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制定

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制定设备清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其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下面是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以确保清洁工作的高效性和一致性。
一、制定背景设备清洁是维护设备良好状态的基本任务,对于避免事故和损坏设备至关重要。
设备清洁标准操作规程的制定目的在于确保清洁工作的规范化和一致性,提高清洁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标准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设备的清洁工作,包括生产设备、办公设备和实验室设备等。
三、定义1. 设备清洁:指对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洁、消毒、除尘和除杂工作的过程。
2. 清洁剂:指用于清洁设备的化学品或物质。
3. 清洁工具:指用于清洁设备的工具,如刷子、拖把、抹布等。
四、工作要求1. 工作环境要求:设备清洁应在干燥、整洁和光线良好的环境下进行。
2. 清洁频次:根据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清洁需求,设定清洁频次,并建立清洁计划。
3. 清洁方法:根据设备的特点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清洁方法,包括清洁顺序、清洗技巧和使用清洁剂的浓度和用量等。
4. 清洁工具使用:使用适当的清洁工具进行清洁工作,确保工具的清洁和卫生。
5. 清洗剂的选择:根据设备材质和清洗需求,选择合适的清洗剂,并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
6. 清洁操作步骤:a. 准备工作:将设备的插头拔掉,确保安全;将易碎、敏感或重要的部件移出设备。
b. 去除杂物:用清洁工具去除设备表面的杂物和灰尘。
c. 清洗:根据设备的材质和清洗剂的要求,使用适当的清洗剂进行表面和内部的清洗和消毒。
d. 抛光和擦拭:对设备的金属部件使用适当的抛光剂进行抛光,对设备表面使用干净的抹布进行擦拭。
e. 检查:清洁完成后,检查设备表面和内部是否干净,如有残留物或污垢应重新清洗。
f. 还原设备:将清洁结束的设备重新组装,确保各部件的正确放置和安装。
五、工作流程1. 全面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清洁需求。
2. 制定清洁计划,确定清洁频次和工作内容。
3. 培训清洁人员,使其熟悉设备的清洁要求和操作步骤。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确保设备的清洁,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及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适用于准洁净区及一般区设备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设备操作人员、品管人员对本程序的实施负责。
4内容:4.1生产用的锅,将水放满,开启搅拌,然后手刷子清洗干净,或是用生产用水将锅内残余料冲洗干净。
4.2其它的器具用刷子或刮板清除设备内残留物,再用布擦干。
4.3未与产品直接接触的设备,可拆卸部件拆卸后,移至清洗间,用尼龙刷沾清洁剂刷洗,清除各表面粉垢,用抹布沾生产用水擦洗,擦洗干净后。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生产用水反复冲洗,直至无残留物(目测、微生物部分可取样验证)。
4.4设备外表面可用抹布沾生产用水进行擦拭。
4.4.1.消毒方法清洁后,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用75%的乙醇以喷壶喷射的方式对设备进行消毒1次(与原料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喷射到湿为止),干燥后各部件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不可拆卸的部件,可用75%的乙醇循环消毒。
4.4.2清洁、消毒频率4.4.2.1清洁频率4.4.2.1 更换品种或特殊情况随时必须按本规程彻底清洁。
4.4.2.2消毒频率4.4.2.2.1生产结束,生产设备清洁后,按照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4.2.2.2超过消毒时效,按照此消毒方法,对设备彻底消毒。
4.5清洁验证4.5.1清洁后,操作人员填写设备清洁、消毒记录。
品管人员对设备及管道进行目测检查,要求无粉尘、粉垢,无残留物、异物,要求设备内外表面光亮洁净。
经检查合格,由品管员在清洁合格证上签字,表示已清洁合格,车间人员将挂“清洁合格证”标示牌挂在生产设备上。
一般生产区清洁消毒操作规程(含表格)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建立车间一般生产区清洁规程,保证工艺卫生,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车间一般生产区的清洁。
3.职责:操作人员负责操作间的设备、设施的清洁。
QA负责监督检查。
4.控制要求:4.1清洁内容及频次:4.24.3清洁(涤)剂:白猫洗洁精、洗衣液。
4.4清洁用水:饮用水。
4.5清洁方法:4.5.1按《生产废弃物管理规程》转运、清除各种生产废弃物。
4.5.2清洁时应按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先拆后洗、先零后整的顺序清洁。
4.5.3设备、容器(用)具、洁具:按以下规定进行清洁存放。
4.5.3.1设备清洁4.5.3.1.1清洁频率4.5.3.1.1.1设备使用前清洁1次,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洁,更换品种随时清洁。
4.5.3.1.1.2设备维修后进行清洁。
4.5.3.1.2清洁方法4.5.3.1.2.1生产前用饮用水擦试设备各部位表面。
4.5.3.1.2.2生产结束后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碎玻璃、药液,将可拆卸下来的进行清洁。
4.5.3.1.2.3用清洁剂擦去设备的油污或药液,然后用饮用水将设备擦试干净。
4.5.3.1.3购进的新设备首先在非生产区脱去外包装,用清洁布擦掉设备内外的灰尘后方可搬至操作室。
4.5.3.1.4每天清洁、清场后操作者填写设备清洁记录并签字,QA检查合格后签字,贴挂“已清洁”标示卡。
4.5.3.1.5清洁效果评价:设备清洁后目视确认,应无可见污迹或油垢,用手擦试任意部位确认应无灰迹。
4.5.3.1.6清洁工具的清洁与存放照5.3.3执行。
4.5.3.2容器(用)具清洁4.5.3.2.1清洁频率:4.5.3.2.1.1使用后进行1次清洁。
4.5.3.2.1.2更换品种进行清洁。
4.5.3.2.1.3隔批生产或停产超过三天,开工前进行清洁。
4.5.3.2.1.4发生异常,影响产品质量,需进行清洁。
4.5.3.2.1.5超过规定有效期时进行清洁。
4.5.3.2.2清洁方法:4.5.3.2.2.1容器(用)具使用后,用饮用水进行刷洗,污染严重时用少许清洁剂除去污迹或粉垢,再用水冲洗掉清洁剂的残留物。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目的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能够按照规范进行,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生产设备,如机器、仪器、工具、容器等。
2. 基本要求2.1 清洗消毒操作应按照相关卫生标准和要求进行,确保设备表面无油污、灰尘和其他杂质,并保持干净清洁。
2.2 清洗消毒工作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设备更换或停用之前。
2.3 清洗和消毒工作应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并且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
2.4 清洗消毒工作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记录和记录保存。
2.5 清洗和消毒后的设备应保持干燥,并妥善存放以防止再次污染。
3. 清洗消毒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确定清洗消毒时间和人员。
3.1.2 配备所需的清洗消毒工具和设备。
3.1.3 将设备内的残留物和流体排空,并关闭相关阀门。
3.2 清洗操作3.2.1 使用清洁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清洗,可使用喷雾、刷子和布料进行擦拭。
3.2.2 注意清洗设备的细节部位,如接缝、螺纹等。
3.2.3 清洗过程中,保持设备表面湿润,防止清洗液挥发。
3.2.4 清洗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3 消毒操作3.3.1 使用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将设备表面和内部进行消毒,可以使用喷雾或刷子进行擦拭。
3.3.2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确保达到消毒效果。
3.3.3 消毒剂的选择应符合生产设备消毒标准和要求,避免对产品造成污染。
3.3.4 消毒液的使用应根据设备的材质和使用环境酌情选择,避免对设备造成腐蚀作用。
3.4 清洗消毒后的处理3.4.1 将清洗和消毒液排空,并彻底冲洗设备,确保无残留物。
3.4.2 用清洁的布料将设备表面和内部擦干,并保持干燥。
3.4.3 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无残留物和损坏。
3.4.4 将设备妥善存放,避免再次污染和破坏。
4. 记录和记录保存4.1 清洗消毒工作的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将工作记录和记录保存。
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1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Written by起草人:Date日期:Dept. Head Approval 部门主管审核:Date日期:QA Director Approval QA 主管审核:Date日期:Approved by批准:Date日期:Dispense分发:生产部、质量部1.目的建立设备部件、容器的清洁规程,防止工器具污染,确保产品质量。
2.适用范围适用于生产区设备部件和容器的清洁、消毒。
3.责任者车间操作工负责实施,工艺员/现场QA负责检查监督。
4.内容4.1.容器具是指车间内用于存放物料的容器和其他辅助工具。
4.2.洁净区内的容器具使用后,使用者应在清洗间将容器认真清洗干净。
一般生产区使用的容器则在一般生产区的水池中洗涤。
4.3.清洗方法4.3.1.一般生产区的容器4.3.1.1.用饮用水冲洗,对难于清洗的部位可用毛巾或尼龙刷等擦洗,有难洗污垢的要用“白猫”洗涤剂擦洗干净,再用清水冲洗,直到内外壁表面干净,不粘有物料并擦干为止。
4.3.1.2.用饮用水将容器内外表面冲洗干净,倒置沥干。
4.3.1.3.已清洁过容器按定置管理放在挂有“已清洁”状态标志的指定位置,有盖的容器应加盖,无盖的容器应倒置摆放。
页码:文件编号:生效日期: 再版日期:第2页/共2页SOP-SM-01007-1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ubject题目:生产工器具清洁、消毒操作规程Issued by颁发部门:质量部4.3.2.洁净区使用的容器4.3.2.1.生产结束将容器具拿至容器具清洁室,进行清洗。
4.3.2.2.先用饮用水冲除污物。
4.3.2.3.再用浅色丝光毛巾沾取适量“白猫”洗涤剂进行擦洗。
gmp清洁操作规程

gmp清洁操作规程《GMP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GMP清洁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以保障药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二、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GMP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操作。
三、操作程序1. 清洁环境(1)定期清洁生产车间、通风设备、排水口和垃圾处理设施;(2)清洁工作应按照正确的清洁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无残留和交叉污染。
2. 清洁设备(1)生产设备的清洁应在停顿后立即进行,清洁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2)清洁时应使用适量的清洁剂,避免过量使用影响设备功能和药品质量。
3. 清洁工具(1)生产工具、器皿和容器应妥善清洁和消毒,确保安全使用;(2)清洁后的工具和器皿应妥善存放,避免受到污染和损坏。
四、记录和报告1. 清洁操作记录(1)清洁操作应有专人负责,并按照规定的清洁程序进行,记录清洁时间和操作人员;(2)清洁记录应清晰、准确,以备GMP审核和监管部门查阅。
2. 异常情况报告如发现清洁操作中的异常情况,应立即向主管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避免对生产造成影响。
五、培训和督导1. 清洁操作培训(1)清洁操作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清洁操作培训,了解清洁规程和操作要求;(2)清洁操作培训应定期进行,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2. 清洁操作督导(1)主管人员应对清洁操作进行定期督导和检查,确保清洁工作按照规程进行;(2)如发现清洁操作不合规,应立即纠正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六、附则本规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并定期进行评估和修订,以保证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通过《GMP清洁操作规程》的严格执行,可确保生产环境、设备和工具的清洁卫生,为药品的生产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

生产设备清洗消毒操作规程1. 引言为确保生产设备的卫生状况,防止交叉感染和传播疾病,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本文档旨在制定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确保全面、高效、安全地进行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
2. 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机器设备、工具、容器等。
3. 清洗消毒准备在进行清洗消毒前,需要先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准备适当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并按照生产设备的特点和使用频率确定使用的类型和浓度。
- 检查清洁工具的状况,确保其完好无损,如刷子、抹布、喷壶等。
- 检查相关设备和器具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喷洒系统、管道连接等。
- 准备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4. 清洗操作步骤4.1 清洗前准备•关闭设备的电源,并将设备断电,确保安全操作。
•移除可拆卸的零部件,如叶片、过滤器等,并进行单独清洗。
•使用清洁剂将设备表面的污垢和油渍进行浸泡,可以根据需要使用刷子或抹布进行清洗。
•清洗完毕后,用清水彻底冲洗设备表面,确保清洁剂残留物的清除。
4.2 消毒操作•根据消毒剂的说明书,按照正确的浓度配制消毒溶液。
•使用喷壶或喷洒器将消毒溶液均匀喷洒在设备表面,确保覆盖每个角落。
•让消毒溶液停留在设备表面一定时间,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使用清水对设备进行彻底的冲洗,以确保消毒剂的残留物被彻底清除。
4.3 干燥与装配•用干净的抹布或纸巾将设备表面擦干,确保完全干燥。
•检查并确认清洗的零部件已经完全干燥后,进行装配。
•确保装配时每个部件的正确安装位置,如叶片的方向,过滤器的安装位置等。
•确认设备装配完毕后,打开设备的电源,并进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正常工作。
5. 清洗消毒频率清洗消毒的频率应根据生产设备使用的频率和生产环境的卫生要求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设备每日使用后应进行清洗消毒,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需要,如更换生产材料等,应立即进行清洗消毒。
6. 安全注意事项•在清洗消毒操作过程中,应戴上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等,以防止化学物品对身体造成伤害。
设备清洁操作规程

设备清洁操作规程一、目的设备清洁操作规程的目的是确保设备的良好运行和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过程的卫生安全,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并提高生产效率。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生产设备的清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线上的机械设备、仪器仪表等。
三、清洁频率1. 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和生产工艺要求,制定清洁频率计划,并记录在设备清洁记录表中。
2. 对于生产重要设备,应加强清洁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产效率。
四、清洁方法1. 清洁前准备:a. 确保设备已停止运行,并与电源断开连接。
b. 准备清洁工具和清洁剂,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并不会对设备造成损害。
c. 引导员工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2. 清洁步骤:a. 用清洁工具先将设备表面上的污垢和灰尘清除干净,可以使用软刷、布擦或吸尘器等。
b. 根据设备清洁记录表中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清洁剂和清洗方法进行清洗。
c. 对于设备上的细小零件和缝隙,可以使用小刷子或棉签进行清洁,确保彻底而细致。
d. 定期检查设备的过滤器和排水口,清洁或更换损坏的部件。
e. 清洁完毕后,使用清水进行最后的冲洗,确保清洁剂和杂质完全清除。
五、清洁记录1. 每次清洁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填写设备清洁记录表,包括清洁日期、清洁人员、清洁频率、清洁方法等信息。
2. 清洁记录表的审核人员应对清洁工作进行评估,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和风险控制措施。
3. 清洁记录表应保存至少一年的时间,以备查阅和检查。
六、注意事项1. 在进行设备清洁时,要遵循相关的操作规程和安全规定,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需要使用清洁剂时,要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清洁剂,并按照说明书使用,避免不必要的损害和污染。
3. 清洁工具应定期检查和更换,确保其状态良好,避免对设备造成损坏。
4. 清洁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将电源与水或清洁剂接触,以避免电气故障和人身伤害。
七、培训与评估1. 对设备清洁操作规程进行培训,确保操作人员了解清洁要求和操作程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建立一般生产区、十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规程,保证设备的工艺卫生要求,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
2范围:
一般生产区、十万级洁净区、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
3职责:
各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对本规程实施负责,QA监督执行。
4内容:
4.1清洁工具:各区域设备专用抹布、塑料毛刷
4.2清洁剂:洗洁精
4.3消毒剂:75%酒精(单月)、0.2%新洁尔灭溶液(双月)。
4.4清洁频率:使用前已过清洁效期应进行清洁;生产结束后进行清洁;更换品种时进行
清洁;设备维修后进行清洁。
4.5清洁、消毒方法
4.5.1一般生产区设备清洁方法
4.5.1.1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将可拆卸下来的各部件拆卸下来用
饮用水进行清洁。
4.5.1.2用清洁剂将设备的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饮用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1.3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用饮用水擦拭设备各部位表面。
4.5.1.4购进的新设备首先在非生产区脱去外包装,用清洁布擦掉设备内外的灰尘后方可搬
至操作室。
4.5.2十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方法
4.5.2.1用毛刷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
4.5.2.2用清洁剂将设备上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纯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2.3最后用消毒剂进行全面擦拭消毒。
4.5.2.4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用纯水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再用75%酒精进行全面擦
拭消毒。
4.5.2.5新设备进入十万级洁净区时,先在非洁净区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的灰尘、污垢后搬
运至万级洁净区操作室。
4.5.3万级洁净区设备清洁、消毒方法
4.5.3.1先清除设备上的残留物、杂物、废弃物等。
4.5.3.2用清洁剂将设备上油污或污物等擦洗干净,然后用纯水将设备擦拭干净。
4.5.3.3最后用75%酒精全面擦拭各部位。
4.5.3.4直接接触试剂的可拆卸的部件拆卸下来进行清洁后,如果可以进行高压灭菌器,应
进行高压灭菌,121℃,15分钟。
4.5.3.5已过清洁有效期设备清洁、消毒:用纯水对设备表面进行清洁,再用75%酒精对设
备的各部位全面擦拭。
4.5.3.6新设备进入万级洁净区时,先在非洁净区清洁设备的内外表面的灰尘、污垢后搬运
至万级洁净区操作室。
4.6清洁间隔时间:一般生产区设备和十万级洁净区设备在清洁消毒后一周(含清洁当天)
内有效;万级洁净区设备在清洁、消毒后一周内有效。
4.7清洁记录:设备清洁应填写《设备清洁记录》,操作者签名后,由QA检查合格后挂“已
清洁”标示,并注明操作人、作业日期、有效期至。
4.8清洁效果评价:设备清洁后目视确认,无可见污迹或油垢,用手擦拭任意部位应确认
无灭迹。
4.9清洁工具处理:清洁工具使用后立即清洁干净,洁净区设备专用抹布清洁后应最后存
放于各区域洁具间指定位置备用。
5相关文件:无
6记录:
6.1《设备清洁记录》FSD-ER-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