核心目的是确保柱具有足够的受力性能和稳定性,从而为建筑物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在柱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柱的质量和可靠性。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

梁板柱配筋要求一、梁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根据梁的受力情况,主筋主要承担弯矩作用,剪力筋则主要承担剪力作用。

根据受力计算,确定梁主筋和剪力筋的截面积和间距。

2.肋筋和箍筋:梁的承载力不仅与主筋有关,还与肋筋和箍筋的设置有关。

肋筋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梁的抗弯刚度和抗剪承载力,而箍筋则主要起到约束主筋和肋筋,提高梁的整体受力性能。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是指钢筋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保护层的厚度应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的要求,一般为梁宽的最小值。

4.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梁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梁高的1/4,直径不大于梁宽的1/85.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梁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二、板的配筋要求1.弯矩和剪力配筋:板在竖向的弯曲和剪切力作用下,需要设置主筋来承担弯矩,剪力筋来承担剪力。

2.钢筋的间距和直径:板的钢筋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一般要求间距不大于板厚的1/3,直径不大于板厚的1/8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钢筋的保护层同样要满足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一般为板厚的最小值。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板的钢筋连接应保证牢固可靠,一般采用焊接、钢筋束或者机械连接等方式。

5.钢筋的受力构造:板的钢筋设置需要满足承载力和变形限度的要求,一般采用等距或等间距分布的方式。

三、柱的配筋要求1.纵向钢筋:柱的纵向钢筋一般采用螺旋绕筋和直筋两种形式。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纵向钢筋的间距、直径和弯起长度。

2.箍筋:柱的箍筋主要作用是约束纵向钢筋、提高柱的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

箍筋的间距和直径应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柱的钢筋保护层厚度一般为柱宽的最小值,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4.钢筋的连接和锚固:柱的钢筋连接应满足牢固可靠的要求,一般采用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等方式。

5.装配式柱的配筋要求:对于装配式柱,除了以上的要求外,还需要满足模数和连接配筋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箍筋加密区长度 3、对柱根区段,取基础顶面至室内地坪以上500mm; 4、对牛腿区段,取牛腿全高;
《砼规》 P179,11.5.2
5、对柱间支撑与柱连接的节点和柱位移受约束的部位,取节点上、下各300mm。
箍筋加密区箍筋 间距
箍筋加密区内的箍筋最大间距为100mm;箍筋的直径应符合附表4的规定。
铰接排架柱
2、对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柱,其箍筋加密区的箍筋体积配筋率分别不应小于0.8%、0.6%、
箍筋体积配筋率 0.4%和0.4%。 3、框支柱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最小配箍特征值应增加0.02采用,且体积配筋率不应小
《砼规》 P177,11.4.17

于1.5%。
4、当剪跨比不大于2时,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箍筋体积配筋率不应小于1.2%;9度设防 烈度一级抗震等级时,不应小于1.5%。
定;
《砼规》
3、框支柱和剪跨比不大于2的框架柱应在柱全高范围内加密箍筋,且箍筋间距应符合本条款2的规定; P175,11.4.12
框架柱、 框支柱
4、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箍筋直径大于12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150mm及二级抗震等级框架柱的直径不 小于10mm且箍筋肢距不大于200mm时,除底层柱下端外,箍筋间距应允许采用150mm;四级抗震等级框 架柱剪跨比不大于2时,箍筋直径不应小于8mm。
侧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1.2%。
《砼规》 P176,11.4.13
框架柱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柱截面长边尺寸(或圆形截面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中的最大
箍筋加密区长度
者;一、二级抗震等级的角柱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底层柱根箍筋加密区长度应取不小于该层柱净高 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箍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框架边柱、角柱及剪力墙端柱在地震组合下处于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向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
小偏心受拉纵筋 算值增加25%。
配筋率
框架柱、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不应大于5%。柱的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截面尺寸大于
400mm的柱,纵向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当按一级抗震等级设计,且柱的剪跨比不大于2时,柱每

《砼规》 P176,11.4.14
箍筋加密区箍筋 肢距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 筋直径中的较大者;四级抗震等级不宜大于300mm。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 束;当采用拉筋且箍筋与纵向钢筋有绑扎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勾住箍筋。
箍筋加密区外配 在箍筋加密区外,箍筋的体积配筋率不宜小于加密区配筋率的一半;对一、二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
《砼规》

不应大于10d;对三、四级抗震等级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5d,此处,d为纵向钢筋直径。
P179,11.4.18
1、对柱顶区段,取柱顶以下500mm,且不小于柱顶截面高度;
2、对吊车梁区段,取上柱根部至吊车梁顶面以上300mm;
特殊条件:当铰接排架侧向受约束点至柱顶的高度大于柱截面在该方向边长的2倍,柱顶预埋钢板和柱
《砼规》 P176,11.4.15
轴压比
一、二、三、四级抗震等级的各类结构的框架柱、框支柱,其轴压比不宜大于轴压比限值,详见附表3 《砼规》
。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柱轴压比限值应适当减小。
P176,11.4.16
1、柱箍筋加密区箍筋的体积配筋率,应大于最小配箍率。(最小配箍率等于最小配箍特征值乘以砼轴 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与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之比。)
《砼规》 P123,9.3.2
5、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不应大于 200mm。箍筋末端应做成135°弯钩,且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 径;
6、在配有螺旋式或焊接环式箍筋的柱中,如在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计算中考虑间接钢筋的作用时,箍筋 间距不应大于80mm及dcor/5,且不宜小于40mm,dcor为按箍筋内表面确定的核心截面直径。 1、矩形截面柱,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其最小截面尺寸不宜小于300mm,一、二、三级 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00mm;圆柱的截面直径,抗震等级为四级或层数不超过2层时不宜 小于350mm,一、二、三级抗震等级且层数超过2层时不宜小于450mm;
5、在偏心受压柱中,垂直于弯矩作用平面的侧面上的纵向受力钢筋以及轴心受压中各边的纵向受力钢 筋,其中距不宜大于300mm。
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
《砼规》 P123,9.3.1
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及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且不应大于15d,d为纵向钢筋的最小直径;
2、柱的剪跨比宜大于2;
《砼规》 P175,11.4.11
3、柱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1、框架柱和框支柱中全部纵向受力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最小配筋率,详见附表1,同时,每一 侧的配筋百分率不应小于0.2;对Ⅳ类场地上较高的高层建筑,最小配筋百分率应增加0.1;
2、框架柱和框支柱上、下两端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的箍筋最大间距和箍筋最小直径应符合附表2的规
箍筋 截面尺寸 钢筋配置
3、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对圆柱中的箍筋,搭接长度不应小于规范规定最小 锚固长度,且末端应做成135°弯钩,弯钩末端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5d,d为箍筋直径;
4、当柱截面短边尺寸大于400mm且各边纵向钢筋多于3根时,或当柱截面短边尺寸不大于400mm但各边 纵向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柱设计相关规定汇总
结构类型
柱 框架柱
注意部位
相关规定
参见规范
1、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纵向钢筋
2、柱中纵向钢筋的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宜大于300mm; 3、偏心受压柱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0mm时,在柱的侧面上应设置直径不小于10mm的纵向构造钢筋,并 应设置复合箍筋或拉筋; 4、圆柱中纵向钢筋不宜少于8根,不应少于6根,且宜沿周边均匀布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