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抗氧化维生素在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抗氧化维生素在肝损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柳进【摘要】多种原因可导致肝损伤,其中氧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抗氧化维生素对氧化损伤有很好的防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抗氧化维生素在肝损伤中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2【总页数】4页(P137-140)【关键词】氧化损伤;抗氧化维生素;肝损伤【作者】柳进【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湖南长沙 4100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2肝损伤是多种原因所导致的肝脏细胞凋亡坏死增加,从而出现以血清中转氨酶的活力、血清胆红素急剧升高为典型表现的体征,是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最终走向肝功能衰竭的始动环节和共同途径,也是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容易伴发的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按其发生原因主要可分为化学性肝损伤、生物感染性肝损伤、酒精性肝损伤、免疫性肝损伤和机械性肝损伤。
肝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机体氧化应激增强、脂质过氧化增加的特点,而抗氧化维生素具有清除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反应的良好作用且价格低廉的优势,在临床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我国病毒性肝炎患病率较高,其中乙型肝炎患病率占比最高,感染者若不采取积极的保肝治疗容易转归为肝纤维化、肝癌,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患者血清抗氧化维生素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群,并伴随机体抗氧化酶体系的活力降低,这种表现在病情进一步加深出现肝纤维化后更为显著,乙肝患者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严重失调,氧自由基的积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是肝损伤及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1]。
朱晓燕等[2]分析检测了不同类型乙肝感染者血清维生素C(VC)含量,结果显示还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VC水平与总抗氧化能力呈正相关,与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呈负相关。
血清VC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增高而降低,提示乙型肝炎患者体内VC水平与肝病的不同临床表现类型及严重程度有一定联系,认为VC可作为乙型肝炎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慢性HBV感染的相关性研究李波;朱庆峰;耿若琳;左维泽【期刊名称】《中国现代医药杂志》【年(卷),期】2022(24)1【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3]水平与肝脏功能、纤维化程度及不同疾病阶段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92例慢性HBV感染患者为病例组,并选择同期于我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按照年龄、性别进行1:1配对,作为对照组。
病例组根据疾病阶段分为无症状HBV携带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和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
收集两组血清25(OH)D3水平、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及乙肝病毒学标志物等,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25(OH)D3水平的相关性。
结果病例组患者中血清25(OH)D3缺乏者(<50nmol/L)占87.67%,病例组患者血清25(OH)D3水平(37.62±11.51)nmol/L低于对照组(51.41±14.14)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血清25(OH)D3水平(31.83±10.02)nmol/L低于无症状HBV携带组(38.85±12.08)nmol/L和慢性乙型肝炎组(40.81±10.66)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25(OH)D3水平(26.44±11.23)nmol/L低于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组(34.57±8.1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血清25(OH)D3水平与白蛋白(ALB)水平、前白蛋白(PA)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淋巴细胞计数(Lym)呈正相关(r分别为0.257、0.187、0.248、0.257、0.120、0.153,P<0.05),与Child-Pugh评分、PT、INR、Fib-4、S指数呈负相关(r分别为-0.394、-0.202、-0.117、-0.194、-0.132,P<0.05)。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FP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33 ・ 0
肝脏病杂志2 1 年 1 01 O月第 1 4卷第 5期
-C He 0, c 2 I V0 .5 No 5 , p f0 t 01 . 11 .
.
・
论
著 ・
慢性 乙型肝 炎患 者血 清 A P水平与肝 组织 F 炎症 分级和纤维化 分期 的关系
吴泽倩 李学俊 赖 菁 邬结斌 柯伟 民
t n r d 1 2, a d w r 4 0 i g a e , 3 n 4 e e .9±1 4 g L, . 1 34 I / 1 . 1 2 . 2 gL n 3 . 8 2 . 9 gL n o . I / 6 5 ± . 2 g L, 9 7 ± 37 I / a d 3 8 ± 4 2 / i HBe 9 x x x Ag p st e h o i h p t i o i v c r n c e ai s i t B, n .9 2 6 I / 6 7 _ .2 g L, 221 2 .3 g L n 0 0 _ 5 3 g L n a d 3 9 _ .5 g L, .4 4 2 I / 2 . ± 3 8 I / a d 4 .2 4 .2 + x + x x + , i HB Ag e
【 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 自 摘 然病程 中血清 A P F 水平变化与肝组织 炎症分级和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 。
方法 在 19例慢性 乙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 , 8 并检测血 清甲胎蛋 白水平 。结果 在 H e 阳性者 , B舨 肝组织炎症 1 、
、.1 34 gL 1.1 2 . gL和 3 .8±2 . gL 在 65 ± . 2 门、9 ± 37 7 2 门 3 8 4 9 /; 2 2 3和 4级 血 清 A P水 平 分 别 为 40 ± . 、 F . 14 9 9
肝纤维化指标四项

肝纤维化指标四项肝纤维化是一种伴随多种慢性肝病的肝脏病变,是肝炎发展为肝硬化的必然过程。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主要用来检查肝病患者病情的发展状况和治疗效果,是衡量纤维化程度的重要依据。
那么?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分别是:1.PCⅢ(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容量与肝纤程度相同,并同血清γ-球蛋白水平明显有很大关系。
Ⅲ型前胶原与肝脏纤维化形成的活动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没有特异性,另外器官纤维化时,Ⅲ型前胶原也上升。
连续PCⅢ上升的慢活肝,提示病情也许会恶化并向肝硬变形成发展,而Ⅲ型前胶原降至正常可预示病状舒缓,说明Ⅲ型前胶原不仅在肝脏纤维化初期诊断上有价值,肝纤维化四项在慢性肝病的预后断定上也有意义。
正常范围<18ng/mL。
2.IV-C(IV型胶原):为组成基底膜主要要素,反映基底膜胶原更新率,容量提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肝纤维化四项是肝纤的前期标志其中一个。
正常范围30-140ng/mL。
3.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独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脏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有很大关系,慢活肝和肝硬变及原发性肝癌时显著提高,LN也能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与严重程度。
另外,LN水平越高,肝硬变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越显著。
肝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50-180ng/mL。
4.HA(透明质酸酶):是基质成份其中一个,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正确灵敏地反应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脏细胞损伤情况,有认为本标准相对肝脏组织活检更可以完全反映出病肝全貌,是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变的敏感标准。
肝脏纤维化四项正常范围<120ng/mL。
上述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中,临床达成共识的常用组合为:PCIII+PCIV+HA+LN,称为肝纤维化四项检查。
肝病专家提醒,乙肝患者必须要定期做检查,并及时做治疗,只有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才能很好的阻止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生。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分析黄学兰;王妍柏;王银锋;李锋【期刊名称】《宁夏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40)009【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和病毒载量、肝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96例CHB患者(乙肝组)和100例健康人(对照组)的血清标本,检测两组对象血清25(OH)D浓度、乙肝组患者血清HBV DNA病毒载量以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对两组各指标进行比较.根据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标准判断乙肝组患者肝损伤程度.分析乙肝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与25(OH)D浓度的相关性;分析25(OH)D 浓度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乙肝组患者25(OH)D浓度为(15.37±8.93)nmol·L-1,低于对照组(38.88±8.12)nmol·L-1(P<0.01);线性相关分析显示慢性乙肝患者HBV DNA病毒载量对数值与其血清25(OH)D浓度无相关性(r=0.093,P=0.626);肝功能A、B、C级患者血清25(OH)D的浓度依次降低(P<0.05)而ALT、AST及TBIL 水平在A、B、C级患者中逐渐升高(P<0.05).乙肝患者血清25(OH)D的水平与其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 CHB患者血清25(OH)D水平降低与肝功能下降有关,25(OH)D水平与HBV DNA病毒载量无相关性.【总页数】3页(P1087-1089)【作者】黄学兰;王妍柏;王银锋;李锋【作者单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银川 750004;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银川 7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与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J], 陈思宇;鲁宏2.中老年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性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J], ZHU Yue-Di;YAO Kun;YAO Rui-Lian3.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冠心病病人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性分析[J], 刘碧清;袁贵丽;刘鸿涛;范玉英4.老年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肌少症相关性分析 [J], 许婷媛;徐贤华;张汝5.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病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疲劳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J], 崔萍萍;刘乃榕;孟华星;张美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572Chin J Lab D iagn,A pril,2020,Vol 24,No. 4文章编号:1007 — 4287(2020)04—0572 — 05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王玉起蒋兆年、刘利锋2,李莉2*(1•北京市丰台区南苑医院,北京100076;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100069)摘要:目的探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的在体水平及相关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确诊的82例慢性乙型肝炎(非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群95 例作为对照组。
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中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的浓度。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组血清25-羟 基维生素D低于健康对照,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 01)。
根据25(O H)D3在体水平分为足量、不足、缺乏三类 构成,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体检人群二者在血清25-羟基维生素构成比上具有显著差异。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体25(O H)D3水平进行分层分析,以H beA g阳性及阴性分组的话,HBV-D N A载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而25(O H)D3在体 内的水平不具有统计学差异;以HBV-D N A载量的高低进行分组的话,高载量组的25(O H)D3的水平与低载量组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〇. 05),并且高载量组和低载量组25(O H)D3水平的三种构成上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进一 步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5(〇H)D3水平与生化指标及HBV-D N A载量的相关性发现:25(O H)D3水平与A ST、HBV-D N A载量呈负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P L T呈正相关,具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不与TBiL、A L T具有相关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与正常对照相比具有差异,并与乙肝病毒复制相关,纠正25-羟基维生素D缺乏状态,可能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TP、Alb、Glo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血浆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水平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查体正常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浆D-二聚体与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并给予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D-二聚体、Glo含量分别为(0.99±0.21)mg/ml、(32.22±7.82)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27±0.09)mg/ml、(11.39±6.13)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TP、Alb分别为(65.22±12.84)、(33.29±9.14)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9.88±13.87)、(62.88±10.82)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的D-二聚体与Glo值呈正相关(P<0.05),与TP与Alb值呈负相关(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呈现高表现状态,且与肝功能状况明显相关,这可以协助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情的早期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teween plasma D-dimer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likes TP,Alb and Glo level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Methods 120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February 2015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120 normal healthy physical examination people at the same term were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D-dimer and liver function index in two groups were tested and the relationship analysis was conducted. Results The content of plasma D-dimer and Glo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0.99±0.21)mg/ml and (32.22±7.82)g/L,respectively,which was obvious higher than that was (0.27±0.09)mg/ml and (11.39±6.13)g/L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plasma TP,Alb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65.22±12.84),(33.29±9.14)g/L,respectively,which was obvious lower than that was (89.88±13.87),(62.88±10.82)g/L in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Linear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D-dimer in observation group had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Glo value (P<0.05),while had obvious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P and Alb value (P<0.05). Conclusion Plasma D - dimer of chronic hepatitis patients presents high performance and has obvious relates to liver function states,which can assist to the early diagnosis of chronic hepatitis.[Key words] Chronic hepatitis;D-dimer;Liver function;Relationship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当前我国成年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5%,其中有20.0%左右的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失代偿甚或肝硬化,严重危害患者生命[1]。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

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黄金华;鲁翠红【摘要】目的探讨北京地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1430例受试者纳入研究,按照有无非酒精性脂肪肝分为健康对照组(NC组)420例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组(NAFLD组)1010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腹部超声及血液生化指标检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血清25(OH)D浓度,比较两组受试者的基本特征[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代谢指标[尿酸(UA)、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证实25(OH)D与NAFLD的相关性.此外,将NAFLD组按照病变程度分为轻度NAFLD组(750例)及中+重度NAFLD组(260例),将其与NC组25(OH)D水平比较.结果两组受试者的WC、SBP、DBP、UA、T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受试者的BMI、TG、LDL-C、FBG水平均高于NC组,血清25(OH)D及HDL-C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FLD组受试者肥胖、腹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甘油三酯,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均高于NC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OH)D水平与NAFLD呈显著负相关(r=-0.091,P=0.004).与NC组相比,轻度NAFLD组及中+重度NAFLD组的25(OH)D 水平均下降,中+重度NAFLD组25(OH)D水平低于轻度NAFL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FLD患者存在25(OH)D缺乏,且低25(OH)D水平与NAFLD显著相关.【期刊名称】《海南医学》【年(卷),期】2019(030)002【总页数】4页(P179-182)【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25羟基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作者】黄金华;鲁翠红【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京 100190;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北京 1001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5.5维生素D(vitamin D,VitD)是一种类固醇激素,通过其活性形式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参与调节钙磷代谢、维持骨稳定状态,此外,近年来研究证实它还具有多种骨外作用包括对肌肉、心血管、代谢、免疫、肿瘤发生等多方面的影响[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25径维生素D3水平与肝功能及肝
纤维化的关系
陈思宇;鲁宏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5(021)001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25芙维生素D3(25-(OH)D3) 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肝功能、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86例CHB患者(乙肝组) 和3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的血清25-(OH)D3、CHB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HA)、LN(层黏连蛋白)、皿型前胶原(PHI). IV型胶原(CIV),并且对患者的肝功能进行Child-Pugh分级(A、B、C级),肝纤维化进行分期(S0~S4期),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乙肝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⑵肝功能A、B、C级的血清25-(OH)D3水平依次降低各级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血清25-(OH)D3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呈负相关性(P v 0.05),与AST、ALT. TBIL呈负相关性(Pv0.05).⑶血清25-(OH)D3水平在肝纤维化SO ~ S4期水平依次降低除S0与S1、S3与S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外,其他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25-(OH)D3水平与肝纤维化分期有负相关性(P v 0.05);血清25-(OH)D3与肝纤维化标志物HA、LN、PM、CIV有负相关性(P < 0.05).结论:乙肝患者血清25-(OH)D3水平降低与肝功能下降及肝纤维化加重有关.
【总页数】4页(10-13)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肝纤维化;25轻维生素D3(25-(OH)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