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合集下载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精品文档--------------------------------------------------------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以下是的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

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

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已,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之卡拉瓦乔《多疑的多马》赏析左磊 0801310132 卡拉瓦乔,全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

卡拉瓦乔。

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

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生于卡拉瓦乔,卒于埃尔科莱港,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后以出生地命名。

他父亲是建筑师,他11岁移居米兰并开始习画,于1590-1592年从米兰来到罗马,后来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马尔他岛等地。

他在罗马画了一些风俗画和静物画,对他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

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画家,起初坚守写实主义。

一系列的风格画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画中充满了穿着怪异、带着浓厚颓废色彩的年轻人。

后期,他的风格大变,高度道德意识和宗教画代替了先前的题材。

他用宗教题材作形式,内容却并非被西方艺术家所顶礼膜拜和尽情歌颂的圣母子及圣徒,而是有着深刻皱纹、穿着衣衫破烂、肮脏着脚的乡下人。

在心理的写实上,他也尝试着直接不修饰地进入圣经中所描述的景物里。

卡拉瓦乔的作品强调人体,画里的人几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摆在画面的最前端,戏剧化前缩法姿态好象可以超越画面。

卡拉瓦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们认为美不美,所以人们称他为“自然主义”画家,即使在表现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他也尽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却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突现出来。

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在艺术上有以下特点:一.以表现下层平民题材为主,在处理传统题材时,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业作业《内战的预感》赏析姓名:院系:学号:《内战的预感》赏析《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达利最著名的杰作。

这幅油画属于一种抽象了逼真现实的艺术,他表现出来的画面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各个肢体,然后又被画家扭曲夸张的组合起来,面部狰狞,手、大腿、乳房都在胡乱地撕扯着,给人一种挣扎的、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感觉,空中浓重的云朵也另添了几分压抑,作者应该意在借此来表现出自己对本国内战的排斥、不满和恐惧吧。

这幅画的创意来自于历史的现实,借助于同样是现实的人体,来表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感,但同时超越了现实,把人物零件化、扭曲化,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也表现出画家极高的作画创造力和触知力,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胸怀。

作者介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令人联想到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地区.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题目:巴洛克风格之绘画所属系: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学号:111230016姓名:丁秋菊任课教师:杨秀娟时间:2013年5月22日巴洛克风格——绘画摘要:宗教下行的产物,巴洛克艺术在17世纪熠熠生辉,个性鲜明的特色,富于动感,善于光线运用的绘画艺术成为了那个世纪的象征。

同时也诞生了富于艺术气息的绘画大师,这样的绘画艺术在历史的潮流中该何去何从……关键词:巴洛克动感明暗宗教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兹一.巴洛克绘画简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有人说,它是宗教下行的产物;有人说,它是享乐主义者的面纱;有人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性的拮抗……在我看来,它很简单,它就代表着一个时代,17世纪。

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

从人类沉湎于宁静,安详与平衡的世界里而沾沾自喜的时代中,巴洛克毫无悬念的诞生了。

那种充满动感,富于变化的艺术体系中,除了绘画,还包括音乐,建筑,雕塑,装饰品,服装等都在向那个领域靠近,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便由此降临在人类的艺术史上。

那个世纪的美神,体态多姿的圣徒,婀娜纯洁的天使……无一不在巴洛克绘画艺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的人类仍然被那惊世骇俗的上乘之国,金碧辉煌的天宫所惊叹。

二.巴洛克绘画的出现17世纪,欧洲的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使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得以诞生。

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的宣传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到教堂中去。

在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下,中产阶级的艺术趣味逐渐抬头,并为贵族们所利用。

从此,巴洛克风格的绘画艺术便走上了为宗教所用的不归之途。

三.巴洛克绘画的特点豪华的教堂壁画,可爱而庄严的天使,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其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

过分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

关于美术鉴赏课程论文(8篇)美术鉴赏课程论文篇11、形与神在艺术史上的源流。

形与神的关系在美术史上一直是一个连续讨论的问题。

关于传神论早在汉代就有了萌芽,其代表就是刘安《淮南子》中支出作画勿“谨毛而失貌”,而当时著名的画家王延寿则表示作画要“随色象类,曲得其情”.这些说法和观点影响到了后来的艺术工作者,并且为之后的“以形写神”的论点打下了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而到了东晋时期,绘画艺术由“自发”转向“自觉”,而陶瓷雕塑也不例外,典型就是顾恺之的东晋画家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以神造形”“,传神写照”等论点,这些论点无不显示出形神合一的理论特色,自此以后,形神合一作为中国美学的一项基本要求来确定。

经历南北朝的青白瓷、唐朝的唐三彩、宋朝的五大名窑等的发展,在中国文化整体大兴盛的前提下,艺术下的形神合一体系也到了又一个大总结的时期而代表就是唐代的张彦远所说的“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这样理论的完整化更是让中国的美学“气韵”表现形式更为人们所重“,气韵”也成为一件优秀艺术品不可缺少的条件。

再加上当时儒家内敛化和佛道“虚无”思想的影响“,气韵”说更是得到了文人士子们的支持成为之后艺术品的必须要求,甚至于到了后来有“得意忘形”的说法。

这些传统的艺术要求对于陶瓷造型同样有效,甚至于其更多的保留在历代陶瓷艺术中,一直到现在“形神合一”都是陶瓷雕塑审美的基本原则。

2、陶瓷雕塑中“形神合一”表现。

陶瓷雕塑其本质是一种三位体系的雕塑艺术。

所以体、形是“实”,神是“虚”.对于陶瓷创作者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体与形,在现有的技术利用,使外部空间与雕塑实体有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在观察周围环境的情况下,进行一种合理的嵌入式的艺术,所以在一定形式上说。

即精神之最高境界“始于形似,止于神似”.最后,在外部环境、雕塑实体与内在精神的三位一体的统一。

而这些在我国古代一些著名的陶瓷雕塑也可看看出来,如在临潼的兵马俑中就很好地做到了三位一体,一方面利用大规模陶俑数量和军阵的.整齐划一的气势进行了与周围环境进行了一个很好的契合,再这样契合的情况下,甚至于是它们创造了一个外部环境,用这个适宜的外部环境下雕塑实体的精致程度也是无与伦比的,二者以军阵为桥梁连接在一起的时候就是其单个的军人精神与整体的军阵是精神融为一体,这样的一体化程度结果就是内在精神的直接显现,在显现的过程中又坚持了单个的军人精神。

中外美术鉴赏500字

中外美术鉴赏500字

中外美术鉴赏:艺术的无国界之美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美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文化、历史与情感的传承。

中外美术,虽然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差异,但它们共同表达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中国美术,深深根植于千年的文化土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无论是山水画中展现的壮丽景色,还是花鸟画中细腻的笔触,都透露出浓厚的东方哲学。

例如,宋代的山水画,其构图之严谨、笔法之精妙,令人叹为观止。

而在当代,中国画也在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元素与技法,展现了新的生命力。

与此同时,西方的美术也独树一帜。

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到现代的毕加索、梵高,他们的作品都展现了西方艺术对真实、生动和创新的追求。

尤其是印象派的兴起,如莫奈的《睡莲》等作品,捕捉了光影的变化,使色彩得到了全新的表达。

尽管中外美术在风格、主题上存在差异,但它们都强调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

无论是中国画的意境深远,还是西方艺术的真实生动,它们都是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表达。

在鉴赏中外美术时,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不同的艺术风格,还能感受到人类对美的共同追求。

无论是中国画还是西方艺术,它们都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欣赏和学习。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感受那份无国界的美丽与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你对美术鉴赏的认识
-——美术鉴赏让我们懂得如何欣赏美
一个学期的美术欣赏课结束了,我受益良多。

这一学期的课程,对我来说是"美的历程",从以前的不懂美,对美的浅薄的外在认识,到现在的欣赏美,逐渐明白更重要的是看到美的本质。

众所周知,审美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我们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好好的去学习中外美术鉴赏这门课。

有位大家说过:"艺术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们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学习美术欣赏,要更好的培养大学生,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

美术欣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课将我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带到了一个我以前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带到了艺术的殿堂,我可以说出那些美丽的作品的故事,它让我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原来一个人的思想可以这样表达,原来先代们是那么的智慧。

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

美术鉴赏活动能帮助我们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
度。

美术欣赏有益于大学生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

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欣赏以线造型的中外美术作品,提高学生对“线”这一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

线条是美术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构成视觉艺术形象的一种基本因素,无论平面的还是立体的作品;不论是写实,还是装饰;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长期的美术发展过程中.“线”作为美术家创造形象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艺术语言,一直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越来越显示出丰富的表现力及艺术美感。

尤其是古中国的美术,旧石器时代的粗石器,已能磨光、雕琢、钻孔,符合对称、均衡等形式美法则,初具节奏和线条的韵律美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中,可以找到中国美术的早期形式,这种形式一直延续直公元前6世纪。

早在红山文化时期,就已经有玉雕的龙形及其他佩饰作品出土,从半坡遗址中可以发现,仰韶时期已经有陶艺存在。

早期的陶瓷制品没有画上去的图案,但是有滚花。

有很多画有以对称形式展开的鱼或者人的面部的图案。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从几何纹饰进展到动植物纹样,其中以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彩陶纹样最为丰富生动。

除彩陶
我最喜欢的是古希腊时期的艺术。

德国近代伟大的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一提到希腊就会涌起一种家园之感。

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以人为主体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人类丰富的感情,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而能强烈地打动人心,引起人的共鸣。

马克思认为,希腊艺术在某些方面还是一种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显示出永久的魅力”,这是对希腊艺术的最高评价。

古希腊人把人作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形象典范,他们以健美的人体表示出对神明真诚的奉献,就是与神同乐,为了神而装点城邦,为了神而创作诗歌、戏剧、雕塑。

他们的神,都有着现实中人的感情、事迹。

爱与美神阿芙罗蒂德,被他们想象成从海浪托出水面的贝壳中诞生的,但她的模样,却是人间的美丽女性。

《米洛岛的阿芙罗蒂德》被誉为是美的化身。

人们称它为“维纳斯”。

她双臂断失,许多艺术家曾煞费苦心为她复原双臂,但都无济于事。

这座雕像却以其“残缺美”形成特殊的魅力,成了女性美丽、青春的永恒象征。

她的面部具有希腊美女的典型特征:笔直的鼻梁、椭圆的面孔、丰满的下巴和波状的发髻。

在她优美、典雅的身姿和表情里,表现着纯洁和坦荡;那安详、亲切的美,令人深深地感受着人类高贵的尊严。

同时古希腊还有著名的巴特农神庙。

巴特农神庙是当时希腊最大的庙宇,也是卫城最华丽的建筑物,它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采用古希腊建筑的典型形式——围柱式。

希腊人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
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人把强健的身体看成是一切善与美的本原,而把希腊神话视为艺术的精神本源,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希腊神话不仅是希腊艺术的宝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所以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刻和神庙建筑。

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

它主要标志是人体美,希腊人为人类贡献了高不可及的艺术典范之作。

美术欣赏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

在美术欣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学生的价值取向问题。

提高学生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美术鉴赏课更好的培养我们,提高我们的素质,最根本地是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美术鉴赏的最终意义,就在于使大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思想得到净化,品格得到完善,从而使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自身得到美化。

美术鉴赏有益于我们灵魂的雕铸和人格的完善艺术教育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潜能,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升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完善。

人的全面发展,正如恩格斯所认为的那样,包括智力、体力、思想、道德、意志、信念、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发展是一
专多能的素质型发展。

鉴于此,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已经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重视与关注。

大学生美术鉴赏作为美育的一种手段,在促进大学生灵魂雕铸和人格完善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满足大学生的审美需要,提高和培养审美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上,通过大量地、广泛地鉴赏优秀艺术作品,就会逐渐具有和提高感受美、理解美的能力了。

这里不单单是提高我们的鉴赏水平问题而是如何发展我们的价值取向问题。

提高我们对美术意义的认识,培养我们正确的审美理想,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提高了我们的精神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