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爱民公仆情(七星镇党委书记事迹)模板
乡镇党委书记事迹材料

弘扬团队精神,创新发展理念——XX乡党委书记XX先进事迹XX乡的发展和变迁,凝聚着全乡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的力量,更与这一届党委、政府“班子” 以及一把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执政为民、谋求发展的优良作风、以及在地震灾害面前临危不俱、决策果断、敏锐指挥分不开。
一、科学连贯,恒于抓决策XX作为一把手,他始终认清形势,更新观念,转变职能,以正确的决策思路与决策模式规划管理全乡各项事业。
明确科学发展定位,坚定不移加快小城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XX的崛起是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却有着党委持之以恒的科学决策加以支撑。
1、夯实基础,找准目标。
根据XX的现状。
他立足现有的基础,探索出一条适合XX的发展思路,是抛给党委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这一历史环境下,他审时度势,抢抓机遇。
一方面解放思想,打破传统观念,以发展为硬道理,在农村建设、旅游、场镇建设项目等方面大开绿灯,强力克服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度瓶颈和土地要素瓶颈,大力解放生产力。
短短的时间里,园林村新农村建设启步快,行动好,新村配套公路建设正在热火朝天地实施,XX村4.439公里水泥路建设全面竣工,已投入使用,XX场镇建设正在更进一步如火如荼地进行,一个新的场镇的面貌正在崛起。
为XX的缔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2、克服盲动,科学发展。
经济要发展,社会要进步,绝不能盲动。
在XX的发展历程上,他时刻保持清醒认识,致力于深化改革,创造模式,催生产业,打造集群,以点带面,带动经济。
以旅游业发展为依托,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夯实农村、农业基础,在全乡新建沼气池150口,在竹垭、民建、中坪、园林村发展核桃1300亩,贯通了XX至中坪、XX青山、徐家河至风景,45公里的村道公路,他大力提升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加快产业升级,促进经济转型。
使全乡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趋势大大加快,全乡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谋求经济建设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他对各项社会事业也始终常抓不懈。
富民爱民公仆情(七星镇党委书记事迹)

工作报告/事迹材料富民爱民公仆情(七星镇党委书记事迹)富民爱民公仆情──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于成林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
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
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年4 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
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
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
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
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
~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年下降近三分之二。
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
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
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
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
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
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
富民爱民公仆情——记优秀党务工作者XXX同志

富民爱民公仆情——记优秀党务工作者XXX乡党委书记XXX同志在XXX乡,提起党委书记XX,没有人不说“X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
XX乡的普通百姓、乡村干部说起XXX的那份敬仰和情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感情,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口碑”的朴素哲理。
强化自身素质,把握发展大局,不当庸官身为乡党委书记,XXX同志坚持以党性为后盾,以政治责任感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正派、工作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
他平时能刻苦钻研学习党务知识,注重通过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提高自身素质,增加驾驭全局的能力。
该同志无论是在政治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还是在参加各种政治活动,都能站在党员群众的前列,以身作则做表率,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模范地遵守纪律,自觉接受监督。
同时把党务工作与本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认真做好“三融入三提升”、“四会两聚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好班子”创建等主题活动,以党建工作统揽全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9年被县委授予“旗帜党委”,2008年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乡镇”。
强化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不说空话20XX年9月,XX同志被组织任命为XXX乡党委书记,并当选为乡人大主席团主席。
担任一把手后,他感觉到肩上的担子非常沉重。
因为XXX乡自然条件差,群众还不富裕,生活水平较低。
为了改变群众的生活状况,必须想尽办法增加农民收入。
为此,他一头扎进村里,深入农户调查研究,走访群众,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百姓的意愿,寻求致富项目,增加农民收入。
通过调研走访,确定了“XXXXXXXXXXXXXXX”的工作思路,2008年在XX村XX建立了XXX第一个农业产业科学示范园。
截止目前,园区已完成投资XX万元,其中政府投资XX万元,建设连片花卉大棚XX个,日光温室X个,种植花卉XX亩,建猪舍5栋,引进良种种猪300头,水产养殖4000平方米,种植设施蔬菜30亩,该园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
镇党委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

镇党委书记优秀党务工作者事迹材料XXX,XXXX年9月生,XXXX年8月参加工作,XXXX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XX镇妇联副主席;XX镇党委委员、妇联主席、XX镇党委宣传委员;XX镇党委副书记、副镇长;XX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等职务。
该同志担任XX镇党委书记以来,带领全镇上下坚定信心,明确目标,精诚团结,攻坚克难。
使本镇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各项工作都有了新的提高,出现了气圆劲足,蒸蒸日上的新局面,展现了镇领导班子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精神风貌,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
一、思想素质高,政治觉悟强XXX同志能追求理想,有高尚的人品和政治素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同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一丝不苟地落实上级领导的决策部署。
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现代科技等知识,思想较高。
在原则问题和重大事件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强。
身体力行,能带头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政治立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探索,锐意创新,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模范,深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二、领导水平高,执政能力强一是总揽全局能力强。
XXX同志在工作中始终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科学地判断形势,从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高度思考问题、把握方向。
工作有魄力,善于抓大事,抓主要矛盾,处理问题迅速果断,有较强的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
能够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统筹兼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和带领党政一班人,抓好班子建设,通过开展假如我是服务对象、创建五强示范党组织、两学一做等活动,培养和造就了一个政治可靠、作风扎实、业绩突出的工作团队,善于把党委作出的各项重大决策变成全镇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推动了XX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乡镇党委书记主要事迹.doc

乡镇党委书记主要事迹乡镇党委书记主要事迹2011年7月,××同志通过××市乡镇党委书记公开招考,调任××党委书记。
到任后,他埋头苦干,勤政为民。
推动盐河各项事业上台阶。
2012年乡党委被中国共产党××县委评为”五好乡镇党委”,综合目标考核荣获全县三等奖。
该同志主要业绩如下:一、抓班子带队伍××同志牢固树立抓党建工作是第一职责理念。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在全乡形成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亲自抓、率先抓工作机制。
一方面抓好乡党委班子建设:针对乡党委班子大多数成员年龄偏大、个性较强特点,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狠刹各种歪风邪气。
同时积极倡导和推行人性化管理,适时帮助广大干部解决后顾之忧,使乡党委凝聚力和战斗力空前增强;另一方面抓好村支部班子建设:到任伊始,通过走访摸排,发现全乡11个支部中有3个村支部较为落后。
在广泛听取民意基础上,调整林园、中坪、青山3个村支部书记,并切实加强党先进性建设、执政能力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
目前这3个村支部均已摘掉”后进支部”帽子。
二、抓发展谋跨越首先以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突破口,××同志多方奔走、四处协调,一年多来,争取到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农网改造、村道公路硬化和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大批民生工程项目落户盐河。
目前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已经实现全覆盖,惠及4200多名群众,农网改造仅剩青山村尚未收尾,村道公路硬化累计完成50公里,新建桥梁2座,完成2个村和场镇风貌塑造。
其次以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为着力点。
引导农户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在全乡范围内发展魔芋2000亩、烤烟300亩、核桃4000亩、香菇木耳30万棒;打造生态养殖小区一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26户;依托盐井河采育场旅游资源,新建星级农家乐5家;年均转移富余劳动力2000余人次,实现劳务输出收入4000万元以上。
亲民爱民富民—支书先进事迹

亲民、富民、爱民——记富顺县******党支部书记******有16个社,613户,2232人,耕地面积1976亩,原是一个自然条件差且交通不便的村。
现如今,全村社社通公路,户户通电、通电话,电视收看率达99%,砖混结构一楼一底“小洋房”占30%以上。
近年来,全村无一例治安案件发生,全村呈现出社会安定,干群和谐,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局面。
走进***,提起这些变化,群众无一不夸赞:党支部书记***是亲民、富民、爱民的好书记。
***以党性为后盾,以群众信任为动力,以“党性最强、作风最正、工作最出色”为具体要求,从思想上、作风上加强自身建设,以对事业的无比热爱,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开拓创新,锐意进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近几年连续被县、镇评为先进单位,2008年又获镇党政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
一、他是亲民的带头人***从小生活在农村,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兄弟有着深厚的感情,带领父老乡亲摆脱土地的羁绊脱贫致富是他最大的愿望。
2005年上任后提出了“三句口令”作为村党支部的思路:立正——风气正、作风正、行为正,树立党支部的良好形象;向中看齐——强化“一班人”的团结意识、为民意识,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向前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带领群众尽快致富奔小康。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干部看支部。
我们天天同村民打交道,如果不注意自身形象,老百姓就会戳我们的脊梁骨。
”***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心中十分明白,全村交通不便,农民买肥料、卖粮、卖猪等困难;电视电话不通、信息闭塞、党的政策、科技到家难,如果不改变这一现状,提发展是一句空话,必须抓基础,搭建发展平台。
2005年9月,在***的带领下,发动群众对原有的6.85公里村道毛路改造为泥结碎石路,这是他上任后的第一个重要决策。
在改造过程中,群众都说好,可当村上一班人还在兴致勃勃拧起锄头理边沟、端起箢篼撒花泥时,有好多群众出来阻拦,说修路是可以,但不能用了他地里的土,还对他辱骂,年轻的他为难了,回家思前想后,是干还是不干。
事迹材料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三一文库()/报告范文/事迹材料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乡镇党委书记先进事迹材料XXX同志放弃县城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来到乡镇基层工作,他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锐意进取,大胆改革,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他的带领下,XXX 镇正气浩荡,党风端正,民风淳朴,党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大大增强,各项事业兴旺发达。
一、探索一条破解“三农”问题的路子,切实解决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突出问题。
二、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促进XXX 镇的稳定发展三、打造一片发展的硬环境,着力解决发展中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四、谋求一条创新的发展道路,促进八步镇的超常规发展XXX同志到XXX镇上任的第一天,就深入到村寨第一线,和村干部一起组织老百姓促膝谈心拉家常,了解老百姓的所急所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调研,他敏锐的看到:XXX镇目前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如果只局限以往的传统农业模式,遵循以旧,就农业抓农业,就难以有效的解决“三农”问题。
为此,他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一切有利的发展机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扣毕节试验区三大主题,依托大型项目的开工建设,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富民兴八”的开放带动战略。
他带领党政领导班子,积极配合上级党委政府不懈努力,争取到火电厂在XXX 落户并有望在20XX年开工建设,与之配套的大型煤矿——戴家田煤矿也即将开工建设。
大型项目的开工对带动全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实现真正的工业反哺农业,从而让广大农民群众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投身到第二、第三产业中。
依托大型项目上马,积极引导农户转变传统农业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种植大棚蔬菜和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增加农民收入。
五、树立一种全新的治镇理念自上任以来,XXX同志带领党政一班人经过不断的总结、完善和提高,严格以《行政许可法》为准则,按照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要求,以建设“清政、廉洁、高效、亲民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树立了“创新立业,服务群众,注重秩序,以人为本”的治镇理念。
优秀爱民的镇党委书记申报材料

优秀爱民的镇党委书记申报材料优秀爱民的镇党委书记申报材料为民消得人憔悴——记xx县lq镇党委书记xxx他曾多次捐款资助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他为了启用一个优秀的干部竞连续两天没睡觉;他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毅然放弃了本该继续的理疗。
……有人说他土,土得浑身上下都在掉泥渣。
又有人说他傻,傻得连自己的身体都不顾。
还有人说他最不值,.在lq干了这么多年出了那么多成绩就是不思升迁,“只埋头拉犁,不抬头看路”。
“我是农村走过来的,永远是农民的儿子;我是这里的书记,就应该永葆‘公仆’本色”。
他以自己出色的成绩,一次又一次证明了如山誓言。
他大刀阔斧搞改革整合了干群活力,他英明睿智抓工作改变了“lq印象”。
他就是xxx,男,现年岁,大学文化,现任xx县lq镇党委书记,一位贫穷、朴实、憨厚、勤政的汉子。
××年,在他的正确领导下,lq在全县综合排位中名列第七,受到市县表彰的共有“农业产业化建设”、“招商引资”、“政法工作”等个单项奖,并连续两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个人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非典防治先进个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个人”和“招商引资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治穷治愚增民智在干部群众中,他以身示范,以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影响了lq的干部群众,带头执行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
去年月日,在村社调研工作时,得知该社社员尹正中家正在私设教堂组织教徒信教时,他火速赶到那里,通过正面教育,让教徒们坚定信念、明辨是非,遵守法律,帮助他们从“不信科学信宗教”中解放了出来,并要求该村党员干部与教徒“一对一”作好帮扶、帮教工作。
去年腊月,通过帮教帮扶从事养羊增收的尹正中拉着xxx的手说:“是你救了我,没有你的教育和鼓励,我还执迷不悟地不信科学信迷信”。
治乱治散解民怨为严格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县委、县政府的决定,去年农税收缴期间,他置妻子感冒在床无人照顾而不顾,连续两周未回家,深入农户家中,认真调查农民的税率是否下降了三个百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富民爱民公仆情(七星镇党委书记事迹)
富民爱民公仆情
──记重庆市梁平县七星镇党委书记于成林
在梁平县七星镇,提起党委书记于成林,没有人不说“于书记没架子,知民、爱民、为民”。
七星镇的寻常百姓、农村干部、机关工作人员说起于成林的那氛围、那情景,让我们读懂了一位基层领导干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感悟到了“金碑、银碑不如人们的口碑”的朴素哲理。
富民抓发展促增收,不说空话
~年4 月,于成林受命任七星镇党委书记。
刚到任,他就一头扎进村里。
他说乡镇领导只有多下村,才能听到最真实的群众心声。
在多次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后,他了解到镇村两级负债较多,其中有不少是招待费,老百姓意见很大。
于成林审时度势,在全镇干部中开展了“认清镇情,了解实情,掌握民情,办好事情”为内容的“四情”宣传教育活动,提出了“密切干群关系,解决遗留问题”的口号,亲自参与起草出台镇村资金管理办法,实现了透明、公开的镇村财务管理目标。
~年,全镇镇村两级的生活招待费支出不足10万元,比~年下降近三分之二。
镇村干部树立起新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俗话说“救急不救穷”,这是因为救穷更难。
当于成林解决了镇村财务问题这一“急”之后,思考更多的是如何救穷,因为他知道这对群众更重要、更长远。
由于农民的小农意识严重,怕担风险,不敢尝试种植新农副产品。
于是,于成林和镇长李家玲“三顾毛庐”,请来梁平县鹏成农副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到七星镇建立起重庆市最大的食用蘑菇科技示范栽培基地。
该基地的建立,直接解决就业15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近30万元,让一大批农民学到技术,坚定了种植决心。
该公司经理陈卫京说:“我们选择在七星镇建立基地是因为这里有一个为老百姓、为投资者办实事的好党委、好政府。
于书记带领全镇人民致富的坚定信念感化了我们,在这里发展有保障、有基础、有信心。
”
爱民动真情用真心,不摆姿态
于成林身上总带着一个“民情记录本”,随时随地把看到的、听到的群众困难和意见建议记录在本子上。
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就立即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就通报给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解决。
何静到七星镇投资兴办东佳液化汽充装站,由于手续和资金等问题,厂房修建完工达3年之久,仍未投入生产。
于成林陪何静跑工商、消防、商委等部门数10次。
当何静缺少启动资金时,于成林又私人借支1万元,并从另一个单位
借来5万元。
如今,该站生意红红火火。
一提到于书记,何老板的感激之情喜于言表。
他说:“我和于书记不沾亲带故,他私人借钱帮我解决困难,这样的人哪里去找哟。
”
“穷不读书,穷根不断;富不读书,富不长久。
”这是于成林回复重庆工商大学学生小蒋的信中勉励对方的一句话。
七星镇金柱村一名姓蒋的学生,每学期要写好几封信向于成林汇报学习情况。
~年7月,小蒋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工商大学,由于父亲操劳成疾,家境十分困难,为了她上大学,父母四处借钱仍无法凑足学费。
小蒋含着泪,准备放弃学习外出打工。
于成林知道这一情况后,来到蒋家,说:“大学一定要上,学费的事我来帮忙想办法。
”他与镇民政办商量,落实了困难补助,紧接着自己带头捐款200元,并倡议全镇干部职工和企业老板为小蒋捐助学费。
当于成林把2900多元学费送到小蒋手中时,小蒋拉着于成林的手泣不成声:“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努力学习,毕业后回梁平为家乡建设出力。
”在于成林的多方奔走下,七星镇境内的几个企业老板都愿资助小蒋完成学业。
据统计,于成林在七星镇任党委书记的一年中,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近XX元捐助给贫困户、残疾人和失学儿童。
职务是责任是义务,不搞特权
于成林曾经是名军人,又从小生活在军人的家庭中,对干部职工的透明化、人性化管理以及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渗透着强烈的军人作风。
~年间,七星镇政府机关有7人因上班打游戏、开会接电话等受到处罚。
群众反映说,现在镇干部的纪律性强了,办事效率高了。
于成林严于律己是出了名的。
他的家在县城,尽管镇里配有小车,但他不到周末是不回家的,即使在城里开会,他也会及时赶回镇里。
于成林下村从不坐小车,而是骑自己的旧摩托,大家亲切地称他为“摩托书记”。
他说,坐小车下村,农民不跟你说实话;坐摩托,能了解到民情,倾听到~。
在七星镇任职的这一年里,他走遍所有村组,走访近1000家农户,平均每周有两天呆在村里。
于成林经常告诫干部:“我们是国家公务员,没有特权,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
”一个姓蒋的村民计划外生育第二胎,想到于成林是自己的老战友,找到于成林要求帮忙说情,从轻处罚。
于成林严厉地说:“你违反计划生育法,尽管我们是战友,但你得一样接受处罚。
我不可能帮你说情,也不会替你说情。
”这位战友在于成林义正严词的要求下,当天就到镇政府接受了处罚。
于成林对干部的关爱也是出了名的。
~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名干部突患重病,于成林顾不上山区严冬的寒冷,急忙叫醒司机,亲自把病人送到邻近的袁
驿中心医院。
由于抢救及时,病人得以脱险。
现在,一说起于成林,这位干部就说:“我真得感谢于书记,不是他,我恐怕早就不在这个世界了!”
作完本文,笔者心中的赞叹不由而生:于成林,不愧是人民的公仆!他多次获得的梁平县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