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补液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2020/3/3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体、胶体的计算
晶体:胶体=2:1或1:1
晶体:烧伤面积(%)×体重(kg)×1.0ml 胶体:烧伤面积(%)×体重(kg)×0.5ml
2020/3/3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2020/3/3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 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2020/3/3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2020/3/3
2020/3/3
烧伤面积计算
新 九 分 法
2020/3/3
2020/3/3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2、新九分法: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补液原则
大面积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创伤,需要及时有效的补液治疗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稳定血流动力学。
在处理大面积烧伤补液时,有几个原则需要遵循。
首先,快速补液是关键。
大面积烧伤会导致大量液体丢失,因此需要快速补充足够的液体来维持血容量和血压稳定。
常用的补液方法包括静脉输液、输血和血浆置换。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休克程度,医生会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
其次,个体化治疗是必要的。
不同患者的烧伤程度和伴随症状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补液治疗也应个体化。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伤情程度和合并症等因素来调整补液剂量和种类。
此外,监测患者的尿量、中心静脉压和血液生化指标等也是判断补液效果的重要手段。
再次,避免过度补液。
尽管大面积烧伤患者需要大量补液以弥补液体丢失,但过度补液也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肺水肿、心力衰竭和脑水肿等。
因此,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
最后,补液治疗需要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
大面积烧伤不仅仅是液
体丢失的问题,还涉及到疼痛管理、抗感染和伤口处理等方面的治疗。
因此,在进行补液治疗的同时,医生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其他治疗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大面积烧伤补液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治疗措施。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补液方式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同时,补液治疗还应与其他治疗措施相结合,以达到综合治疗的效果。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

烧伤小儿补液原则计算公式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烧伤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外伤情况,由于小儿皮肤娇嫩,烧伤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痛苦和风险。
对于烧伤小儿的抢救处理,补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烧伤的抢救过程中,补液的原则和计算公式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
我们来看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原则。
烧伤小儿因为烧伤面积大、渗出液多、代谢亢进等因素,导致水、电解质和蛋白质丢失过多,特别容易发生脱水和休克,所以及时进行补液对于维持生命至关重要。
根据烧伤小儿的体征和生理状态,补液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快速进行补液:烧伤小儿在短时间内会失去大量的液体,导致血容量不足,出现休克等情况。
因此需要尽快进行补液,以保持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2. 补充足够的水分:由于烧伤小儿大量失水,所以在补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补充足够的水分来维持机体的水平衡。
3. 补充适量的电解质:除了水分外,还需要根据烧伤小儿失去的电解质种类和数量,适量补充电解质,以保持体内电解质的平衡。
4. 调整补液速度:根据烧伤小儿的年龄、体重、烧伤程度等因素不同,补液的速度也需要进行调整。
如果补液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脏负担;如果补液速度过慢,会延迟病情的改善。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烧伤小儿补液的计算公式。
在实际抢救过程中,通常根据烧伤小儿的体重、失液量、严重程度等因素来计算补液的量,以确保烧伤小儿能够及时获得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下面就介绍一下烧伤小儿补液的常用计算公式:1. 根据体重的计算公式:烧伤小儿的体重A(kg)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4A,即每1kg体重对应补液4ml。
3. 根据全身烧伤面积的计算公式:全身烧伤面积D(%)与补液的量B(ml)之间的关系为:B=D×300,即全身烧伤面积乘以300即为补液的量。
通过以上公式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烧伤小儿补液的合理量,以帮助烧伤小儿尽快恢复体力和健康。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结合病情的变化和医生的建议进行具体补液方案的制定。
烧伤病人的补液计算

烧伤病人的补液计算
首先,根据烧伤面积的大小来计算补液量。
一般来说,根据Parkland公式可以计算出前24小时需要补液的量,公式为,烧伤面积(%)× 体重(kg)× 4ml。
其中,前8小时需要补液量为总量的一半,后16小时需要补液量为总量的四分之一。
其次,根据病人的体重来确定补液的速度和种类。
一般来说,烧伤病人需要静脉输液来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根据病人的体重和临床情况,医生会确定补液的速度和种类,通常包括晶体液和胶体液等。
此外,还需要考虑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调整补液方案。
比如,病人的循环情况、尿量、电解质水平等都会影响补液的计划。
总的来说,烧伤病人的补液计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烧伤情况、体重、临床表现等多个因素。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补液方案,以确保病人获得适当的液体支持,促进康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纠正休克43例

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快速补液纠正休克 4 3例
祁 俊 。 张 逸 , 蒋 平 , 克 苏 , 胡 张 云
( 通 大 学 附属 医 院烧 伤 整形 科 , 通 2 60 ) 南 南 2 0 1
【 摘
要 】 目的 : 讨 在 严 重 烧 伤 延 迟 复 苏状 况 下 , 床 迅 速 补 液 纠 正 休 克 。 方 法 : 烧 伤 面 积 > 0 B AⅡ。 Ⅲ。 探 临 对 3 %T S 一 ,
维普资讯
枷
医
i y e cl d Ju n ] fNa tn est M ia o r a no g Unv ri o m o
(
See 0 .7 ) 2
:J !’ 堡
[ 文章编号]0 0 2 5 (0 7 0 - 1 5 0 10 - 0 7 2 0 )2 0 2 - 2
并 发症 的 出现是 重要 的 。我 院从 1 9 9 8年 7月 一 0 6 2 0 年 1 0月 , 收 治大 面 积烧 伤 延迟 复 苏 4 共 3例 , 得 了 取 较 好 的疗 效 。
1 资料 与 方法
各 l 1 基 础水 分 量 .液 体种 类 同第 1 2 h用 液 。 m) + 个 4 电解 质液 及 胶体 液 实 际补 液 时 ,考 虑入 院前 补 液量
21 疗 效 .
经快 速 补 液 2 8 — h内休 克 获 纠正 2 9例 ,
> h纠 正 1 8 4例 , 量 > 0 / 血 压 、 吸 、 搏 等 维 尿 8 ml h, 呼 脉
休 克表 现 。 床 表现 为患 者 口渴 、 躁 、 临 烦 脉搏 细 速 、 四
持 正 常 ,红 细 胞压 积 降 至 05 00 。快 速补 液后 2 .+ .6 h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患者补液原则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外伤,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和电解质紊乱。
因此,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维持体液平衡,预防休克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以下是烧伤患者补液的原则:
1. 快速补液:烧伤后,由于皮肤破损,会造成大量的体液丢失。
因此,需要迅速补液,以维持体液平衡。
在初期,可以使用晶体液快速补液,如生理盐水或林格液等。
2. 个体化补液:每个烧伤患者的损伤程度,体重和年龄等因素都不同,因此补液方案也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而定,量和速度应该适当。
3. 观察尿量:尿量是评估烧伤患者肾功能和体液状态的重要指标,应该密切监测。
如果尿量减少,说明可能存在低血容量状态,需要增加补液速度。
4. 充分补电解质:烧伤过程中,电解质丢失也非常严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充分补充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5. 注意高血容量状态:过度补液会导致高血容量状态,使心脏负荷过重。
因此,在补液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度补液,特别是在烧伤后24小时内。
6. 补液和营养并重:烧伤患者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和热量来促进愈合和恢复。
因此,在补液的同时,应该适当地给予营养支持,包括蛋白质和能量等。
总之,烧伤患者的补液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
定补液方案,充分补液和电解质,同时避免高血容量状态的发生,营养和补液并重。
烧伤补液.ppt

生理需要量
• 生理需要量2岁以下者为90~l10ml/(kg·d),2~5岁 组70~90ml/(kg·d),5~8岁组为50~70ml/(kg·d), 8~12岁组为50ml/(kg·d);
•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还可以按体重(Kg)计算,即第一个 10Kg,每天每Kg 100ml;第二个10Kg,每天每Kg 50ml;第三个10Kg,每天每Kg 25ml。如22Kg 体重 小儿的每天补充生理需要量: 10×100+10×50+2×25=1550ml。
(1/4×5%碳酸氢钠 + 3/4×水)
胶体
•
血浆
•
20% 白蛋白+150ml NS
•
血浆代用品(Plasma substitute)
血定安、贺斯(羟乙基淀粉)(<1000ml/24h)、 中分子右旋糖酐)
面积<30% 可全用代用品
面积<50% 可一半代用品
电:胶=1:1
补液计划
姓名 总量 胶体 • 电解质 • 水+5%碳酸氢钠 •胶 • 电解质 • 水+5%碳酸氢钠 •胶
休克期应补需钠量
• 生理需钠量2~3 mmol/(kg·d), • 一方面由于儿童的体液绝对量很低,因此生理需钠量,可以明显影
响体液钠浓度。如体重15kg 的小孩,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 而体液量按65%计约10L,每天钠浓度可以下降3~4.5 mmol/L,连 续禁食条件下如此补液2~3天就可能出现低钠血症; • 另一方面儿童的细胞外液量低,烧伤后主要丢失的是细胞外液,如 果忽略与1/2烧伤电解质补液所需量几乎相当的生理需钠量,易发生 伤后抗休克治疗中低钠血症,甚至低渗性脑水肿,如体重15kg的2 岁小孩,40%Ⅱ度以上烧伤,按三军医大的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 时电解质补入量为600ml,而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约合 200~300ml生理盐水,约占电解质补入液的1/3~1/2,因此生理补钠 量是不可不计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液渗出速度一般以伤后6-12小时内最快,持续24-36小时,重度 烧伤可延至48小时以上。
补液治疗抗休克的重要性
液体疗法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及时有效地扩容是防 治休克的第一步。在休克期内配合医生及时、有效扩容,根 据监测指标调整个体化的补液方案,使病人平稳度过,为下 一步治疗奠定了基础。
休克期补液治疗
增加血浆胶体渗透压,维持 有效循环血量
人体正常需要的 基础水分
平衡盐溶液配方
eg:
3000ml平衡盐溶液的配制方法:生理盐水2000ml+1.25%碳
酸氢钠1000ml(用5%碳酸氢钠250ml+5%葡萄糖750ml稀释)
补液液体量
依照第三军医大公式
ΙΙ°和ΙΙΙ°
(伤后前8小时补一半,后16小时补另一 半)
D
E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是指烧伤休克已经发生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后才开始的液 体复苏治疗, 往往得不到预想的疗效, 在后续病程中多脏器功能衰竭的发 生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有相关人员根据动物实验观察, Ⅲ度烧伤面积达到体表面积的40%, 伤后6 h 才开始的液体复苏治疗可被视为延迟复苏。
烧伤休克延迟复苏补液
补液治疗的注意事项
01
不应片面依赖补液公式,随时调整补液速度、量及成分
02
补液时机越早越好,伤后半小时内建立静应并发症(心衰、肺水肿等)
04
不能单纯依靠补液复苏,必要时应配合药物治疗
★注重烧伤休克期中个体化的补液治疗
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应遵循“有公式可循,不唯公式而行”的原则
(均匀补入)
小于14周岁
小于1周岁
如何补液
A
先快后慢:前期为体液渗出高峰期, 力争在伤后半小时内建立补液通道
快 速 建 立 有 效 的 静 脉 通 道
B
先晶后胶:由于血液浓缩,先晶体液扩 容后在再输胶体液(伤后12小时)
C
先盐后糖:先输入电解质后输葡萄 糖 液体搭配:晶体液、胶体液及水分 应交替输入 见尿补钾:伤后第二个24小时,尿 量大于30ml/h补钾
eg:
超重和肥胖 烧伤患者
A
肢体残缺烧 伤患者
B
高压电击伤 患者
C
老年及小儿 烧伤患者
D
化学烧伤患 者
E
伴吸入性损 伤的烧伤患 者
F
案例
烧伤面积75%,体重16kg的4岁患儿,2018年5月12日15时烧伤,于2018 年5月12日22时30分入我院治疗,中途未做特殊处理。
理论上
延迟复苏病人
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75×16×1.8+80×16=3440ml,其中晶体、胶体各 1080ml,水分1280ml 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为75×16×1.8/2+80×16=2360ml,其中晶体、胶体各 540ml,水分1280ml
THANKS!
1
补液液体种类(补什么?)
2
补液液体量(补多少?)
3
如何补液(怎么补?)
补液液体种类
晶体液
0.9 % 氯 化 钠 、 平 衡 盐 溶 液(乳林)、林格氏液、 1.25 %碳酸氢钠、乐加、 田力、5%葡萄糖盐水
胶体液
盈源、血浆、人血 白蛋白、红悬
水分
5%葡萄糖+维生素C
补充细胞外液,短时间 扩充血容量
1、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
成人:体重 (kg) ×烧伤面积(%)×2.6 ml(晶、胶体比例 为1∶1) +水分2000 ml;
入院后8小时内输入一半,后16小时输入另一半 2、伤后第2个24小时补液 量 成人:体重(kg)×烧伤面积(%)×1.0ml(晶、胶体比例为1∶1) +水分2000ml;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治疗
主讲人:邓如非 日期:2018年5月18日
烧伤休克期的概念
烧伤休克期又称为“体液渗出期”,是指烧伤面积较大(一般指 二度、三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小儿在5%以上者)发生体液丢 失(血浆外渗)而导致循环血量下降,血流动力与流变学改变, 进而发生休克。
于24小时内均匀补入
休克监测
休克期前期补液量多,补液速度快,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防治因 补液过快导致的并发症 监测指标
尿量:应达到 1ml/(kg.h)
心率:应小于 120次/分
血压:收缩压 大于90mmHg、 脉压大于 20mmHg
此外还需监测患者呼吸、末梢血氧、精神状态等,有条件应动态监 测血气、血细胞比容(反映血液浓缩程度)、血流动力学参数(中 心静脉压等)指标。 如出现血压低、尿量少、烦躁不安等现象,则应加快补液速度。
实际上
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约3500ml,其中晶体、胶体液大致1比1,晶体液稍 多,水分1100ml 第二个24小时补液总量约3700ml,其中晶体、胶体液大致1比1,水分1500ml
患儿入院20小时时行气管切开,休克期平均尿量为57.2ml/h,无明 显发热,心率113-163次/分,呼吸22-36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