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失的艺术——徽州棕编
徽州遗梦

徽州遗梦————————————————————————————————作者:————————————————————————————————日期:徽州遗梦-旅游管理徽州遗梦祝曾姿在梦中有一缕缠绵的牵挂,如丝绒般甜腻地环绕,荡漾在微醉的心肠中,齿颊皆香。
做一场梦,关于美丽的徽州,翩翩飞扬……猛然发现自己身处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之间,我发现自己身着一袭宝蓝色的锦缎旗袍,挽着温柔的髻,额前碎发随意地垂下,手把微微泛黄的油纸伞,轻轻穿过一条条幽深又悠长的雨巷。
雨巷,宁谧中仿若我逢着了1927年夏天,正在独自彷徨的结着愁怨的丁香般的姑娘,她袅娜而纤细的背影在雨中逐渐消散了淡紫色的芬芳。
我轻迈优雅的步子,试图融入这如诗如画的淡雅徽州,脚下的青石板的间隙中偶有些油翠的绵软青苔,仿佛诉说着宛然的古徽州曾经享受过的清寂。
而如今,那条悠远的青石板路像是历史和岁月留下的一吟低沉又悠长的叹息,颤抖的音阶敲击人心,一块块青石板早已被前人的双足琢磨得漆亮如玉。
惊艳寂寞了一个时代。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雨中的徽州没有浓墨重彩,它是一幅雅致清淡的水墨画,雨水氤氲下泼洒出一缕缕轻柔的墨香。
漫步其间,就如同一不小心掉进了泼墨山水画儿里而从此甘心沉陷其中。
穿过悠深的巷口,轻灵澄翠的河道,我依稀嗅到那清新灵秀的水汽,水波荡漾,像江南柔弱秀俏的女子翩翩起舞般温秀。
青灰色的砖瓦砌成低矮的楼阁坐落于水道之侧诉吟流水的光阴;河岸几株翠柳妩媚地抚着秀发,堤上几点纯白花苞羞涩地绽着娇笑,微风中,如血斜阳,落英满地,幽香微醺。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在微醉的梦里,不禁忆起李后主这句绮丽又伤感的词句……我合上油纸伞,款款走向那水道旁的茶庄,浅酌一口清香四溢的毛峰,心脾沁凉,如同心间划过一流涓涓清泉。
坐于木廊之上,低眉可见那款款水乡的杨柳依依、小船轻荡。
歌声嘹亮中,可见芙蓉花丛中的月辉初上,朦胧的秀色略过浮烟笼罩了暮色下的老石拱桥。
那一刻,曾经的繁华、歌哭、苦痛、恩怨、爱恨都被时光缓缓冲走了,只留下一片干净、一抹空白在心头,只有徽州,唯有徽州,可以给你这份人世间最为难得的享乐。
翠竹丝丝飘何方

翠竹丝丝飘何方作者:小北来源:《中华手工》2015年第02期2011年7月,安徽省博物院收到一个竹编贡篮和两个竹编贡盘,3件作品均来自67岁的徽州工艺美术师俞日华的捐赠,作品一亮相,引来诸多夸奖,纷纷惊叹老艺人的高超技艺。
对此,俞老笑道:“人们常说,竹篮打水一场空,不夸张地说,我这只贡篮不光可以打水,一篮水提上来也损耗不了多少。
”作为唐代已是贡品,曾被朱元璋称赞是为“民间奇篮”的徽州竹编,今天似乎也只剩下“可以打水”了。
“徽州一绝”盛极而衰竹林深处有人家。
有竹林的地方,便不乏竹编工艺,譬如青神、嵊州、安吉等。
徽州山区盛产翠竹,品种繁多,成为竹编之乡并不为奇。
在安徽省博物院,藏有一件明万历年间的“描金五彩漆果盒”和一件清代“金漆堆花圆果盒”,均是内用竹制骨架,外用细篾编织成纹样,涂彩漆描金花而成。
可百度搜索“徽州竹编”,资料少得让人不敢相信,它真的是“徽州一绝”吗?尽管明清竹编技艺已经十分成熟,可徽州竹编真正成为“徽州一绝”,还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后。
1951年10月,69个老艺人来到黄山市屯溪,成立了竹工生产合作社。
7年后,屯溪竹器厂(后改竹编工艺厂)编织的圆形小花篮送安徽省参加全国竹编工艺品展览交流会,得到朱德同志的赞赏。
“屯溪有这么好的手艺,应大力发展。
”交流会后不久,屯溪、歙县生产的竹编面包篮,经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鉴定,正式对外出口,销往西欧、拉丁美洲和日本,成为安徽省首批出口外销产品。
此后,徽州竹编进入黄金发展期。
因为不愁销路,艺人在编织技艺、花样上狠下工夫,后期产品开发出300多种,篾丝更是劈得比头发还细,最考究的能达到每寸(3.33厘米)可拍篾丝达120根。
除却福寿、龙凤等图案,又增添了不少皖南民俗。
但编织速度缓慢,一个竹篮要编上三四个月,可谓慢工出细活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屯溪工艺厂的竹编工人工资可达350元,是机关干部平均工资的7倍。
用料考究,花纹精美,色泽多样,慢工细织……就这样,徽州竹编正式成为“徽州一绝”。
徽州竹编分析报告

徽州竹编分析报告1. 引言徽州竹编是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之一,源自安徽省黄山市的徽州地区。
它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本报告将对徽州竹编进行分析,探讨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以及市场前景。
2. 历史背景徽州竹编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
它起源于徽州地区的农村,最初是农民们利用当地丰富的竹子资源进行生活用品的制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徽州竹编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和收藏。
3. 制作工艺徽州竹编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工序。
首先,竹子需要经过晾晒、切割和煮熟等处理,以增加其韧性和耐久性。
然后,竹片被拆解成细丝,通过细致的编织技巧进行组合和交织,形成各种形状和图案。
最后,通过涂漆和烘干等工序,使竹编作品更加美观和耐用。
4. 设计特点徽州竹编的设计特点独具一格。
它常常采用自然界的花草、鸟兽等元素作为主题,通过精细的编织技术将其表现得栩栩如生。
同时,徽州竹编注重对称和平衡,追求整体的美感和和谐感。
其色彩也以自然色系为主,给人一种朴素而温馨的感觉。
5. 市场前景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提高,徽州竹编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历史价值的手工艺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青睐。
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特点,使得徽州竹编能够在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目前,徽州竹编已经成为了旅游纪念品和礼品市场的热门商品之一,不少人愿意购买徽州竹编作为装饰品来点缀家居。
此外,随着电商的兴起,徽州竹编也有了更多的销售渠道,为其市场前景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6. 结论徽州竹编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手工艺品,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特点在市场上备受瞩目。
其制作工艺的复杂性和设计的独特性使得徽州竹编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徽州竹编市场前景广阔,有着可观的发展潜力。
希望本报告能够对徽州竹编的分析和了解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是关于徽州竹编的分析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棕编制作才艺解说稿

棕编制作才艺解说稿厦门市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林晓红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下面我的才艺展示马上开始。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教室里正在上演精彩的故事。
蝴蝶带着蜻蜓到花园里玩耍。
她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在花丛间翩飞不止。
忽然,她看见地上有只蚂蚱,正一下一下地跳着,蝴蝶鼻子一哼:“走个路都要费这么大的劲儿,真笨!”蜻蜓听了,微笑着说:“蝴蝶,蚂蚱唱的歌可好听了,不信,晚上我带你去听听。
”蝴蝶心想:蜻蜓真好管闲事,要不是今天太无聊,就她那双暴突的、丑陋的大眼睛,我才不带上她呢。
不过,因为好奇,夜幕降临的时候,蝴蝶还是跟随着蜻蜓来到麦地里。
“吱吱——吱吱——”凉风习习,蚂蚱那此起彼伏的叫声,像悠扬的乐曲,把麦田唱醉了,把大地唱醉了,也把蝴蝶那颗骄傲的心唱醉了。
好久,蝴蝶转过头,看见蜻蜓那双盈满笑意的大眼睛,突然明白:如果该学习蜻蜓,善于用智慧的大眼睛发现别人的优点,那么,世界将会变得更美丽。
刚才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棕编做成的各种小动物。
各位是否平时见过我手上的这种新奇、时尚的手工艺品吗?你看,那只蚱蜢闲庭信步、活灵活现;那只蝴蝶正在翩翩起舞;蜻蜓展翅欲飞;青蛙悠闲的嬉戏,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下面我开始示范制作棕编蚂蚱。
棕编的主要材料是棕榈树叶,工具也比较简单:主要是针、剪刀、红色毛线。
共七个步骤。
第一步,拿出一片叶子,剥去中间硬杆,留下3㎝,不剪开。
第二步,将硬杆压在中间,将一边的叶子绕过硬杆后,套圈;另一边绕法相同。
第三步,将叶子平行折出套圈;另一边绕法相同。
可连绕、穿3~4次。
第四步,将余下的叶子从回形段处穿过作触须。
如叶尖太宽,可用剪刀剪细。
第五步,剪开的叶子穿入两边头部作眼第六步,将叶子分成6条插入再边做6条腿;第七步,最后,将一端向外拉紧,然后在中部向下拉直作支架用瞧,一只就做成了!粘点水就栩栩如生了。
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稍作改动,便可做出其用它惟妙惟肖,造型逼真小动物。
评委老师们,相信你们也被棕编的艺术魅力吸引了吧!其实,棕榈树叶是随处可见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徽州竹编

徽州竹编调研《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论文论文名称:非遗文化该何去何从——以徽州竹编为例年级专业:12级新闻姓名学号联系电话:合作人:批阅教师:提交时间:2014 -10徽州竹编调研摘要:徽州竹编始于唐宋,盛于明清。
民国时期,竹编工艺品日趋没落,无人问津。
建国后,于1951年10月竹工生产合作社建立。
1998年屯溪竹编工艺厂改制,现从事竹编的人员寥寥无几。
近年来,为适应外贸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屯溪竹编发展了竹编画、竹雕、竹制人物、竹编兽禽等。
此次调研报告建立在人物采访以及实地走访的基础上总结得来的。
通过拜访竹编老艺人,采访屯溪区政府,以及实地考察,发放问卷等方式获得大量信息、资料。
进一步了解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徽州竹编发展状况。
通过调研得知,虽然政府在非物质遗产保护上投资很多,也较之以往更加重视,但是徽州竹编现今还是面临着发展瓶颈,如后继无人。
徽州竹编为群众了解较少,只有政府与相关人员一起努力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关键词:徽州竹编历史现状发展徽州竹编调研导语徽州工艺大多有非常丰富和深厚的文化蕴含,是实用性和艺术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有较强的精品意识和竞争意识以及地域性。
竹编工艺在近期发展中吸取了其他民间工艺的长处,丰富了竹编工艺的表现手法,扩大了创作范围。
这样,除了生产传统的日用品、礼品外,还先后试制出穿花花篮、格子竹席、两用花瓶、熊猫罐等几十个新品种。
这些产品选料精细,造型优美,色彩丰富,结实耐用。
近年来,随着外贸、旅游事业的发展,黄山市广大竹编艺人在技艺上精益求精,在设计上不断突破,使产品由原来的长、圆、方、扁等造型简单的几何图案,发展成竹编画、竹编人物、竹编禽兽等数百种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形成了竹编器皿和竹编动物两大系列。
2008年,徽州竹编入选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政府加大了对徽州竹编经济及政策的扶持力度,但是徽州竹编如许多其他非遗一样面临着尴尬境界,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价格却始终抬不上去,从事手工艺的人越来越来少。
纸薄情长,徽州驿的纸上徽州艺术

纸薄情长,徽州驿的纸上徽州艺术
灿烂悠久的文明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滋润着徽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歙砚、徽派三雕、徽派版画、徽墨、徽州剪纸等民间艺术,影响熏陶了一代又一代的徽州人。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徽州剪纸属于安徽民间剪纸流派,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它不但表现了徽州地区民众的爱好和审美特点,而且包含了徽州地区的社会习俗和文化特征,成为徽州具有特色的民间艺术之一。
徽州剪纸艺术还是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的一个分支,与北方的窗花不同的是,它融合了徽州山水、自然风光、民俗故事,将徽州风土人情用剪纸的艺术手法完整地表现出来,
是无形的文化遗传。
即将于2021年在黄山市歙县丰乐河畔落座的一个泛徽文化商业文旅新地标——徽州驿,计划将以“徽文化”为核心,引入徽州历史、文化故事,将徽州历史中留存下来的徽文化进行新的呈现,打造一个全新的“徽州”轻奢生活旅游度假景区。
长期以来,徽州剪纸在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娱乐和其他重要的
领域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是当地文化基因的重要传承载体。
因此,如果你也对徽州剪纸和徽文化感兴趣,不妨在徽州驿亮相歙县之后,找个时间,前来感受这小小剪纸背后无限的徽州魅力!。
徽州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研究分析

徽州遗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研究分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20世纪90年代起,黄山学院图书馆通过民间征集、社会捐赠、数字技术复制,采取与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地方文博机构进行资料交流等方式,收藏了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徽州文书、地方古籍、徽州谱牒、徽州地方志等资料。
这些文献中蕴藏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珍贵资料,调查和研究这些资料的内容和类别,对进一步挖掘、研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重要作用。
1民间文学资料徽州人在生产劳动生活中创作的口头传奇叙事,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有关。
徽州民谣、神话传说、谚语、民间故事等反映了民间生活情趣,曾经发生的事情,是徽州民间社会“口传的历史”。
徽人著述的《歙事闲谈》《太涵集》等古籍图书,为徽州民间文学提供了大量的文献线索。
除此外还有其他形式的民间文学资料。
楹联徽州楹联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
徽州楹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有些是口头相传,也有被后人记录流传下来。
黄山学院图书馆收藏了多册徽州楹联杂抄,记录了徽州人创作以及流传下来徽州楹联。
楹联按其用处可分春联、堂联、书房联,寿联、婚联、戏联、道场联、祠堂联等二十余类,不同的生活场景有不同的楹联。
如反映教育的入泮联“泮水绿芹洵可采蟾宫丹桂定能攀”、“甲榜标名自今伊始丁年力学有志竞成”,均有一定的教化作用,鼓励学子刻苦读书,实现自己的理想。
明清徽商崛起,一些仁人志士富裕后,回报乡里。
汪仁晟字曙堂,霞峯人,“道光二年捐银千两发典生息,为阖邑应乡试者卷烛费”;呈坎人罗元孙,“搆屋数十楹,置田百亩设义墪以惠贫族”……这些义行促进了徽州教育发展,明清徽州书院就多达89所,祁门六都程氏一族在宋明两代就创建了四所书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据有关资料统计,明清徽州仅文进士就多达452人,休宁县被称为状元县。
《徽州女人》为奥运添彩

《徽州女人》为奥运添彩
程献中
【期刊名称】《黄梅戏艺术》
【年(卷),期】2008(000)002
【摘要】三月的北京春光明媚,为喜迎奥运、彰显我国文化领域取得的实践成就、展现和谐繁荣的人文画卷、传递“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美好祝愿。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2008年北京奥运重大文化活动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拉开帷幕,此次重大文化活动,以规模盛大,内容丰富,精湛的艺术在奥运赛场之外,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感受到艺术盛会的魅力,展演剧目涵盖京剧、话剧、地方戏曲、
【总页数】1页(P7)
【作者】程献中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5.54
【相关文献】
1.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添彩双登新产品点亮奥运村 [J], ;
2.不要被牌坊禁锢了思想——论真正代表徽州女人的"徽州女人" [J], 许静
3.论韩再芬黄梅戏作品的女性叙述r——以《徽州往事》《徽州女人》为中心 [J], 汪超;方瑞
4.模克隆(R)材料为德国驻华大使馆添彩"inForm状态"艺术装置——蓄势待发,添
彩奥运 [J],
5.画中走出的徽州女人--评《徽州女人》的创意和舞台呈现 [J], 白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学春秋
2 1 年第9 00 期
渐 失 的艺 术
徽 州 棕 编
■ 周 小 勇 文/ 图
徽州 文化 是 一个 极具 地方 特 色 的 他 们 小时 候 集 市的街 头 ,看 到这 种 东 想想还 能不 能做 些其 它的 ,通 过仔 细观
区域文化 ,其 内容广博 、深邃 ,有整体 西 。也有人在农闲时会砍些棕叶 ,到大 察各种动物 ,不断摸 索 ,参考其他 地区 系 列性 等特 点 ,在 以 “ 态 ”和 “ 生 环 城市里街头 编些小工艺品来换 些钱 。现 的棕编 ,学会做各式姿态 生动 、活灵 活
删 禽 两 社 鹳
徽学春秋
20第期 0 年 9 1
吴筱竹壮 志兴松 萝
■ 吴 运 翔
在 松萝 茶 五 百年 兴衰 史 中 ,最 受 雪来到松萝 山 ,在让福 寺前长跪不起 ,
寺 内僧人和 茶农惶恐不安 。在胡焘骚扰
世人崇敬的莫过于两人 。一位是松萝 茶 百般哀求方丈慈 悲收 留 。谁 知胡焘 的落 胁 迫 下 ,松 萝 山让福 寺 最 后一 批僧 人 92 的开山鼻祖大方和 尚;另一位 则是抗 战 发为僧 ,却给松萝 山带 来了 引狼入室 的 和住在 山上的茶农于 13 年秋天被逼下
涧 干条 玉 , 目射 萝峰 几 点青 ” 的 “ 松 结伴在湘 南攸 县 、茶陵一带抢劫 为生 。
13 年初 创立 “ 国茶叶公 司”,整合 97 中
, 日夜 ,偷盗衡 阳银 行金库被巡警发 我 国六大 产 区名 茶 资源 ,改进 产 制运 萝 雪霁 ”是 载 入 史册 的 古海 阳八 景 之 4q9 松萝 山不仅景色秀 美 ,而且是著名 现发生枪战 ,警方 一死 一伤 ,刘 星元右 销 ,以 求茶 叶之 复 兴 ,出 口创 汇 ,增
戴 ,人们 出入皆披 之 ,一避风雨 、二防 虫 ,时间长了 ,自己也觉得太单调 了 ,
凶兽。相传 明代君王朱元璋小时放牛割
存放 几十 年 。
草 ,也曾穿过” 蓑衣 ” ,可见人们利用棕
制品的历史久远。
徽 州棕 编历 史 甚久 ,但 资 料遗 存
较 少,收集难度很大 , 已故棕 编艺人 据
存 放 ,没有收藏价值 。要想长期保存 ,
徽 州 地 区盛产 棕 榈树 ,利用 最 多 首 先 要解 决 叶子 的 问题 。要保 证 不变
是 用棕 叶丝 和棕绳制作而成 。 《 ・ 诗 小 的只是棕丝 ,用来做棕绳 、棕床 、棕 刷 形 、不褪 色 ,还要防止霉变 ,就要不断
雅・ 无羊 》有 I 蓑 何笠 ” 。唐 代 张志 等 ,其附带经济价值不高 。棕榈叶好 多 寻找方法 ,解 决这个难题 。正巧有位朋 l f 可 句
利 用 ,并使 这一传统的徽州工艺得以发 有特殊 的土法处理叶子 ,做成 的扇 子使
曾有人被虎 紧追不放 ,危急时刻 ,穿上 扬 ?我们欣 喜的在老街 “ 谷丰源”又发 用几十年都 不会霉变 。于是就 请朋友回
蓑衣 ,老虎大惊 ,以为怪兽 ,竞落荒而 现 了徽 州棕 编的身影。从 事棕编的是一 他老家里 问老人看看能不能教这方 法 , 走 。 又说 ,上古时 ,虞 尧为种 田人 出 位年轻 的女 子严 秋霞 ,她 在一次偶然的 后来老人知道是 后辈 用来做棕 编工艺 ,
易正文说 ,早在抗 日战争 时期 ,就 有人
用棕叶编制蜻蜓 、蚱蜢等 各类 昆虫 ,在
街 头叫 卖 。此 种情 形 ,重 庆 、汉 口 、
南京 、上海等都市街头至今仍可遇见 。
那些用棕丝串起的乌 、虫 ,黄 中带青 、
清新朴实 ,在艺人手 中微微颤动 ,仿佛
活的一般 ,引来孩童和路人围观 。笔者 在民间采风时走 访了许多徽州 乡村和村 民 ,只有一些上了年纪 的人知道 ,说在
和 有歌咏江 南渔家 生活 场景 的名句 ” 青 人只 是 拿来 裹粽 子 ,平 时 都是 砍 了扔 友知道她在做棕 编 ,说在 他们歙县老家
箬 笠 、绿蓑 衣 ,斜 风细 雨不 须归” 。在 弃 ,有这么多的资源 ,为什么不能好好 里 ,有位老人会 拿这棕 叶做成 扇子 ,他 浙 南括苍山区华 南虎经常 出没 ,据说 ,
生 ,他登位时无衣可穿 ,就剥来毛棕编 机会看到 了棕编 工艺 品 ,起 初只是十分 就 无私 的传 授 了 ,还 教了 一 些编 织方
成 蓑衣 ,穿着接受百姓的祝贺 。后来蓑 喜爱 ,不久就开始试 着学 习制作 ,刚开 法 ,并嘱咐一定要好好发扬传承经过特 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 始只会做 些从本地老 艺人 那学来的小昆 殊处理后的棕叶 ,制作后再刷桐油 ,可
古刹尘封。 期间在松萝山创建 “ 松萝垦 殖青 年工学 灾难 。原来此人原 名叫刘星元 ,据湖 南 山,致使松萝 山茶园荒芜, 抗 日战 争 爆发 ,举 国上下 同仇 敌 日报 l 3 年 4 1 日刊登 的一则 通辑披 91 月 2 团”的吴筱竹 。 ……逃犯刘 星元 ,系湖南衡阳茶 忾 。为 支援抗 战 ,国民 政府 实 业部 和 清 嘉 庆2 年 《 宁 县志 》将 松 萝 露 : “ 0 休 山列为休宁县6 座名 山之 首 , “ 4 风敲松 山坳农民 ,自幼不务正业偷盗成性 ,后 皖 、浙 、赣 、闽 、湘 、鄂 六省 联 手 于
保”作为主体的今天 ,传统 的手工艺 正 状 是搞棕 编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原因较 现 的各种飞禽走兽并推 向市场 ,在对 棕 编 的历 多 ,主要原 因是较费 时间 ,一件小的作 客的喜爱 。传统 的棕编作 品 ,主要 采用
史 、棕 编 的工艺 品做 凋研届 发现 , 其文 品 制作 前后 需要 一个 多小 时 ,赚 不了几 的是新 鲜棕 叶 ,容易变形 ,不能长时间 化 背景 深远 ,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 南方农 民生产使 用的雨具—— 蓑衣 ,就 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