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针处方学第十三章 胸肋部疾病
【董氏针灸】董氏针灸三十六绝(建议收藏)

【董氏针灸】董氏针灸三十六绝(建议收藏)1.外三关123穴:(与咽喉、肺有关)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
主治:扁桃腺炎、瘤、癌、喉炎、喉癌(特效)、肺癌(有奇效)。
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红鼻子(特效)。
青春痘、粉刺(效佳)。
瘰疠(特效)。
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2. 双龙一穴:在外膝眼下一寸五分,胫骨外侧骨陷中。
解剖位置:外侧腓腹皮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乳癌、乳瘤、乳腺炎、乳头炎。
2.双龙二穴一穴下6分3.双灵12穴:掌面中指第一节与第二节之间,横纹中央(四缝穴)内侧二分半处。
(治疗范围广泛) 主治:肺癌、骨癌、心脏内膜炎、腎炎水肿、肝癌、肝硬化、血癌、白疲风、口腔炎、喉癌、百日咳、小儿瘠积、小儿消化不良、心脏扩大、狭心症、心律不整、胃腺炎、及重症急救。
以三棱针浅刺、从针孔挤出少量透明液特效。
刺出黑血亦佳。
4木灵穴穴位:掌面无名指第一节与第二节间之横纹中央点偏外侧二分半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枝、肝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肝癌、两?痛、胆囊炎、胆道蚵虫症。
痿症、半身不遂。
以三棱针刺出黄白色液体、或刺出黑血均效。
5.妇科穴:手背大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也有妇科2穴,一说)主治:子宫癌、于癌瘤、子宫炎、卵巢炎、不妊症、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阴痛肿痛、赤白带下、阴吹、产后风症(月内风症)。
6.木火四穴手背2 3 4 5 指第2、3节间横纹正中央处。
解剖位置: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心肝病都可治??)主治:半身不遂、腿痛、中风后遗症、草鞋风。
三棱针浅刺出血奇效。
注意与禁忌:木火四穴效果迅速,通常针不超过五分钟为原则。
连续取用五日后,限用三分钟。
7.八关穴:手背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節正中央內外側各五分的下二分半處、共八穴。
劑量:由下往上斜刺二~三分。
(关为关节??)主治:中风、半身不遂、手臂不举(特效)、腿痛(特效)耳鸣、痿症、五十肩配正会穴8下高穴手解二穴(少府穴)(于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所触之处。
《董氏奇穴针灸学》

《董氏奇穴针灸学》《董氏奇穴针灸学》十四经络【肺经】1.云门、中府——用三棱针治喉痧。
喉痧为肺胃蕴热以致咽喉暴痛热腐,且兼痧症者。
而中府为肺之募穴可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云门则可治气瘿上气胸满。
二穴以三棱针出血,不但于喉痧有效,兼为治疗气管炎及喘息的特效穴。
2.天府、侠白——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侠白穴对神经性心悸亢进症及肋间神经痛有卓效,再加天府为其倒马针,则可治心经之坐骨神经痛。
3.尺泽、孔最——治肺经之气喘。
尺泽为肺经之合水穴,肺气由此进入内脏而具调肺气之功,凡肺经实热皆可泻之,即具泄肺火、降逆气、清上焦热之性能。
再配以为肺经郄穴之孔最,其润肺、清热、解表之效,两相参合,于气喘之证,大有裨益。
如再加配曲池、合谷二穴,功效更彰。
4.列缺、鱼际——治全身之骨痛酸麻。
列缺为别走大肠之络穴,与任脉、照海有一定之关系,且与肾经相关连,能逐水利气。
鱼际能清热利气,故行胃中湿热出循阳道,针时列缺宜透太渊,鱼际宜透劳宫,则全身之骨痛酸麻有立已之功。
5.少商——用三棱针治鼻衄,三岁前之小儿用手轻捏此穴五分钟即止,不须用针。
少商为肺气开出之井穴,点刺出血,有消炎、退热、收缩脑部血管的效用,故可用治鼻衄。
又李文宪常以此穴主治暑气及喉科诸病甚效。
【大肠经】1.扶突、天鼎——用三棱针治喉炎。
扶突对咳逆喘息,喉中如水鸡声,咽喉不利,暴喑气梗咳多唾有效。
天鼎则治失音、喉痹咽肿。
用针时,循二穴之青筋处出血,立可消炎,喉炎立效。
临床上扁挑腺炎及喉头炎,皆有效验。
2.温溜、下廉——治脚痛(单用)及坐骨神经痛。
温溜为大肠经之郄穴,能清邪热、通气血,辅以下廉治痹之功,于脚痛时针健侧之温溜、下廉。
坐骨神经痛,则两手并取之。
3.合谷、曲池——治头痛(双用)。
二穴用治头面耳目口鼻诸疾之功效,为众所周知者。
4.合谷——用治腹部痛。
合谷为增强自然治愈力之原穴,能通降肠胃,升清降浊,故可治腹痛。
5.臂臑——治高血压之头晕(双用)及脚痛(单用)。
道医学堂丨常见病简易方剂选之胸胁痛

道医学堂丨常见病简易方剂选之胸胁痛中国道医胸胁痛是很多疾病的一个症状,胸壁疾惠的肋间神经痛,胸壁受伤及内脏疾病等都可引起胸肋疼痛,可根据临床症状选服。
[第一方]主治:胸痛,气闷,咳嗽。
处方:桔梗10g香附10g陈皮10g甘草10g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一日一剂。
[第二方]主治:胸腹急痛,呕不能食,腹痛拒按或吐蛔。
处方:川椒10g炒焦干姜10g党参10g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第三方]主治:一般气滞胸肋痛,胁肋串痛,打嗝肋胀。
处方:柴胡10g白芍10g陈皮10g香附10g郁金10g当归10g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第四方]主治:气血虚弱之胸肋痛,乏困无力,面白唇淡,头晕目花,食少胃胀。
处方:党参10g黄芪1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10g川芎6g甘草6g生姜10g用法:水煎,分二次温服。
[第五方]主治阴虚发热,胸胁疼痛,午后发热,面红盗汗,干咳痰少,小便黄赤。
处方:茵沉12g银柴胡10g青嵩10g鳖甲10g黄芩10g枳壳10g 郁金10g甘草6g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第六方]主治:外感身痛,胁肋疼痛,汗出头晕,寒热往来,口苦恶心。
处方: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10g生姜10g大枣6枚防风10g柴胡10g香附10g桔梗10g用法:水煎,二次分服。
[第七方]主治:一般两胁疼痛。
处方:白芥子炒熟为末用法:每日三次,每次3g,白开水送服。
[第八方]主治:一般胁肋痛。
处方:小茴香60g枳壳30g共为细末用法:每日服三次,每次6g,开水送服。
[第九方]主治:右胁下痛,腹胀,不思饮食,食油腻后胁痛加重。
处方:当归10g白芍12g柴胡15g苍术12g牡丹皮15g栀子10g 香附12g内金10g木香6g生姜10g薄荷6g甘草10g用法:水煎,分二次服用。
加减:有黄疸加茵陈30g,消化不好加炒麦芽15g焦山植120g,肝痈甚者加五灵脂12g,大便干燥加大黄6g,失眠加炒枣仁20g。
[第十方]主治:胸膜炎,胸腔胀痛,咳嗽吐痰,呼吸短促。
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胸胁屏伤

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胸胁屏伤胸胁屏伤是指胸部屏岔气伤。
临床上多见于因举重抬杠,用力不匀或动作不协调,损伤胸廓关节或软组织而引起的胸胁疼痛。
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针刺内关穴为主治疗62例胸胁屏伤,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本组62例,男47例,女15例;年龄28~64岁;有明显外伤史者51例,无明显外伤史者11例;病程0.5小时~5天。
其主要表现为:一侧胸胁部疼痛,咳嗽或呼吸时疼痛明显加重,并牵扯背部,痛无定处,转身困难。
全部病例均经摄片及其他临床检查,排除胸肋骨折及其他疾患。
治疗方法:主穴:内关;配穴:支沟、阳陵泉。
操作:患者取端坐位,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以不锈钢毫针,直刺内关穴,进针后进行提插;再取支沟、阳陵泉进行针刺。
同时,嘱患者尽量放松,进行深呼吸,轻轻旋转上体。
每次留针30分钟,1次/日。
结果经针刺治疗1次,胸胁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明显改善53例,占85.5%;针刺2次,胸胁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活动明显好转7例,占11.3%;针刺3次,胸胁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活动恢复正常2例,占3.2%。
62例患者中有17例,曾经口服药物及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而改用针刺治疗。
例1:患者,男,36岁,于1998年4月26日因“右胸胁疼痛并牵及背部,呼吸时疼痛加重3天”来院就诊。
询问病史:患者3日前不慎从2米高处落下,双足着地,即出现右胸胁部疼痛不适,牵及后背部,呼吸时疼痛尤为明显,回家后自行口服伤药及止痛药等,症状仍无好转。
查体:胸廓外观形态正常,右胸胁部位无明显肿胀、瘀斑,局部无明显压痛点,呼吸时疼痛加剧,活动不利。
全胸摄片检查排除胸肋骨折。
即给予针刺内关穴,连续提插捻转2分钟,呼吸疼痛明显减轻,再刺支沟、阳陵泉二穴,同时,嘱患者深呼吸,轻轻做转体活动。
20分钟后,患者呼吸时胸胁部疼痛明显减轻,活动逐渐恢复正常。
讨论本病多因急性外伤,致胸胁部经脉气机不畅,气血瘀滞,不通则痛。
内关穴为治胸痛之要穴,“胸心内关应”,刺之能明显改善呼吸时胸胁疼痛症状。
董氏针灸乳腺病症处方

董氏针灸乳腺病症处方
董氏针灸处方
乳腺病症
乳腺疾病是让女性痛苦不堪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乳腺炎、增生、纤维瘤、囊肿、乳腺癌等……摧残着女性的身体和精神。
此病虽常见于女性,但也有男性偶发,常因羞于启齿,讳疾忌医,耽误病情。
董氏针灸有专门针对乳腺病症的针灸处方:
四花、驷马、重子、重仙、三重、上三黄、双龙穴
在临床上全部对侧取穴。
四花:如花似玉,心花怒放
驷马:治肺专用穴
重子重仙:治肺,也治肺的周围
三重:重症必用
上三黄:治肝必用穴
双龙:龙爪手的目标
乳腺增生的饮食禁忌
少饮咖啡,少喝酒
乳腺增生不能吃咖啡、可可、巧克力,这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黄嘌呤,会促使乳腺增生,因此,女士们应少吃这类食品。
饮酒也被认为是乳腺增生的大敌。
少吃高脂肪食物
因为摄入过高的脂肪和动物蛋白,促进了人体内某些激素的生成和释放,会刺激乳房腺体上皮细胞过度增生,这是乳腺疾病的重要成因之一。
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女性患有乳腺增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姜、蒜、辣椒、胡椒、韭菜、花椒等,否则会生热化火,使乳腺增生症状加重。
不能吃发性食物
如公鸡、鹅、猪头肉、狗肉、羊肉、海蟹、竹笋等发性食物,乳
腺增生患者不宜食用,否则容易生风化热,加剧乳腺增生的情况,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能吃含有雌激素的食物
女性不能滥用含雌激素类的保健品或长期使用美容化妆品、健美隆乳的丰乳保健品以及更年期妇女长期过量使用雌激素,都被认为是诱发乳腺增生的原因。
董氏针灸治疗学三脏腑病

董氏针灸治疗学三脏腑病一、心脏病(一)真心痛1.通关、通山。
2.在火包穴点刺出血甚为有效。
3.肘弯(曲泽、尺泽一带)点刺出血甚效。
4.天宗、地宗。
5.火主、火硬。
手掌中指,每上五分一穴,共有五穴(火山、河火、通火、集火、海火)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针内关、外关(左右)(二)心下胀1.心门穴。
2.通关、通山穴有效。
针侧三里、灵骨、心门效果佳。
针通关、通山配驷马,效果亦佳。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三)心跳过速1.心常穴甚效。
2.心门穴甚效。
3.通关、通天有效。
4.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有效。
5.三叉穴。
6.耳尖穴点刺出血甚效。
心门、内关、外关、功效非常。
地宗、通关、通天、效果亦佳。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或后头点刺放血特效。
背部五岭穴,点刺出血亦可。
(四)心脏麻痹1.曲陵穴点刺放血效果很好。
2.曲花中外放血效果很好。
3.火包穴点刺出血甚效。
4.针火硬、火主有效。
5.针地宗穴有效。
针内关、外关特效。
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点刺放血委中四周,点刺放血,效果亦佳。
r> (五)心口痛<心侧痛>1.通关、通天、通山。
2.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甚效。
(六)心两侧痛1.四花中、外点刺出血甚效。
2.心口痛及心两侧痛,可针通关、通山、通天。
(七)心肌炎1.心门穴。
2.通关、通山、通天。
3.耳尖刺血。
4.四花中、外穴刺血。
手掌中指,每上五分一穴,共有五穴(火山、河火、通火、集火、海火)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
针内关、外关(左右)(八)心脏扩大后头区点刺放血(或即五岭穴)。
针地宗、通关、通天。
(九)心惊悸针胆穴、通关、通天。
(十)心脏血管硬化膝下心肺区点刺放血,特效。
背部五岭穴及后头区点刺放血,效果亦良好。
二、肝胆病(一)肝硬化1.四花中、外穴点刺出血,再针上三黄穴。
2.上曲穴点刺出血,再针肝门、明黄穴。
针三黄、肝门、重者,肝、脾二经同时下针,效果佳。
肝俞,上曲点刺放血。
(二)肝炎1.肝门、明黄治急慢性肝炎皆甚效,配肠门穴更佳。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

胡光医师医案中常用的董氏奇穴(资料来源:董景昌先生著《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绘图:鸿儒.张林杰一、手指部1.还巢穴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
解剖: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阴门发肿、安胎、通鼻气。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至三分。
注意: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2.心膝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3.木火穴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
解剖: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龙诺元帅之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横针皮下半分。
注意:第一次限用五分钟,五日后限用三分钟,又五日后限用一分钟。
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4.胆穴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
解剖: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5.木穴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
解剖: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躁、鹅掌风。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半分。
6.眼黄穴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
解剖: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黄疸病。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半分。
7.妇科穴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
解剖: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均可)、子宫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二分,一用两针。
8.制污穴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董氏针灸处方学

1董氏针灸处方学第一章 脑神经内外科、颜面神经疾病(一)头痛1、血虚头痛: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心灵三穴,配通关穴、通天穴效果甚佳。
2、气血两虚、身体赢弱之头痛:针神耳上穴、外耳穴,特效。
3、神经衰弱之头痛:针正会穴、前会穴、镇静穴,效果佳。
4、脑部疾病所引起之头痛: (1)针火菊穴、火散穴,有效。
(2)针土顶穴、水顶穴,有卓效。
(3)针正筋穴,正宗穴,有奇效。
(4)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效果卓著。
5、高血压之头痛:针三圣穴特效。
6、发高烧头痛:在五岭穴点刺出血,再针重魁穴,有卓效。
7、肾亏头痛:针通肾穴配水通穴、水金穴,有卓效。
8、头顶痛:针正筋穴、正脑一穴、正脑二穴,有奇效。
9、舒张压过高头痛:在十八星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0、心脏病头痛:先点刺镇静穴、再针心灵一穴、心灵二穴,特效11、久年头痛、习惯性头痛、脑神经衰弱头痛:在三重穴、四花穴、火羚穴、火通穴、金羚穴、金通穴、木通穴、木羚穴、上溪穴、下溪穴、内溪穴、水溪穴、外溪穴、水溪穴、解溪穴点刺出血,特效。
12、久年头痛、高血压头痛:在上俞、下俞穴、双奇穴、委中穴、三灵穴、三权穴、三弼穴、正阳一、正阳二、正阳三穴、火山穴、木棱穴、木陵穴、水生穴、火灵穴、火陵穴点刺出血,有奇效。
13、重感冒头痛:在金口穴、金北穴、金曲穴、金斗穴、火球穴、金吉穴点刺出血,效果甚佳。
14、脏腑引起之头痛:可针火主穴、火硬穴配灵骨穴、大白穴。
或针水曲穴、门金穴、火主穴。
15、外感引起之头痛:在总枢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放血、针神耳穴配灵骨穴。
16、临时性头痛:针四腑一穴、四腑二穴,配合上星穴放血或五岭穴放血。
17、感冒头痛:先于十八星穴放血,再针灵骨穴、大白穴。
18、头痛:针侧三里、侧下三里,并针肾关,留针四十五分钟,轻症二~三次,重症四~2 五次,即可不发。
19、头痛:(1)针灵骨穴,立可缓和疼痛。
(2)背部五岭穴点刺,可立止头痛。
20、感冒头痛:三商穴点刺放血、十八星穴点刺放血21、头痛常用通用穴:灵骨穴配大白穴、神庭穴透上星穴、灵骨穴配火主穴、外耳穴、神耳上穴、神耳中穴、神耳下穴22、感冒头痛性头痛:风池穴+灵骨穴,特效23、过度疲劳性头痛:上营穴,特效24、紧张性、压力性头痛:丘墟穴+关元穴+太冲穴,特效25、气虚头痛:针灵骨穴、大白穴,有奇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3大白穴)(二)偏头痛1、针七华穴或以三棱针点刺出血有效,直刺效果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胸肋部疾病(一)治疗胁肋常用穴道
1、中九里穴、上营穴,奇效
2、外三关穴,极效
3、(拇指外侧)
4、丘墟穴,长效型
5、阳陵泉穴、外关穴,速效但属短效
6、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二)胸痛、胸闷
1、针火山穴,有卓效。
2、针心灵穴,配火陵穴,特效。
3、针心门穴、肝门穴、肠门穴。
4、针地宗穴,有卓效。
5、针九里穴,效果显著。
6、针驷马穴,特效。
7、针心常穴,配火星上穴。
8、针中间穴,效佳。
9、四花中穴出血,针四花穴、驷马穴。
10、针火串穴、火陵穴、火山穴。
11、人士穴、地士穴、天士穴,要深刺。
12、上士穴(进针与下臂成三十度角)。
13、针曲陵穴、中力穴、建力穴。
14、针灵骨穴,配大白穴,特效。
(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
15、胸闷:(1)火山穴、火
陵同穴时下针(禁用双手)。
(2)四花中穴点刺出血,效佳。
16、胸口两旁痛闷:解溪穴上七寸,其下放血治胸口两旁痛闷。
17、胸胀闷:(1)尺泽穴点刺放血
(2)四花中穴点刺放血。
(三)胸膜炎
1、四花中点刺出血,再针驷马穴。
2、针驷马穴,配双灵穴,特效。
3、四花穴、三重穴、侧下三里穴点侧出血、再针上九里穴,特效。
(四)肋膜炎、肋间神经痛
1、针驷马穴,效佳。
2、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效果卓著。
3、针灵骨穴、大白穴、三火穴,特效。
4、针上高穴、下高穴、三星穴、指驷马穴
5、腕顺穴,配肝门穴、下营穴、中九里穴,特效。
6、先在四花穴、三重穴点刺出血,再针肺心穴、外白穴
7、肋膜炎:阳陵泉穴下九寸为肺胃神经通过处,放血可治肋膜炎、肺结核。
8、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引起):四花外穴、肝俞穴点刺放血。
(五)两胁肋痛
1、肝门穴。
2、肝灵穴。
3、针三黄穴,配土昌穴,立愈。
4、针火星上、火星下穴,效果甚佳。
5、针三重穴,配木灵穴,效果卓著。
6、针土兴一、土兴二穴。
7、针木炎穴、指三黄穴。
8、腕顺一穴,配肝门穴,特效。
9、针上营、下营穴,配中九里穴,效果极显著。
10、先于五金穴点刺放血,再针肝门穴、肝灵穴。
11、肋痛(肝硬化、肋膜炎引起):四花外穴、肝俞穴点刺放血。
(六)胸部挫伤
1、针上营、下营穴,特效
2、病位放血,针七虎穴,配驷马穴。
3、在三重穴、四花穴点刺出血,再针灵骨穴。
4、病灶放血,配金前穴、灵骨穴、大白穴、驷马穴。
5、胸部打伤:(1)针驷马穴。
(2)四花中穴、四花外穴点刺出血,效佳。
(七)胸背痛、胸连背痛
1、病位放血,针重子穴、重仙穴。
2、针驷马穴,再针承山穴。
3、肾关穴。
4、上白穴。
(八)鸡胸 1、先于病位放血,再针金前穴,配三重穴、驷马穴。
(九)胸腹侧痛、压痛 1、针驷马穴,使用倒马针法。
(十)胸腹区域任脉在线痛 1、针水相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