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迷路——读刘群峰《品读毕节》有感_读后感_模板

合集下载

山岗上的索玛花里崎岖的路上边走边唱读后感

山岗上的索玛花里崎岖的路上边走边唱读后感

山岗上的索玛花里崎岖的路上边走边唱读后感《读〈山岗上的索玛花里崎岖的路上边走边唱〉有感》在我的小书桌上,有一本书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每次翻开它,都能把我带到一个充满力量和感动的世界,这本书就是《山岗上的索玛花里崎岖的路上边走边唱》。

刚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就特别好奇。

山岗上的索玛花,那得多美呀,就像在高高的山坡上站着一群穿着漂亮裙子的小仙女。

可这和崎岖的路、边走边唱又有啥关系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走进了这本书的世界。

书里讲的故事可多啦,那些故事里的人就像我的邻居,那么真实,又那么了不起。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中的老爷爷,他住在一个小山村里。

那村子呀,就像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四周都是高高的山,进出的路就像羊肠子一样又细又弯。

每次看到描写那路的句子,我就想啊,这路要是让我走,我估计没走几步就得哭着喊妈妈了。

可是老爷爷呢,他每天都要背着重重的东西在这条路上走。

我就纳闷了,我问妈妈:“妈妈,老爷爷为啥不搬到好走的路的地方去呀?”妈妈笑着说:“孩子啊,那是老爷爷的家,就像大树的根扎在土里,怎么能轻易离开呢?”老爷爷走在这条崎岖的路上,一边走还一边哼着歌。

那歌就像山里的清泉,流淌在那弯弯曲曲的路上。

我想,他哪来的这么大的劲儿啊?后来我才明白,那是因为老爷爷心里有希望,就像黑夜里有星星照亮一样。

他盼着村子能越来越好,盼着孩子们能走出大山,又能回来把大山变得更美丽。

老爷爷的这种坚持,就像小蚂蚁搬运比自己大好多倍的食物一样,虽然艰难,但是从不放弃。

还有一个姐姐的故事。

姐姐在山岗上看到索玛花的时候,就暗暗发誓,要像索玛花一样坚强。

姐姐读书可不容易了,每天要走好久的山路才能到学校。

那山路啊,下雨天就像泥潭一样,一脚踩下去,鞋子都要被泥黏住。

有一次我在学校操场摔了一跤,我就哭个不停。

可姐姐呢,在那么难走的山路上摔了多少次都数不清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上学。

我就想啊,姐姐是不是有什么魔法呢?我跟爸爸说起姐姐的事,爸爸说:“孩子,姐姐没有魔法,她有的是对知识的渴望,就像干渴的人渴望水一样。

迟子建散文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5068儿童网

迟子建散文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5068儿童网

迟子建散文观后感范文800字5篇 - 5068儿童网迟子建散文这本散文集本身就是经典,里面写了许多具有人生哲理的故事,这大都隐藏在生活中,只是人们还未发现罢了,可迟子建却一一发觉,也许就是这细腻的心,造就了迟子建唯美、感人的笔风吧!迟子建散文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迟子建散文观后感,欢迎阅读。

迟子建散文观后感1只有阅读名家经典,才能品赏到优秀文化——题记最近,我阅读了《迟子建散文》,且对部分感兴趣的文章作了一些深究。

所获得的感受希望与大家分享,故写下此篇感想。

迟子建是一位女作家,1964年出生于中国北极村——漠河。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余万字,出版了四十余部单行本。

这本散文集是她最好的部分文学作品汇总。

本书分三辑,共67篇文章,内容形形色色,不过都是经典之作。

虽然各篇文章内容差别甚远,但无论从哪一篇中都能看出作者的进步思想(或是对现实不足的深刻反思)。

品读本书,实在是回味无穷!尽管我只深读了部分篇章,但还是收获不小。

我想就其中三篇浅谈感想。

《最苍凉的海岸》一篇表面上是写作者对二战中诺曼底登陆战役的回忆,实际上是在控诉战争的罪行。

七十年前的6月6日,为了全世界的和平,288万盟军士兵在诺曼底登陆,然后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德军防线。

他们在用尸体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战役胜利了,但鲜血染红了海滩。

艾森豪威尔将军作为这场战役的指挥官被人们当作英雄永远铭记,然而那些牺牲的士兵却逐渐被人们淡忘了。

就像作者说的:“有谁还会在意这样一片坟墓呢——也许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人类虽然在六十九前就战胜了法西斯,但黑暗一直没有消失,它躲在某个角落里,伺机而动。

躺在庞大坟墓中的战士们的英灵一直以来似乎都在压制着黑暗,然而当人们将他们淡忘时,这种压制力量也将土崩瓦解,黑暗有可能再次笼罩世界。

因此,为了和平与光明,人们应永远都不能忘记无名的英雄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镣铐》着重写了两位俄国文学家,即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刘凤群)

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刘凤群)

303 刘凤群溶洲小学语文听课心得体会5 月16日,一个好日子。

我们在刘主任的带领下到溶州小学听课学习。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

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个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而且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

听完两位位老师的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

曹老师上课生动形象,别有韵味,受到了大家的赞赏,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的读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课中她抓住重点词段,从不同角度引导学生,以文带文的形式,对月球的拓展品读,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

整节课在曹老师优美生动的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

这两位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

例如曹老师的《月球之谜》,通过课件的设计,精彩的品读,引发学生边读边想象,体会了月球的神秘美。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

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她们都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月球神秘的感情升华。

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分组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

例如曹老师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

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老师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

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批注,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迷路的云》读后感

《迷路的云》读后感

《迷路的云》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策划方案、讲话致辞、报告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documentary evidence,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迷路的云》读后感《迷路的云》读后感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迷路的云》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一路花开》有感:沉醉_读后感_模板

读《一路花开》有感:沉醉_读后感_模板

读《一路花开》有感:沉醉_读后感_模板沉醉——读《一路花开》有感作者/胡蔚群月色正好。

我喜欢在夜幕低垂之后,静静地打开一本书,让心灵依着纯净无尘的文字款步漫游。

此刻,我沉醉在文雪梅所着的《一路花开》散文集中,仿佛每一段落都置身于花海中,散发着淡淡的花香,每一章辑都蕴藏着一个又一个有着生命体温的小故事。

我徜徉在这些文字的芬芳中,感受带着岁月年轮的时光……小时候,曾有过这样一个早晨,太阳朗朗地照着,我走到胡同口的一棵大槐树旁,一阵悠悠的笛声远远飘来,淡淡的云霭从天边飘过。

我抬头望去,被那美丽的晨色融化了,世界悄然远去,悠婉的笛声,不知飘向何处的流云和悄立槐树下的我,凝固在那片静谧的晨色里,很诗意、很美丽、也很惆怅……散文集中《穿越时空回忆当初》有这祥一段心灵的独白:“回眸过往,总有一些秘密,在心;总有一些故事,珍藏。

”后来,有过很多美丽的时刻,当我独自走在晨光或暮霭中,当我独自对一朵流云、一片落叶、一缕炊烟、亦或一弯晓月的时候,我就好像又回到了那个立在槐树下的早晨,回到那悠婉的笛声里,我的心就流出淡淡的忧愁,记忆里有一朵云,从一支笛声里飘来,那朵云,是我对自然的初恋。

《一路花开》,其实美就在天地岁月间,作者在文集里,可以感受到一种女人之间方能深深体会的心灵世界,以一种客观、全面、平和的态度引导女性朋友,在爱情、家庭、事业、教子等方面遇到纠结时如何应对和处理,让读者在这些散发着生命体温的文字中,感悟生活激情的跃动,每一笔一画,都可以看见她千重山万重浪后的宁静和亲密友爱的痕迹。

作者在《遇见是一种缘分》说了这样的感受:“遇见是一种美,珍惜这种美,会让你的生活如花绽放,芳香四溢。

”我渴望有这样的遇见,与我分享那晨光幕雾的美丽,分享那支竹笛,那缕炊烟,那弯晓月,也分享那如诗如画的感觉。

当我站在槐树旁听笛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爱情,当那美丽的晨色把我带进了诗的世界,可是我的心却无法停在那朗朗的阳光,淡淡的流云,悠悠的笛声里。

迷路的作文六年级

迷路的作文六年级

迷路的作文六年级第一篇每每读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时我都会想啊人生漫漫有许多困难,如果事事顺心,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在一次旅途中,我遇到相同问题。

内蒙古,一个一碧千里的地方。

牛儿羊儿四处可见,牧民们也悠闲地晒太阳,真令人心旷神怡,可它给我的印象却是一次心惊胆战的探险。

在10岁的那个寒假,我和爸妈去了内蒙古。

开始我还满心欢喜,可第二天晚上,我迷路了。

那夜,我听见外面有“咩咩”的叫声,我被吵得睡不着,决定去看一眼,外面寒风刺骨,大雪纷飞,鹅毛般的大雪纷纷落下,我见几头小羊跑出了羊圈,于是紧追其后,慢慢地,羊消失在我的视野里,再后来小羊不知跑哪儿去了,我心中很害怕,四处黑压压一片,地下只剩一片白花花的雪。

我先冷静下来,然后观察四周能看方向的东西,可没有,但这时我身上却越来越冷,我想一定要走起来,不然就会失温。

我漫无目的走在这大草原里,心里十分想念父母。

忽然前面有一团团黄色出现在草原,我以为前方是终点,走近发现原来是黄羊正在吃草,山坡上还有两个人,正当我认为是牧民时,他们举起猎枪向黄羊打去,我急中生智对黄羊喊了声“快跑!”黄羊先是一愣,然后飞奔到四周,两个偷猎者也向我这跑来,我撒腿就跑,不知跑了多久偷猎者不见了。

我也又累又困想立马倒下就睡,像寒风一吹我就倒了,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前走,眼皮有千斤重。

在我快不行时,忽然一处亮光出现在眼前,我用尽最后的力气走到那,那是一个用的全是军用帐篷的村子,而且每个帐篷上还有一层厚厚的雪,我拉了拉一个帐篷,一个解放军叔叔出来询问我情况,我解释完后就睡下了,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解放军叔叔把我送回了蒙古包,父母十分激动,我也很想念他们。

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在游玩时,不小心迷路,结果忽然又出现了另一个山村体现出诗人的情绪转折先忧后喜,我这次经历又惊喜又惊险啊。

从这次迷路中,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迷茫的时候不要慌张要先冷静,总有解决的办法。

迷路的童话的读后感受

迷路的童话的读后感受

迷路的童话的读后感受
《迷路的小孩》的故事充满了哲思妙想,金波用诗意唯美、朗朗上口的语言,描写了一个希望引起关注的小女孩,她异想天开假装自己迷路,于是独自去新奇世界探索和挑战。

一路上她得到很多人的关爱,才体会到原来自己是个幸福而又幸运的小孩。

以后无论到哪都要打电话汇报行踪。

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不要着急不要心慌,看一看太阳就知道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边,中午太阳在南边,傍晚太阳在西边。

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不要着急,看看夜晚的北极星,北极星指的是北方。

如果你在野外迷了路,不要着急,看看树叶就知道,树叶稠的一面向阳是南,树叶稀的一面向阴是北。

这本书使许多和我一样的小朋友有了一个梦幻般的天堂,有了梦幻般的朋友,让我们的世界充满了纯真的美好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它会更加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以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读后感》课件(1)

人教(部编)八年级下册语文《学写读后感》课件(1)

你写我也写
就本学期学过的《蒹葭》这首诗歌,写一则 随感,200字左右。 提示:
选择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
小结
克服常犯的毛病:
1、大量引述原文。

读后感,顾名思义,主要是写“感”,引述是为写“感”服务的,但有
些同学偏偏忘记了这一条,本末倒置,大量抄录或复述原文,结果犯了以“
引”代“感”、代“联”的毛病。
第三单元 写作-学写读后感
语文 八年级下册
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 额敏县第六中学 白爱兰
写作目标
1.初步掌握写读后感的写法,开发“引——议——联 一一结”的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
2.结合单元课文的阅读,借鉴写作,注意把握“读” 和“感”的关系,善读会感
3.通过学写读后感,使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良好阅读 习惯,激发学生写读后感的兴趣。
作业设计
再读《蒹葭》这篇诗歌,写一篇读后感,题 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尽量少引述,重点写出自己感受。 2. 可以写的自由灵动些,尽可能富有新意。
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船夫说:“没有 。”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刚说 完这句话,风把船吹翻了,两人都掉入水中。船夫喊到 :“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 那你失去了整个生命。”
习作例文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读《船夫和哲学家翻船的故事》有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船夫在湍急的河水中驾驶小船,上面坐着一个哲学家。学家问船夫:“你不懂得 历史吗?”船夫说:“不懂。”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学家又问:“你研究过数学吗?” 船夫说:“没有。”哲学家说“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哲学家刚说完这句话,风就把小船吹翻了,哲 学家和船夫都落入水中。于是船夫喊道:“你会游泳吗?”哲学家说:“不会。”船夫说“那你失去了整个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丽的迷路——读刘群峰《品读毕节》有感_读后感_模板美丽的迷路——读刘群峰《品读毕节》有感蒋巍他是一块黑石头。

他读书、成长的地方就叫黑石头,因此这是天意,想白是妄想。

他其实比石头和土地还黑,而且被山风吹打得比较粗砺,在夜里找他比找我困难得多。

他细瘦,个子很高,背稍躬,衣服随风飘荡显得很宽松,秋天竖在田坝上,鸟们肯定不敢来。

他经常一根接一根吸烟,云雾缭绕中那高高的个子有了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气魄。

当乡村教师的爸妈给他取名“群峰”,大概就是奔这个意思来的。

他长着一对很浓的长寿眉,不过参差不齐,总有几根很嚣张地冒出来。

茶叙时他说话不多,显得比我深沉且文化,不过偶尔会整出一段“黑色幽默”,没等别人有反应呢,他先抖擞着肩膀不可控地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

我与刘群峰相识,是因为写文朝荣。

文朝荣是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的彝族老支书,生前忍饥挨饿,率领乡亲们改造荒山秃岭,种下几十个山头的林海,当是泽被后人,功德无量。

老人家2014年2月去世,贵州省委宣传部通过中国作协找到我,期望写一篇报告文学发在《人民日报》上。

恰好我有另一项写作任务要去贵州,两件事一块办了,于是打点行装奔赴海雀,时任毕节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刘群峰做我的向导。

上山的时候是同行,下山时就成朋友了,等我的文章《海雀一棵树》发表出来,他发一条短信表示赞赏,一对老铁了。

不过群峰做人很低调,很少说自己,闲聊中得知他年轻时当过记者,办过报,做事做文都很勤奋,后来当了老总。

期间培养了很多青年。

后来一些人成才了,因此很感谢他。

我们的经历很相似,但他似乎从未谈起文学,更没说过他也写,因此我就把他当纯正的宣传干部了:所有的时间、才华都献给了公文和党,自己所剩不多了。

全国各省区当中,我跑得最多的就是贵州。

为写作以共青团贵州省委“春晖行动”为主题的纪实文学《灵魂的温度》,为写作顽强抗击自然灾害的《让石头开花的村庄》,为写作在大山深处支教多年的江苏大学生《奇人奇事陈晓明》,为写作首钢与贵钢组成“命运共同体”的《咱们工人——首钢九十年》,为写作全国包括贵州在内的人民警察奋斗牺牲的《国之盾——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为写作反映文朝荣事迹的《这里没有地平线》,我走遍了大半个贵州,以至于每天早晨从梦中醒来,我都误以为自己是贵州人。

我写过贵州的风光之美、人文之美,但因写作任务之指向,关注更多的则是贵州的贫困。

贵州为什么叫贵州?因为石多山多土地贵。

贵阳为什么叫贵阳?因为云多雾多阳光贵。

也因此,在《这里没有地平线》中我写道:“活在贵州,人生没有行走,只有登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之类的警句在这里基本不起作用,因为这里没有安乐,只有忧患。

活在贵州,所有的道路都千回百转,所有的故事都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活在贵州,隔窗望山,开门见山,一生爬山又下山,你永远看不到地平线。

活在贵州,你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靠山吃山,要么走出大山。

活在贵州,你必须随时准备把脸别开,不让别人看到你的眼泪。

活在贵州,你必须让自己变得强大,必须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勇气,出了娘胎就大吼一声: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日前,刘群峰发来他的一些散文,嘱我作序。

这是相交以来我第一次读到他的作品。

细细读来,我才惊异地发现,两年来他成功地把自己“伪装”成革命干部,并朴素成一位有文化的老农模样,让我不经意间露出半瓶醋的本相。

同时,他还成功阻止了我混入贵州人的企图,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我的外省人身份。

区别就在于:我所有贵州作品汇集起来,只有一个坚决坚忍坚强的主题:抗争,贵州人民同命运与贫穷的抗争。

而在群峰诸多小品式的散文里,几乎看不到他对家乡贫穷苦难的描述,笔触所及,尽是挚爱、美丽、清澈与温情,好像家乡藏着一个他终生追求终不得,难觅芳踪又难忘的姑娘,笔下流着绵绵的深深的乡恋乡愁,如一壶酽茶,回味无穷。

细想,确实,古今中外所有的文学,都怀有深深的故乡情结。

作家即使书写的是很宏大很穿越很远方的主题,那些来自故乡的经历、印象、情感依然是他的文思的发源地。

有评论家说,像福克纳那样伟大的作家,他一生写的也不过是“家乡那邮票大的地方。

”读刘群峰,故乡就是他永恒的主题。

即使写艰难困苦,字里行间也流动着乡恋和诗意。

他的家乡有个叫“黑石头”的地方,他说,那是“从高高的山上滚下来的名字”。

“你车过身就能看到幽深的峡谷,恐怕连倒一瓶啤酒下去都能生出美丽的霓虹,这让你意外地生出了几分惊喜和浪漫的情调来。

”他还写道:“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也许只要有一条河就足矣……”“而对你来说,真正称得上生命之河的,惟有牛栏江。

它曾在你的想象中流动着,其后又在你的记忆中流动着,最终是在你的血脉里流动着。

”“ 一个舞蹈就能涵盖一个民族的历史,这不能不让你动容。

”“史上那些战马、刀枪、军旗混在一处厮杀所带来的喧嚣,全被时光默默地收回到那一片片庄稼地里,包括那只威风凛凛的立虎。

”以上文字除了诗意的表达,甚至进入哲学的境界了。

歌德说,生活是上帝的作坊,他在那里的创造,远比所有文学家都更生动和更富有想象力。

文学就是细节,群峰散文中的一些细节,非亲历者包括我这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城市人,是打死也想不出来的。

一些细节甚至对今天的官员有深刻的值得深思的启迪:不要轻易认为你已经很努力很亲民很细致地为老百姓着想了。

当年,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为青年刘群峰发来录取通知书,校方写的极热情极周到极温暖,作风好极了。

他们一定想不到,这份通知书却让刘群峰和全家着实紧张了一阵子。

“晚上,凡知道消息的亲朋好友都来庆贺了!笑语声中,屋里的板凳一时都短缺起来,都在对那录取通知书进行传阅,只见那上面说,乘火车到北京站后,再转乘103电车去北京西郊。

这时就傻了眼,那电车是啥模样呢?幸好听说‘张大学’(其老师)回公社来办点事,于是母亲就让人去把他请到家来,主要是介绍一下电车是怎么回事。

”可见,中央民族大学那么亲民的一份录取通知书,对于完全不知电车为何物的山里娃刘群峰来说,还是有些“不接地气”。

不过,让民族大学在通知书里认真形象地把电车解释一通,那也是很要命的事情。

启悟之二:一切文学都是从“伤口”生长的。

平庸的,“正常”的,无爱无恨无激情的,随波逐流的生活,它当然也是一种文学的表述形态。

但真正激发、催生、创造文学的——哪怕是一封信一篇日记,哪怕是其中三个并排的“!!!”一定是生活中出了什么“意外”,生命中出现了一个“伤口”——也就是突然到来、猝不及防的甜蜜或痛苦。

别忘了,在很多情况下,甜蜜也是“伤口”,甚至是更深更痛的伤口。

当原始部落的某酋长得到或失去他最喜爱的第九个妻子、美貌如花披着兽皮的西施时,突然间仰天长啸发出一阵激越的吼声。

我们可以认定,那就是人类诗歌、音乐、小说,包括刘群峰散文的起源了。

“伤口”有一种痛或一种爱,抒发出来才能表达和缓解。

刘群峰的文字,常有惊人的突兀之处,写至父亲去世时的悲哀:“因为父亲走了,我们兄妹几个全都成了他的遗物。

”一句话,重得让人心痛。

写到黑石头中学的住宿生活,饥饿是透过一个细节表现的:“正餐时,常见在大锅白菜汤或洋芋汤,凭饭票打。

有时锅里可能没啥内容了,但有同学还在向师傅央求:多捞点干的吧!这时师傅就会红眉毛绿眼睛地砍过来:还有哪样干的嘛?不信你脱了裤子下去捞!”写到做乡村教师的母亲,因为天天批改作业,她才可以用一盏有玻璃罩的煤油灯。

而公家的煤油灯是没有罩的,因为常会被人不小心打碎,到镇上去买还要“走后门”。

呵,群峰书中那些记忆,真是不堪回首。

外省人绝不会想到,用棕树皮做鞋垫。

而母亲在做这类艰辛的女红时,依然充满着享受般的美感:“母亲也常会在心闲时,找来一些棕树皮,用针线钉牢……剪成鞋垫图样,再用皮来镶了边,粘上各色的花布,之后就可以穿针引线地做鞋垫了。

”在剪着棕树皮时,母亲不时还会哼起一些歌曲来:“山茶那个花来嘛山茶花,十呀个大姐采山茶……”“祝红军,向北方,一路平安无阻挡……”刘群峰还纪录了许多山歌,令人陶醉:“马摆大山高又高,威宁街上卖葡萄。

别人来买抬高价,小妹来买让三毛。

”读罢觉得这小伙子还是太抠门了,太不爷儿们了。

而另一首小妹唱的,却真是叫人感动:“好股凉水出半坡,日头出来照不着。

郎变犀牛来吃水,妹变鲤鱼来汇合。

”还有许多新奇的美感。

其中有在海雀村看到的苗族《大迁徙舞》,那史诗般的舞蹈“追思了苗族先民历尽艰辛终于找到理想家园的漫长历程。

”有赫章大韭菜坪野生的韭菜花,“一眼铺排开去,竟达三万多亩”,“这种美丽是搬不动的,一旦离开了这个环境,或者是无意间改变了它的海拔高度,这韭菜花就会失去那高贵的紫色。

”还有大方城的四十八口井,其中犹为奇特的当数“双水井”,两井相邻,仅咫尺之隔,水质却有天壤之别,左涩右甜,被称为“大水”和“小水”。

“大水”可用来推豆腐、烤酒、泡茶或直接饮用;“小水”就只能用来熬糖、洗菜或洗衣裳了。

如此等等,美不胜收,都在刘群峰的书中。

在“无事乱翻书”的品读中,常常拿起就放不下,显然因为发生了“迷路”——跟着他的叙述渐行渐远,而美丽越来越近。

其实,《品读毕节》给我们的启悟,都属于艺术规律,雷打不动,没有商量余地。

遵而循之,才叫文学,才是文学。

不能给人以来自心灵的温度、痛感或美感的,即使不是伪艺术,也是一堆塑料花,没有香味更没有生命,放久了,只有一层灰尘。

2015年12月于北京(作者系全国知名作家)花费了半天的时间读完了苏童的长篇小说《米》,苏童的作品我接触的不多,以前也只读过他的《河岸》,还是冲着《河岸》这本书的名气去读的,因为它好像获得了很重要的文学奖,至于是什么奖,我也忘得差不多了。

至于《米》却是因为去年在图书馆翻书的时候,就已经见到过这本书的名字,因为简短的一个米字,让我的好奇心不断的膨胀,但是却一直没有心情,不太想读,前天去图书馆转悠,突发兴致,有了读一读它的愿望,索性就拿来读了。

这几天,天气一直阴暗,读了《米》,心情更加阴暗,从头到尾看了一遍,但是说实话,我看的不是太懂,亦或是压根就没看懂。

我感觉这本书讲述的是主人公五龙的一场梦幻之旅。

五龙,一个因为洪水淹没了家乡逼迫的无法生存的乡下年轻人,不得不来城市来寻找他梦想中的场景与生活。

故事从他是爬在运煤的火车上开始的,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到城市的,在半途中他决定下车,于是,他留在了这个记载着他余下的全部岁月的地方——瓦罐街。

瓦罐街,米店,,米店俩女儿,六爷,阿保,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

他的一生都在嫉恨,他的一生都在仇恨中度过,虽然他也曾有过快乐,但是我相信这快乐不是发自内心的。

米是他最喜爱的东西,因为对土地的眷恋,因为对事物的渴求,他的一生中似乎只有米才是他最信任的,他觉得才是最可靠的。

这本书充斥着欲望,衰败,“一个充斥着压抑,变态,疯狂,原始,欲望,丑陋,肮脏的世界在你面前展现让你无从逃避,这就是我的感受。

”这是看完《米》后我在空间里写下的一句话。

我想在多的语言,我也无法描绘了,权且用这一句话概括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