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机械性

合集下载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 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 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 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 其它任何东西。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尔(法国物理学家、哲学 家)的二元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概念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 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理论
目录
01 概念
03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 发展了唯物主义。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 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特征
A)机械性。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视机械运动为唯一的因果关系,不懂得因果 联系的多样性、复杂性。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 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 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它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既同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相对立,又同一切旧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地、高度地统一。

这种统一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体系之中,体现在对于客观世界,对于主观世界、对于二者关系的理解之中。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现实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同时它又处在相互联系、运动发展之中;人的思想、意识是高度复杂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辩证的过程,它依赖于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矛盾着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是两种重要的哲学思潮。

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是指一种认为存在物质为唯一实在的观点,它强调物质
是世界的基础,并主张一切现象和现实都可通过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规
律来解释和认识。

这种思潮在古希腊哲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例如
伊壁鸠鲁、老子等都提出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而机械唯物主义则是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形成的一种观点,
它认为宇宙是一个庞大的机器,一切现象和规律都可以归结为物质力
的相互作用。

机械唯物主义的倡导者之一是伽利略,他利用实验和观
察的方法,提出物体的运动可以通过简单的力学规律来解释和预测。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强调了物质的重要性,认为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

它们对于科学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推动
了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认识和探索。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这两种唯
物主义观点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无法解释意识、价值等非物质因素
的存在和起源。

总的来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都是对物质本体和
物质规律的认识和解释,它们为我们理解世界提供了有益的思考框架。

随着时间的推移,唯物主义思潮也在不断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更为
复杂和全面的理论体系。

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机械唯物主义又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概念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特征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二种形态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却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世界的事物和现象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是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的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特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产生和形成,同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

这个时期的自然科学还处于分门别类的收集、整理、分析经验材料的阶段,只有力学发展到了比较完整的形态。

这种状况反映到哲学中来,这一时期占统治地位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机械的观点观察和解释世界的思维方式,它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特有的、在当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另一个局限性是它的不彻底性,这主要表现在它在自然观方面是唯物主义的,而在社会历史观方面则是唯心主义的。

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 世纪40年代德国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就是近代唯物主义的几个主要流派。

一般说来,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可称为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可称为事物发展的外因。

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主要是由事物的内部矛盾引起的,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

因为内因是事物存在的深刻基础,一事物根本矛盾(内因)的消失.就是这一事物的解体。

内因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内在本质.抓不住内困.人们就无从确定这一事物和那一事物相区别的主要依据。

作为事物自己运动源泉的内因.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肯定内因的前提下,还要看到外因对于事物发展变化的重大作用,外因对于事物的发展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我们既要反对“内困论“也要反对”外因论’。

马哲:一些名词解释 - 副本

马哲:一些名词解释 - 副本

一、旧唯物主义的缺陷:1、机械性: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全部运动:人也成为机械2、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不变的观点。

3、不彻底性:不能把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历史观仍然是唯心主义。

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1、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唯心主义哲学受到反动没落的社会阶级的拥护和利用,所以得到保存和留传。

2、社会根源:社会分工、脑体劳动分离,为片面夸大精神意识的作用提供了条件。

3、认识论根源:在认识过程中,将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加以夸大:将认识过程中的感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将认识过程中的理性阶段夸大、绝对化,导致客观唯心主义.(如;绝对理念)三、哲学上的对立和斗争: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发展观斗争:古代的辩证法是朴素的:以门巴尼德为代表。

近代的辩证法是唯心的:以黑格尔为代表,表现:不用发展与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就是重复,是增加或减少。

现代的辩证法是唯物的: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代表。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1、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2、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与方法的理论体系;3、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科学;4、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核心、辩证法与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结合的严整的科学体系。

五、马克思主义的特点:1、最显著的特点:阶级性---公开申明为谁服务;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实践。

2、重要特点: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革命性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之上,即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之上的。

革命性:集中体现在它的批判精神上:用唯物主义辩证法观察事物,本质上唯物主义辩证法是批判与革命的。

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僵化。

科学性:指它在实践的基础上,以事实为根据,以规律为对象,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提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

六、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普遍与特殊: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的革命:1、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在科学的基础上把辩证法与唯物论相结合,并将其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与结合,从而使哲学第一次获得真正的科学性,成为完全科学形态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的。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1.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下列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指导B.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D.老子“道”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以及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A、B、C的说法不符合事实,说法错误,均应排除;老子的“道”和“气”与“场”的概念类似,都是指物质的具体形态,说明了老子的观念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机械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1、如何认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方法论意义机械唯物主义又叫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概念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点,都坚持了唯物主义方向,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三者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联系。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尓(法国物理学家,哲学家)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特征A)机械性。

就是把世界万物的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

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

”他在《利维坦》一书的序言中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的油丝和齿轮。

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

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

B)形而上学性。

就是说,他们的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的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的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C)不彻底性。

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的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用形而上学观点解释宇宙的唯物主义哲学;狭义指西方哲学史上第二种唯物主义形态,即16~18世纪的唯物主义哲学。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亦称机械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种形态。

以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解释自然界和认识论问题的哲学学派。

以17、18世纪西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典型。

它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起过积极作用。

例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霍布斯认为,哲学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物体是不依赖于人们思想的东西,它是世界上一切变化的基础。

世界上除了具有广延的物体之外,不存在其它任何东西。

从这一观点出发,他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批判了宗教神学和笛卡儿的二元论。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还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

但是,机械性、形而上学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而且在历史领域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

它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一切现象;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的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的,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的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的、消极的、被动的反映,把抽象的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的现象当成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的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

狭义的形而上学
与辩证法相对,指的是孤立、静止、片面的思维方式
广义的形而上学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周易》之《系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