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戴《出塞词》诗词赏析

合集下载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具有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的特点。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作者背景王昌龄(698—757),唐代诗人。

字少伯,亦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诗激昂慷慨,深挚凝练,表现军队生活的边塞诗尤其感人。

他特别擅长写七言绝句,《出塞》、《从军行》是著名的代表作。

注词释义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

《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出塞二首》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出塞二首》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还。

倘若曾经能够抵御外敌的名将还在,绝不会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骏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寒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声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翻过阴山。

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沙场:指战场。

震:响。

赏析其一这是一首的边塞诗,表达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愿望。

这首诗也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临洮。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临洮。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临洮。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出自唐代马戴的《出塞词》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1全文赏析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

“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

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

“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

“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

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

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

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

出塞词马戴阅读题及答案

出塞词马戴阅读题及答案

出塞词马戴阅读题及答案
《出塞词》出⾃于唐代马戴所作的七⾔绝句,这⾸诗歌颂了边塞将⼠的勇武善战。

以下是⼩编给你推荐的出塞词阅读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出塞词》阅读原⽂
出塞词
马戴
⾦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

《出塞词》阅读题⽬
(1)第⼆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分析。

(4分)
(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物形象。

(4分)
《出塞词》阅读答案
(1)①“冲”,冲向,写出了将⼠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往⽆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概。

(2分)②“缺”,缺⼝。

战⼠作战使宝⼑出现了缺⼝,极⾔拼杀之惨烈,战⽃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畏的英雄⽓概。

(2分)
(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

(1分)第⼀句⽤“⾦带连环”束“战袍”等⾐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恶劣、⾏军艰难突出戍边将⼠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们夜赴战场的决⼼,“乱斫”和“缺宝⼑”既表现了战⽃场⾯的激烈,更表现了将⼠们奋⼒杀敌、拼死搏杀的⽆畏精神。

(2分。

能从外貌、环境和⾏动三⽅⾯选两点进⾏分析即可)。

古诗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翻译赏析

古诗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翻译赏析

古诗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翻译赏析《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马戴。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翻译】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鉴赏】“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

“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

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

“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

“金”字和“冲”字,都极简炼而又很含蓄,都为激扬的诗情涂上了一层庄严壮丽的色彩。

在着重外形描写时用一两字透露人物内心的美,使人读后感到诗情的既激扬又精致,没有那种简单粗犷,一览无余的缺点。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卷旗”,避免惊动敌人,的是夜间劫营景象。

因风疾所以卷旗,一以见战事之紧急,再以见边塞战场之滚滚风尘。

这不只为景物描写,作者正以战旗之卷,写出勇士夜赴战场的决心与行动。

卷旗夜战,正是短兵相接了,但实际上只是雷声前的闪电,为下句作铺垫。

“乱斫胡兵缺宝刀”,才是全诗中最壮烈最动人的一幕。

这场“乱斫胡兵”的血战,场面是很激烈的。

“缺宝刀”的“缺”用得好。

言宝刀砍到缺了刃口,其肉搏拼杀之烈,战斗时间之长,最后胜利之夺得,都在此一字中传出。

作者在全诗二十八字中,极为精彩地处理了选材、顺序与如何运用并积聚力量等重要问题。

前三句,只是引臂抡锤,到第二十六字“缺”时,奋力一击,流火纷飞。

岳飞《满江红》“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缺”字韵押得险而有力,得高山危卵之势。

而马戴在这首诗中的这个“缺”字,虽不当韵脚处,却同样使人惊赏不置。

《出塞》译文及赏析

《出塞》译文及赏析

《出塞》译文及赏析《出塞》译文及赏析(精选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

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出塞》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出塞》译文及赏析篇1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城头上的战鼓还在旷野里震荡回响,将军刀匣里的宝刀上的血迹仍然没干。

注释1.但使:只要。

2.龙城飞将:《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3.不教:不叫,不让。

教,让。

4.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5.度:越过。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6.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7.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新:刚刚。

8.沙场:指战场。

9.震:响。

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

诗从写景入手。

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

《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下面是作者为大家整理的《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共含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龙城飞将: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汉之飞将军”。

这里指扬威北方边地的名将。

胡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

但使:只要。

阴山:阴山山脉。

西起河套,绵亘于内蒙古自治区。

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古诗今译还是秦时的明月和边关,万里出生的将士们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决不能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篇2:出塞古诗原文及鉴赏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

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

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

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

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

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这是一首名作,明代诗人李攀龙曾经推奖它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清沈德潜《说诗ㄧ语》说:“‘秦时明月’一章,前人推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即高常侍《燕歌行》归重‘至今人说李将军’也。

防边筑城,起于秦汉,明月属秦,关属汉,诗中互文。

”他这段话批评李攀龙只知推奖此诗而未言其妙,可是他自己也只是说明了全诗的主旨,并没有点出作者的匠心。

沈氏归纳的全诗的主旨基本是对的,但这个主旨的思想是很平凡的。

为什么这样平凡的思想竟能写成为一首压卷的绝作呢?原来,这首诗里,有一句最美最耐人寻味的诗句,即开头第一句:“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有什么妙处呢?得从诗题说起。

此诗题名《出塞》,一望而知是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是要谱成乐章、广泛传唱的,为入谱传唱的需要,诗中就往往有一些常见习用的词语。

王昌龄这首诗也不例外。

出塞 马戴 阅读答案附赏析

出塞 马戴 阅读答案附赏析

出塞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1)有人说,诗的第二句中的冲字与第四句中的缺字用得很传神,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4分)(2)请结合诗歌的内容,简要赏析本诗的人物形象。

(3分)参考答案13.(1)周景钦佩他的意志,就任命他担任此职并派他到陈国去。

(2分,应注意壮署两词的翻译)(2)桥玄认为国家正弱,自己考虑个人的能力无处所用,就称病给皇帝上奏章,援引国家出现的许多灾祸弹劾自己。

(4分,每一分句1分)(3)凡有劫持人质的,都一同杀掉,不得用财宝赎回人质,开启奸贼犯罪之路。

(4分,每一分句1分,注意对不得赎以财宝这一倒装句的翻译。

)14.(1)①冲,冲向,字写将士顶风冒雪奔赴战场的情形,表现出戍边将士一往无前蹈死不顾的英雄气概。

(2分)②缺,缺口。

写战士作战使宝刀出现了缺口,极言拼杀之惨烈,战斗时间之长久,表现出战士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2分)(2)全诗通过外貌、环境和动作描写,塑造了英姿勃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戍边将士。

(1分)第一句用金带连环束战袍等衣着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戍边将士们那种全副武装、神采奕奕的风姿;第二句马头冲雪的环境描写,以天气恶劣、行军艰难突出戍边将士们勇往直前的精神;三、四句中,卷旗的动作细节,写出勇士们夜赴战场的决心,乱斫和缺宝刀既表现了战斗场面的激烈,更表现了将士们奋力杀敌、拼死搏杀的无畏精神。

(2分。

能从外貌、环境和行动三方面选两点进行分析即可)赏析这首《出塞》,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那种奔腾的气势外,还很注意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因而能够神完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金带连环四字,极精美。

金字虽是带字的装饰词,但又不仅限于装饰带字。

看似写战袍,目的却在传达将士的那种风神俊逸的丰姿。

马头冲雪的冲字,也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动词。

作者不用带雪、披雪,而用冲雪,是要用这个动词传出人物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内心的壮烈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戴《出塞词》诗词赏析
出塞词
唐代:马戴
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译文
扎紧战袍,系上红缨大刀,打马前行,雪夜度过洮水河。

旗子高扬,连夜冲入单于帐内,砍杀胡兵,宝刀都残缺破损了。

注释
金带:大刀柄上系的红绸子。

连环:一种刀。

束:捆。

临洮(táo):古县名,在今甘肃省岷县,以临洮水得名,在临河沿岸。

卷(juǎn)旗:指急行军,军旗高高飘扬。

劫:劫持,冲杀。

斫:读zhuó,砍。

缺:破损。

赏析
这首诗犹如一幅出征图,给人以强烈的感召力。

“金带连环柬战袍,马头冲雪度临洮。

”这两句写全副武装的将士们出征杀敌。

上句写军中将领的装束。

诗人不说其头盔铠甲,也不说其长短兵器,只言其腰带,色为金色,质为金属,紧束腰间,提携战袍,一句,就写出一个英武将军的雄姿。

下句写骑兵部队出征突出
的场景。

从“马头冲雪”四字看出,大雪纷飞,唐军赴战之艰辛,骑
兵队列,奔腾如潮,直赴敌阵,透出此战必胜的勃勃雄心。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儿缺宝刀。

”这两句写夜袭敌军营的
情景。

上句的一“劫”字,写出唐军将士在军旗率领下,直捣敌军统
帅的营帐,大有出其不意,石破天惊之感,表现了唐军作战的机智和
勇敢。

“卷旗”,表明将军旗卷在旗杆上,悄然指向敌军兵帐;“夜袭”,是说这次战斗是实行的夜间突袭,看出这场战斗是出其不意,
奔袭敌营。

下句写唐军闯进匈奴兵营,挥刀舞剑,东杀西砍,敌人只
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

这句把诗的*推向*。

一“乱”字写出唐
军与敌作战的情景,见敌就杀,将宝刀左右挥舞,写出将士饱满的战
斗精神。

一“缺”字非常传神,写出唐军因砍杀敌兵过多,刀剑竟然
为之缺豁卷刃,表明与敌人战斗的激烈和惨重。

这首诗除具有一般边塞诗那种激越的诗情和奔腾的气势外,还很
注重语言的精美,并善于在雄壮的场面中插入细节的描写,酝酿诗情,勾勒形象,所以全诗神定气足,含蓄不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