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500字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篇一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为人民服务”,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力量和深刻的意义。
当我读完《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时,内心真的是波澜起伏。
也许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容易忽略这几个字的分量。
但静下心来想想,为人民服务,这难道不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吗?毛主席在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我就在想,那我们这些大学生呢?我们能为人民做些什么?可能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权力和能力去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啊!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帮助社区里的老人,为贫困地区的孩子捐书捐物。
这些小小的举动,不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吗?我觉得,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就像我们身边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可能是清洁工,每天早早起来打扫街道,让我们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他们可能是老师,辛勤地教导学生,为祖国培养未来的栋梁;他们也可能是医生,不顾自己的安危,奋战在抗疫一线,拯救着一个又一个生命。
想想自己,有时候会为了一点小利益而斤斤计较,真的是太不应该了。
难道我们不应该多想想怎么去帮助别人,怎么去为社会做出贡献吗?为人民服务,这一路或许充满挑战,或许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就一定能够走得更远。
篇二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读了《为人民服务》,我这心里啊,真跟那打翻了五味瓶似的,啥滋味都有。
你说“为人民服务”,这口号喊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喽!咱们在大学里,天天忙着上课、考试、参加活动,有时候连自己都顾不过来,还谈啥为人民服务?这不是扯犊子嘛!可再仔细想想,又不对了。
也许我们不能一下子改变整个世界,但总能为身边的人做点啥吧?就像上次,我们宿舍楼下的垃圾桶满得都溢出来了,那味道,简直能把人熏晕。
我当时就想,这也太不像话了,难道就没人管管?后来我自己戴上手套,把垃圾整理了一下。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为人民服务》是中国作家茅盾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描述了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奉献,最终成为一位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的故事。
小说以主人公田福军为中心展开,他是一个生活贫困但积极向上、热爱农民的人。
田福军在自己的一片菜地上开辟了一块塘坝,解决了附近农民们的灌溉问题,使大家的农作物得到了良好的生长。
田福军并不满足于此,他还积极组织农民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农业生产。
他带领大家克服困难,改变了农民们的生活状况。
通过田福军的故事,茅盾传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为人民服务。
田福军一直以来都将自己的心思放在如何为农民服务上,不图私利,不求回报,只为了改善大家的生活条件。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也展现了共产主义信仰的伟大力量。
这篇小说让我深受触动。
田福军的精神激励着我,让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
无论是在我们的工作、学习还是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可以努力去帮助他人,关心社会问题,为人民的幸福和福祉贡献自己的力量。
茅盾通过《为人民服务》这篇小说,向我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人民的忠诚和奉献精神,用实际行动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常常会被物质利益和个人欲望所迷惑,忽略了对他人的关爱和社会责任。
然而,《为人民服务》用一个普通的农民工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为人民服务,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内心的满足和成就感。
因此,我将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社区志愿服务中,我都会尽自己的所能,为人民的福祉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我相信,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谐的社会。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令人深思的文章,它深刻地揭示了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和意义。
文章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李大钊的故事,反映了他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李大钊是一个充满理想和热情的年轻医生,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农村去服务人民。
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是治疗人们的病痛,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尽心尽力地为病人提供治疗和关怀。
李大钊的故事引发了我对“为人民服务”的思考。
我意识到,服务人民并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精神。
无论是在医疗行业还是其他领域,我们都应该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为他们的利益而努力。
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才能做出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却忽略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他们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社会责任。
这种自私自利的行为不仅会对人民造成伤害,也会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让更多的人意识到自己的责任。
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对待服务人民的态度。
为人民服务不仅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荣耀。
只有当我们真正将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使命
时,才能体会到为人民服务的快乐和幸福。
而这种快乐和幸福,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通过阅读《为人民服务》,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为人民服务的伟大和崇高。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做什么工作,我们都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勇往直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回报人民,为人民谋福祉。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为人名服务读后感

为人名服务读后感朋友!今天咱就唠唠那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为人民服务》。
哎,一提到这书,我心头那份激动啊,就跟看见一大盘热腾腾的水煮鱼似的,实在是挡不住。
记得第一次拿起这本书,是在咱村儿的图书馆里。
那会儿图书馆刚建成,有好多新书,看得我眼花缭乱。
结果一下子就被《为人民服务》那五个大字吸引住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真是质朴啊,就像咱乡下的老土布,虽然简单,却特有韵味。
你知道吗?这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都写得跟絮絮叨叨的老奶奶讲故事似的,生动真切。
还记得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普通的村干部,为了给村里盖学校,跑上跑下,忙得团团转。
那劲头儿,就像我们农村人赶集似的,不吭声埋头干。
这让我特别感动,心想着:哎,这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啊!读这书时,我老觉得书里的那些人啊,简直跟咱村儿的老王头一模一样。
记得有一次,老王头为了帮邻居修房子,早晨五点就起来忙活。
我就是看着那情景,读着那书里的故事,心头怦然一动。
特别是那句“为人民服务”,就像一记重锤,敲进我的心里。
我心想,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态度,一种追求。
转念又想起老张头种水蜜桃的事儿。
老张头真正为村里人服务,也是尽心尽力。
他那水蜜桃,种得费心费力,却总是忍不住拿出来分给大家。
他总说:“咱这是一家人,自己的东西就该大家一起享。
”你瞧,这不也是在践行“为人民服务”吗?每次想到这儿,我心底就涌起一股暖流。
不过啊,说到为人民服务,这书里头还特别提到了一个叫小红的姑娘。
她是个乡村医生,常常骑着自行车,走村串户为病人看病。
那股子认真劲,就像我在读书写作时,总是琢磨着怎么把每一篇文章写好一样。
因为她心里装着的是整个村庄,装着的是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这让我特别感动,也特别敬佩。
我觉得吧,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我们身在哪里,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心不能变。
这份心,就像是我们的水蜜桃,再怎么花样百出,最根本的还是那股甜味,那份纯真。
谁说读书没用呢?我觉得这本《为人民服务》就像给我心里种下了一颗种子,慢慢发芽,慢慢长大。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为人民服务》读后感正如李素丽同志说的,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
小时候常说雷锋叔叔的一句话: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我也将用雷锋的话鞭策自己,向李素丽等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一辈子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二)文/原子在太阳沉没、月亮沉没、一切万物沉没回归的地方,有一种理念永不沉没,它就是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这种思想放射出万种光芒,照亮着中国神州大地,温暖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田。
为人民服务,它既伟大又平凡,既高尚又普通。
清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新的一天开始,我们不管做什么,从洗脸、用餐到去菜场买菜,无时无刻不在享受他人提供的服务。
所以,为人民服务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它存在于生活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雷锋、焦虑禄、张思德、……,当这些闪光的名字一个个从我们的生命中走过,一座座为人民服务的丰碑便巍然而起。
他们告诉我们,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家都知道的字,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是多么的有意义,多么的有价值。
纵观我们的社会,由于各种思想的激烈碰撞,有时的确看到与“为人民服务”相对立的现象,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公民的道德素质也在不断的提高,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为人民服务的先进事迹。
记得在电视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呼和浩特市市委书记牛玉儒被评为“CCTV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这是一个内蒙古人,1970年参加工作,从公社党委书记到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34年里,牛玉儒就像一部不知疲倦的机器,风风火火地工作着。
2004年8月14日,年仅51岁的牛玉儒离开了人世。
他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之路,草原人的幸福就是他人生奋斗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古训。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而常青。
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楷模。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为人民服务〉读后感》读完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我心里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
这篇文章不长,可每一个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力量。
毛泽东同志在文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可太难太难了。
想想我们身边的那些人,那些默默付出的普通人,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为人民服务”。
我家附近有一位清洁工阿姨,她负责我们这一带的街道卫生。
每天天还没亮,就能听到她那扫帚与地面摩擦的声音。
那声音在寂静的清晨显得格外清晰。
我有一次特意起了个大早,就为了看看这位阿姨工作的样子。
我躲在拐角处,看着阿姨一点一点地清扫着街道。
她的动作是那么熟练,又是那么认真。
她先把垃圾扫成一堆一堆的,然后用簸箕把垃圾铲起来倒进垃圾车里。
遇到粘在地上的口香糖或者污渍,她就蹲下身子,用小铲子一点一点地铲掉,一点也不马虎。
我就这么静静地看着,心里充满了敬佩。
这时,有个小伙子匆匆忙忙地跑过来,手里拿着一杯豆浆和一个包子,一边吃一边赶路。
可能是吃得太急了,他一下子把豆浆打翻在地。
那白色的豆浆在地上流淌开来,小伙子看了一眼,头也不回地继续往前跑。
阿姨看到了,连忙放下手中的扫帚,跑过去拿了块抹布,蹲在地上仔细地擦起来。
我能看到她的眉头微微皱着,嘴里还嘟囔着:“这孩子,也不知道小心点。
”擦完了豆浆,她又把周围的地面重新清扫了一遍,确保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这时候,太阳已经升起来了,阳光洒在阿姨的身上,她的额头布满了汗珠,可她连擦都没顾上擦一下。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
阿姨做的事情看似微不足道,可如果没有她每天这样辛勤地工作,我们的街道会变成什么样?到处都是垃圾,臭气熏天,我们还能有好心情出门吗?还有一次,下着大雨,我打着伞往家走。
在路上又看到了那位阿姨。
她穿着雨衣,依然在清扫着街道。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为人民服务》是一部由鲁迅创作的小说,它以生动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展现了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和担当。
这部小说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也在今天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让我们深刻地反思了作为一个人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以及如何为人民服务。
小说以主人公赵家班的命运为主线,通过赵家班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的交往,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黑暗和不公。
赵家班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他身处于社会的底层,却始终怀着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不断地为人民谋福利,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他以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人民争取了许多利益,同时也为人民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成为了人民心目中的英雄。
在读完这部小说后,我深深地被赵家班的形象所感动。
他并不是一个英雄,他没有超凡的能力,也没有豪言壮语,但他却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赤诚之心。
他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去改变社会,去给人民带来一丝希望和温暖。
他的形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们应该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小说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在那个时代,人民生活贫困,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知识分子也饱受着各种压迫和歧视。
赵家班的形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分子应该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以赵家班为榜样,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无论我们的职业是什么,无论我们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以为人民服务为己任,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读完《为人民服务》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怀着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同时,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珍惜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大学篇一为人民服务读后感最近读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感触颇深。
说真的,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心里还犯嘀咕:这篇文章能有啥新鲜的?不就是喊喊口号嘛。
但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
文章里那种一心为人民的精神,真的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毛主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这话说得多实在啊!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过是些大道理,可我觉得,这恰恰是最根本的东西。
想想看,现在这个社会,有多少人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呢?可能有,但也有不少人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对吧?比如说,有些当官的,嘴上说着为人民服务,背地里却贪污腐败,干着损害人民利益的事儿。
这难道不是对“为人民服务”的亵渎吗?再看看那些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难道不是在为人民服务吗?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日夜奋战,可能连一口热饭都吃不上,这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啊!我就在想,我自己能为人民服务做点啥呢?我觉得,哪怕是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个座,或者是帮邻居拎个重物,这也算是小小的为人民服务吧。
虽然微不足道,但积少成多,也许也能有点作用呢。
不过,我有时候也会犹豫,我这点小小的举动,真的能有啥影响吗?可能我今天让了座,明天那个座位上还是会有老人站着。
但反过来一想,要是每个人都这么想,都不去做,那这个社会不就完了吗?哎呀,说来说去,为人民服务这事儿,真不是一句空话,得实实在在去做。
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想想,怎么在自己的生活里,多为别人做点事儿,这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不是吗?篇二为人民服务读后感《为人民服务》,这文章读起来,那可真是让我思绪万千啊!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心里头还在想,这能有多特别?不就是讲些大道理嘛。
可真读进去了,我才发现,自己太天真啦!毛主席说的“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简单得很,可做起来,那可太难了!咱们现在的社会,人人都忙忙碌碌,都想着自己的小日子,有几个人能真正把“为人民服务”放在心上呢?就拿我身边的事儿来说吧,社区里组织个志愿者活动,帮忙打扫卫生或者照顾孤寡老人,响应的人寥寥无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人民服务》读后感1500字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演说。
这次演说是为了悼念一名普通的战士——张思德。
初读《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是我在念小学的时候。
当时,语文老师要求我们要全文背诵,于是我记住了这样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
”儿时的我,对于文章内涵的理解还颇有欠缺。
时隔多年,重读这篇红色经典,不觉发现,这篇文章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立党之本最精辟的阐释和解读。
毛泽东在这次讲演中阐述了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意义,提出了“为人民服务”这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立党之本。
此后,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对“为人民服务”作了进一步的阐述。
他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
这是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宗旨,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
张思德是何许人?他其实就是一名小战士。
他的生前故事,因为琐屑没有留下鸿篇巨制,也没有人为其立传,留下的那张照片,仅仅是在窑洞口露出的一张笑脸。
张思德正如他身后那片黄土平凡普通。
在张思德身上表现出来的,更多的是中国人骨子里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
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
这让我联想起茂名市“9?21”洪灾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在抗灾采访现场,我看到了许多深入一线的共产党员们的身影,他们有的舍小家、为大家,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勇救他人脱险,有的带领群众,亲帮亲、邻帮邻、无灾帮有灾、轻灾帮重灾,展现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抗灾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赞歌。
而当我作为一名听众,坐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会场上,凝听他们的生动报告时,我感慨万分。
高州市邮政局马贵支局的局长李才不顾个人安危在洪水到来前抢救出柜员机里的17万元巨款,而自己价值9万多元的小车却被洪水冲得无影无踪,英勇奋战抢救被洪水围困群众的部队官兵的故事,都令我为之动容。
这就是朴实的为人民服务理念的体现,忠诚履职,不求回报。
做好本职工作实际上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
然而曾几何时,“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呼唤和精神旗帜,受到某些人玷污。
在他们的思想深处,“为人民服务”被篡改成了“为人民币服务”。
身处这个时代,即便衣食无忧,我们依然要面对“活着是为了什么”精神信仰的根本问题。
个人主义注定无法走到极致,人的价值、人的幸福感还是需要一个更大的天地才能升华。
时代在变,我们的理想不能变。
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自己的岗位上把“为人民服务”的
精神发扬光大。
晋城市巴公镇邮政中心支局54岁的乡邮员马金平从事邮政投递员工作34载,他每天要骑车奔走100多公里为百姓服务,走过的邮路近百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二十余圈。
这样的人物就在我们身边,可信可亲,他们在以做好本职工作来实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作为一名党员和新闻工作者,我时刻提醒自己,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指导新闻报道工作,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树立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新闻事业为社会主义事业、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严守新闻职业精神和新闻道德,主动实践新闻“三贴近”原则。
今后,我也将多采写、编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贴近火热的现实生活,反映时代前进方向,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鼓与呼。
重读《为人民服务》,我体会了张思德灵魂深处那种本真的、朴素的、散发着无限魅力的品质。
也正是他触动了我们灵魂深处那些主旋律的平凡品质——中华民族的善根。
如今,在中南海新华门朱红的影壁上,毛泽东同志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格外醒目,提醒全体共产党员要牢记党的宗旨。
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