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OM标准及医学影像设备
dicom协议

dicom协议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是医学影像领域的国际标准协议,它规定了医学影像数据的存储、传输和显示等方面的标准,为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DICOM协议最初是由美国国家电子制造商协会(NEMA)发起制定的,旨在解决医学影像设备之间互联互通的问题。
DICOM协议的出现,标志着医学影像数字化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不仅统一了医学影像数据的格式和传输方式,而且还为医学影像的信息管理和应用提供了标准化的基础。
DICOM协议的核心是其数据模型和数据格式。
在DICOM协议中,医学影像数据被组织成一系列的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包含一组与患者、设备、图像内容等相关的属性信息,这些属性信息以标准的数据元素格式进行描述和编码,从而实现了医学影像数据的结构化存储和传输。
与此同时,DICOM协议还规定了医学影像数据的传输方式和网络通信协议。
通过DICOM协议,不同厂商生产的医学影像设备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医学影像数据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进行可靠、安全、高效的传输,为医疗机构和医生提供了更加便捷和准确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服务。
DICOM协议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学影像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它还在医学影像信息系统(PACS)和医学信息系统(RIS)等医疗信息化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DICOM协议,不同的医学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医学影像数据的共享和集成,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和便捷的医学影像服务。
除此之外,DICOM协议还在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DICOM协议,医学研究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和共享大量的医学影像数据,为医学研究和临床试验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促进了医学科研的进步和医学技术的创新。
总的来说,DICOM协议作为医学影像领域的国际标准协议,已经成为医学影像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基础和核心技术,它为医学影像的存储、传输、显示和管理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医疗信息化的进步。
DICOM的名词解释

DICOM的名词解释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一种用于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
DICOM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影像设备、医疗信息系统和图像处理软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DICOM标准中一些常用的名词和概念。
1. DICOM图像DICOM图像是医学成像设备生成的二维或三维图像,如CT扫描、X射线片、核磁共振图像等。
DICOM图像文件通常以.dcm为扩展名,并包含了图像本身的像素数据以及与图像相关的患者信息、设备信息等。
DICOM图像具有跨平台、互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医疗设备和软件中进行传输、显示和分析。
2. DICOM文件格式DICOM文件格式定义了图像和相关信息在存储和传输中的组织方式。
DICOM文件由一系列的数据元素(Data Element)组成,每个数据元素包含了一个标签、一个值和一些描述信息。
标签用于唯一标识每个数据元素,而值则存储了具体的信息。
DICOM文件采用二进制格式存储,可以通过解析文件头部的元数据来获取图像本身的像素数据。
3. DICOM标准DICOM标准由美国医学影像与生物工程学会(ACR-NEMA)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同制定,旨在促进医学图像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
DICOM 标准规定了医学图像的格式、传输协议、数据元素的定义等内容,确保了不同厂商的设备和软件能够正确读取和解析DICOM图像。
DICOM标准的持续更新和演进,使其成为了医学影像行业的重要基础。
4. DICOM服务DICOM服务定义了医学影像设备和信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和协议。
常见的DICOM服务包括图像查询检索服务(C-FIND)、图像存储服务(C-STORE)、图像传输服务(C-MOVE)等。
这些服务通过网络协议(如TCP/IP)实现,允许不同设备之间的图像传输、共享和查询。
DICOM服务的实现,使得医学影像数据能够在不同地点和时间进行远程交流和访问。
简单易懂的DICOM简介

简单易懂的DICOM简介A、DICOM是什么?(图一)在现代化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医疗服务的水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物质生活的提升后,维护人们健康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相对而言,社会大众也会更进一步要求更迅速、更简单、无痛苦的医疗技术。
然而,医疗服务可说是一个科学研究应用的终极目标,故医疗水准的提升并非只是一个狭隘的单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不同领域的科技渐渐进入医院的大门,同时也在这多样化新观念的激盪下,发展出一个接一个的革命性演进,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最惊人的,当属结合了时下热门的网络、通讯、电脑和医疗的DICOM。
虽然DICOM的威力是如此的惊人,但以目前国内医疗院所而言,所谓DICOM云云,往往尚停留在镜花水月的阶段,若想深入了解DICOM,又缺乏正确充足的讯息资源,就算找到得来不易的资源,也往往被庞杂艰涩的技术资料给哧退,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并为提升国内医疗水准尽一份心力,基于我们多年对DICOM规格的钻研,及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下我们将利用短短的时间将DICOM的重要观念及精华介绍给各位。
要了解DICOM是什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它的英文缩写DICOM =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由字面上来解释,第一、DICOM的发展背景完全是针对医学应用领域来开发的;第二、适用对象是数位化的医学影像,所谓数位化的医学影像,是可以撷取并显示在电脑中的影像;第三、也就是整个DICOM规格的核心,是在于『通讯』这个观念上。
将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简单的将DICOM定义为「医学影像仪器和软体间共通的通讯规格」。
这样子说也许还不能清楚的表达DICOM的能力所在,让我们简单的举一个例子,DICOM 其实就是仪器和电脑用的共同语言。
像我们出国时,不管遇到什么国家的人,最先都会以英文来尝试和他沟通,在医院整体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各种不同厂牌的仪器和软体就如一个小国家般拥有自己的语言。
简单易懂的DICOM简介

简单易懂的DICOM简介A、DICOM是什么?(图一)在现代化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医疗服务的水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在物质生活的提升后,维护人们健康的难度也随之增加。
相对而言,社会大众也会更进一步要求更迅速、更简单、无痛苦的医疗技术。
然而,医疗服务可说是一个科学研究应用的终极目标,故医疗水准的提升并非只是一个狭隘的单方向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不同领域的科技渐渐进入医院的大门,同时也在这多样化新观念的激盪下,发展出一个接一个的革命性演进,在这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目前发展速度最惊人的,当属结合了时下热门的网络、通讯、电脑和医疗的DICOM。
虽然DICOM的威力是如此的惊人,但以目前国内医疗院所而言,所谓DICOM云云,往往尚停留在镜花水月的阶段,若想深入了解DICOM,又缺乏正确充足的讯息资源,就算找到得来不易的资源,也往往被庞杂艰涩的技术资料给哧退,为了解决这些困难,并为提升国内医疗水准尽一份心力,基于我们多年对DICOM规格的钻研,及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以下我们将利用短短的时间将DICOM的重要观念及精华介绍给各位。
要了解DICOM是什么,首先让我们先看一下它的英文缩写DICOM =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 in medicine。
由字面上来解释,第一、DICOM的发展背景完全是针对医学应用领域来开发的;第二、适用对象是数位化的医学影像,所谓数位化的医学影像,是可以撷取并显示在电脑中的影像;第三、也就是整个DICOM规格的核心,是在于『通讯』这个观念上。
将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简单的将DICOM定义为「医学影像仪器和软体间共通的通讯规格」。
这样子说也许还不能清楚的表达DICOM的能力所在,让我们简单的举一个例子,DICOM 其实就是仪器和电脑用的共同语言。
像我们出国时,不管遇到什么国家的人,最先都会以英文来尝试和他沟通,在医院整体的环境中也是如此,各种不同厂牌的仪器和软体就如一个小国家般拥有自己的语言。
最新第四章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标准DICOM - 第六章医学影像传输标准与应用.-药学医学精品资料

信息对象定义
•数据元素
数据集 (Data Set) 数据集 传输顺序
•数据元素(Data Element) •· · ·
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 (Data Element) (Data Element)
数据元素 (Data Element)
P131
第一部分:概述 第二部分:兼容性 第四部分: 服务类说明 第三部分: 信息对象 第十一部分:介 质存储应用概览
第五部分:数据结构和语义 第六部分:数据字典 第七部分:消息交换 (网络操作) 第十部分 :介质存储和文件 格式 其余部分 第八部分: 网络支持 TCP/IP&OSI 第九部 分: 点对点 特殊媒质格式 和 物理介质
第四章 医学图像存储与传输标 准DICOM
为什么要实施DICOM标准
• 数字化影像设备的出现,如CT设备等的产生使 得医学影像能够直接从检查设备中获取
•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容量数字信息的存储、
通讯和显示都能够实现
•由此产生了制定图像格式标准及相应通讯 传输标准的需求
什么是DICOM
DICOM 是 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的英文 缩写,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标准
DICOM框架
4.1.3 DICOM技术特点
DICOM是一种有层次的医学图像传输标准,它 根据医学图像的传输以及面向对象的要求, 将标准按层次定义 按照DICOM标准的内容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分 析
①DICOM消息交换的网络支持层(DICOM第八部 分) 这部分处于最低层,是其它层次的基础 其中主要定义: 医学图像及相关信息的网络传输协议
医疗器械必之概念———DICOM及工作过程

DICOM概念及工作过程医疗器械维修联盟微信号:MedicalServices(一)、DICOM的由来DICOM是英文Digital Imaging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 的缩写。
从字面上来解释,第一,应用对象是数字化的医学图像,第二,也就是DICOM规范的核心是“通信”。
综上所述,DICOM可以解释为“医学数字化图像通信/交流的共同规格”。
这个规格是如何产生的呢?我们可以回顾以下DICOM产生的历史。
在1982年,见于各种医疗影像设备间无法进行信息交流,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和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 (NEMA)这两个组织决定共同成立一个委员会称为ACR-NEMA,致力于制定医学影像设备间共同的通信/交流模范。
于1985年和1988年发表了两套规范(ACR-NEMA 1.0 和ACR-NEMA 2.0)。
然而因为技术上的不成熟,这些规模并没有被广泛采用。
但是这些努力吸引了GE等许多世界著名的医疗影像设备制造商的关注及加入。
终于在1993年发表了一套统一的规范,正式命名为DICOM3.0规范。
此规范一经公布立即被众多的厂商及机构采用。
DICOM也吸纳各方人才,从不同专业角度添加DICOM的规范范畴和深度,逐渐演变称为今天的局面。
从DICOM被采用情况来看,DICOM虽然是在美国产生、发展的,但已被欧洲各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接受,并被列入国家标准。
在我国,DICOM是唯一被接受的医疗影像国际规范。
DICOM已经成为国际医疗影像设备的图像通信/交流的唯一规范。
(二)、为什么要采用DICOM从医院的管理角度来说,参照欧美各国经验,如能由上而下在整个医院建立DICOM化的环境,再依据部门需要建立不同特色的子系统以适应科室需要,就能在医院形成统一的影像规模,做到医院添加新设备时“即插即用”。
对MR、CT设备产生的DICOM格式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4年版

对MR 、CT 设备产生的DICOM 格式医学图像处理软件本注册标准规定了对MR、CT 设备产生的DICOM 格式医学图像处理软件的产品分类与命名、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
产品用于对来源于单模式或多模式的医学影像进行处理。
在医院手术室使用,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使用,不得在家用环境和非专业医生进行操作。
本产品的目标患者人群为所有需要手术的患者,包括成人、儿童等。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引用标准顺序: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
GB 2894-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YY/T 0664-2008 医疗器械软件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 25000.1-2010 软件工程软件产品质量要求与评价(SQuaRE) SQuaRE 指南GB/T 25000.51-2016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第51 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的质YY/T 0466.1-2009YY/T 0316-2016YY/T 0287-2017YY/T 1406.1-2016量要求和测试细则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 1 部分:通用要求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医疗器械质量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医疗器械软件第1 部分:YY/T0316 应用与医疗器械软件的指南结构组成:本产品是软件产品,载体为光盘,产品主要包括 DICOM 模块、三维显示模块、划线功能模块、测量模块。
型号规格为:YX-001软件发布版本:V1.0软件安全性级别:A 级。
DICOM标准简介

DICOM标准简介1前言 (2)1.1 DICOM标准的发展背景 (3)1.2 DICOM3.0标准发展现状 (3)1.3 RT图像 (4)1.4 RT剂量 (4)1.5 RT结构集 (5)1.6 RT计划 (5)2 DICOM标准概述 (6)2.1 什么是DICOM? (6)2.2 标准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7)2.3 标准的组成 (9)2.4 应用 (12)3 DICOM信息模型和信息定义 (14)3.1 概述 (14)3.2 数据组织形式 (14)3.3 信息对象定义(IOD) (18)3.4 图像信息模型 (19)3.5 总结 (21)4 DICOM消息交换和网络通信 (22)4.1 DICOM网络的层次模型 (22)4.2 工作过程 (23)4.3 数据结构 (24)4.4 DIMSE联系协议 (25)4.5 结束语 (26)5 DICOM介质存储功能与文件格式 (27)5.1 介质存储模型简述 (27)5.2 介质存储SOP类及信息对象定义IOD (28)5.3 目录结构 (29)5.4 文件格式 (30)5.5 介质存储应用卷宗与可用的存储介质 (32)6医学图像的信息组织及其表现 (33)6.1 图像编码格式 (33)6.2 压缩方法简述 (34)6.3 灰度显示 (36)6.4 结束语 (39)1前言1993年正式发布了DICOM3.0标准,在1994年北美放射学会会议上,就有学者提出必须制定一套放射治疗数据(如射束参数、治疗计划和剂量等)在各种设备上传输的标准。
放疗科通常有多个厂家的产品,如果要分别开发这些设备间专用的接口技术难度大、成本高,这不仅增加用户的负担,而且不利于放疗科设备的集成化。
这次RSNA会议特别成立一个工作组,即后来的第七工作组,负责DICOM RT(DICOM Radiotherapy)标准的制定。
参加这个工作组的成员包括放疗设备制造厂家、专业学术团体和IEC的相关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COM标准1.定义DICOM(Digital Imaging and Communications in Medicine)即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是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国际标准(ISO 12052)。
它定义了质量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可用于数据交换的医学图像格式。
2.历史在1970年代,随着以CT为代表的数字成像诊断设备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美国放射学院(ACR)和国家电气制造协会(NEMA)在1983年成立了一个联合委员会,以制定相应规范。
ACR-NEMA联合委员会于1985年发布了最初的1.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5),又分别于1986年10月和和1988年1月发布了校订No.1和校订No.2。
1988年该委员会推出2.0版本(ACR-NEMA Standards Publications NO.300-1988),到1993年发布的DICOM标准3.0,已发展成为医学影像信息学领域的国际通用标准。
3.目的(1)推动不同制造商的设备间数字图像信息通信标准的建立。
(2)促进和扩展图片归档及通讯系统(PACS),使它可以与其它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交互。
(3)允许广泛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诊断设备创建统一的诊断信息数据库。
4.意义DICOM标准中涵盖了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几乎所有信息交换的协议;以开放互联的架构和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了一套包含各种类型的医学诊断图像及其相关的分析、报告等信息的对象集;定义了用于信息传递、交换的服务类与命令集,以及消息的标准响应;详述了唯一标识各类信息对象的技术;提供了应用于网络环境(OSI或TCP/IP)的服务支持;结构化地定义了制造厂商的兼容性声明。
DICOM标准的推出与实现,大大简化了医学影像信息交换的实现,推动了远程放射学系统、图像管理与通信系统(PACS)的研究与发展,并且由于DICOM的开放性与互联性,使得与其它医学应用系统(HIS、RIS等)的集成成为可能。
5.DICOM数据结构和文件格式DICOM定义了数据集(Data Set)来保存信息对象定义(IOD),数据集又由多个数据元素(Data Element)组成。
每个数据元素描述一条信息,它由对应的标记(8位16进制数,如(0008,0016),前4位是组号(Group Number),后十位是元素号(Element Number)唯一确定DICOM数据元素分为两种,即:标准(Standard)数据元素,组号为偶数,含义在标准中已定义。
私有(Private)数据元素,组号为奇数,其描述信息的内容由用户定义。
6.特点(1)它对于一个网络环境是可用的。
前几个版本只在点对点的环境中可用;对于在网络环境中的操作,需要一个网络接口单元(NIU)。
DICOM版本3.0支持在网络环境中使用标准的网络协议的操作,如OSI和TCP/IP。
(2)它详细说明了声称与标准兼容的设备如何对命令做出应答和数据如何被交换。
前面几个版本在传输数据上受到限制,但DICOM 3.0通过服务类别的概念,指定了命令和相关数据的语义。
(3)它详述了兼容性的等级。
前面的版本指定了兼容性等级的最小集合。
DICOM3.0清楚地描述了一个实现者必须如何构造一个与所选的特殊选项兼容的声明。
(4)它按照多部分的文档结构来组织。
通过简化新特性的增加,这种结构使标准在迅速发展的环境中的演变更为容易。
ISO指示--定义如何去构造多部分文档--已经加入到DICOM标准的构造中。
(5)它提出了明确的信息对象,并不只是针对图象和图形,还有研究、报告等。
(6)它为唯一地识别任何信息对象指定了一个确定的技术。
这促进了在网络上运作的信息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明确定义。
一、X线1)原理X线是一种电磁波,具有一定的波长和频率,具有波粒二重性,X线成像利用了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发生能量转换,突出了微粒性。
2)分类X线检查可以分为普通X线检查、造影检查、数字X线检查三个方面。
3)普通X线检查1.透视定义:利用X线的荧光作用,将被检病人位于荧光屏(或影像增强器)和X线管之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荧光屏上形成影像。
特点:经济、省时、动态观察。
但影像细节显示不够清晰,不利于防护。
2.普通X线摄影定义:将人体放在X线管和屏-片组合之间,X线穿过人体之后在胶片上形成潜影,胶片再经冲洗得到照片影像。
所得到的照片称平片。
是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
优点:1.照片影像空间分辨力较高,图像清晰。
2.对于厚度较大的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部位病变容易显示。
3.照片作为永久记录,可长期保存,利于复查对比观察和会诊。
4.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较少,利于X线防护。
缺点: 1.照片是一个二维图像,在前后方向上组织结构互相重叠,为立体观察病灶,一般需要作互相垂直的两个方位摄影或加摄斜位。
2.照片仅是瞬间影像,不能实时动态观察器官的功能情况。
4)造影检查定义:指人工地将对比剂引入人体内,摄片或透视以显示组织器官的形态及功能的检查技术。
普通平片影像的产生依赖于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密度或厚度不同,对X线的吸收程度的差异,即自然对比。
但是人体内很多器官和组织缺乏自然对比,平片很难显示,造影检查扩大了X线的诊断范围,提供了平片所不具备的信息。
优缺点:造影检查最大的优点是使人体内很多缺乏自然对比的器官和组织如血管、肾盂、输尿管等于造影后形成明显对比,扩大了X 线的诊断范围。
不足之处是造影剂对少数病人有副反应。
5)数字X 线检查技术1. 分类:数字X 线检查技术包括计算机X 线摄影(CR)、数字X 线摄影(D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2.CR :应用影像板(IP)替代胶片吸收穿过人体的X 线信息,记录在IP 上的影像信息经激光扫描读取,然后经过光电转换,把信息经过计算机处理,形成数字影像。
3. DR :又称直接数字X 线摄影,是指采用一维或二维X 线探测器直接将X 线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数字化摄影的方法。
X 线穿过人体后以平板探测器(FPD )探测,并通过平板探测器后面的电路把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形成数字影像。
CR 系统示意图4. DSA :将注入对比剂前后的图像分别经影像增强器增强,摄像机扫描而矩阵化,再经A/D 转换成数字矩阵贮存于计算机,两者相减,再经D/A 转换成模拟减影影像。
二、CT1)定义CT 是用X 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 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
2)优点1、密度分辨力高,可直接显示X 线检查无法显示的器官和病变。
DR 系统示意图DSA 成像示意图2、检查方便、迅速而安全,可对急症在短期内重复检查。
3、克服了传统X线平片影像重叠,相邻器官组织密度差异不大而不能形成对比图像,软组织构成器官不能显影或显影不佳等缺点。
和核素扫描及超声图像相比,CT图像清晰,解剖关系明确,病变显示好。
5、可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的密度或灰度调节到适合观察某种组织或病变,而X线照片各部影像密度是不能调节的。
6、必要时可以加做增强扫描,使图像更为清晰。
3)缺点1.辐射剂量较普通X线机大,故怀孕妇女不能做CT检查。
2.有些部位骨骼伪影太多,影响其周围软组织结构的显示。
(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
)3.受呼吸运动的影响,容易漏诊小的病状,如肺、肝脏等。
4)适应症状1、神经系统病变:如颅脑外伤、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等,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包肿瘤、心包积液等的诊断。
3、胸部病变:对肺部创伤、感染性病变、肿瘤等均匀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4、腹部器官:对于实质性器官肝脏、胆囊、脾脏、胰腺、肾脏、肾上腺等器官显示清晰,对于肿瘤、感染及创伤能清晰的显示解剖的准确部位病变程度。
5、盆腔脏器:已成为卵巢、宫颈和子宫、膀胱、精囊、前列腺和直肠肿瘤的诊断,临床分期和放射治疗设计的重要手段。
7、肝脏病变:慢性肝炎、肝硬化并存在可疑病变或肝癌的患者。
三、核磁共振成像(MRI)1)定义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
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
2)优点1.MRI对人体没有电离辐射损伤;2.MRI能获得原生三维断面成像而无需重建就可获得多方位的图像;3.软组织结构显示清晰,对中枢神经系统、膀胱、直肠、子宫、阴道、关节、肌肉等检查优于CT。
4.多序列成像、多种图像类型,为明确病变性质提供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3)缺点1.和CT一样,MRI也是影像诊断,很多病变单凭MRI仍难以确诊,不像内窥镜可同时获得影像和病理两方面的诊断;2.对肺部的检查不优于X线或CT检查,对肝脏、胰腺、肾上腺、前列腺的检查比CT优越,但费用要高昂得多;3.对胃肠道的病变不如内窥镜检查;4.对骨折的诊断的敏感性不如CT及X线平片;5.体内留有金属物品者不宜接受MRI。
6. 危重病人不宜做7.妊娠3个月内者除非必须,不推荐进行MRI检查8.带有心脏起搏器者不能进行MRI检查,也不能靠近MRI设备9.多数MRI设备检查空间较为封闭,部分患者因恐惧不能配合完成检查10.检查所需时间较长4)适应症状1、神经系统病变:如脑梗塞、脑肿瘤、炎症、变性病、先天畸形、外伤等。
2、心血管系统:可用于心脏病、心肌病、心包肿瘤、心包积液以及附壁血栓、内膜片的剥离等的诊断。
3、胸部病变:纵隔内的肿物、淋巴结以及胸膜病变等。
4、腹部器官:肝癌、肝血管瘤及肝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腹内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尤其是腹膜后的病变。
5、盆腔脏器;子宫肌瘤、子宫其它肿瘤、卵巢肿瘤,盆腔内包块的定性定位,直肠、前列腺和膀胱的肿物等。
6、骨与关节:骨内感染、肿瘤、外伤的诊断与病变范围,尤其对一些细微的改变如骨挫伤等有较大价值,关节内软骨、韧带、半月板、滑膜、滑液囊等病变及骨髓病变有较高诊断价值。
7、全身软组织病变:无论来源于神经、血管、淋巴管、肌肉、结缔组织的肿瘤、感染、变性病变等,皆可做出较为准确的定位、定性的诊断。
四、B超超声:人耳的听觉范围有限度,只能对20-20000赫兹的声音有感觉,20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无法听到,这种声音称为超声。
1)原理和普通的声音一样,超声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相同的障碍物就会产生不相同的回声,人们通过仪器将这种回声收集并显示在屏幕上,可以用来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
利用这种原理,人们将超声波用于诊断和治疗人体疾病。
2)优点1、B超检查是超声检查是一种无放射性损伤的检查,这是和CT相比最大的优点,属于无创性检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