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总结.doc
毛概期末重点考点总结(全)

毛概总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毛泽东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
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
*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的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为什么中国化: 1.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
2.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什么是中国化?)具体: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答一: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相结合。
答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的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1)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为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柱。
(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它是马克思李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概各章知识点完全总结

第一章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教条,要和中国国情相结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应该了解中国历史状况社会状况,认真地概括提炼。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马克思主义是外来思想,要让国人接受,深入浅出地阐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三:新时期进步原因。
新时期依赖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3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做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伟大的成绩是因为我们高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五: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1.1921~1927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萌芽阶段。
1927~1935土地革命时期,形成阶段。
毛泽东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标志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
2.1927~1935抗日战争时期,成熟阶段。
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经验,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论证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和策略。
毛概各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重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及其历史进程:L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了《(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对后来党的理论发展和事业推进产生了深远影响.2.七大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领导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
1.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2.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3.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结: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两大理论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的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乘又与时俱进。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关系: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有着共同的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
五: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六: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的主要内容: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江泽民的三个代表),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科学发展观)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其主要内容包括: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3: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4: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6: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理论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

毛概考试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概论》知识点梳理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必要性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3是为解决面临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形成的最深刻根据,它集中体现了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总结和丰富发展;3集中体现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喝国家工作的新要求;4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续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的行动纲领。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4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
三、中国梦1、中国梦思想内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1国家富强,是指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发展和完善;2民族振兴,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强大,继承并创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先进的文明成果,并将其传递给全世界,从而影响世界、改变世界;3人民幸福,就是人民权利保障更加充分、人人得享共同发展,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基础和保障。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

毛概复习知识点总结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基本内容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长期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吸收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最新成果,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它深刻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原则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实践和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重要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理论,是社会主义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取得和巩固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和发展壮大,对于人类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发展,都具有重大历史地位。
2.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具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在理论上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推广普及提供了丰富经验和理论依据。
毛泽东思想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理论的相互补充和深化。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点1.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1)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提出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新式军队、土地革命等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理论,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为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强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社会主义制度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与不断革命论等一系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树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

毛概考试重点归纳毛概考试重点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P4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P36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第二章1、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P48通过的《中国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P52(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
(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
(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3、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以理论形态表现出来的党的思想路线,是由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和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从理论结构上看,这四个基本要素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互相补充的统一整体,但它又不是不分主次的并列关系。
“实事求是”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三者相统一的概括,它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包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的原则,正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规律等内容,因而是其它三个基本点的核心,但它并不能代替其他三个基本点。
4、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程中,为什么要继续解放思想?怎样科学地了解理论创新?保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宏扬与时俱进肉体,促进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纪律性,富于创造性。
期末毛概知识点总结

期末毛概知识点总结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一、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毛泽东积极探索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法规;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外敌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科学总结;三、毛泽东思想是在指导原则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和丰富的。
毛泽东思想具有坚持真理、修理思想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指导作用,包括:一、关于党的基本方针,用久垮头日,拒汝哲乎新成立的基本理论,对党指导的根本条件,作出了重要指引;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必须是正确的,这是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任务。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精神支柱、我们党的组织号召、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必须在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中始终坚持。
“毛泽东思想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科学论断,是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纲领性理论,是团结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党的任务而奋斗的伟大旗帜。
”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我们党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我们党的伟大使命。
毛泽东思想要落实到党的领导、体现到国家工作和社会活动方方面面,必须旗帜鲜明地抓住这个关键。
一是我们要完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体系,加强对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增强全党的理论认识和政治觉悟。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必须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完美结合起来;宣传毛泽东思想,要善于运用各种形式和资源,坚持用革命道德、革命精神感召人民,旗帜鲜明地宣传中国革命成功,引导人民探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宣传毛泽东思想,要明确宣传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自觉做到爱国、奋斗、奉献、成就。
二是要坚决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权威地位,使这一熔炉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终保证。
毛泽东思想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的科学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完善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是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树立有信心、有志气、有勇气,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共3篇)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共3篇)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1篇1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首先信息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其次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再次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3: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一是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二是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三是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4: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三: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2篇党的十五大在深刻总结所有制结构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够发达,发展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毛概概论部分总结第3篇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一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938年,毛泽东,六届六中全会《论新阶段》,最先提出,七大《中国共产党章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屮国革命的实践Z统一思想一一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针。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1、源于对屮国革命进程屮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2、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屮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洌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江泽民,逐二羽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屮国化;胡锦涛,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继续推进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2、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实践基础:屮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形成过程: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一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
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理论基础:屮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核心和精髄:实事求是主题:中国革命和建设三、毛泽东思想的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艺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等四、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意义:1、马克思主义屮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3、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时代主题的转换历史和现实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实践过程:H^一届三中全会——82年十二大——87年十三大——92年初南方谈话——92 年10月十四大一一十五大(正式提出)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依靠力量、祖国统一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三: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思想: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1)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3)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4)形成了建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科学理论体系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3、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一、“三个代表”的形成和发展:时代背景: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卜三届四屮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屮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现实依据: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关键: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坚持执政为民发展过程: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一一2000年2月江泽民广东考察(第一次)一—2001年7月建党80周年大会(全面提出)・2002年11月十六大(确定)二:“三个代表”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科学体系:始终代表屮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基础,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重要保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根本目的)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的思想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的思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思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思想三:"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统筹兼顾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第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第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第三,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第三章一、新民主主义的总路线屮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指明了屮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发展前途。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首要对象)、封建主义、官僚主义(买办、国家垄断)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新民主主义的领导: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屮国革命的屮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新的革命时代新的领导力量新的指导思想新的干嘛前途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相结合,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和内容:必要性:第一,屮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第二,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耍想成功,必须发动农民、依靠农民和武装农民,农民问题是屮国革命的屮心问题第三,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则是反革命力量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先占乡村,后取城市,走具有屮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可能性: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相当力量红军的存在主观条件: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新民主主义的三大法宝:土地革命(中心内容)、武装斗争(强有力的保证)、根据地建设(依托)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第四章一、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实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惟一经济基础主要内容:“一化三改”一化(主体):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两翼):个体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必要性:1、它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的必然要求2、它是土改完成后,农村经济发展和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果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决定的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可能性:1、我国已经有相当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2、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经济、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3、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3、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4、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过程:互助组一一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一一高级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2、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初级形式: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高级形式: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五章一、屮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1、1956年4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1956年10 M,八大,强调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3、1957年2月,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1、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2、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自由生产是补充3、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是主体,自由市场是补充三、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公有制占主体,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弟八早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屮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白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