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

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急诊病症,由于其严重程度不一而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烧伤进行不同的治疗和护理。
而准确地计算烧伤面积是防止烧伤患者二次伤害的重要步骤。
这里将介绍一种包括“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在内的计算方法。
计算烧伤面积的步骤如下:1、判断烧伤面积:通过分类判断烧伤面积的大小,依据一下三种分类方法。
(1)手掌计算法:通过手掌的大小估算患者身体各部位的大小,这种方法适用于大片烧伤面积比较明显的烧伤患者。
(2)九分法计算法:把人体表面分割成若干个不同的部位,比较准确地计算出各部位的面积,适用于烧伤比较细节的患者。
(3)区分部位计算法:把人体表面分割成几个部位,按照各部位的不同性质分别计算面积进行估算。
2、利用“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计算烧伤面积。
把人体表面分成头、手、下肢、躯干等各个部位,利用“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计算每个部位面积。
九分法中分别表示脑部和颈部、胸部、腹部、盆腔、上肢、下肢、前额和面部、口唇、耳朵等九个部位,每个部位对应的面积数据在表格中已经明确。
3、计算烧伤总面积:把每个部位的烧伤面积加起来得到烧伤总面积。
例如,如果一个烧伤患者面积为9%,则计算方法是:头、手,下肢、躯干等各个部位对应的面积相加得到9%。
4、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接下来医生就可以根据烧伤面积的大小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
总而言之,“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表”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计算烧伤面积的方法。
遵照这种计算方法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烧伤面积,避免烧伤患者二次损伤,从而对烧伤的治疗和护理给与更好的保障。
同时在使用这种计算方法是也需要高度的专业能力,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先了解相关知识,以免出现错误的计算。
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

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烧伤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意外伤害,正确计算烧伤面积对于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
在医学上,我们常常使用9分法来计算烧伤面积,即将人体分成不同的面积比例来估算烧伤程度。
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一下以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吧。
一、头部:头部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头皮、面部和耳朵。
当头部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根据烧伤的具体情况来判断烧伤面积的大小。
二、上肢:每个上肢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手臂和手掌。
当上肢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上肢的烧伤面积,并累加起来。
三、前胸:前胸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胸部和胸腹部。
当前胸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前胸的烧伤面积。
四、后背:后背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背部和背腹部。
当后背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后背的烧伤面积。
五、腹部:腹部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腹部和腹股沟。
当腹部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腹部的烧伤面积。
六、会阴:会阴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是指男性的阴囊和女性的外阴部。
当会阴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会阴的烧伤面积。
七、下肢:每个下肢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包括大腿、小腿和足底。
当下肢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每个下肢的烧伤面积,并累加起来。
八、臀部:臀部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
当臀部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臀部的烧伤面积。
九、生殖器:生殖器占整个身体表面积的1/9,是指男性的阴茎和女性的阴道。
当生殖器发生烧伤时,我们需要计算整个生殖器的烧伤面积。
以上就是以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
通过将身体分成不同的部位并计算每个部位的面积,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烧伤的严重程度和判断治疗方案。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使用特殊的烧伤面积图来辅助计算,其中每个部位的面积已经预先标注好,只需将各个部位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总面积。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口诀只是一种估算烧伤面积的方法,实际治疗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烧伤面积的计1

烧伤面积的计算(1)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目前比较通用的是以烧伤皮肤面积占全身体表面积的百分数来计算,即中国九分法:在100%的体表总面积中:头颈部占9%(9×1)(头部、面部、颈部各占3%);双上肢占18%(9×2)(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躯干前后包括会阴1%占27%(9×3)(前躯13%,后躯13%,会阴1%);双下肢(含臀部)占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足7%)(9×5+1),(女性双足和臀各占6%)。
还有一种简便的计算方法是以患者本人手掌(包括手指掌面)其面积为体表总面积的1%,以此计算小面积烧伤;大面积烧伤时用100减去用病人手掌测量未伤皮肤,以此计算烧伤面积。
临床上通常把成人烧伤面积在10%以下的二度烧伤称为轻度烧伤;烧伤面积11-30%或是三度烧伤10%以下称为中度烧伤;烧伤面积31-50%或三度烧伤11-20%称为重度烧伤。
以上病人如果伴有休克,中度吸入性损伤或是伴有合并伤者则严重程度升一级。
总烧伤面积超过50%或三度烧伤超过20%则称为特重度烧伤。
中国九分法:根据实际测量结果,按解剖部位将人体以"九"为单位估计烧伤面积,即头颈一个"九",双上肢两个"九",躯干三个"九",双下肢(包括臀部)五个"九"再加"一"。
为便于记忆,按自上而下,由远而近的顺序,将发部、面、颈;双手、双前臂、双上臂;臀部,双足、双小腿、双大腿;躯干;会阴的面积编成顺口溜:三三三,五六七,五七十三二十一,十三十三会阴一。
儿童则因头部面积相对较大,双下肢相对较小,随年龄而变,以12岁作为年龄分界线,在计算面积时,相应加减年龄因素。
烧伤面积计算法

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
(1)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
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
部位成人各部位面积(%)小儿各部位面积(%)
头额9×1=9(发部3面部3颈部3)9+(12-年龄)
双上肢9×2=18(双手5双前臂6双上臂7)9×2
躯干9×3=27(腹侧13背侧13会阴1)9×3
双下肢9×5+1=46(双臀5双大腿21双小腿13双
足7)
46-(12-年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
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
深度局部体征局部感觉预后
Ⅰ°(红斑)仅伤及表皮,局部红肿、干燥,无水
疱
灼痛感3~5天愈合,不留瘢痕
Ⅱ°浅Ⅱ°伤及真皮浅层,水疱大、壁薄、创面
肿胀发红
感觉过敏2周可愈合,不留瘢痕
Ⅱ°深Ⅱ°伤及真皮深层,水疱较小,皮温稍低,
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可见网状栓
塞血管
感觉迟钝3~4周愈合,留有瘢痕
Ⅲ°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达皮下、肌肉、
骨等。
形成焦痂。
创面无水疱、蜡白
或焦黄,可见树枝状栓赛血管,皮温
低
消失
肉芽组织生长后形成
瘢痕。
烧伤面积计算公式

烧伤面积计算公式:一、是以烧伤部位与浑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成人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 9%;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 6%、双手 5%)共占 18%;躯干(前 13%、后 13%、会阴 1%)共占 27%;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 13%、双臀 5%、足 7%)共占 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风光积的1%计算。
3、小儿头大,肢体较大小,需用以下公式计算。
小儿二、小儿的躯干和上肢所占体表面积的百分率与成人同样,头大下肢小,并跟着年纪增大而改变,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头面颈部面积%= 9+( 12-年纪)臀部及双下肢面积%=46-( 12-年纪 )烧伤补液公式胶 -晶混淆公式胶体液和电解质溶液补液公式(即胶 -晶混淆公式)是当前国内、外最常用的补液公式。
1.Brooke 公式伤后第 1 个 24h 补液量为胶体液( ml)+乳酸钠林格液( ml)+5%葡萄糖液 2000ml(基础水分)。
胶体液( ml)=Ⅱ、Ⅲ度烧伤面积( %)×体重( kg)×0.5。
乳酸钠林格液( ml)=Ⅱ、Ⅲ度烧伤面积( %)×体重( kg)×1.5 计算所得总补液量的多半在烧伤第 1 个 8h 内补给,第 2 个和第 3 个 8h 各增补其总量的。
伤后第 2 个 24h 补液量:除基础水重量不变外,胶体液和乳酸钠林格液按第 1 个 24h 实质增补量的半量补给。
2.国内常用的公式伤后第 1 个 24h 补液量( ml)=Ⅱ、Ⅲ度烧伤面积( %)×体重( kg)×1.5(胶体液和电解质液)+2000~3000ml(基础水分)。
胶体液和电解质液一般按 1:2 比率分派;假如Ⅱ度烧伤面积超出70%或Ⅲ度烧伤面积超出50% 者,可按 1:1 的比率补给。
估量补液总量的半量应在伤后6~8h 内补给,伤后第2 和第 3 个 8h 各补给总量的量。
2019厦门医疗卫生备考: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2019厦门医疗卫生备考:烧伤面积计算方法
烧伤分度:
1、轻度烧伤II度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II度烧伤面积10%~29%或III度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49%或III度烧伤面积10%~19%或II度、III度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诉百分比,但已休克等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III度烧伤20%以上或已经有严重并发症
II度烧伤n%=n分即1%=1分
III度烧伤n%=10+2n分即1%=12分
而烧伤面积可以用口诀来快速记住,3、3、3(头面颈各占百分之三);5、6、7(双手、双前臂、双上臂的面积);5、7、13、21(臀部、双足、小腿、大腿);13、13、1(前躯、后躯、
会阴部面积),将面积所占百分比相加,就是所得烧伤面积了,是不是非常的容易好记呢?。
烧伤面积的计算

烧伤面积的计算人体体表面积按100%计,烧伤面积的估算有:(1)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1.人体体表面积中国九分法2.烧伤深度的估计按国际通用的三度四分法不同深度烧伤的评估要点烧伤面积计算口诀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其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的l%,用于散在的小面积烧伤(烧伤皮肤取加法)或特大面积烧伤(健康皮肤取减法)很方便,但欠准确。
(2)中国九分法:头、面、颈部三者各占3%,也就是9%×1=9%(一个9%)。
双上肢即双手、双前臂、双上臂各占5%、6%、7%,也就是18%,即9%×2=18%(二个9%)。
躯干的前躯干、后躯干、会阴部各占13%、13%、1%,也就是9%×3=27%(三个9%)。
需要注意的是12岁以下的儿童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与成人有所不同,这是根据小儿的特点即小儿头大、腿短而制定的。
小儿头部的体表面积=9+(12-年龄)(%),双下肢的体表面积=46-(12-年龄)(%),小儿双上肢及躯干体表面积的计算和成人相同。
成人烧伤面积计算口诀:三三三五六七,十三,十三,二十一,双臀占五会阴一,小腿十三双足七。
解释:发、面、颈部均是3,双手、双前臂、双上臂是567,躯干前、躯干后、双大腿是13、13、21,一目了然。
记忆时,一边念口诀,一边用双手触摸身体部位,很容易记,非常有用。
烧伤新九分法:头颈面333(9%*1);手臂肱567(9%*2);躯干会阴27(9%*3);臀为5足为7;小腿大腿13,21(9%*5+1%)烧伤患者补液补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初期处理1.Ⅰ°烧伤创面只需保持清洁和避免再损伤。
2.Ⅱ°以上,清创术和抗休克。
补液方法II0、III°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2006-3-089)(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体重(kg)×烧伤面积×1.5(成人)+基础需水量)(三)补液方法1.前8小时输入总量的一半,以后16小时输入总量的另一半。
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

9分法计算烧伤面积的口诀
9分法是一种常用于估算烧伤面积的方法,口诀如下:
1. 头部,前额、左、右侧各占9%。
2. 上肢,左、右臂各占9%。
3. 前胸,占9%。
4. 背部,占18%。
5. 腹部,占9%。
6. 下肢,左、右腿各占18%。
7. 生殖器,占1%。
根据这个口诀,我们可以通过估算不同部位烧伤的百分比来计
算总体烧伤面积。
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头部、前胸和右臂都受
到烧伤,那么烧伤面积的估算可以是,头部9% + 前胸9% + 右臂9%
= 27%。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粗略的估算方法,实际烧伤面积的计算还需要结合专业医生的评估和测量。
希望以上回答能够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
烧伤面积的计算方法烧伤面积是以烧伤部位与全身体表面积百分比计算的。
1、新九分法:头、颈、面各占3%共占9%
双上肢(双上臂7%双前臂6%双手5%共占18% 躯干(前13%后13%会阴
1%共占27%
双下肢(两大腿21%两小腿13%双臀5%足7%共占46%
2、手掌法:伤员自己掌的面积,等于自己身体面积的1%计算。
3、小儿头大,肢体较大小,需用下列公式计算。
小儿的躯干和上肢所占体表面积的百分率与成人相同,头大下肢小,并随着年龄增大而改变,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
头面颈部面积%= 9+(12 —年龄)
臀部及双下肢面积%= 46—(12—年龄)
试题2、成人双手占体表面积的
A. 3%
B.5%
C.7%
D.9%
E.12%
答案:B
3〜6题共用题干
女性,35岁,体重50kg,双下肢及躯干烧伤,有水疱、较小,部分水疱破损, 创面基底红白相间。
试题3.该病人烧伤面积和深度诊断为
A.46%浅n 。
B.27%深n
C.73%深n
D.72%深n 。
E.73%m 。
答案选C。
烧伤面积双下肢+躯干=46+27=73%烧伤有水疱,较小,部分水疱破损,创面基底红白相间提示深2度(标准点击可见)试题4.第一个24小时补液量是
A.5 500ml
B.7 500ml
C.2 000ml
D.9 500ml
E.12 900ml
答案选B解析:第一个24小时补液另=病人体重(Kg)X烧伤面积(%)X 1.5+2000ml=50 X 73X 1.5+2000ml=7475ml。
试题5.第一个24小时应输入胶体液
A.1 000ml
B.1 500ml
C.1 800ml
D.2 000ml
E.2 700ml
答案选E。
解析:晶体液:胶体液=1 : 1故输入胶体液为2700ml。
试题6.首选晶体液是
A.平衡液溶液
B.等渗盐水
C.45%氯化钠溶液
D.5%碳酸氢钠
E.10%氯化钠
答案选A。
解析:晶体液首选平衡液,可避免高氯血症和纠正部分酸中毒注意:输液过程中,要求在前8h输入总量的一半,以后两个8h各输入总量的
1/4
烧伤的程度的判断方法
常用三度四分法,将灼伤分为1°、浅n°、深n°和m°
(1)1。
烧伤:仅伤及表皮,局部呈现红肿,故又称红斑性烧伤。
有疼痛和烧灼感,皮温稍增高。
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
(2)n。
烧伤:深达真皮,局部出现水泡,故又称水泡性烧伤。
浅n°者仅伤及真皮浅层,一部分生发层健在。
因渗出较多,水泡较饱满,破裂后创面渗液明显,创底肿。
若
胀发红,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 2 周后可愈,愈后不留瘢痕,短期内可有色素沉着,皮肤功能良好。
深n°者伤及真皮深层,尚残留皮肤附件。
因变质的表层组织稍厚,水泡较小或较扁等,感觉稍迟钝,皮温也可稍低。
去表皮后创面呈浅红或红白相间,或可见网状栓塞血管, 表面渗液少,但底部肿胀明显。
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愈后留有瘢痕,但基本保存了皮肤功能。
(3)m°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骼等。
皮肤坏死,脱水后可形成焦痂,故又称焦痂性烧伤。
创面无水泡,蜡白或焦黄,或可见树枝状栓塞血管,触之如皮革,甚至已炭化。
感觉消失,皮温低。
自然愈合甚缓慢,需待焦痂脱落,肉芽生长而后形成瘢痕。
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成畸形。
1° 容易识别,浅n°、深n°与m。
不易立即判断。
由于热力不均匀,不同深度之间可有移行区,如创面发生感染或并发休克,可加深损伤深度。
4.烧伤分度
(1)轻度烧伤:n°以下烧伤总面积在9%以下;
(2)中度烧伤:□°烧伤面积10%-29%或m °烧伤面积不足10%
(3)重度烧伤:总面积30%- 49%或m。
烧伤面积10%-19%或n°> m°烧伤面积虽不达上述百分比,但已发生休克等并发症、呼吸道烧伤或有较重的复合伤;
(4)特重烧伤:总面积50%以上或m°烧伤20%以上或已有严重并发症。
补液量的计算
II 度、III °烧伤的补液量的计算
第一个24 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成人儿童1.8ml 婴儿2.0ml ;晶体液:胶体液中、重度2:1 ,特重1 :1 ;需水量:成人2000ml 儿童60——80ml/kg 婴儿100ml/kg
第二个24 小时内每1%面积、公斤体重补液量(为额外丢失)是第一个小时的1/2 ,其他都一样。
1.5m l 基础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