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侵华战争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史)

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华史)一、知识线索: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1949年)将近110年的历史,是列强侵华的历史,在此期间列强发动了六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使中华民族两次面临“危亡的关头”,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使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中国的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二、知识回顾第一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列强侵略:1、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列强的侵略: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此阶段的侵略特点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凭借船坚炮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商品输出为主。
列强的侵略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典型事件:(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0——184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导火线:虎门销烟爆发的标志: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正式开始。
重大事件: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重要战役及爱国将领:虎门战役关天培人民抗战: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定海战役葛云飞宁波黑水党抗英斗争吴淞战役陈化成镇江战役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最大的影响: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根本原因:英、法等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要求修约,遭到拒绝,就再次发动侵略战争。
导火线: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
重大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2、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度时期的侵略。
这一时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一、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借口:林则徐禁烟侵略国家:英国地区:战争主要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人物:关天培重要事件: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条约:《南京条约》(时间、内容)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
地区:战争主要在广东和京津地区,北京被攻陷。
重要事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根本原因:日本为了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侵略国家:日本地区:主要在朝鲜、黄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进行人物:邓世昌、丁汝昌主要事件:黄海海战(大东沟)、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条约:《马关条约》(时间、人物、内容)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根本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侵略国家:英、法、美、俄、德、日、意、奥地区:主要在京津地区进行,北京再次被攻陷。
主要战役:廊坊战役条约:《辛丑条约》(时间、国家、内容、影响)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列强侵华格局1、19世纪初期: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在鸦片战争中率先侵入中国,并在以后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侵略优势。
2、19世纪中期:俄、法、美、德相继侵入,它们一面勾结加深对华侵略,一面互相争夺侵略利益。
3、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开始瓜分中国,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使清政府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4、一战期间:日本出兵中国山东,并攫取德国在山东的一切侵略权益,势力迅速上升,已与英国相匹敌,几乎打破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割据。
5、一战后:在美国的操纵下,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被迫妥协,中国又回复到被列强共同宰割的局面。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
![列强侵略中国史实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ab4bc6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14.png)
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归纳列强侵华手段多种多样。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1、发动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7-1895.4):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⑤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1937.7-1945.8):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二)政治侵略:1、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1)各时期列强强迫中国签定的条约(1)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爱珲条约》、中英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二十一条”(6)解放战争时期:《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2)各个列强签定的条约(1)英国:《南京条约》(1842)、《南京条约》附件(1843)、《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2)法国:《黄埔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辛丑条约》(1901年)(3)美国:《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辛丑条约》(1901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1946)(4)日本:《马关条约》(1895)、《辛丑条约》(1901)、《二十一条》(1915年)、(5)沙俄:《爱珲条约》(1858)、《天津条约》(1858)、《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中俄改订条约》(1881)、《辛丑条约》(1901)、3)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1)割地类条约。
中国近代现代史 列强侵华

列强侵华——主要侵华战争概述鸦片战争背景:①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危机四伏②那时,中国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正在缓慢发展,而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
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十分严重。
③清朝政治的腐败日益暴露。
阶级矛盾激化,农民的反抗斗争越来越激烈。
④正当清朝衰落时,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法美等国的工业革命也相继发展起来。
他们为夺取更多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扩张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从18世纪中期起,在中国对外贸易国里,英国居首位。
英国卖给中国的主要商品是呢绒、棉布等,中国卖给英国的主要商品是茶叶、生丝、药材等。
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鸦片输入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湖广总督林则徐、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述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情辞恳切。
道光帝深受震动,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
林则徐到达广州,得到两广总督邓廷桢的支持,迅速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禁烟运动轰轰烈烈的展开了。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英国和美国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这是中国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
领导禁烟运动的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
鸦片战争的经过:英国政府决定对中国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
1840年6月,英国舰队驶进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进行挑衅,鸦片战争开始。
英军见林则徐在广东戒备森严,就沿海北犯,到达天津白河口。
直隶总督琦善同英军谈判,向英军保证,只要英军退回广东,清政府一定惩治林则徐。
不久,英军撤退。
道光帝将林则徐革职查办,该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同英军谈判。
1841年初,英军扩大侵华战争。
英军侵占了广东香港岛,又攻占了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
关于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

关于近代史列强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请回答:1、结合中国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侵华战争及不平等条约说明中国怎样从封建社会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这一过程给我们的启示?答:一、①③④(战争名称、时间、条约、影响)二、启示:这一过程使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要使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提高我们的综合国力。
2、英国参与发动战争:①②④3、法国参与发动战争:②④4、日本参与发动战争:③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5、外国侵略者兵临北京城下的战争(使国宝流失的战争):②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关于反抗外来侵略的两次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关于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②中俄《瑷珲条约》③中俄《北京条约》④中日《马关条约》⑤《辛丑条约》请回答:1、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的条约:①②③④2、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的国家:英、日、俄3、近代史上三大不平等条约:①④⑤4、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①5、近代史上割地最多的条约:②6、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⑤7、最早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④8、近代史上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三位一体的条约:①④9、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使清朝名存实亡的/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⑤10、三大不平等条约在中国近代社会性质演变中有什么危害?(用一句话概括)答: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结合三大不平等条约的危害,谈一谈你的认识?答:①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②使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

第13、15课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冯磊 2.22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要点补充】1.《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⑴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
⑵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⑷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⑸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辛丑条约》是列强加给中国的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衰败;外国军队长期驻扎在中国的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设置特殊性质的使馆区,以武力为后盾的公使团,开始凌驾于清政府之上;改变清政府外交机构的地位,更加强了列强向中国勒索、发号施令的权利;严厉“惩凶”以及为德公使建立牌坊等,极大地损害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企图永远奴役中国人民。
这个条约的订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2.结合史分析,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的继续和扩大:原因:都是要打开中国的大门,扩大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继续:性质:两次战争,对外国而言:非正义的侵略战对中国而言:正义的自卫反击战后果:都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签订了不清等条约1 参战的国家变多2 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变多,开放的口岸变多扩大: 3 侵略势力逐步由沿海深入内陆4.影响:政治上:第一次是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资本主义列强侵华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一资本主义列强侵华一、知识归类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过程⑴开始: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等的签订;⑵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条约的签订;⑶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⑷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
2、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840—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日本侵华战争(1931—1945年)。
3、近代列强强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⑴清朝晚期;⑵北洋政府时期;⑶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归纳条约特点:如首先明确规定传教权的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的条约;中国内河航运权最先被破坏的条约;灭亡中国的条约等4、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割占(结合地图)⑴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租新界⑵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1895年《马关条约》)⑶俄国:19世纪50—80年代,割占我国东北和西北大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5、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结合地图)⑴《南京条约》;⑵《天津条约》;⑶《北京条约》;⑷《马关条约》。
*中国近代何处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多?列强是怎样逐渐进入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据图指出)有人说通过这些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人也从西方学了不少好东西?这话有道理吗?6、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表现⑴攫取海关管理权。
⑵对华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⑶贩卖华工。
⑷早期资本输出。
⑸大规模的资本输出。
*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可分为哪两个阶段?其侵略重点有何变化?清政府借外债和今天我们引进外资有区别吗?9、列强对近现代中国革命的镇压(表现)⑴绞杀太平天国运动;⑵绞杀义和团运动;⑶破坏辛亥革命;⑷破坏和镇压国民革命运动;⑸扶蒋反共;⑹干涉新中国内政10、列强在华矛盾的表现⑴“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⑵对中国铁路修筑权的争夺;⑶三国干涉还辽;⑷日俄战争;⑸分别扶植各派军阀割据一方。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改变对华贸易不利局面,1820-1840年,中国年均外流白银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图为停泊在广东海面的英国鸦片趸船。
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将收缴英、美等国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随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7月,英军侵占镇江。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美国侵略军 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逐渐侵入中国广西、云南等地区。
条约简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掠夺租界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
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租界,到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在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图为上海公共租界。
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
图为天津日租界。
1853年4月,英、美等国以“保护侨民”为名组织上海义勇队,后称万国商团,成为租界当局的准军事化武装。
图为1884年的上海万国商团。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图为1897年英商在上海开办的怡和纱厂。
获取协定关税等特权,逐渐控制并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图为1894年的中国海关。
把中国变成原料掠夺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图为美国美孚行的“洋油” 运销中国内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准备
日本准备
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喻 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 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 君临印度。 ——吉田松阴(1855年) 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计划武力攻取中国 沿海地区并划归日本版图,然后进一步肢解中国, 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的方案。 1893年决定成立战时大本营,完成了侵略中、 朝的战争准备。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由孙中山领导 。1894年11月24日成立于美国檀香山。目的在于推翻清 王朝的统治。 1895年,兴中会组织发动广州起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试问中国勇气?
——民族危机与民族亢奋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住天。 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子不是人所添。 如不信,仔细观,鬼子眼珠俱发蓝。 神也怒,仙也烦,一等下山把拳传。 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 不用兵,只用拳,要废鬼子不为难。 挑铁路,拔电杆,海中去翻火轮船。 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德哭连连。 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并将山。
——俾斯麦(德)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准备
中国准备
1894年6月9日,日军登陆仁川,进占汉城。到 这个时候,清政府对一触即发的战争形势仍然未有 准确的判断,还寄希望于中日双方同时撤军。李鸿 章给在朝陆军的指令是:“彼断不能无故开战,切 勿自我先开衅。”给北洋海军的指令是:“日虽添 军,并未与我开衅,何必请战,应令静守。” 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 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摘编自《盛世之毁》
●中国何以战败?
——两个皇室
中国皇室
光绪大婚庆典,耗费银子500万两。 为迎接慈禧六十大寿,修建颐和园,挪用海军经 费,耗资三千万两白银。
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其终生不欢
●中国何以战败?
——两个皇室
日本皇室
1874年,天皇诏令:从即日起,天皇开始撙节内 宫开支,进餐时的四碟八碗撤了,入夜的笙管笛箫停 了,什么锦衣玉带,什么钟鸣鼎食,天皇不要享受, 不要排场,只要海军。 1887年,天皇发布谕令:决定从内库中提取三十 万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1893年,明治天皇又决定此后六年,每年从内库 中拿出30万元帑银,用于海军建设。此举再次带动了 日本政府议员主动献出四分之一薪俸用做造舰。
●敢问中国出路
——民族觉醒
“公车上书”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 “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 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
●敢问中国出路
——民族觉醒
“兴中会”
清朝政治十分腐败,国防军事外强中干。
3、欧美列强
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助手; 英国企图利用日本牵制俄国在远东的势力; 德国和法国为了趁日本侵华之机夺取新的利益 ,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国。 俄国虽然对中国东北和朝鲜怀有极大的野心, 但尚未准备就绪,因此对日本采取不干涉政策 。
列强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侵 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明治维新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公卿与武家同心,以至于庶民,须使各 遂其志,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立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 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 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 之源,其在此乎?
人教版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第12课
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 华
李树全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学
清朝对日宣战诏书
朝鲜为我大清藩属,二百余年,岁修职贡, 为中外所共知 ……四月间,朝鲜又有土匪变乱, 该国王请兵援剿……当即谕令李鸿章拨兵赴 援……倭人无故派兵……增兵万余,迫令朝鲜更 改国政……各国公论,皆以日本师出无名,不合 情理,劝令撤兵,和平商办。乃竟悍然不顾…… 反更陆续添兵。朝鲜百姓及中国商民,日加惊扰。 是以添兵前往保护。讵行至中途,突有倭船多只, 乘我不备……开炮轰击……无理已极,势难再以 姑容。著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
军国国民的迅速养成
梁启超说:“不见乎各省大吏,徒知 画疆自守,视此事若专为直隶满洲之私事 者然,其有筹一饷出一旅以相急难者乎? 即有之,亦空言而已” 西方说:“日本非与中国战,实与李 鸿章一人战耳。”
梁启超所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 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马关条约》
承认朝鲜的“自主独立”; 中国不再是朝鲜之宗主国 ; 割让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 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 赔偿日本军费2亿3千万两白银; 开放府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和工 厂及输入各种机器;
摆脱生存危机,制定出大陆政策
2、清朝方面
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掀起 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洋务 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 因此清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 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 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 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 匠东补西贴,居然成是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 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 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应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 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 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探究二、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两种准备 两支军队 两个皇室 两国国民
●中国何以战败?
——两种改革
洋务运动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 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匠, 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毕为中 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 国利器,则莫如觅制造之器。 ——李鸿章
另一个角度看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杀中国教民,杀在华外国人,焚教堂,清廷 没有尽力制止,反而纵容姑息,任其滋生蔓延,最后更是 许可义和团大举进入北京,焚烧教堂,屠杀教民,威胁在 华传教士和外国公使生命安全。 在义和团运动中,有240多名外国传教士及2万多名华 人基督徒死亡(根据教会方面的统计)。此外,也有许多 与教会无关的中国人被义和团杀害,数量远超被害教民, 未有统计(单北京死于义和团手下的有十数万人);死亡 的清军以及中国平民约七千人。 义和团对清末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不仅倾力破坏华北 大地上所有现代化设施,而且导致北方商贸活动迅猛凋敝 ,负面影响覆盖全球三分之一强的国际贸易活动。
一天宁可只吃一餐,也要建立强大海军。
●中国何以战败?
——两国民众
清朝民众
反观中国,作为典型的异族统治,国家与民众之 间的关系在满汉对立的背景下不仅是疏离的,甚至是 敌对的,满洲统治者为防止汉人崛起而采取愚民政策 ,民众只知逆来顺受,对于国家的命运毫不关心,对 于同样是异族的日本人没有明显的仇恨心理,不愿意 替一个异族去打另一个异族,清军对中国民众的残害 更是让民众难以对满人统治的国家产生认同感。 因此,在战争期间,不仅没有出现任何民间的抗 日组织,反而在日军占领区民众完全以顺民的姿态出 现,甚至争相报名应征日军运输夫谋取生计。
国内资源匮乏、市场狭小,走出经济困境。
●中日因何而战?
让我们看看东亚地图。日本不过是一个稍离欧 亚大陆,浮于海面上的一个岛国而已。朝鲜半岛像 是一肢胳膊,从欧亚大陆伸向日本。当时中国认为 ,只要把朝鲜半岛揽在自己的翅膀之下,朝鲜半岛 随时可以成为攻击日本的绝好基地。同时,可以使 没有腹地的岛国——日本的防卫变得困难起来。为 生存而战。 ——日本扶桑社《新编历史教科书》(02年版)
民众对于国家的淡漠心态
●中国何以战败?
——两国民众
日本民众
明治维新的重要目的就是仿效欧洲,将日本改造 成一个现代的民族国家,其成果在本次战争中初步得 到显现。 战争初期,陷入危机的日本民众对于战争没有任 何兴趣,但是在政府爱国主义的鼓噪下迅速掀起对于 战争的狂热,即便生活贫困也还是从口中省出十个八 个梅干钱捐献给前线的士兵,并对战争后可以获得多 少敌国的土地和赔偿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国家成功 地将民众的命运与自己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日本对清宣战诏书
惟朕即位以来,于兹二十有余年,求文明 之化于平和之治……朝鲜乃帝国首先启发使就 与列国为伍之独立国,而清国每称朝鲜为属邦, 干涉其内政。于其内乱,借口于拯救属邦,而 出兵于朝鲜。朕依明治十五年条约,出兵备变, 更使朝鲜永免祸乱,得保将来治安,欲以维持 东洋全局之平和……清国……派大兵于韩土, 要击我舰于韩海,狂妄已极……朕虽始终与平 和相始终,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 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 平和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中国何以战败?
——两支军队
北洋海军
北洋兵舰合计二十余艘。海军一支,规模略具, 将领频年训练,远涉重洋,并能衽席风涛,熟精技 艺……综核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目前限于饷 力,未能扩充,但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摇 之势。 ——李鸿章 日本蕞尔小邦,亦能节省经费,岁添巨舰。中 国自十四年(光绪十四年,即1888年)北洋海军开 办以后,迄今未添一船,仅能就现有大小二十余艘 勤加训练,窃虑后难为继。 ——李鸿章
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