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高一必修1知识点小结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学常识总览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文学常识总览
本文主要总结了高一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文学常识,包括
以下内容:
必修一文学常识
1. 《诗经》
-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305
篇诗歌。
- 《诗经》的内容主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涉及到社会生活、爱情、战争等各个方面。
-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起源之一,也被誉为中华文
化的瑰宝。
2. 《红楼梦》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曹雪芹。
- 《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展现了封建
社会的荣华与沉沦。
-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社会思考而成为经典。
必修二文学常识
1. 《荷马史诗》
-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的两部史诗,分别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 《伊利亚特》是关于特洛伊战争的史诗,描写了希腊勇士们与特洛伊人的英勇斗争。
- 《奥德赛》则是描述了主人公奥德修斯的冒险故事,以及他回到家园的艰辛旅程。
2. 莎士比亚戏剧
- 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的巨匠,他创作了许多经典戏剧作品。
-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包括《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李尔王》等,涵盖了爱情、悲剧、历史等多个题材。
- 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物形象、丰富的情节和精彩的对白,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以上是高一语文必修一和必修二中的文学常识总览。
通过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学之美。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 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 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5-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 叫总角, 后来用总角指 代少年时代。
-4-
《离骚》 《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 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 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 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 、“骚”并 称,“风”指《国风》 ,代表《诗经》 ;“骚”,指《离骚》 ,代 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共收诗 305 篇。内容分为 “风”“雅”“颂”,主要手法是 “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 风、雅、 颂、赋、比、 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 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 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 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据
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
[JP3] 也会
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文学常识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乐府),是我国传统的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词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词牌,古人填词用的(曲调名称),与作品内容无太大关系。
2.《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中国现当代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本文选自《毛泽东诗词集》。
3.《雨巷》戴望舒,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的领袖,因成名作《雨巷》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4.《再别康桥》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5.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归来的歌》)等。
(自传性抒情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作。
6.《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7.《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燕策三》)。
《战国策》既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是一部历史散文集。
又称《国策》,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8.《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是(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而且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
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整理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文学定义文学是运用语言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
文学体裁- 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歌- 散文:古代散文、现代散文- 小说:传统小说、现代小说- 戏剧:昆曲、京剧、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文学修辞- 比喻:用某种形象说法直接点明所要表达的意义,或为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生动、形象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 比拟:指用类似事物来比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来强调其中一方的某种性质或思想感情。
- 借代:指用不同的词语代替所要表达的意义。
- 排比:用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把几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排列在一起,以加强修辞效果。
- 暗示:通过合理地安排语言,使句子的字面意义和所表达的深层意义相符合,使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理解。
- 省略:因语言表述方式的特殊需要,可以不按照语法规则来表达完整的语句,让读者推断出上下文的意思。
常用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以表现诗人的心情。
- 擬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以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文章生动、形象。
- 反复:反复使用同一字符、同一词组或同一句式,以达到一种强调作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 夸张: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和鲜明的形象,有意或夸大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表达更加生动。
- 借物: 把生物或非生物事物当成表达文学情感的形象符号,增强文章中的形象的象征性和艺术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定义、文学体裁、文学修辞和常用修辞手法等,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

高中语文必修1-5文学常识专题复习(一)必修一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答因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性文字,所以它又被称为《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散文巨著。
它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2.《荆轲刺秦王》《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卷,分国别编辑,依次是:东周一卷,西周一卷,秦五卷,齐六卷,楚四卷,赵四卷,魏四卷,韩三卷,燕三卷,宋、卫合一卷,中山一卷。
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似箕,叫作“箕踞”。
这种姿势是表示傲视对方的意思。
跪,与坐不同,往往在有急事或表示谢罪之时,直身,两股也离开了脚跟。
所以前人指出跪与坐二者的区别是“跪危而坐安”。
如《史记•刺客列传》:“荆轲遂见太子,言田光已死,致光之言。
太子再拜而跪,膝行流涕。
”跪也表示对长者的尊敬。
如《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田蚡)往来侍酒魏其,跪起如子侄。
”3.《鸿门宴》《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我帝元狩元年(前122)三千年左右的历史。
鲁迅评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如“位在廉颇之右”。
(朝代不同有変化)(2)车骑:以左为尊。
如信陵君屋左以待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
”(3)室内:室内座位以坐西朝东的方向为最尊,其左手位为次,右手位更次,对面为最次。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
高考人教版必修1至5文学常识

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 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金玉 缘》,共120回,曹雪芹写前80回,高鹗续写后 40回。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 品,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 2、《高老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 巴尔扎克,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九十多 部(篇)作品总称为《人间喜剧》。
名著导读文学常识
• 1、《三国演义》:我国现存最早的章 回体小说之一,以时间为序,交错叙 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作者 是罗贯中。 • 2、《堂吉诃德》:一部充满荒诞的喜 剧感和能催人“含笑的泪”的悲剧感 的长篇小说。 • 家塞万提斯:西班牙小说家。
必修2文学常识
• 6、《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萧统《文选》,东汉末 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 7、《短歌行》曹操:汉魏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建安 诗人的代表。 • 8、《归园田居》陶渊明:谥号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 生。东晋伟大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 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 生传》《饮酒》等。 • 9、《赤壁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 宋八大家之一。 • 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
必修2文学常识
• 1、《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作家、学者。主要作品:散文集 《背影》《踪迹》《欧游杂记》 • 2、《故都的秋》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 《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等。 • 3、《囚绿记》陆蠡: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 •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期,共 305篇,也叫《诗三百》。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按 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写作手法主要有赋、 比、兴。 • 赋:铺陈其事。比:以彼物喻此物,即打比方。 •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即先描写其他事物以引起正题。 • 5、《楚辞》:汉代刘向编辑,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 “风、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优良传统的 源头。 •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人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完整版)

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一、1、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
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因其均为《春秋》注释)。
二、1、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作品有《说苑》、《新序》、《战国策》。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四、1、孔子,名丘,字仲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一、1、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
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因其均为《春秋》注释)。
二、1、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作品有《说苑》、《新序》、《战国策》。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四、1、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2、孔子思想*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
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3、《论语》《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整理的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
《论语》记录孔子的言论大致有四种体式:格言体、答问体、对话体、议事体,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
五、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
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
著有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代表作是《雨巷》,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
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六、1、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
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剑桥就是诗歌中的康桥。
1922年8月辞别剑桥启程回国。
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经常发表诗作,1923年与胡适等成立新月社,为新月诗派的主要人物。
1928年诗人重游英国,在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歌,作品收录在《徐志摩文集》。
1931年11月19日,诗人从南京乘飞机去北平,途中飞机失事,不幸遇难,死于泰山脚下,时年35岁。
诗集:《再别康桥》、《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散文:《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2、徐志摩是新月派诗人。
新月派是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
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前期理论: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词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七、艾青,原名蒋海澄,1910年出生。
中国诗坛上一颗明亮的星。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
代表性诗篇除《大堰河——我的保姆》外,还有《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技场》、《手推车》、《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
在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聂鲁达称他为“中国诗坛泰斗”, 1985年荣获法国艺术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八、1、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是他于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2、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共收录10篇散文)(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九、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祖籍浙江嘉兴,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巴金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
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1982年获“国际但丁文学奖”。
散文集《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
其中《家》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卓越的作品之一。
抗战后期创作了中篇小说《憩园》和《第四病室》。
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短篇小说以《神·鬼·人》为著名。
2003年11月25日,巴金百岁生日,国务院在上海授予巴金“人民作家”光荣称号。
十、梁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
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
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
编撰《远东英汉大辞典》。
十一、梁启超梁启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
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
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十二、夏衍,原名沈端先,汉族,浙江省余杭县(今浙江杭州)彭埠镇严家弄人。
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著名文学、电影、戏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文学艺术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
2、主要作品:作有电影剧本《狂流》、《春蚕》,话剧《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及报告文学《包身工》,改编创作《野草》、《烈火中永生》、《祝福》、《林家铺子》等电影剧本,著有《写电影剧本的几个理论问题》等理论专著。
话剧剧本有《赛金花》、《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复活》、《戏剧春秋》、《方草天涯》等。
著述甚丰,有《夏衍剧作选》、《夏衍选集》、《夏衍剧作集》、《夏衍电影剧本集》、《夏衍杂文随笔集》、《夏衍论创作》等。
3、夏衍话剧创作特点:(1)日常生活的戏剧性: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的人生。
《小市民》(《都会的一角》《中秋》《重逢》《赎罪》《娼妇》)《上海屋檐下》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痛苦的发现。