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合集下载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doc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范本.doc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学院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专业(代码:081403 )(一级学科:测绘科学与技术)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硕士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服务于灾害管理、资源环境、农林、城市、交通、水利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高新企业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拥有测绘科学与技术领域较全面的知识体系、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扎实的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基础理论和技术能力,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要求:(1)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3S”集成技术等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具备空间信息分析与应用、空间数据库建立、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建设等的能力和素质。

(2)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和撰写科研论文,并具备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应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了解与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求实创新的科研精神;具有独立从事测绘与遥感科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

本专业培养的硕士毕业生工作(或继续深造)去向主要在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民政、应急等专业管理部门,地理信息与遥感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行业,以及高等学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等。

2.硕士生学习年限本专业硕士生的学习年限为2.5-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硕士生可以在2.5年内完成学业。

二、专业研究方向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下设三个研究方向(表1)。

表 1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总学分要求:36分。

各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见表2。

表 2 培养环节与学分设置1: 一外为小语种的学生必修英语二外;鼓励学生多修专业课或跨院系、跨校选课获得学分。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代码:050211 )(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培养符合21世纪我国对外语专门人才的需求和学科发展趋势,具有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和扎实的语言功底,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本学科学术前沿,治学态度严谨,科研创新能力较强,可以胜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相关领域的的教学、研究、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外语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己的学习与大力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的目标结合起来。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富于创新精神、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3)在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方面具有较高修养,具有比较系统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以及教学等实践能力。

(4)对所研究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熟悉所研究课题的历史和现状,掌握一门第二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具有独立开展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其他工作的能力。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3年。

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申请提前毕业。

二、专业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硕士生总学分:36分。

2.港澳台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与普通研究生相同,免修公共政治课。

3.外国留学研究生免修公共政治和外语课,必修“中国概况”(2学分),硕士生总学分不低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应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

考核的内容包括研究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已修各门成绩在60分以上、学分不低于26学分)、科研能力(通过开题报告)。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

课程与教学论(英语学科教学论方向)培养方案(修改后的培养方案从2010级起执行)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业高层次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高素质的外语教学科研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1、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培养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品德高尚,作风端正;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实践能力;信守学术诚信,遵守学术规范。

2、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系统掌握本学科方向的专业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本学科理论知识解决教学和科研中遇到的问题。

3、基本掌握第二外语;计算机操作达到合格标准。

4、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技术,具备良好的师范技能。

5、坚持锻炼,铸就坚强的毅力与健康的体魄。

二、研究方向1、外语教学理论: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及其源流、母语习得与二语学习比较、影响外语教学的内外因素、学习理论与外语教学方法特征、学习者个体差异研究、学习者风格与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的环境、外语学习过程研究、外语课程设置、外语教学与测试和《课程标准》研究等。

2、现代外语教学模式:中学及高等院校听、说、读、写教学策略探讨、现代外语教学模式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现代外语教育技术运用。

3、跨学科研究:语言教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的结合研究。

三、学制学制一般为3年。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年限为2~6年,其中课程学习一年半左右;其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毕业论文撰写不少于一年)。

学位论文答辩最迟在6年内完成。

提前毕业不少于二年且达到学校提前毕业规定的条件。

第一学年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阅读本专业方向指定的必读书及参考书;第二外语及计算机通过考核。

第二学年选定主要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了解本学科研究动态,查阅相关资料,完成论文开题;完成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任务。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类院校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类院校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学科教学(英语)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参考书目一、北京师范大学招生人数:15人(此为2012年招生人数,推免生占百分之三十至五十)考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204-英语二(满分100分)、333-教育综合(满分150分)、866-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满分150分)参考书目:1.语言研究(第2版)(The Study of Language, 2nd edition),George Yule 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Keath Johnson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3.《英语教学法教程》第2版,王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教育学原理】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5.【中国教育史】(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2)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6.【外国教育史】张斌贤主编,王晨副主编:《外国教育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7.【教育心理学】(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2)陈琦、刘儒德主编:《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2012年招生简章:/ReadNews.aspx?NewsId=11072508488二、东北师范大学招生人数:复试前公布各专业招生人数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33教育综合④890英语教学专业基础参考书目:1.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H. D. Brown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8年2.Introducing Linguistics 杨忠高等教育出版社3.333教育综合参考书目同北京师范大学。

研究生院网站:/zhaosheng/index.php?classid=3专业目录:/zhaosheng/shuoshi/ssml.php?zsnf=2012三、华东师范大学、招生人数:10人考试科目:初试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33教育综合④913综合英语(A)(内容难度同专八)复试:1.英语写作(笔试)。

北师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师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师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生培养方案目录一、培养目标 (2)(一)学术目标 (3)(二)专业技能目标 (3)(三)综合素质目标 (4)二、研究方向 (5)(一)语言学理论研究 (6)(二)应用语言学研究 (7)(三)跨文化交际研究 (9)(四)计算语言学研究 (10)三、课程设置 (11)(一)公共基础课程 (12)1. 政治理论课 (12)3. 心理健康课 (14)(二)专业必修课程 (15)1. 语言学原理 (16)2. 应用语言学 (17)3. 跨文化交际 (18)4. 计算语言学 (19)(三)专业选修课程 (20)1. 语言政策与规划 (22)2. 语料库与语言分析 (23)3. 社会语言学 (25)4. 语言教育 (26)(四)实践教学 (27)1. 学术论文写作 (28)2. 项目研究 (29)四、培养措施 (31)(一)师资队伍建设 (32)(二)教学资源建设 (33)(三)学术交流与合作 (34)(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35)五、附则 (37)(一)本培养方案的适用范围 (37)(二)本培养方案的修订与解释权 (38)(三)其他事项 (38)一、培养目标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的实际情况,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系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所学语言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操作,具备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

创新能力: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能够针对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独到见解和解决方案。

国际视野:了解国内外语言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能够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代码:030505 )(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0305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一、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具有宽广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创新能力与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风。

本专业毕业生可从事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工作,从事学校辅导员工作,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从事组织、宣传、统战、工会、共青团及行政管理等工作。

2 学习年限1.硕士生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

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北京地区的定向、委托培养在职博士生的学习年限可以为4年。

硕博连读生学习年限为5年。

本专业不招收本科直博生。

博士生原则上不允许提前毕业。

二、专业研究方向三、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研究生实行学分制。

1.硕士生注明:本专业选修课由学生自愿选修,选课人数满5人方可开课。

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如选修,每人累计不超过3门。

下同。

2.博士生总学分:13学分。

3.关于必修环节⑴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阅读大量专业文献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学位论文选题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向考核小组汇报,通过后方可进入撰写论文阶段。

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完成。

⑵硕士生实践活动,包括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任选一项。

实践活动的工作量不少于30日,可以分散使用,也可以集中使用。

社会实践或教学实践安排在一年级暑期或第三学期,具体安排由导师和教研室共同商定。

四、培养方式与考核方式1.硕士生培养与中期考核的基本要求硕士生课程学习安排在前三学期完成,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末完成,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硕博连读候选人选拔的重要依据。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08)一、培养目标总体要求:将学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英语基本功,深厚的英语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又具有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能力与专业发展能力,为我国基础教育服务的高素质的英语教师与未来教育家。

具体要求如下:1.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思想和文化,为祖国的基础教育事业服务。

2. 了解并掌握国内外最前沿的外语教育教学研究动态,具有前瞻性思维能力和国际化的视野。

3. 系统掌握英语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的英语教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用英语从事教学实践的能力。

4.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外语教学研究,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制与学分基本学制为二年,总学分不低于37学分。

三、培养方式在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课程学习、论文工作和实践活动等各个环节。

1. 英语学科教育硕士的培养,计划采用基于教学实践平台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即实行全过程到中学的培养方式,采用“体验-理论提升-实践-反思”的教学方式,将实践体验和教学反思贯穿于教育硕士整个培养过程。

2. 实行大学和中学双导师制度,聘请优秀的中学英语教学名师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指导教师,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并训练学生的教学技能。

大学导师参与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侧重对学生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指导。

3. 规范论文写作要求及评价标准,鼓励学生将教学体验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选题,以调查研究或行动研究的方式进行实证研究。

4.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方面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其选择专业方向的必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录取的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开题报告之前做至少两次公开的读书报告,并上交两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向培养⽅案-北京师范⼤学研究⽣院学科教学?英语专业⽅向培养⽅案⼀、培养⽬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具有较⾼⽔平的中⼩学英语教学的⾻⼲教师。

基本规格如下:(⼀)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作,有志于英语教学、教学改⾰的实践与研究,事业⼼、责任感强;(⼆)具有较宽厚的⽂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较⾼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的⼯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

(三)⾝⼼健康。

⼆、招⽣对象及⼊学考试(⼀)招⽣对象⼤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学位,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作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学教师。

未获取学⼠学位者,需具有中学⼀级教师任职资格。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学考试1、考试⽅式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专业学位全国统⼀联考。

2、考试科⽬基础英语、教育学、⼼理学、专业英语、政治理论。

三、学习年限与教学⽅式学习年限为三⾄四年。

学习分两个阶段:第⼀阶段主要进⾏课程学习,第⼆阶段主要是撰写学位论⽂(含调查研究与实验)。

其中,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年。

实⾏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发挥学⽣⾃主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置按⼀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学位公共课(15学分)2、专业必修课(⾄少15学分)3、选修课(⾄少4学分)五、学位论⽂⼯作及学位授予修满学分后⽅可进⼊撰写学位论⽂阶段。

论⽂内容应紧密联系本学科中学教学的实际,并有⼀定的理论分析与概括。

论⽂要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独⽴完成。

论⽂的格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论⽂必须在研究⽣院规定的⽇期以前全部完成,并打印成册,按研究⽣院规定的程序申请答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英语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规格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及科研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骨干教师。

基本规格如下:(一)热爱教师职业和英语教学工作,有志于英语教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事业心、责任感强;(二)具有较宽厚的文化基础与英语专业基础,能通过阅读专业文献了解国内外英语学科教学理论和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素养,在英语教学方面视野开阔、现代意识强,能胜任教学业务骨干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学科教学研究能力。

(三)身心健康。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有三年以上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教学效果良好的中小学教师。

未获取学士学位者,需具有中学一级教师任职资格。

报考者必须经过所在学校推荐。

(二)入学考试1、考试方式按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统一联考。

2、考试科目基础英语、教育学、心理学、专业英语、政治理论。

三、学习年限与教学方式学习年限为三至四年。

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课程学习,第二阶段主要是撰写学位论文(含调查研究与实验)。

其中,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实行导师负责与教研室(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同时强调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

四、课程设置按一年左右的时间来安排课程学习。

课程设置以宽、新、实为原则,分为学位公共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前两类为必修课程。

总学分不少于34学分。

1、学位公共课(15学分)2、专业必修课(至少15学分)3、选修课(至少4学分)五、学位论文工作及学位授予修满学分后方可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

论文内容应紧密联系本学科中学教学的实际,并有一定的理论分析与概括。

论文要在导师(或导师组)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论文的格式应符合规范要求。

论文必须在研究生院规定的日期以前全部完成,并打印成册,按研究生院规定的程序申请答辩。

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名熟悉中小学英语教学、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本专业方向的专家。

论文答辩会应当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论文答辩通过并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查同意者,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

六、课程简介120801 学术论文写作(Academic Writing)课程目的本课程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英文论文写作语言和格式的一门基础学位课程,其目的是为学生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充分考虑我国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论文写作水平普遍较低的实际情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安排学生大量操练。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掌握英语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为课程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主要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学术论文写作中的选题、收集材料、做笔记、避免抄袭、序论、本论、结论、摘要和参考书目等方面的内容。

教学方式因本课程实践性强,学习方式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大量操练为主。

评价方式50%平时成绩(平时作业等);50%课程论文。

主要参考书目Hamp-Lyons, L. & Courter, K.(1984). Research Matters. New York: Newbury House.Munsell, P., & Clough, M. (1984). A Practical Guide for Advanced writers in ESL. New York: Macmillan.Reid, J. M. (1985). The Process of Paragraph Writing.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Regents.Weissberg, R. & Buker, S. (1990). Writing Up Research. New Jersey: Prentice. Willes, M. (1991). Writing a Thesis. Hong Kong: API Press.Dees, Robert. Writing the Modern Research Paper. Boston: Allyn and Bacon, 1993. Lester, James D. (1998),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Ninth Ed. New York: Longman. Liu, Jianbo & Li Ruiping (1999), Writing Research Papers: A University Handbook. Chongqing University Press.120802 英语教学论 (Language Teaching Theories)课程目的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英语教与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使学生了解和树立现代外语教育思想,学习和研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教学的基本方法与规律,提高英语教改实验和英语学科教学研究水平,提高实际教学工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中等学校英语骨干教师。

教学内容中国英语教学简史;外语教学法主要流派;英语教学基本原则;英语基础知识教学;英语基本技能教学;英语综合技能教学;英语课外活动;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自学文献,书面作业,专题讨论,观摩教学,论文撰写。

评价方式:课堂参与:20%;期末考试:40%;论文撰写:40%。

主要参考书目:Celce-Murcia, M. (1991) Teaching English as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Boston: Heinle & Heinle.Bzau, Y.F. (ed)(1990) English in China Hong Kong:APT Press Ltd. Harmer, J. (1991)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Nunan, D. (1991)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New York: Prentice Hall.Richards, J. C. & Rodgers, T. S. (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Ur, P. (1996) A Course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CUP.Wright, T.(1987) Roles of Teachers and Learner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Widdowson, H.G.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面面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王蔷 (主编) 《英语教学法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20803 语言学习理论(Language Learning Theories)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员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包括其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的方式和方法,以及研究的不同结论。

同时探索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理解与运用的研究和关于语言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过程及特点的研究,讨论这些理论和研究的成果对于我国外语学习和外语教学的启示和现实指导意义。

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案例研究,使学员能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分析、探讨、解决教育教学中各种学习方面问题的能力,为学员进一步从事英语教育研究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总论;第二语言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语言习得研究;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的比较;对比分析与错误分析;中介语研究;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个体差异对外语学习的影响;课堂教学与自然环境学习的比较;影响理解性技能的心理因素。

教学方式讲课与讨论相结合, 文献阅读。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与平时作业20% 案例研究 30% 期末考试 50%主要参考书目Richards,J. C., & Rogers, T. S. (1986).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Ellis, R. (1985).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Ellis, R. (199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Language Pedagogy.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Ellis, R. (1994).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Larsen-Freeman, D., & Long, M.H. (1990). An Introduction to SLA Research. London: LongmanWilliams, M. & Burden, B. (1997)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e Approach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20804 教学评估与测试(Assessment and Testing in Language Teaching)课程目的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阐述英语教学评估与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引导学员了解语言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在掌握课堂教学评估方法的同时,探讨英语测试的命题基本原则,学习测试技巧,尝试设计试题,了解考试结果的解释方法以及对考试题目和课堂评估方法进行改进的方法。

本大纲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从中等学校英语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力求将语言测试与课堂评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与中等学校的英语教学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结合本地情况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调查研究,在一定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采用讨论班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式:课堂讨论, 小组活动与具体试题和评估工具的设计相结合。

评价方式:50% 课堂教学/讨论班;50% 期末考试/ PROJECT教学内容:测试:语言测试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交际法语言教学与测试;语言测试的方法(语法、词汇、阅读、听力、口语和写作);试卷评价;测试项目分析及试题修改;语言测试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