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合集下载

文明礼仪故事(集合19篇)

文明礼仪故事(集合19篇)

文明礼仪故事(集合19篇)文明礼仪故事第1篇今年,我校举行了争当文明学生的主题活动,这个活动进行了半个学期了。

一些人对礼仪不重视,经常骂人,有时还乱扔垃圾,这也太不珍惜仅有的绿化了,太没道德了吧!我看见他们这样做,我正在埋怨他们,我犹豫了一会儿就把垃圾捡了起来。

一个品质高尚、讲礼仪的人,必定会得到应有的回报,即使你不怎样出众也好,也会得到人们的赞许和祝福,从一件事就可以足够的看出你这个人的道德品质、文明礼仪,哪怕是一件小事,一个小小的动作也好,都能反映你整个人。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应该讲文明、懂礼仪。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有了很大的改变,因为他们知道,地球是我们的妈妈,当地球受到了伤害,最后的结果都是我们一手造成的;所以我想:举行一次班会到是不错的办法,把要说的内容分成几部分:1、寻找身边的不文明现象;2、校园文明大家谈;3、写出你心中不文明的行为;4、总结(班主任)。

文明礼仪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

我们身为一个学生,不仅要在一个方面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更要在多方面做得更好;不仅要自己做得到,也要让自己的行动时时刻刻提醒每一个人,只要每一个人都做到了遵守礼仪、讲道德,那么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丽和谐……让我们行动起来吧!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时刻把文明记在心中,争当一个文明的好学生、好公民,作为新世纪的好公民,让我们一起共同创建、打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

文明礼仪故事第2篇心平气和的刘铭传清廷派驻台湾的总督刘铭传,是建设台湾的大功臣,台湾的第一条铁路便是他督促修的。

刘铭传的被任用,有一则发人深省的小故事:当李鸿章将刘铭传推荐给曾国藩时,还一起推荐了另外两个书生。

曾国藩为了测验他们三人中谁的品格,便故意约他们在某个时间到曾府去面谈。

可是到了约定的时刻,曾国藩却故意不出面,让他们在客厅中等候,暗中却仔细观察他们的态度。

只见其他两位都显得很不耐烦似的,不停地抱怨;只有刘铭传一个人安安静静、心平气和地欣赏墙上的字画。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的。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我们来看看。

有哪些文明礼仪的小故事一 1.有一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一个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楼。

那女工一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止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现在空手,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自己紧靠着墙,让女工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文明礼仪的体现么?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老同学聚会。

用餐时,大人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子,看哪盘菜好吃就一个劲儿地挑着吃,一副不管不顾的样子。

有人开了个玩笑说:“这小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无地自容。

是呀,在家里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子里的虾仁挑得一个不剩,留下一堆黄瓜片,她才住手。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自然了,这丢脸的吃相一时那里改得过来。

3.某小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一对冤家对头,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吵得邻里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生淘气,一两岁就调皮得很,整天在屋里折腾,穿着小皮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口年纪大了,心脏又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自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子淘气惯了,不但没改,反而越大越闹腾,在房间里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生。

李家人上门去说,刘家大人护着孩子,小冬冬在一旁做鬼脸,之后又蹦又跳闹得更欢。

4.程门立雪的典故“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

文明礼仪小故事简短在我们的生活中,礼仪文明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关于礼仪文明的小故事,这些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如何遵守礼仪文明。

下面是一些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虽然简短,但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文明礼仪以及应该如何遵守它。

故事一:抬头看路有一次,有个小男孩在马路上走路,一不小心撞到了一个人。

小男孩抬头一看,愣住了,原来是一个盲人。

这时,盲人对小男孩说:“小朋友,你在路上走路的时候,要抬头看路,不要玩手机。

”小男孩听后,非常惭愧。

从此以后,他在路上走路都会时刻提醒自己抬头看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要一直保持礼貌,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

在行走的时候,要保持警觉,不要玩手机或者听音乐,而要专注地看路。

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并且显示我们的礼仪文明。

故事二:给老人让座一天,一个老人坐在公交车上,由于车上人太多,老人无法站立。

这时,一个年轻人看到了老人的困境,主动给他让座。

老人很高兴,对这个年轻人表示了感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是在公交车上,要时刻注意需要帮助的人,为他们尽可能地提供帮助。

对于老人或者有孕妇等特殊身份的人,我们更应该主动给予照顾与关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故事三:排队等候有一次,张先生在银行排队等待业务处理,这时,一个年轻人突然插队了。

张先生非常不满意,于是请年轻人回到队伍中间排队。

年轻人很不情愿,但是也只能回到队伍中排队。

最后,张先生和其他人顺利办理完业务,年轻人也排在了最后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中,要遵守排队的规则。

排队是文明礼仪的一种表现,在排队等待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耐心等候、让位与宽容等等。

我们应该时刻注意他人的感受,不要因为自己的小小利益而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和情感。

总之,这些小小的故事都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需要遵循文明礼仪,从自身做起,注意实际行动与行为的言行谨慎(如遵守交通规则,排队、讲卫生等等),共同维护一个有序、和谐、文明的社会生活环境。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

古代礼仪小故事最新12篇古人文明礼仪的故事篇一诚信知礼--燕昭王求贤打从孟尝君被撤了相位以后,齐闵王又和楚、魏两国灭了宋国,更加骄横起来。

他一心想兼并列国,自己来当天子。

这一来,列国诸侯对他都不满意;特别是齐国北面的燕国,受到齐国的欺负,更想找机会报仇。

燕国本来也是个大国。

后来传到燕王哙(音kuài)手里,听信了坏人的主意,竟学起传说中尧舜让位的办法来,把王位让给了相国子之。

燕国将军和太子平进攻子之,燕国发生大乱。

齐国借平定燕国内乱的名义,打进燕国,燕国差点被灭掉。

后来燕国军民把太子平立为国君,奋起反抗,把齐国军队赶了出去。

太子平即位,就是燕昭王。

他立志使燕国强大起来,下决心物色治国的人才,可是没找到合适的人。

有人提醒他,老臣郭隗(音wěi)挺有见识,不如去找他商量一下。

燕昭王亲自登门拜访郭隗,对郭隗说:“齐国趁我们国家内乱侵略我们,这个耻辱我是忘不了的。

但是现在燕国国力弱小,还不能报这个仇。

要是有个贤人来帮助我报仇雪耻,我宁愿伺候他。

您能不能推荐这样的人呢?”郭隗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沉思了一下说:“要推荐现成的人才,我也说不上,请允许我先说个故事吧。

”接着,他就说了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国君,最爱千里马。

他派人到处寻找,找了三年都没找到。

有个侍臣打听到远处一些地方有一匹名贵的千里马,就跟国君说,只要给他一千两金子,准能把千里马买回来。

那个国君挺高兴,就派侍臣带了一千两金子去买。

没料到侍臣到了那里,千里马已经害病死了。

侍臣想,空着双手回去不好交代,就把带去的金子拿出一半,把马骨买了回来。

侍臣把马骨献给国君,国君大发雷霆,说:“我要你买的是活马,谁叫你花了钱把没用的马骨买回来?”侍臣不慌不忙地说:“人家听说你肯花钱买死马,还怕没有人把活马送上来?”国君将信将疑,也不再责备侍臣。

这个消息一传开,大家都认为那位国君真爱惜千里马。

不出一年,果然从四面八方送来了好几匹千里马。

郭隗说完这个故事,说:“大王一定要征求贤才,就不妨把我当马骨来试一试吧。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

文明礼仪小故事大全1. 小明和小华是幼儿园的好朋友,一天,他们一起去公园玩耍。

在公园里,他们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小明和小华赶紧跑过去扶起了老奶奶,并询问她是否受伤。

他们还帮助老奶奶找到了她的家人,并陪同她一起离开了公园。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要关心和帮助别人,尤其是需要帮助的老人。

2. 小明是一个注意礼仪的孩子,他每天都会向父母和老师问好,说谢谢和请。

一天,他参加了一次家庭聚餐。

在餐桌上,小明不仅用餐有礼,还主动帮助爷爷奶奶、父母和弟弟妹妹夹菜,倒水。

小明的举止和言谈得到了全家人的表扬,让他感到非常开心。

3. 大卫是一位公司的职员,他一直以文明礼貌闻名于公司,而且他总是乐于助人。

有一天,公司里突然停电了,大家都陷入了困惑和无助之中。

大卫立即拿出了自己备用的手电筒,并帮助同事们安全地离开办公室。

大家都对大卫的冷静和协助非常感激,公司的领导还特地表扬了他的行为。

4. 小芳是一个住在社区里的小姐姐,她非常懂礼貌和关心他人。

有一天,她看到一个年纪较大的邻居搬家,她主动前去帮忙。

小芳用细线帮助邻居捆绑箱子,还帮忙搬运家具。

邻居非常感激小芳的帮助,并送给她一本漂亮的小礼物。

5. 小明是一个小学生,他每天都会走过一条繁忙的马路上学。

有一天,他在过马路的时候发现一个老奶奶无法通过马路。

小明立即上前询问老奶奶是否需要帮助,并主动牵着她的手帮助过马路。

快到对面时,马路上有更多的车辆,小明决定等到安全时再过。

最后,小明成功地帮助老奶奶到达了目的地,还叮嘱她要注意安全。

这些小故事都是关于文明礼仪的,它们教育我们要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并遵守基本的礼仪规范。

文明礼貌小故事8篇

文明礼貌小故事8篇

1.有⼀次,列宁同志下楼,在楼梯狭窄的过道上,正碰见⼀个⼥⼯端着⼀盆⽔上楼。

那⼥⼯⼀看是列宁,就要退回去给让路。

列宁阻⽌她说:“不必这样,你端着东西已⾛了半截,⽽我现在空⼿,请你先过去吧!”他把“请”字说得很响亮,很亲切。

然后⾃⼰紧靠着墙,让⼥⼯上楼了,他才下楼。

这不也是良好⽂明礼仪的体现么? 2.娇娇和妈妈去参加⽼同学聚会。

⽤餐时,⼤⼈们举杯换盏尽情地聊着,娇娇伸着筷⼦,看哪盘菜好吃就⼀个劲⼉地挑着吃,⼀副不管不顾的样⼦。

有⼈开了个玩笑说:“这⼩丫头真精啊!”妈妈听了简直⽆地⾃容。

是呀,在家⾥吃饭这不算什么事,姥姥每次做了好菜都紧着娇娇吃。

像三鲜虾仁这道菜,娇娇就专挑虾仁吃,姥姥还帮着她挑,直到把盘⼦⾥的虾仁挑得⼀个不剩,留下⼀堆黄⽠⽚,她才住⼿。

现在虽说到了外边,可习惯已经成⾃然了,这丢脸的吃相⼀时那⾥改得过来。

3.某⼩区7号楼刘家与李家住上下楼,是⼀对冤家对头,经常为⼀点⼉⼩事吵得邻⾥不安。

刘家的冬冬天⽣淘⽓,⼀两岁就调⽪得很,整天在屋⾥折腾,穿着⼩⽪鞋跑来跑去,玩具往地上乱摔。

李家的两⼝年纪⼤了,⼼脏⼜不好怕吵闹,听不得楼板叮咚叮咚地响,⾃然要去提意见。

可刘家的孩⼦淘⽓惯了,不但没改,反⽽越⼤越闹腾,在房间⾥拍球,跳绳。

吵得楼下整天不得安⽣。

李家⼈上门去说,刘家⼤⼈护着孩⼦,⼩冬冬在⼀旁做⿁脸,之后⼜蹦⼜跳闹得更欢。

4.程门⽴雪的典故 “程门⽴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

⼆程是洛阳伊川⼈,同是宋代儒学家。

⼆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程求学,⾮常恭敬。

杨游⼆⼈,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岁,⽽且已考上了进⼠,然⽽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先⽣闭⽬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来了,他欲不⾔不动,不予理睬。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

文明礼仪的当代小故事事例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礼仪。

在各行各业,我们都能看到许多关于文明礼仪的小故事。

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几个在当代发生的文明礼仪小故事吧。

故事一:公交车上的小礼仪某天上午,我乘坐公交车前往工作地点。

车上的人很多,有学生、上班族、老人等各个群体。

等车的过程已经让我很苦恼了,但当我挤上了车时,情况更糟糕了。

人太多了,车上真的是挤得水泄不通。

正当我感到无可奈何时,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

他让出了自己的座位,让一个老年人可以坐下。

这种小礼仪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让我们这些乘客眼前一亮,感受到了大家之间的感情要比座位更重要。

故事二:礼让斑马线小明是一名年轻的骑车者,他每天都要穿过一条车流量很大的马路。

但是他不经常遵守交通信号和礼让行人。

因此,他在一次事件中,不小心与一位老太太擦肩而过。

尽管没有碰撞,但这一幕激起了他对文明礼仪的反思。

从那天起,小明每次骑车经过斑马线时,都会停下来,等待车辆完全停靠,然后再骑过去。

他还会主动让行人先行,以示对他们的尊重。

虽然这可能需要多花一点时间,但他希望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周围的人知道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故事三:礼貌相待在一次社交活动中,我遇到了一位新朋友。

他是一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但他的举止得体,言谈风趣。

我们一起谈论各种话题,直到活动结束。

当我们相互告别时,他对我说:“感谢今天的聚会。

我真的很享受和你的交流。

很高兴能认识你。

”这些简洁而有力的话语,让我对他的印象改变了。

尽管我们的交往只有短短几个小时,但他的绅士风度和礼貌素质,让我觉得他真的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综上所述,文明礼仪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小故事虽然可能只是无意的行为,但却展现了当代人对文明礼仪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应该尽可能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文明礼仪,以推动社会风气的积极变革。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

文明礼仪的故事6篇文明礼仪的故事 (1) 从前,吐谷浑国的国王阿豺有20个儿子。

他这20个儿子个个都很有本领,难分上下。

可是他们自恃本领高强,都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认为只有自己最有才能。

平时20个儿子常常明争暗斗,见面就互相讥讽,在背后也总爱说对方的坏话。

阿豺见到儿子们这种互不相容的情况,很是担心,他明白敌人很容易利用这种不睦的局面来各个击破,那样一来国家的安危就悬于一线了。

阿豺常常利用各种机会和场合来苦口婆心地教导儿子们停止互相攻击、倾轧,要相互团结友爱。

可是儿子们对父亲的话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装作遵从教诲,实际上并没放在心上,还是依然我行我素。

阿豺的年纪一天天老了,他明白自己在位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可是自己死后,儿子们怎么办呢?再没有人能教诲他们、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了,那国家不是要四分五裂了吗?究竟用什么办法才能让他们懂得要团结起来呢?阿豺越来越忧心忡忡。

有一天,久病在床的阿豺预感到死神就要降临了,他也终于有了主意。

他把儿子们召集到病榻跟前,吩咐他们说:“你们每个人都放一支箭在地上。

”儿子们不知何故,但还是照办了。

阿豺又叫过自己的弟弟慕利延说:“你随便拾一支箭折断它。

”慕利延顺手捡起身边的一支箭,稍一用力,箭就断了。

阿豺又说:“现在你把剩下的19支箭全都拾起来,把它们捆在一起,再试着折断。

”慕利延抓住箭捆,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咬牙弯腰,脖子上青筋直冒,折腾得满头大汗,始终也没能将箭捆折断。

阿豺缓缓地转向儿子们,语重心长地开口说道:“你们也都看得很明白了,一支箭,轻轻一折就断了,可是合在一起的时候,就怎么也折不断。

你们兄弟也是如此,如果互相斗气,单独行动,很容易遭到失败,只有20个人联合起来,齐心协力,才会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可以战胜一切,保障国家的安全。

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啊!”儿子们终于领悟了父亲的良苦用心,想起自己以往的行为,都悔恨地流着泪说:“父亲,我们明白了,您就放心吧!”阿豺见儿子们真的懂了,欣慰地点了下头,闭上眼睛安然去世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访文明礼仪》
1.小老鼠的故事
一天晚上,小老鼠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一只小猪躺在路边,就趾高气扬地说:“谁给你这么大的胆子,竟敢挡住我的路!”说着,一脚踢了过去。

“嘭”地一声,小老鼠正好踢在小猪的脚上,小猪倒没什么事,小老鼠却“唉呦,唉呦”地叫了起来,原来他的脚肿起了一个大包。

小猪站起来对小老鼠说:“你对别人傲慢无礼,不懂得尊重人,今天尝到苦头了吧!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

”小老鼠看着受伤的脚,羞愧地低下了头。

2.程门立雪的典故
“程门立雪”这个故事,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二程是洛阳伊川人,同是宋代著名儒学家。

二程学说,后来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游酢,向二程求学,非常恭敬。

杨游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

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

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正遇上这位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

程颐明知有两个客人来了,他欲不言不动,不予理睬。

杨、游二人怕打扰先生休息,只好恭恭敬敬,肃然待立,一声不吭等候他睁开眼来。

如此等了好半天,程颐才如萝初醒,见了杨、游,装作一惊说道:“啊!啊!贤辈早在此呼!”意思是说你们两个还在这儿没走啊。

那天正是冬季很冷的一天,不知什么时候,开始下起雪来。

门外积雪,有一尺多深。

这个故事,就叫“程门立雪”。

在宋代读书人中流传很广,后来形容尊敬老师,诚恳求教,人们就往往引用这个典故和这句成语
3.名人礼仪故事:张良拜师
张良(?—前186年),是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他的祖先是韩国人。

在秦灭韩后,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

有一次,因刺杀秦始皇未遂,受到追捕而避居到下邳。

张良在下邳闲暇无事。

有一天他到下邳桥上散步,碰到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走到张良旁边,故意把他的鞋子掉到桥下。

然后回过头来冲着张良说:“孩子!下桥去给我把鞋子拾上来!”张良听了一愣,很想打他一下,但一看他是个老人,就强忍着怒气,到桥下把鞋拾了上来。

那老人竟又命令说:“把鞋子给我穿上!”张良一想,既然已经给他拾来了鞋子,不如就给他穿上吧,于是就跪在地上给他穿鞋。

那老人把脚伸着,让张良给他穿好后,就笑嘻嘻地走了。

张良一直用惊奇的目光注视着他的去向。

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折回身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孩子是能培养成才的。

5天以后的早上,天一亮,就到这里来同我会面!”张良跪下来说:“是。

”第五天天刚亮,张良到了下邳桥上。

不料那老人已经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就生气地说:“和老人约会,怎么迟到了?以后的第五天早上再来相会!”说完就离去了。

到第五天早上,鸡一叫,张良就赶去,可是那老人又等在那里了,见了张良又生气地说:“怎么又掉在我后面了?过了五天再早点来!”说完又走了。

到第五天,张良没到半夜就赶到桥上,等了好久,那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才好。

”然后他拿出一本书来,指着说道:“认真研读这本书,就能做帝王的老师了!过十年,天下形势有变,你就会发迹了。

以后13年,你就会在济北郡谷城山下看到我——那儿有块黄石就是我了。

”老人说完就走了。

早上天亮时,张良拿出那本书来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辅佐周武王伐纣的姜太公的兵书)!张良十分珍爱它,经常熟读,反复地学习、研究。

10年过去了,陈胜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100多人响应。

沛公刘邦率领了几千人马,在下邳的西面攻占了一些地方,张良就归附于他,成为他的部属。

从此张良根据《太公兵法》经常向沛公献计献策,沛公认为很好,常常采用他的计谋,后来成了刘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师。

刘邦称帝后,封他为留侯。

张良始终不忘那个给他《太公兵法》的老人。

13年后,他随从刘邦经过济北时,果然在谷城山下看见有块黄石,并把它取回,称之为“黄石公”,作为珍宝供奉起来,按时祭祀。

张良死后,家属把这块黄石和他葬在一起。

4.让座的故事
有一个青年男士抱着孩子上了公共汽车,没人给让座,一位老先生不落忍站起来给这个男青年让座,慌忙之中男青年踩了老者的脚,痛得老者哎呀直叫,男青年一屁股坐下,一句话都没说。

乘客中一位中年人看不过去了,指责男青年不懂礼貌,男青年理直气壮地回答:“给抱小孩让座是应该的。

”乘客对这个不懂礼貌的年轻人纷纷指责,老先生岁数这么大,给你让座,你踩了人家脚既不道歉,又不说声谢谢,怎么能这样呢!男青年不服气,大声与众人争吵,让座的老先生出面劝架,让双方都少说两句,为这件事争吵没有意思。

这位老先生年岁大,却为抱小孩的年轻人让座,脚又被踩,应该说老者有理,但老者是得理让人,品质可贵,值得提倡。

5.孔融让梨
孔融(153—208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他的文学创作深受魏文帝曹丕的推崇。

据史书记载,孔融幼时不但非常聪明,而且还是一个注重兄弟之礼、互助友爱的典型。

孔融四岁的时候,常常和哥哥一块吃梨。

每次,孔融总是拿一个最小的梨子。

有一次,爸爸看见了,问道:“你为什么总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说:“我是弟弟,年龄最小,应该吃小的,大的还是让给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纪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礼让、相互帮助、团结友爱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惊喜。

从此,孔融让梨的故事也就流传千载,成为团结友爱的典范。

6.一个是尼克松败于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们极为熟悉的美国总统,但就是这样一个大人物,却因为一个缺乏自信的错误而毁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

由于他在第一任期内政绩斐然,所以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却很不自信,他走不出过去几次失败的心理阴影,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

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后悔终生的蠢事。

他指派手下的人潜入竞选对手总部的水门饭店,在对手的办公室里安装了窃听器。

事发之后,他又连连阻止调查,推卸责任,在选举胜利后不久便被迫辞职。

本来稳操胜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导致惨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