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6讲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人教版必修一)
高三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必修1 第3单元 第6讲 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涵的理解
(1)“半殖民地”: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 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在思想文化上
必修一
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 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外交 途径加强了对清政 列强通过________ 府的控制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4)影响:
①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境地。 ②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法引领]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学法引领]
1.图示法掌握鸦片战争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2.图示法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目 标 定 位
基础攻关
方法警示探究 技能提升
考点突破
课时作业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目标定位
必修一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走向高考 ·高考总复习 ·人教版 ·历史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2单元 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单元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1)【课标要求】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学习·探究区【主干知识】一、甲午日本侵华战争1.背景(1)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2)日本经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对外扩张道路。
(3)导火线: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援助,日本乘机派兵入朝。
2.经过(1)丰岛海战:日本突袭中国运兵船,不宣而战。
(2)平壤战役:清军退回国内。
(3)黄海战役:日本控制黄海。
(4)辽东战役:日占辽东。
(5)威海卫战役:清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解读与点拨]北洋舰队:也称北洋水师,是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化海军,同时也是清政府建立的三支近代海军中实力和规模最大的一支。
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在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深化探究1]材料“刘邓林叶四管带,定致经靖舰同来。
视死如归抗强敌,英勇不屈正气在。
”问题:(1)这首诗描述的是哪次战争的情景?(2)尽管邓世昌为代表的清军将士浴血奋战,但清政府最终还是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
清政府在这次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结果:中国战败,于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
(1)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3)开埠: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只按进口货纳税。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解读与点拨]势力范围:是指帝国主义列强凭借军事、政治、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的权利,不许其他国家染指。
[深化探究2]材料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优教教案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标分析●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从1840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历史步入近代社会。
随着西方列强入侵,拥有独立主权的中国逐步沦为受外国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列强以军事(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政治(破坏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和经济(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等手段侵略中国,严重践踏了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灭亡的危机之中。
●教材分析教材用“国门洞开”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两个子目分别介绍列强通过军事手段打开中国国门的原因、过程和结果以及通过政治手段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的原因、过程及结果。
两个子目的逻辑关系:“国门洞开”侧重于说明列强以军事手段侵略中国,“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侧重于说明列强以政治手段进一步侵略中国。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作用,使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
两个子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勾画出列强践踏中国国家主权、中华民族陷于严重危机的历史轮廓。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普遍存在初中阶段的基础知识、基本历史线索、基本阶段特征掌握不到位,这就给高一学生进行专题模块学习带来一定困难。
这些困难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解决。
●教学建议。
1.教法:问题探究法。
2.学法: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法。
结合老师提出的问题研读教材,自主思考、互动探究讨论,形成一定答案,展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是逐渐形成的。
在比较一些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性质和危害中,提高学生的比较和概括能力。
3.认识19世纪末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征: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和“门户开放”政策;概括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1.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原因和目的。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图片、音乐等,创设战争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个体命运,如战争中的普通人、受害者等,以唤起学生的人性关怀和对和平的渴望。
3.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地,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文物,增强对历史的感知和理解。
4.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鼓励学生互相倾听、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包容性和合作精神。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小组项目,让学生Leabharlann 过实践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分享讨论成果: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深入探讨:引导学生从人性的角度去理解和反思战争,探讨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四)总结归纳
1.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近代列强侵华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2.学生总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设计反思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战争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这种教学策略,我相信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历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情感,为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总结: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历史,珍视和平,追求共同发展。
(五)作业小结
人教版历史一轮必修复习课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3)《辛丑条约》没有“割地”的规定,这反映了进入帝国主义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第3课时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
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江苏省考试说明】 1.两次鸦片战争:①鸦片战争与中英《南京条约》;②第二次
鸦片战争。
2.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①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 约》;②黄海海战;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与《辛丑条约》。
(1)民族危机加深促进 中国人的觉醒,先进 中国人为争取民族独 立进行抗争与探索 (2)农民阶级、资产阶 级成为近代前期抗争 探索的两大主导阶级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1)中国无产阶级登 (1)五四运动标志着中 上历史舞台,中国革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命有了新的方向 开始;1921年中国共 (2)中国人民在中国 新民主主义革 产党成立 共产党的领导下,走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中 命时期 “工农武装割据”道 (1919~1949年) 国人民最终推翻了三 路,进行民族独立和 座大山,取得了新民 国家富强的斗争,最 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 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 利 的民主革命的胜利
④随后,英法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
围”。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⑤“门户开放”政策 背 景 内 容 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军事实力不 能与其它列强抗衡;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中 国市场的需要 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中的既得利益,同时 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也能从 中“ 利益均沾 ” 为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 中国人民 的反 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签订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 条约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 列强侵华史 人教版

高三历史中国近现代史专题列强侵华史人教版专题预览(南方凤凰台P30)考点回放(南方凤凰台P30)知识梳理一、侵华概况1、侵华战争:共六次,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不必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2、政治侵略:①强签不平等条约:(掌握各条约内容及危害并能根据各条约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如涉及割地、涉及通商口岸、涉及赔款、涉及关税和贸易、涉及传教的条约分别有哪些。
)②侵犯中国主权:主要包括割占领土、开辟租界、控制关税、破坏司法权、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等(掌握:每种主权最早被破坏的标志性事件及各种表现。
)③干涉中国内政:主要包括列强在华扶植代理人(先后扶植清政府、北洋军阀、南京国民政府等)、镇压中国人民革命(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义和团运动、破坏辛亥革命、阻挠北伐战争、支持反革命政变、帮助蒋介石进攻解放区等)3、经济侵略:勒索赔款、倾销商品、输出资本、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掌握:甲午战争前后,侵华方式不同的原因;日本在沦陷区掠夺的目的及表现等。
)4、文化侵略:通过传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掌握:列强获得传教权的过程、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目的及表现等。
)5、列强侵华不同阶段的阶段特征 (南方凤凰台P31)阶段国家方式格局鸦片战争----甲午战争[1840—1894] 英、法、美、俄以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为主要方式,以相互勾结、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国门为主要手段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协定关税”最能体现列强的核心要求甲午战争----一战结束[1894—1918] 英、法、美、俄、德、日、意、奥政治上:瓜分狂潮→以华制华经济上: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先共同支配,美占优势;后在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一战后----二战结束[1919—1945] 美、日以华制华→独占中国先是共同支配,后由日本独霸二战后----朝鲜战争[1945—1953] 美以华制华[扶蒋反共];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军事控制;文化上输出美国的价值观美国独霸6、列强侵华的影响(破坏性建设性)(南方凤凰台P31)二、侵华史实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侵华事变:掌握:每次战争的起止时间及标志、原因、过程、结果及影响等。
高三历史重点知识一轮复习讲义: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6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考点清单] 1840到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一、鸦片战争1.背景错误!2.经过:1840年6月爆发,1842年8月英国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被迫议和。
3.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错误!4.影响错误!史论共识(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巧记《南京条约》的内容:“五亿(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亿(议)”指中英两国议定关税;“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错误!2.经过:自1856年10月开始至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结束。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开放通商口岸最多的省份是福建省,总共有4个(福州、厦门、淡水、台湾),而不是广东省。
知识图解两次鸦片战争三、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错误!2.经过错误!3.结果: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错误!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俄国认为《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损害了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权益,不利于其在东北扩张,这是其“干涉”的真实目的所在,俄干涉还辽的目的并不是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
知识图解《马关条约》的内容四、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错误!2.爆发:1900年6月,西摩尔率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
3.结果:199月,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4.影响错误!易混易错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尖锐是帝国主义未能瓜分中国的一个原因,但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抗运动,即义和团运动。
知识归纳1840~1900年间列强侵华战争的时代特征整体把握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基准考点一两次鸦片战争主题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史料一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局势中国英国政治封建主义,日益腐败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军事装备陈旧,营务废弛船坚炮利外交闭关自守,愚昧无知殖民扩张综合封建统治,危机四伏资本主义迅速崛起[信息解读]本原因:英国为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打开中国市场。
高中历史必修一八国联军侵华

第6课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习目标】1.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重点)2.认识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难点)预习案(课前完成,20分钟)【预习目标】熟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学法指导】根据书本独立完成相关的知识点一.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的抗争1.原因:(1)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被_______瓜分的危机。
(2)________运动兴起,提出_______口号,列强借口镇压人民反抗,发动侵华战争。
2.经过:(1)_________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占领天津,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 ___》。
(1)时间:_______年(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_,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①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______。
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
④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该设外务部:列强通过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1)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_________。
(2)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社会。
[易混易错]正确认识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口号(1)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兵,却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2)灭洋:能动员广大民众参加反帝斗争,却带有盲目、笼统的排外性质。
(3)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突出反映了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我的疑问:探究案一【探究目标】《辛丑条约》的内容【学法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讨论后解决问题材料:如果请你担任历史纪实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应该出现的画面是?探究案二【探究目标】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学法指导】运用所学知识自主讨论后解决问题在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割占了大量的领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6讲近代前期列强侵华战争
【课标要求】
1.列举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2.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备考指要】
1.结合近代中国屡遭侵略的屈辱史,深刻理解“落后挨打”和“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论断。
2.中华民族的觉醒与奋起,特别是爱国志士的优秀品质对当今爱国主义精神的启示。
3.纵观近几年高考,从命题的角度上看,着眼于历次侵华战争的背景、签订的条约、影响及各阶层人民的抗争的分析,并注意与世界历史的联系。
【自主学习】
考点1 鸦片战争
1.背景:
(1)国际:英、法、美相继开展________,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2)国内:中国________占统治地位,土地兼并严重,清政府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政策。
(3)导火线:英国以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
2.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在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_______,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3.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_______》。
(1)时间:1842年8月。
(2)内容:割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的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4.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考点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直接原因:修约要求遭拒绝。
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
(2)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3)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________。
3.结果:
(1)1858年签订《_______》: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_______游历、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同行等。
(2)1860年签订《_______》: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_______为商埠;割九龙司地
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他们签订不平等条约。
4.影响:
(1)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考点3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________陆战:清军失利。
(3)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_______》。
(1)时间:1895年4月。
(2)内容:割______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3)危害:
①割地:使中国的_______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_______。
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_______的发展。
4.影响:
(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______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考点4 八国联军战争
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天津。
(3)1900年8月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___》。
(1)时间:1901年
(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覅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
①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______。
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
④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该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
(1)清政府成为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重难突破】
一、怎样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原因及结果:打开中国市场,取得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战争性质:侵略性的殖民掠夺战争。
(2)扩大:①战争进程:英国→英法出兵,美俄参与;侵略时间:两年多→四年之久;侵略区域:东南沿海→一直侵入北京。
②影响:开放通商口岸和割地增多;主权遭到更多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
(1)相同点:①都是列强联合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②两次战争中,都曾攻占清王朝的统治中心北京,并在北京进行了残酷的烧杀抢掠,都迫使清最高统治者出逃;③都曾建立过殖民统治机构;④都迫使清政府屈服,促进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2)不同点:①发生时代背景不同,前者发生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发生在帝国主义过渡时期。
②战争的直接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后者是为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其在华侵略利益。
③战争的结果对中国的影响程度不同,后者较前者危害更大,影响更深,使中国社会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
三、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及特征
四、如何正确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
1.含义
(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2.形成的原因
(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3.形成与结束
(1)形成:①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结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4.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为:①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②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③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④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⑤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等等。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正确理解为:①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陆地区是封建社会;④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⑤中国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⑥中国已经由过去的闭关锁国变成开放状态;等等。
其中,①②③犯了形式主义错误;④⑤缺乏整体观念,割裂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因而犯了片面性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