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500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心得(精选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心得(精选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阅读感想心得篇1刚拿到这本书,看到这样的书名,心想:这里到底承载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开篇是《轻与重》,我想一个人生命的轻还是中重,和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联系吧。
不管我们的生命是不是永恒轮回(因为这个问题会让人陷入窘境),我们应该做的是关注当下:everyony expeced a bright future,but what the futur life will hold for him is depend much on what he does today.生命的真谛不是我们身上贴了多少标签,而是自己内心的满足与轻松。
有时改变人一生的就是一念之差,也行脚踏实地比较安全吧,过山车的落差带来的感觉是刺激,但完了以后也会感到失落。
就像托马斯,也许他很感受自己生命的过程,但最终还是归于平淡或是注定孤独。
一生都在寻找新的刺激,每天都要编好多谎言,一会儿骗情人,一会儿哄妻子,我觉得这样的生活也是很累的。
最后骗的还是自己吧,虽然特蕾莎和他死在一起,但特蕾莎是可怜的,这一生用全部精力爱托马斯得到的只是他的躯壳。
也许在享受生命的过程中托马斯感觉飘起来了,但我想在他最后闭眼的瞬间他并不快乐,而是悲伤,自己一生最大的成就难道就是睡了多少女人吗?这难道真是自己想要的吗?当他给别人说200多个的时候也许自己是自豪的,希望看到别人羡慕的眼光。
但当他面对死亡时也许还有太多的不舍,不舍的不舍那些情人,而是自己的生命,自己存在的价值还没有看到,眼角或许有一两滴心酸之泪吧,看到生命的历程竟被自己这么亵渎。
《灵与肉》,托马斯每天都在寻求肉体的快感,却忽视了灵魂的价值。
在这里面我更喜欢萨比娜,她也是很爱托马斯的,也知道托马斯的不忠与浪荡,所以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寻找新的生活。
而且还有自己的艺术陪伴,她把自己的开心、失落、惆怅寄托在画上,虽然她在感情上遭遇失败但她在自己的画作上还是能看到一些希望,得到安抚。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4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4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一)一开始就被图书的书名给喜吸引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自然变想起了以前课文中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没有鸿鹄之志,也不喜欢轰轰烈烈。
我向往平淡、静谧。
所以一看到书名,静静的、淡淡的,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内容会成为昆德拉的代表作呢?好吧!我没有看懂,不知道这书到底是要讲什么?文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且印象很深刻,“特蕾莎是被人放在篮子里顺水漂流送他身边的”,到底是托马斯救了特蕾莎还是特蕾莎挽救了托马斯。
《轻》中还谈到了对爱情、人的心理、政治,脑子不够用。
无法理解,看不懂。
但是这个书呢,就会让你继续看下去,直到看完还要继续看一遍的魔力。
还有一段文字有点印象,记得不清。
所以从网上摘录了下来,分享一下。
这完全是一种无我的爱:特丽莎不想从卡列宁那里获取什么,从未要求他给予爱的回报。
她从未问过自己那种经常折磨人类情侣的问题:他爱我么?他是不是更爱别人?他比我爱他爱得多么?也许我妈所有的这些关于爱情的问题,这些度量,测定,试探,以及对爱情的挽救,都有一个附加的效果,就是把爱情削弱。
也许我们不能爱的原因,就是我们急切的希望被人爱,就是说,我们总是要求从对象哪里得到什么东西(爱),以此代替了我们对他的无所限制和无所求取,除了他的陪伴。
一个问题就像一把刀,会划破舞台上的景幕,让我们看到藏在后面的东西。
事实上,这就是萨宾娜向特丽莎解释的自己画作的准确意义:表面上是明白无误的谎言,底下却透出神秘莫测的真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二)早就听说有一本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小说,一直想看看,几年以前在书店里没有找到,时间久了,也就忘了。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3d495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d.png)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法]米兰昆德拉著许钧 译读后感第一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一部杰出之作,由中国著名翻译家许钧翻译。
这部作品以其深刻的人文关怀、独特的哲学思考和精致的文字描绘,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昆德拉在书中探讨了生命的轻重、爱情的真伪、历史的荒谬等多重主题。
他运用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主人公托马斯的生活片段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生命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
正如原文所说:“我们活在抽象中,我们活在偶然中,我们活在模棱两可中。
”这句话恰好概括了全书的核心思想。
书中对爱情的描绘让我感触颇深。
昆德拉通过托马斯与特蕾莎、萨比娜等人的感情纠葛,展示了爱情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托马斯在爱情与自由之间挣扎,特蕾莎则试图在爱情中寻找安全感。
他们都在寻找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却又无法摆脱生命的沉重。
原文中这样描述:“爱情,是生命之重,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轻。
”这句话既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也表达了人生无法逃离的困境。
此外,昆德拉对历史的反思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通过对捷克斯洛伐克历史变迁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荒谬和个体的无力。
正如原文所说:“历史是一出没有剧本的戏,我们都是其中的演员。
”这句话让我思考了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惊叹于昆德拉的文字功底。
他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隐喻、象征、讽刺等,使文字充满魅力。
例如,他将人生比作“一个巨大的悖论”,既轻如鸿毛,又重如泰山。
这样的文字让人回味无穷,引发深思。
在这部作品中,昆德拉以锐利的笔触、旁征博引的才情,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矛盾。
正如他所说:“生活是一种永恒的辩证法,是一种无休止的对话。
”这部作品正是这场对话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我相信,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轻盈。
第二篇范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仅是米兰·昆德拉对生命哲学的一次深刻探讨,更是一部对人类存在境遇的细腻描绘。
从另一个视角来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系列关于爱情、自由和历史的思考,它还是一个关于人类心理和情感深层次的探索之旅。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我们知道,黑暗终究会过去,黎明即将到来;我们也知道,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但是,当下的痛苦是这样的令人窒息,现实的重负压得人只能在地上匍匐爬行,很多人往往等不到黎明,等不到春天,就永远沉寂在黑夜与冬季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汇总5篇,希望大家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心得范文1我们的生命草图不是任何东西的草稿,它是一张成不了画的草图。
我们在直线运行的时间之虚无中飞行。
人类不是地球的拥有者而是管理者。
人类真正的善心,只对那些不具备任何力量的人才能纯粹体现出来。
人类真正的道德测试,是看他与受其支配的东西如动物之间的关系如何。
一个简单的比喻,便可以从中产生爱情。
诗化记忆:它记录的,是令我们陶醉,令我们感动的,赋予我们的生活以美丽的一切。
爱开始于一个女人以某句话印在我们诗化记忆中的那一刻。
灵与肉:肉体是囚笼,是一个传达身体机能的仪表盘,身体脸部的线条,是自我灵魂的呈现。
灵魂在看,在听,在害怕,在思索,在惊奇,灵魂在肉体消失以后还残存,寄宿或附依在身边的人旁边。
在特蕾莎身上有摆脱不掉的的母亲灵魂,她可以很固执的调动自己的意志力,虚化母亲灵魂的影子,但不久反复而来。
“我”的独特性隐藏在人类无法想象的那一部分。
我们可以想象,仅仅是众人身上一致,相同之处。
个别的“我”是无法猜处,估不了。
因此,需要通过他人身上去揭示它,发掘它,征服它。
男人在所有女人身上寻找他们自己的梦,他们对于女性有主观意念。
他们在女人身上寻找的是他们自己,是他们的理想。
但,总是不断失望,正如我们所知,理想从来都不可能找到。
失望把他们从一个女人推向另一个女人,赋予他们善变的一种感伤借口。
另一类男人则被欲念所驱使,想占有无尽的多样性。
因为“我”不是公开就能了解,而需要去征服。
被征服的对象价值与征服他们的时间成正比。
他们没有在女性身上寄托主观理想,对所有人感兴趣,从不失望,又很快厌倦约定成俗的美,因此,从不停止猎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最新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下面给您带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这本书比较难懂,而且大概一个多星期之前很快的读完了,现在来写读后感显得很勉强。
脑子里面只记得很少的一部分了。
首先就是托马斯和特丽莎的奇怪的爱情。
仅仅见过一面双方就这么相爱了。
而且理由也不是一见钟情什么的。
其实我觉得托马斯开始是并不爱特丽莎的,只是因为她介入生活,她像水中漂来的一个婴儿。
托马斯最终到布拉格去我想也还不是真的爱特丽莎,而是无法承受生命之轻。
话说回来,生命的重我轻我认为主要是对于家庭还有亲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事情上面的责任上。
生命轻浮就像没有责任一样,长这么大也还觉得自己是小孩,完全不担负对于家庭的责任。
我觉得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整天在学校里玩游戏,课也不上,其实就是脱离责任,这样只会让自己变的没有重量,很空虚。
当然也不要过火,现阶段毕竟只是学生,所能够做的事情不多,学习是主要的。
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
然后就是特丽莎和莎宾娜这两个女主角了,总觉得是很不同的两个人。
打个也许不太恰当的比方吧,特丽莎就像是薛宝钗,莎宾娜就好象是林黛玉。
恩,确实不太恰当。
然后最囧的就是佛兰茨了。
一群人在柬埔寨的河边拿着喇叭对对面说话,迎来的却是无限的沉寂--没人理他们。
真是黑色幽默,作者对于媚俗算是恨透了。
然后是特妮莎关于爱的一些想法。
他和托马斯的爱和他对于卡列林(她的宠物狗)的爱。
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卡列林的爱更伟大,因为不求回报,只是单纯的爱。
但是其实我不是很同意,爱情和博爱是不同的,没法拿来比较。
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注意这一句。
现在对于这本书的理解也就是这样吧。
等老一点在看吧。
当一个人旅游时,即使去同一个地方,20岁与30岁看到的风景是不同的,30岁与40岁看到的又不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优秀读后感心得1《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
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
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
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
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
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
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
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
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
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
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
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
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
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书心得5篇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书心得5篇《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捷克小说家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也是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
作者从一两个关键词以及基本情境出发构成了小说的人物情节。
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学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书心得5篇,希望大家喜欢!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读书心得1“在那永劫回归的世界里,无法承认的责任重荷,沉沉压着我们的每一个行动……如果永劫回归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就能以其全部辉煌的轻松,来与之抗衡。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的开篇,作者就将我们引入了一个“轻”的世界,一个没有存在感的痛苦的空间。
在一次没有任何意义的人生旅行中,我们不断妄图证明自己的存在,不断希望得到肯定,不断追求着身心的释放,故事便在这种徘徊挣扎中拉开序幕。
曾经也写过关于生命重量的文章,但从未有过读完此书后如此深刻的感受。
灵与肉,媚俗与反媚俗,现实与反抗,这是昆德拉笔下的轻重世界。
众多现实的无奈掩盖了华丽的辞藻,行文流淌间流露出生命的抉择。
正是这样一种文笔,才在我的心中涌起了波澜,久久不能平静。
不同于其他作品,昆德拉笔下的轻重世界直指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困境——以怎样的方式存在?通览整本小说,都找不到一个明确地答案来解答这个问题,只能用个人的一生来回答。
托马斯,特蕾莎,萨宾娜以及弗兰茨都只是以不同方式存在的个体,在无法重演的过去和无法预定的未来,只能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去寻找属于自己的价值光亮。
在这个故事中,四个人物各自的媚俗与反媚俗游戏贯穿始终。
主人翁托马斯拒绝媚俗,然而他却生活在媚俗之中,无法也不能逃脱。
在六个偶然事件的推动下,他选择了“非如此不可”,也找到了那个可以与他睡觉生活的女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用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通⽤11篇) 《⽣命不能承受之轻》是作家⽶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说,它是⼀部哲理⼩说,⼩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了对⼀系列问题的思考中。
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通⽤11篇),欢迎⼤家阅读!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1 终于⼜有时间读点书了,感觉真好,淡淡的⽇⼦,淡淡的过,似乎曾经也这样提到过! 《⽣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度过了第⼀部分第16节,终于读到了轻重的启⽰!细加掂量的决断与命运之声联系在⼀起;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
对于我们所有⼈来说,⼈的伟⼤在于他扛起命运,就像⽤肩膀顶住天穹的巨神阿特拉斯⼀样。
⼈只有⼀次⽣命,绝⽆可能⽤试验来证明假设,因此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为⾃⼰情感所左右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们都觉得,我们⽣命中的爱情若没有分量、⽆⾜轻重,那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总是想象我们的爱情是它应该存在的那种,没有了爱情,我们⽣命将不再是我们应有的⽣命。
我们都坚信,满腹忧郁、留着吓⼈的长发的贝多芬本⼈,是在为我们伟⼤的爱情演奏“Esmusssein!” “如此必然的决定依赖的却是这样偶然的爱情。
” 我的⽣命⾥多了太多的偶然,然⽽却没有⼀次让这些偶然成为必然,或许⽣活已经告诉了我必然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法接受,我不想承认这必然的结果! 如果和你的相遇⼀切从必然开始,那么过程中能否出现偶然的惊喜吗? ⽣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2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倒地上。
”对于我们每个⼈来说,什么是最沉重的负担?⽽什么是轻?什么是重呢? ⽶兰·昆德拉的《⽣命不能承受之轻》中描述了男主⼈公托马斯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畏惧⼥⼈,因此发展出⼀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
可当他爱上⼀个餐厅的⼥侍-特蕾莎时,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分离的想法却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这促使特蕾莎极度痛苦与不安,最后决定离开托马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读后感1500字
米兰昆德拉的这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直在我的阅读清单里,单从书名来看,就感觉比较哲学并带有一种深层次感,这该是一本让人很难去深刻理解的书。
出于对这本书的敬畏,一直不敢去翻阅这本书,因为从学生时代到如今工作中不乏读书人多次提到这本书,他们会讲到这本书如何高端,如何哲学、如何高境界。
但看完后觉得读一遍确实是境界有点高,读一遍绝对不够,好多细节无法解释清楚,对些许情节应该能达到更深的理解。
历来我个人阅读长篇小说是比较缺乏耐心的,但是长篇小说永远比理论书籍、诗歌散文等能够让人记忆深刻,我们读者能够更好地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刻画等去更全面去分析、思考我们自身,长篇小说当我们认真读下去时,过后你总会有所收获,甚至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书充满了哲学的味道,首章就讲到了尼采的永恒轮回论,我不太能理解并去达到作者的思想境界,我只能勉强理解,这所谓的永恒轮回应该是讲:“当我们生命消逝后,生命再次得到重生并无限重复”,那时人们便各自让生命去承受更多的事情和责任,去重复循环。
那该是多么可怕,我
们人们每天重复着自己的生命,再去承受不能承受的责任重负,我想在这样的一个永恒轮回的世界里,这该是痛苦不堪的。
本书是在美法俄等国家间的战争背景下,开始这段长篇故事的叙述,并通过托马斯与特蕾莎、弗兰克与萨比娜之间的故事,让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了人物特点及作者想表达的思想。
作者通过这几个人物的爱恨纠葛,来反思和认清人们在灵魂与肉体之间,最本真的行为对待。
所谓的重与轻、灵与肉,其实用一个词来概括最合适不过,就是通过深刻的对比和刻奇的讽刺手法来反映和突出现实。
这几段故事中,托马斯对于萨比娜更多的是肉体上的爱,托马斯与妻子离婚后,他害怕后来那种家庭之中的阴影和静止,所以他的灵魂尽情地控制着自己,但是身体是最诚实的,在萨比那眼里,她明白与托马斯之间,只可能是肉体间的相爱,他们两都享受着这份爱,萨比娜一直是可以让托马斯感觉安心和踏实的人。
而从特蕾莎的角度来看,因为她的成长背景,爱情成为了她生命中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它对于托马斯是真切的爱,深邃到骨子里的爱,特蕾莎是付出真心的人,因为恰巧的相遇,托马斯表现的大多是出于同情,到最后辞去医生的工作,跟随特雷萨去开始他们自己的田园牧歌的生活,都是在深深地讽刺。
全书使用了一个常用的写作手段,就是通过文中的主人公,来彻底揭露这个世界的无足轻重和绝对可笑。
在俄入侵捷克战争期间,弗兰克去柬埔寨寻找萨比娜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一名女大学生,他发现自己与女大学生在一起是多么的幸福,柬埔寨之行突然对他来说既可笑又毫无意义。
作者写道:“他究竟为何而来”是为了抗战列队游行,是为了萨比娜?他是为了这个女大学生,他的这次出行,是为了是自己确信,现实大于梦想,远甚于梦想。
”看完这段实在是想夸赞作者,写法之高深,也让我们看见一个如此让人惊叹、感到恶心的人物形象,用过这种讽刺,从而让我们明白,在现实生活中,及时认清现实,头脑清醒是多么重要,活在当下,认真对待现实下所发生的事情,比什么都强。
最后一段狗狗卡列宁的描写,到托马斯与特雷萨的两人的所谓的田园牧歌生活,都是最高级的讽刺。
托马斯问特雷萨:“你难道没发现我在这里很幸福吗?”,特雷萨说道:“可你的使命是做手术啊”,托马斯说:“使命?那是无关紧要的事,我没有使命,任何人都就没有实使命。
当你发现自己是自由的,没有任何使命时,便是一种极大的解脱”。
我们可以看到,这所谓的“田园牧歌生活在现实面前是多么的空旷,她的托马斯是多么的不真诚,他两的这种生活看起来多美好,但一切都不是建立在真爱的基础上,所以作者通过这种现实状态去讽刺所谓的“真爱”,让我们看清人们对
于自己的内心是多么的纠结和违心。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不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我们喜欢做真实的自己,不会为了同情或是某种将就,去迁就、束缚自己,这样反而会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最爱你的那个人。
生活终究是现实的,最终都会以真实的面目和结局告知你,你勇敢做真实的自己,要做学会坦然、真诚地面对一切,你定会从中有所收获,不要欺骗自己和别人,学会在现实中成长,不要走进自我假象中的那座海市蜃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