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

合集下载

壁画的名词解释

壁画的名词解释

壁画的名词解释壁画在人类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并且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发展出多种形式。

它是一种使用墙面作为载体的绘画艺术,以色彩和图案表达创作者的想法和情感。

一、壁画的起源与发展壁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洞窟绘画,当时的人们在洞穴墙壁上画下他们的生活场景和信仰图案。

迄今为止,最有名的洞窟壁画之一是法国的拉斯科波尼兹洞窟壁画,其据信已有约2万5千年的历史。

随着文明的发展,壁画进入了宫殿、寺庙和教堂等建筑中。

尤其在古埃及、希腊罗马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壁画成为了艺术家展示他们才华和宗教信仰的重要媒介。

例如,米开朗基罗的《创造亚当》是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最著名的壁画之一,它现在被收藏在梵蒂冈。

二、壁画的风格与技法壁画的风格和技法多种多样,它们在不同的文化和时代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1. 埃及式壁画埃及式壁画以明亮的颜色和平面结构为特征。

它们通常描绘着法老王的生活和神话故事,有时还包括墓地的图案和象征。

2. 希腊罗马式壁画希腊罗马式壁画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逼真的绘画技巧。

它们常常描绘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中的场景和人物,为观众呈现出一个立体和动态的画面。

3. 文艺复兴式壁画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注重透视和细节的表现,旨在创造出真实而华丽的图像。

它们通常描绘宗教故事和历史场景,风格上相对更为庄重和非常虚无。

4. 现代式壁画现代式壁画采用了新的材料和技术,探索了更多的艺术表现方式。

它们可以是抽象的、符号化的,或者是具有强烈政治和社会意义的。

三、壁画的价值与意义壁画具有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既是艺术的表达形式,也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壁画是艺术家表达他们内心世界和观念的重要手段。

通过色彩、图案和形象,艺术家可以传达情感、诉说故事和探索现实与想象之间的边界。

其次,壁画的存在可以为观众提供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无论是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古代壁画,还是城市中的现代壁画,人们可以通过欣赏壁画来沉浸在艺术的氛围中,并从中得到启发和解读。

最后,壁画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具有历史和社会的价值。

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中国壁画发展历程概述中国壁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从远古时期的岩画到后来的世俗壁画、宗教壁画,中国壁画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中国壁画的发展历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第一部分:远古岩画的创作与演变远古岩画是中国壁画的起源,其创作时间可以上溯到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最早的岩画多出现在黄土高原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山洞壁上,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具有生动、朴实的特点。

随着时代的变迁,岩画的创作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变化,不仅有更多的人物形象,还有各种各样的图案和符号,体现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表达和抽象思维的发展。

第二部分:世俗壁画的繁荣与辉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加,世俗壁画开始兴起。

宋代的长卷画和明清时期的壁画成为世俗壁画的代表,它们以绘画多样性和题材广泛为特点。

长卷画以纵深空间的表现为主,通过长卷的形式展示具体的场景和人物,使观者能够获得更全面的视觉体验。

明清时期的壁画则更注重表现社会生活、传递文化信息,如庙堂宫殿、民间故事以及历史事件等。

第三部分:宗教壁画的崛起与辉煌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宗教壁画开始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佛教壁画以佛教教义和佛教故事为主题,通过图像和符号的方式传递信仰,启迪人们的心灵。

著名的敦煌壁画和云冈石窟壁画就是宗教壁画的杰作。

这些壁画以其精湛的技艺、丰富的内容和宏伟的气势赢得了高度赞誉,并成为中国壁画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第四部分:现代壁画的创新与演绎在中国壁画发展的过程中,现代壁画的创新和演绎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中国壁画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理念吸引了广泛关注。

现代壁画在内容上更加开放和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宗教题材,还出现了对当代社会、历史事件和人文思考的表达。

同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现代壁画与时俱进,运用了更多的材料和技术,如雕塑、贴画等,使壁画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

什么是壁画

什么是壁画

什么是壁画装饰壁面的画。

包括用绘制、雕塑及其他造型或工艺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主要是建筑物内外表面)上制作的画。

壁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建筑与和谐统一,既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功能,又具有建筑的装饰与美化功能,构成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沿革壁画是最早的独立绘画形式。

现存史前遗迹亚洲都有发现。

最早的距今约2万年。

中国近年发现摩崖壁画已有数十处,有的被断定为新石器时代。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壁画从洞窟摩崖壁画转向建筑壁画。

古代壁画多分布在神庙、宫殿、寺院、庭苑、石窟、陵墓等建筑物中。

文艺复兴是西方壁画史上的辉煌时代。

现代西方绘画和建筑风格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壁画形式的变化。

20世纪以来,墨西哥的壁画运动与苏联的壁画创作,面向社会,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具有新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献曾记录过壁画的内容与规模。

屈原的《天问》就是对壁画有感而发的。

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是距今2300年前的手绘真迹。

魏晋以前,壁画多表现神话与世俗生活。

佛教传入以后,宗教壁画迅速发展,唐代形成壁画的高峰期。

莫高窟、克孜尔石窟和陕西许多唐墓,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壁画的风貌与艺术高度。

宋以后,壁画逐渐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于1979年。

嗣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制作方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和发展。

制作和技法壁画主要分为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大类。

绘画型以绘画手段为主,作者用手绘方式直接在壁面上完成,所使用的基底包括石壁、泥壁、木板、金属板、编织物或其他材料的表层,可采用干壁画、湿壁画、蛋彩画、油画、蜡画和丙烯画等方法。

①干壁画,是直接在干燥的壁画上绘制。

它先用粗泥抹底,再涂细泥磨平,最后刷一层石灰浆,干燥后即可做画。

②湿壁画,在古代欧洲使用比较多。

它是壁面基底半干时,用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进行绘制,颜色与未干燥的墙面经过渗透而牢固结合,干燥之后产生一种特殊的效果。

壁画非遗技巧

壁画非遗技巧

壁画非遗技巧摘要:一、壁画非遗的概述二、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1.选题与构图2.素材的选择与加工3.壁画绘制技法4.创新与发展三、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四、壁画非遗的当代价值与应用正文:壁画非遗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民族智慧。

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独特,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文将从壁画非遗的概述、制作技巧、传承与保护以及当代价值与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壁画非遗的概述壁画非遗是指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流传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通常以墙壁、天花板、洞窟等为载体,通过寓意丰富、形式多样的画面,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壁画非遗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是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二、壁画非遗的制作技巧1.选题与构图:壁画非遗的选题通常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反映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内容。

在构图方面,壁画非遗讲究对称、和谐、平衡,注重画面的整体布局。

2.素材的选择与加工:壁画非遗的素材主要包括矿物质、植物染料、动物血液等天然材料。

在加工过程中,传承人需要对素材进行研磨、调配、筛选等步骤,确保画面色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3.壁画绘制技法:壁画非遗的绘制技法丰富多样,如线描、平涂、渲染、雕刻等。

传承人需根据画面内容和题材,选择合适的技法进行绘制。

4.创新与发展:在传承传统壁画非遗技艺的基础上,当代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将现代艺术手法和材料融入壁画创作,使壁画非遗更具现代感和时代特色。

三、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壁画非遗的传承与保护是当下紧迫的任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壁画非遗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传承人的培训和选拔,促进壁画非遗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关注壁画非遗的保护工作,共同传承和弘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壁画非遗的当代价值与应用壁画非遗在当代具有很高的价值与应用前景。

首先,壁画非遗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可为现代设计提供丰富的灵感来源。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广泛,内容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两个方面进行简述。

一、汉墓室壁画的内容
汉墓室壁画主要描绘了汉代社会的各种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包括墓主生前生活的场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自然景观等。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表现墓主生前身份和威仪的画面,如河北望都浮阳侯墓和山西平陆东汉墓的壁画。

此外,汉墓室壁画还常常以阴阳五行为架构,描绘引魂升天、吉祥永生和镇墓辟邪等主题,如西汉墓室壁画中的蛇头鱼身怪物、日、伏羲、乘凤乘蛇人物、九尾狐、蟾蜍、玉兔等形象。

二、汉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
汉墓室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绘画技法:汉墓室壁画使用毛笔为主要绘画工具,采用朱、绿、黄、橙、紫等色调的矿物质颜料,色彩历久不变。

在绘制技巧上,继承了春秋晚期以来的写实而夸张的传统,并发展了墨线勾勒轮廓再平涂施色的手法。

到东汉晚期,还出现了大笔涂刷的写意法、没骨法、白描法等。

2.构图方式:汉墓室壁画摆脱了春秋晚期以来呆板的图案式横向排列的形式,注意讲求比例和透视关系。

壁画的构图多采用对称式、
轴线式和半对称式等,使画面更加和谐、生动。

3.表现形式:汉墓室壁画以绘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同时还结合了浮雕、圆雕等多种艺术形式,使画面更加立体、丰富。

综上所述,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绘画技法
敦煌壁画是中国艺术史上的重要遗产,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其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线描技法
敦煌壁画采用了线描技法。

线描技法是以线条为基础,通过线条的粗细、变化和交错等手法来表现形态、轮廓、纹理和明暗等因素。

敦煌壁画的主线条清晰流畅,线条交错有致,呈现出良好的韵律感。

二、颜色运用
敦煌壁画采用了鲜艳的颜色,其色彩饱和度高、色调多变,使人感到充满活力和生机。

敦煌壁画的颜色运用十分考究,不仅表现出物象的色彩,而且通过颜色来表达情感和象征意义。

三、造型技法
敦煌壁画的造型技法独特,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且表现出了中国古代艺术的高超水平。

在造型方面,敦煌壁画采用了各种手法,如平面造型、透视造型、半立体造型、浮雕造型等,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

四、构图手法
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精湛,画面分割合理、布局严谨,具有优美的比例和和谐的形式美。

构图手法对于绘画的整体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敦煌壁画的构图手法成为了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瑰宝。

总之,敦煌壁画的绘画技法独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
值,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壁画


周昭坎 1938年4月5日生于上海,祖籍广东潮阳。一级美术师、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美术博览》杂志主编、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作部负责人和《美术》杂志社副社长、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宣传部副司级巡视员。是第四次全国美代会代表,第六届全国美展评委。 早年师从李咏森、颜文梁等名师学习绘画。1950年代后期开始在报刊和展览发表作品,并从事艺术活动。绘画作品多次入展1960年代以来国内外画展,并多次获奖、出版和由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日本国会等机构及海内外收藏家收藏。代表作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油画《团结合作创伟业》(又名《走向新时代》)、获丁绍光奖全国美展优秀奖的油画《秋色胜似春》、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展二等奖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入展中国美协在日本举行的“现代中国油画展”的《情深》、入展第四届全国美展的《越南人民必胜》(中国美术馆收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日本国会收藏、陈列的日本受彰议员三木忠雄像和入展中国美协“中国风景油画展”和“第二届中国静物油画展”的油画《傍水人家》、《质感的组合》及参展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百人大展”的油画《流香》等。1990年于德国哥廷根、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个展,香港出版有《周昭坎画集》。绘画作品力求于淳朴自然中创造美的多样,力创深邃意境和动人情趣,台湾《艺术家》月刊曾以《淳朴·自然——周昭坎的艺术》为题评介其作品。此外,著有美术史论百余万字,代表作如《艺为人生——吴作人的一生》、《走过九十——画家萧淑芳》、台湾出版的《中国美术巨匠·潘玉良》卷、《庞薰琹》卷等;主编的《吴作人文选》获出版署1979-1989年优秀美术图书铜奖。发起或主持1985黄山全国油画艺术研讨会、1990杭州全国水彩画艺术研讨会。1987年在中国美协党组支持下,挑头创办《美术》杂志社,实行改革,力挽停刊之危;1993年策划建成门头沟九龙山“画家村”;2001年创办《美术博览》杂志迄今。传略入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香港《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以及日本《中国当代画家人名录》等。

探寻宋代壁艺术的技法与传承

探寻宋代壁艺术的技法与传承宋代壁画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法而闻名于世。

它不仅仅是一种装饰艺术形式,更是宋代壁画艺术家们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历史事件等的艺术表达。

本文将探讨宋代壁画艺术的技法与传承,以了解这一时期壁画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一、壁画艺术的技法宋代壁画艺术的技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色彩运用:宋代壁画注重色彩的鲜明表现,采用了大量的鲜艳的颜料。

在壁画的绘制中,宋代艺术家善于运用不同的色调和明暗对比,以增强图像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2.线条表现:宋代壁画注重线条的运用,尤其是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和纹理的细节。

艺术家们善于运用线条的粗细、曲直和变化来表现不同的物体特征和表情。

3.透视效果:宋代壁画艺术家在绘制空间和建筑背景时,善于运用透视的原理来表现远近和深浅。

他们通过合理的布局和透视效果的运用,使画面更加具有立体感和逼真感。

4.刻画人物:宋代壁画艺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主要特点,注重表达人物的神态、情感和个性。

他们通过绘制人物面部表情、姿态和肢体动作等细节,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和具体。

二、壁画艺术的传承宋代壁画艺术的传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文人艺术家的影响:宋代的文人壁画艺术家对壁画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以文人的身份和眼界,注重壁画艺术的审美价值和艺术精神的表达,使壁画艺术更加精妙和深邃。

2.宫廷画院的培养:宋代宫廷画院为壁画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会。

在宫廷画院中,艺术家们互相学习和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这种集体学习和培养的方式促进了壁画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3.艺术家个体的才华:宋代壁画艺术家个体的才华和创造力也是壁画艺术传承的重要因素。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他们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为壁画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活力。

三、壁画艺术的特点与影响宋代壁画艺术的特点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真实的表现:宋代壁画艺术追求客观真实的表现,注重真实生动地再现景物和人物形象。

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简述重要的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一、引言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艺术特色独具。

本篇文章将全面详细地介绍汉墓室壁画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汉墓室壁画的内容1. 宗教题材汉墓室壁画中最常见的是宗教题材,如佛教、道教等。

这些题材描绘了人们对神灵和生命的探索和崇拜,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信仰观念。

2. 历史题材汉墓室壁画中还有许多历史题材,如战争、政治、经济等。

这些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形势和人们对历史事件的记忆。

3. 日常生活题材除了宗教和历史题材外,汉墓室壁画中还有大量描绘日常生活场景的作品。

这些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状况和文化风俗。

三、汉墓室壁画的艺术特色1. 装饰性强汉墓室壁画在装饰方面非常强,其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构图繁复。

这些特点使得汉墓室壁画成为了古代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独特的人物形象汉墓室壁画中的人物形象独具特色,他们的神态、衣着、发型等都非常细致入微。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生活状态,也展示了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

3. 融合多种艺术形式汉墓室壁画融合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些艺术形式相互交融,使得汉墓室壁画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

4. 精湛的技法汉墓室壁画中的绘画技法非常精湛,如锦绣笔法、勾线法等。

这些技法使得作品更加生动逼真,并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水平。

四、结语总之,汉墓室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艺术特色独具。

通过对其内容和艺术特色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发展历程。

古代干、湿壁画制作的技术艺术探析

壁画是人类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在艺术史中的位置举足轻重。

即使在绘画形式选择多种多样的今天,壁画也因为它独特的装饰功能在公共空间中被广泛应用,自有其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壁画的画面依存于墙体,与建筑物长期共存,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应建筑的功能、室内外光线、气候变化等各种情况,在制作工艺上对于环境和材料有着特殊要求,也因此而形成了适应不同地理环境,代表着东、西方不同制作工艺的干、湿壁画体系。

东方的壁画体系主要以干壁画为主,其壁画艺术传统源自亚洲地区和部分非洲地区;而西方的壁画体系则主要指湿壁画,其技法源自古希腊、罗马的爱琴文明。

在壁画艺术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艺术家在制作壁画时所使用的材料、制作技术对画面的艺术效果和长久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技术艺术学的研究方法,以资料搜集与实验室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干湿壁画的材料构成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现代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和古代壁画的修复和保存提供一些经验和借鉴。

一、古代干壁画的制作干壁画技术出现得较早。

公元5—8世纪时,干壁画技术在中亚西起布哈拉、东至敦煌的绿洲上广泛传播,壁画艺术的高峰期率先在亚洲和非洲到来。

无论东西方,现今都留存有古代干壁画的遗址。

一般而言,壁画本体由支撑结构、基础层和颜料层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一)基础层壁画基础层的制作目的是为颜料层提供可供绘制的基础,考究的基础层制作可使画面颜色经久不变。

干壁画的基础层材料有泥土和石灰两种类型,为了防止墙体开裂,增加强度,两个类型的基础层中都掺有植物纤维。

现存的古代石窟干壁画遗迹大多留存于历史上的西域一带,敦煌石窟的气候条件与印度阿旃陀石窟、亚洲中部的巴米扬石窟等类似,干燥的地理环境为干壁画的绘制和保存提供了天然的条件,因沙土富含碱性,不会腐蚀颜料层,很早就被工匠们用作基础层的材料涂覆在粗糙的石壁上。

一般而言,石窟壁画基础层的制作材料往往都是就地取材,依此种方式制作的壁画能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成为一体,与当地的生态保持平衡,并使画作能够长期留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壁画的制作和技法
我国的壁画制作,历史很长。

近年以来,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不断发展,对于历史上遗留的石窟壁画、寺观壁画、宫室壁画、以及地下埋藏了几千年的墓室壁画,不断有所发现,不仅进行了维修和保护,并编印成巨佚图册,供给国内外文化艺术界的参考和借鉴。

马王堆西汉《帛画》的发现,使得《楚辞》中所谓“琦玮僪佹”的若干神话故事题材的壁画,皆已得到证实,由此可以推想,典籍中记载的汉以前壁画的内容。

此后,历秦、汉、魏、晋、六朝、隋、唐、宋、元、明、清各代,壁画不断发展。

从其内容可见,封建社会历史时期的统治者,都懂得利用各种不间的政治或宗教的意识形态,来麻醉人民和欺骗人民,借以达到他们政治宣传的目的。

但是,壁画毕竟是出于劳动人民之手,从另一个侧面,在作品里也反映了不同时期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经济形态、艺术好尚和聪明才智,这就给学术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和艺术发展包括壁画的制作技法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民间壁画技法是画工的创造
历代制作壁画的民间艺人,大部分是城市美术作坊和农村的画工,十四五岁时拜师做童工,和京剧行业的科班差不多,注重师承关系,规矩极为严格。

在技艺上,使用“粉本”,背诵“口诀”,保存着历代流传下来的一套“诀窍”,其中包含着一些可贵的传统技法。

民间画工是一种清苦的行业,历代的封建统治者把他们当做苦工看待。

据说,当年在清理敦煌千佛洞的洞窟时,在一个刚刚容纳下
一个人的小窟中,发现一具坐着的骷髅,旁边放着一个小颜色碗,一支笔,一个小油灯。

这显然是一个画了一生死在洞窟里的“画工”。

可以想象,在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对于劳动人民的压榨和奴役是多么残酷!笔者在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工作时,访问了七八位从事壁画的民间艺人,收集了一部分资料。

由于是第一手材料,可靠性比较大。

他们口述的这些资料包括“口诀”和“方法”,大部分是在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时期总结的技法经验,在继承时必须经分析、批判才能使用。

例如画人物的“口诀”,大多是画工们用以描写古典人物形象的方法,用以描写现代人物就不尽合适。

又如调配和制造颜料的方法,今天已采取化学用料和机器研磨,而民间艺人
所讲的却是”手工业”式的规程。

然而,这些传统技法,对于认识传统壁画颜料的性能及调配的方法,却十分有益。

因为其中实际上包含着一些科学原理和宝贵经验,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发扬,仍然可以应用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