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鉴赏论文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艺术差异

中西艺术比较探析摘要: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环境气氛的营造意境含,追求和谐统一;西方古典建筑体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人神合一”的宗教观念。
关键词:绘画音乐建筑雕塑园林异同现状1.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古典艺术的差异及根源总体来说,中国传统艺术是写意的--注重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大多是自然在人心里的感受。
绘画多写意,音乐重感受,书法写胸臆,舞蹈讲合一;西方古典艺术是写实的--注重的是对自然的重现,反映的大多是自然的真实情况或运行理论。
绘画多写实,音乐重和鸣,舞蹈表情绪。
而这种区别与中西哲学的差异有关。
中国的哲学思想是以中庸谦和为主,把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推向极致;西方哲学主要是来源于希腊的数学和几何的逻辑思维,重视对事物的客观认识,概念化推理演绎剖析事物,推崇物我对立。
所以,中国艺术以含蓄的手法来表现自己,西方艺术多以夸张的手法来表现自己。
中西方绘画之差异分析。
东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和以水墨画为代表的中国绘画除在材料及工具的使用上的差异外,在创作方法和审美观念上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
西方绘画由于受到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摹仿说”的理论影响,故西方绘画一般重形似、重再现、重理性;而整中国画注重的是情感表现,注重“以形写神”,“气韵生动”。
创作方法上西方绘画重写实、以块面塑造形体、强调焦点透视;中国绘画重写意、以线造型、追求打破时空界限的散点透视。
此外,中国画讲究将诗、书、画、印有机地组合在一个画面上,从而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中国传统建筑与西方古典建筑之差异分析。
中西建筑文化的不同,从根本上应理解为中西文化传统的不同。
一般认为:中国文化重人,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文化重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文化重不同时代的独特精神,凸显各种流派的个性特质等等。
美术鉴赏论文中西美术鉴赏对比

南阳理工学院中西美术鉴赏对比姓名:学号:院系: 软件学院指导教师:【摘要】中国绘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转向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这一时期的产生的艺术杰作,以叙事的手法,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
其内容之复杂,技巧之精湛,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社会价值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那个性的眼神,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关键词】风俗画、虹桥、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目录一、清明上河图 (1)1. 超越传统题材 (3)2.人物刻画神形兼 (3)2. 高度的艺术真实性 (4)3. 全景式的构图 (5)二、蒙娜丽莎 (6)一、对世人的影响 (6)二、全图观赏 (6)三.人们的疑问 (7)四.对《蒙娜丽莎》的论断 (7)四、总结 (10)五.参考文献 (10)一、清明上河图中国历史进入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连年的征战局面,社会逐步走向稳定,农业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空前繁荣,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于是表现市民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也应运而生,社会生活画也因为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展和经济的繁荣持续的发展,一部分画家逐渐走出画室,融入现实生活。
随后就出现了一种取材于市民生活的“风俗画”,主要反映当时身处下层人们的社会生活状态,如商人、小手工业者,还有妇女和儿童,这些普通的人物形象不断的出现在画家的笔端,也提高了他们的艺术兴趣,成为他们乐于表现的题材和重点描绘的对象,由于对生活实际体验的增强,所以在表现上得心应手,真实生动,这在以往的人物画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尤其是宋徽宗时期建立了翰林图画院,把五代时期散落的各地著名的画家逐渐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画家阵容,有一套完整的绘画制度和适合统治者趣味的艺术风格。
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

------------------------------------------------------------精品文档--------------------------------------------------------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中外美术鉴赏主要是一门对中外美术作品分析、欣赏与品鉴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中外美术史上的优秀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不仅拓宽知识面,同时获得美的欣赏,陶冶情操,涵养性情,提高人文素养。
以下是的中外美术鉴赏结课论文,欢迎阅读。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在大二的尾巴抓住了艺术的犄角,还记得第一次去上《中外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第一个女老师给我们放映了几百年来外国优秀美术作品中的人物画像,还记得其中的人物画像中的主人公大多数是女性,同时也说明了外方女性人权的发展见证了外方美术史的发展,还有就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些满是创意的小视频小发明,其中趣味索然,给人印象深刻,同时也传播了艺术的趣味性,世人离不开艺术,生活离不开艺术,艺术创造美好生活。
外方作品独赏识《日出印象》,1872年克洛德.莫奈的这幅名为《日出印象》的油画首次展出,这幅画描绘了法国勒阿佛尔港口黎明时分的情景,港口作业区的大致轮廓--起重机、吐着烟的烟囱、建筑--透过浓密的晨雾和满画面的匪夷所思的破碎笔触,观者所能辨出的就是这些。
这幅画儿当时在大多数人眼中简直是一团糟。
批评家们更是大为恼怒,他们将这幅画的作者莫奈以及与之画风相近的画家的称为“印象主义”。
指责莫乃画风太幼稚,其画作不过是小儿涂鸦而几年后艺术评论来与勒阿佛尔港日出时的情景何尝有半点相似。
已,了个180度转变,好象莫奈好得不能再好了,仿佛印象派画家不仅长与用笔而且捕捉视觉真实的技巧已臻化境,令当代画家相形见拙。
为何莫奈笔下的勒阿佛尔港先被说成一团糟,后来又被称为对港区日出情景了不起的再现?我们该如何理解此种戏剧化的转变。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欣赏结课论文之卡拉瓦乔《多疑的多马》赏析左磊 0801310132 卡拉瓦乔,全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达。
卡拉瓦乔。
意大利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
曾师从米兰画家培德查诺学画,继承了意大利北部现实主义民俗画的传统,并受到威尼斯画派的影响。
1593年到1610年间活跃于罗马、那不勒斯、马耳他和西西里。
他通常被认为属于巴洛克画派,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米开朗基罗·达·卡拉瓦乔(caravaggio,1573-1610)生于卡拉瓦乔,卒于埃尔科莱港,原名米开朗基罗·梅里西,后以出生地命名。
他父亲是建筑师,他11岁移居米兰并开始习画,于1590-1592年从米兰来到罗马,后来又曾到那不那斯、西西里和马尔他岛等地。
他在罗马画了一些风俗画和静物画,对他艺术起着重要影响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大师们的作品。
他是一位革命性的画家,起初坚守写实主义。
一系列的风格画建立了他的特色,那批画中充满了穿着怪异、带着浓厚颓废色彩的年轻人。
后期,他的风格大变,高度道德意识和宗教画代替了先前的题材。
他用宗教题材作形式,内容却并非被西方艺术家所顶礼膜拜和尽情歌颂的圣母子及圣徒,而是有着深刻皱纹、穿着衣衫破烂、肮脏着脚的乡下人。
在心理的写实上,他也尝试着直接不修饰地进入圣经中所描述的景物里。
卡拉瓦乔的作品强调人体,画里的人几乎有真人大小,而且通常摆在画面的最前端,戏剧化前缩法姿态好象可以超越画面。
卡拉瓦乔艺术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摩自然而不管人们认为美不美,所以人们称他为“自然主义”画家,即使在表现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他也尽最大努力去使古老的经文中的人物看起来更加真实、更加可感可触,连他所用的明暗方法也有助于达到这个目的。
他的光线并不使身体看起来优美而柔和,却是那样执拗而忠实地把整个奇异的场面突现出来。
卡拉瓦乔现实主义在艺术上有以下特点:一.以表现下层平民题材为主,在处理传统题材时,抛弃了盛期文艺复兴大师确立的理想化模式,把那些神圣的人物和场面,描绘得如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实景。
中外美术赏析结课论文

中外美术赏析结业作业《内战的预感》赏析姓名:院系:学号:《内战的预感》赏析《内战的预感》是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作,也是达利最著名的杰作。
这幅油画属于一种抽象了逼真现实的艺术,他表现出来的画面首先是一个完整的女人的各个肢体,然后又被画家扭曲夸张的组合起来,面部狰狞,手、大腿、乳房都在胡乱地撕扯着,给人一种挣扎的、不安的、甚至是恐惧的感觉,空中浓重的云朵也另添了几分压抑,作者应该意在借此来表现出自己对本国内战的排斥、不满和恐惧吧。
这幅画的创意来自于历史的现实,借助于同样是现实的人体,来表现出作者的所思所感,但同时超越了现实,把人物零件化、扭曲化,从而更深刻地反映现实,也表现出画家极高的作画创造力和触知力,以及爱国主义的情操和忧国忧民的胸怀。
作者介绍: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Dail),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达利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令人联想到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地区.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b366ef1d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00.png)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第一篇: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最终版]画家毕加索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剧作家、诗人,法国共产党党员,是现代艺术(抽象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
他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个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趋势是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分成分解和综合两种形式),“古典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最后是“抽象主义时期”。
毕加索一生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手法都被他汲取改选为自己的风格。
他的才能在于,他的各种变异风格中,都保持自己粗犷刚劲的个性,而且在各种手法的使用中,都能达到内部的统一与和谐。
他有过登峰造极的境界,他的作品不论是陶瓷、版画、雕刻都如童稚般的游戏。
在他一生中,从来没有特定的老师,也没有特定的子弟,但凡是在二十世纪活跃的画家,没有一个人能将毕加索打开的前进道路完全迂回而进。
他说过:“当我们以忘我的精神去工作时,有时我们所作的事会自动地倾向我们。
不必过分烦恼各种事情,因为它会很然或偶然地来到你身边,我想死也会相同吧!”《亚维农的少女》这幅画,可谓毕加索第一件立体主义的作品。
画面左边的三个裸女形象,显然是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裸女那粗野、异常的面容及体态,则充满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
野兽派画家发现了非洲及大洋洲雕刻的原始魅力,并将它们介绍给毕加索。
然而用原始艺术来摧毁古典审美的,是毕加索,而不是野兽派画家。
在这幅画上,不仅是比例,就连人体有机的完整性和延续性,都遭到了否定。
因而这幅画(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述),“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在这里,毕加索破坏了许多东西,可是,在这破坏的过程中他又获得了什么呢?当我们从第一眼见到此画的震惊中恢复过来,便开始发现,那种破坏却是相当地井井有条:所有的东西,无论是形象还是背景,都被分解为带角的几何块面。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

中外美术鉴赏学期末论文题目:巴洛克风格之绘画所属系: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学号:111230016姓名:丁秋菊任课教师:杨秀娟时间:2013年5月22日巴洛克风格——绘画摘要:宗教下行的产物,巴洛克艺术在17世纪熠熠生辉,个性鲜明的特色,富于动感,善于光线运用的绘画艺术成为了那个世纪的象征。
同时也诞生了富于艺术气息的绘画大师,这样的绘画艺术在历史的潮流中该何去何从……关键词:巴洛克动感明暗宗教鲁本斯伦勃朗委拉斯贵兹一.巴洛克绘画简介有人说,它是一种堕落瓦解的艺术;有人说,它是宗教下行的产物;有人说,它是享乐主义者的面纱;有人说,它是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性的拮抗……在我看来,它很简单,它就代表着一个时代,17世纪。
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
从人类沉湎于宁静,安详与平衡的世界里而沾沾自喜的时代中,巴洛克毫无悬念的诞生了。
那种充满动感,富于变化的艺术体系中,除了绘画,还包括音乐,建筑,雕塑,装饰品,服装等都在向那个领域靠近,一个属于巴洛克的时代便由此降临在人类的艺术史上。
那个世纪的美神,体态多姿的圣徒,婀娜纯洁的天使……无一不在巴洛克绘画艺术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以至于现在的人类仍然被那惊世骇俗的上乘之国,金碧辉煌的天宫所惊叹。
二.巴洛克绘画的出现17世纪,欧洲的封建宫廷通过对外扩张,大量攫取财富,使宏伟、豪华艺术风格的得以诞生。
宗教改革的冲击,教会的宣传发展,鼓励更多的人到教堂中去。
在经济的繁荣、宗教意识的淡化下,中产阶级的艺术趣味逐渐抬头,并为贵族们所利用。
从此,巴洛克风格的绘画艺术便走上了为宗教所用的不归之途。
三.巴洛克绘画的特点豪华的教堂壁画,可爱而庄严的天使,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其设计一种人为光线,而非自然的光,便产生了一种戏剧性气氛,创造比文艺复兴更有立体感、深度感、层次感的空间,造成轮廓线模糊,构图有机化,而有整体感。
过分追求戏剧性、夸张、透视的效果,不拘泥各种不同艺术形式之间的界线,将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论文一:对达芬奇《蒙娜丽莎》的艺术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蒙娜丽莎》则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作是一幅肖像画,绘制于16世纪初期,目前收藏在法国卢浮宫。
通过对《蒙娜丽莎》的深入观赏,我们可以欣赏到达芬奇在绘画技巧和表现手法上的独特魅力。
首先,在绘画技巧方面,达芬奇运用了光与色彩的巧妙组合,使得画面显得十分生动。
画中女子的面部充满了光影效果,而眼神中的微笑更是达芬奇的创作精髓所在。
他通过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渐变的色彩,使得画中的蒙娜丽莎仿佛具有生命力,能够和观者进行交流。
此外,达芬奇还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使得画面具有深度感,使蒙娜丽莎的形象更加立体。
其次,在表现手法方面,达芬奇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展示了他对人物心理的独特洞察力。
在画中,蒙娜丽莎的面容表情并非丰腴的微笑,而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捉摸的神秘微笑。
这种表情使得观者难以揣摩她内心的情感,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这种不确定性与神秘感正是达芬奇追求的目标之一。
他通过巧妙挑战传统肖像画表现方式,创造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得观者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蒙娜丽莎内心深处情感的种种可能性。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蒙娜丽莎》中感受到达芬奇对于自然界的赞美和对于人类美的追求。
画中的蒙娜丽莎身着一袭华丽的礼服,头戴一顶菊花装饰的帽子,这些细节展示了达芬奇对于细节的精心雕琢。
同时,画中的背景正是美丽的自然风景,这个细致描绘的背景象征着达芬奇对于自然世界的热爱与崇敬。
达芬奇通过这幅画作将人类的美与自然美相结合,传递出对于真实与理想的追求。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一幅艺术品,它展示了达芬奇卓越的绘画技巧和对于艺术的深刻把握。
通过细腻的绘画技巧、神秘的表现手法以及对于自然与人类美的追求,达芬奇创造出了一幅极具魅力和内涵的杰作,给观者带来了无尽的欣赏乐趣。
论文二:对梵高《星夜》的艺术鉴赏梵高是19世纪后期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而他的作品《星夜》则是他在画作风格和表现手法方面的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作品的心得体会
姓名: * * *
学号: **************
院(系): ********************
班级: **********************
教学班:美术鉴赏3班
任课老师: *****************
学习和欣赏中外美术鉴赏作品的心得体会
【摘要】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人文学科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它担负着社会功能的角色。
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都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人文精神,具备情节美、生活美、意境美,这些作品塑造出的典型形象从不同角度叙述着感人的情节,给人以震撼、给人以感动、给人以思考,使人们从中得到美的启迪和感情的升华。
【关键词】美术欣赏徐悲鸿八骏图
【正文】
这学期,我们学习了了美术鉴赏这门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和体会,我发现美术是一种富有内涵,表现形式多样,意义深刻悠远的艺术形式。
课堂上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让我学会了如何真正的去欣赏一幅美术作品。
跟着老师的思路的见解,我不仅领略到了大作的美还领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了美。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和作品是徐悲鸿以及他所创作的《八骏图》。
徐悲鸿1919年赴法国留学,他的作品熔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显示了极高的艺术技巧和广搏的艺术修养,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典范,在我国美术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
他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到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
他的代表作油画《田横五百士》、《徯我后》、中国画《九方皋》、《愚公移山》等巨幅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
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
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八骏图》是徐悲鸿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周穆王八骏为题材,八匹马形态各异,飘逸灵动,在绘画技法上,是极为成功的中西融合的产物,逼真生动地描绘了马的飒爽英姿。
刚劲矫健、剽悍的骏马,给人以自由和力量的象征,鼓舞人们积极向上。
八骏图上,八匹英姿勃勃的骏马飞奔向前,姿态各异,匹匹高大雄健、精神焕发。
其中的一匹最具特色,它后腿蹬地,前蹄腾空而起,鬓毛迎风飘动,昂首尾,自由奔放。
《八骏图》是徐悲鸿送给陈纳德将军的一幅巨作。
那时
陈纳德将军正从战场上凯旋归来,画上那昂首奋蹄的八匹骏马,映照着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骏马奔腾似潮涌,一日千里独行空。
驰骋疆场唯我狂,遨游神州立战功”。
奔腾的骏马,显现的是气度,释放的力量,超越的是灵魂。
徐悲鸿的《八骏图》体现的是飞扬的志气,中华的灵魂。
绘画美术与环境工程上的设计,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领域,却又是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联系绘画有助于环境工程师在设计诸如污水处理厂等方面的布局灵感。
当代对于污水处理厂等环境相关建筑已不再局限于它本身的价值,如今许多环境工程师已将美术融入于环境工程设计中。
污水处理厂不再是单一的处理污水建筑,从高空俯瞰整体就是一件大型的艺术品,与其他建筑相得益彰,甚至更领风骚。
这正是美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与结合。
通过学习美术鉴赏课,使我的视野更加开阔,也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学到了专业课理论知识以外的东西,我一直以来就很喜欢风景画,也喜欢在网上搜集一些认为有唯美意境的风景图,这门课培养了我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让我可以更加细致的观察生活中的美。
更加坚定了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热爱。
【参考文献】《中外美术鉴赏》徐改,刘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08-01 《美术鉴赏》李新平,成文光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