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的三大特色——“三绝”
中国古建筑---徽州古建筑

徽州古建筑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
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其风格最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
徽州村落的选址一般按照阴阳五行学说,周密地观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时、地利、人和和诸吉咸备,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临街巷,散落在山间或丛林之间,形成特色的风格。
同时有大量的文化建筑,如书院、楼阁、祠堂、牌坊、古塔和园林杂陈其间,使得整个环境富有文化气息和园林情趣。
徽州建筑建筑单体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
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
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
徽州村落中最具特色的建筑单体分为几类:民居、祠堂、牌坊,被誉为“徽州三绝”。
(一)民居民居型制分类:徽州古民居从规模上来说大致分成大宅和小宅。
小宅的主体部分基本上分为:三合院、“H”型、四合院三种型制。
大宅则有这三种“合院”细胞组合而成。
民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达24个、36个。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二)祠堂肃穆而磅礴的徽州祠堂,是山区古村落中最为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
她集徽派建筑与宗法精神于一身,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富有极强的文化个性,留有鲜明的艺术表征,是徽州祠堂文化的缩影,家族血统维系的化身。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 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 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满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徽州古建三绝

徽州古建三绝徽州古建三绝是指徽州地区独具特色的三大古建筑群,分别是宏村、西递和黟县。
这些古建筑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它们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的瑰宝,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文化价值,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学者前来探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宏村。
宏村是中国最著名的古村落之一,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村落由巧妙的布局、精美的建筑和独特的传统文化而闻名于世。
宏村的建筑布局采用了典型的徽派围墙护城河的形式,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徽派建筑的典型特征,例如青砖黑瓦、木雕石雕和精美的灰塑等。
此外,宏村还保存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徽派商帮文化和古代礼制等。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西递。
西递与宏村一样,也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这个古村落坐落在山间,四周环绕着青山绿水,景色优美。
西递的建筑布局非常有特色,村中的建筑按照文化层次分为内城、半城和外城,构成了三个相互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层次体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递的偏斜屋檐,这是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
每一栋建筑都有不同程度的倾斜,这种偏斜的屋檐不仅增加了建筑的稳定性,还具有美学上的独特韵味。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黟县。
黟县是徽派建筑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徽派建筑风格的代表性村落。
在黟县,你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将徽派建筑的特点发挥到极致。
黟县的徽派建筑除了保留了传统的建筑元素,还融入了一些现代化的设计理念,使建筑更加美观实用。
除了建筑之外,黟县还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如宋代的庙宇、清代的古井和民间艺术等。
总之,徽州古建三绝是中国传统古村落中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杰作。
宏村、西递和黟县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赏和研究。
这些古建筑群不仅具有历史和文化的价值,还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欣赏这些美丽的建筑,亲身感受徽派建筑的魅力。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

原来徽州建筑有5大特点徽州建筑的精华,看这一篇文章就够了徽派建筑史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徽州、绩溪、歙县和浙西地区都有分布。
徽州的古牌坊、古祠堂和古民居中的天井合称“徽州三绝”,砖雕、木雕、石雕被称为“徽州三雕”,马头墙是徽州的标志性特色。
本期推送就带大家一睹徽州建筑风采。
“徽之为郡,于山岭川谷崎岖之地”,北亚热带的自然环境就决定了徽派古建需要具备通风、隔热、遮阳、避雨、防潮等功能。
此外,由于所处地区山峦叠嶂、气脉雄厚,水清澈明丽,以奇峰、怪石、清溪、流泉、飞瀑、古树、云雾称绝,因此,徽派古建也突出表现出对山水、自然景观的依赖关系,印证了“无山水不成居”的说法。
无论村落民宅、私家园林、祠堂庙宇、亭阁牌坊,都力图同山水融为一体,保持一种天然和谐。
1四水归堂在自然风光基础上,加上明清徽商雄厚经济实力对家乡的反哺,使得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徽州村落的格局强调易经的阴阳调和和八卦理念,而不同于一般山地不规则的布局。
徽派古建筑结构上多为进院落式,一般为坐北朝南倚山面水的三进院式(也有五进院式,如徽州区西溪南镇的“老屋阁”古建)。
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堂前方设置长方形状的“天井”采光、通风、排水,此亦有“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四水归堂是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在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中,天井和“财禄”相关。
经商之道,讲究以聚财为本,造就天井,使天降的雨露与财气聚拢。
四水归堂,四方之财如同天上之水,源源不断地流入自己的家中。
四水归堂,聚水、聚财、聚福气,可谓“四季财源滚滚、四面八方来运。
徽派建筑的天井数量多。
徽州人也有大家族敬宗收族的传统,成了家一般不另立门户。
因此哪家公子娶了媳妇,将要添加的就不仅是儿孙,还有房屋,甚至还有天井。
在老房子边上添新屋,和老房连体,却自带天井,形成单体多井组合庞大建筑。
一套大户人家的老宅里,可以有许多天井,还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天井”的豪门大宅。
徽派建筑

歙县 棠樾村
·马头墙
马头墙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特色。 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 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 似马头,故称“马头墙”。马头 墙的构造为,随屋面坡度层层迭 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 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 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 。
安徽 宏村
·民居
徽派建筑特点: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 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 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 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 的和谐组合,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 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 风格清新典雅。
安徽 宏村
安徽 宏村
江西 婺源
·祠堂
祠堂是祭祀、祭祖等事举行的庙堂。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 风,各村均建有祠堂。祠堂外观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 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简洁。门槛 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显示等级区 别和宗法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 以高墙;一般外檐柱多用木石 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 粗硕。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 但底层梁架仍齐整,一如单层, 并绘有 精致的彩画。
·概述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 之一,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 徽省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等)。它 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 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 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 面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 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 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典型,被誉为 “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建筑界所 重视和叹服。
安徽 宏村
·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褒扬功德, 旌表节烈等宣扬封建礼数的标志性建筑。古徽州文风 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 封建的伦理道德,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 传显荣光。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 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 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 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事雕饰的,其 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终审稿)

徽派建筑民居的特点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民居的特点:①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
②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
③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
一是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
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人聚族而居。
其时徽州已成为全国风水文化中心,官商士民对封建风水文化顶礼膜拜,笃信不疑,认为村镇的群体布局所勾勒而成的地形轮廓的寓意内涵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文化”素质,关系着宗族的荣辱兴衰。
宗族建筑物统一规划众望所归。
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
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
众所周知的紫园山庄———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
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二是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徽州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
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於抓住山水作文章。
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
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的天然和谐。
在这种建筑思想的指导下,徽州“桃花园里人家”式的村镇随处可见。
它们或铺展於波光潋灩的大河之滨,或蛰伏於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
典型的如休甯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建筑·生活徽派建筑的古建三绝

建筑·生活徽派建筑的古建三绝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明代文学家汤显祖留下的千古绝唱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域名称古称歙(shè )州、新安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包括现安徽省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县、绩溪县以及江西省的婺(wù)源县(下文的徽州皆指上文定义的古徽州,而非现黄山市徽州区)徽派建筑兴起于徽州流行于江南地区民居祠堂牌坊因其独特的布局结构、营造装饰被后世的人们誉为古建三绝远眺徽州古村落山谷间烟雨朦胧山脚下粉墙黛瓦人们就诗意的栖居在此中国古代四大商帮之一的徽商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皆发源与此寄命于商又崇文好儒的徽州人使得徽派建筑在素雅的外表下拥有「徽州三雕」之锦绣为中外建筑界所叹服▲砖雕▲石雕▲木雕01村落徽派建筑徽州古村落散布于山川连绵、溪流阡陌之间其先民信奉风水故而要择最佳的山脉、水川、朝向以定居风水术谓之「觅龙、察砂、观水、点穴」觅龙:选择村落背靠的主山脉察砂:考察村落周围的群山观水:考察水的来源、走势和质量点穴:要求村落坐南朝北若不能朝南,也要「背山面水、负阴抱阳」人们周密选址、精心布局使得村落呈现出依山傍水、随坡就势的格局房屋群落与环境巧妙结合造就如诗如画般的建筑景观1呈坎村被朱熹誉为「江南第一村」的呈坎村位于黄山南麓源起于唐朝末年通晓风水的罗氏兄弟因仰慕黄山来此定居▲呈坎村航拍图罗氏兄弟住下后在此拓宽河道垒助堤坝形成今天的龙溪河村落沿河而建坐西北朝东南择其西面的山为背靠的主山脉命名「龙山」▲龙溪河与呈坎村龙山与周围的七座山峰共同围合村落恰好对应八卦中的八个方位龙溪河宛如玉带由北向南穿村而过形成八卦阴阳鱼的分界线山、水、人就这样共同构成了天然八卦布局呈坎奉行《周礼》所规定的「左祖右社」的布局即左边为祖宗祠堂右边为社稷坛直到现在呈坎村左的罗东舒祠依然矗立村右的长春社也风采依旧▲呈坎村一祠一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共同护佑呈坎村的罗氏一族人丁兴旺、宗族繁荣2宏村除了利用天然的景致人们也改造水系从而优化风水徽州宏村的汪氏一族就在数百年前挖掘上百亩良田蓄水成湖开凿上千米渠道引水过村▲宏村祖先们希望宗族的发展就像这门前源源不断的溪水生生不息伴着碧波荡漾的月沼和南湖宏村人的生活渐渐熠熠生辉起来▲宏村月沼二零零零年电影《卧虎藏龙》将宏村搬上了荧屏▲《卧虎藏龙》截图李慕白牵马走过的古桥青石路玉娇龙点水般掠过的荷塘以及身后的粉墙黛瓦都让人如痴如醉02外观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天井厢房夹正堂是徽州最具特色的建筑景观这一外观特征的形成可追溯至西晋「永嘉之乱」西晋末年频繁的战乱让中原汉人不得不南迁寻找新的安居之所▲西晋末年人口迁移示意图拥有险峻山道的徽州为躲避战乱的人们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且物产丰富、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成为了定居的最佳选择可是定居徽州对于当时南迁的人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山多地少就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徽州地貌示意图优先耕地、压缩建筑用地成为人们的无奈之选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人们不得不让房子紧挨房子中间仅留一条小巷供人通行可是紧凑的院落布局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为了防盗和保护隐私人们用高墙将房子围起来只留小窗或小门形成封闭式结构▲徽派民居的小窗其次木构架的房子一旦起火火势容易蔓延甚至出现「一家失火,殃及全村」因此人们在传统人字形屋顶的基础上发明了高出屋顶的山墙以阻止火势蔓延被称作「封火山墙」▲封火山墙,又称马头墙又因其形似长着黑鬃毛的白马所以又称马头墙马头墙形态各异变化丰富、层层叠落形成「五岳朝天」之势▲五岳朝天除了山多地少气候是人们面临的另一个难题四季分明、夏热冬冷的徽州让南迁的人们难以适应人们用空心斗子墙做外墙在夏季隔热、冬季保温空心斗子墙由望砖砌筑墙体两面中间空出填入碎石、碎砖或泥土由于徽州民居以内部木构架承重空心墙只作围护所以不必担心房屋的稳固性为了防潮和美观人们在外墙表面刷上洁白的白垩(è)粉白墙与顶部覆盖的青瓦形成鲜明对比造就了「粉墙黛瓦」的建筑特色烟笼翠屏远山如黛黑瓦白墙饱蘸墨香在山水间画下一笔人间烟火03院落徽派建筑在徽州有院方有家小如一口井的院落在水墨画般的高墙小窗内藏着另一方天地徽州民居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多种布局的建筑群组呈现「凹、回、H、日」等几种平面类型三合院是徽州民居常见的院落单元方形布局、面阔三间一楼正面为厅堂两侧是厢房围合天井构成三合院二楼则是开敞的空间一般用来储物或者设为家中女儿的卧房天井不仅使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而且是家庭的共享空间人们坐在厅堂内能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天井的地面用石头拼铺而成地势比四周房间都要低以利于排水当地居民将其称为「明塘」富有的人家甚至会在天井砌上水池加设石桥或围栏养鱼赏花以增添情趣天井院落四周的屋顶向内倾斜就是为了下雨时将雨水汇聚流向院内形成漂亮的水帘这一视觉设计被称为「四水归堂」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聚来的雨水往往被收入水缸或导入水圳继续利用也蕴含了先人借水于天的智慧因此造访徽州民居若逢雨天反而会「因祸得福」雨幕里的斑驳粉墙视听兼备的四水归堂都是艳阳高照时见识不到的画面穿过天井来到开放式的厅堂平时多用来待客、祭祖为了留出更大的室内空间厅堂采用混合式构架在中间使用抬梁式构架且大梁插入前后柱身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能够适当地节约木材▲混合式构架▲大梁插入前后柱的柱身厅堂的陈设也讲究颇多人们靠墙壁陈设长条木案案中放自鸣钟一座东边放一花瓶西边摆一古镜寓意终身平静 (钟声瓶镜) 以此祈祷外出的家人平静经商、终身平安而那些经营成功回到家乡颐养天年的徽商也希望从此过上恬静闲适的养老生活太师壁上方悬匾额下挂中堂、字画两侧柱面多刻楹联其内容多为人生处世哲理▲西递村「履福堂」的楹联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随着家族繁衍单个院落无法满足居住需求于是人们纵向加盖房子形成二进、三进的组合院落为了更好地采光院落每向后进一堂建筑主体便升高一级这一设计既有利于形成穿堂风也有利于雨季排水在当地被称为「步步高升」屋檐下的是家在有限的土地上依然将其营建得兼具实用与美观徽州人让日常变得不可辜负04装饰徽派建筑但是对于过往游客而言更不可辜负的是遍布宅内各个角落的与建筑融为一体的雕刻艺术品徽州人经商的天赋让巨大的财富流入徽州徽商若不兴建豪宅就宛如穿着华丽的衣服在黑夜行走明清时期由于官方限制民居的规格故而人们就在建筑上大量使用工艺复杂的雕刻艺术作装饰以体现自家地位与财富秀丽精美、清新淡雅的徽州三雕就应运而生门楼、门罩、窗台、梁柱、额枋等均是雕刻装饰的重点▲富家门楼普通人家的大门较为简单在离门框上部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规格更高的大门叫「门楼」有功名或财力十分雄厚的大户才会建造门楼门楼的门框由大青石砌筑门额刻着宅院名称上方的门罩是砖雕的重点在厚不过寸许的青砖上使得人物活动和建筑突起是徽州匠人的绝技现藏于安徽博物馆的《春游图》门罩便是代表▲《春游图》砖雕门罩共由86块大大小小的砖雕组成主体是由九块砖雕构成的春游图骑马游人、小桥流水无一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春游图》局部细节门框底部两侧用抱鼓石稳固门扇平衡门板重力这是石雕的重点雕刻上龙凤、仙鹤等瑞兽以保家宅平安▲抱鼓石徽派建筑的锦绣之处在门楼便可见一斑院内则更甚从月梁到屏门隔扇整个宅院都是由精致的木雕艺术品拼接而成木雕主题广泛有花草鸟兽、山水珍宝也有历史典故、家族故事等还有的直截了当装饰元宝、铜钱寓意生意红火、财源滚滚▲花草鸟兽丨木雕雀替▲人物故事丨木雕月梁这些与建筑融为一体的砖雕、石雕、木雕一方面与建筑布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另一方面又为建筑增加一份底蕴是子孙后代传承的精华明朝中期徽商进入黄金时代置家宅广迎宾客兴祠堂光宗耀祖立牌坊传世显荣成为他们一生奋斗的目标05祠堂、牌坊徽派建筑徽州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聚族成村、不杂他姓形成浓厚的宗法制度立祠之风也在徽州兴起至今徽州境内还留存上百座古祠堂▲清懿堂中国唯一一座现存完好的女祠同时,在程朱理学的熏陶下人们形成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敬宗睦族的礼仪秩序▲呈坎村宝伦阁对于恪守忠孝节义的族人或有杰出贡献的官商名人宗族为其兴建牌坊宣扬人物事迹▲许国石坊「徽州第一坊」牌坊就像是徽州人的勋章既是对个人的最高嘉奖也是对宗族后辈的一种教育旨在将忠孝、贞节等观念传递给子孙后代▲宏村牌坊正是这种徽派文化千百年的传承与发扬造就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的历史写照在过去徽州人就这样在天井院里安放家在祠堂里安放历史在牌坊里安放信仰一幢幢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漂浮于时光之河白色的墙壁被岁月斑驳凭添出几分沧桑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昔日的锦绣今日的繁华END资料来源:HND DESIGN。
徽州三雕

竹梅上青竹红梅相互映衬,婆娑多姿。
松石上两株苍松斜立 于嶙峋怪石之上,显 得苍劲有力
强身石雕 花窗装饰 将梅花和 鸟描绘的 唯美细腻
徽 州 民 居 建 筑 木 雕 装 饰
明清时期徽商经济富庶,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缺乏优越的政治地位,在 封建等级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建造外观规模宏大的府邸宅院,只能极尽 能工巧匠之能将建筑的室内空间装饰的富丽堂皇,因此也就产生了令人 叹为观止的徽州民居木雕技艺。
徽州民居建筑门窗雕刻
徽州门窗上的装饰图案取材多样,装饰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圆雕,镂空雕等多种 手法,有时也会在一块木板上运用几种雕法。
浮雕 浮 雕, 圆 雕, 镂 空 雕 结 合 镂空雕和圆雕结合
镂空雕 圆雕
徽州民居厅堂内斜撑雕刻
做工精细的各种徽 州斜撑细部照片
斜撑也展现徽州民居木雕艺术的高超技艺,斜撑是在檐 柱外侧用以支撑挑檐檩或挑檐枋的建筑结构。明代初期, 斜撑仅仅是一根较细窄的支撑斜木棍杆形状,只稍微雕 些竹节 花鸟 松树之类简单的浅雕。到明代中期到清代, 徽州居民中多以卷草,灵芝,竹,云或鸟兽,戏曲人物 等纹样雕刻在斜撑上,增加了外檐的装饰效果。
徽州三雕
木雕 石雕 砖雕
明清时期是徽州民居雕刻艺术发展 的黄金时代,众多的雕刻能手以他 们的勤劳和智慧在金石,碑刻,版 画,墨模,竹刻乃至建筑雕饰方面, 无不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 尤其是砖雕,石雕,木雕,号称徽 州装饰艺术“三绝”。
徽州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厅, 塔,桥等建筑上许多构建和局部都 饰以精美的石木砖雕。尤其是阔绰 的建筑(如承志堂),从入口到室 内,两厢回廊的左右上下,精美的 石木砖雕仰俯皆是,美不胜收。
徽州独特的石雕狮子
石雕狮子在古时被广泛使用在大门前,因其 形象高大,坚实,显得特别有气派。他是徽 州民间艺术家门经过大胆想象,夸张,变形 了的装时间轴,头大脸阔,额隆颊丰,胸饰 璎珞华锦。比北方的狮子少了威武凶猛端庄 的意味,却多了亲切,可人,活泼的情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派建筑的三大特色——“三绝”
徽派建筑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极富装饰效果。
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
内容广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鸟兽及八宝、博古。
题材众多,有传统戏曲、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渔、樵、耕、读、宴饮、品茗、出行、乐舞等生活场景。
手法多样,有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透雕、圆雕和镂空雕等。
其表现内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筑部位而各异。
这些木雕均不饰油漆,而是通过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石雕主要表现在祠堂、寺庙、牌坊、塔、桥及民居的庭院、门额、栏杆、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础、抱鼓石、石狮等上面。
内容多为象征吉祥的龙风、仙鹤、猛虎、雄狮、大象、麒麟、祥云、八宝、博古和山水风景、人物故事等,主要采用浮雕、透雕、圆雕等手法,质朴高雅,浑厚潇洒。
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
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
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
牌坊以石制为主,仿木结构,有四柱冲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
多种式样,造型雅致。
根据功用可分为旌表坊和题名坊两类。
旌表坊必须经朝廷颁旨才能兴建,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
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称为“三间屋”,有明三间、暗三间、回廊三间之别。
徽州宅居基本格局的形成
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
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
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
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
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
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
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
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
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
天井则根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
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
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
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
分。
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
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
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
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
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
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
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
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徽州是复杂的——它亦动亦静、亦俗亦雅。
行商坐贾囊中银两的碰击声,交织着乡儒学究的吟哦;精工细作的木雕窗棂,映衬出自然的山水如画。
徽州留给后人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实为一巨大宝藏。
它有太多的智慧、启示、经验、鉴戒,值得我们去发掘、提炼、思考、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