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田园诗(完整)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解】: 1、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里本为楚地。 2、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 境内。 3、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 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王维
盛唐山水田园诗
盛唐是唐诗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由两 大诗派(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 和两大诗人(李白和杜甫)开创了唐 朝一代诗风,代表着唐诗的最高水平。
一、山水田园诗派
东晋末年陶渊明开创田园诗,刘宋时 期谢灵运开创山水诗。至盛唐,有一 批怀有建功立业的抱负却长期隐居的 诗人,多以山水田园为内容互相唱和, 诗风较为接近,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首联—起。远景,概写。总写 了雨后山中秋天傍晚的景致。 颔联—承。近景,细描。具体 描绘山间雨后初秋月夜的美好 景色。 颈联—转。由景及人,奇峰突 起。 尾联—合。总结收尾,点明题 旨。暗寓情愿归隐山林,不愿 入世作官的思想感情。
主题思想:通过对秋日傍晚 山间雨后景色的描绘,表达 了诗人寄情于山水,归隐田 园的思想感情。
《辛夷坞》所描写的是辛夷花初开,尽管很美,但
由于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喧
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以没有人 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生的喜悦,没有 死的悲哀,而诗人也似乎忘掉了自己的存在,与 辛夷花合为一体,不伤其凋落,又不喜其开放。
王维的诗歌创作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农夫们结束了一天的辛劳, 扛着锄头归来,相互间亲热地打 着招呼。 一幅乡村黄昏时分的晚归图, 充满了恬然、自乐,散发着大自 然的芬芳。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古诗词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上的差异。
教学难点
“明诗意,悟诗境”,引导学生想象三首诗词所描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教学目标
1.会写“德”这个生字。
③你觉得诗中是怎样的一种“愁”呢?(思乡之愁,孤独之愁,一种前途渺茫之愁。)
预设:为什么“日暮”会撩起“客愁新”呢?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一读《诗经》里的一段:“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王风?君子于役》)这里写一位妇女,每当到夕阳西下、鸡进笼舍、牛羊归栏的时候,她就更加思念在外服役的丈夫。借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此时旅人的心情。本来行船停下来,应该静静地休息一夜,消除旅途的疲劳,谁知在这众鸟归林、牛羊下山的黄昏时刻,那羁旅之愁又蓦然而生。
2.播放朗读音频,学生听读两首古诗,观赏插图,进入古诗情境。
3.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齐读诗歌,理解诗题。
(“宿”是“住宿;留宿”的意思;建德江是新安江流经今属浙江省建德的一段江水。诗题合起来就是“在建德江留宿”的意思,结合课本插图,作者“宿”的地方是小船。“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西湖边;“醉书”是指饮酒醉时写下的作品,可见这首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这天,饮酒微醉后,在西湖湖畔所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学习。
导语:同学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游览了辽阔的大草原,欣赏了丁香独特的美,而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将去古典诗词里欣赏一幅幅意境隽永的水墨画。我们将随同诗人孟浩然夜宿建德江,去感受夜的静谧与原野的空旷,还将陪诗人苏轼共同经历一场夏日的暴雨,感受大自然的瞬息万变。同学们要充分调动想象力,这样才能入诗、入画,感受自然之美、诗歌之美。
山水田园诗(完整)

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 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 平云定,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辛夷坞
五言绝句 1、从格式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从内容 山水田园诗 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最突出的艺术手法是以动衬静, 请赏析其特色。
诗中用“发”、“开”、“落”这几个 动词写辛夷花的花开花落,以动衬静。 一树芳华,美丽灿烂,然而空山无人, 一派冷寂,花之开落更衬出山之幽静, 亦暗含寂寞之意及作者的淡泊之情。
·内容:这类诗多描写优美的自然风光、农村 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 感情:一般抒发诗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对 田园生活及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对官场 生活的厌倦,隐居山林的满足及淡泊之情。 • 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清丽洗练。 •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 皆情语),白描 • 代表诗人:谢灵运、陶渊明、孟浩然、王维、 储光羲、常建、祖咏、范成大、杨万里等
观 猎
感知: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写了一次打猎场 场面,蕴含了诗人的壮志豪情。 赏析诗中的对比手法。
尾联与开头遥相呼应,形成鲜明对比。 射猎时“风劲角弓鸣”,风劲云涌, 气氛激烈;猎后“千里暮云平”,风 平云定,满载而归,心情悠然自得。
落:凋落;空:空旷;惊:惊动;鸣: 喧,喧闹;动,摆动,莲叶向两旁披分。 飞,飞翔;啭,鸣叫。词句互文见义,
送沈子福归江东
七言绝句 1、从格式上看,这是一首__________。从内容 送别诗 上看,是一首______________。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王维送别诗善于借景抒情。请结合诗句作简 要分析。 本诗借景抒情。渡头杨柳依依,行客稀少, 已烘托出送别的冷清气氛;而大江两岸春色无 限,正如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无限惜别之情,弥 漫于大江南北,随友人一同归去,这写出了 “相思”的多而绵长,借景喻情,生动贴切。
(完整版)古代山水田园诗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一、山水田园诗的定义:山水诗主要以山水作为描写和抒发感情的对象。
描写自然风光为主。
田园诗多以田园风光为题材。
主要是描写农村生活、农夫和农耕。
二、山水田园诗派的发展起源:东晋田园诗派——陶渊明南朝山水诗派——谢灵运、谢朓盛唐: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韦应物、柳宗元宋:虽在运用诗化的语言抒情、状物、写景、叙事方面,有行文不拘一格,但其境界上已远比不上唐朝。
杨万里、范成大明清:走向衰退,尚模拟,少独创。
三、田园诗的典型物象:1.景物(意象):郭外、原野、农田、墟落、炊烟、白云、清泉、郊外、草屋、柴门、荆扉、山、河、泉、溪、桥、明月、清风、云雾、霞光、露珠2.人:邻人、野老、农夫、樵夫、渔夫、林叟、山客、牧童、隐者3.农具:耒耜【lěi sì:古代一种像梨的农具,也用做农具的统称。
】、锸【chā铁锹】、锄头、犁4.植物(食品):五谷(黍)、栗、桑、麻、菊、松、竹林5.动物:鸡、犬、牛、羊、蚕、蛙、鸟鸣、猿啼四、描写景物的手法1.角度变化: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远、近;上、下、俯视、仰视、里、外等;2.描写内容: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3.描写景物的具体方法:(1)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工笔(细节描写)、白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结合、衬托(正衬:乐景写乐情、哀景哀情;反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渲染、前面结合;(2)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3)修辞:比喻、拟人、借代、对比、夸张、反复、反问等。
五、如何概括意境特点(方法)(一)审空间:可从地面和天空两个角度去观照画面境界的大小。
从地面看去,有广阔、辽阔、苍茫、深远等特点。
着眼于天空,有高远、空旷、寥廓(高远空旷)等特点。
(二)辨色彩:辨别色调的冷暖所体现的情绪,注意色彩搭配所呈现的效果。
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给人们一种温暖、热烈、活跃的感觉。
山水田园诗

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即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风貌以及隐居生活为主的诗歌。
一、山水田园诗常见思想感情1、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人通过描写清幽恬静的山林景色或绚丽雄奇的自然风光表现诗人置身此地时的喜悦与赞叹,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
汉江临泛/ 汉江临眺【作者】王维【朝代】唐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山翁即山简,晋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
译文:汉江流经楚塞又折入三湘,西起荆门往东与九江相通。
远望江水好像流到天地外,近看山色缥缈若有若无中。
岸边都城仿佛在水面浮动,水天相接波涛滚滚荡云空。
襄阳的风光的确令人陶醉,我愿在此地酣饮陪伴山翁。
赏析:“浮”“动”两个动词用得极妙,使诗人笔下之景活起来了,动与静的错觉,表现了诗人的一种泛舟江上的怡然自得的心态,进一步渲染了磅礴水势,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留恋山水的志趣。
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朝代】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这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出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壮阔景象的赞叹之情。
2、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黑暗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抒发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或怀才不遇的苦闷。
归园田居(其一)【作者】陶渊明【朝代】魏晋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王维山水田园诗代表作

王维⼭⽔⽥园诗代表作2020-11-17 王维多咏⼭⽔⽥园,有清新淡远,⾃然脱俗的风格。
下⾯是⼩编推荐给⼤家的王维⼭⽔⽥园诗代表作,希望⼤家有所收获。
王维⼭⽔⽥园诗代表作 1、《送元⼆使安西》 渭城朝⾬浥轻尘,客舍青青柳⾊新。
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故⼈。
2、《书事》 轻阴阁⼩⾬,深院昼慵开。
坐看苍苔⾊,欲上⼈⾐来。
3、《⼭居秋暝》 空⼭新⾬后,天⽓晚来秋。
明⽉松间照,清泉⽯上流。
⽵喧归浣⼥,莲动下渔⾈。
随意春芳歇,王孙⾃可留。
4、《⿅柴》 空⼭不见⼈,但闻⼈语响。
返景⼊深林,复照青苔上。
5、《⽵⾥馆》 独坐幽篁⾥,弹琴复长啸。
深林⼈不知,明⽉来相照。
6、《过⾹积寺》 不知⾹积寺,数⾥⼊云峰。
古⽊⽆⼈径,深⼭何处钟。
泉声咽危⽯,⽇⾊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王维⼭⽔⽥园诗的风格: ⼀、诗中有画 ⽤绘画的思想去凝视⾃然⼭⽔,发为咏叹,造境⼊诗,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诗情画意相互渗透,标志着对⾃然美的艺术表现进⼊⼀个新的境界。
(⼀)构图美 构图可通俗理解为景物的布局和取舍,试看王维的律诗《终南⼭》: 太⼄近天都,连⼭到海隅。
⽩云回望合,青霭⼊看⽆。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处宿,隔⽔问樵夫。
简练⼋句,就写出了终南⼭磅礴的⽓势。
王维不采⽤通常⼭⽔泉⽯、丛林古⽊的描写⼿法,⽽是从全局着眼,从⼤处落墨,写它的全貌,突出它延绵不断的⾛向和⽆涯⽆际的⼴度。
这就把整个终南⼭的⽓势通过总体性的布局展现在我们眼前,使⼈觉得是在观赏⼀幅画。
王维在画⾯的空间感作了精⼼设计。
我国古代绘画⾮常讲究画⾯布局的虚实、⼤⼩、远近、输密、浓淡等关系的处理。
王维成功运⽤了这些技巧。
试看王维的五⾔律诗《汉江临眺》: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有⽆中。
郡⾢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留醉与⼭翁。
这是⼀⾸融画法⼊诗的⼒作。
⾸联以⼤泼墨⼿法渲染出江汉雄浑壮阔的景⾊,作为画幅的背景,王维将视线所不能及之景,予以概写,漠漠平野,浩浩江流为整个画⾯渲染了⽓氛,颌联以⼭光⽔⾊作为画幅的远景,则亦实亦虚;前句描述滔滔江⽔的流长邈远,后句则以苍茫⼭⾊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明月照松间清泉石上流意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维所作《山居秋暝》,以下是该诗的全诗翻译、注释及赏析。
山居秋暝唐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
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受禅宗影响很大,精通佛学,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翻译】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注释】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赏析】这是一首写山水的名诗,于诗情画意中寄托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首联写山居秋日薄暮之景,山雨初霁,幽静闲适,清新宜人。
颔联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流于石上,清幽明净的自然美景。
颈联写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分披,发现了浣女、渔舟。
末联写此景美好,是洁身自好的所在。
全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实乃千古佳句。
这首诗写出了清新、幽静、恬淡、优美的山中秋季的黄昏美景。
王维所居辋川别墅在终南山下,故称山居。
一场秋雨过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
时近黄昏,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浣女归而渔舟从。
如此清秋佳景,风雅情趣,自可令王孙公子流连陶醉,忘怀世事。
此诗以一"空"字领起,格韵高洁,为全诗定下一个空灵澄净的基调。
2022高考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一)

2022高考复习古诗词阅读:山水田园诗(一)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误落尘网中”一句,道出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极度厌恶的心情,用激情之语排斥官场,表明诗人无奈归隐的悲愤与乐观放达的心境。
B.诗的九至十六句描绘了一幅安宁静谧,远近错落、动静相宜、有声有色的田园风光图。
C.诗人以常见普通农村生活入诗,和他内心的闲适、自在、喜悦交融,构成一个完美诗境,使普通景物具有美感。
D.诗中用白描的手法,简练地勾画事物,从而使诗人的感情得到充分抒发,是本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答案】1.“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厌弃。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
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解析】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诗人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
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来,那是误入歧途,故诗人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误入了束缚人性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所以“尘网”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
“尘”可知官场之黑暗污浊,“网”“樊笼”可以看出尘世官场对人身心的束缚,“误落”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己曾经身处官场的悔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骤雨【宋】华岳
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西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第三、四句“卷”“吼”两个词有 什么表达效果?结合诗句简析。
炼字题(表达效果)
“卷”从视觉角度,写出了骤雨袭来时 的迅猛态势。“吼”从听觉角度,写出 骤雨声势之大。
一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该茅句檐使长用扫了静拟人无的苔手,法。(1分) 写花开木门成见畦“手山”自,栽“。两山”似迫 不一及水待护地田把将苍翠绿的绕山,色“送”进 门来。两(山点排明闼拟人①具送体青内来容。,1
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
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 【注】园①风排光闼的:盎闯然进生门机来。。(闼2,分小)门写。 “两山出排了闼诗送人青身来处”其一间句的使愉用悦了,什表么现修辞手法? 这样写了有诗什人么对好这处种?美结好合的全田诗园看生,表活达的了作者怎 样的情喜感爱?之情。(2分)
二、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核老心这字念首是牧诗“童歌归”,是字倚通(杖过也候可景说荆物是扉描。写 雉“ 面雊羡 :来以” 穷麦表人)巷苗达皆。牛秀自有围羊绕归,己所“、蚕的归归野眠归,”老字念桑隐反写牧叶之衬了 童稀情自五 、。。己幅 野画 鸡 田即鸣 散 荷夫此:叫 锄独时从、 的荷羡无、人蚕田锄闲所亲物儿夫至逸归切来休,看眠从,,;、,、写相怅以惬写农景见然人意了夫来倚絮看语吟皆,杖语,依式归反的。 写依微得衬老了。。及自人“、墟 《式微》是落《”己诗“归经麦·隐苗邶太”风“迟》桑中以叶的及”一自“篇雉己,雊诗混”中迹“反复蚕咏”叹: 等,“看官式上场微去,的非式常孤微零单,乱、胡,不但苦归是闷?,。”这一切
中国山水田园诗渊源流长,诗人们把细 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 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 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山水田 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
写景抒情诗:
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我们要 把握住情景交融的意境,揣摩分析诗人寄 何情于山水景物。
备考要点: 1、理解诗中写了什么景(意象); 2、理解诗歌用了什么方法写景; 3、分析表达的感情[要结合直抒胸臆的词、 句],这几乎是每一道题都要考的。
清明 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宜州期间。 ②士:指介之推,春秋时晋人。从晋文公出亡十九年, 功成后拒绝做官,隐居锦山被烧死。
这首诗首联抒情有什么特点?
鉴赏手法(抒情的特点、诗句手法)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所表达的 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
对早春的喜爱;“休辞”、“人易老”、 “莫待”,表达了作者一种珍惜光阴和 时间,不要虚度人生,错过大好时光的 感慨!
山水田园诗
鉴赏: 1、意象----意境----情感 2、注意作品中的表达感情的关键词 3、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试题特点 1、鉴赏手法 2、情感态度
结合全诗赏析“雨势骤晴山又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句。
赏析句子
雨势一下子就停住了,远处的青山经过 雨水的洗拭,尽显朗润、秀绿之色。 (句意) “骤晴”写雨来得急、去得快,暗扣诗 题。“山又绿”写出了雨后景色变化, 写出了牧童雨停而轻松的心情。(分析)
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 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天解街语小,雨最润是如酥一,年草春色好处。 微雨遥 春如好看酥处近,却,草无绝色胜。最烟遥是柳看满一近年皇却无。 休辞醉倒,花都不。 看开人易老。 莫待春-回-韩,愈颠《倒早红春英》间绿苔。
词中所写的春天是最美好时节是什么 时候?为什么?结合词中的描写简要 说明。
内容理解
早春 黄鹂刚刚啼叫,毛毛 细雨,小草刚发芽
“桃李笑”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桃花盛 开,与下句的野田荒芜形成对比,描写 清明时节两种不同的景色,以乐景写哀 情。
指出“人乞祭余骄妾妇”这句话体 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想内容、情感态度
表现了诗人对贤愚混杂、是非不分的世 道的愤慨;表现出诗人一种无奈的超脱。
赏析
黄庭坚由清明的百花盛开想到荒原的逝者, 想到人生的价值。他感叹地说,虽然无论智愚高 低,最后都是蓬蒿一丘,但是人生的意义却大不 相同。这是诗人触景生情之作 。由清明扫墓想 到齐人乞食,由寒食禁烟想到介子推焚死,不论 贤愚,到头来都是一抔黄土。诗人看到大自然的 一片生机,想到的却是人世间不可逃脱的死亡的 命运,表达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悲凉的情绪 缠绕于诗行间。这与诗人一生政治上的坎坷以及 他所受的禅宗思想的浓厚影响是分不开的。但作 品体现了作者的人生价值取向,鞭挞了人生丑恶, 看似消极,实则愤激。
山水田园诗主题归纳
一: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 二:表达对官场仕途的厌倦,对现
实的不满甚至愤怒 三:表达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
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 四: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 五: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
意的寄托
情感一:热爱自然,钟情山水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情感二、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 的热爱
1.表现对闲适恬淡的山水田园生活的热爱的 诗歌中常描绘的景物有:
炊烟、桑麻、桑榆、桃李、麦苗、葵藿、 豆苗、菊花、鸡、犬、禽雀、眠蚕
2.这类景物的共性特点及情与景的关系:
这些景物都与田园生活密切相关,这些景 物组合在一起,清新优美、宁静和谐、富有生 活气息,与诗人身处其中的悠闲自在和轻松愉悦 的心情是和谐统一的。
山山水水总关情
——山水田园诗的鉴赏
山水诗源于南朝谢灵运,田园 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 孟浩然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 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 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诗的 中间两联往往对仗工整。
概念解说
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 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田园诗是指歌咏田 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 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写法(谋篇布局)
不好。开篇写暴雨骤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 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 艺术匠心。如果把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 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诗的艺术效果。
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突 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 增强了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而按照现在的顺 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