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思维导图化解作文难题 (1)

运用思维导图化解作文难题 (1)
运用思维导图化解作文难题 (1)

运用思维导图化解作文难题

当我在培训视频中看到《思维导图为什么那么有效》《思维导图的基本绘制》《思维导图的教学运用》这些视频的题目,我就深深地被吸引了。我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咦,这不就是我们学习新派作文时提到的发散图吗?我对一直都在接触,尝试运用的新派作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为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但中小学作文教学的难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作文教学中的“假大空” “少慢差” “三怕” (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家长怕辅导)等现象普遍存在。前年,我听了专家们幽默、精彩的讲座,特别是袁刚老师精湛的教学方法,使我对教育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明白了“新派作文”是通过将“情感、思维、语言三位一体”紧密联系,教授孩子们用情感去发现、体味、运用语言,使学生愿写、会写、有得写、写得好,从而实现快速作文的同时也能快乐作文。在袁刚老师的展示课中,运用了许多有趣的符号,平时孩子们只要记住这些符号,写文章的时候就如同玩拆分组合游戏,这样一来,既降低了难度,又细化了训练内容,学生就会觉得简单多了。而教师只要记住这些有趣的符号,并教与学生运用,那么作文就能多些好句了,长此以往,作文就不是个事儿了!袁刚老师对所有参加培训的老师和学生手把手的教导,如缕缕暖阳流进心窝,使我的作文教学观念进一步得到更新。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1.可以成倍提高学习效率,增进了理解和记忆能力。如通过使用关键字强迫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就要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这使我们可以积极地倾听讲课者。而且思维导图还极大地激发我们的右脑,因为我们在创作导图的时候还使用颜色、形状和想象力。

2.利用关键词学习,让学习者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节省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帮助学生做积极的倾听者,引导学生学会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以便积极主动思考;快速系统的整合

知识,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具有极大的可伸缩性,它顺应了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把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首先把作文教学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凡是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技巧方面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让每一篇课文发挥最大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应尽最大努力,让教学变得生动、精要和有效,并紧密联系学生作文实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爬山虎的特点,对比作者写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后有一系列的变化,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再让学生设计:假如让你观察生活中最熟悉的一种植物,你会写它的什么?设计思维发散图,学生就觉得,有东西可观察,有东西可写。思维发散图不仅在写作时非常有效,识字教学中也广泛运用。我常常利用识字学习,让学生回忆,学过的生字那个与他长得很像呀,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利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尤其是学科作文的写作,让学生画思维导图不断进行发散性思维,通过联想,由一事物作为触发点,向四面八方想象熟悉的生活和知识领域,从而写出更丰富、更有深度的文章。

作文是一项综合训练。要想写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有效训练,才能达到要求。而作文的训练过程,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教学不仅是训练语言,更是训练思维。教师不应拘泥于自己的思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框框,而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灵活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要我们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学生们一定在不断的倾吐中,思维得到发展,并最终形成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