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冲压发动机的展望

冲压发动机的展望

冲压发动机的展望摘要:本文旨在研究冲压发动机及其未来发展的前景。

本文首先介绍了冲压发动机的原理,并详细阐述了它目前发展的现状。

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未来冲压发动机的发展前景,包括应用于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航空领域的可能性。

最后,本文对冲压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冲压发动机,可再生能源,航空领域,未来发展,电动汽车正文:冲压发动机是一种用于产生动力的发动机,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开发出来,并在内燃机工程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它可以通过压缩一种特定的可燃气体,如汽油,自动将其转化为动力,从而推动发动机的转子转动。

目前,冲压发动机在汽车行业已经被广泛使用。

冲压发动机比其他发动机更加稳定,更加可靠,更加节能,更加高效。

此外,它还具有经济性,可以有效地满足大多数用户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压发动机也将得到更多的应用。

预计未来冲压发动机会更多地应用在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和航空领域。

其中,电动汽车方面,冲压发动机可以使车辆更加节能,并且车辆的加速更加的强劲,因此在未来发展受到重视。

可再生能源方面,冲压发动机也可以帮助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更加明朗的前景。

而航空方面,冲压发动机也可以使飞机更加安静,并且更加节能,能有效地提高航空安全性和服务质量。

因此,冲压发动机的未来发展前景非常光明,应用领域和范围也将不断扩大,预计将会对当前交通和能源行业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发展,冲压发动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目前,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汽车行业,但是它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仍有待开发。

首先,冲压发动机可以用于电动汽车领域。

由于它具备较高的动力密度和高效性,它可以被用来替代传统的内燃机,使用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材料,从而带来更高的燃油经济性和更低的排放标准。

此外,冲压发动机还可以有效地改善电动汽车的加速性能,从而使电动汽车更具竞争力。

其次,冲压发动机也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

它不仅可以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力发电,而且还可以有效地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与展望王祎摘要:对当今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进行简要分析,说明我国加快发展冲压发动机技术以及开展相关计术研究的必要性。

分析了冲压发动机较传统发动机在当今空天一体化发展趋势中的优势、广泛的应用前景以及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空天一体化、冲压发动机、高超声速飞行器、战略导弹动力装置、发展趋势前言冲压发动机包括亚燃冲压发动机和超燃冲压发动机。

一般而言,亚燃冲压发动机工作马赫数范围是 1.5~5,而超燃冲压发动机工作马赫数在 5以上。

冲压发动机经济性比较好,结构相对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合于大量装备使用,具有适合于超声速和高超声速远程巡航飞行的显著特点。

多种整体式冲压发动机已经成功用于战术导弹,并继续得到广泛发展;以高超声速巡航导弹、高超声速飞机和未来低成本可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为应用背景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正受到技术先进国家的高度重视。

以超燃冲压发动机与火箭发动机组合的动力装置将可望用于未来的空天飞机上,从而实现先进的、经济的、可重复使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在空间控制和空间利用上将发挥重要作用。

吸气式高超声速巡航飞行的实现将使航空航天飞行出现崭新的面貌。

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巡航导弹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威慑力,必将对未来军事态势产生重大影响。

抓住冲压发动机技术发展的机遇,加速发展冲压发动机技术,势在必行。

1、冲压发动机的优势选择超音速飞行推进系统的几个关键指标是比冲高、推重比大和推阻比大。

火箭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相比的关键问题是比冲问题。

由于火箭发动机自带氧化剂,而氧化剂又占推进剂总重的 70%~80%,所以火箭发动机的比冲很低。

冲压发动机由于自身不携带或者携带少量的氧化剂,所以其比冲比火箭发动机高4~6倍。

显然冲压发动机远比火箭发动机优越。

冲压发动机与涡喷发动机相比的关键指标是推重比。

在超音速和高超音速 (Ma=1.0~5.0M)飞行条件下,冲压发动机的推重比和推阻比均优于涡喷发动机。

虽然冲压发动机在飞行速度低于1.5M时,工作效率不很高,但当飞行速度大于1.5M 时,工作效率便超过一般的涡喷发动机。

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冲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十多年来,随着对进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性获得前所未有的共识,冲压成形技术不管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其特点是与高新技术结合,在方法和体系上开始发生专门大变化。

运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现代测控技术等冲压领域的渗透与交叉融合,推动了先进冲压成形技术的形成和进展。

本文着重结合汽车工业的进展需求,讨论冲压技术的现状和进展趋势。

1.冲压技术进展的特点冲压技术的真正进展,始于汽车的工业化生产。

20世纪初,美国福特汽车的工业化生产大大推动了冲术的研究和进展。

研究工作差不多上在板料成形技术和成形性两方面同时展开,关键咨询题是破裂、起皱与回弹,涉及可成形性预估、成形方法的创新,以及成形过程的分析与操纵。

但在2 0世纪的大部分时刻里,对冲压技术的把握差不多上是体会型的。

分析工具是经典的成形力学理论,能求解的咨询题十分有限。

研究的重点是板材冲压性能及成形力学,远不能满足汽车工业的需求。

60年代是冲压技术进展的重要时期,各种新的成形技术相继显现。

专门是成形极限图(FLD)的提出,推动了板材性能、成形理论、成形工艺和质量操纵的和谐进展,成为冲压技术进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由于80年代有限元方法及CAD技术的先期进展,使90年代以数值模拟仿真为中心的和运算机应用技术在冲压领域得以迅速进展并走向有用化,成为材料变形行为研究和工艺过程设计的有力工具。

汽车冲压技术真正进入了分析时期,传统的板成形技术开始从体会走向科学化。

纵观上世纪的进展历程可见:(1)冲压性能的研究和改进是与冲压技术的进展相辅相承的。

(2)汽车、飞机等工业的飞速进展,以及能源因素差不多上冲压技术进展的要紧推动力。

进入新世纪,环境因素及有关的法律约束日益突出,汽车轻量化设计和制造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

(3)成形过程数字化仿真技术的进展,推动传统冲压技术走向科学化,进入先进制造技术行列。

(4)冲压技术的进展涉及材料、能源、模具、设备等各方面。

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

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

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1. 前言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冲压设备生产国之一,冲压设备的发展一直是国内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我国冲压设备行业正经历着快速的发展和转型。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并分享对这一行业的观点和理解。

2. 考虑到我国制造业的需求,冲压设备正在朝着以下几个方面发展:2.1 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随着人工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劳动力资源的相对短缺,制造业需要更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冲压设备作为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需要适应这一趋势。

未来,我国冲压设备将更加注重研发和应用智能化技术,以提高设备的灵活性、自动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2.2 高速化和高精度化的发展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冲压产品的生产也需要更高的速度和更精确的成型。

冲压设备制造商正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并采用更先进的控制技术,以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加工精度和稳定性。

未来,我国冲压设备将朝着更高速度和更高精度的方向发展,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2.3 节能环保的要求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环保已经成为重要的制造业发展方向。

冲压设备作为制造业中的能耗大户,需要在能源利用和废物处理方面做出努力。

未来,我国冲压设备将注重研发和应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以减少能源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与国内制造业整体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随着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冲压设备行业正在经历着快速的转型和升级。

在未来,我相信冲压设备将更加注重智能化、自动化、高速化和高精度化的发展,以适应制造业的需求变化和市场的竞争。

在节能环保方面,我认为冲压设备制造商需要更加重视研发和应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材料,以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环境污染。

这不仅符合国家对于环保发展的要求,也能为冲压设备行业创造出更加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总结回顾:我国冲压设备的发展趋势明显是智能化、自动化、高速化和高精度化。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引言冲压技术是一种通过模具将金属板材加工成所需形状的方法。

在制造业中,冲压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行业。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冲压设备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进行全面详细的介绍。

现状分析1. 市场规模我国冲压设备市场规模庞大,逐年增长。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冲压设备市场规模已超过500亿元人民币,并且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技术水平我国冲压设备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很大突破。

例如,高速、高精度、多功能等方面均有所提升。

3. 品牌竞争我国冲压设备市场存在着众多品牌竞争。

其中,一些知名企业在技术实力、市场份额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优势。

同时,一些新兴企业也在不断涌现,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4. 国际竞争我国冲压设备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竞争力。

一些中国冲压设备品牌已经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并在一些发达国家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销售业绩。

发展趋势1. 自动化与智能化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冲压设备将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

自动化生产线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并且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错误。

智能化技术则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预测,实现设备状态监测、故障诊断等功能。

2. 绿色环保环保意识的提高使得绿色环保成为冲压设备发展的重要趋势。

未来,冲压设备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废料回收利用等方面。

同时,采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也将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多功能一体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冲压设备将朝着多功能一体化方向发展。

未来的冲压设备将具备更多的功能,能够完成不同形状、材料的加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4. 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冲压设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与其他智能设备和系统的连接,冲压设备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协同作业等功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支持政策为了促进我国冲压设备产业的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我国汽车冲压现状

我国汽车冲压现状

冲压是汽车制造的四大工艺之一,车身的制造精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於冲压及其总成的精度。

冲压技术源於大批量生产的发展和需要,尤其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现在依然如此。

我国汽车冲压技术的发展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覆盖件自动化生产程度较高外覆盖件对表面质量要求高,只能依靠自动化生产。

我国汽车外覆盖件的自动化生产虽然算不上是高速冲压,但是自动化程度也相当高。

这主要表现在广泛采用自动化成綫冲压方面。

成线冲压一般由4台压机组成一个完整的封闭冲压线,中间是机器人自动送料和取件,生产节拍约为10~15次/min,典型的是首台双动1630T和後续的800T压机组成。

2. 地板、顶盖类内覆盖件采用自动或半自动化生产这类零件主要由批量决定其生产方式,一般采用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生产。

除合资公司外,本土企业最初起步基本上都是采用半自动化冲压的生产方式。

国内汽车覆盖件模具制造存在的问题汽车覆盖件有内外之别,相应地也有内外覆盖件模具之分。

内覆盖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回弹和扭曲问题,模具的稳定可靠主要是防止拉伤、改善制件的翘曲和变形;外覆盖件的表面质量主要是划痕、孔与边的毛刺、局部凹陷、贴合面成型质量、总成件装配後的间隙等问题,模具要求工作部分制作精良,装配精准,模具动作流畅等。

应该说,国内已经完全具备制造一个完整的中级车车身模具的能力和技术,但模具不是批量生产,任何一套模具不管由哪家模具厂制造,最终还是由具体承担其设计制造任务的具体人员完成。

我们可以在整体经验积累和标准化方面做很多工作,但因为是单件生产,所以事实上还是由个人水平决定的。

目前国内整车厂的内覆盖件模具主要由国内完成制作,而部份关键外覆盖件模具采取外包方式。

外包是基於国外的经验更为丰富,发包方在产品制造周期和质量上有更大的期待。

事实上外包制作的模具也存在许多问题,但对发包方来讲,从心理上会认为国内问题更多。

总而言之,汽车覆盖件外形尺寸大,采用成綫生产方式,使用成綫模具;中小型冲压件国外较普遍使用多工位级进模具,效率很高。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冲压设备的现状与发展【摘要】介绍了国内冲压设备的现状和技术水平,并根据国内外的科技发展趋势和锻压机床的市场动态,展望了我国冲压机床的发展方向。

锻压机床作为工业基础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交通运输、冶金化工等重要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尤其是近年来,以汽车为龙头的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我国冲压生产的进步。

国产大型精密高效的成套设备、自动化生产线、FMC、FMS 等高新技术,以及高附加值的冲压装备正在装备着我国的制造业。

一、冲压设备现状在汽车、航空航天、电子和家用电器领域,需要大量的金属板壳零件,特别是汽车行业要求生产规模化、车型个性化和覆盖件大型一体化。

进入21 世纪,我国汽车制造业飞速发展,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板材加工工艺及相应的冲压设备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1. 重型机械压力机及其覆盖件生产线、大型多工位压力机汽车覆盖件是标志汽车质量的最重要钣金零件,是大型冲压件的典型件,其生产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由多台大重型机械压力机配以自动化机械手,组成自动化柔性冲压生产线;二是应用大型多工位压力机生产。

( 1) 单机连线自动化冲压生产线为满足自动化冲压生产线的需要,国内知名压力机生产企业在20世纪末期,就大力进行了高性能单机连线压力机的研制生产。

其中以济南二机床集团公司、上海锻压机床厂、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等为代表,先后研制了J47—1250/2000型闭式四点双动拉深压力机、S3P—630 型闭式四点压力机、PE4 - HH- 600 - 2TS 四点单动压力机、PD4- HH - 800/ 600 - 2TS 四点双动压力机、30000kN 闭式双点汽车大梁压力机、成系列多连杆传动单动压力机及其他规格的大型双动拉深压力机。

由它们组成的自动化冲压生产线具有大吨位、大行程、大台面,以及大吨位气垫、机械手自动上下料系统、全自动换模系统和功能完善的触摸屏监控系统,生产速度快、精度高。

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车身冲压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冲压技术是汽车制造中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它不仅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本文将对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现状1. 冲压设备的发展随着冲压技术的发展,冲压设备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升级。

目前,冲压设备已经实现了高速、高精度、高效率和高自动化程度的生产要求。

同时,随着工业4.0的发展,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冲压设备也逐渐普及。

2. 冲压工艺的改进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冲压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例如,采用多工位模具、多工序一次成形等新型冲压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还开发了多种新材料,如高强度钢、铝合金等,这些新材料不仅能够提高汽车的轻量化程度,还能够大幅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

3. 冲压零件的优化设计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外观质量,冲压零件的设计也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例如,采用先进的仿真技术和优化算法,可以实现零件的精确设计和优化。

同时,还可以采用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如喷涂、镀铬等,以提高零件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二、汽车车身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1. 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随着工业4.0的发展,冲压设备也将逐步实现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

例如,采用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和优化调节。

同时,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维护。

2. 高速、高精度、高效率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冲压设备的生产速度、精度和效率也将不断提高。

目前,已经有不少企业采用了高速冲压设备和多工位模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汽车制造业也将越来越注重轻量化和节能减排。

因此,冲压技术也将逐渐向轻量化、高强度、高韧性的方向发展。

例如,采用高强度钢、铝合金等新材料,可以实现汽车的轻量化和安全性能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1 卷 第 3 期
固体火箭技术 Journal of Solid Rocket T echnology
Vo l. 21 N o. 3 1998
冲压发动机发展现状及其关键技术¹
张 炜 朱 慧 方丁酉 张为华
( 国防科 技大学, 长沙, 410073)
摘要 对国内外冲压推进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 论证了我国加快开展冲压发动机及相关技术 研究的必要性。分析了冲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总体技术、进气道/ 转弯方式/ 冲压补燃室( 无壅塞式应同时 考虑燃气发生器) 一体化设计、贫氧推进剂、燃气发生器、助推器及转级等方面的关键技术。 主题词 冲压火箭发动机 导弹 冲压喷气发动机导弹
30
> 2 掠海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
)
)
碳氢燃料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固体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
)
)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
)
)
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
进气道 设置
4X 圆型 4X 圆型 4X 方型
航程/ km 70 0 < 84 )
马赫数 2. 8 2. 5 )
高度/ km
推进装置
30 两台冲压和一台固体助推器
0. 3~ 27 两台冲压和四台固体助推器
)
两台冲压和一台固体助推器
¹ 表示已经退役, 表 2 同此。
设计国 美国 英国 中国
表 2 第二代冲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 Tab. 2 The second-generation missiles of ducted rocket engine
Fig. 1 Fundamental ty pes of int egral ram jet and ducted rocket eng ine
b.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按其燃气发生器有无喷喉分成两类: 而按其燃气流量是否可调又可分成流量固 定和流量可调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固定喷喉的燃气发生器中( 亦称壅塞式燃气发生器) 燃烧室工作条件只取决于贫氧推进剂的组成和燃 面、喉部面积等参数, 而与冲压燃烧室的工作条件基本无关。固定喉径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主要问题是 燃气流量不可调, 因此在不同工作高度和马赫数的条件下, 冲压燃烧室实际工作状况与设计工况偏差较 大。该类冲压发动机结构简单、技术成熟, 在攻角不大的前提下没有熄火的危险, 但当导弹的飞行速度和 飞行高度偏离设计值时, 发动机性能将变差。因此, 它主要用于飞行速度和飞行高度变化不大的导弹, 例 如前苏联 1967 年服役的 SA- 6 低空防空导弹。 为了改进壅塞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中流量固定的缺点, 人们设法调节该类冲压发动机燃气发生器 的喉径, 从而实现调节燃料流量, 优化冲压燃烧室工作条件的目的。该方案大大提高了发动机性能和发动 机应用的范围, 但它又使发动机系统复杂化, 成本也大大提高, 结构重量增加, 可靠性降低。该方案中长时
由于这类导弹既庞大又笨重, 大多数限于面空型导弹。美国用第一代冲压发动机驱动的波马克导弹 已于 20 年前退役, 英国的警犬导弹将进入第四个十年服役期, 而我国的 C101 导弹是 80 年代制造的。
¹ 收稿日期: 1997-10- 05, 返修日期: 1998-02-17。第一作者: 张炜, 男, 36 岁,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固体火箭推进剂及发动机30. 5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腹 部进气
超音速巡 航导弹研
究计划
SC M
远程
整体式火 箭冲 压 发动 机、涡
超 超低空
)
轮喷气- 火箭发动机
先进反舰导弹计划 AASM
远程 超 掠海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
)
超音速低空靶机
SL AT
90~ 100 > 2. 5 9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腹 部颏式
a. 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是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使用较多的一种冲压发动机。它具有液体燃料流量调 节容易实现、发动机燃烧效率高、能量高等优点, 但同时存在燃料流量调节系统复杂、大攻角飞行时燃烧稳 定性差等不足。
图 1 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基本类型
( a) 液体 燃料冲压发动机( L FRJ) ; ( b) 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SFR J) ; ( c)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SDR) 。
上述两种将助推器与冲压发动机分开设置的设计方案既增加了导弹的重量和体积, 同时还会带来其 它问题。如并联助推器设计增加了气动阻力; 而串联助推器的分离则降低了导弹的稳定性。因此人们开 始了将助推器燃烧室与共用的整体式设计方案探索。
第三代冲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以固体火箭助推器燃烧室与冲压发动机燃烧室一体化 ) ) ) 整体式火箭 冲压发动机( IRR) 为其主要特征。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在助推器工作段, 将进气道封闭, 而且在冲压燃 烧室的喷管内加一个可产生较高燃烧室压强的喷管; 到达接力点后, 进气道堵盖打开, 助推器喷管抛掉, 冲 压发动机点火、工作。与前两代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相比, 第三代导弹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和性能 好的特点, 并首次被应用用空射型导弹。
)
推进装置
进气道 设置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4 个 X 型
中程地对空导弹 ¹
SA- 90
30 3~ 4 22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
中程空对地导弹 ¹
ASM P
< 250 2~ 3
)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两 侧进气
先进战略空射导弹 ¹ ASA LM
380 > 3. 5 24. 4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颏 下式
首枚第三代整体式火箭冲压导弹是前苏联 70 年代初研制的 SA- 6 导弹, 它在 1973 年阿以冲突中首次 应用, 并在对付以色列低空飞行的飞机时, 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法国在 80 年代初第一个用整体式液体冲 压发动机( LF IRR) 驱动的、防区外反射的超音速空射导弹 ASMP 开始服役。
在充分认识到冲压发 动机对新 一代导弹 的重要性 以后, 各国纷纷 开展对冲 压发动机 及其应用 研 究[ 1~ 7] 。目前, 几乎所有拥有导弹开发能力的国家, 如法国、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荷兰、以色列、南 非、印度、日本和我国都积极开展冲压发动机及相关技术研究。
4 几种冲压发动机的比较
冲压发动机按其燃料的物态和贮存燃料的位置可分成三类: 液体冲压发动机( L FRJ) 、固体燃料冲压 发动机( SFRJ) 和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SDR) 。这三类冲压发动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从结构上看, 液体冲压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相似, 即燃料贮箱与冲压燃烧室是分开的; 而固
) 4 个圆 型 4 个半 圆
4个 ) ) ) ) )
设计国
欧州 法、德 德、法 英国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俄罗斯 瑞典 以色列 日本 印度
60 年代英国的海标枪( Sea Dart ) 和前苏联的 SA- 4 是第二代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导弹。其结构特 点是冲压发动机与固体火箭助推器串联在同一轴线上。当导弹加速至接力点, 冲压发动机开始工作, 助推 器分离。海标枪导弹仍在服役, 它在英阿马岛冲突中发挥了作用。美国的第二代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 导弹 ) ) ) 黄铜骑士也已退役。
另一方面, 冲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可以巡航飞行状态实现全程有动力飞行, 这将大大提高导弹的机动 性, 从而提高导弹的突防能力及其末端轨道姿态修正能力。
3 冲压发动机推进技术的应用状况
截止 90 年代初, 世界上已有六种冲压和火箭冲压组合发动机驱动的导弹得到应用[ 1] 。两种第一代冲 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 即英国的警犬( Bloodhound) 和中国的 C101。其结构特点是两台并联工作的冲压发 动机位于弹体后部, 采用可分离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将导弹加速到冲压发动机起始工作点。
代号
ASSM Ò A NS AN L S SE X- 31
M ascket R WAE/ PD
Yak hon t RS B-1 5 Gab riel
) N eg
续表 3
航程 / km 18 0
马赫 数
> 2. 1
高度 / km 31
推进装置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6~ 200 > 2
)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 24 )
1998 年 9 月
张 炜等: 冲压发动机发展状况及其关键技术
第3期
表 1 第一代冲压发动机驱动的导弹 Tab. 1 The firs-t generation missiles of ducted rocket engine


波马克地空导弹 ¹
警犬地对空导弹
超音速海防导弹
代号 Bom arc Blood hou nd C1 01
近程攻击导弹 Ò
SRA M Ò
400 > 2
)
双脉冲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腹 部进气
超音速战术导弹
ST M
132 2. 5 0. 3 整体式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4 个 X 型
远程两用导弹研究 LR DM M
远程 高速
)
冲压或超燃冲压发动机
)
先进中程空空导弹 AM RAAM 5~ 100 4
)
整体式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 )
2 冲压发动机的优势
选择超音速飞行推进系统的几个关键指标是比冲高、推重比大和推阻比大。火箭发动机与冲压发动 机相比的关键问题是比冲问题。由于火箭发动机自带氧化剂, 而氧化剂又占推进剂总重的 70% ~ 80% , 所以火箭发动机的比冲很低。冲压发动机的比冲比火箭发动机高 4~ 6 倍。显然冲压发动机远比火箭发 动机优越。冲压发动机与涡喷发动机相比的关键指标是推重比, 尤其是推阻比。在超音速和高超音速 ( Ma= 1. 0~ 5. 0M) 飞行条件下, 冲压发动机的推重比和推阻比均优于涡喷发动机。虽然冲压发动机在飞 行速度低于 1. 5M 时, 工作效率不很高, 但当飞行速度大于 1. 5M 时( 现在的超音速飞航导弹飞行速度一 般都大于 2M ) , 工作效率便超过一般的涡喷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的另一个优点是工作速度范围很宽, 在 1. 5~ 5. 0M 的范围内它都能有效地工作, 即使是在空气密度很高的海平面, 其最大工作效率也可达 3M 。 显然超音速飞行的导弹应优先选用冲压发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