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申奥成功的功勋人物:谁为此做出了贡献
李四光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李四光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
李四光为国家发展做出了多项贡献。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1. 申办并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作为中国奥委会主席,李四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成功促成了中国申办并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
这次盛会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也为国家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2. 推动中国体育事业发展:作为中国奥委会主席,李四光致力于推动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他积极推动青少年体育普及,提升国内体育赛事的规模和水平,加强体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中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李四光致力于推动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尤其在体育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
他积极参与国际奥委会相关工作,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体育、文化等方面的互动与合作,为国际间友好关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4. 关注社会公益事业:李四光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种慈善活动。
他倡导体育慈善,支持残奥会和特殊奥运会等赛事,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综上所述,李四光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论在体育事业、国际交流还是社会公益方面,他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
北京冬奥会人物素材100字

北京冬奥会人物素材100字北京冬奥会议论文人物作文素材有徐梦桃、谷爱凌、苏翊鸣、武大靖、羽生结弦等。
在平昌,日本花滑选手羽生结弦翩然归来,创造了冬奥会花滑男单历史上时隔66年的金牌蝉联奇迹——1952年,美国人理查德·迪克·巴顿曾达成这一伟业。
谷爱凌:雪道之上,自由飞翔2021年12月5日,在2021—2022赛季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美国斯廷博特站比赛中,18岁的中国选手谷爱凌上演赛季首秀,以总分184.25分夺冠。
比赛中,谷爱凌成功完成两周空翻转体1440度的动作,成为世界上首位在正式比赛中完成这一动作的女运动员。
在2021年3月举行的自由式滑雪世锦赛中,首次征战的谷爱凌斩获2金1铜,获得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自律者得自由,勤奋者获成功。
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任何优秀的人都要靠勤奋自律才能成就非凡的人生。
谷爱凌自小就极其自律,为了参加训练,每周坐4小时车赶往滑雪场,永远热情高效地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自助者天助之”,因此,她能不断摘得各种滑雪赛事的桂冠,并取得斯坦福大学的入学资格。
超强的自控力与不停息的刻苦练习,让谷爱凌的人生如开挂般精彩非凡。
羽生结弦在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上,羽生结弦圆了自己的奥运金牌梦。
此后,他一路夺得2015年和2016年世锦赛亚军。
2017年世锦赛,他大逆转夺冠,轰动世界。
在2017年11月19日的赛前训练中挑战勾手四周跳时摔倒受伤并退赛之后,后面的总决赛、四大洲赛,羽生结弦都没有出现。
2018年2月11日,沉寂了83天的羽生结弦从加拿大多伦多的训练基地飞抵韩国,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次冬奥之旅。
赛后他的教练透露,不到3个月的康复期里,不能训练的日子里,羽生结弦甚至自学了解剖学来制订适合自己的训练内容和计划,而他恢复冰上训练的时间,只有短短1个月……苏翊鸣身为专业运动员的苏翊鸣,也有一项特别的业余爱好:拍电影。
从2014年开始,他曾参与《智取威虎山》《林海雪原》《狼殿下》等多部电影的拍摄。
2015写作素材:以体育的名义致敬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将为他下半旗(整理)

2015写作素材:以体育的名义致敬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将为他下半旗(整理)2015写作素材:以体育的名义致敬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将为他下半旗(整理)江北语文网以体育的名义致敬何振梁!国际奥委会将为他下半旗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中国在国际体育界最有名望的老人何振梁走了,带着对奥林匹克的依依不舍他走了,享年86岁。
在他身后留下了一连串难以磨灭的记忆,其中最辉煌的就是帮助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资格。
如果说北京申奥强大的祖国是第一功臣,那么何振梁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同样居功至伟。
何振梁去世之后,现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第一时间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了通电,巴赫高度评价了何振梁先生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特别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他认为何振梁的去世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损失”,并表示,自1月5日起,国际奥委会总部将为何振梁先生的去世下半旗整整三天。
对此,网友非常激动,“能让全世界尊重的人中国能有几位!?何老走好!”“何老,祖国铭记您!世界铭记您!”是的,能得到世界尊重,即是他的光荣,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光荣。
巴赫说的更没错,何振梁一生紧紧与奥林匹克联系在了一起,他一生致力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特别是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发展。
回顾何振梁的一胜,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概括,而他与体育的结缘也可以用“意外”两个字来形容。
他是绍兴松厦人,1929年12月2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1946年年仅16岁的他便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震旦大学机电系,并因成绩优秀常常受到减免学费的奖励。
1950年,离毕业还有两个月的何振梁奉命去北京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当法文翻译。
1955年,国家体委成立,何振梁服从组织安排来到国家体委,参与我国与国际奥委会的交往工作,当时他才24岁,风华正茂的他从此与体育及奥运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50年代,他还曾经为毛泽东和周恩来当过法语翻译。
他在体育方面的真正发挥自身能力的机遇,来自于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这使他他有了更广阔的机会参与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具体事务。
“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

“中国奥运第一人”——张伯苓作者:佚名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6年第30期佚名他本一介武夫,却让私立南开大学成为国内一流名校。
他是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的先驱人物,是力促刘长春参加奥运会的主导人物。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的“南开先生”张伯苓。
1889 年,13 岁的张伯苓考上了北洋水师学堂驾驶班,憧憬着投身海军的强国梦。
这所中国近代第一流的海军学校不仅免交食宿费,而且月供4 两白银,总教习是著名思想家严复。
5年后,他以“最优等第一”的成绩毕业。
1903 年、1904 年,张伯苓两次航海东渡,考察日本教育。
考察期间领略了日本对教育的重视及办学规模和教育方法,深受震撼。
他感到:“知彼邦富强,实由于教育之振兴,益信欲救中国,须从教育着手。
”1904 年10 月,敬业中学堂成立,28 岁的张伯苓担任学堂监督(校长)。
1907 年正式定名南开中学堂。
张伯苓吸取美国、日本的教育经验,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形成了一支要求严格、风范可钦的教师队伍。
学校稳步发展,不久就成为中国北方最著名的中学,各地学子包括美国、南洋的华侨子弟都慕名而来。
张伯苓成为声誉卓著的新教育倡导者。
1919 年,张伯苓要办大学,为此他辞去南开中学校长职务,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师从杜威等名师。
课余,他先后参观考察美国大学和中小学近50 所,特别注意考察私立大学,研究其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和最新教法。
1919 年5 月,在新文化运动高潮中,南开大学主建筑动工,3 个月建成。
当年9 月25 日正式开课,周恩来成为首届新生之一。
当年建校,当年招生,当年开学,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一个奇迹。
首届新生还没毕业,南开的好名声已传遍天下。
一百多年前的“奥运三问”振聋发聩,它成为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百年奥运梦的起点。
此后,张伯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着“奥运三问”。
早在一百多年前,即1907 年10 月24 日,他在天津第五届学校运动会颁奖仪式上发表演说指出:“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使我对吾国选手在不久的将来参加奥林匹克运动充满了希望。
奥运心得北京奥运会幕后英雄事迹令人感动doc

奥运心得:北京奥运会幕后英雄事迹令人感动奥运心得:北京奥运会幕后英雄事迹令人感动奥运健儿们的拼搏精神和不断超越自我的奥林匹克精神让人感动,然而,在奥运健儿们的身后,有很多人的默默奉献同样值得尊重。
他们甘当绿叶,一切只是为了能让选手们在赛场上取得好成绩,教练便是这其中的一个群体。
每一个成功的运动员身后,必定有着教练的一份功劳。
他们所承受的辛苦,所做出的奉献,或许一点不比在赛场上奋战的选手少,甚至更多……当选手们奋战在奥运赛场上,他们要审时度势,分析得失,紧张的心情比自己参赛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当选手们战胜对手,登上最高领奖台,他们在场下分享快乐,喜悦的心情丝毫不亚于自己夺冠。
此时的荣耀都聚集在冠军身上,似乎没有人会想起向冠军的教练鼓掌致敬。
然而,金牌虽然挂在冠军的身上,但金牌的荣耀同样属于冠军的教练。
作为运动员,能站上奥运的舞台,就很不容易。
能站到领奖台上的运动员,则更是令人敬佩。
可以说,运动员的成绩与其自身的努力分不开,但不可否认的是,冠军的成就与教练的功劳更是密不可分。
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好的教练决定着一个运动员的运动生命,决定着运动员的成绩好坏。
所以,在奥运赛场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动情的场面:当运动员战胜对手获胜的时刻,他们往往最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教练。
我们忘不了,雅典奥运会羽毛球女子单打冠军老将张宁,在北京奥运成功卫冕后,依然像个孩子一样扑向总教练李永波的怀抱;体操女子团体夺冠后,六朵小花们兴奋地将总教练陆善真抛向了空中……当然,做一个好的教练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就更是难上加难。
运动员在场上只有一个对手,但教练在场下却不止一个对手,他们要替运动员做好训练计划,调节好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既要避免运动员受伤,又要运动员以最佳状态参赛。
从这个角度而言,教练们的付出增加了每一块金牌的重量,他们的奉献丰富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教练跨越了国界,带着职业精神来到异国他乡执教,为他国的体育运动发展作出贡献。
2023奥运会人物事迹素材

2023奥运会人物事迹素材2023年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的一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给了许多中国运动员机会展示他们的才能和实力。
在这次盛会中,许多运动员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和不可忽视的事迹。
以下是几位在2023年奥运会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运动员及其事迹。
1.张继科(乒乓球)张继科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队长,以他出色的技术和对比赛的激情而闻名。
在2023年奥运会男子乒乓球团体比赛中,张继科带领队伍取得了冠军。
他在决赛中的出色表现,以及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的领导能力,使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2.邓亚萍(跳水)邓亚萍是中国跳水队的成员之一,她在2023年奥运会女子跳水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邓亚萍的优雅动作和精准度使她在比赛中脱颖而出。
这次奥运会是邓亚萍的最后一次国际比赛,她用这场胜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3.孙杨(游泳)孙杨无疑是中国最著名的游泳运动员之一。
在2023年奥运会男子自由泳比赛中,他再次展现了自己的实力,赢得了金牌。
然而,孙杨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他曾经面临药物检查的争议和国际游泳协会的禁赛。
然而,他的强大实力使得他成为了中国游泳队的象征,并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
4.陈一冰(田径)陈一冰是一位出色的中国田径运动员,他在2023年奥运会男子铅球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陈一冰凭借着无与伦比的力量和技术,打破了他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并为中国队贡献了重要的比赛分数。
5.吴敏霞(游泳)吴敏霞是中国游泳队的常青树,在2023年奥运会女子蝶泳比赛中获得了金牌。
吴敏霞具备出色的泳技和强大的韧性,始终保持着在国际赛场上的竞争力。
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接力赛,她都展现出了她的优秀技巧和实力。
以上所述仅仅是2023年奥运会上一些值得关注的中国运动员及其取得的突出成绩。
然而,在整个奥运会期间,无数中国运动员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以自己的实力和勇气为国家争光。
他们的事迹不仅仅是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肯定,也是激励人心的力量,鼓舞了更多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
作文素材:2008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

作文素材:2008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作文素材:2008北京奥运金牌背后的故事赛场如人生,每一块金牌背后,都有一串非同寻常的故事……1、杜丽:5天破茧成蝶2008年9日至14日,5天的时间,从一个冲金失败的运动员,一个被寄予厚望的运动员,重新回到了领奖台的最高峰,杜丽完成一次超越!其实杜丽最大的对手就是她自己,她成功地从那些消极情绪中挣脱出来,展示了一个强大的自己。
2004年8月14日,杜丽获得了雅典奥运会的射击冠军。
4年后,2008年的8月14日,她从卫冕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再次获得另外一个项目的冠军。
同样都是8月14日,但对于杜丽来说是一个蜕变,是一个心灵的蜕变!这个蜕变来得那么完美。
2、埃蒙斯: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北京时间8月17日,北京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3x40决赛举行。
美国选手埃蒙斯在倒数第二轮领先将近4环的情况下,金牌几乎唾手可得的情况下,重演了雅典的严重失误,最后一轮仅打出了4.4环,邱健凭借最后一枪稳定的发挥以总成绩1272.5环获得了金牌。
埃蒙斯仅获第四。
赛后,德国《图片报》也评论道:“这就是一场悲剧,美国选手埃蒙斯成为奥运会中最不走运的人。
”在上届雅典奥运会上,埃蒙斯也是在领先的情况下,最后一枪不可思议的打出脱靶,拱手让出了最后的金牌,在这次的北京,埃蒙斯在最后一枪前领先了3.3环,“这仅仅需要平常的一枪就可以拿走冠军,但是埃蒙斯的心理上再次崩溃,他不可思议的打出了4.4环,而他的竞争对手打出的都是10环左右的成绩。
”在经过了短暂的等待之后,最终的成绩公布,埃蒙斯再次奇迹般的与冠军无缘,“4.4环对于夺冠而言还不够,此前排名第三的中国选手邱健后来居上,拿走了冠军,而埃蒙斯最终只是获得了第四名。
”古希腊的哲人曾经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可是,时隔四年之后,埃蒙斯竟然重复了历史,他踏进了同一条河流,瞬即被水淹没,排在他后面的对手们又一次突然从水中冒了出生,起死回生了,而且最幸运的人竟然又是咱们中国射手!3、冼东妹:33岁的“妈妈选手”,用实力卫冕冠军谁能想到,生下女儿后仅仅半年,冼东妹就重新站在了奥运赛场上。
北京申奥21周年

2023年中考最新热点素材汇总+例文写作+金句积累+精美段落北京申奥21周年一、新闻素材素材一:北京申奥成功21周年,乒乓奥运冠军邓亚萍爱上了滑雪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
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
那一天,乒乓球奥运冠军邓亚萍以陈述人的身份向全世界青年人发出了邀约。
“都21年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邓亚萍清晰地记得申奥成功当天的点点滴滴。
在成功举办了2022北京冬奥会后,北京已是全球唯一的“双奥之城”。
“奥运会不仅仅是一届奥运会。
”作为一名深度滑雪爱好者,邓亚萍认为,冬季项目有着庞大的产业链,势必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将拉动和盘活经济。
忆往昔上台陈述,压力巨大“都21年了,时间过得太快了。
”再次回忆起21年前申奥成功那一幕,邓亚萍记忆犹新。
1993年、2001年,邓亚萍两次参与了北京奥运会申办工作。
2001年北京第二次申奥时,邓亚萍正在英国读书,当时她已在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道德委员会等组织任职,开始慢慢了解、熟悉国际体育组织相关工作。
7月13日申奥当天,邓亚萍的身份是陈述人,“虽然陈述时间不长,但我背后毕竟代表着很多人,压力巨大。
”当时每个陈述人都各有分工、各有侧重,邓亚萍和一同上台的射击奥运冠军杨凌代表的是运动员、年轻人和青少年。
当时中国有4亿青少年,邓亚萍的陈述稿里还专门提到了这一点,她是代表中国4亿青少年邀约大家来中国做客,“以前都是别人请客,现在轮到我们了,礼尚往来嘛。
”邓亚萍坦言,奥运已注入到她血液中去了。
运动员时期,奥运会是最大的一个动力。
到国际奥委会工作以后,邓亚萍愈发能感受到奥运会对普通人的力量,以及奥运会给一座城市和一个国家能带来什么。
“原来当运动员的时候,成为奥运冠军是人生的梦想。
”邓亚萍说,尽管也是为国家而战,但更多还是一个“小我”。
参与到申奥工作以及奥运会筹办工作以后,邓亚萍考虑更多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能为世界文化、体育融合做什么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北京申奥成功的功勋人物:谁为此做出了贡献
李岚清(国务院副总理)
在申奥陈述中,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代表中国政府做出了最庄严的承诺:2008 年奥运会需要的任何帮助,中国政府都会提供;如果此次奥运会发生盈余,中国政府将中它来建立一个奥林匹克友谊合作基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事业,如果发生赤字将由中国政府承担。
8 年前,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参加了2000 年奥运会的申办活动,当时,北京以两票之差与奥运失之交臂。
今日梦圆,副总理难抑激动之情,在庆祝大会上,他说,今天的成功表明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没有祖国做后盾,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北京成功,亦是中国成功。
与其说“何振梁在奥委会没有敌人”,莫如说何老以其正直、友善、廉洁以及出色的体育事务经验和娴熟的语言交流及外交能力赢得了国际奥委会各委员的尊重和友谊。
两次参加北京申奥,两次担任陈述人,何振梁的陈述集自己毕生对奥林匹克理想的追求和中国人民对奥运会的期盼,他的真诚令荧屏前的无数观众感动不已,是真正的“令人倾倒”。
北京二次申办奥运会,何振梁是无可替代的人物,他在国际奥委会的地位、威望和影响,他的经验和语言能力对北京申奥极其关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何老当之无愧地成为“申奥英雄”。
据悉,申奥进行中,从送交重要文件到审定《申奥报告》,从对外宣传到宣介研究,何振梁可谓鞠躬尽瘁,殚精单竭虑。
毕生为中国体育事业疾呼奔走的何振梁在7 月13 日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可以“此生无憾”,梦想成真。
刘淇(北京奥申委主席、北京市市长)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