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 息 肉
鼻息肉的各种不同类型

鼻息肉的各种不同类型原文来自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耳鼻喉科鼻息肉是赘生于鼻腔或鼻窦粘膜上突起的肿块。
好发于鼻腔的外侧壁及鼻顶部;其次为筛窦亦可见于上凳窦部。
肉眼观察鼻息肉呈粉红色,表面光滑湿润,触之相当柔软,好像剥了皮的熟葡萄。
其切面可见扩张的囊腔,腔内积有粉冻状或灰白色的粘液性分泌物。
显微镜下检查可见鼻息肉的组织结构不完全相同,可分为三型:(1)鼻后孔息肉称这是临床命名,因息肉有一长蒂从鼻腔经后孔伸入鼻咽部。
其实激或变态反应性鼻粘膜水肿长期不愈,病变以炎症水肿和炎性浸润为主,无间质变性增生现象,故鼻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
但由于鼻息肉形成肿块,故常称为“瘤样病变”,其实一般不会发生恶变。
(2)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如不能除去过敏原因,息肉切除后常驻复发。
病变除水肿明显外,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有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有化生。
(3)炎症性息肉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多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不易复发。
水肿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
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较少见,可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别。
鼻息肉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
鼻息肉还常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鼻塞致使分泌物滞贸,可诱发鼻窦炎,此时分泌物多而呈脓性。
巨大鼻息肉可将鼻腔完全填满,甚至将鼻骨向外推出,改变鼻的外形。
近几年,治疗鼻息肉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反复去治疗鼻息肉的患者有所增加,这不仅是加大了患者身体上的痛苦,并且所产生的医疗费用也是相当大一部分的,你知道鼻息肉会引起哪些并发症吗?你知道如果鼻息肉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哪些危害吗?如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导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那么鼻息肉会引起哪些并发症?下面听听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耳鼻喉专家是怎么说的。
鼻息肉会引起哪些并发症?鼻息肉不仅仅是鼻塞的小病,有时体积很大,甚至达数厘米大小充塞鼻腔而造成鼻塞、呼吸不通畅,或呈活瓣样启闭。
8鼻息肉和鼻息肉病

并发症
1.支气管哮喘 鼻息肉并发支气管哮喘,约 有20-30%。阿司区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或 widal三联征:鼻息肉、支气管哮喘、阿司 匹林耐受不良 2.鼻窦炎 3.分泌性中耳炎
鼻息肉—诊断
• 鼻息肉分为单发型和多发型 • 鼻息肉:常为单侧,只有一体部和细长 鼻息肉:常为单侧, 根蒂,其他鼻粘膜基本正常, 根蒂,其他鼻粘膜基本正常,术后不易 复发。 复发。 • 鼻息肉病:常为双侧,可见数个息肉体 鼻息肉病:常为双侧, 根蒂不清,鼻粘膜广泛水肿增生, 部,根蒂不清,鼻粘膜广泛水肿增生, 并波及鼻窦粘膜,增生性水肿肥厚, 并波及鼻窦粘膜,增生性水肿肥厚,并 发增生性鼻窦炎。 发增生性鼻窦炎。
治疗
1、原则:解除阻塞,促进引流,解善鼻鼻窦通气。 2、方法:综合治疗(药物+手术) (1) 泼尼松(强的松)0.5~1mg/(kg·d) ,晨起时顿,每日一次, 共10~14天,不需减量;于手术前、后应用一段时间(一般为数 周)。 (2)地塞米松 10毫克,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围手术期)。 (3)鼻腔滴用类固醇药物(术后长期或间断应用)。
症状
1.鼻塞:双侧发病,单侧少见,渐进性鼻塞,闭 塞性鼻音。 2.鼻漏:黏液样或脓性,间或为清涕 3.耳部症状:耳鸣、听力减退 4.嗅觉减退或丧失 5.继发鼻窦炎,出现鼻背、额部及面颊部胀痛
体征
• 鼻部镜和鼻内镜下检查可见鼻腔一个或 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 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淡黄色或淡红 色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蛙鼻 蛙鼻。 色如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 蛙鼻。稀薄 浆液性或黏稠、脓性分泌物。 浆液性或黏稠、脓性分泌物。
鼻息肉病
下列情况应考虑鼻息肉病: 1.有鼻息肉前期手术及术后复发史 2.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3.息肉样变黏膜与正常黏膜无明显分界线 4.双侧鼻及鼻窦黏膜广泛性炎症反应和息 肉样变性,累及多个鼻窦 • 5.组织学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 • • •
鼻息肉-不是单单只是长了块肉那么简单

鼻息肉 -不是单单只是长了块肉那么简单说起鼻息肉大部分的人都觉得只是长了一块肉,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其实并不是,试想一下,你的鼻子里突然多了一块肉,这不光会使我们出现鼻塞、鼻涕变多,还会使我们出现嗅觉上的障碍、同时还伴随着头疼、头晕、口干等情况,当鼻息肉慢慢变大时,不止从感官上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从外观上还会使鼻子变得畸形,形成蛙鼻。
别看鼻息肉不起眼但是却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那鼻息肉到底是什么呢?它又是由于什么原因而形成的呢?针对这一问题,我们来具体的了解一下,鼻息肉不只是长了一块肉这么简单哦。
一、什么是鼻息肉鼻息肉指的是赘于我们鼻腔或是鼻窦黏膜上的一种增生组织,多以鼻部出现阻塞和鼻内分泌物增多为表现症状,在发病时会伴有面部出现疼痛或者是肿胀感,严重者会出现嗅觉减退或是丧失,这是鼻部的常见疾病之一,以成年人为发病主体,儿童极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鼻息肉可分为单发性和多发性,容易长息肉的地方以上颌窦、中鼻道、筛窦、中鼻甲等位置为主。
鼻息肉不仅会影响我们鼻部的感官,严重者还会引发心、肺等各器官功能性的损伤,一部分还会出现病变,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二、哪些原因会引起鼻息肉1、慢性的感染引发的鼻息肉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出现了感染性的炎症,就会在我们的体内释放炎性介质以及细菌毒素,这些因素会使我们的黏膜内淋巴出现引流不畅的现象,同时还会引起我们的静脉出现淤血、粘膜水肿等情况,如果黏膜长时间处于水肿的状态,它的屏障功能会减弱,这时就极可能会出现反复感染的炎性反应,鼻黏膜水肿则会出现更加严重的症状,从而形成鼻息肉。
感染可能会引发鼻息肉但却不是鼻息肉的必要发生条件。
2、变态反应引发的鼻息肉,变态反应简单来说就是超出正常现象的机能反应,由于变态反应会在鼻部多次发生,这会对我们的鼻部造成很大的伤害,在白细胞三烯、组胺等化学介质的影响下,鼻黏膜的小血管会出现通透性增高的现象,血浆渗出量增加,会使鼻黏膜处于极度水肿的状态,因受到重力影响,出现逐渐下垂的现象,从而导致形成鼻息肉,这是鼻息肉形成的重要原因。
鼻息肉讲课PPT课件

专家建议与答疑
鼻息肉患者应定期进行鼻腔检查,及时 发现病情变化
鼻息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 疗等,应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 刺激性食物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 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鼻息肉患者应注意加强体育锻炼,提高 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感谢观看
汇报人:
鼻内镜检查是诊断鼻息肉的主要方法 鼻内镜可以清晰地观察到鼻腔内的情况,包括鼻息肉、鼻窦炎等疾 病 鼻内镜检查可以确定鼻息肉的大小、位置和数量
鼻内镜检查还可以发现其他鼻腔疾病,如鼻窦炎、鼻中隔偏曲等
鼻窦CT检查
诊断鼻息肉的重 要手段
显示鼻腔和鼻窦 的结构
判断息肉的位置 和大小
协助医生制定治 疗方案
病理学诊断
鼻息肉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鼻息肉的概述
02
鼻息肉的诊断
03
鼻息肉的治疗
04
鼻息肉的预防与护理
05
鼻息肉的并发症及处理
06
鼻息肉的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
01
鼻息肉的概述
鼻息肉的定义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主要表现为鼻腔内出现肿块。 鼻息肉通常发生在鼻腔的鼻窦、鼻道等部位。 鼻息肉的形成原因包括炎症、过敏、遗传等因素。 鼻息肉可能导致鼻塞、流涕、嗅觉减退等症状。
04
鼻息肉的预防与护理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 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 用手挖鼻孔、揉眼睛等不良
鼻息肉用药还是手术

肉是 有 效 的 。 糖 皮 质 激 素 的 应 用 有 鼻 内 和 全 身
两种 给药 途径 。 全身 用药 , 常用 的为强 的松 。 鼻
用 激 素 主要 为 鼻 喷 剂 , 常 用 的 有 二 丙 酸 倍 氯 米 松 、 布 地奈 德 、 糠 酸莫 米 松 、 丙 酸 氟替 卡 松 、 糠 酸 氟 替 卡 松 等 。 未 经 治 疗 的 鼻 息 肉患 者 , 如 无 禁 忌证 , 可先用 激素 治疗 , 如 口服 强 的 松 , 常 可 使 息 肉消失 , 然 后改 用鼻用 激素 。
上 呼 吸 道 过 敏 反 应 者 ,可 选 用 用 抗 组 胺 药 、 白
三 烯受 体拮 抗剂 等 。 其 他 措 施 如 增 湿 和 鼻 腔 冲
的效果 。
药 物和手 术 治疗 的预后结 果过 敏 史分析 , 鼻 腔 分 泌
物 涂 片 嗜酸 性 粒细 胞 和肥 大 细胞 计 数 和血 清
总 I g E检 测 等 。 鼻 息 肉应 注 意 和 下 述 疾 病 鉴 别 诊断 : 上颌 窦后 鼻 孔息 肉 、 鼻 腔 内 翻性 乳 头状 瘤 、 鼻 咽纤维 血管 瘤 、 鼻 腔恶性 肿瘤 等 。 鼻 息 肉是用保 守还 是手 术治疗 , 主要 取决 于病 期 、 既往史 、 病人愿望 、 有 无变态反应 。 鼻 息 肉 保 守 治 疗 的 目的 是 使 鼻 息 肉 和 鼻 炎 症 状 消 失 、 重 建 鼻 呼 吸 和 嗅觉 功 能 , 防 止 鼻 息 肉 复发 。 当今 , 只有糖 皮质 激素被 证实对 治疗 鼻息
至 于长 期 鼻 用激 素 是 否会 引 起 黏膜 病 理
变化 , 研 究结 果 显示 , 长期 鼻喷 二丙 酸 倍氯 米 松 , 5 年 后 取 鼻 息 肉 活 检 ,未 发 现 假 多 层 上 皮 向 鳞 状 上 皮 转 化 。这 可 能 由 于 二 丙酸 倍 氯 米 松 能
鼻息肉病理报告

鼻息肉病理报告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腔疾病,其主要病理表现为鼻黏膜的肥厚增生,形成肉芽组织和息肉样变。
对于患有鼻息肉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之前,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检查,以便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鼻息肉病理报告。
1、标本取材:在进行病理检查之前,医生需要首先收集鼻息肉的标本。
对于未切除的鼻息肉,医生可以采用镜下取材的方式,利用镊子或钳子取下部分组织进行检查。
而对于已经切除的鼻息肉,则需要在手术中及时取样。
总体而言,病理检查的结果准确性与取样的质量息息相关,标本取材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病理判断和诊断。
2、病理描述:鼻息肉病理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即是病理描述。
医生需要分析切除的标本的组织结构和显微镜下的细胞形态特征,给出精准的病理诊断。
病理报告常用的术语包括:肉芽组织、炎性渗出、上皮细胞增生等。
此外,医生还需要描述病变的部位、程度和分布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
3、病理诊断: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医生需要做出鼻息肉的病理诊断。
一般而言,病理诊断涉及到组织学分类和病变的性质描述。
其中最常见的鼻息肉病理诊断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纤维腺瘤、上皮样息肉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鼻息肉,医生需要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病理评级:病理评级是鼻息肉病理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估,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目前常用的鼻息肉评级系统包括:Lund–Kennedy评分法、Kawasaki评分法、Stammberger评分法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常常根据病理评级来确定治疗方案和预测病情发展趋势。
5、病理建议:病理报告的最后部分通常是病理建议。
针对于具体的患者情况,医生可以给出不同的建议,包括手术、药物治疗、鼻腔冲洗等。
此外,病理建议还包括患者的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等,对于患者的康复和治疗效果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鼻息肉病理报告是诊断和治疗鼻息肉的重要参考依据。
鼻息肉ppt课件

诊断
·
7
鼻息肉
3. 诊断要点
叁· 检查:鼻腔内有赘生物,一个或多个,色灰白
或淡红,半透明,表面光滑,触之柔软,可移 动、无痛。
诊断
·
8
鼻息肉
3. 诊断要点
鼻
过
窦
敏
炎
性
并
鼻
发
炎
鼻
并
息
发
肉
鼻
息
肉
·
诊断
9
鼻息肉
3,反复少 量出血或血性脓涕,外鼻变形, 颜面麻木,多伴剧烈偏头痛, 检查可见一侧鼻腔内发现表面 不光滑的新生物。病理活检可 明确诊断。
病机
息肉
湿热邪毒侵袭,肺经蕴热,失于宣畅,湿热邪浊积聚鼻窍
·
5
鼻息肉
3. 诊断要点
壹· 病史:多有鼻鼽或鼻
渊病史;
贰· 症状:一侧或两侧渐
进性鼻塞,逐渐成持 续性,涕多,嗅觉减 退。
·
诊断
6
鼻息肉
3. 诊断要点
贰· 若息肉较多较大,双侧鼻窍全被堵塞,日久鼻
外观改变,鼻背平坦,呈蛙背状,称为“蛙 鼻”,病人常张口呼吸。
运化失调,湿热蕴积 证型特点:持续性鼻塞,嗅觉下降,流涕黄稠,头痛
头胀,纳呆腹胀,口干。检查见鼻粘膜色 红,息肉灰白、淡红或暗红,鼻道有稠脓 涕。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散结通窍。 方药:甘露消毒丹+辛夷清肺饮加减。
论治
·
15
鼻息肉
4.辩证与治疗——外治法
1)滴鼻 用滴鼻灵滴鼻,每日3~4次, 能消除肿胀,使鼻腔引流通畅,加快
论治
排脓,改善鼻腔通气。
2)喷鼻 瓜蒂2枚,雄黄0.9g,绿矾3g,麝香少许,为末,每用少许 喷鼻中,有通气,收敛息肉作用。
什么是鼻息肉

什么是鼻息肉?鼻息肉是鼻部常见疾病,也与某些全身疾病有关。
它是由于鼻粘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
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由于病因的多元性和明显的术后复发倾向,故在鼻科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症状:1.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
4.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5.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6.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7.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二、体征:病史长,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
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即所谓“蛙形鼻”。
息肉若突出前鼻孔,因受空气、尘埃刺激,前鼻孔处的鼻肉表面呈淡红色。
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囊性肿物,其蒂部在中鼻道内。
Johansen等(1993)提出描述息肉大小的记分方法:息肉体积小,仅引起轻度鼻塞,未达到下鼻甲上缘者记1分;引起较明显鼻塞,息肉大小位于下鼻甲上下缘之间记2分;引起鼻腔完全阻塞,息肉前端已达下鼻甲下缘以下者记3分。
三、分类:鼻息肉由高度水肿的鼻粘膜构成。
常将鼻息肉分成三种病理类型:水肿型、腺泡型和纤维型。
前两型主要是炎性细胞浸润、血管渗出增多、腺体分泌旺盛的结果,后者则源于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
Kakoi等(1987)认为前两型是鼻粘膜组织反应的活跃表现,而后者为组织反应的终末阶段。
其完整的病变变化规律是:圆细胞浸润于鼻窦粘膜,固有层水肿,进一步引起粘膜限局性突起,并有腺体在局部增生。
突起的粘膜由于固有层水肿逐渐加重,可经窦口膨入鼻腔并继续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鼻息肉
鼻息肉
[概述] .
概念鼻息肉是指鼻腔内的赘生物,其状如榴子或枣肉、荔枝肉,光滑柔软,.色浇半透明,带蒂可活动。
又有鼻痔、鼻瘾肉、鼻塞肉、?鼻息肉等称。
、
鼻息肉为鼻科常见病、多发病,常为鼻渊和鼽嚏等的并发病,很少发生疼痛。
本病
发生率较高,男女均可发病,多见于成年人。
现多采用手术摘除。
[病因病机]
鼻息肉常为鼻渊、鼽嚏的并发病,因鼻涕长期刺激,鼻窍肌膜肿胀,渐大下垂而形。
成,故其病因亦与鼻渊、鼽嚏有关。
一、肺气虚寒由于患者肺气素虚.卫表不固,腠理疏松,易受风寒异气的侵袭,
,肺气虚寒则鼻塞不利,津液停聚鼻窍,日久鼻窍肌膜肿胀而形成息肉.
:、湿热郁滞由于湿热邪毒侵袭,肺经热盛,肺气不得宣畅,湿热邪浊壅结积聚
.于鼻窍,日久形成息肉。
[临床诊断]
症状:持续鼻塞.嗅觉下降.严重时张口呼吸,嗅觉消失,讲话时鼻音重,或脓涕
多。
检查:鼻内有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淡白如荔枝肉样,触之质软无痛可活动的赘生
物。
严重者鼻梁隆起如蛙状.鉴别诊断:鼻息肉应与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鼻甲肥大相鉴别。
鼻中隔粘膜肥厚和中鼻甲肥大表面颜色较红.基底较宽而不易活动,触诊时觉有较硬的基底而病人自觉疼
痛。
[辨证论治]
一、辨证
1.肺气虚寒
证侯:持续鼻塞,鼻流清涕,喷嚏多,易感冒,畏风寒。
.检查可见鼻息肉色淡,透:
明度高,鼻窍肌膜色淡、湿润。
全身或见面色苍白.四肤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一
弦细。
病机分析:肺气通于鼻,外合皮毛,若素体气虚,屡受风寒侵袭.则肺气不和而鼻
为之不利,故持续鼻塞。
津液不行,壅塞鼻窍.故鼻流清涕。
邪结鼻窍致肌膜肿胀。
寒
为阴邪,澄沏清冷,故鼻息肉色淡白、透明。
肺气虑寒,卫表不固,故患者常感冒,畏
风寒。
喷嚏多,四肢不温,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虚寒之证。
2.湿热郁滞
证候:持续鼻塞,脓涕多,鼻有臭味,检查见鼻腔有脓涕或引流.鼻息肉色淡红或。
暗浊.鼻粘膜暗红肿胀。
全身或见头晕头痛,腹胀便溏,舌质红.苔腻,脉滑略数。
病机分析:湿浊之邪聚于鼻窍,凝滞不散,致鼻窍肌膜肿胀渐成息肉.故持续鼻塞。
.
湿热灼腐鼻窍肌膜,故脓涕多而有臭味,息肉色淡红或暗浊。
湿热邪毒上扰,故头痛头:
昏。
湿热内困,故腹胀便溏。
舌质红,苔腻.脉滑数,均为湿热之证。
二、治疗、
(一)内治法内服药物治疗,主要是帮助脓涕引流以减少鼻涕,改善鼻腔通气。
I.肺气虚寒
治则:温补肺脏,祛风散寒。
方药:选用温肺止流丹加减。
方中以鱼脑骨.细辛温肺
散寒,化痰除涕;桔梗、人
参、炙甘草、诃子敛肺益气固表;荆芥解表散寒。
可加白芷、辛荑花等芳香通窍药。
若“
患者体质素虚,经常感冒,可加玉屏风散,或用补中益气汤。
2.湿热郁滞
治则:清宣肺气,泻湿散结。
:方药:辛荑清肺饮加车前子、泽泻、海藻。
辛荑清肺饮中用黄芩、栀子清上焦郁热;
石膏、知母、百合、麦冬清热养津;杷叶清降肺气,升麻、辛荑花散上部风热之邪而通
窍;加车前子、泽泻、海藻利湿散结。
或加冬瓜仁、蒌仁、.贝母、鱼腥草利湿排脓,化。
痰散结。
或合二陈汤祛痰散结。
湿热重用三仁汤。
(二)外治法
I。
外用药末点敷用腐蚀收敛、化湿消肿散结的药物粉末点息肉表面或根部,或将
其根部腐蚀,使之脱落。
每日1次,7-14次为一疗程。
常用如硇砂散、轻黄散、瓜丁散、
明矾散等。
2.中药熏鼻用芳香通窍、活血祛瘀的药物或祛风通络的药物边煎煮边蒸气吸入或
超声雾化吸入,以减少鼻涕,使鼻腔通畅。
.
(1)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细辛6克、辛荑花6克、荆芥10克,煎煮作蒸气吸入。
有温经通络,散寒通窍的作用,适用于肺气虚寒者。
(2)白芷10克,藿香10克、苍耳子10克、藁本lo克、薄荷6克、樟脑1克(孕妇忌
用或去樟脑),煎煮作蒸气吸入。
有化湿通窍作用,适用于风湿热郁滞者。
(3)鼻窦灌注液作超声雾化吸入,有温经散邪,解毒通窍的作用。
适用于肺气虚寒
,患者。
.’
3.滴鼻用有祛邪通窍作用的药物滴鼻,每曰3~4次。
能清洁鼻腔,消除肿胀.
使鼻腔引流通畅,加快排脓,改善鼻腔通气。
滴鼻灵具有解毒消肿、排脓通窍的作用,
适用于各型鼻息肉,鼻渊患者。
,
4。
手术摘除为常用的较有疗效的方法,能改善鼻腔通气,加快引流。
适用于息肉
渐生下鼻道,妨碍通气者。
手术摘除一周后敷药,以减少息肉复发。
.
[转归及预后]
鼻息肉的病程较长,初起呈息肉样变时,可用外涂药末及蒸气吸入配合内服中药治
疗。
如息肉较大,最好手术摘除。
因鼻息肉是鼻渊、鼽嚏的并发症,若不注意治疗原发
病,往往有复发的可能。
因此,在摘除息肉之后仍应彻底治疗原发病。
[预防及护理] .
注意起居饮食.积极锻炼身体,防止经常感冒。
彻底治疗原有的鼻病,如患慢性鼻
疾,除治疗外,饮食应富于营养而易于消化,忌食寒滞肥腻之品.以免加重病情或导致.
鼻息肉发生及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