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徽州砖雕艺术的文化特质与价值

合集下载

徽州砖雕的用途以及砖雕分类知识

徽州砖雕的用途以及砖雕分类知识

徽州砖雕的用途以及砖雕分类知识VOCABULARY- 徽州 Huizhou: a historical city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Anhui Province- 砖雕zhuān diāo: brick carving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砖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徽州砖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技巧,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从建筑学专家的角度探讨徽州砖雕的相关知识。

一、徽州砖雕的用途徽州砖雕通常用于门楼、石桥、古城墙、祠堂、园林、建筑装饰等建筑物的装饰上。

它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美观程度,还能够体现出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1) 门楼门楼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徽州,门楼的装饰可以说是打造徽州古建筑的重要一环。

门楼的主体结构通常由石材组成,而门楼的装饰则由徽州砖雕完成。

徽州砖雕在门楼的装饰中实现了极佳的表现,用它雕刻的各种图案、文字和图像达到了韵律变化、尺寸协调的化境。

(2) 石桥徽州砖雕在石桥的装饰中也体现出了比较强的应用价值。

徽州有着众多古老的石桥,古人在石桥的建造和装饰中也非常注重砖雕的应用。

徽州砖雕在石桥的装饰上大量地使用了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

(3) 古城墙古城墙是徽州古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也是徽州砖雕的主要展现场所之一。

从城门到护城河再到城墙,徽州砖雕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徽州砖雕在古城墙的装饰上大量地使用了人物、鸟兽、花卉等图案,将这些精致的图案逐一在城墙上雕刻出来,使得整个古城墙更加具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4) 祠堂祠堂是徽州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是徽州古建筑的代表性建筑。

徽州砖雕在祠堂的装饰上也体现出了比较强的价值。

徽州祠堂中的每一处砖雕都是独一无二的,各部分的造型、位置、大小都非常协调,展现出了经典设计中的对称效应和平衡效应。

(5) 园林徽州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精湛的工艺技巧使其成为徽州文化的重要一环。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

[word格式] 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徽州四绝之徽州砖雕豳1支物謦它f双轨鉴析砖雕是中国传统的建筑雕刻艺术,它是在建筑的砖面上进行雕刻,并且通过千奇百怪的内容和不同的部位之间的雕刻,进而形成独特的搭配,组合和呼应,最终构成统一而完美的艺术形象.中国砖雕的形成和发展是和中国古代采用的独特建筑方式分不开的,这与外国古代的石材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高级建筑多是以砖木为主要材料.古徽州地区由于受儒学影响很深,再加上古时徽商强烈的宗族观念,所以徽派砖雕给人以条理清晰明快,布局庄重严谨之感,但其中亦不缺乏民间喜闻乐见的题材.而且也正因为这些有别于他处砖雕的特点,使徽州砖雕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人文和历史价值.一,徽州砖雕的工艺手法及其作用徽州砖雕作为泥巴,火和人工造型艺术的完美结合,它既有粘土的柔软可塑性,又具备了石块坚硬耐磨损的特点.而若要了解徽州砖雕,就必须先先从它独特的工艺手法来入手.徽州砖雕主要工艺可以分为窑前工艺,窑后工艺等.砖塑是古老的窑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然后入窑烧制而成.这种工艺的特点是易于加工,但造型层次少,不够精细,通常用于制作距离视线较远的建筑构件.雕砖则是在完整的砖的基础上加工雕刻,属于窑后工艺,与砖塑相比较费时,其成品层次清晰,精致而适于近观.雕砖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且色泽纯清的水磨青细砖.制作这种砖首先48应从选土开始,一般都为积沉土,与普通砖不同的是,这种材料需要人工淘洗后制成砖坯,阴干后进窑烧制,工序比较复杂.然后在砖坯上面勾勒出画面的部位,凿出物体的深浅,确定画面的远近层次,再根据各个部位的轮廓进行精心刻画.局部“出细”即由技艺熟练的艺人精工细作,使事先设计好的图案一一凸现出来.而徽州砖雕具体的雕刻手法,在初期时主要承袭了徽州石,木雕刻的风格,多采用高浮雕,线条粗壮,古拙朴素.明代砖雕的风格逐渐趋于粗犷,且技法朴素,形象较为稚拙,一般都是浮雕或仅一层的浅浮雕,虽然缺乏透视变化,但对称性极强,整体效果突出,颇有汉代画像砖,画像石的感觉.到明末清初,由于徽商们对奢华生活的追求,而当时绘画与木刻的发展也对砖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砖雕也一改明初时期粗犷,稚拙而朴素的平淡风格,逐步走向写实,精细,复杂,题材方面也大为开拓.画面开始注重细节,雕刻层次不断地增加.逐渐的,艺人们可以在尺方见余仅寸厚的砖坯上雕刻出情节复杂,多层面的砖雕作品.此时艺人们常用的雕刻手法一般有五种.1.平面雕:即雕出多样纹头和各种象征性图案,而凹下的底面和凸出的雕面均光而平整,至多是在凸出的雕面上刻画出线条,这种凹凸深度都在一厘米左右,例如回纹卷草,汉纹花边和各种装饰线条边框等.这类雕适用于建筑物较底或易触部位,也有用来作透雕的保护边框.2.浅浮雕:指的是比较明确体现出立体感的砖雕.例如一些花鸟之类的图案,门楼上的梁袱,平量21柑蛐平面雕浅浮雕浅浮雕盘栅,一些字匾花边或博古图案等.这些砖雕因凸出面低浅,亦不见镂空,往往在其凹下的平底上再刻画些纹头或砂底将其雕面衬托出来,以增加层次感.3.深浮雕:这种雕往往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某些部位甚至会镂空,一般约在三个层次左右.此类砖雕常用于中等规模的古建筑物上作为构件或体现物体的象征.上述三种雕刻在手法和技巧方面还分凸,凹两种体现画面的雕法,即在凸出的部位和凹下的部位双轨鉴析I吏物.!;}它s挚贾I圈同样雕出理想的图案.4.透雕:指的是有一定的雕刻难度,立体感较强的砖雕.这种砖雕均会出现多处镂空,层次都在四至五层左右,技艺水平和精细度非常高,一般都在,块约二寸厚的砖上雕出画面,除背面或上顶部等不易察看的部位以外,其余的部分都与画而相连刻出,这些砖雕通常见于富豪商贾的门楼卜.5.镂空雕:指除了与建筑物相接触的一面以外,其余凸出部分均都镂空雕刻,这种砖雕可从/1 同角度反映立体画面.有些采』{j技巧雕琢后,可使局部转动,开,关,例如楼台亭阁上的门,窗,笼中的禽鸟和狮球内转动的滚珠等.特别是人物ll1 水,楼台亭阁,其刻雕的层次往往高达七至九层, 此类的精湛佳品常见于清中叶到民国初期南方一富豪,官邸的八字门,垂花门楼,门罩_J.及至清末至民国初年的徽州砖雕鼎盛期,徽州深浮雕透雕49l茹鼬1支物墨宪挚费l双轨鉴析镂空雕砖雕的雕刻工艺特别细腻而复杂,处理上通常是前景物体施以圆雕或半圆雕,中景的场景如楼阁,廊柱等为镂雕,背景的屋舍,山水树林等雕刻辅以深度,前后多者可达九个层次.前后剔透,前呼后应,层层递进,雕刻精致,具有极强的层次感和距离感,光影效果出色,不禁令人叹为观止.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借景手法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古徽州砖雕常见的雕饰部位有主入口门框上方的门罩,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其中门楼门罩作为每家每户进出口的标志,其建造尤为考究,造型常见的有垂花门罩,字匾门罩,四柱牌楼门罩等.门罩的雕刻通常把砖雕和石雕结合在一起,同时用在建筑墙体上.在门罩中, 砖雕的面积较小,色素较深,通常它会与同是灰色的石雕相融合,在白色的墙面衬托中形成特有的美感,也使建筑物更显得典雅,庄重,并富有强烈的立体装饰效果.所谓”门罩迷藻悦,照壁变雕墙” 正是徽州砖雕应用的真实写照.砖雕现今在歙县,黟县,婺源,休宁,屯溪诸地依然可见.在民居,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镶嵌的砖雕,虽经岁月的洗礼,风雨的侵蚀,但它们依然是通透细致,耐人寻味.歙县博物馆现藏有一块灶神庙砖雕,在那见方仅尺的砖面上,雕刻着头戴金盔,身披甲胄,手握钢锏的圆雕菩萨.据考证这块精巧绝伦的砖雕花费了1200多名匠工近两年的时间雕刻完成,堪称徽州砖雕艺术的经典作品.徽州砖雕取材的艺术特色徽州砖雕取材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人物,IJJ一2010-;l5012I”I水,飞禽走兽,八宝博古,几何形体,文字等各方面.以人物为主的题材,内容主要包括宗教戏曲图谱,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等题材.既有描绘帝王将相,文人墨风雅的画面:也有牛背上的牧童,勤劳耕作的农民形象;也有孩童间的游戏,舞龙舞狮等欢庆场面;也有雕刻人物故事的,如水浒中的《武松打虎》,戏剧题材中的《郭子仪拜寿》,《刘备招亲》等等.对于人物题材,艺人们通常都有着极完备的总体设计规划,而对于刻画上也很是细心, 小到背景上的图案花纹,人物衣着纹饰,面部表情,大到人物整体布局,站位等,无不经过精心设计,给人以仿若大家的书画一般协调精美.以动物为题材的砖雕往往是象征着吉祥物的图案,雕于门楼,门罩,角位较多,如龙,风,狮, 虎,麒麟,仙鹤及马,羊,犬,兔雁,鱼在门罩的上方框,常见”双狮抢绣球”,”二龙戏珠”, “丹风朝阳”等题材.此类题材的砖雕,与封建社会晚期江河日下的衰败,积贫积弱的萎靡之风相反,风格上往往呈现出民族盛世的自信,富足,生人物题材的砖雕动物题材的砖雕气勃勃的艺术气息,所以构图往往饱满而充满张力,雍容富丽.与当时明清文人画坛那种弱不禁风的病态美相比,颇具一派刚毅之气.以民间的吉祥图案为题材的主要有博古,八宝,八仙,如意及吉祥文字,此外还有回纹,云纹等图案,而刀法趋于简练.在艺术风格上,趋向于朴素,形式多以浮雕和一层的浅圆雕为主,前后相连,画面内容简单纯粹,构图富有装饰趣味,画面细腻.此类砖雕往往多采用丰富的程式语言,如夸张,变形,比拟等.有时在表现春夏时,将一朵牡丹或莲花雕刻得比人都大;有时以物喻人,将八仙的法宝比喻为八仙的暗八仙;有时以物喻意,如石榴,葡萄,南瓜等表示喻为”多子”,梅,兰,竹,菊多比喻君子;亦有时采用谐音比附,如两个柿子与一只如意合在一起,往往寓事事如意,莲花和笙在一起比喻”连升”,置一串铜钱于蝙蝠前则寓福在眼前.以文字为题材的雕刻主要用于住宅的牌匾和牌坊题额,书体无论正,草,行,隶,篆均可见到.内容寓意深刻,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砖雕以文字为题材的砖雕双轨鉴析1支枷j{}宪挚费Ii好事只是读书”,”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等等.此类砖雕上的文字往往请当世书法大家题写,后铸模翻刻,力求达到”刻如纸书”的效果.三,徽州砖雕的价值因为古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徽州砖雕的价值亦显得尤为显眼.它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目前,在西递,宏村的小巷中几乎随处可见来自全国各艺术院校的师生以及艺术爱好者在此进行临摹绘画,而徽州砖雕的丰富雕刻图案也成为学生,学者们进行学习,创作的灵感源泉.徽州砖雕中出现的各种装饰性艺术图案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研究的.古徽州深厚的儒家文化与自然的幽深结合在一起营造了恬静的气氛,展示了天人合一的艺术感,也反映了人们对于徽文化的不懈追求.在此地欣赏徽州砖雕的艺术,往往会引起心灵上的激荡和共鸣,感受到祖先的文化与艺术脉动.从人文价值上来看,古徽州的文人学者世代为儒学所感染,因此在其建筑风格上,尤其是细微处的雕琢中,借图案的寓意表达出自己心中的思想, 将自然物体和对生活的愿望,理想加以物化,渗透出儒家思想价值观和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现出深刻的思想性.古徽州现存的砖雕作品,都是民间工匠们世代长年累月辛勤劳动的结果,这种思想与现实的结合是当时人们对精神追求的物化.从总体来看,古徽州砖雕始终突出了和谐的主线,展示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在体现人与人的和谐上,主要以吉祥福禄寿禧的图案为多.除此以外,徽州砖雕还具有历史价值.在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的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占徽州建筑上的砖雕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沉积物,对它的研究和分析,将有利于我们了解当时徽州的社会状况.徽州砖雕艺术以其丰富浓厚的艺术特征,融古贯今的表现形式,展现出我国古代特有的丰富深远的意境美,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交融与凝结. 5ln2一1鲁茹。

[精品]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

[精品]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

[精品]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更多专业、稀缺文档请访问一一搜索此文档,访问上传用户主页〜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精美绝伦的徽州砖雕历史上的徽州,泛指皖南的歙县、夥县、休宇、祁门、绩溪以及赣东北的婺源六县。

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这里孕育出了璀璨辉煌的徽州文化,徽州砖雕堪称其中的典型代表。

徽州砖雕的发展脉络砖雕是中国民居建筑中一种常见的手工雕刻技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普通民居的装饰材料与色彩有着严格的规制,材料大多限于青砖、青瓦,色彩则限于黑、白、灰等,于是综合上述要点的砖雕便成为民居装饰的理想选择。

明代是徽州砖雕的大发展时期,随着徽州商帮的异军突起,徽州商贾财费充沛,糅以精湛的手工技艺,使得徽州砖雕在民居、祠堂、庙塔等建筑中得以广泛运用。

这一时期的徽州砖雕整体感极强,刻风古拙质朴,用刀刚毅洗练,气势遒劲有力。

明清鼎革之际,商品经济发展迅速,商贸流通日益增强,徽州商帮雄踞中国商界翘楚,积累有丰厚的财费。

商人们遵循传统,发家后便返乡大兴土木,广修宗祠,遍设书院。

同时,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质使他们追求生活的艺术品位,强调建筑的布局、结构、装饰要展现主人的涵养。

此外,这一时期徽州本土的新安画派、徽州版画等文化艺术也大放异彩,得益于这些要素的共同推动,徽州砖雕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此时的徽州砖雕在形制上更具市民生活气息,雕刻题材也更为广泛,风格渐趋细腻繁绸,无论是工艺还是题材,皆令人叹为观止。

清末,随着徽商的衰颓,徽州砖雕也步入沉寂期,砖雕需求量锐减,雕刻技艺后继乏人、濒临失传。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砖雕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徽州砖雕如今乂焕发出勃勃生机。

精雕细琢出砖雕徽州砖雕的用料极为考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过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色泽纯清、平整如镜的水磨青砖。

徽州砖雕的制作工序一般分为4道:第一道是“放样”,乂称“定稿”,是指雕刻前将稿纸上的设计图案原样勾画到砖料上面,这是一道十分细致和关键的步骤。

放样时要注意画面保持疏密均匀,构图达到均衡优美。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

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一、本文概述徽州,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

明清时期的徽州,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审美特征,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

这些建筑不仅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更在文化内涵上展现了徽州人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追求。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通过对其历史背景、建筑形式、装饰艺术、文化内涵等方面的探讨,揭示徽州建筑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本文首先将对明清徽州建筑的历史背景进行梳理,探讨其形成的地理、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接着,将从建筑形式、空间布局、装饰艺术等方面入手,详细分析明清徽州建筑的艺术特点。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包括其追求自然与人文和谐统一的审美理念、注重细节和工艺精美的审美追求、以及蕴含深厚文化内涵的审美价值。

本文还将通过对徽州建筑实例的分析,具体展示其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将结合现代建筑理论,对徽州建筑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进行评价,以期为当今的建筑设计和文化传承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明清时期的徽州建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精湛的工艺水平,成为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徽商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昌盛,也展现了徽州人民对于生活、自然与社会的深刻理解与独特审美。

明清徽州建筑在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村落多依山傍水,建筑沿溪流或山势错落有致地排列,形成了独特的山水景观。

同时,建筑群体之间的空间布局也十分讲究,注重轴线对称与层次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秩序观与礼仪制度。

在结构与材料方面,明清徽州建筑多采用木构架与砖石墙体的组合,这种结构形式既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与耐久性,又使得建筑外观呈现出一种质朴而典雅的美感。

同时,徽州建筑在木作、石雕、砖雕、木雕等方面都有着精湛的工艺,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外观,也体现了徽州人民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审美。

徽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

徽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

文化研究徽州砖雕的源流与艺术特点宋文革(安徽宣城绩溪文革砖雕工艺厂,安徽 绩溪 245300)摘 要:本文旨在介绍了徽州砖雕的源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并且对徽州砖雕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的艺术赏析进行启发。

关键词:徽州砖雕;源流;艺术特点古代徽州的历史十分悠久,不仅其商业盛行,而且还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徽州的砖雕技术是我们古代砖雕技术的一个缩影,砖雕的主要应用是在祠堂、民居等传统的门罩、门楼上,展现建筑的风格以及艺术特点,随着近千年文化的积累,到了明清时已经达到顶峰。

本文通过对徽州砖雕的源流进行讲解,并且针对徽州砖雕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为我们当代进行建筑设计提供启发,除此之外,我们通过对徽州砖雕艺术价值的解读,我们能够更好的对徽州砖雕进行传承和创新。

一、徽州砖雕的源流砖雕是我国一种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建筑装饰技术。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我国古代建筑通常为砖木建筑有着紧密联系通过所雕刻的图案样式的不同,所表现出不同类型风格的建筑,各个雕刻部分相互呼应,整体进行配套,形成一套完整的砖雕,展现出一副完美的艺术画面[1]。

我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悠久,砖雕技术出现的也比较早,到了秦汉时期,我们的土砖被烧制了出来,建筑开始转变为砖木建筑,这也就为砖雕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人们开始在土砖上进行雕刻,装饰我们的建筑。

后面的两汉时期,我们砖雕的画像更加丰富,越来越多的雕刻类型和风格展现在人们面前。

相继来到宋代,可以说砖雕技术当时已经时达到了一个高峰,砖仿木样式已经成熟,涌现了一大批的能工巧匠,制造了大量的优秀砖雕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才真正是砖雕艺术的成熟期,经济发展,让人们对于艺术有了更高的追求,这催生出了诸多的祠堂、寺庙、书院等需要进行砖雕的建筑,而且还对我们匠人的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近千年的发展中,由于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不同,砖雕艺术也形成了诸多的门派,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我们今天介绍的徽州砖雕。

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文化价值

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文化价值

传承徽州三雕技艺的文化价值徽州三雕技艺,听着就让人觉得有点意思。

说到这技艺,大家可能会想:雕刻、雕塑、雕琢,都是些啥呀?徽州的三雕,指的就是木雕、石雕和砖雕,哎,这三样可是咱们徽州文化的精华所在呢!每一件作品,都像是有了灵魂,真的是让人忍不住想多看几眼。

想象一下,走进一家徽州的老宅,四周全是精致的雕刻,仿佛时光都静止了,真的能让人陶醉其中。

先说木雕,这玩意儿可是得靠巧手啊!那些雕刻师傅,个个都是高手。

他们用刀子在木头上划来划去,转眼间,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鸟就飞出来了。

嘿,别小看这小鸟,它们可不是随便雕的,都是有故事的。

每个雕刻都有背后的文化,讲的都是老祖宗的智慧。

比如,有的雕刻表现的是“桃花源记”,让人一看就想起那种梦幻般的生活。

更厉害的是,木雕还讲究对称和平衡,简直就是艺术与数学的完美结合。

走在街上,偶尔看到一扇木雕的门,瞬间觉得这地方真有品位。

咱们聊聊石雕。

石雕这玩意儿更是了不得!那坚硬的石头,在师傅的手里,简直像泥巴一样听话。

说实话,石雕的过程真的是一场“战斗”,要是一个不小心,刀子可能就滑了,哎呀,那可真是“痛不欲生”啊!不过,师傅们就是有这样的本事,把石头雕刻成各种造型,从神像到动物,每一件都让人叹为观止。

看到那些神态各异的佛像,心中不禁升起一股敬畏之情,仿佛它们在守护着这片土地。

然后咱们再看看砖雕,砖雕可不是简单的砖头叠起来的。

这可需要花心思啊,砖雕的每一个图案都独一无二,像是给砖头也披上了华丽的外衣。

那些砖雕作品常常装饰在古老的建筑上,给人一种回到古代的感觉。

想想,如果我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真是“梦回大唐”啊!砖雕的图案,有的是花草,有的是人物,色彩斑斓,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每次看到,都让我想起小时候玩泥巴的快乐,真的是童心未泯。

徽州的三雕技艺,不仅仅是手艺,更是文化的传承。

就像古老的诗词一样,它们都承载着历史的印记。

今天,我们在城市里走来走去,偶尔发现一些古老的建筑,上面的雕刻让人停下脚步,心里暗想:这背后一定有故事。

徽州砖雕的功能与传承探析

徽州砖雕的功能与传承探析

徽州砖雕的功能与传承探析徽州砖雕是中国土木建筑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作为徽派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砖雕不仅在建筑方面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拥有丰富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通过对徽州砖雕的功能与传承的探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徽州砖雕的功能首先体现在建筑装饰方面。

徽州砖雕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造型,为建筑物增添了艺术魅力。

无论是府第、祠堂、园林还是古桥等建筑,都可以见到徽州砖雕的身影。

砖雕的图案多样,有花卉、动物、形象等各种元素,构图繁复而精细,彰显出徽州砖雕的独特风格。

砖雕的色彩鲜艳,采用了各种色泽瓷砖进行拼贴,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美感。

徽州砖雕与徽派建筑风格相得益彰,共同构建了徽州建筑的独特形象。

徽州砖雕还具有丰富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徽州砖雕的图案常常与儒家思想、佛教信仰和民俗神话等相结合,寓意深远。

徽派建筑中常见的龙凤图案代表着吉祥和权势,寓意着家族的兴旺和长久。

砖雕中的八卦图案,则体现了阴阳思想与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

徽派建筑中的彩绘砖雕还常以花卉纹样为主题,寓意着丰收和喜庆。

这些寓意与象征不仅丰富了徽州砖雕的文化内涵,也体现了徽派建筑的文化精神与价值观。

徽州砖雕的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在徽州古村落和古建筑保护的背景下,徽州砖雕的传承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首先是技艺传承的问题。

由于制作砖雕需要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很多传统技艺已经逐渐失传。

如何将砖雕技艺传承下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是原材料的保障问题。

由于现代建筑更多采用水泥和钢筋,导致传统砖坯的供给减少,一些纯手工制作砖雕的砖窑也难以为继。

如何保证原材料供应,以及如何创新和发展新型材料成为重要的议题。

为了推动徽州砖雕的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加强技艺传承与培训。

通过设立专业学院或培训班,培养一批砖雕技艺高超的传承人,传授他们制作砖雕的技巧和经验,提高其技艺水平。

其次是加强原材料的保障与创新。

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引言徽州砖雕艺术是中国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地区独特的传统工艺,是一门把陶瓷和雕刻技艺结合起来的艺术。

徽州砖雕艺术具有浓郁的徽州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内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徽州古建筑的重要构件之一。

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徽州砖雕艺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成为了一种具有很高价值的传统文化资源。

徽州砖雕艺术的特色徽州砖雕艺术是由徽州陶瓷制作工艺与传统雕刻技艺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

徽州砖雕艺术的砖材质均选用自然产生的黄土和石粉打造而成,经过数次洗涤、筛选、去杂、搅拌、制模、烘干、入窑、烧成等多道工序而成。

徽州砖雕的图案造型一般以花鸟、人物、山水为主题,采用浮雕或高浮雕等技法,线条流畅,造型简洁,寓意深刻,形式多样,巧妙地融合了徽州风物、文化和禅境理念。

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加快,徽州砖雕艺术作为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一种工艺品,已经进入了现代建筑领域。

徽州砖雕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建筑立面现代建筑的外立面设计越来越讲究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徽州砖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资源,已经成为现代建筑外立面装饰的新宠。

徽州砖雕艺术可以根据建筑的风格和功能来进行设计,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增强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提高建筑立面的美感和附加值。

2. 城市家具城市家具是城市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砖雕艺术可以运用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如公园护墙、路灯、座椅、水泥场地钢架等,它的制作工艺和材料的特殊性能使得城市家具具有抗风、抗水、耐磨的性能,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防火、防盗功能。

3. 工艺品徽州砖雕艺术的独特工艺和艺术特色,使得它在工艺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将徽州砖雕艺术应用于茶具、花瓶、水杯、餐具等日常用品的制作中,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成为具有收藏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工艺品,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徽州砖雕艺术的文化特质
与价值

2

———————————————————————————————— 作者:
———————————————————————————————— 日期:

3

明清徽州砖雕艺术的文化特质与价值-美术论文
明清徽州砖雕艺术的文化特质与价值
郭静
徽州砖雕艺术是指发端于古徽州地区(位于皖、浙、赣三省交界的安徽省境
内)的一种建筑装饰,于当地盛产的质地坚硬细腻的青灰砖上精雕细琢而成。现
存徽州砖雕多是从明清时期流传下来的,雕刻技法主要有平雕、浮雕、透雕、圆
雕、镂空雕等,题材内容倾向于世俗化,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并受当地新安理
学、文人画派及版画、篆刻、徽剧等影响,徽州砖雕的整体布局和构图表现出秀
丽精美、清新淡雅的气质,在雕刻的取材内容中渗透着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和传统
道德标准。位于安徽亳州的花戏楼,是一座典型的明清徽派砖雕大观园,始建于
顺治十五年,乾隆年间增施以雕刻和彩绘,整体建筑面积达3163平方米,其中
尤以大关帝庙山门和钟楼、鼓楼上的几大序列戏文砖雕最为有名,被誉为墙上瑰
宝。虽历经三百多年的风吹日晒,依然彰显着玲珑剔透、拙雅古朴之美。
花戏楼砖雕取材内容的艺术特质
花戏楼为清代戏曲舞台建筑,其大关帝庙是一座三层牌坊架式结构,左右以
钟鼓、鼓楼二拱门相承,水磨青砖墙面上镶满各种雕饰,整体工程浩大,精致绝
伦。位于花戏楼大关帝庙正下方的”郭子仪上寿图”,是花戏楼最大的一出戏文
砖雕。画面上雕有琼楼玉阁、车马人流,一派富贵景象,画面正中间端坐的便是
唐代名将郭子仪,正满面春风,接受七子八婿和文武百官前来祝寿。不盈二尺的
砖石上雕刻了四十多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各具形态,栩栩如生。1.5寸厚度的砖
面上,多达七层透雕,人物、建筑的层次和立体感非常强,整个画面布局气势恢
宏,精巧细腻。大关帝庙上方的砖雕讲述的则是“吴越之战”,中间两位骑马厮

4

杀者,便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策马奔腾,战旗舞动,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却
依然能强烈感受到战场的激烈氛围。
此外,还有“范雎逃秦”、“三顾茅庐”、“水漫金山”等,题材丰富,场
面宏大,且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层次清晰,具有极强的立体感、真实感和透视
感。可见当时的艺人们有着极完备的整体设计规划,并且微妙之处刻画得极为清
晰,小到背景上的图案花纹、人物衣着纹饰、面部表情,甚至连头发丝儿,都历
历可见;大到人物整体布局站位,空间规划虚实对比,无不精心设计编排,仿若
大家书画一般协调精美。方寸之间,展现着大千世界。
这些砖雕作品以反映生活习惯、风俗人情和伦理道德为主,同时也反映当时
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质。内容虽多取材于戏文故事,却不拘手法地追求意向表达,
运用装饰手法将自然物象和对生活的愿望加以主观化,依照美学法则进行高度提
炼、雕饰,呈现出徽派砖雕独特的艺术魅力。
徽州砖雕的工艺手法极其作用
徽州砖雕的主要工艺可以分为窑前工艺和窑后工艺。第一步是砖塑,作为古
老的窑前工艺,先用泥塑或模压法使砖坯成型,然后入窑烧制而成,通常用于制
作距离视线较远的建筑构件。第二步即雕砖,属于窑后工艺,其成品层次清晰、
精致而适于近观。雕砖时,最适宜的材料是经特殊技艺烧制、掷地有声且色泽纯
清的水磨青细砖。第三步为局部“出细”,即由技艺熟练的艺人精工细作,使事
先设计好的图案得以活灵活现地逐步凸显出来。亳州花戏楼繁复瑰丽的砖雕装饰
工艺便是徽州砖雕艺术鼎盛时期的经典之作,从中可见当时的经济之发达,艺人
工艺之高超。其整体建筑的砖雕工艺,可归纳为五种雕刻手法:
1、平面雕:即雕出多样纹饰和各种象征性图案,如回纹卷草、汉纹花边和

5

各种装饰线条边框等,适用于建筑物底部或易碰触的边脚部位,也常用于透雕的
保护边框。
2、浅浮雕:比较明确地体现出立体感,如一些花鸟之类的图案、门楼上的
梁袱、平盘栅、字匾花边或博古图案等。
3、深浮雕:具有极强的立体感,某些部位甚至会镂空,一般约在三个层次。
常作为一般建筑构件或体现物体的象征。
4、透雕:指有一定的雕刻难度,出现多处镂空,层次在四至五层,技艺水
平和精细度非常高,常见于富豪商贾的门楼上。
5、镂空雕:除了与建筑物相接触的一面,其余凸出部分均为镂空雕刻,可
从不同角度反映立体画面。有些采用技巧雕琢后,可使局部转动、开合,如狮球
内转动的滚珠。特别是人物山水、楼台亭阁,其刻雕的层次往往高达七至九层。
徽州砖雕艺术的现实价值
纵观花戏楼的雕塑艺术,源于明清徽派文化,寄托着实现修身以安天下的理
想,“艺术家们渴望与自然达成高度的和谐,在自然之中陶冶自己的审美情操,
使自己的思想境界得以升华。”其中蕴含着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
值。
历史价值:花戏楼砖雕历经数百年风雨,而完好保存至今,其见证历史的风
云变幻、沧海桑田,凝聚着人生百态、社会万象,本身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徽州砖雕艺术以其融会贯通的艺术语言,生动活泼的图像符号,
所传递出的美学意境成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与设计的宝贵资源,对于研究明清时
期绘画流派、地域风格、民俗风情等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人文价值:花戏楼的戏文砖雕序列以雅俗共赏及寓教于美的形式传达出中国

6

文化中“和”的境界,传达出与天地和、与人和、与己和的精神内蕴,使审美主
体在观赏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凝结在图像符号里的道德规训。
徽州砖雕艺术是几千年来形成的宝贵文化遗产,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交
融和凝结,应该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不仅如此,我们在保护古建文物的同时,
应积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古砖雕艺的独具风貌的造型形式和特定的艺术
内涵,去研究和开发适合当代社会的新砖雕艺术形式,使徽州砖雕艺术得到传承
和发扬。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