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合集下载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2020/3/3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2020/3/3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体、胶体的计算
晶体:胶体=2:1或1:1
晶体:烧伤面积(%)×体重(kg)×1.0ml 胶体:烧伤面积(%)×体重(kg)×0.5ml
2020/3/3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2020/3/3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 5%GNS、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2020/3/3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2020/3/3
2020/3/3
烧伤面积计算
新 九 分 法
2020/3/3
2020/3/3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2、新九分法: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烧伤休克期液体复苏
● 强调综合措施。
复苏“终极目标”概念: ● 尽快恢复、维护良好的血液灌流, ● 提供组织充足、有效的氧供, ● 清除氧债,纠正酸中毒, ● 恢复正常需氧代谢,中止细胞死亡。
应用终极目标概念指导复苏,可 及时调整DO2和VO2的紊乱,避免过 高 或过低补液,有指导意义。如何按终 极目标补液复苏??最近,RobertN 提出实现“终极目标”的监测方案 (指 标体系):
P:100-110次/min, R:20-24次/min BP:正常, 尿量:80-100ml/h Hb:<=150g/L, Hct:<=0.5
认为:休克期补液目的不单为纠正容量不 足,应达三个目的:
●纠正显性失代偿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 缺氧,使组织氧供和氧耗恢复正常。
●纠正隐性代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 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供,使组织Phi恢复 正常。
内容:
●伤后第一个24h ◇胶、晶体: 成人:1.5ml/kg/1%BSA, 婴幼儿:2ml kg/1%BSA, 儿童:常用1.75ml kg/1%BSA。 胶:晶=1:1、1:2 或视情而定 胶、晶总量1/2,伤后6-8h内补给。 ◇生理需要量(水分) 成人:2000-2500ml/kg/day 儿童:70-100ml/kg/day 婴幼儿100-150ml/kg/day,平均输给。 ◇伤后第一个24h输液总量可达W的20%。
依据血流动力学监测数据,将达血 流动力学正常时实际需要晶、胶、水量 统计、回归。
1995年,提出新的输液公式:
伤后第一个24h: 晶、胶体各:0.9ml/kg/1%BSA, 晶:胶=1:1 水份:5%GS 3000-3500ml。
由于大面积烧伤后渗出速率最快时段是伤后0.5-2h, 要求:◇ 伤后立即快速、充分扩容,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休克期的补液原则

烧伤病人休克期的护理及如何补液大面积烧伤由于剧烈疼痛和大量血浆液体外渗,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下降,发生低血容量休克,伤后2-3小时最为急剧,8小时达高峰,随后逐渐减慢,一般维持36-48小时,至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以48-72小时为休克期。

表现口渴,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心率增快,休克早期血压往往表现为脉压减小,随后血压下降,呼吸浅快,末梢循环不良,病人诉畏冷。

此期患者病情严重,变化迅速,故应严密观察,加强护理。

1.床单位的准备氧气,负压吸引,监护仪,输液泵,气管切开包,一次性尿垫及大棉垫,烤灯等。

2安置患者于烧伤重症监护病房(1)保温冬季室温30-32度,夏季28-30度,以患者不冷为宜,加强床边保暖措施,给予烤灯照射等。

(2)体位平卧位,左或右侧卧位,每2-4小时翻身一次,至休克期平稳度过。

(3)了解病情 a.保持呼吸道通畅:b.保持静脉输液通畅:c.测生命体征并记录:d.留置导尿,保持鸟管通畅。

(4)防止休克期患者发生坠床等意外。

(5)备好急救药品及物品。

3.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休克期(48小时)内每2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必要时应随时怎加测试次数,并准确纪录。

(1)体温体温早期可正常,38度以上位早期感染或伤前有炎症。

如双腋窝皮肤烧伤可测试肛温。

(2)脉搏可用听诊器挺听心率一分钟,成人120次/分以上,儿童140次/分以上为休克的表现之一,应及时报告医生。

(3)呼吸正常成人呼吸18-20次/分,但休克期患者的呼吸常常浅而急促或深沉而缓慢,因此,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变化及有无发绀等情况,特别是注意头面部烧伤护着尤应注意观察有无呼吸困难发生。

(4)血压收缩压低于8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但如患者伤前有高血压,测量时下降30-40mmHg应注意已有休克发生。

如双上肢深度烧伤可测量下肢血压,四肢深度烧伤可结合尿量、心率等观察休克情况。

4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1)口渴较早出现的症状,但不可无原则地满足患者要求。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

血气分析
连续动态监测该项指标,此项对了解低血容 量性休克以及呼吸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缺氧具 有双重意义。主要几项观察内容:血乳酸、 动脉血Ph、碳酸氢根、剩余碱、肌酐、尿素 氮等。
其他
连续监测血尿常规、血细胞比容、血生化及 肝肾功能等辅助检查,这些监测指标即可帮 助了解全身状况及因休克期缺氧损害所致的 并发症,又能评估休克复苏的效果。
呕吐
消化道症状
休克早期常伴有恶心、呕吐症状, 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如为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 常提示有消化道粘膜严重充血水肿或糜烂; 频繁呕吐多表示休克较为严重。 呕吐量过大应考虑是否并发急性胃扩张或肠梗阻。
心率
大面积烧伤后机体发生应激活动,交感神经兴奋体 内产生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脉率加快,如超过 120 —140次/min,提示血容量不足而促使心脏 代谢性加速,心肌缺血,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并告
婴儿2.0ml 第一个24小时 的1/2 2:1 同左
1:1 2000ml
1:1 60— 80ml/kg
1:1 100ml/kg
同左 同左
烧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液总量
成人:烧伤面积(%)χ体重(Kg)X1.5ml(晶体、 胶体)+2000 ml(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χ体重(Kg)X1.8ml(晶体、 胶体)+60-80 ml/ Kg(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χ体重(Kg)X2ml(晶体、 胶体)+100 ml/ Kg(基础水分)
是防治休克的主要措施,及时、 有效的扩容是防治休克的第一 步,在休克期内配合医生及时、 有效扩容,根据监测指标调整个 体化的补液方案,使病人平稳过 渡休克期。
一、补什么? 二、补多少? 三、怎么补?
一、补什么?

烧伤补液.ppt

烧伤补液.ppt

生理需要量
• 生理需要量2岁以下者为90~l10ml/(kg·d),2~5岁 组70~90ml/(kg·d),5~8岁组为50~70ml/(kg·d), 8~12岁组为50ml/(kg·d);
• 生理需要量的补充还可以按体重(Kg)计算,即第一个 10Kg,每天每Kg 100ml;第二个10Kg,每天每Kg 50ml;第三个10Kg,每天每Kg 25ml。如22Kg 体重 小儿的每天补充生理需要量: 10×100+10×50+2×25=1550ml。
(1/4×5%碳酸氢钠 + 3/4×水)
胶体

血浆

20% 白蛋白+150ml NS

血浆代用品(Plasma substitute)
血定安、贺斯(羟乙基淀粉)(<1000ml/24h)、 中分子右旋糖酐)
面积<30% 可全用代用品
面积<50% 可一半代用品
电:胶=1:1
补液计划
姓名 总量 胶体 • 电解质 • 水+5%碳酸氢钠 •胶 • 电解质 • 水+5%碳酸氢钠 •胶
休克期应补需钠量
• 生理需钠量2~3 mmol/(kg·d), • 一方面由于儿童的体液绝对量很低,因此生理需钠量,可以明显影
响体液钠浓度。如体重15kg 的小孩,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 而体液量按65%计约10L,每天钠浓度可以下降3~4.5 mmol/L,连 续禁食条件下如此补液2~3天就可能出现低钠血症; • 另一方面儿童的细胞外液量低,烧伤后主要丢失的是细胞外液,如 果忽略与1/2烧伤电解质补液所需量几乎相当的生理需钠量,易发生 伤后抗休克治疗中低钠血症,甚至低渗性脑水肿,如体重15kg的2 岁小孩,40%Ⅱ度以上烧伤,按三军医大的补液公式,第一个24小 时电解质补入量为600ml,而生理需钠量为30~45 mmol/天,约合 200~300ml生理盐水,约占电解质补入液的1/3~1/2,因此生理补钠 量是不可不计的。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烧伤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60)_真题-无答案66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烧伤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60)_真题-无答案66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烧伤外科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60)(总分73.2000000000001,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患儿9岁,开水烫伤双上肢,创面渗出明显、肿胀、发红、皮温较高,疼痛,对该患儿的诊断是( )A. 9%Ⅱ度烧伤B. 18%浅Ⅱ度烧伤C. 10%浅Ⅱ度烧伤D. 10%深Ⅱ度烧伤E. 18%深Ⅱ度烧伤2. 有关切痂疗法的描述,无错误的是( )A. 焦痂切除深度至浅筋膜平面B. 大面积者遵循第1次切痂切除小部分焦痂的原则C. 几个肢体同时切痂,可以同时放松止血带D. 包括背部的大面积Ⅲ度烧伤,背部不列入第1次切痂区域E. 上肢切痂止血带应置于上臂中部3. 强酸强碱类烧伤,下列哪项处理是不正确的( )A. 宜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B. 急救时用中和剂冲洗效果更好C. 生石灰烧伤,先去除石灰粉粒,再用水冲洗D. 石炭酸烧伤,清水冲洗后,可再用70%的酒精清洗E. 急救磷烧伤时,应将伤处浸入水中4. 病人手指并拢一手掌面积约为( )A. 0.5%B. 1.0%C. 0.75%D. 1.25%E. 1.5%5. 火焰烧伤现场急救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倒地慢滚灭火B. 用大衣毯子棉被覆盖灭火C. 呼救并用手扑灭火D. 使用灭火器灭火E. 淋水或跳入水池灭火6. 放射性烧伤的严重程度与下列因素有关,但除外( )A. 射线种类B. 照射剂量C. 早期是否冷疗D. 机体的敏感性E. 照射间隔时间7. 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 Ⅰ度烧伤仅伤及表皮,3~7天愈合B. 浅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浅层,约2周愈合C. 深Ⅱ度烧伤伤及真皮深层,3~4周愈合D. Ⅲ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肌肉、骨骼等,一般需植皮才能愈合E. 窄条状或小块Ⅲ度烧伤可由周围皮肤爬行修复8. 小儿体表面积计算与成人的区别在于( )A. 头大,躯干小,四肢相似B. 头大,四肢小,躯干相似C. 头大,四肢、躯干相似D. 头大,躯干大,四肢相似E. 头大,下肢小,躯干相似9. 有关烧伤深度的估计应注意的事项,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部位皮肤厚度不一B. 同一部位的皮肤厚度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不一C. 许多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D. 酸烧伤易估计偏浅,碱烧伤易估计偏深E. Ⅲ度烧伤偶尔也可出现水疱10. 深Ⅱ度烧伤,烧伤深度可达( )A. 表皮层B. 真皮层C. 皮肤全层D. 真皮深层E. 皮下组织11. 关于冻伤下述正确的是( )A. 损伤程度分为五级B. 损伤程度划分是指受冻时间C. 预防冻伤,可大量饮酒D. 快速复温可用火炉烘烤E. Ⅲ度冻伤愈合后会留瘢痕12. 按第三军医大学补液公式,第2个24小时补电解质液和胶体液皆为第1个24小时的( )A. 2/3B. 1/3C. 1/4D. 3/5E. 1/213. 患者男性,全身烧伤59%BSA,无Ⅲ度烧伤,抗休克补液额外丧失晶体与胶体的比例应A. 2∶1B. 3∶2C. 1∶1D. 3∶1E. 4∶314. 与烧伤后早期休克无关的是( )A. 红细胞丢失B. 全身感染C. 烧伤创面水分蒸发加速D. 心功能降低E.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丢失15. 有关小儿体表面积的估计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小儿体表面积的特点是头大下肢小B. 中国九分法不适用于小儿C. 小儿头颈部体表面积为:(21-年龄)%D. 小儿双下肢体表面积为:(34+年龄)%E. 小儿躯干(含会阴)体表面积为27%16. 烧伤休克静脉输液应( )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均匀输D. 间断补充E. 待生化检验报告后再输液17. 放射性烧伤与热力烧伤相对比,下列哪项不正确( )A. 深度划分依据相同B. 主要临床表现相同C. 基本诊治原则相同D. 致伤机制相同E. 面积计算方法相同18. 患者,男,6岁,烧伤总面积为36%(Ⅱ度),其烧伤严重程度为( )A. 轻度B. 中度C. 重度D. 特重度E. 深度19. 临床深度烧伤是指( )A. 偏深的深Ⅱ度和Ⅲ度B. Ⅲ度C. 浅Ⅱ度和深Ⅱ度D. 典型的深Ⅱ度以上的烧伤E. Ⅱ度和Ⅲ度20. 中国九分法计算时,小儿头面颈面积较成人大( )A. 12%C. (12+年龄数%D. (12-年龄数)%E. 1倍21. 烧伤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是( )A. 肾功能衰退B. 感染C. 休克D. 应激性溃疡E. 心功能衰竭22. 女孩,5岁,面颈部皮双手掌Ⅱ度烧伤,其烧伤面积为( )A. 4%B. 9%C. 10%D. 13%E. 15%23. 观察烧伤病人休克期补液是否有效的指标应除外( )A. 血压B. 红细胞比容C. 心律D. 精神状态E. 每小时尿量24. 冻伤病人急救时不宜( )A. 将伤肢或冻僵的身体浸入40~42℃温水中B. 无温水时用火烘烤C. 用人体体温温暖局部D. 心跳呼吸停止者需行抢救E. 轻轻按摩冻伤周围正常组织以复温25. 男,全身烧伤59%。

烧伤面积计算分期分度

烧伤面积计算分期分度

整理版ppt
23
外治
➢ 初期,中期,后期。 ➢ 清创术。 ➢ 烧伤湿润疗法。
整理版ppt
24
其他疗法
➢ 抗生素。 ➢ 植皮。 ➢ 生长因子。
整理版ppt
25
➢ 患者安静不烦躁。
➢ 无明显口渴。
➢ 脉搏、心跳有力,频率<120此/分。
➢ 收缩压>90mmHg,脉压>20mmHg。
➢ 呼吸平稳,氧饱和度>90。
➢ 若出现异常,应加快输液速度。
整理版ppt
22
防治
及时纠正休克,保护肠粘膜的组织屏障。 正确处理创面:重度烧伤早期切痂,削痂植皮。 抗生素应用选择:动态菌群。 营养支持,水电解质紊乱纠正,脏器功能维护。
整理版ppt
7
烧伤深度的估计
➢ 烧伤深度的判断: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 ➢ 临床上据创面表现划分烧伤深度:
I度、浅II度、深II度和III度。
Page 8
整理版ppt
8
局部表现
创面的组 织病理学 是划分烧 伤深度理 论依据。 (如图)
Page 9
整理版ppt
9
I◦烧伤-红斑性烧伤
仅伤及表皮浅层(角质层),生发层健在,再 生能力强。
整理版ppt
3
诊断
➢ 烧伤面积计算
中国新九分法 手掌法 儿童烧伤面积计算法
整理版ppt
4
中国新九分法
部位
头颈部 发部 面部 颈部
双上肢 双上臂 双前臂 双手
躯干 躯干前 躯干后 会阴
双下肢 双臀 双大腿 双小腿 双足
占成人体表%
3 3 9*1 3
7 6 9*2 5
13 13 9*3 1

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效果比较

特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量两种计算方法的效果比较

② 年龄 1 8 ~ 6 0岁 ; ③ 选择无 中重度 吸人性损 伤 , 无复合 伤 ; ④ 既往无严 重内科疾 病 , 无患方要求姑息及放弃治疗 。符合
上述纳入的患者 8 4例 .按 照 人 院 先 后 半 随 机 分 为 :对 照 组 3 1例 , 男2 3例 , 女 8例 ; 年龄平 均 3 8 . 7岁 ; 烧 伤面 积 5 0 %~ 9 6 %T B S A, 平均 5 8 . 5 %T B S A, 平 均 Ⅲ度 5 O . 9 %; 伤 后 人 院 时 间 2 I 2 两 组 患 者 烧 伤 并 发 症 对 比 改 进 组 患 者 发 生 严 重 代 谢 性 酸 中毒 、 心 功 能不 全 、 、 消化道出血 、 肾功 能 不 全 明显 降低 , 以 上各 烧 伤 并 发 症 发 生 率 经统 计 学 处 理 P < 0 . 0 5 。见 表 2 。 表 2 两组 并 发 症 情 况 ( )
多 元 线 性 逐 步 回归 分 析 : 因变 量 为补 液 量 , 自变 量 为 Ⅱ度 Ⅲ
度烧 伤 面积 、 患 者体 重 。
2 结 果

面 积 与 体 重 为 计 算参 数 , 而 作 为 影 响 补 液 量 重 要 因 素 的 创 面
深 度 和 环 境 湿 度 却 未 被 纳 入 。笔 者 通 过 对 大 同 地 区 1 9 9 9 ~
明显 , 休 克 期度 过平 稳 。见 表 1 。
表 1 两组 补液 治 疗 2 4 h后 休 克 指标
2 0 1 0年 8 4例 特 重 度 烧 伤 患 者 休 克 期 补 液 量 与 创 面 深 度 和 环 境 湿 度 关 系 的 观察 . 运用统计学方法 . 寻求烧伤深度 、 环 境 湿 度 与 烧 伤 补 液 量 的 相关 关 系 . 探 讨 大 同地 区烧 伤 患 者 休 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3、小儿:小儿头大,肢体较大小,需用另 外用公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手掌法:伤员本人5指并拢的一侧手掌约为体表总面积的1%。
新九分法烧伤面积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小儿:
头面颈部面积(%)=9+(12-年龄)
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12-年龄)
烧伤分度
一.轻度烧伤:Ⅱ°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二.中度烧伤:Ⅱ°烧伤面积10%~29%或Ⅲ°烧伤面积不足10%。 三.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Ⅲ°烧伤面积10%~19%或Ⅱ°、Ⅲ° 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整理 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四.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Ⅲ°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
烧伤后第3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2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小儿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
轻度 失水占体重 百分比 3%~5% 精神状态 稍差,略烦躁 皮肤弹性 稍差 中度 重度
5%~10% 烦躁或委靡

>10% 昏睡甚至昏迷
极差
口腔黏膜
眼窝及前囟 闭合 眼泪 尿量 休克症状
稍干燥
稍凹陷 有 稍少 无
烧伤休克期补液量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 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 分比计算的。 • 1、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 身体面积的1%计算。
烧伤面积计算
2、新九分法:
– 头、颈、面各占3%,共占9%; – 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 18%; – 躯干(前13%、后13%、会阴1%)共占27%; – 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 足7%)共占46%。
干燥
明显凹陷 少 少 无
极干燥
深凹陷,眼睑不能 无 无 有
小儿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表现
血钠mmol/L 口渴 皮肤弹性 血压 神志 低渗性 <130 不明显 极差 明显下降 嗜睡/昏迷 等渗性 130~150 明显 稍差 下降 委靡 高渗性 >150 极明显 尚可 正常/稍低 烦躁/惊厥

谢谢!
烧伤分度表
分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特重度
II度面积
≤9% ≤29% ≤49% >49%
II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度面积
≤9% ≤19% >19%
并发症
休克,较重复 合伤,中重度 吸入伤 严重并发症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成人:烧伤面积(%)×体重(kg)×1.5(晶体、胶体)+2000~3000ml (基础水分)
儿童:烧伤面积(%)×体重(kg)×1.8(晶体、胶体)+70~100ml/kg (基础水分) 婴儿:烧伤面积(%)×体重(kg)×2(晶体、胶体)+ 100ml/kg (基础水分)
烧伤补液计算公式
烧伤补液原则
先快后慢、先盐后糖、 先晶后胶
烧伤补液的分类
晶体:0.9%NaCl、乳酸林格氏液、林格氏液、5%GNS、 碳酸氢钠、其它平衡盐溶液
胶体:全血、血浆、白蛋白、代血浆、淀粉类、 右旋糖酐类、明胶类 水分:5%葡萄糖
烧伤补液方法
烧伤后第1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 第1个8小时输入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第2-3个8小时均匀输入余下的晶胶体量 烧伤后第2个24小时晶胶体输入量为第1个24小时晶胶体总量的一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