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水田园诗歌鉴赏教师版

合集下载

山水田园诗词鉴赏教师版

山水田园诗词鉴赏教师版

2013届高三语文作业讲义:山水田园诗词鉴赏(教师版)一、山水田园诗和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陶渊明等诗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诗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维、孟浩然等诗人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在唐代诗人中,没有哪一个诗人没有写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的诗篇。

如:王绩《野望》;杜甫《望岳》、《江村》;韦应物的《滁州西涧》;顾况《过山农家》;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杭州春望》。

唐代诗人中以山水诗闻名的人很多,但能代表山水诗成就的,主要还是孟浩然、王维、李白。

二、代表诗作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孟浩然诗的特色是“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皮日休),虽只就闲情逸致作清描淡写,往往能引人渐入佳境。

《夏日南亭怀辛大》是有代表性的名篇。

诗的内容可分两部分,即写夏夜水亭纳凉的清爽闲适,同时又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开篇就是遇景入咏,细味却不止是简单写景,同时写出诗人的主观感受。

“忽”、“渐”二字运用之妙,在于它们不但传达出夕阳西下与素月东升给人实际的感觉(一快一慢);而且,“夏日”可畏而“忽”落,明月可爱而“渐”起,只表现出一种心理的快感。

“池”字表明“南亭”傍水,亦非虚设。

近水亭台,不仅“先得月”,而且是先退凉的。

诗人沐浴之后,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使人想起陶潜的一段名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山水田园诗诗词鉴赏(两首)

山水田园诗诗词鉴赏(两首)

诗歌鉴赏
•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 写山风的威力惊人。 • 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 悔读书:后悔走读书从仕之路。 • 对山中的景物如此热爱,自己和山林又
是如此投缘,对世上的繁文缛节、就看 得淡了,所以“悔读书”是很自然的了。
对比感悟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试题链接
D • 1、下列对本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写终南山的所见所感,诗人从大处落笔,抓 住景物特征写感受,虽有夸张之语却给人真切之感
• B.三四句两句通过写山中“夜留景”与“昼未明”这 样不同寻常的独特景象,极言终南山峰高谷深
• C.五六句两句由山及人,其中“险”与“平”互为反 义,以“路险”作反衬,突出了人的心地平坦
• 诗人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景的?请 用一句话概括景物的特点,表达 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诗人写景是以自己在终南山的主观感 受来写景的。终南山在诗人的笔下呈 现出雄奇险怪的特点。
• 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归 隐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诗歌鉴赏
••这这首首诗诗写通了过终写南终山南怎山样的雄的奇景色, 表险达怪了之诗景人,怎表样达的诗情人感归隐呢山?
景与抒情浑然一体;而后者更多地直说归园之乐和生活情
景,不如前者平淡自然,返璞归真之意亦不如后者。
游终南山
——孟郊
学习方向
• 作者简介 • 写作背景 • 诗歌内容 • 表现手法 • 语言特点
作者简介
•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人,是 韩愈的诗友,被时人称为“孟诗韩笔”,早年 屡举进士不第,贞元十四年(798)登进士第, 贫寒至死,他性格孤僻耿介,诗歌苦涩丰厚矫 激,以苦吟著名,语言追求奇险,内容深刻警 辟。韩愈评他的诗为“横空盘硬语,妥帖力排 奡”,苏轼评他的诗是“诗从肺腑出,出则愁 肺腑”。

山水田园诗鉴赏.ppt-新人教整理

山水田园诗鉴赏.ppt-新人教整理

2、山水田园诗特点
• 以描绘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 表现返朴归真、怡情养性的情趣,抒写隐 逸生活的闲情逸志。他们的诗歌风格清新 自然,意境淡远闲适,写景状物工致传神, 语言质朴淡雅,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 艺术技巧。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 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 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 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感情。
积雪浮云端
• 2、“城中增暮寒”暗含着诗人怎样的思 想感情?
本诗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 但最后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写了关心人民疾苦 的忧虑。
田家杂兴八首(其二)
储光羲: 19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 因仕途失意不满时政弃官而走,一度与 王维隐居终南山纵酒论诗。安史之乱 中陷贼,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贬 往岭南,不久便客死异乡。
终南山虽高大,但还没有高大到充 夸张 手法写出 塞于天地之间,此处以______ 了诗人身处深山的独特感受。一个“塞” 字,用得硬险。 着一“生”字,“险”而不“怪”, 唐诗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残 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 太“硬”,无这几句中所表现出的情韵。
“高峰夜留景, 深谷昼未明”两句的风格仍然 是奇险. “高峰夜留景”写山下已是不见阳光 的夜幕之时,终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 余晖。“夜”与“景”(日光)本不应同时 出现,诗人却把它们安排在一起,确有 “奇”的感觉。这里极言山高。 “深谷昼未明”,写终南山千岩万壑, 高低悬殊,高处已是白昼,低处尚一片幽 暗。“昼”与“未明”也是一对相反的概 念组合在一起。这里极言谷深。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思考讨论
1、积雪是不可能“浮”在云端的 ,诗 人这样写是不是违反了常理呢? 没有。诗人这样写是写终南山顶高耸入云, 突出于云端之上;且云在山腰缭绕飘动,而 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望去 好似漂浮在云端之上。

山水田园诗课件 (技巧方法)3.3-教师版

山水田园诗课件 (技巧方法)3.3-教师版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
•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 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 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作 简要赏析。
• 从从写动景静顺的序角看度:看一、:二一句、写二长句江侧万重里,写远江山、重山重的, 写流雄的,伟是写,大 的是处 是静、 个态远 体的景、;近;三景三、;、四五四句、句写六、江、七上七轻 句句帆 则着, 是重山 从写泉 前江飞 四 句帆的的白迅天疾转、到山傍泉晚,的又飞由流地,面大转雁到列天空阵。成线,是 动态的。
问: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写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三、四句用了反衬(以乐景写哀情),(第一 步)以“庭树”还如旧时一样开出灿烂的花朵,衬托
梁园的萧条,(第二步)含蓄地抒写了物是人非,盛 衰无常的感慨。(第三步)
特别提醒:(1)即使没有第二问,也要答出“表 达效果”。(2)第三步要注意有定语。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2把握技巧分析手法3知人论世理解情感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二把握技巧分析手法山水田园诗一般通过写景来抒情所以要善于分析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才能准确把握所写景物的特点从而把握诗歌的感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水田园诗鉴赏
如何鉴赏山水田园诗?
1、把握意象,体味意境 2、把握技巧,分析手法 3、知人论世,理解情感 4、品味语言,感受特色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了晓光晨雾与天空的碧色相互烘染,色彩艳美的景象,同时点 明了时间,也交代了石湖位置之所在。 B.颔联第一句中的“半出”一词写行人在茂密深秀的水稻中露出半截身子, 表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 C.颔联第二句写一只白鹭在长满菱叶的池塘里夜宿,显得有些孤单落寞, 暗合诗人此时的处境与心境。 D.颈联第二句写自己碰见老人,仔细辨认,吃惊的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 从前的邻居,表明诗人已与石湖阔别多年。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 (课件35张)优秀课件

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 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
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 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 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 状态。 (二)“山水田园诗”在唐代兴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会经济为士人提供了优裕的生活条件,形成 了山庄别墅化的生活环境,优游泉林、流连山水成为社 会风尚,这是山水田园诗派形成的重要的社会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独立人格与超脱精神,盛唐 人通达的出世原则与人生观念,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极度 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意象: 汉江
浩荡
青山
朦胧
波澜
汹涌
风日

意境:汉水雄浑壮阔、气势磅礴,山色朦胧,风景优美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山居秋暝 王维
山居:山中的居所; 秋暝:秋天的傍晚。 暝:日落,天色将晚。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 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 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山水田园诗常见的情感类别
1.热爱山水,倾心自然;
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2.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
3.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如杜甫《江村》
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 如苏轼《题西林壁》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课件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课件

起源:山水田园诗歌起源于 魏晋南北朝时期
影响:对后世文学、艺术、 哲学等领域产生深远影响
山水田园诗歌的特点
描绘自然风光:通过对山水田园的 描绘,展现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语言优美:运用优美的语言,描绘 山水田园的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抒发情感:通过描绘山水田园,表 达诗人对自然、生活、人生的感悟 和情感
陶渊明的田园诗
代表作品:《归园田居》、《饮酒》等 创作背景:隐居田园,追求自然 诗歌特点: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影响:被誉为“田园诗派”的创始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四章
山水田园诗歌的艺术 手法
意象的运用
山水田园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是表达诗人情感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意象包括:山水、田园、花鸟、虫鱼等。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意象,表达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意象的运用还可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美感,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山水田园,营 造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和思考
第三章
山水田园诗歌的代表 人物及作品
谢灵运的山水诗
代表作品:《山居赋》、《游山诗》等 创作背景:东晋时期,社会动荡,谢灵运隐居山林,创作了大量山水诗 艺术特色: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注重描绘山水之美 影响:谢灵运被誉为“山水诗鼻祖”,对后世山水诗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水田园诗歌鉴赏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 录



的山 艺水
术田
手园
法诗

目录

概山 述水





的山 影水
响田

诗歌鉴赏13山水田园诗总结

诗歌鉴赏13山水田园诗总结


(唐)王 绩 东皋①薄暮望,徙倚②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③
①东皋(gāo):诗人隐居的地方。 ②徙倚:徘徊义。 ③采薇:此处用古代隐士伯夷、叔齐的典故。武王平定了 商纣,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野望
(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 地展开景物描写的。(4分) (2)结合全诗,说说作者在对山野秋色的描写中 表露了怎样一种心情。(4分)
(1)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望”字有层次地展 ) 请简析这首诗是怎样扣住“ 开景物描写的。( 。(4分 开景物描写的。( 分) • 答:诗人举目四望,写秋色先从大处着眼,描绘 出一幅静谧而略带萧瑟的背景,而后又在这背景 上增加关于牧人与猎马的特写,使整个画面动起 来,营造出一种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 • (或答:诗歌由远景到近景,注意静态美与动 态美的结合,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山野秋景“不施 脂粉"的朴素之美)(得分点:要求答出画面由静 到动的变化;能够说出整幅画面自然、朴素的总 体风貌)
山水田园诗常见意象:
•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 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 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 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 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 莺啼山客犹眠。 •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 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 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 衣。 •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 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 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 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 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 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

2023-2024年暑假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专项专题01山水田园诗(有解析)专题01 山水田园诗(学生版)山水田园诗,是古代汉族诗歌之一。

源于南北朝的谢灵运和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宋代杨万里为代表。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教材链接1.(2022·河南南阳·四年级期中)先阅读古诗,再按要求做题。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__ ,_____________。

1.把古诗补充完整。

2.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诗中有景:“篱落疏疏一径深,”,“茅檐低小,”,诵读这些诗词,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感受美丽的乡村田园风光。

诗中有情:诗歌常常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次我的思潮里___?"诗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

2.(2022·河北邯郸·五年级期末)古诗词阅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解释诗中加点字的意思。

(1)陂:_ (2)漪:_2.这首诗中直接描写乡野黄昏景物的诗句是3.诗中描写了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4.这首诗中“衔”“横"二字富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

5.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后两句描写了牧童横骑牛背,信口吹笛,表现出牧童怎样的情致?3.(2022·全国·六年级期末)阅读与理解。

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解释古诗中加点的词。

(1)长:___________ (2)手:___________(3)排:__ (4)闼:___________2.《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诗人写景时由___________写到___________,由赞美____到赞美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田园诗鉴赏一、了解山水田园诗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以自然山水或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活为吟咏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范成大、杨万里等,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等也有大量描写山水的佳作。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自然界的山水景物、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表现内容的诗歌。

)二、常见意象与意境:1.①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及悠闲自在、轻松愉悦的心情)②意境特点: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活气息。

2.①野径、古木、荆扉、柴门、空林、空山、鸾鹤、孤云、禅房、古寺、暮钟五柳、接舆、伯夷、叔齐、林叟、幽人、樵夫、寺僧、道人、(表达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②意境特点:远离尘俗,清幽静谧、清冷荒僻.三、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情感: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厌恶官场憎恶黑暗渴望归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1.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①王维《汉江临泛》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②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①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②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①《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②《社日》(王驾)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4.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①《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②《村居》(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5.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①《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②《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四、常用表现手法(一)描写:1.听觉角度:①动静结合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②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用花落、月出、鸟鸣突出了春涧的幽静,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挂”字化动为静。

2.视觉角度:① 绘形、绘色例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角度变化上下、俯仰、高低、远近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

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3.细致程度:①工笔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此诗写的是赏景,刻画十分细微,,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色彩异常秾丽。

②白描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陶渊明《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前堂。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4.其他方面:虚实结合、正衬反衬等虚实:景物描写中,“虚”是联想想象之景,如回忆、想象未来或幻想幻觉之景;“实”指当前视听之景。

诗歌常用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实相济)的手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

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就是浓彩重墨渲染了一派怡人风光,山青翠,花红艳,鸟翎白,碧波绿,景象清新,赏心悦目,却是为反衬下文漂泊的伤感。

(二)抒情: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2、间接抒情,多为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诗人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乐景乐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愉悦安宁的。

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情。

谢灵运《登池上楼》“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哀景哀情: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

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愁思一齐涌上心头。

以这种悲凉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乐景哀情:古人说过“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一二句写了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宫中鲜花盛开,正是春天来了。

三四句写几个白头宫女,闲坐着回忆玄宗时候的往事,抒写了宫女一生的凄凉,哀怨的情怀,寄托了诗人对世事昔盛今衰的感慨。

哀景乐情: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

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三)修辞:在古代诗歌中,比喻、拟人,借代、对偶、对比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分析作用。

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偶是为增强诗的音乐美、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比是为了更突出作者的情感。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借代是使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五、鉴赏方法及解题思路:山水田园诗一般鉴赏方法是把握意象特点,分析意境是关键环节。

在此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情感,鉴赏手法,体悟语言风格。

1.把握意象:①找准、找全典型意象;②观察物象的组合方式(上下、远近、高低、里外、俯仰等);③体会画面的色彩,感受画面的色调;④注意画面的动态、静态;2. 分析意境:①结合意象特点展开联想与想象,描摹诗歌图景。

②概括景象(意境)特点。

3.体会情感:结合意境特点剖析作者思想情感。

一切景语皆情语。

4. 鉴赏手法:注意从描写、抒情、修辞等角度考虑,并结合诗作分析。

5. 品味语言:山水田园诗的语言风格多为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的。

六、回归教材(一)、夜归鹿门歌孟浩然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1、本诗是如何将写景与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真实地表现出悠闲自适的归隐心情,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二)、过故人庄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的颔联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描绘了村边棵棵浓密的绿树,村外坡坡横斜的青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鲜明的山村风景画。

2、颔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分析。

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

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

(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很强。

(三)、《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1、首联哪两个字用得好?(炼字:解释——描绘——情感)空:写出了山林的静谧幽暗茂密,看不见人的活动。

迟:慢。

不仅把阴雨天的炊烟写得十分真切传神,而且透露了诗人闲散安逸的心境。

2、颔联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怎样的意境?手法:动静结合,色彩浓淡搭配,叠词。

写出了山野的恬静优美。

3、最后两联描绘了作者怎样的生活?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宁静闲适的禅寂生活,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归隐山林,淡泊名利,闲散安逸的生活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